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蔓莓愛畫畫
-
2 # 環球縱橫
當然怕了,不但怕武力能秒他的呂布,甚至還怕武力不差的董卓本人。但是曹操還是挺有勇氣的,冒著很大的風險找了個空檔一試!
《三國演義》中曹操把王允給的七星寶刀帶在身上找機會。
一天親近董卓的時候發現董卓正在犯困,然後曹操殷勤的幫董卓脫鞋,伺候他睡下。董卓鼾聲如雷時,曹操拔刀欲刺!
但這時,不巧,呂布進來了,曹操也夠機敏的,突然大聲囔囔說要獻上七星寶刀,董卓早就有聽說過這玩意,開心得不得了。
後來等董卓回過神來,曹操早就逃了!
對的,當時就是這樣,哈哈哈哈哈!
正是曹操以此成了通緝犯,他也獲得了極大的名聲,陳宮就是因此不但捉到後放了他,還棄官後短暫跟隨了他。
後來曹操就開始橫下一條心來,拉自己的創業隊伍,打天下了。
-
3 # 我又來聊歷史了
感謝閱讀。
今天聊聊曹操獻刀刺董卓,這裡要說明這個故事出現在《三國演義》中,而在《魏書》中卻無提及。想來應該是羅大的藝術手法修飾,歷史上有無此事值得懷疑。就刺殺董卓而言,不止曹操,都怕呂布。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和董卓出自《三國演義》第四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賊孟德獻刀,起因是董卓弄權,廢掉了漢少帝弘農王劉辯,擁立9歲的陳留王劉協為帝,即為漢獻帝,立完帝后,董卓以毒酒賜死弘農王劉辯,自己把持朝政大權,開啟了董卓的殘暴享樂統治,每夜入宮,姦淫宮女,夜宿龍床。董卓還親率大軍出城,在陽城圍住一村男女,全部殺之,把婦女財物裝到車上,懸掛千餘人頭在車下,回到洛陽說是殺賊大勝而回,行殺良冒功之實。
此時朝中有志之士皆憤恨不平,首先刺殺董卓的是越騎校尉伍孚,他趁董卓上朝眾臣參拜時,拔刀刺向董卓,被董卓抓住,呂布上前一把就把伍孚拽走了,然後伍孚被剖剮而死。前車之鑑,當然都怕啊,王允借祝壽之際,約舊臣而來,喝了一陣酒,王允就掩面痛哭,舊臣們問原因,王允說劉邦好不容易把漢室江山打下來,想不到要被董卓玩完了,因此哭泣啊。然後就都跟著哭。只有曹操哈哈大笑:“你們能哭死董卓算你們贏。”王允就怒了:“好歹我們哭了,也是想著報國的,你呢?”曹操就把自己的謀劃說了,他曹操委身董卓就是要刺殺他的,聽說王司徒你這有把七星寶刀,借我一用,我去刺殺董卓,死而無憾。王允讚美了曹操給了刀。
第二天,曹操就入相府,可是呂布立於董卓旁邊,曹操是沒有機會的,但是董卓要呂布去把西涼的一匹馬送給曹操,支開了呂布,曹操見有機會,便持刀向前,接近董卓,卻被董卓從側面的看衣鏡中發現,問:“曹操你幹嘛?”此時,呂布正好牽馬而回,曹操懼怕呂布,見時機已過,曹操當即下跪說:“我有一把寶刀獻於恩相。”董卓拿來一看,果然是寶刀,就給了過來的呂布,曹操怕事情敗露,就起身,對董卓說試馬,並藉此機會逃離了洛陽,董卓反應過來時,曹操已經跑了,就發文通緝。
這就是演義中的曹操刺殺董卓。以曹操的性格來說,不應該這麼草率的就去行刺,就算曹操要行刺,應該是提前觀察好時間,入相府也要在呂布不在的時候啊,畢竟已經取得了董卓的信任,哪怕是董卓外出曹操隨軍,在外面的機會還要更大一些啊,聯絡羅大後面寫曹操逃亡,並在兗州舉事的事來看,這些恐怕是在寫曹操為自己做勢,行刺本身是為證明曹操他是為了天下冒險的,為後期的工作做個鋪墊,成功與否不重要,重要的是曹操是做這個事的人,對他自己發展有好處。
魏書中的曹操和董卓魏曰: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
從魏書裡的記載來看,曹操並沒有刺殺董卓,而是董卓欣賞曹操的才能,想要讓曹操為他做事,但是曹操認為董卓最終還是要敗的,就不想見董卓,逃回自己家裡去了。
這裡的曹操符合歷史上曹操的性格,不會做沒有把握的事情,而且認定了事情,會向有利的一方發展,在發現董卓想用他時,他能夠看出董卓成不了事而走,說明曹操不會以卵擊石做行刺之事。曹操要對付董卓必然會謀劃一番,之後的召集18路諸侯伐董卓像是曹操的手筆,刺殺之事有點懸,曹操估計不會行險。
關於曹操殺呂伯奢一事,歷史上確有呂伯奢此人,此事有兩種說法。這事情是曹操逃亡路上的事,不管是《三國演義》還是《魏書》,曹操是真的逃了。
魏曰: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
世語曰: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孫盛雜記曰: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魏書》中所說呂伯奢的兒子確實要對曹操不利,曹操才痛下殺手,殺了呂伯奢一家。屬於自衛殺人。《世說》和《雜記》中所說曹操僅僅是因為懷疑呂伯奢的兒子要對自己不利,曹操先下手為強,就殺了呂伯奢一家。
應該是第二種說法偏於真實。曹操怕不利而殺了呂伯奢一家。但是隻有《雜記》中有“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的話,羅大誇大成“寧可天下人負我,不可我負天下人”,曹操說沒說這句話不得而知。
-
4 # 不平之見B18
回答所問:
曹操欲行刺董卓關鍵是羅貫中筆下為描寫對曹操人生的勇氣與膽量過人的殘酷,為王允設計獻貂蟬相結合。
曹操當時是一個小官吏,曹欲行刺一是取信於王允,求取王允匕首寶刀,設謀以獻刀為名謀行刺之實,事敗而獻刀;操也不是真正精忠於王朝,曹行刺事敗明知僅能瞞董卓於一時,因而急急不辭王允而逃亡。就此勾起王允設謀利用貂蟬為美人計,離間呂布董卓父子,然後由貂蟬發揮離間父子作用,造成子弒父完成王允設計除掉董卓的大計。
可是曹操在逃亡途中被縣令陳宮所緝拿,陳宮聽曹所為過程與義氣忠勇一時感動,棄官和曹同奔,二人投宿曹父老友呂伯奢家中,朋友重義,義薄雲天,佈置廚下殺豬敬客。因曹聽隔壁講“縛而殺之”,曹疑為呂家知情而要殺他二人,一時起了殺心,殺呂全家,到廚下,見縛一豬才悟而知"是誤殺,二人忙出走半路遇呂伯奢沽酒才回,呂問為何不別而行,講話間曹回頭殺倒呂伯奢,陳宮問曹,豈有此理,明知誤殺又再殺,曹講:“寧可我僥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僥負我一人”,曹又講,呂回家見狀,必向官府報案,咱難逃一死。曹的意思是講天下不可沒有我^曹操;我殺天下人是殺不完全天下的人,陳宮聽後全身大汗,其夜二人投宿旅店,陳宮半夜逃走,看透曹操殘忍的為人,必是天下大禍!
-
5 # 烈士暮年
《三國演義》最令人費解的一段就是曹操刺董。
一、曹操世稱奸雄,縱貫整個三國前期,曹操為人謹慎,多疑,又智謀過人,決不會聽人挑唆憑一時之憤貿然行動,如果如此,那麼曹操只能稱為勇夫。董卓何許人:少有勇力,力大如牛。因功而升幷州刺使、河東太守。就武力曹操都不是對手。
二、董卓暴戾不仁,廢少帝殺朝臣,挾天子,縱容士兵殘害百姓,引得天下共憤,這點董卓不是不知道,所以他不可能不作防備,能帶刀近身者必是他最信任之人。對外臣必嚴加盤查,曹操怎麼可能帶刀進見,而且不加防備倒頭就睡,這不是作死嗎?。想想林沖帶刀進百虎節堂都差點要了小命;荊軻刺秦還將短刃藏於地圖。
三、如果刺董成功,曹操也難免一死,估計當場就被剁為肉泥;如果刺董不成照樣身首異處,根本無關乎怕不怕呂布,他已有了必死的決心。
四、再看看小說這段,曹操刺董是隻身前往,沒有計劃,沒有內應,甚至無人聲援,可見這段是作者憑空構想出的。
-
6 # 揚生解史
曹操行刺董卓是《三國演義》裡面的情節。東漢未年,本是一介屠夫的何進,因妹妹是皇后,而得以當了大將軍。他為了抑制宦官弄權,聽從了同樣短視的袁紹的建議,不惜捨近求遠,將董卓引狼入室。從此,東漢的政權被董卓控制在手中。
曹操行刺過程 。董卓的倒行逆施惹惱了一位英雄豪傑,他就是熱血青年曹操,當時曹操還是校慰。他向王允借來七星寶刀,藏在身上,來到董卓相府,伺機行刺。董卓正在園中小閣休息,他問曹操:“何故來遲?”曹操說因馬太瘦弱。董卓便命呂布為曹操挑選一匹好馬,呂布出閣而去。
董卓因感睏乏,倒身而臥,當他面朝裡翻過身去時,曹操急忙拔出寶刀,剛要行刺,不料董卓從銅鏡中看見曹操拔刀的身影,急忙回身問是怎麼回事,此時呂布已經牽馬來到小閣,曹操急中生智,立即捧刀跪下說:“操近得七星寶刀一口,獻上恩相。”董卓接過寶刀,很是喜愛,便讓操出閣去看馬,曹操將馬牽出相府,飛身上馬,逃出洛陽。
呂布覺得不對,他對董卓:“曹孟德剛才應是要行刺,因被發現,才假裝要獻刀的。”董卓也覺得事有蹊蹺,急令呂布出攔曹操,但此時曹操已走遠了。
曹操不怕一直在董卓身邊的呂布嗎?曹操當然知道呂布的厲害了,但他畢竟為一代梟雄,膽識過人,處事沉著冷靜。他知道呂布之所以跟隨董卓,是貪圖錢及地位。只要董卓死了,他也能用錢及地位誘騙呂布的。
另外,如上節所講,曹操是等到呂布不在董卓身邊時,才開始動手的。這樣就可以避開呂布了。
-
7 # 有雪片片57321
董卓是一個虎豹豺狼一般的人物,為了掌控大權,他妄行篡逆,逼死帝妃和太后,另外立陳留王為傀儡皇帝,為他做相國鋪好階梯,然後一手遮天橫行無忌,欺負皇室,戕害賢良,屠戮百姓,其手段之激烈慘不忍睹。在曹操去暗殺他之前,已經有許多忠良義士行刺不得而身先士卒了,所以此時的董卓是名副其實的亂臣賊子,人人恨不能得而誅之。
那麼曹操也如同其他忠良之士一樣去刺殺這虎狼董卓,做一個仗義慷慨的勇士也就順理成章了。可是曹操可不像其他赤膽忠心,一腔正義的忠臣良將,拼卻一死而去澄清漢室,報效朝廷;那麼曹孟德鋌而走險去刺殺老賊董卓,這肚子裡究竟藏著什麼經天緯地的乾坤呢?
汝南有個叫許劭的人,一向善於觀察人物,素有知人之名,曹操知道後也去扣問前程,問他自己是何等樣的人,許劭先時出於仁善不肯告訴,後來耐不過曹操的逼問,方才告訴他:你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所以曹操也是一個有著狼子野心的人,和董卓不過是一丘之貉,後世也稱曹操是盜漢之賊,只不過曹操奸謀似鬼,可以很好地運用人心罷了。他一直在尋找時機為自己的進階鋪路,而此時的董卓暴虐殘忍已經天下盡之,那麼如果他有幸能夠手刃此欺天大賊,必然名聲大作,響徹宇內,到那時再力爭上游,聚攬英豪,做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也就有了基礎了。
所以奸詐如曹操是不可能不怕死的,呂布之英勇天下莫能匹敵,他如何不怕?只是為前程計,他也就甘心冒些危險了,畢竟有志者都說富貴險中求嘛!況且呂布雖然驍勇,然而卻是個見利忘義之徒,對董卓也不過是權且依附,兩人因利而和,義父義子之名也實在是荒唐地令人作嘔。所以董卓一旦死了,呂布想的一定是自己下一步的前程,而不是滿懷孝義地去為董卓報仇,那麼以曹孟德之才幹,倘若真的成功殺死了董卓,再來婉轉勸說那有勇無謀唯利是圖的呂布,也是十分有把握的。
所以曹操並非不怕呂布,哪怕是董卓本人,胖大魁梧他也不是對手,只是他為人奸滑,有應變之才,而且他為了行刺董卓,故意靠攏接觸,對形勢已經掌握八成了,但是凡事都有失策的時候,所以為了以後能夠平步青雲,曹操也是拼了。
-
8 # 五金員工陳可為
曹操欲行剌董卓,當然是怕一直在董卓身邊的呂布,行剌是指暗中進行,不是明目張膽去幹的。忽悠一下呂布和董卓身邊的人走開的時候,趁董卓睡覺的片刻進行,可惜曹操行剌失敗。呂布是三國演義猛將,誰都讓他三分。
-
9 # 五色土聊歷史
董卓是西北狼智勇雙全,呂布是第一勇聞名遐邇,他倆在一起,可謂是強強聯手啊!就是這種佈局,曹操也沒有畏懼,從這一點足以看出曹操的英雄氣魄和過人膽略。
曹操膽大心細,已經推演了有可能發生的幾種情況,結果有上中下三種情況,上為曹操成功刺殺董卓,中為沒有刺殺成,曹操全身而退, 下為沒有刺殺成,曹操被抓。
曹操之所以擔此大任,並不是他被忽悠了,而是他想要透過這件事揚名立威,為自己的將來打算,曹操是梟雄,梟雄就要做常人不敢做的事,勇氣和智謀兼備是成大事的必要條件,這些曹操都具備,但是曹操想要將來號令天下,就必須做出一兩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然而刺殺董卓就是一件驚破天的大事兒,所以曹操當仁不讓的要去!!!
-
10 # 希望星晨58298869
當然怕了,但是,這個怕是相對 的。他考慮到自己行刺時,可趁呂布不在時進行。如果行刺成功了,呂布是見利忘義的人,董卓一死,呂布斷然不會出於義憤為董卓復仇的,再給點小恩惠,容易擺平。如果失敗了,如書中交待的情節一樣,溜之大吉!曹操精明過人,他知道處處為自己留有退路。所以,這個怕是相對的。就是說應付呂布,曹操遊刃有餘。1.這個遊刃有餘還體現在曹操行刺計劃的周密上。曹操在董卓的身邊工作已有一些時日了,對董卓的干涉朝政、淫亂後宮等胡作非為之舉早已憤慨不已了。為了等得刺殺董卓的機會,他深藏不露。年輕時,曹操是好條好漢,為國為民,他敢於犧牲自己。
他獲悉王司徒家有一把七星刀,這把刀很鋒利,削鐵如泥,用它來刺殺董卓,成功率高。之前,曹操的工作表現令董卓很滿意,獲得了他的信任。儘管董府戒備森嚴,一般人進不去,但曹操可以自由出入,曹操是有使命感的人,他深知歷史把刺殺 國賊的任務交給自己了。他是有勇氣與信心的。2.呂布是董卓手下第一猛將,但並不是他的貼身警衛。呂布平時也有很多軍中大事需要處理。比如說訓練士兵、炫耀、展示武藝,親近與籠絡部屬關係等,不可能二十四小時都陪伴在董卓的身邊。而且董卓與呂布二人有代溝,所以,呂布也不願與董卓形影不離。是有空子可鑽的。曹操是攻心大師。知道呂布跟隨董卓只是因為董卓送他了金銀珠寶和赤兔馬,並不是仰慕董卓的為人來追隨他的。4.曹操是有情懷的人,不像羅貫中描述的那麼不堪,他開創了建安文學,看看他詩文,確實是有雄才大略的英雄。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萬一為此而失去了生命,自己也可以萬世流芳。
權衡利弊,曹操刺殺董卓就付諸行動中了。
-
11 # 趣談唐宋元明清
趣談答案:曹操不但害怕呂布,還害怕那個沉睡著的董卓。但無論如何,曹操都是一個偉大的投機者。
三國線上我們重新溫習一下三國演義,就會發現很多有趣的細節,而這些細節就能夠看到曹操內心的糾結和較量。
曹操從王允那邊拿到了那把寶刀,然後去董卓家裡面玩兒,在最開始的時候,曹操什麼都沒有說,只是在阿諛奉承,並且拿眼角飄著呂布。
而這個時候曹操已經知道呂布是董卓的一個乾兒子,而且能扛能揍還能打勝仗,武功甚是了得,這個時候曹操就已經打起了小九九,究竟要不要幹掉董卓?
誰知道董卓自己作死,非要讓呂布離開自己幫曹操去挑選一匹好馬,請注意董卓之所以讓呂布幫曹操選馬,也完全是因為曹操在一旁旁敲側擊。
換句話來說,當曹操拿起這把刀,並且即將殺死昏睡當中的董卓,這一整套流程過程當中,都是曹操在一步一步的小心鋪路。
而當行刺董卓失敗的時候,曹操什麼也顧不得了,哪怕自己家裡面的妻兒老小都不管了,騎著馬就往外跑,並且成功的跑了出來,遇到了一個更加倒黴的人,他叫陳宮。
董卓的無力得益於三國演義當中對於董卓的籌劃,我們一想到董卓就會想起那個大幅便便,吃啥啥不夠,幹啥啥不行的糟粕老頭。
但真實的歷史上,董卓是有兩把刷子的,而且這兩把刷子非常的厲害,因為董卓本身就是西涼軍當中的佼佼者。
曹操從最開始接到這個任務到最終刺殺董卓都是有著十足的風險,要不是曹操隨機能力強和董卓的關係密切,恐怕還沒有到董卓門前,就已經被董卓一刀給乾死了。
當曹操來到董卓的居住之地時,這個困難無形當中已經增加了不少,原本曹操只需要面對董卓,一人殺掉董卓就可以了,可現如今竟然需要面對董卓和呂布兩個人,而且殺掉董卓自己也不一定能夠跑出來。
無形當中增加了曹操的壓力,而在這個時候曹操心裡慌了神,也就導致了此次行刺失敗。
簡而言之,曹操就是那種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的人,他往虎山上跑,一是為了追求功利,二也是為了忠心報國,但無論如何漢帝國這個攤子是撿不起來了。
-
12 # 這個歷史不簡單
先說曹操為何欲行刺董卓:
發生此事的背景環境:
董卓作戰粗猛有謀,力建戰功。又先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涼州之亂等戰役,頗著威名。後來,京中動亂,董卓在北芒立下了救駕大功,回京後便掌權。又招攬呂布殺掉丁原,很快就吞併了附近兩大軍閥兵力。隨後董卓廢少帝,立劉協即位(是為漢獻帝),且不久就弒害了少帝及何太后,專斷朝政。董卓從此成為東漢末年獻帝時軍閥、權臣,官至太師,封郿侯,據有武庫甲兵,國家珍寶,威震天下。
由於董卓的暴行及專斷朝政,只要是反對董卓的都一一被殺,造成了朝廷內外的恐慌。每天大家頭上都懸著一把大刀,說不定哪天這刀就落在了自己頭上,朝堂上哪些忠於漢朝的大臣,以王允為首的忠於漢朝的漢臣對董卓一直隱忍找時機除掉董卓。再加上董卓對諸侯軍閥的吞併,導致以袁紹為首的各路諸侯軍閥勢力聯合起來對抗董卓。這時朝廷內外都有人想要除掉董卓,董卓以陷入腹背受敵的絕境,如果再跟著董卓無異於死路一條。
曹操行刺董卓事件:
正好這時王允等人正在謀劃刺殺董卓之事,曹操便見機行事自薦行刺董卓。可曹操並未行刺成功,在拔刀的時候被董卓從鏡中看到,喝問曹操:“拔刀幹什麼?”曹操見形跡敗露,情急之下把行刺的刀給獻出去了。此時董卓雖然心生疑慮,但見曹操說是獻刀也就沒多說什麼,就是曹操出門奪馬而逃讓董卓確信了剛才的疑慮,曹操是來行刺的,正好被自己看到拔刀,曹操才獻的刀,於是下令追捕曹操。
曹操行刺董卓只是一場表演:
為何董卓背向曹操從鏡中看見曹操拔刀卻相信曹操說的是來獻刀的?等曹操騎馬跑了,李儒來到董卓這兒董卓將這事兒告訴李儒後,還是李儒說的派人去叫曹操,如果曹操不回來就是行刺了,回來就不是行刺了?全程為何感覺董卓都很低能,都在背後拔刀了還相信是獻刀來的?
只可能說當時曹操確實是去獻刀的,曹操壓根兒就沒打算行刺董卓。董卓何許人也,豈是那麼容易被行刺的?光身邊的衛士就有不少,更何況還有個天下第一的武將呂布在身邊保護。如果曹操真的是去行刺的,一但行刺成功曹操出得了董卓的門嗎?根本就出不了門就被幹掉了。曹操傻嗎?不明白嗎?曹操很明白,有呂布在自己根本殺不了董卓。
曹操為何自願去做行刺董卓:
董卓已經算是走上了絕境,曹操必須要做個選擇,也就是必須要跟董卓切掉關係。但又不能真的行刺,只能是假行刺,碰一下磁,獻刀是真的,應該沒有行刺的行為。李儒應該也是曹操安排的,目的就是去告訴董卓曹操獻刀是假行刺是真。就是為了讓董卓下令追捕曹操,一但董卓下令追捕曹操,那曹操行刺董卓的事就算坐實了,再加上曹操行刺董卓的那把刀在董卓手上,那曹操行刺董卓算是鐵板釘釘了。
所以曹操行刺董卓根本就是場碰瓷行動,都沒行刺董卓,曹操不用擔心害怕呂布。
曹操為何要這樣做呢?
首先是跟董卓做一個切割,向天下人表明:我曹操已經跟董卓沒什麼瓜葛了,我都行刺他了,雖然失敗了,但也是行刺了,他也派人滿世界的追捕我。
其次曹操當時只是個小官員,沒名氣,曹操是個胸有抱負之人,不甘於此。曹操想要崛起,首先就要打造自己的名氣,感冒天下之大不違,當時想要刺殺董卓,幹掉董卓的人不在少數,但幹真正去做的沒有一個。而這時只有曹操做了大家都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在當時可以說這是轟動全國的大新聞,讓曹操名氣一下火了。有了這次轟動全國的大新聞事件,曹操才能在後面的十八路諸侯討董中佔得一席之位,也正是這場刺殺的碰瓷行動,奠定了曹操的崛起,成為歷史上一代梟雄。
回覆列表
把曹操的全家殺光了,然後帶著李榷,郭祀追趕曹操。而曹操和陳宮去了呂伯奢家,陳宮聽見外面有磨刀的聲音便弄醒阿瞞(指曹操),曹操覺得不對勁抄起傢伙就全部殺光了,後來逃走時又看到呂伯奢騎著毛驢回來,曹操覺得要斬草除根於是就也殺了呂伯奢。陳宮問他何故如此?曹操說,寧我負人,勿人負我。但是我看了三國志,裡面貌似沒有曹操獻刀這一記載。卓表太祖為驍騎校尉,欲與計事。太祖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出關,過中牟,為亭長所疑,執詣縣,邑中或竊識之,為請得解。卓遂殺太后及弘農王,太祖至陳留,散家財,合義兵,將以誅卓。冬十二月",始起兵於已吾,是歲中平六年也。這一記載明顯沒有曹操獻刀,三國裡說陳宮放了曹操,但是這也沒有。難道被稱為中國二十四史的三國志記載有誤?還是我還不夠細心沒找到呢?如果你覺得好就採納下,我可是手機呀!打了半天。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