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奇聞異事大觀

    隸書最顯著的特點是“蠶頭燕尾,且雁不雙飛。”

    漢代留存下來的大量漢碑,在書法風格上呈現出了多姿多彩的面貌。清代書法家王澍就說過:“隸法以漢為極,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指出了漢碑在書法風格上的多樣性。  西漢的碑刻不多,隸書碑刻有《楊量買山地記》、《五鳳刻石》、《麃孝禹刻石》、《菜子侯刻石》、《霍去病墓石刻字》中的隸字。

    西漢碑刻隸書,較多地受了篆書的影響,篆意很濃,筆畫少有俯仰之勢,是向成熟隸書過渡的形態,有方勁古拙和質樸渾厚的風格。東漢的碑刻隸書已發展到了成熟階段,東漢碑刻隸書之美堪稱一絕。漢碑的風格大致可分為:其中屬於遒麗秀美一類的有:《乙瑛碑》、《史晨碑》、《曹全碑》;駿發疏展一類的有:《孔宙碑》、《韓仁銘》、《朝侯小子殘石》;茂密雄渾一類的有:《鮮于璜碑》、《郙閣頌》、《張遷碑》;古樸稚拙一類的有:《西峽頌》、《諱三老忌日記》、《安陽殘石》;端莊典雅一類的有:《華山碑》、《尹宙碑》、《王舍人碑》;豐腴厚重一類的有:《衡方碑》、《魯峻碑》、《校官碑》;剛健勁拔一類的有:《禮器碑》、《鄭固碑》、《張景碑》;奇肆放縱一類的有:《石門頌》、《楊淮表紀》、《馮煥闕》;平正規整一類的有:《趙寬碑》、《熹平石經》、《尚博殘碑》;高古超逸一類的有:《開通褒斜道刻石》、《梁祠畫像榜題》、《劉平國刻石》。

    上述歸納了十種型別,每種型別舉出了有代表性的三件漢碑。其實是很難做到全面和準確的。對於“每碑各出一奇”的漢碑說來,這樣歸類也難免有些牽強。對於隸書的愛好者說來,在結構和運筆極盡變化、風格多樣的漢碑面前,只能自己去心領神會了。  

    隸書的主要特點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隸書是小篆的省易寫法,正如西晉衛恆在《四體書勢》中所說:“隸書者,篆之捷也。”隸書的捷是改篆書圓轉的筆畫為方折,變弧線為直線,並截斷了篆書的筆畫,行筆中有停頓和換筆。這些原因造成了隸書方正的體勢,為方塊形的漢字奠定了基礎。隸書還由於點畫俯仰呼應的產生和波勢挑法的確立,產生出了一波三折、蠶頭雁尾的橫和分張外拓的撇捺,成為隸書最有特徵的筆畫。隸書由篆書的縱勢逐漸轉向橫勢;形成了中宮緊密,重心偏低,字形寬扁的特點。在隸書對篆書的簡化過程中,發生了很多訛變,造成隸書一個字出現了多種不同的寫法,這種現象稱為異構。從書法的角度來看,異構豐富了字形的變化。在漢字形體的演變過程中,隸書既有篆隸嬗變的痕跡,也受到了漢代草書的影響,還出現了楷書的萌芽,所以在結體和用筆上篆韻、草情、楷法都可以在漢碑中見到。  

    漢碑隸書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字最初經過書丹時是用筆寫出,然後再由石工鐫刻。即使是技藝十分精湛的石工,也不可能將原來的筆意完全表現出來。所以漢碑隸書的點畫都有含蓄凝重之感,不像墨跡上的字筆畫那樣纖巧,筆鋒的使轉那樣清晰。漢碑由於年代久遠,因剝蝕而產生的特殊效果,形成了漢碑隸書獨有的韻味。可是作為學習漢碑的人,還是應當透過刀鋒見筆鋒,探求其內在的運筆技巧和藝術風味。

    隸書的臨摹和創作  

    初學隸書,首先要在數量眾多、風格各異的漢碑中先選擇一種來入手臨習。選帖的標準是,書法應規入矩,平正端嚴,存字較多,字口清晰,筆法完備的漢碑,如《史晨》、(乙漠》、《華山》、《曹全》諸碑,當然選帖也要根據每個人的筆性和喜好來加以取捨。字帖最好用初拓本,因初拓本較好的保留了原碑書法的丰神。在好拓本不易得的情況下,可用影印本。  

    選好帖後,就可以開始臨帖了。學習書法主要採用鉤、摹、臨三種方法。鉤是以透明的紙覆在字帖上,把映出的字用很細的筆畫鉤出字形的輪廓,然後再用墨填。不填墨的稱為雙鉤。摹,也是用透明的紙覆在字帖上,按照映出的字形,摹寫其筆畫和位置。臨,是把字帖放在面前,對照字帖上的字,細心觀察和領會字的點畫形態,結體特點和運筆方法,細心仿照寫出。用鉤的方法繁瑣費事,摹和臨也各有利弊,如姜白石《續書譜》就說:“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臨書易進,摹書易忘,蓋臨書經意而摹書不經意之故也。”所以臨寫的方法多為人取。  

    臨寫之前,還應多讀帖,所謂讀帖,就是開啟字帖,認真觀賞,注意字帖上每個字的筆順、筆意點畫和結構特徵,乃至神韻。養成了讀帖的習慣,還可為背臨即不對照字帖,用記憶的方法寫帖上的字打好基礎。選定一種字帖後,要臨寫一個時期,能做到臨寫的字與原帖字型形態及點畫氣勢相象就可以了,並非要一一無差才可。總之,既不要見異思遷,也不可一成不變。有了一定的根基,多換幾種帖來寫,對筆法、結構就掌握得多些,還會避免專臨一帖,跳不出去和過於甜熟的弊端。  

    在臨寫練習過程中還有幾點要加以注意:臨寫時不要貪多,每次臨寫幾個字就可以。往往一次寫幾十個字,卻一無所得,精意地臨寫幾個字,反而會有收穫。臨寫的字最好比原帖上的字大,這樣會使筆勢展開,也易見骨力,一般漢碑上有些字殘損或漫漶,字形不完整,筆意不明顯的可以不臨,甚至有些結構不美觀的字也可以不臨。  

    隸書從發展到嬗變、昇華,已是有了定型的書體。對其加以變革和創新,都相當困難,這就更需要每一個學習隸書者要提高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  

    我們應該儘可能對古今各種優秀的隸書作品反覆觀賞,提高欣賞能力,從中不斷汲取營養。書法之外的藝術也須學習和借鑑,這有助於豐富我們的學識和提高創造能力。 

    最後還要指出的是,隨著書法藝術的不斷髮展,書法理論的學習與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古今有關隸書的理論,揭示出了隸書藝術的本質及其規律,會給我們以啟迪。  

    隸書名碑名家舉要  

    中國古代隸書碑刻流傳至今的有很多,現在仍有新的隸書碑刻不斷髮現。尤以漢碑的隸書最為多姿多彩,各臻其妙。現選擇可資取法借鑑的著名漢碑,漢以後的隸書名碑和擅長隸書的歷代名家及名作,加以介紹,僅供學習者參考。  

    1.《石門頌》東漢建和二年(148年)  隸書,22行,每行約30字。為摩崖刻石。此刻石書法率意天真,妙趣天成,筆畫不像一般漢碑那樣橫平豎直,而是遒勁圓渾,並呈現出彎曲和波勢。章法也參差錯落,天真爛漫。楊守敬《平碑記》以為“其行筆真如野鶴聞鳴,飄飄欲仙,六朝毓秀一派皆從此出”。可見此刻石不僅在東漢摩崖刻石中最有代表性,對後世的書法也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2.《乙瑛碑》東漢永興元年(153年)  隸書,18行,每行40字。碑在山東曲阜孔廟。此碑是漢隸成熟時期的典型作品,筆畫規矩而有法度,捺畫沉著有力,用筆方圓結合。結體在謹嚴方整中又有跌宕之姿。其骨肉勻適和凝鍊的用筆,已開唐隸的先河。清方朔《枕經堂題跋》評其碑:“字字方正沉厚,亦足以稱宗廟之美。”  

    3.《禮器碑》東漢永壽二年(156年)  隸書:16行,每行36字;碑陰3列,各17行;左側3列,各4行;右側4列、各4行。碑在山東曲阜孔廟。此碑是著名漢碑之一。全碑書法的主要特點是筆畫瘦勁挺拔,波磔肥厚,結體富於變化,字形有長、有方、有扁、有大、有小,極為生動。全碑的章法也時而端莊,時而放縱。所以前人研究此碑書法,認為是出自多人之手。清王澍《虛舟題跋》認為:>“隸法以漢為極,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最為奇絕。瘦勁如鐵,變比若龍,一字一奇,不可端倪。”  

    4.《張景殘碑》東漢延熹二年(159年)  此碑又稱《張景造土牛碑》。隸書,12行,每行23字(下殘),末行存半字三。此碑1958年在河南省南陽市郊區出土,是建國以來新發現的著名漢碑之一。現在河南省南陽漢畫館漢碑亭。此碑雖已殘損,但存字較多,而且字口清晰。書法也頗具特色,字形寬扁,筆畫勁健,碑中十行的府字右豎下垂很長,饒有情趣。  

    5.《封龍山碑》東漢延熹七年(164年)  此碑又稱《封籠山頌》。隸書,15行,每行26字。碑在河北省元氏縣。此碑結體寬博,通常漢碑中的波勢挑法在此碑中並不顯明,筆畫多出尖鋒,垂筆近似懸針,顯得犀利勁健。清楊守敬《平碑記》認為:“漢隸氣魄之在無逾此。”  

    6.《孔宙碑》東漢延熹七年(164年)  隸書,15行,每行28字。碑陰3列,每列21行。有碑額,篆書兩行共10字。陰額篆書1行5字。碑為孔子19世孫孔宙墓碑,現在山東曲阜孔廟。此碑結體綿密,用筆圓轉,橫畫很長,撇捺左伸右展,氣勢飄逸灑脫。碑陰隸書卻很規整,無左右分佈。

  • 2 # 言勸

    隸書,由秦朝書法家程邈在小篆的基礎上整理而成,現稱為“古隸”。後來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稱"漢隸",一直延續至今。怎樣練好隸書呢?一是、首先選好字貼,最好是名家的字貼。我也是個隸書愛好者,我選的是東漢的《曹全碑》,它是隸書的鼻祖,十分正統,所以現在練習的人最多。其次是從用筆、結構入手找一些規律。它的字形偏扁呈方形。筆畫的特點是橫平豎直,一波三折,橫畫長、豎畫短,蠶無雙設、雁不雙飛,上下精密、左右舒展……三是、不管學習什麼要想學好、學精,都要持之以恆,練習隸書也是如此。要有信心、決心、恆心,每天堅持練習至少一個小時,堅持不懈臨摹字貼。……

    練習隸書的最好老師是堅持!堅持!再堅持。

  • 3 # 七月無蟬

    我從中學開始跟老師學隸書,先從曹全碑入手,熟悉後又臨了史晨碑,張遷碑,禮器碑這樣的順序,現在說說我的總結,先找一種喜歡的帖子,比如曹全碑,張遷碑,乙英碑,小子碑,史晨碑,禮器碑等等,你看看自己喜歡什麼風格的就找哪種,然後搞清楚筆畫都是怎麼寫,圓筆還是方筆,圓的怎麼寫,方的怎麼寫,練習它。字有什麼特點,比如比較方的,還是長一點,筆畫與筆畫之間有什麼聯絡,觀察每個字的組成結構,每個結構佔字的多少。還要了解隸書的特點,一個字有一筆主筆,一個字不能有兩筆燕尾等。最主要要多寫,多看影片,寫多了熟能生巧,多跟人交流。

  • 4 # 薪火之路傳薪火

    隸變後的漢字更具符號化,同時基本接近於俗稱的“方塊兒字”了。

    1、選帖。練習隸書一般從《曹全碑》入門,便於掌握隸書書寫特點。逐步再臨摹其他不同風格的隸書,相互融匯。

    2、注意筆勢。一般而言,隸書,楷書,篆書,草書等字型的書寫,毛筆書寫的“勢”應有所調整,便於書寫出其特有特徵。(另外,坐著書寫,站著書寫也應有所調整。)僅供參考。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根據出土簡牘,隸書起源於戰國。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曹全碑》

    《曹全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東漢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由王敞等人鐫立。明朝萬曆初年出土於陝西郃陽(今陝西合陽)莘裡村,至明朝末年,相傳碑石斷裂,人們通常所見到的多是斷裂後的拓本。1956年移立於陝西西安碑林。其書法是漢代隸書的代表作品,在漢隸中獨樹一幟。結體扁平勻稱,舒展飄逸,神采華麗秀美。為初學隸書者經典範本。

    《禮器碑》

    《禮器碑》全稱《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又稱《韓敕碑》,東漢永壽二年(公元156年)刻 。現存山東曲阜孔廟。其書法細勁雄健,端嚴峻逸,方整秀麗。此碑藝術價值極高,一向被認為是漢碑中經典之作。

    《史晨碑》

    《史晨碑》又稱《史晨前後碑》。東漢靈帝建寧二年(公元169年)立。現存山東曲阜孔廟。其書法工整,筆法古樸厚實,結構嚴謹而氣韻靈動,章法疏密得當。

    《乙瑛碑》

    《乙瑛碑》全稱《漢魯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漢桓帝永興元年(公元153年)刻。內容是魯相乙瑛代替孔子後人上書朝廷,請求設立一名掌管孔廟禮器的小官吏,並提出此官任職條件。現存山東曲阜孔廟。其書法氣度高古典雅,剛健有風韻,為漢碑之名品。初學者由此碑入手,對於掌握隸書的結構和用筆技巧是比較合適的。

    《張遷碑》

    《張遷碑》全稱《漢故谷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漢靈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立於山東省東平縣,現陳列于山東泰山岱廟碑廊。碑主人名叫張遷,字公方,陳留己吾(今河南寧陵境內)人,曾任蕩陰(今河南湯陰縣)令。故吏韋萌等為追念張遷的功德,遂刊石立表以紀念。其書法方整中多變化、樸厚中見媚勁,蠶不併頭,雁不雙飛,外方內圓。整體佈局緊密,錯落有致。為歷代金石、書法家所推崇。

    《張遷碑》明拓本為最早版本,而又以其第八行“東里潤色”四字完好的故宮博物院藏本為最佳。稱為“東里潤色”本。

    《鮮于璜碑》

    《鮮于璜碑》全稱《漢雁門太守鮮于璜碑》,東漢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十一月立,現存天津市歷史博物館。此碑字跡清晰,是建國以來發現的最為完整的漢碑。

    其書法方整樸厚,筆法方圓結合,筆畫敦厚飽滿,橫畫的感覺略比豎粗。在存世漢碑中,與晚於它的《張遷碑》同屬於方筆一派而又別具特色。

    《西狹頌》

    《西狹頌》全稱《漢武都太守漢陽河陽李翕西狹頌》,為摩崖刻石。東漢靈帝建寧四年(公元171年)六月,刻於甘肅省成縣天井山。《西狹頌》與陝西漢中的《石門頌》、略陽的《郙閣頌》同列為漢代書法“三頌”。

    其書法用筆樸厚,方圓兼備,筆力遒勁,結字高古,莊嚴雄偉。碑文末刻有書寫者“仇靖”二字,開創書家落款之先例。

    《石門頌》

    《石門頌》全稱《司隸校尉楊孟文頌》。東漢建和二年(公元148年)立,是由漢中太守王升為漢順帝初年的司隸校尉楊孟文所寫的一篇頌詞,記述了楊孟文請求修通褒斜道的事情。此石刻於陝西褒城褒斜道南端石門隧道西壁之上。1967年因在石門所在地修建大型水庫,將此摩崖從崖壁上鑿出,1971年遷至漢中市博物館。

    《石門頌》是中國漢代著名的摩崖石刻之一,其書法古拙自然,富於變化。用筆含蓄,行筆舒緩有力,收筆復以回鋒,圓勁流暢。通篇字勢揮灑自如,奇趣飄逸,素有“隸中草書”之稱。它對後來的書法藝術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被人們稱之為國之瑰寶。解放前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辭海》封面“辭海”二字,就取自《石門頌》。     

    《郙閣頌》

    《郙閣頌》全稱《李翕折裡橋陠閣頌》。東漢熹平元年刻,此石在今陝西省略陽境內。其書法淳樸古拙,結構嚴整,章法茂密,風格沉鬱,在優美多姿的漢隸中,確為藝術精品。

    《朝侯小子殘碑》

    《朝侯小子殘碑》,又名《小子殘碑》。東漢,存高86.5cm,寬81.6cm,厚17.3cm。無立碑年月,隸書十五行,行十五字,碑陰存十字。清宣統三十年(一九一一)在陝西長安出土。此碑石曾歸周進(季木),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石憶殘缺,因行有『朝侯小子』四字,故以『朝侯小子』或『小子』名之。秦文錦跋此碑雲:『書體在《孔宙》、《史晨》之間,遜其渾厚,而勁利過之,亦妙刻也。』此碑用筆以圓筆為主,線條粗細變化不大,似用篆法,結體方中近扁,筆勢開張。碑中『以、兇』等字全是篆法,其中『辭、真、在、彥、老、盡、越』等多筆橫畫組成之字,有兩至三筆燕尾出現,這與大量東漢碑刻中『燕不雙飛』不同,而與西漢後期及東漢初期簡牘隸書有相近之處。漢碑風格有特色,從中可汲取各自的精華。

    安書楷/整理

  • 5 # 草莽遊民

    謝悟空。隸書,是一個從楷到草的完整系統,有很多古帖,有各自風格,臨帖,是不二的法門。深度讀帖,領會精神。不要抄帖,抄帖的量再大,也不代表質。效率是為效果服務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愛好延伸,不斷髮現,對比,加上想象,驗證,持之以恆。別無捷法。

  • 6 # 七寶船上一水手

    隸書的靈魂是“自由”,和後來的千篇一律很不一樣,筆法上,建議從篆字開始,靈魂意境要多看漢隸、魏晉隸書碑帖。真正的隸書灑脫自由,偽隸書俗不可耐,筆畫腫脹,行筆造作。

  • 7 # 大成國學堂

    謝邀!隸書的臨習和其他書體的臨習並無二致。臨池,不外乎三點要堅守,1學自己喜歡或者說有緣分的碑帖。不用侷限於曹全乙瑛等名碑,居延漢簡和西狹頌等又何嘗沒有其動人之處?到大書店,蒐羅所有隸書帖,找出最愛,臨習不輟。2方法沒有堅持重要,每日臨習,冬三九夏三伏,功夫到了,功夫自然到了。3字外功夫也不要少,書法史的、文字史的、碑文涉及歷史的,多點興趣,下筆就有厚度。

  • 8 # 書法張

    如何練習隸書?

    第一步:建議從《曹全碑》入手,因為曹《曹全碑》屬於漢代比較秀麗一類,符合大眾審美,筆畫也比較柔美,重心偏下容易上手。

    第二步:學習《曹全碑》要從基本筆畫學習筆法,比如橫畫學習藏鋒,中鋒行筆,出鋒等筆法,。《曹全碑》在提按上面不是很明顯,但不是沒有,比如粗細的變化上是有輕微的提按的,要細心揣摩,另外波畫的學習有中鋒轉為側鋒,也需要用心體會。

    第三步:學習《曹全碑》要從偏旁入手,學習結字規律。比如口字旁,要學習會橫長豎短,橫組豎粗;反文旁也存在撇高捺低,撇彎捺直,撇細捺粗等規律。右偏旁左齊右不齊,左偏旁左不齊右齊等規律。

  • 9 # 劉延陵

    練書法選帖很重要,作為初學者應從《曹全碑》入手,曹全碑結體端莊清秀,筆劃圓潤,起筆多圓筆,線條飽滿,流暢.,這些用筆特點很實用,練習好了對楷、行、草諸體都有:幫助。

    隸書給人的感覺端莊、優雅、和靜,整體給人一種安靜、舒適的感覺,所以練習隸書時一定要放鬆心情,平心靜氣,不急不燥,情緒穩,切忌浮燥。剛開始不要整篇通臨,要選一些簡單的字,有代表性的字,循序漸進,待熟練了之後,再通臨。一點拙見,給大家分亨。

  • 10 # 梁園墨客書法

    筆者平時也是最喜歡隸書,所以對這個還是有一定的見解。

    如何練習隸書?

    首先,要選一本自己喜歡的隸書字帖,比較適宜初學者的隸書字帖有《曹全碑》,《張遷碑》,《史晨碑》,《乙瑛碑》,《禮器碑》等。

    如果實在拿不準選哪本,建議先從《曹全碑》入手,因為《曹全碑》是隸書成熟時期的代表作,用筆變化多端,隸書最基本的“蠶頭燕尾”有很好的體現,整體風格雍容大度,飄逸多姿。

    其次,堅持臨帖。臨帖要貫穿書法學習的始終,不可以一日廢棄,更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剛開始要對照字帖一筆一畫的臨摹,等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可以嘗試背臨,集字創作等。

    最後,多讀貼,多思考。讀貼的目的是要找出自己與原帖的差距,把握字帖的整體章法佈局等。

  • 11 # 張博玉書畫

    學習書法,首先要做到正確執筆。現在人們執筆方法很多,總結一下,主要做到指實掌虛,鬆緊合度,平穩靈活即可。

    執筆的高低要取決於所寫字的大小。一般寫漢碑上的隸書執筆居中,不高不低。如果寫大字,自然執筆要高些。至於提腕懸肘,要依據所寫字之大小而定。寫漢碑上那樣大小的隸書,提腕就可以了。當然,能懸肘書寫,更容易做到應變自如,揮運如意。

    寫漢碑隸書最好是用羊毫,羊毫的特點是彈性較小,筆毫柔軟,筆畫鋒芒不易顯露。羊毫鋒長,容易攝墨,寫大字時能做到飽滿豐腴。

    漢碑隸書的運筆方法:

    第一,逆起回收,即有的筆畫下筆時要藏鋒,收筆要回鋒,即所謂的“藏頭護尾”。這種運筆方法寫出的筆畫筋骨內含,鋒芒不顯露,適宜表現漢碑隸書凝重渾厚的筆畫。

    第二,中鋒、側鋒,中鋒亦作正鋒,是指行筆時筆管稍直,筆鋒在沿著點畫的中線執行,筆鋒始終居於中線。這樣筆鋒著紙後,筆毫中的墨汁均勻滲開,寫出的筆畫厚重遒勁。古人常以“屋漏痕”、“錐畫沙”來形容中鋒筆畫。側鋒是行筆時筆管稍斜,筆鋒沿著點畫的一側執行,筆毫斜輔紙上。在表現漢碑隸書方筆中那種帶稜角的“刀斬斧齊”的筆畫時,是離不開側鋒的。

    第三,方筆圓筆。通常所謂“篆尚圓,隸尚方”,一般是指結體的方圓,如篆刻折處勢圓,隸書折處勢方。並非篆書用圓筆,隸書用方筆。在漢碑隸書筆畫中,有圓筆、方筆兩種。圓方是就它的形態而言,就其筆法來說,中鋒寫出的筆畫就是圓筆,側鋒寫出的筆畫就是方筆。圓筆渾厚含蓄,方筆凝重沉著,都是寫漢碑隸書不可或缺的筆法。

    第四,疾澀,疾,並非運筆快速,主要是指筆勢的輕健和筆畫的流暢。澀,是指筆畫在濡墨著紙後,筆與紙因摩擦而產生阻力,顯得筆勢遲重,筆畫不光而毛。用疾澀的運筆方法寫出的字,有節奏和力度。

  • 12 # 狼人24012736

    個人認為,學習隸書建議從漢隸開始,然後根據自己的喜愛選定取法範本,掌握漢隸基本筆畫和各類偏旁部首,熟悉漢隸字形結構規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進行學習。漢隸的特徵為取橫勢、突出橫畫、橫平豎直,給人以雄放灑脫和渾厚深沉之感。

  • 13 # 一笑貫長天

    學隸書最重要的是不要學習今人的隸書,不要學習非漢的所有隸書!

    看到很多學習隸書的書法人,他們因為喜歡漂亮,喜歡飄逸,所以臨帖時喜歡選擇那些現代的,或者是清代人的字帖,感覺非常的不好!

    其實,我們可以對比一下,你選擇漢隸的古帖與清代或者是現代人的隸書對比,是的!漢隸不如清或是現代的隸書好看,可是書法絕不是好看就是好書法,就像館閣不能說是嚴格意義的書法一樣!

    學清或者現代人的隸書很容易被固化審美觀念,如果你僅僅是一寫漂亮的隸書為目的就無所謂了,隨我你想學的是書法,我奉勸你,老老實實地從學習漢隸開始。那樣,對你好處是發達地!

  • 14 # 剖析與建構

    上面的文字,讀不懂的,就當我沒說。以下觀點,學書的一點經驗,或許有違你的認識!

    針對這個問題,並不想去系統的回答一篇多餘的文字,只想說乾貨,說最實用的乾貨。

    寫好隸書,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的訓練:

    1、毛筆的選擇。

    學習漢隸,用狼毫或紫毫,最次也得兼毫。咱能不能不用羊毫,把你的羊毫洗乾淨了,晾起來,如果想玩玩,就拿它寫清人的隸書。

    2、執筆。

    執筆,就不要五指直執了。漢代都是單勾或雙勾斜執!

    3、書寫姿勢。

    不要總是在寫字的時候,把左手墊在右手腕下,這樣好嗎?

    寫漢隸,小臂要基本與桌子平面垂直,這樣,寫隸書長波時,靠手腕的擺動自然形成。

    而非故意畫出一個所謂的雁尾,徒有其形,偏古法遠矣!

    4、一點知識。

    隸書又叫八分書,清代包世臣認為,是左右相背之意。

    的確是這樣,學的就是這種相背的感覺。

    5、側鋒的運用。

    側鋒多見於單人旁的第一筆,廠字旁的第二筆,還有一些點當中,並非筆筆中鋒!

    總此四點,若隸書真的就是學學結構,一箇中鋒,一個藏鋒,一個雁尾,而沒有筆勢注意是筆勢,那學它什麼?

    只要吊兒郎當的學半年書法的人,都能臨摹隸書臨的不錯!

    真東西藏書裡,要去探索,並非大家都認可的就是對的!!!!!!

  • 15 # 中州耕牛堂主

    問題:如何臨習隸書?

    (一)臨漢碑。

    建議從《乙瑛碑》、《曹全碑》、《禮器碑》、《肥致碑》、《張遷碑》、《石門頌》中,先選一帖並主工之。

    (二)毛筆選用。

    首選兼毫毛筆,羊毫毛筆也可。

    (三)用紙。

    可選用毛邊紙,或半生半熟的宣紙,作為臨寫用紙。出帖創作時,用生宣紙或半生半熟宣紙。

    (四)用墨。

    用正品“一得閣”墨水即可。臨寫時,視紙張情況適量加水調和。

    (五)臨寫時,除注重用筆外,還要注重章法。隸書的章法是字距大於行距,應滿格佈局。

    (六)注意事項:

    臨帖前先讀帖,然後摹臨、對臨、背臨、意臨、集字創作、出帖。

  • 16 # 千千千里馬

    隸書的書法美,是構成隸書傳統的根本原因,具有舒展秀美,變化豐富,書寫流暢的趣味性和欣賞性,所以,隸書的美學體系,也是非常豐富的。

    隸書應用在漢代,成熟在漢代,所以,學習隸書,一般是選擇漢代的隸書碑版。

    但是,隸書也是發展的,我們從兩個方面來看隸書的發展。

    隸書書法藝術的發展沒有停止

    一個是除了漢代的隸書,漢代以後也要一些隸書,例如《爨寶子碑》等等。

    再一個是隸書也有停止發展的一段時期,例如從南北朝到明代,隸書基本沒有什麼發展。

    但是,清代是一個書法變革時期,所以,清代也有一些隸書大師,例如,鄧石如,伊秉綬等等。

    隸書的考古發現,豐富了我們對隸書的瞭解。

    中國的書法史也是一個否定史。例如,唐代以後,基本沒有隸書,或者很少有人寫隸書。所以隸書就衰落了。

    清代發展隸書,也主要是“碑學”的興起。但是,新中國以後,我們有大量的考古發掘,發現了大量漢代簡書,也叫漢簡。

    這些下級文吏的墨跡,也是隸書藝術的一部分。

    學習隸書,認識一下隸書的發展,有利於我們有一個豐富的隸書知識寶庫。

    不過,初學隸書還是先選擇漢隸學習。

  • 17 # 不二齋

    相對於楷書的結構嚴謹、行書草書的變化多端、篆書的難以辨識,隸書算是一個比較簡單的字型。

    大部分的隸書字形略扁,標誌性的筆畫就是蠶頭燕尾,是有篆書演變而來的一種裝飾性很強的字型。

    隸書有兩個高峰期,一個是漢代,一個是清代,初學隸書建議從漢代隸書開始學起,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可以參考一下清代的隸書。

    1、初學隸書,建議先學習曹全碑,練習圓筆和飄逸的長橫畫,曹全碑可練習100個小時左右,能夠做到臨帖能像,能夠進行一些簡單的創作。

    2、然後可以學習《乙瑛碑》、《禮器碑》、《史晨碑》《鮮于黃碑》,透過這幾個帖練習方筆,每個帖練習60個小時左右,能夠臨像,並且認識和理解其基本風格。

    3、接著可以學習張遷碑,張遷碑風格古拙,一般的書法學習者很難欣賞,但他在當代卻很火,學張遷碑的很多,這個碑可以學習100個小時,能夠用其風格進行基本的創作就行。

    4、寫完張遷碑,接著就可以學習漢代的摩崖刻石了,如《石門頌》、《西狹頌》等,沒個帖也可以練習60個小時左右。

    5、接下來可以學習和了解清代隸書,可學習鄧石如、伊秉綬、何紹基、趙之謙隸書共60個小時。其他書家可做一個瞭解。

    7、在學過的字帖裡,選擇一種風格長期練習,當成自己的主攻方向。連續練上幾年,定有小成。

    這是我之前教學生的方法,你覺得可行嗎?

    碼字辛苦

  • 18 # 遙說新語

    在所有書法字型中,隸書是我的最愛,尤其是《曹全碑》,當初對它是一見鍾情。喜歡它的舒展扁平,喜歡它的勻稱和收放自如,更喜歡它的秀美和質樸雄渾的特點。

    從秦至漢初是隸書的“隸變”期,直至西漢中後期才是隸書的成熟期,此時隸書的篆意已脫盡。隸書的黃金時代是在東漢時期,此時隸書藝術大放異彩。所以我們現在說的隸書,主要是指漢隸,它作為漢代書法藝術的一種,其精神本質上毫無疑問會打上時代的烙印。

    隸書從篆書演變而來,一些字至今還有篆書的痕跡,但是用筆改圓轉為方折,提按頓挫,形成了隸書獨有的筆法。因此,要想練習隸書,要作好這些:

    一、選好碑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練習隸書之前,先選好碑帖是關鍵。隸書從出現到發展到興盛歷經很長的一段歷史,其中主要分秦隸和漢隸,也可以說是古隸和今隸。一般主要以漢隸為主,在漢隸眾多的碑帖中可以為你推薦《張千碑》、《乙瑛碑》《曹全碑》《史晨碑》等,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碑帖,例如《曹全碑》作為漢隸的代表作之一,具有靈秀圓潤的特點,它的筆法以圓為主,蠶頭雁尾被它展現的淋漓盡致。

    二、認真讀帖

    書法練習中解讀碑帖是關鍵,隸書中幾乎無鉤,它的主筆是橫挑,提按頓挫,蠶頭雁尾,是隸書獨具特色的筆法。隸書用筆分方和圓兩類,它的筆畫要求縱逸盡勢,更為舒展。仍以《曹全碑》為例:它的字形扁方,橫平豎直,用筆時方圓並用,中鋒起筆,逆起回收等,這些特點都需要在練習前認真去分析,去解讀。

    三、正確臨摹

    對於初學者來說,臨摹是最好的方法,分析好字的間架結構,弄清楚字的運筆走勢,掌握好字的用力輕重。掌握正確的臨摹方法,要堅持少而精的原則,不可貪多求快,否則不會有什麼效果。

    四、貴在堅持

    書法練習貴在堅持,最忌一曝十寒。每天都要堅持,臨摹時要凝神靜氣,要全身心投入進去,要慢慢臨摹,要用心體會。相信熟能生巧,只要堅持練習,能力就會慢慢提升,在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寫出形神兼備的隸書來。

  • 19 # 千年蘭亭

    隸書是相對簡單的書體,從隸書入門不失為一個好方法。自學隸書,我以為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瞭解一點隸書的發展歷史。隸書由篆書而來,至漢代達到高峰,此後沉寂數代。清中期時金石學崛起,隸書又迎來一個高峰。

    學隸書宜從漢碑入手,清代隸書個性極強,門派眾多,不宜作入門之選。

    2、選擇碑帖。按自己的興趣愛好為宜,如遵守法度,嚴謹處事的可選《乙瑛碑》《史晨碑》《華山碑》,追求華貴,力求完美的可選《曹全碑》《禮器碑》,等等。

    3、瞭解漢隸的用筆特點。漢隸多體方而筆圓,用筆以圓為主,轉折、撇捺以方為輔。

    隸書用筆藏頭護尾。藏頭就是逆鋒落筆,運用調鋒,使筆鋒向筆畫方向運動,護尾就是收筆時,筆鋒經過調鋒向原來筆畫方向迴歸。

    4、調鋒方法。圓筆調鋒方法是筆鋒向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作旋轉式移動,方筆調鋒方法是筆鋒提起或按下作垂直方向的翻鋒動作。

    5、隸書學習中要注意兩個問題:

    一是隸書楷化。主要表現在用楷書筆法寫隸書,形成兩頭重中間輕,此為“中怯”。

    二是結體呆滯。主要表現在撇捺處理雷同,如同運算元。

    鄧石如作品

  • 20 # 頂天立地223212394

    隸書之美,貴在靈動飄逸,讓人看了就好一個個有血有肉的生物體。初學書法應當先從隸書開始。我個人的經驗是應當先從現代人開始學,在沒有書法基礎的情況下自己容易理解,也容易找到美感,也能很快培養興趣。等到有了一定的書法基礎後,再追本溯源,學漢隸就不會產生陌生難辨之感,也能找到其中的美妙和險峻,也才能讀懂漢隸。一個初學者,如果剛開始就學漢隸,很可能因為沒有書法基礎,看不到漢隸的美妙與險拙,也欣賞不來它的靈動與飄逸,只從心中認為這些字大難看,也就失去了興趣,只好半途而費。

    這如同我們要先學會白話文,然後才能學文言文一樣。個人拙見,敬請見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豬用活疫苗還是用滅活疫苗,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