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想你就寫信123

    自理能力很重要的好吧,幼兒園教這些不是挺好的嘛,從小抓起,畢竟他們長大了是要自己生活的,我覺得不僅要會自理,還要會照顧別人,畢竟以後是要找物件的嘛

  • 2 # 最好如初

    現在資訊發達了,一丁點事都有可能無限擴大!如果有家長認為幼兒園不應該學生活自理,我們要提前跟家長說明情況,彙報給學校領導知道!曾經有一個小朋友每天回家才拉臭臭,家長直接在班群裡開罵說“是不是虐待孩子,要投訴到教育局"!當老師當然覺得冤枉啊,還好老師平時人際關係不錯,耐心溝通和領導調出監控以後,家長也意識到自己錯誤道歉了!重點就是做好溝通工作,做好本分

  • 3 # KIKI談育兒

    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提出科學合理的實施保育和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指南》中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描述幼兒學習與發展,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並建議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其中健康領域中提出教育建議:

    1.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對幼兒的嘗試與努力給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辦代替。

    2.指導幼兒學習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脫衣服和鞋襪、洗手洗臉、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確方法。

    3.提供有利於幼兒生活自理的條件。如:

    提供一些紙箱、盒子,供幼兒收拾和存放自己的玩具、圖書或生活用品等。

    幼兒的衣服、鞋子等要簡單實用,便於自己穿脫。

    所以我們不僅要培養幼兒的學習習慣,更要培養幼兒的生活習慣以及自理能力。這樣才能更好的培養孩子,不是嗎?

  • 4 # 撒歡吧騷年

    我的孩子已經上初中了,現在正經歷初中生家長的焦慮。所有家長都一樣,在這個競爭壓力倍增的年代,誰都焦慮,不分男女,不分老幼,甚至不分國籍,發達國家有發達國家父母的焦慮,我們有我們的焦慮,非洲國家父母一定也有他們的焦慮。

    跟您說的有些家長的期待不同,我是堅決支援孩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0起點教學的,越小的孩子越應該鼓勵天性的發展。知識並不重要,思維品質或者說思維能力才更重要,知識點背多少都不夠用。

    因為西方國家在近現代史上,創造了經濟上的成功,所以,雖然不鼓勵崇洋迷外,借鑑還是可以的,下表是一個外國小朋友的幼兒園課程表。

    很容易看出,一天的時間,老老實實坐在教室上課的部分只佔到1/4不到,而且這不部分時間是被數學、文學、科學探究、手工瓜分的。

    如果真要說學習知識的話,也不會像國內一些私立幼兒園那樣,學的那麼深入。舉例,數學課的教學標準是這樣的:會數1~20的自然數,能倒著從10數到0;能認識數字;認識常見的基本圖形;知道大小多少的概念;簡單瞭解加減的概念;啟發孩子們認識兩位數的數字。按照這個標準,我們的孩子小時候所學的公立幼兒園,是完全符合標準的,在我們孩子入園第一天,幼兒園的老師就清清楚楚地跟家長表明了態度,那就是堅決不能超綱教學。

    以挪威、瑞典等為代表的北歐國家,其工業現代化程度,實際上一直遙遙領先於世界,當然也高於美國這種世界霸主。那麼其國民對他們的幼兒園是如何要求的呢?看上面這段擷取的文字,幼兒園應該和家長保持密切協作,充分保證孩子得到應有的關懷和照料,能夠保證孩子們玩樂、學習等全方位的發展。具體什麼是全方位呢?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宗教和人文傳統、思想的自由、仁愛和寬容的品性、團隊精神、宗教信仰等。

    對於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創新的熱情、敏感的好奇心、以及探究的慾望。這是一切進步的原動力。形成與其年齡相匹配的基本知識和能力是必要的,可是自理能力是更大的前提。這是西方國家所鼓勵的,也是西方文明用高度發達的經濟現實證明力了的。我們不應該承認並學習嗎?

    作為一個培訓機構的老師,也見證過形形色色的孩子,我也經常去了解孩子們的成長曆程和學習成績,那些我們覺得特別聰明,思維特別活躍的孩子們,並不是那些從幼兒園就已經學習口算和拼音的孩子,更重要的是能夠保持一顆持續探索的心,通俗說,就是喜歡瞎搗鼓的孩子,智商都很高,情商也不低。

    其實,已經有很多學者跟蹤研究過幼兒園不同教育方式跟孩子小學學習成績的影響,資料表明,幼兒園時期的知識學習,其優勢基本上會在小學一年級的上半年結束的時候消失殆盡,相反,很多孩子會因為幼兒園過早學到小學的知識,導致學習興趣的下降,新鮮感消失,而養成不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無論從家長的角度還是從教育者的角度,都不鼓勵幼兒園階段的知識性學習。

  • 5 # Lisa姐的兼職生活

    看新聞,老師體罰孩子,家長告到教育局,學校開除老師,家長不依不饒,狀告老師索賠30萬。老師委屈不委屈?剩下的千千萬萬老師要如何對待不聽話的學生?我們不支援體罰,可適當的罰站,多抄作業都是正常的懲罰,如果連這些都不可以,那我們的老師每天要活的多戰戰兢兢啊?

    教師組織幼兒生活自理,不正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嗎?我們教的是祖國的下一代,不是隻會學習考試的機器。另外,能夠當老師的,基本素質品德還是有的,既然他選擇教孩子生活自理,一定是深思熟慮過的,如果連教什麼都要家長來指指點點,那家長去當老師好了,還送孩子去學校做什麼?

    作為家長,我們要支援老師,在老師教育的範圍外,多給予孩子愛和溫暖,多組織親子活動,讓孩子有一個融洽的家庭氛圍,形成良好的性格,擁有獨立的生活能力。

    如果孩子生活都不能自理,家長要反思,你到底在教孩子什麼?指責老師教學方式之前,先看看自己在孩子教育中是不是有失誤。

    不要縱容孩子,讓孩子形成獨立堅強的人格,不僅僅是老師義不容辭,更加是家長們首要責任。

  • 6 # 以馬內利兜媽

    你好,我是一名幼師,幼兒園在培養孩子自理能力也是學習知識的一種方式呀,幼兒園鍛鍊孩子自理能力都是透過遊戲,兒歌等等的應用去引導的,這樣學到的知識面會更廣,而且鍛鍊孩子自理能力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這對幼兒今後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 7 # anny3113

    這個觀念我覺得太狹隘了,幼兒上幼兒園是踏進社會的第一步,需要學習的是怎麼融入這個集體,而基本的自理是融入這個集體的第一步,因為現在的小孩子都比較的溺愛,在家裡的時候都沒有自理的能力,所以才需要上幼兒園先補上這一課。

    我寶寶去年剛上幼兒園,小班的孩子自理能力很差,不會自己上廁所,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控制情緒,老師都是先給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小到教洗手、上廁所、教用勺子自己吃飯、教自己穿脫衣服,大到教整理玩具、書籍、教小朋友互相幫助、怎樣融入大集體。

    我覺得教的這些都特別好,這麼小的年紀正是玩耍的年紀,讓他們規規矩矩的坐幾分鐘都很難,學的知識量也很有限,反而培養個好的習慣是這個年齡段應該做的,有個好的習慣後面年齡段的學習才會得心應手,事半功倍!

  • 8 # 玥玥小可愛

    你好,作為一位蒙特梭利老師,我是不太贊成這位家長的說法的, 作為家長一定要重視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教育孩子的最高目標,就是要讓孩子能夠自立,無論在精神上、物質上都毋須依賴父母,對自己的思想,行為負責”。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和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幼兒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中國父母幾乎包攬了孩子的日常生活,例如飲食,從菜市場買菜、洗菜、烹飪、端上桌、餵飯、給孩子擦嘴、收拾碗筷,整個流程,都是大人在忙,不僅孩子沒有參與進來,甚至孩子本身自己該做的,有時也被代勞。然而,在美國家庭裡,通常沒那麼忙。一歲的孩子,自己能夠吃飯了;兩歲的孩子,自己揹著書包去學校;三歲的孩子,能幫父母分擔許多家務事,澆花、喂寵物、洗襪子、擦桌子;上幼兒園後,日常生活已經完全自理。

    其實在鍛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過程中,同時也在促進兒童的社會化,人格正常化;幫助他們學習獨立,確立自信,體驗自我成長;同時還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主性、專注力、秩序感和意志力等。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提供機會讓孩子培養穿脫衣服、穿脫鞋子、自己用餐等生活自理能力。父母應瞭解生活教育的引導、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如果基礎的日常生活教育沒有建立好,就無法進入其它領域的學習。

  • 9 # 貴州教師考試

    這應該是教師資格證幼兒面試的結構化試題吧

    參考答案:

    觀點:家長這種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家長們都有一顆望女成鳳、望子成龍的心,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擔心,幼小銜接的問題,因此對於對於家長的行為,教師可以採取以下的措施,策略:教師可以向家長普及相應的知識,孩子的身心發展是有一定規律的,讓家長知道,幼兒過早的進行知識的學習,會不利於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時也會危害幼兒的身體健康。同時告訴家長,幼兒園這邊會舉辦幼小銜接活動,幫助幼兒順利的進行銜接,合適的時間會邀請家長加入到我們的活動當中來,從而降低家長的焦慮,贏得家長的信任,家園合作共同助力幼兒的健康成長。開展主題活動,就家長出現的這種心理,運用專業的知識進行講解,為什麼不傳授知識,是因為在幼兒園中,要以遊戲為基本的活動,讓幼兒在遊戲中進行玩耍,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日常活動中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為我們幼兒的健康成長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總結:所以在今後的活動中,教師可以透過家園共育的方法,向家長傳遞科學的育兒觀念,降低家長的焦慮,贏得家長的信任,從而真正的讓我們幼兒獲得身心健康的成長。(2)本題涉及到的知識點包含教育原則、身心發展的特點、小學化的危害、法規。1.《規程》規定:“幼兒園和小學應當密切聯絡配合,注意兩個階段教育的相互銜接,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教育內容,不得開展任何違背幼兒身心發展的活動”,幼兒期的孩子,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注重的是興趣的培養而不是知識的獲得。2.小學化危害:幼兒還未上學就已經厭學、扼殺了孩子的天性—剝奪孩子的快樂、不利於幼兒身體正常發展、不利於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遏制了幼兒智力的全面發展。3.年齡特點: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認知水平較低,需要在具體的活動中豐富經驗,依靠具體的表象或者實物來思維的,因此在幼兒期,為孩子提供晦澀的知識學習,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合理的。4.教育原則:保教結合原則,保教結合是幼兒教育特殊的一個原則,保育是教育的前提,保教是相輔相成的,所以教師組織幼兒生活自理所以引導幼兒習得基本生活自理。

  • 10 # 百變美少女

    我非常理解家長焦慮的心情。開幼兒園家長會的時候,有家長甚至公開期望老師能夠教一教拼音或者數學等等,但是,我非常不贊成幼兒園的老師教孩子知識,我們說分工不同,術業有專攻,小學老師從上大學開始學習的就是怎樣上課、怎樣寫板書,每天教研的內容都是怎麼設計課堂吸引孩子的興趣,培養學習習慣;而幼兒園老師的教案都是圍繞孩子的生活習慣、自理能力展開的,你問我為什麼知道?是的,我是個小學老師。

    那天我女兒上幼兒園回來告訴我今天吃柚子,我就多了句嘴問你會剝嗎?她說老師要給她們剝好。說實話就這個東西我自己都嫌麻煩不吃,幼兒園老師要剝多少柚子給30個小朋友去分,就這一項工作量我想想都頭疼,讓老師去備課給孩子講解知識我真是覺得不現實,因為幼兒園還是更偏向生活照顧,也讓孩子學會照顧自己,挺好的。

    那可能家長也有質疑,現在大家都搶跑,這不是逼者我們出去報班嗎?同是作為媽媽,我覺得真的不用,小學一年級的那點內容,在家裡邊玩邊接觸即可。

  • 11 # 蘇浩聖澤智慧父母

    【教育文盲】是指我們家庭對孩子的教育不知道東南西北。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很多父母不知道自己扮演什麼角色也不知道怎麼做。很多家長把讀書確認為是孩子最重要的事情,其實不然。孩子0-6週歲父母應該學會如何陪伴孩子玩,這時你扮演玩伴角色,也是讓孩子養習慣的開始階段。孩子到了7-12週歲父母需要做的事就是成為孩子的生活教練,這時重點是生活習慣的培養與學習,這兩種重點還是在生活習慣,這時把孩子生活習慣培養好是父母必須完成的。12-16週歲孩子已經是小大人了,父母重要的是放下自己是父母的角色,成為孩子的朋友。

    所以根據上面孩子成長的過程,幼兒園的老師讓孩子的生活自理是對的,我們作為父母需要全力以赴的支援與配合。知識是學不完的,但是生活習慣必須是小的時候開始抓緊落實,大了要改變很難。

    不少父母在家庭親子教育中存在盲區 幼兒園畢竟比較專業。專業的事情聽專業的

  • 12 # 海子與象

    您的問題應該在家長送孩子進入幼兒園前解決,應涉及更多方面的考慮:

    第一:孩子為什麼要去幼兒園?

    孩子接受早期教育的環境分別是社會的環境,家庭的環境,再就是幼兒園。

    早期影響更大的是在家庭和幼兒園環境下的教育。

    很多家庭的寶媽們雖很操心,但系統掌握孩子的教育心理、規律和方法的畢竟是少數。所以家庭教育多半是在一種“自然狀態”下成長的,孩子3歲之前的家庭“早教”主要體現在生活照顧周到,部分語言開發,情感交流,簡單遊戲開發等階段。

    年齡來到3歲的孩子處於自我意識成長的高峰期,需要更廣闊、豐富多彩的活動空間環境和社群夥伴,去感知學習、參與活動、舒展大腦和身心。進入幼兒園就是必要的選擇了。

    幼兒園在普遍科學教育理念的倡導下,一般均有溫馨舒適的環境和空間,豐富有趣的教學和大量的遊戲活動,讓孩子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學習交往,健康成長;老師也會嚴格守候照顧孩子,幼兒園更像是放大的家庭,孩子在集體中學會寬容、禮讓和分享。

    幼兒園的早期教育是一種科學的“啟蒙”,就是根據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抓住教育的“關鍵期”,發展孩子的智力(觀察力、思維力、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孩子身體和心理協調發展,培養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而所有這些,都可以幫助孩子奠定良好的終身發展基礎。

    第二,幼兒園自身應具備怎樣的教育理念、特點和價值?

    家長應關注幼兒園教育理念,尤其是具體執行的園長的教育思想,她的責任就是選擇和培養與園和她理念一致的幼師。

    1.幼兒園的教育願景是什麼?是否能夠幫助和促進兒童在智力、創造力和社交能力上潛力的激發。

    3.幼兒教育對教師的專業性要求很高,家長要主動和園長交流,針對孩子的問題分別請教園長和老師,觀察她們回答的教學理念是否一致?

    4.在具體教學方面,園所提供怎樣的教學內容幫助兒童,並且是如何尊重兒童的選擇的?

    5.在家庭教育和家校聯絡的問題上,有哪些周到之處?

    6.兒童的學習評估均是以非考試模式來進行的,您關注的幼兒園又是如何評估的?

    我們舉例:

    蒙特梭利(Montessori)先生的教育法則:非常強調兒童的智力開發。教師引導兒童學習,兒童是不按年齡分組活動,而是混齡活動。蒙氏教育提供一整套獨有的充分的教具,兒童透過感官操作刺激激發內在潛能,以誘發自我學習的樂趣。所有教具的操作幼師都是嚴格經過蒙氏考核的。因為每一個教具,從形狀、大小、甚至顏色,都是有其背後的理念來支援,需要透過專業培訓的教師來引導兒童學習。反對填鴨式教育,而主張籍由良好的學習環境,亮麗豐富的教具,讓兒童主動去接觸、研究,形成智慧。教師必須放棄傳統自以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從旁適時地給予兒童協助與引導,讓兒童成為教育的主體,使他們動頭腦、有智慧。以兒童為主——為的是給孩子打造一個以他們為中心,讓他們可以獨立“做自己”的“兒童世界”。

     

    家長只有充分認知並認同了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後,才能放心將孩子託付給園所。現在您應該知道幼兒園的教學是一個綜合的整體,這樣才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 13 # 俠女老師

    我覺得幼兒時期生活自理比學習知識點更重要。

    因為現在獨生子女佔大多數,在家嬌生慣養,特別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照看孩子一般都比較溺愛。孩子從小自私,挑食,不合群,隨處亂扔玩具……因此,幼兒階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非常必要的。在幼兒園老師組織幼兒生活自理就是幫助家長改掉在家裡長期養成的毛病,和小朋友們一塊開心快樂地生活。

    學知識的路還很漫長,只要養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相信孩子們一定會健康茁壯地成長,也必將在今後的日子裡幸福快樂,學業有成!

  • 14 # 無痕者

    幼兒生活自理也是屬於知識範疇 幼兒園組織幼兒生活自理,遭到家長抵制,理由是孩子是來學習知識的,不應該做這些。 這樣尷尬悲劇讓人深思和痛心! 一是家長的普遍認知出現常識性問題:實踐中的知識才是有血有肉的適合兒童吸收的知識,家長片面的理解答卷上的理論知識才是知識,是對知識狹義的理解;事實上生活實踐知識更容易掌握理論知識。 二是功利主義驅動下的社會問題:任何事情就想急功近利,大而言之為社會提供拔苗助長、投機取巧、形式主義等惡性土壤。小而言之給自己孩子營造一種不健康的學習認知和文化誤解。

  • 15 # 90後媽媽生活日記

    學習不僅是學習知識的地方,還要注意全面發展。我很認可幼兒園定期的活動,很多的知識都是透過遊戲結合融入教學的,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所謂的勞逸結合。那麼生活自理這種活動也是有必要的,可以透過這種活動方式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還有將來的獨立性。良好的習慣從小培養,一生都受益。

  • 16 # 張老師談孩子教育

    幼兒園教師組織幼兒生活自理,這是一個正確的做法,這種做法不僅教給孩子生活技能,培養孩子自理能力,還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飯前洗手的習慣、整理自己物品的習慣、不隨手扔垃圾的習慣、疊被子的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安靜地吃飯習慣等,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孩子受益一生。

    幼兒園教學以活動和遊戲為主,著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動手能力、興趣愛好以及孩子的合作意識,而不是以知識點教學為主。

  • 17 # 卡花都

    家長的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幼兒老師應與家長配合,幫助幼兒建立科學的生活常規。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洩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尊重和滿足幼兒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替代,鼓勵並指導幼兒自理、自立。

    2、教師組織幼兒生活自理,是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需要。幼兒從家庭進入幼兒園這個小社會,他們需要在幼兒園學習、生活。但不會吃飯、不會穿衣,不會取放物品等生活自理上的問題,會使得他們不能很好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進一步可能會導致幼兒抗拒上幼兒園。

    3、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綱要》中也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4、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可以促進幼兒的大小肌肉群和動作協調性的發展。著名義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指出,動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練習的課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其責任感及良好的生活習慣。孩子每學一項動作、能力,他的大小肌肉群、動作協調性也將得到相應的發展。

    看了以上的回答,相信你大概也瞭解到幼兒生活自理的重要性了吧!

  • 18 # 育兒鵝

    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不是天生就會的,是需要學習和練習的。而且在幼兒園裡,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是教學內容之一。

    在小學階段,孩子才進入比較系統的學習裡,而在幼兒園期間,孩子主要是學習生活技能,社交技能,這些都是為上小學做準備。

    在當下,不管是幼兒園還是托育機構,生活自理能力的學習是必備的授課內容。一般在這些機構裡,會引導孩子學習獨自吃飯,獨自上廁所,獨自穿鞋和穿衣服等能力。這些都是孩子們必須學的。如果孩子在幼兒園沒有機會學到,在家裡父母忽視這一塊的教育,孩子在生活自理能力就會變差,對於小學後的生活影響非常的大。因為小學後,教室裡不像幼兒園和托育機構有生活老師的設定。孩子如果不能照顧好自己,擔心的是家長,受傷的是孩子。所以在幼兒園老師開展這方面的學習是正確的,合理的,也是必須的。

    因此面對幼兒園老師的這種行為,我們應該支援老師,而不是去質疑老師。在幼兒園裡,最重要的不是學習知識,而是學習生活自理技能,因為一般性的幼兒園知識點都是簡單的內容,起到幫助孩子認知的作用。生活自理能力的學習才是孩子在幼兒園學習的重點。在一些私立幼兒園裡,也是將這一項內容作為基礎且核心的教育內容。可見讓孩子在幼兒園學習生活自己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在一些私立小學裡,有一項面試內容,就是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因為孩子進入小學階段後,就正式步入求學的階段,這個時候如果缺失生活自理能力,在求學的路上也容易受阻。

    【育兒分享鵝說】

    幼兒園是當下孩子學習最輕鬆的階段,既沒有社會壓力,也沒有成績壓力。這個時候他們最主要的學習內容是掌握最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為以後的小學生活做充分的準備。所以面對老師的這種行為,我們應該多加支援,與老師一起,幫助孩子快速掌握這個技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智慧手機最長可以用多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