回覆列表
  • 1 # 無月文化館

    分裂的蒙古黃金家族

    蒙古黃金家族很早就分裂為了兩派,分別是漢化派和蒙古傳統派。

    分裂發生在蒙古黃金家族的第2代,也就是朮赤、察合臺、窩闊臺和拖雷(成吉思汗的四個兒子)他們這一代人之間。

    朮赤作為長子,本應在黃金家族事務中掌握話語權,但他因為出生的身世原因而處於家族中的邊緣位置,朮赤一直都被察合臺、窩闊臺所抵制,所以朮赤的立場並不重要。

    察合臺支援窩闊臺,兩人是傳統的蒙古派,堅持傳統蒙古的那一套。

    而拖雷則是漢化派,拖雷對於政治有著敏銳的嗅覺和遠大的戰略目光,他與那些傳統的蒙古將領有很大的不同。

    拖雷很早就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蒙古人善於馬上得天下,但並不善於馬上治天下。

    想要治天下,蒙古人還是得下馬來,依靠漢人的智慧來好好的治理這片廣袤的帝國疆域。

    在拖雷的影響下,拖雷家族的孩子們從小都接受了漢化教育,其中忽必烈便是這些孩子當中接受漢化最深的佼佼者。

    蒙哥是蒙古帝國的第4任大汗,也是蒙古汗位從窩闊臺家族正式轉到拖雷家族的第1任大汗。

    蒙哥自從成為大汗之後,作為蒙哥最年長的同母胞弟,忽必烈的身份地位也水漲船高,並且最終在蒙哥死後的下一任大汗爭奪戰中拔得頭籌,成為了蒙古帝國第五任大汗。

    忽必烈又是憑藉著什麼擊敗了阿里不哥成為新一任蒙古帝國大汗的呢。

    忽必烈的漢化

    忽必烈本來就是拖雷的幾個孩子當中,接受漢化教育最深的一個。

    忽必烈非常崇拜漢人文化的智慧,明白自己將來的事業離不開漢人對自己的鼎力相助。

    蒙哥成為蒙古帝國第四任大hanq之後,將忽必烈安排在了漠南的漢人區域。

    這是一片富庶的地帶,由於這裡聚集著大量的漢人,所以忽必烈在這裡如魚得水,他拉攏漢人當中的能人賢士,因此得到了很多漢人的幫助。

    忽必烈是個很有野心的人,因為他很早就開始打造自己的幕僚團隊,開平府是他的潛邸,按照將來的都城規劃開始營建。

    在開平府裡,忽必烈招募了一支以漢人為主的智囊團,為他踏上稱汗之路建言獻策,積極籌劃。

    當蒙哥在合川釣魚城前死於非命之後,忽必烈的行動之所以如此快速並且準確,都要得益於他的漢人智囊團給他及時出的正確建議。

    忽必烈與阿里不哥在政治方針上的最大不同,就是忽必烈是一個明顯的漢化派,而阿里不哥卻受窩闊臺等人的影響,是一個非常傳統的蒙古人,因此兩兄弟在行為上自然有很大的不同。

    傳統的蒙古派的生存方式很簡單,那就是兩個字搶劫。

    蒙古人認為這個世界是浩瀚而廣袤的,蒙古人永遠都搶不完,因此蒙古人並不需要去特意的治理天下,他們甚至天真的認為將所到之處的人民全部屠殺殆盡,將所到之處都變成草原牧場,供蒙古人的牛馬羊放牧和吃草,這個世界到時候整個都會是蒙古人的。

    於是蒙古人也不需要積蓄財富,因為蒙古人只要想要財富了去搶便可以了。

    而漢化的蒙古人則認為這個世界是有盡頭的,蒙古人不可能一味的靠打劫為生,最終還是要靠治理自己疆域內的子民來獲得稅收和發展貿易,從而使帝國可以長久的傳承下去。

    這兩種不同的觀點,在行動上的最大區別就是對被佔領地區的土地和人民的對待,傳統的蒙古派頗為冷酷無情。

    軍事實力不同

    忽必烈的軍事實力遠在阿里不哥之上。

    忽必烈是一個很有軍事才能的人,當蒙哥成為蒙古帝國第四任大汗之後,對忽必烈就委以了重任,蒙哥經常派遣忽必烈四處征戰。

    忽必烈的軍功是毋庸置疑的,當蒙哥死在合川釣魚城前時,忽必烈正在另一線與南宋軍隊作戰。

    當時正在鄂州苦戰的忽必烈,原本的計劃是要與蒙哥合兵於南宋臨安城下,對南宋的都城進行合力攻打。

    所以當阿里不哥發動軍事行動,想要成為下一任大汗的時候,忽必烈的手上正有一支精銳且忠心的大軍,可以供他用於爭奪汗位。

    蒙古人是崇尚勇者的,忽必烈軍功累累,為蒙古帝國的擴張立下了赫赫戰功,自然有很多的蒙古戰士願意追隨這位勇敢的蒙古英雄。

    而阿里不哥的軍功相比起忽必烈來說就少得可憐了,追隨阿里不哥的拖雷系軍隊自然也很少,阿里不哥後期反對忽必烈,主要靠的是窩闊臺家族的支援,這注定了他的失敗,即使他成為了大汗,也不過是一個窩闊臺家族的傀儡。

    部下的無能。

    一個領導者想要做成一番事業,他部下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有一群好的部下,那麼你的命令便能很好的貫徹下去,並得到執行,否則可能是效果適得其反。

    阿里不哥決心爭奪下一任大汗之後,趁著忽必烈的大軍尚未回來,立刻派出自己的心腹干將從哈拉和林出發,去接管忽必烈所管轄的州府。

    阿里不哥的人到了目的地之後,就開始接管當地軍政財各方面,全力收編忽必烈的軍隊,在忽必烈的地盤上開始招募士兵。

    但是忽必烈地盤上的人,沒有人願意配合阿里不哥的人,這使得阿里不哥的人在忽必烈的地盤上寸步難行,一直到忽必烈大軍返回之時,他們都沒有完成對忽必烈地盤的接管,這讓阿里不哥失去了難得的先機。

    倒是忽必烈率領大軍趕到之後,不但解除了他們臨時招募起來計程車兵,還對他們進行了勸降,這部分人中有一部分人當場就投靠到了忽必烈這一邊。

    強大的忽必烈

    忽必烈相比起阿里不哥來,是要強大很多的。

    忽必烈不但自己能征善戰,而且他統領著富庶的漠南地區,這裡就是漢人的聚居地,是非常的富有的。

    忽必烈統轄這一部分割槽域,便有著充足的糧草和金銀,可以供他發動戰爭所使用。

    加上前面說過的,忽必烈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因此他手中的權力配合他的野心,會對蒙古帝國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早在蒙哥汗的時候,蒙哥就意識到了忽必烈的野心,並且體會到了他的威脅,一度曾想削弱忽必烈的勢力,當時的忽必烈非常的恐慌。

    忽必烈隻身一人跑到了蒙哥的帳中,向哥哥蒙哥哭訴自己的清白,到最後兄弟兩人相擁而泣,蒙哥心軟了,不再提及忽必烈的威脅,兄弟二人和歸於好,蒙哥對忽必烈也一再委以重任。

    在蒙古的歷史上,蒙哥是一個非常有手腕有能力的大漢,並且蒙哥的軍功絲毫不弱於忽必烈,連蒙哥這樣的強悍人物都要考慮到忽必烈的威脅,從而感到恐慌,可見忽必烈是非常強大的。

    結語

    阿里不哥堅持傳統的蒙古派做法,堅持蒙古人就擁有全世界,蒙古人就應該將其他民族的人全部踐踏在馬蹄之下,這種觀點老早就已經過時了,即便他戰勝了忽必烈,他也不可能成為統治世界的蒙古大漢。

    阿里不哥趁著哈拉和林空虛的時候,在蒙哥汗被南宋軍擊斃未指定接班人的情況下,妄自稱汗想要號令蒙古帝國。

    這種猥瑣的偷雞摸狗行為,就暴露了阿里巴巴軍事實力不強,行事陰暗的那一面。

    如果南宋軍隊當時拖住了忽必烈的手腳倒也還好,但是精明的忽必烈老早給南宋灌下了一碗迷魂湯。

    南宋宰相賈似道急於和忽必烈達成和議以緩解南宋帝國的危機,因此忽必烈假裝要進攻臨安,作出了進攻的態勢,使得賈似道忙不迭就與忽必烈簽訂了城下之盟,蒙古軍獲得了不少的利益,然後忽必烈就帶領大軍,揮軍北上返回哈拉和林爭奪汗位了。

    這裡,忽必烈之所以撤軍撤的這麼輕鬆,也是手下的漢人幕僚團給他出的建議,當時的忽必烈從善如流,在先進的漢家文化指導下,所向披靡。

    自古最缺乏人情的便是帝王家,成吉思汗雖然帝國遼闊。但是黃金家族依然不可避免的很早就開始分裂。

    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手足相殘在蒙古黃金家族中不是第一例,更不是最後一例,這一情況,之後在蒙古黃金家族會愈演愈烈。

  • 2 # 風光藝境

    阿里不哥(?~1266)為蒙古宗王,乃成吉思汗嫡幼子拖雷之嫡幼子。母親唆魯禾帖尼為拖雷正室,生育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四個兒子。

    1251年六月,蒙哥即大汗位,是為元憲宗。蒙哥汗命皇四弟(拖雷共有11子,大排行忽必烈行四;阿里不哥行七)忽必烈總制漠南(即內蒙古),將河南、關中之地分封給他。

    忽必烈遂開府於金蓮川(今內蒙古正藍旗閃電河北岸;忽必烈登基後稱開平府,後升格為上都),精心經營封地,輕徭薄賦,發展生產,很快贏得中原民心。蒙哥汗由此心生猜忌,加之又聽信四弟密謀“篡位”的讒言,遂於1257年剝奪其軍政大權,命其“回家養病”。

    1253年六月,蒙哥汗命皇弟旭烈兀率軍進行蒙古軍第三次西征(旭烈兀西征,一直攻入巴格達、敘利亞;1264年被元世祖忽必烈封為伊利汗,遂在波斯建立伊利汗國)。

    1258年二月,蒙古大舉南下侵宋,蒙哥汗率軍親攻蜀地。因缺乏統軍大將,遂命忽必烈統領右翼軍攻鄂州(今武漢市武昌區);同時命幼弟阿里不哥與己子玉龍答失留守都城哈拉和林(今蒙古國鄂爾渾河上游東岸哈拉和林),統率留守漠北的蒙古軍,鎮守蒙古本土。

    1259年七月,蒙哥汗去世於攻宋前線合州(今重慶市合川區)。蒙古國大汗位遂出現空缺。而大汗位的有力競爭者只有忽必烈、阿里不哥親兄弟二人(時旭烈兀遠征在西亞)。故而在拖雷家族中形成了以忽必烈與阿里不哥兩派政治勢力。

    作為蒙哥汗在朝廷中代表,在汗位的爭奪上,阿里不哥具有明顯的政治優勢。

    阿里不哥謀即大汗位,遂派遣部將阿藍答兒發兵於漠北諸部,脫裡赤括兵於漠南諸州。爭位準備工作鬧得動靜挺大。

    正率領東路軍攻打鄂州的忽必烈聞訊,當即同南宋言和,迅速北歸。

    1260年三月二十四日,忽必烈廢除蒙古一向由貴族代表會議(忽裡勒臺)決定軍國大事、推舉大汗的傳統制度,在部分貴族和部眾的擁戴下,搶先於開平即大汗位,是為元世祖。

    漠北的阿里不哥正籌備召開“忽裡勒臺”大會,準備同四哥公平競選大汗,突聞四哥不遵祖制,擅自於開平稱帝,甚為不服。阿里不哥在留居漠北諸宗王貴族的擁戴下,於和林城西的按坦河畔召開“忽裡勒臺”大會,按程式即大汗位。阿里不哥為同四哥競爭,遂密約關中、隴、蜀等地將領響應自己。

    這樣一來,蒙古國可熱鬧了,一下子竟出現了兩位大汗。兄弟倆互不讓步,使者穿梭往來,但根本無法達成妥協。

    和解不成,親兄弟間便只好兵戎相見,訴諸武力了。

    八月,忽必烈派遣得力漢將掃平內地叛應阿里不哥的諸將,川陝的控制權復回到忽必烈手中,阿里不哥失去了外線戰略支撐點。

    忽必烈親征和林,大破阿里不哥,佔領和林。阿里不哥戰敗,北奔吉利吉思(今葉尼塞河上游)之地。

    忽必烈下令禁絕漢地對漠北的物資供應,阿里不哥遂陷入困窘。

    為解決後勤補給,阿里不哥命察合臺之孫阿魯忽主持察合臺汗國事,以察合臺汗位為條件,讓其徵集器械糧草接濟自己。

    經過一段時間休整,阿里不哥恢復了元氣。1261年秋阿里不哥詐稱前來投降,提兵南下,襲破守軍,收復了和林。十一月,忽必烈二次北征,大破阿里不哥的前軍。後軍統帥阿速帶(蒙哥子)與阿里不哥會師,再同忽必烈大戰。雙方勢均力敵,激戰數日,殺傷相當,遂各自罷兵回撤。誰知相持之時,阿魯忽叛降忽必烈,不但斷絕對阿里不哥的後勤供應,且背後捅刀子與忽必烈夾擊阿里不哥。阿里不哥大敗,逃奔漠北,部眾多降。

    阿里不哥怨恨反覆無常、恩將仇報的阿魯忽,遂於翌年春西征並擊敗阿魯忽。

    阿里不哥屯駐於東阿力麻裡(在今新疆霍城縣西北克幹山南麓古城)。由於物資短缺,供應匱乏,本就生存困難,偏偏倒黴又趕上個大饑年,不啻雪上加霜。阿里不哥擔心部眾因飢寒交迫而解體,只得縱兵大掠,弄得民怨沸騰,人心離散。阿魯忽又趁機來攻,阿里不哥的處境益加困窘。

    此時,忽必烈乘機北上,重新攻佔和林。正當他準備深入攻打阿里不哥時,漢地發生山東軍閥李璮的叛亂,只得匆忙撤軍回去平叛。

    如此艱難地硬撐了二年,阿里不哥實在無法再苦熬下去,只好認命服軟,於1264年七月,同侄子阿速帶、昔裡給等諸宗王率餘部來到上都歸降了四哥忽必烈。

    忽必烈因阿里不哥是自己胞弟,阿速帶等是親侄子,其他諸宗王又均為成吉思汗的後裔,皆寬宥之,只是將那些“幫兇”都給誅殺了。

    阿里不哥畢竟同自己爭奪過汗位,忽必烈遂將其囚禁起來。1266年,阿里不哥於囚所中鬱郁病故。

    粗略總結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爭汗位失敗的原因,主要應該是:

    一、自身綜合素質上,阿里不哥遜於四哥。阿里不哥政治上略顯單純幼稚,不如忽必烈成熟老道;策略上也不如四哥精深。忽必烈善於籠絡人心,爭取外勢(阿魯忽);阿里不哥卻只知一味向阿魯忽索取軍需,結果化盟友為死敵,致使處境益發艱難。而且軍事能力較四哥也大欠火候,故儘管阿里不哥政治上佔有優勢,但還是敗下陣來。

    二、官員層面的素質上,雙方亦存在較大差距。忽必烈爭位時羽翼已豐,特別是身邊聚集了一批具有豐富統治漢地經驗的儒臣,並得到了一部分掌握兵權的以史天澤為代表的漢人世侯的支援,併為這次汗位之爭帶來了不同於以往的政治色彩。漢臣不但竭誠盡忠,且能力亦強,平定川陝的便是漢將。

    反觀阿里不哥一方,諸宗王貴族作戰能力尚可,然短於謀略,趨於保守,且忠誠度不高。當大汗倒運失勢時,大多叛離,加重了阿里不哥的困窘。

    三、物資匱乏、供給不濟是阿里不哥致敗的重要因素。民以食為天,軍無糧自潰。忽必烈以漢地充足的財富為堅強後盾,具備雄厚的經濟實力。

    而拋開其他因素先不說,單就物力方面而言,阿里不哥便遠遠不是乃兄的對手。和林地處北部苦寒之地的法荒漠,資源不豐,物資緊缺,原本依靠中原輸運糧蔬等日用品為主要生活來源。忽必烈斷絕內地物資北流,無異於掐住了漠北的咽喉,足可拖死耗死老弟,不戰而屈人之兵了。

    (元世祖忽必烈塑像)

  • 3 # 旅行者說文史

    出師未捷身先死,蒙哥魂斷釣魚城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中,郭靖童年曾經在蒙古草原有一個結義兄弟(安答),他就是後來蒙古帝國的締造者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四子託雷。成吉思汗死後,託雷雖然沒有成為蒙古大汗,但是他的長子蒙哥和四子忽必烈都先後成為了草原霸主,汗位便由窩闊臺家族轉移到了拖雷家族。

    蒙古帝國第三任大汗貴由死後,拔都(成吉思汗長子朮赤次子)和託雷的遺孀不顧攝政皇后海迷失(貴由之妻)的反對,連續操縱召開了兩次忽裡勒臺(部落聯盟大會),最終將拖雷長子推上了帝國的汗位。蒙哥繼承了祖父鐵木真勇敢而堅強的性格,為了擴充套件疆土,他派五弟旭烈兀和先鋒怯的不花對今天的伊朗、巴格達、敘利亞等地進行了西征;派出四弟忽必烈和蒙古名將速不臺的兒子兀良哈臺帶兵入侵南宋西部。1252年,忽必烈帶兵穿越四川,進入了南詔,也就是今天的雲南,迫使大理國不戰而降。在隨後征服河內後,蒙哥發動了對宋朝的三面夾擊,他命令兀良哈臺從雲南提兵直撲桂林和長海,忽必烈從河北南下圍攻長江中游的防守線,兵臨鄂州(今武昌)城下,而蒙哥本人側率主力部隊從陝西一路南下,逼近四川。

    讓一路所向披靡的蒙哥想不到的是,就在一個鮮為人知的地方,四川釣魚城(今重慶合州區),蒙古大軍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抵抗。據《元史》記載,1258年陰曆十月,蒙哥就攻破了保寧府西北的苦竹隘(今四川劍閣縣西北小劍山),隨之,四川門戶洞開,蒙古大軍長驅直入。到了陰曆十二月,蒙哥的蒙古大軍在潼川府路合州釣魚城下受阻。雖然此時的南宋王朝腐朽不堪,搖搖欲墜,但是南宋守軍憑藉釣魚城易守難攻的優勢,死死的咬住了蒙哥的大軍。蒙哥只好派出使者前去招降,讓他想不到的是,南宋抗蒙名將王堅嚴辭拒絕並殺了使者。惱羞成怒的蒙哥決定用武力征服釣魚城,好好教訓一下王堅。

    此後長達半年間,蒙哥雖然連續發動大軍強攻,一度使這裡變成了血腥的“絞肉機”,但仍然沒有攻克釣魚城,最後竟然還死在了釣魚城下。關於蒙哥的死因,一說他此時已經病患纏身,再加上痢疾侵襲和急火攻心,不治而亡;一說他被釣魚城裡拋石機扔出來的巨石擊中,重傷而亡;當然,金庸先生在《神鵰俠侶》中,讓大俠楊過殺死了蒙哥。總之,不管蒙哥究竟是怎麼死了,隨著一代將星隕落,導致蒙古大軍這場滅宋戰爭全面瓦解,歷史得以徹底的改寫。因為蒙哥的意外死亡,蒙哥親帥的主力部隊停止了進攻釣魚城,被迫護送蒙哥的靈柩北還,正在圍困鄂州的東路軍指揮忽必烈為了爭奪汗位,會同在長沙的兀良哈臺同時撤軍,南宋得以苟延殘喘20年之久。

    縱然萁豆同根生,奈何兄弟不相容

    蒙古民族長期以來就有“幼子守灶”的習俗,比如成吉思汗,他一生都在征戰,仍根據舊制把拖雷留在蒙古本土令其監國;蒙哥時代,他和忽必烈都在攻打南宋,阿里不哥因為是拖雷的幼子而留守蒙古本土擔任守土職責。阿里不哥在都城哈拉和林(今蒙古國境內前杭愛省西北一帶)掌管著國庫和蒙古帝國的中央政府。

    由於蒙哥突然死亡,年僅五十歲,所以生前沒有來得及對繼承權做出安排,因此,阿里不哥就與忽必烈展開了你死我活的爭奪。阿里不哥在戰功上雖然遠遠不足忽必烈,但是,他在國都仍然有不少的跟隨者,特別還得到了蒙哥遺孀及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的支援,他自信能夠成為蒙古帝國新的大汗。

    忽必烈在聽到蒙哥的死訊之後,所有人都讓他回到蒙古本土爭奪汗位,可是《元史》裡說忽必烈拒絕了這些建議,他說:“吾奉命南來,豈可無功而還?”,並征服了鄂州。面對汗位的巨大誘惑,忽必烈最終同意了和南宋賈似道的講和,於1260年春天抵達了內蒙古灤水之北的開平。在這裡,忽必烈召開了一次忽裡勒臺,被窩闊臺之子合丹、也先哥、末哥等人推舉為大汗,並舉行了冊封儀式。深受漢族文化和文明薰陶的忽必烈假惺惺的仍然要推辭幾次,最終勉強答應,在1260年5月6日正式稱汗。

    忽必烈稱汗後,就派出使者前往蒙古腹地,向阿里不哥通報了這個訊息,並讓他服從自己的統治。阿里不哥根本就沒有想過要承認忽必烈的地位,他就在哈拉和林地區也舉行了一次忽裡勒臺,被蒙哥的遺孀、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推舉為了大汗。

    忽必烈絕對不允許蒙國帝國共同存在兩位大汗,決定到蒙古草原故土與阿里不哥談判。忽必烈帶領合丹、脫合察兒來到翁金河上,此地位於哈拉和林以南。而阿里不哥和他的手下則在葉尼塞上游之北的謙謙州的森林中。隨著談判的破裂,兩派隨之開戰,最終忽必烈戰勝了阿里不哥。

    那麼,固守蒙古本土的阿里不哥為何不敵忽必烈呢?

    一、糧道被斷:忽必烈長期佔據著中國北方,這裡遊牧草原和農耕資源充足;而阿里不裡統治著蒙古草原深處,糧食全靠中原和中亞供給。所以,忽必烈與阿里不哥開戰以後,就切斷了阿里不哥到中原的糧食運輸,導致阿里不哥只能依靠中亞的糧食運輸線。

    二、失去人心:阿里不哥失去中原糧食運輸線後,只能依靠察合臺之孫阿魯忽從中亞運輸糧食。阿里不哥自恃阿魯忽是在自己支援下繼承了察合臺汗國可汗,所以對阿魯忽頤指氣使,並在稅收上與他發生了爭執。阿魯忽一氣之下,轉而歸附忽必烈。阿里不哥大怒,洗劫了伊犁河流域,而阿魯忽則在不剌城殺死了阿里不哥的將軍哈剌不花,導致阿里不哥實力大減。阿里不哥雖然佔據了伊犁地區,但是,他作為遊牧民族的後裔,無法在突厥斯坦定居下來。阿力麻里人也忍受不了阿里不哥的殘忍行徑,就連斡兒哈那哈敦也不再支援他,最終,他眾叛親離。阿里不哥被察合臺的子孫和忽必烈的軍隊重重圍困,計出無奈,被迫向忽必烈投降,長達五年的汗位糾紛由此結束。

    忽必烈接見了自己弟弟阿里不哥,他看著哭泣的阿里不哥,自己也感動得落淚,於是說:“我的弟弟啊,你說,我們兩人到底誰有理啊?”阿里不哥擦乾眼淚,大聲說道:“以前是我,現在是你!”為了避免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再起衝突,成吉思汗的侄子脫合察兒那顏說:“今天就不說過去的事了,只追尋歡樂!”但是,忽必烈後來還是把跟隨阿里不哥的將士處死了,並且把阿里不哥監管起來,並在幾年後不明不白的死去了。

    忽必烈至此終於平定了蒙古帝國的內亂,為他平定南宋,一統天下奠定了基礎。阿里不哥雖然不明不白的死去了,但是,他絕對想不到的是,就在忽必烈的孫子被明朝的起義大軍重新趕回到蒙古草原後,他的後世孫子也速迭爾在捕魚兒海之戰後,趁著北元小朝廷遭受毀滅性打擊之時,蒙古帝國第17位大汗脫古思帖木兒被也速迭爾殺死,忽必烈家族的大元政權喪失了在蒙古人中至高無止的地位,雖然大汗政權回到了阿里不哥一系,但是,元北政權隨之就土崩瓦解了,蒙古帝國又重新回到了四分五裂的遊牧時代。

  • 4 # 成都地產逍遙君

    首先,蒙哥汗本身的繼承人的安排就是含糊不清的。有人認為,他或許曾經暗示他的幼弟阿里不哥有優先權,因為在他1258年前往南方時,讓阿里不哥留下來管理哈拉和林。但並沒有昭告天下或者進一步加強阿里不哥的權力,尤其是軍權。

    所以,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兩人權力基礎的區別。

    忽必烈首先他的權力獨立性相比阿里不哥要強得多。1251年他和旭烈兀同時得到了各自的領土,授予宗王實際的管轄範圍。忽必烈從一開始就表現出對汗權的暗中渴望,並且運用其才能對政府制度進行研究。可以很明確地看出,旭烈兀與其哥哥蒙哥汗從來沒有嚴重的爭執,但忽必烈不一樣。忽必烈在獲得對中國北部的宗王管轄權後,當即進行了一系列效仿漢政治模式的改革,復甦當地經濟。依仗漢人模式,提高漢人地位。(元中都,忽必烈漢化政策的起點) 蒙哥於1257年調查了忽必烈,並且罷免了後者任命的部分官員,維護了大汗權力的至高性。忽必烈不得不於1258年前往蒙古本土尋求哥哥的原諒。但是依靠漢人謀士幫助忽必烈得到了中原漢人的忠誠,並建立了穩固的權力基礎,所以蒙哥也只能與忽必烈重歸於好,他們都需要對方的力量。

    而阿里不哥真正掌權則要等到蒙哥親征南宋了,無論是權力基礎的獨立性還是時間長度都無法和忽必烈相比,蒙古本土貴族的效忠也並沒有忽必烈手下的強大精兵更有威懾力。翻開內戰地圖,阿里不哥勢力範圍內屈指可數的大城鎮和忽必烈勢力範圍內星羅棋佈的城鎮形成鮮明對比,在同樣是13世紀大陸巔峰戰力的蒙古人的掌控下,阿里不哥領地的資源根本不足以與忽必烈抗衡。

    第二點,就是所謂盟友的作用很小。儘管阿里不哥得到了窩闊臺汗國,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的支援。但是這些汗王的根本目標是藉著內戰加強自身汗國的獨立性,很明顯,阿里不哥比雄才大略的忽必烈更適合大汗的人選。

    可是他們的目的最終只有一個,那就是使汗國獨立出去,而不是繼續作為處處受制的藩屬國而存在。所以說,一旦忽必烈有承認各汗國獨立的傾向流露出來,他們根本就不會再有支援阿里不哥的積極性。

    在內戰期間,金帳汗國忙著與伊利汗國爭奪外高加索地區,金帳汗國更是與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結盟,在1262年攻入伊朗。而窩闊臺汗國經過蒙哥汗的削弱和成員流徙之後,實力大減,不足以對局勢產生重大的影響。

    所以說,最重要的支援就是察合臺汗國了。阿里不哥供給的主要來源就是以中亞為基地的察合臺汗阿魯忽,但後來對稅收和戰利品的爭執讓他們反目。因此1262年後的阿里不哥失去了可依賴的盟友和可靠的供應來源。趁著他西征察合臺期間,忽必烈趁機收復了哈拉和林。最終,阿里不哥在兵敗後被忽必烈囚禁,於1266年逝世。

  • 5 # 米南德王問道

    阿里不哥反抗篡位者忽必烈的失敗,從根本上說就是資源匱乏所造成的。但即便是雙方的資源對比如此懸殊,阿里不哥集團依然給忽必烈的元朝製造了很長時間的麻煩。

    很多人通常認為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的矛盾在於是否進行自主的漢化改革。這實際上是對蒙古人政策的誤解。因為雙方最大的矛盾是帝國大汗位置的繼承權,其他的表現都是這種矛盾的附屬品。

    由於之前的蒙哥汗死時沒有指定繼承人,所以忽必烈就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進行了大汗位子的搶先註冊。這種違反蒙哥習慣法的行為,自然遭到了蒙古本土貴族集團的反對。阿里不哥就是他們的代言人。但問題是忽必烈在蒙哥汗時代,已經積累了不少勢力,在資源上佔據優勢。

    今天被很多人視為忽必烈主動漢化的事情,其實就是他為了預防本土貴族反攻倒算而進行的戰略佈局。例如建設了草原邊緣毗鄰內地的金蓮川,並開始以金國中都為基礎建造更大規模的大都。這都是為了將自己的基本盤南移。

    當然,為了攫取更多資源打仗,除了發動原有的漢軍世候力量是不夠的。忽必烈任用了不少漢化契丹人和金國的漢人貴族,進行了類似中原式的集權化改革。這樣的改革力度放在東亞儒家社會來看,程度是遠遠不夠的。但對於崇尚部落和小團體自治的蒙古人來說,就是非常不能接受的事情。

    也是為了對付阿里不哥的勢力,忽必烈先是暫停了對南宋的戰爭,重點北伐。他透過控制的中原地區,拿下了帝國首都和林。但阿里不哥一系的人卻繼續在原來窩闊臺汗國的地域內,堅持抗爭。

    從外部格局來說,控制中亞主要地方的伊爾汗國與忽必烈一系的關係最好。他們對忽必烈的支援讓阿里不哥勢力在戰略上腹背受敵。至於另一個重要分支金帳汗國,核心區域遠在高加索和烏克蘭東部平原,難以有足夠的力量支援阿里不哥。這就使得阿里不哥等於要以一隅之地,對抗大半個帝國。

    但即便是在阿里不哥兵敗被俘後,這個集團還是以海都為新核心,又堅持抗爭了很久。期間忽必烈為了自己的霸業,用更多資源去進行賞賜和籠絡人心,又南下滅掉了南宋。然後蒙元帝國才有精力,全力對付海都一系。

    隨著海都的失敗,阿里不哥集團的全部嘗試也宣告破產。忽必烈則開始執行很多人都擔憂的蒙古空心化政策,將大量的資源和人口都南移。這個惡果就是蒙古高原在之後的幾百年裡,都不再能產生出決定性的強權集團了。

  • 6 # 順理成章v駭浪驚濤

    你這個題目本身就有問題,題目本身隱含的假設條件是漢族不如蒙古族,至少在軍事上是這樣的。拋開你問題本身的不合理行,我們談談你的問題。戰爭的本質是綜合國力的較量,這個觀點相必你是知道的,現在戰爭如此,古代戰爭也是如此,只不過綜合國力各因素佔比有所變化罷了,民族文化特性只是綜合國力一個因素罷了,當然,不可否認中國歷史上民族文化狼性強的民族或朝代,有一些戰鬥力確實不可小覷,除此之外,戰略部署、領導素養、文臣武將、士兵數量、人口、生產力等等都是影響戰爭勝負的因素,蒙哥在位時期,忽必烈一直在征服南宋和大理一線,阿里不哥基本沒有軍功。蒙哥死於釣魚臺,三路大軍中兩路被忽必烈控制,此外旭列兀和漠南王爺也是忽必烈主要支持者,阿里不哥在蒙哥去世是監國,有處理汗國事務的權利,這是阿里不哥最大的優勢,得到了漠北傳統貴族的支援,因此,在忽必烈戰勝阿里不哥後,漠北始終不承認忽必烈的正統行,蒙古帝國也因此走向分裂。忽必烈的智囊團也是阿里不哥不能相比的,文臣武將眾多。最後一點是,蒙古當時是奴隸制和部落制的結合體,漢族早已進入封建社會,生產力遠高於蒙古傳統部落。

  • 7 # 張生全精彩歷史

    阿里不哥確實固守蒙古傳統,忽必烈確實進行了適度漢化。但是,忽必烈之所以勝利,阿里不哥之所以失敗,卻並不是固守傳統的阿里不哥敗給了漢化的忽必烈,而是另有原因。為什麼這麼說?

    咱們先從忽必烈漢化的事情說起。

    (拖雷夫婦與兒子們)

    蒙哥汗上臺以後,為了攻打南宋,立刻派忽必烈前往拿下南宋西南方的大理國(雲南),想以此為跳板,對南宋進行南北夾擊。忽必烈乾得很漂亮,不但拿下大理,而且把吐蕃(西藏)也收復了(至少那時候吐蕃與蒙古人非常親近)。這事讓蒙哥汗很高興,於是讓他“經略漠南”,也就是全權處理漠南(蒙古本土之南)的事情。

    忽必烈到南方後,一些原先金國(那時候金國已經滅亡)的漢人知識分子,意識到蒙古人遲早是要拿下南宋的,於是很多人(包括姚樞、郝經、劉秉忠等)都聚集到忽必烈的帳下,他們對忽必烈說,南宋不同於西方的那些國家,要想拿下南宋,唯一的辦法就是學習漢民族的文化,實施漢化(這些知識分子之所以提出這樣的主張,根本原因是想讓蒙古人入主中原後,能夠順利和漢文化接軌,成為一個正常的封建制國家,而不是奴隸制國家)。

    忽必烈認為這位知識分子的觀點很有道理,於是就開始漢化。這種漢化不僅僅是衣食住行,講漢語,行漢人規矩。還有就是實施漢人的農耕生活(蒙古人一向是在佔領區把莊稼焚燬,變成牧場放牧,他們在歐洲和中亞、西亞基本上都是這樣做的),鼓勵農業生產,用收稅和徭役進行管理等等。

    (忽必烈劇照)

    忽必烈的做法,遭到了蒙古本土貴族宗王們的強烈反對,他們不斷給蒙哥汗說,讓他限制忽必烈。並且說,忽必烈這樣做,有想做大的嫌疑。蒙哥汗也是一個比較固守傳統的人,於是他便以鉤考(也就是查賬)的名義,調查忽必烈手下的那些漢人知識分子,想把他們從忽必烈身邊調開。後來,又撤銷了忽必烈經略漠南的職權,讓忽必烈當了一個閒王。

    但是,後來由於蒙哥汗親自提兵攻打南宋,他不得不又把忽必烈放出來。為什麼呢?

    原來蒙哥攻打南宋的時候,他安排塔察兒(成吉思汗弟弟的孫子)從北路進攻,大將兀良合臺從南路進攻(也就是從大理出發),他從西路進攻(攻四川,然後從四川往東打)。但是北路進攻的塔察兒打得很不好,所以蒙哥不得不重新啟用忽必烈。

    在他南征的時候,安排阿里不哥鎮守蒙古漠北大本營。阿里不哥是一個恪守蒙古傳統的人,在國內做得很好,深受蒙古本土各大宗王的喜愛和信任。

    接著便發生了蒙哥戰死的事。

    蒙哥一戰死,局面就失控了。忽必烈的那些知識分子們,都積極勸說忽必烈放棄進攻南宋,北上爭奪汗位。當時阿里不哥也讓忽必烈趕緊北上,回去商量召開忽裡臺,選大汗的事情。不過,忽必烈的那些漢人謀士告訴他,不能回蒙古本土去,一旦回蒙古本土,他就會被阿里不哥羈押。這樣,就只能聽憑阿里不哥擺佈了。

    漢人謀士們建議忽必烈就在他的新王都開平(在現在的閃電河附近)搶先稱大汗。忽必烈聽從了漢人謀士們的建議。

    (阿里不哥劇照)

    可以說,忽必烈所做的這些事,都是違背蒙古傳統的,都是照漢人稱帝的方式來做的,這也是忽必烈漢化以後的結果。

    阿里不哥看見忽必烈自稱大汗以後,他按照蒙古人的傳統,在蒙古本土召開了忽裡臺大會,蒙古貴族宗王把他選為大汗。(不過,雖說阿里不哥是照蒙古傳統做的,但是,因為忽必烈和旭烈兀兩大最有實力的宗王沒有參加,因此阿里不哥選出的這個大汗,成色也減少了很多。)

    這樣一來,整個蒙古就出現了兩個大汗。一個是受漢人及旭烈兀擁戴的忽必烈,一個是受絕大多數蒙古宗王貴族擁戴的阿里不哥。從這個意義上說,阿里不哥按照蒙古傳統而獲得的大汗,是戰勝了忽必烈按照漢人的方式“自稱大汗”的。

    但是,接下來,忽必烈憑著他強勁的軍事實力,打敗了阿里不哥,逼迫阿里不哥不得不投降,最後忽必烈坐穩了大汗的位置。這也就是說,忽必烈最終獲得汗位,與他的漢化其實關係不大,僅僅是因為他武力更強而已。

    假如阿里不哥的實力更強,他照樣能夠打敗忽必烈,坐穩大汗之位的。

    如此而已。

    (參考資料:《元史》《蒙古秘史》)

  • 8 # 鴻哥iouyh福小鋪

    雙方是經歷數場正面大決戰分出勝負。

    草原騎兵最令人頭疼的是擁有超強的機動力,能夠把對手拖死,拖殘,甚至能避實擊虛。

    阿里不哥和忽必烈對決,阿里不哥完全失去了這一優勢,因為忽必烈也是草原君主的爭奪者,麾下擁有的草原騎兵也不會比阿里不哥少。

    一旦戰爭成為了定格在一片區域打響,阿里不哥就註定了滅亡,忽必烈的隊伍裡還有大量的漢軍與來自漢地的資源財富,與阿里不哥脆弱的草原經濟相比,強弱已分。

    最主要的一點,東路諸王大部分支援忽必烈,西路也就是歐亞腹地的諸王僅僅是察合臺汗國與部分窩闊臺後裔支援阿里不哥,但他們並沒有真正投入支援。

    完全限制了阿里不哥的戰略縱深,阿里不哥被侷限在和林一帶,等候忽必烈的連續不斷的攻襲。

    說是兩人決戰,倒不如說是忽必烈對阿里不哥的剿滅更貼切。

  • 9 # 龍文說史

    阿里不哥失敗原因很明顯,起初就沒有勝選的大汗的可能,他只是保守派用來對付守舊派的工具而已。阿里不哥論實力和四哥忽必烈比起來還是有距離的,主要是成績方面,欠缺的很,沒有當大汗的資格,在他之前,成吉思汗不用說,建立蒙古,開疆拓土,才有現在這個蒙古局面。

    窩闊臺雖然是欽點的,可他也有一些戰功,隨哥哥們攻破雲中,東勝等地,又隨父汗西征花剌子模,攻破了花剌子模舊都玉龍傑赤和養吉幹,忽氈等地基本平定了錫兒河以北疆土所謂今哈薩克地區。

    再後來是他的兒子貴由,貴由即是長子又有繼大汗位資格,他曾經滅東夏,拓展到東北,攻金擒親王,又參加西征,對俄羅斯諸國用兵。

    先汗蒙哥也是和他們一樣,是拖雷家長子,參加攻金,西征戰事,消滅欽察這個盤踞在南俄的大國,又進兵喬治亞,蒙哥當上大汗不是僥倖,而是功績在這裡放著。

    現在的阿里不哥呢,有什麼功績,歷史考證沒有線索,早年是為拖雷家幼子守灶,一直乾的閒差,他親近蒙古舊傳統,也和他常年在蒙古活動分不開關係。大哥蒙哥就是看中了阿里不哥這一點,有意培養他,可仍拿不出成績,只是拖雷家名在這裡放著。

    而忽必烈相對阿里不哥就厲害了,忽必烈早年在漢地活動,和漢族軍閥地主混在一起,治理中原可是綽綽有餘,他漸漸認識到必須施行新政,那就是漢制治蒙古,和遼金一樣。蒙哥登基後,忽必烈擁有漠南大片領地,包括中原幾乎所以地方,還有吐蕃也被納入忽必烈轄區之內。蒙哥當大汗後由於國都在漠北,不便管理中原,於是委任給忽必烈,畢竟他們是同父同母兄弟,血肉相連,中興拖雷家,必須培養自個人。

    忽必烈可以說幾乎擁有全盤中原地區控制權,已有取代蒙哥做中原皇帝實力。在戰功上,他也是最突出的,消滅大理,將宋朝趕到長江一線,憑這一點忽必烈是最有實力的人,他在文治和武功方面,令其他諸王更是望塵莫及,改變了原有蒙古偏重於武力的理念。

    他還有個五弟旭烈兀,他和哥哥們一樣,戰功赫赫,已經帶兵攻打巴格達,消滅了哈里發帝國,對波斯一帶徵服更是戰功著重,如果不是大汗駕崩,說不定非洲地區早都淪為蒙古天下。所以在當時旭烈兀是最有實力挑戰忽必烈汗權的人,而不是阿里不哥,阿里不哥是他們親兄弟中最弱小的一個,只是在後來漠北稱汗他才出現在視野。

    旭烈兀很明智,戰功雖然很大,可在中原地區沒有基礎,畢竟還有個四哥忽必烈擋著,他也想當大汗沒有辦法,只有留在波斯地區稱王了。在心底子中旭烈兀認清現實的,主動幫助四哥忽必烈,指責阿里不哥不自量力。

    阿里不哥和他五哥性格相反,為了謀取利益,看不清現實,反而和忽必烈爭奪起了大汗。阿里不哥在漢地支援的人很少,只有劉太平和李談,開始時繼承了汗國大部分領土,得到東西諸王擁戴。可他畢竟還有個四哥忽必烈擋著,哪能容他稱汗,忽必烈中原基礎很深,實力很強大,關係網很強,他廣施仁義得到了許多支持者,最主要由於他親近漢化,所以保票很大,阿里不哥之敗也是註定,他本身沒有實力,沒有看清現實,哪來戰勝忽必烈的可能,所以只有等著忽必烈被各個擊破。

  • 10 # 老照片

    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四人是拖雷的嫡子,所以當蒙哥去世後,剩餘的三人都是有機會去爭奪新的汗位的。根據相關學者的分析,蒙哥去世之前,有意讓阿里不哥繼承汗位,而且阿里不哥還獲得了蒙哥汗諸子、眾多汗王的支援,而支援忽必烈的諸王大多身份較低,缺乏話語權。但是最終忽必烈還是戰勝了阿里不哥,獲得大汗之位。原因何在?

    (忽必烈像)

    忽必烈獲得了勢力較眾的塔察兒為首的東道四王的支援,塔察兒是成吉思汗家族的第三大勢力,對其他諸王影響很大,這就使得忽必烈在忽裡臺推選大汗之時,得到了有力的支援。此外,忽必烈佔據漠南、中原之地,此處有著豐富的人力、物力,這保障了忽必烈能夠在軍事上戰勝阿里不哥。武力上的獲勝,原先那些搖擺不定的諸王也紛紛轉向了忽必烈,而一些支援阿里不哥的汗王也投靠了忽必烈。最終,忽必烈如願地登上了大汗之位。

    (阿里不哥像)

  • 11 # 狼的影子319

    從蒙古族恪守的傳統來說,阿里不哥的漢位是合法的,他是由“庫裡臺大會”公選出來,得到了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認可的大汗,理論上他的實力遠勝於忽必烈,但是由於草原民族特有的分封制度,廣義上的“大蒙古國”,實際上是由各自為政的幾個汗國組成的聯合體,除了偉大的成吉思汗以外,任何人擔任大汗都不能對已經實際上處於獨立狀態的幾個汗國實行有效的統治了,大汗實際上已經是一個空架子了,阿里不哥能夠調動的軍隊,除了汗庭直屬部隊,就是在他支援下登基的阿魯忽統治的察合臺汗國,和海都的窩闊臺汗國。而忽必烈除了自己的直屬部隊以外,他的同盟者主要是東道諸王,東道諸王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哈撒爾和貼木格的後裔,自成吉思汗分封之後就已經邊緣化了,所以他們都希望在忽必烈奪取汗位以後獲得更大的利益,再就是木華黎的孫子統帥的華北地區的漢人武裝,另外,忽必烈還爭取到了旭旭列的伊爾汗國的在精神上的支援,在兵力上雙方基本上是勢均力敵,但是忽必烈的優勢是他佔據了富庶的漢族地區,後勤,物資方面有很大的優勢,而貧瘠的外蒙草原,一向都依賴華北,中原地區的物資,雙方一開戰,阿里不哥從漢族地區獲得物資的渠道就中斷了,這是阿里不哥最終失敗的客觀原因。

    哥忽必烈相比,阿里不哥確實不是一個有王者風範的人,他連自己的支持者都團結不好,阿魯忽是在他的支援下等上察合臺汗國君主位置的,結果最後雙方居然還大打出手,海都本來就是利用阿里不哥重建自己的窩闊臺汗國,跟他也是貌合神離,如此種種,他如何斗的過忽必烈呢?

  • 12 # 歷史哨聲

    阿里不哥被忽必烈擊敗在於缺乏資源

    拖累有十一個兒子,正妻唆魯和帖尼所生的有四個:

    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

    1259年8月11日,蒙哥在攻打釣魚城時受傷而死。當時: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準備召開忽裡臺會議,繼承蒙哥的蒙古帝國大汗之位。

    忽必烈的妻子察必皇后派人把阿里不哥的計劃通知了正在鄂州和南宋作戰的忽必烈。忽必烈得知後,立即撤走大部隊,北上爭奪汗位。

    同時,南宋的賈似道趁忽必烈主力撤走、只有小部隊駐守下,突襲擊敗了留守的蒙古軍,奠定了南宋堅持不向蒙古稱臣的底氣。

    阿里不哥影象

    1260年春,忽必烈回到開平,並在5月5日倉促召開的忽裡臺會議上繼承汗位,提前比阿里不哥宣佈即位。

    但由於大部分蒙古貴族都沒有參加忽必烈的忽裡臺會議,因為忽必烈的汗位被大部分蒙古貴族否認。

    一個月後,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的忽裡臺會議被大部分蒙古貴族選舉為蒙古大汗。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的汗位之爭開始了。

    在開始時,阿里不哥得到了欽察汗國和察合臺汗國的支援,窩闊臺汗國是誰也不支援——因為他們認為汗位應當是由窩闊臺家族繼承,拖雷家族巧取豪奪,僅僅得到弟弟旭烈兀的伊爾汗國支援。

    但當時旭烈兀只能給予忽必烈名義上的支援,因為旭烈兀南部受到埃及的馬木魯克王國的攻擊,北部受到拔都的金帳汗國的驅逐。

    雖然阿里不哥得到大部分蒙古貴族的支援,但阿里不哥控制的漠北草原和西域資源潰泛,不如忽必烈控制的原金朝疆域、原西夏疆域、吐蕃、雲南、西域東部等地擁有豐富資源和交通要道。

    簡單說:阿里不哥得票最多,但沒有資源;忽必烈得票最少,但資源豐富。

    1259年蒙哥汗的鼎盛時期,帝國南部為印度和中國南宋

    為了獲得漢人的支援,忽必烈採取了很多漢化的措施,如採用中統年號、設立中書省和宣慰使司等傳統漢人機構。

    在獲取了中國北方漢人支援之後,忽必烈對阿里不哥實行經濟封鎖:不僅僅是封鎖了中原地區的物資,甘肅、東北、畏兀兒等地區都實行封鎖。

    在忽必烈對阿里不哥實行經濟封鎖後,阿里不哥只能依靠中亞的察合臺汗國阿魯忽對他的物資支援。

    但之後,阿魯忽和阿里不哥在稅收和掠奪品分配這兩個方面發生爭執,導致阿魯忽停止了對阿里不哥的物資支援。

    1262年,阿里不哥失去了盟友的支援,只能苦苦支撐。

    1263年,在經歷幾次戰敗之後,阿里不哥向忽必烈投降。雖然阿里不哥沒有被處死,只是被監禁,但1266年的死去,多數認為是被忽必烈毒殺。

    阿里不哥有一個妻子、3個兒子。玄孫阿爾兒巴曾經被短暫的擁立為伊爾汗國的大汗。也有人認為殺死北元天元帝的也速迭爾是阿里不哥的後裔。

    1246年 貴由致羅馬教皇英諾森四世的信件

    綜述

    蒙古帝國的分裂,根本原因在於大汗由貴族共議制度而導致。成吉思汗去世前,指定了窩闊臺即位。窩闊臺暴斃,沒有指定繼承人,導致了拔都公開和窩闊臺兒子貴由公開分裂;貴由在路上死時,也沒有指定即位人,進而被拖雷家族從窩闊臺家族中奪走了汗位;蒙哥以窩闊臺養子身份繼承汗位,雖然沒有得到窩闊臺家族的支援,但還算名正言順。蒙古死時,同樣沒有指定繼承人,於是就開始了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的爭奪。

    窩闊臺、貴由、蒙哥三人都沒有指定即位人,原因就在於大汗必須通過蒙古貴族的忽裡臺推選。

    忽必烈在開平稱汗,沒有經過蒙古貴族的推選,即便是擊敗了阿里不哥,還是沒有得到大部分蒙古貴族的承認。

    直到1303年元成宗鐵穆爾才和蒙古各汗國達成和解,約定四大汗國承認元朝皇帝為大蒙古國大汗。

    當然,拖雷家族能夠從窩闊臺家族奪取汗位,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還和窩闊臺汗國國力不強有關。

    簡單說,阿里不哥有人沒錢,忽必烈有錢沒人。不過財可通神,何況是人。察合臺汗國停止支援阿里不哥,就決定了阿里不哥的敗局。

  • 13 # 品茗撩股

    簡明扼要的講,為什麼“得位不正”的忽必烈可以擊敗名正言順的阿里不哥,繼承大蒙古國的汗位,主要有幾點原因:

    其一,個人綜合素質上,忽必烈遠勝阿里不哥。

    蒙哥繼位大汗後,命忽必烈以親王的身份在金蓮川開府,管理漠南軍民事務,忽必烈積累了豐富的管理政治和發展經濟的經驗。此後,在蒙哥進攻南宋時,忽必烈又帥兵平定大理國,還在襄陽與南宋交戰,積累了豐富的軍事實戰經驗。

    而阿里不哥呢,除了遵照蒙古幼子守灶的傳統駐守大本營外,其他方面的經驗和本領都和忽必烈相差甚遠。

    可以想見,如果阿里不哥繼承了汗位,就不會有後面的元朝,大蒙古國很可能會迅速衰亡。

    其二,忽必烈得到了蒙古傑出軍事將領的支援。

    忽必烈在徵大理和攻南宋的過程中,和蒙古的傑出將領如兀良合臺、霸都魯、失吉忽禿忽等形成了共同的利益集團,這些大將都身經百戰,在與阿里不哥的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其三,忽必烈還得到了漠南漢地廣大漢人儒生出謀劃策以及漢人萬戶的軍事支援。

    蒙古人打仗可以,但是玩心眼肯定跟文人儒士差的遠。忽必烈在管理漠南漢地事務的過程中,吸收了大批原來金國的文人儒士,並"以漢法治漢地",深得漢人的擁護。投降蒙古的漢人地主武裝,稱為漢軍萬戶,則成為忽必烈重要的軍事力量。在與阿里不哥的戰鬥中,漢軍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首次戰爭中,就有七八個萬戶參戰,兵力達十餘萬人。

    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忽必烈最終戰勝自己的弟弟阿里不哥,成功奪得汗位,就如同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擊敗建文帝一樣,主要勝在人和!

  • 14 # 猴格大人

    因為阿里不哥的愚蠢短視,以及輕狂自大,所以導致他最終的失敗。

    01,

    元憲宗九年七月二十一日,大蒙古國的第四任大汗蒙哥在釣魚城之戰中意外隕落,而他生前並沒有指定繼承人。他死後,可以繼承汗位的有兩個群體——蒙哥汗的同母弟弟和兒子。

    他的三個嫡親弟弟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此時分別是四十五歲、四十三歲、四十一歲,三人正當壯年,比蒙哥汗的兒子們更具優勢。

    於是,繼承人之爭就在諸弟中爆發,最終引發了黃金家族的內戰,徹底撕破了往日兄友弟恭的假象,導致了大蒙古國的徹底分裂。

    蒙哥汗南征時,幼弟阿里不哥被他安排留守蒙古本土;次弟旭烈兀此時正率領西征軍團向敘利亞進軍;而先前被他猜忌的長弟忽必烈則被重新起用,返回南征軍團。

    三個弟弟中,實力最弱的忽必烈最早知道蒙哥的死訊。他從被俘的宋軍前哨口中得到訊息後,以傳播謠言為藉口殺掉俘虜,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避免南征軍團軍心渙散,一方面是為了拖延其他人收到訊息的時間,為他奪位爭取時間。

    之後,忽必烈透過關係親密的異母弟弟、跟隨蒙哥汗南征的木哥(木哥的母親是忽必烈的乳母)派來的密使,得到了蒙哥汗駕崩的確切訊息。而此時,掌控南征軍團北撤指揮權的正是木哥。

    在和親信幕僚商議後,忽必烈迅速做出了判斷。

    首先,他必須按照蒙哥汗的南征計劃繼續南下,如果他立即北返,功績上有點兒拿不出手,被諸王推舉的可能性很小。南下卻有兩重好處:

    第一,繼承前任大汗未完成的遺志,能展現他的態度;第二,讓自己的軍團充當散落在中原各地的蒙古軍團的後衛,能提高自身形象,展現自我犧牲精神。

    其次,他派親信廉希憲去見東道諸王之長塔察兒國王,給塔察兒帶去一份特殊的禮物——忽必烈自己的膳食。

    古人喜歡用“解衣衣我,推食食我”來表示親近和信任。廉希憲向塔察兒稱讚忽必烈“聖德神功,天順人歸”,是大汗的最佳人選,力勸塔察兒擁戴忽必烈。塔察兒欣然同意。

    忽必烈拉攏塔察兒,主要是為了避免他倒向阿里不哥。如果阿里不哥得到塔察兒的支援,他就會被哈剌和林的阿里不哥與東北的塔察兒兩面夾攻。

    塔察兒之所以答應擁立忽必烈,一是因為對屢次訓斥他的蒙哥汗有牴觸心理,阿里不哥如果即位,必然會延續蒙哥汗的政治路線,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二是因為他想讓忽必烈默許他有稱霸遼東、染指高麗的權力。因此,雙方一拍即合。

    接著,忽必烈聽從郝經的建議,派出一支軍隊去迎接蒙哥汗的靈柩,收走大汗的印璽,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派使者召集諸王回哈剌和林,為蒙哥汗舉行葬禮,然後登上大汗寶座。

    但這個計劃並沒有成功,站在忽必烈這邊的木哥突然病死軍中,獲得軍團最高指揮權的成了蒙哥汗的兒子阿速帶(又作阿速臺、阿速歹)。他並沒有按照忽必烈的預想行事,而是扶靈北返哈剌和林,把象徵汗權的印璽交給了小叔叔阿里不哥。

    忽必烈軍團成功渡過長江兵圍鄂州,這是蒙古軍首次橫渡長江。宋將呂文德連忙率軍從重慶趕來救援。十一月,傳來阿里不哥謀取汗位的訊息。忽必烈讓霸圖魯繼續圍攻鄂州,擺出一副兵臨臨安的架勢,暗中則做好了北撤的準備。

    被蒙古軍嚇破膽的南宋朝廷果然被忽必烈的假動作迷惑,嚇得差點兒遷都,宰相賈似道立即派使者向蒙古軍請和。忽必烈一邊派人與宋使議和,一邊迅速北返,十來日就到達了燕京。

    02,

    按照蒙古舊制,前任大汗去世後,其指定的繼承人要召開忽裡勒臺大會向眾人宣諭,才可以繼承汗位。如果前任大汗沒有指定繼承人,那麼就需要透過召開忽裡勒臺大會來推選新任大汗。

    蒙哥汗在沒有指定繼承人的情況下死了。按舊制,諸王親貴在哈剌和林為他舉行葬禮後,要在蒙哥汗的斡耳朵召開忽裡勒臺大會,共同推選新任大汗。

    蒙哥汗的三個同母弟弟中,實力最雄厚的是旭烈兀,但他遠在西域鞭長莫及。收到大哥的死訊後,旭烈兀便立即率軍東返,想圖謀汗位。

    然而在大不里士,他收到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各自登基的訊息,隨即放棄對汗位的想法,留在波斯建立自己的王國——伊利汗國。

    在蒙古本土,阿里不哥的實力最強。雖然他沒有什麼軍功,但他身為拖雷的嫡幼子,繼承了父母的大部分產業,是兄弟中最富有的。再加上他受命掌管大兀魯思(指蒙哥汗的斡耳朵),在蒙哥政府中支援率最高。

    因此,蒙哥政府的文武高官,如孛魯合、阿藍答兒等人推舉阿里不哥,理由有兩點:

    一、忽必烈和旭烈兀兩人出征在外,一時半會兒趕不回來;

    二、蒙哥汗把大兀魯思託付給阿里不哥,就是默許阿里不哥有繼承權。更何況,蒙哥汗的兒子阿速帶皇子北返後把印璽交給阿里不哥,表明蒙哥汗的遺孀和諸子也支援阿里不哥。

    以新汗自居的阿里不哥開始為登上汗位做準備。他一邊向整個帝國發布為蒙哥汗舉行葬禮的訊息,召集諸王參加;一邊為了增強自己的兵力,向各地徵兵,並從蒙古軍、漢軍中抽調侍衛軍擴充軍隊。

    他以脫裡赤為斷事官、燕都行省,令其按圖籍號令諸道,準備控制漢地;安排渾都海駐守六盤山(今寧夏固原市境內)、甘肅;又安排劉太平、霍魯海在關右地區儲備糧食,圖謀秦蜀。

    忽必烈的妻子察必迅Superb人給丈夫送信,讓他北返。閏十一月二十日,忽必烈返回燕京,囚禁脫裡赤,遣散他徵集計程車卒。接著,他採納幕僚的建議,先發制人,召開忽裡勒臺大會,準備繼承汗位。

    第二年三月,在塔察兒國王等人的勸進下,忽必烈以自己是蒙哥汗同母弟弟中最年長者為由,在開平府登上大汗之位,率先確立名分。他以中統為年號,開平府為首都(後於中統四年加封上都)。

    四月,阿里不哥在首都哈剌和林為大哥辦完葬禮後,召開忽裡勒臺大會,登上大汗之位。大蒙古國首次出現兩位大汗並立的情況。

    顯然,作為蒙古人,忽必烈以中原文明的嫡長子繼承製為由自立為汗,在蒙古親貴中得不到廣泛支援。為大哥舉辦葬禮並擁有大汗印璽的阿里不哥獲得了眾多貴族的支援。

    其實早在蒙哥汗時代,蒙古親貴就已經分化成三個集團:以忽必烈為首的漠南漢地親漢派貴族和漢族地主階級組成的革新派;以蒙哥汗政府為首的,由漠北本土貴族集團組成的守舊派;以金帳汗國為首的,在中亞、西亞、東歐諸地建立起穩固統治的分裂派,該派希望獲取更大的自主權,不想出現控制力強的汗庭中央集權。

    在究竟以蒙古舊俗還是中原漢法統治蒙古的問題上,以傳統的遊牧經濟為基礎的守舊派與分裂派擰成一股繩,共同對付以忽必烈為首的革新派。

    因此,金帳汗國的別兒哥汗雖然沒有參加在哈剌和林召開的忽裡勒臺大會,但還是明確表示支援阿里不哥,發行了印有阿里不哥名字的錢幣。

    察合臺汗國的實際掌權人兀魯忽乃哈敦(阿里不哥大哈敦亦勒赤黑迷失的親妹妹)同樣支援阿里不哥。

    旭烈兀的嫡子出木哈兒(一作主木忽兒)代表父親,站在阿里不哥一邊。

    窩闊臺汗國的諸王忽察、海都以及蒙哥汗的家屬們都支援阿里不哥。

    不過,子嗣眾多的黃金家族並非鐵板一塊,窩闊臺系諸王合丹、只必鐵木兒,察合臺的孫子、不裡的兒子阿只吉兄弟,以塔察兒、移相哥為首的東道諸王站在了忽必烈這邊。

    當時的形勢對忽必烈很不利:不僅漠北本土受阿里不哥控制,就連中亞、西亞的廣大地區也聽從他的號令;此外,他在陝西、甘肅、四川地區也有很大的勢力。

    但阿里不哥也有他的短板,大蒙古國的首都哈剌和林的經濟雖然在前四汗時代得到了發展,但基礎仍舊很薄弱,需要中亞地區與漠南漢地輸入物資。此時,漢地已經落到忽必烈手中。

    忽必烈想要切斷中亞對哈剌和林的供養,就得控制緊鄰蒙古本土西部的察合臺汗國。於是,他任命察合臺的曾孫阿必失合——抹土幹(察合臺嫡長子)次子不裡的第五子——返回察合臺汗國,取代兀魯忽乃哈敦母子。

    阿必失合與兄長納鄰合丹一同前往,但兩人經過河西地區時,被渾都海抓獲送到哈剌和林阿里不哥那裡。

    互派使者並沒有起到作用,忽必烈與阿里不哥兩人誰都不願意退讓。於是,戰爭就成為政治的另一種延續。黃金家族的首次內戰即將拉開序幕。

    中統元年七月,雙方在巴昔乞爆發第一戰。

    阿里不哥派出旭烈兀的兒子出木哈兒和斡兒答的兒子合剌察兒;忽必烈則親自統兵北伐。

    忽必烈麾下除了有以塔察兒為首的東道諸王和五投下軍,還有史天澤率領的漢軍,而充任先鋒的就是合撒兒的兒子移相哥和窩闊臺汗的兒子合丹。

    在這場戰爭中,由於帝國連年征伐,留守本土的兵力不多,阿里不哥的軍隊人數不足,被忽必烈軍擊潰。出木哈兒和合剌察兒率領殘部逃走,阿里不哥也放棄哈剌和林,出逃到自己的封地吉利吉思、謙謙州地區。

    逃走之前,阿里不哥讓阿速帶皇子殺死阿必失合兄弟。忽必烈聽說後大怒,將阿里不哥的親信脫裡赤殺了。經此一役,哈剌和林落到了忽必烈手中。

    忽必烈派阿必失合奪取察合臺汗國權力的行為啟發了阿里不哥,他決定派親信阿魯忽回察合臺汗國,去取代小姨子兀魯忽乃哈敦。

    不但如此,阿里不哥還把屬於汗庭的中亞河中地區和突厥斯坦委託給阿魯忽管理,以便為他徵集糧食軍需。他還命令阿魯忽沿阿姆河進行佈防,防備旭烈兀和別兒哥。

    阿魯忽是察合臺次子拜答爾的兒子、兀魯忽乃哈敦的小叔子,他返回察合臺汗國後成了新汗王。這讓兀魯忽乃哈敦很不服氣,她去找姐夫阿里不哥理論,結果被囚禁起來。

    04,

    為了打通前往西域的道路,忽必烈必須爭取到關隴地區與蜀地,但這片地區仍牢牢掌控在阿里不哥一方手中。

    跟隨蒙哥汗南征的哈剌不花、渾都海就駐兵在六盤山,阿里不哥任命的陝西行省左丞相阿藍答兒、參知政事劉太平實際掌控著陝西。成都的密裡火者、川東的乞臺不花都是蒙哥汗麾下的驍將,川西的紐磷則和渾都海關係親密。如果他們相互配合,攻取燕京不是問題。

    忽必烈設立十路宣撫司來控制華北的局勢,特別任命廉希憲為京兆等路宣撫使,去“宣撫京兆、四川”。關隴諸軍中,以渾都海實力最強。進駐京兆的廉希憲,一邊派使者朵羅臺去傳諭渾都海,一邊成功爭取到世侯汪良臣、劉黑馬等人的效忠。

    廉希憲和副手商廷詳細分析了渾都海的動向。商廷認為,擁兵六盤山的渾都海有三個選擇:上策是聯合精銳向東直搗京兆;中策是聚兵在六盤山固守,等待時機再行動;下策是重灌北上,前往哈剌和林(當時還沒有發生巴昔乞之戰)。而以渾都海有勇無謀的性格,他只會選擇下策。

    果不其然,暴躁的渾都海殺死使者朵羅臺後,不是趁機直搗京兆,會合劉太平、霍魯海,鞏固關中,而是約劉、霍二人與成都的密裡火者、川東的乞臺不花一起出兵北上。

    廉希憲反應迅速:命萬戶劉黑馬、京兆治中高鵬霄、華州尹史廣搶先捕獲劉太平、霍魯海及其黨羽。至於原來的將校諸官,廉希憲採取寬容政策,曉諭他們為忽必烈效力。

    這些官員死裡逃生,無不聽從廉希憲的號令。廉希憲又急命劉黑馬率軍南下,誅殺密裡火者。與此同時,四川總帥汪惟正殺死乞臺不花。阿里不哥一方的大好局勢瞬間被破壞,渾都海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

    趁你病要你命,廉希憲當機立斷,甚至沒來得及請示忽必烈,就命汪良臣率諸軍去堵截渾都海。汪良臣以沒有聖旨為由推拒。廉希憲解下自己佩戴的虎符銀印給他,又撥出一萬五千兩白銀作為賞金。

    為了防止渾都海東進,廉希憲又徵發戍卒和家丁,交給蒙將八春率領,他命令八春不許和渾都海軍交戰,只許透過虛張聲勢嚇唬對方無法東進。果然,渾都海被八春這夥烏合之眾成功唬住,他見東部嚴陣以待,就如廉希憲所料率軍北上。

    中統元年秋,阿藍答兒率軍從哈剌和林南下接應渾都海。他在西涼府與渾都海、哈剌不花會師,但哈剌不花和阿藍答兒意見不合,獨自引兵北去。渾都海與阿藍答兒合兵向東,一路上大肆劫掠府庫。河西地區的經濟遭到嚴重破壞,老百姓紛紛躲到山谷之中。

    渾都海軍來勢兇猛,駐守河西的闊端之子只必鐵木兒被擊退,向東潰退。忽必烈聽說“諸將失利,河右大震”後,想放棄四川退守興元。

    廉希憲力言不可,忽必烈才急忙調宗王合丹、合必赤、阿曷馬以及老將按竺邇等率騎兵增援。援軍與汪良臣、八春合兵後,兵分三路迎戰渾都海和阿藍答兒於姑臧(今甘肅武威市)。

    汪良臣諸人在合丹的節制下,在姑臧擊敗渾都海部,之後又追擊到龍首山(位於張掖市北),在山丹截住對方。最終,兩軍在耀碑谷(今甘肅山丹縣境內)展開激戰。

    汪良臣利用陝甘地區的沙塵暴天氣,命敢死隊突擊渾都海部左翼,與之短兵相接,緊接著繞出陣後,從右軍殺出;八春從正面猛烈攻擊渾都海部;而合丹率騎兵攔截對方退路。

    漫天沙塵中,兩軍從白天激戰到傍晚。渾都海部最終大敗,阿藍答兒自殺,渾都海被殺。渾都海死後,其殘部與之前北去的哈剌不花部會合,之後輾轉向西,年底到達別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薩爾縣北),佔據畏兀兒之地的北部。

    耀碑谷之戰是忽必烈、阿里不哥內戰中的首次大規模戰爭。此戰之後,阿里不哥在關陝地區的勢力被清除,再也沒有能力向漠南伸手。

    由於廉希憲的出色判斷,忽必烈在勢力最薄弱的西北地區收穫了意想不到的勝利。自此,西北的陝西、甘肅、寧夏併入元朝版圖。

    立下大功的廉希憲這一年剛剛三十歲,被忽必烈稱讚為“真男子也”。忽必烈拜廉希憲為平章政事,賜給他宅邸。

    05,

    巴昔乞之戰後,阿里不哥擔心忽必烈對他緊追不放,就派使者告訴哥哥他要和解。他表示會待在封地,等別兒哥、旭烈兀、阿魯忽三王進京聚會時,一起來見忽必烈。

    忽必烈對使者表示,會寬容的對待弟弟。因此,他並沒有追擊阿里不哥,他將移相哥留在哈剌和林,自己則南下返回開平府。

    與此同時,忽必烈還向旭烈兀、阿魯忽派出使者,承認他們的地位,並劃分各自的區域。

    忽必烈規定:埃及到阿姆河之間的土地和人民,由旭烈兀掌管;阿爾泰山以西到阿姆河之間的區域,由阿魯忽掌管;阿爾泰山以東到東海之間的區域,則由忽必烈掌管。

    忽必烈和其他汗國使者往來期間,阿里不哥不但恢復了兵力,還得到了妻族斡亦剌惕部的支援,很快便捲土重來。

    中統二年(1261 年)十一月,阿里不哥再次出兵。接近邊境時,他派使者告訴移相哥,自己是來參加聚會的。移相哥信以為真,對阿里不哥軍毫無防備。阿里不哥趁機突襲移相哥,重新回到哈剌和林。

    接著,他一鼓作氣穿越草原南下,準備直逼開平府。忽必烈急忙調動軍隊迎戰。塔察兒國王,宗王合丹、額勒只帶之子旭烈兀(忽剌兀兒)帶著軍隊首先出動;弘吉剌部的納陳駙馬(按陳駙馬之子,娶鐵木真孫女薛只幹公主)、亦乞列思部的帖裡垓駙馬隨後率所部跟進;忽必烈也親自率領怯薛軍和漢軍北上。

    雙方在火札·孛勒答黑山旁邊的昔木土腦兒(又稱“析門臺”“石木謾都”“失門禿”,今蒙古國爾加蘭圖東)展開大戰。

    合丹斬殺了阿里不哥的先鋒大將合丹火兒赤及三千士兵。塔察兒國王與合必赤等分兵奮擊,大破阿里不哥軍,殺死了很多斡亦剌惕人。阿里不哥潰敗,向北逃走。忽必烈親率大軍向北追擊五十餘里,迫降其將阿脫等人。

    之後忽必烈不再繼續追擊,他對諸王說:“不要去追他們了,都是些不懂事的孩子,他們會明白過來,後悔自己的行為的。”忽必烈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兄長風範和寬容大度。

    06,

    昔木土腦兒之戰結束十天後,充當後衛的阿速帶皇子趕來與阿里不哥會合。聽說忽必烈已經退軍的兩人,經過一番商議後,再次折返回來,在合蘭真沙陀附近的失烈延塔兀與忽必烈的軍隊交戰。

    戰事從午後開始打響。忽必烈軍很快擊潰阿里不哥的右翼,但無法挫敗阿里不哥的左翼。兩軍一直戰鬥到夜晚降臨,也沒有分出勝負。到了深夜,雙方不得不休戰,各自收兵回到自己的斡耳朵。

    適逢寒冬,不少士兵因為在遙遠的路途上急速行軍而死。忽必烈接到訊息稱,益都行省李璮心懷異志,於是立刻率軍南返。阿里不哥則是因為後勤供應不上,不得不停止戰鬥,退回哈剌和林。

    局勢又回到了最初的拉鋸狀態。由於忽必烈已經切斷了漠南漢地對哈剌和林的供給,物資嚴重不足的阿里不哥只能依靠中亞的河中地區。因此,他數次要求阿魯忽支援武器和糧食,阿魯忽卻充耳不聞、置之不理。

    此時的阿魯忽早已經脫胎換骨,不再是昔日的跟班小弟,而是野心勃勃的察合臺汗國的大汗。他利用阿里不哥的任命,迅速在中亞地區擴張自己的勢力,不但控制了察合臺汗國,還掌控了屬於汗庭的粟特舊地和突厥斯坦等地,就連別失八里等地的官員也紛紛向他投誠。

    阿魯忽徵調了大量牲畜、馬匹、武器、糧食,但就是不給阿里不哥送去,而是自己侵吞了。面對阿里不哥不斷派來的使者,他先是忽悠拖延,後來乾脆直接拘捕殺掉他們,轉而向忽必烈派出使者。阿里不哥聽說使者被殺,憤怒地殺掉了阿魯忽的使者,決定整軍去打阿魯忽。

    阿里不哥前腳離開哈剌和林,忽必烈任命的尚書怯烈門、平章政事兼大都督趙璧後腳就跟隨塔察兒國王進入哈剌和林。他們一到哈剌和林,就宣佈免徵哈剌和林當年的賦稅,從而受到哈剌和林及周圍各部落的擁戴。

    07,

    中統三年,阿里不哥命哈剌不花為先鋒,向西進軍葉密立。處於哈剌不花監視之下的貴由汗第三子——大名王禾忽,與阿魯忽一樣,有意投靠忽必烈。哈剌不花來到葉密立,禾忽就經霍博(今新疆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轉移到了忽只兒。阿魯忽也來到忽只兒,還殺死了阿里不哥任命的鎮守官唆羅海。等哈剌不花撤軍後,阿魯忽返回了葉密立。

    五月, 阿里不哥來到西域。 阿魯忽、 禾忽的軍隊不敵, 向西潰敗一千五百里,撤到孛劣撒裡。阿里不哥緊追不放,與阿魯忽、禾忽的軍隊在孛劣撒裡展開激戰。阿魯忽、禾忽再次戰敗,退走換扎孫。一路上,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阿魯忽、禾忽奔走不剌城(今新疆博樂市)。九月,哈剌不花率軍追到。阿魯忽、禾忽在不剌城西五里處奮力抵抗,兩人擊敗哈剌不花,並殺死了他,還把他的頭顱割下來送到忽必烈處報捷。

    阿里不哥並沒有氣餒,中統四年,他讓阿速帶皇子率領精銳騎兵突破鐵門(位於今新疆庫爾勒市以北八公里霍拉山與庫魯克塔格山之間的峽谷),攻佔察合臺汗國的都城阿力麻裡,並對那裡進行了洗劫。猝不及防的阿魯忽帶著妻子從伊犁沐漣逃到忽炭和可失哈耳(今新疆疏勒縣)地區。

    勝利者阿里不哥來到阿力麻裡。四月,他越過天山繼續追擊阿魯忽,佔領渾八升(今新疆阿克蘇市南)等地。阿魯忽被迫退到忽炭、可失哈耳一帶。

    此時,阿里不哥佔據天山以北,阿魯忽佔據天山以南,忽必烈佔據漠北。

    阿里不哥的陣營首先支撐不住。阿里不哥變得越來越暴虐,開始肆無忌憚地殺戮無辜軍民,讓大臣們感到寒心。很多大臣都說:“阿里不哥竟然如此殘酷地糟蹋成吉思汗徵集起來的軍隊,這樣下去誰還敢追隨他?”

    人要倒黴,喝涼水都塞牙縫。中統五年(同年改元“至元”)春天,阿力麻裡發生饑荒。這時候,旭烈兀汗的兒子出木哈兒藉口去撒馬耳幹治病,率先離開阿里不哥。

    阿力麻裡的饑荒越來越嚴重,然而阿里不哥絲毫不憐惜子民,餓死者不斷增多,就連阿力麻裡的長老們也多因為飢餓而死。被阿里不哥軍士欺壓的人們,紛紛乞求神靈庇護。

    某天,阿里不哥正在忘情地尋歡作樂,忽然一陣大風颳來,撕破了他的絲質朝會大帳,折斷了營帳的支柱,很多人因此受傷。

    這件事被所有的人認為是不祥之兆——阿里不哥不是上天認可的大汗,他在臣民面前建立的威信迅速土崩瓦解。

    駐牧在阿勒臺沙磧前扎卜罕沐漣河(今扎布汗河)的蒙哥汗嫡子玉龍答失,派人去向阿里不哥索要父親的印璽。阿里不哥將印璽交還給玉龍答失,玉龍答失轉頭便帶著印璽投奔了忽必烈。

    阿里不哥勢力大衰後,忽必烈還沒來攻打兄弟,避居在忽炭、可失哈耳一帶的阿魯忽卻率領軍隊悄悄逼近阿力麻裡。

    阿里不哥立馬釋放了之前被他囚禁起來的小姨子兀魯忽乃哈敦,想讓她與阿魯忽爭奪察合臺汗國的汗權。

    但阿魯忽並沒有如他所願,而是迎娶了嫂子兀魯忽乃哈敦。為了討好她,阿魯忽還立她的兒子木八剌沙為繼承人。阿魯忽的一系列操作,進一步鞏固了他在察合臺汗國的統治。

    原本擁有一把好牌的阿里不哥,不僅沒有利用軍事、地理上的優越條件,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優勢,反而因為自己的愚蠢短視,造成了很大的失誤。結果,觀望中的中亞諸王紛紛拋棄他,沒有人向勢窮力竭的阿里不哥伸出援手。

    孤立無援的阿里不哥政權解體,只能被迫向忽必烈投降。

    七月,他回到上都,覲見忽必烈。歷時四年的黃金家族內亂就此畫上句號,二汗相爭的局面到此結束。

    投降的阿里不哥,沒有等來忽必烈召開忽裡勒臺大會對他進行審判,就在兩年後死了。

    在漠北根基薄弱的忽必烈並不敢大肆株連,只是處死了追隨阿里不哥的十餘位高官。蒙哥汗諸子和阿里不哥諸子,依舊盤踞在漠北封地,他們是忽必烈的心腹大患,並在之後為忽必烈製造了很大的麻煩。

    事實上,阿里不哥之亂結束後,最大的獲利者並不是忽必烈,而是阿魯忽,他不但得到了察合臺汗國,還攫取了汗庭在中亞的直屬地。

    表面上的勝利者忽必烈,失去了大汗往日的地位和權力。大蒙古國名存實亡,黃金家族的骨肉血親們徹底撕下遮羞布,迎來了誰的拳頭硬誰就可以上位的時代。

    就是這樣。

    參考資料:你一定愛讀的中國戰爭史元朝

  • 15 # 大言身寸

    阿里不哥是經過蒙古大會推舉的大汗,忽必烈反而是造反者。

    但為什麼忽必烈贏了呢?這是因為忽必烈統治區河北山西陝西河南是漢人的精華之地,人力物力不是生態貧困的草原能比擬的。

    另外,忽必烈得到漢人世侯和儒生的支援,他們更有組織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演義開頭說張角是不第秀才,算不算是漏洞?三國有科舉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