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又讓我改名

    第一是身邊的人,孩子發脾氣時外人見到的絕對沒有親人見到的多,第二,孩子在第一次打你時沒有及時和正確的糾正!很多老人逗孩子時還拿著小手還教他說:打打打。有時候孩子生氣時會輕輕的打,如果父母沒有糾正以後下手會越來越重

  • 2 # 鼎媽2005

    生活中我們會看見這樣的寶貝(5歲以下會更多),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就一哭二鬧三打人,並且動手打的往往是對自己最好的人(媽媽、姥姥、奶奶居多)。簡單分析一下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對自己最愛的人動手,成本最低。孩子都是小精靈,他對生活中誰在家裡的地位最高,誰對自己最親明白的很,他知道對陌生人下手,人家會還回來,對最親近的人下手,家長會原諒他的,這樣做最安全,也洩了私憤、還很安全,說不定還有點小驚喜,何樂而不為呢?

    2、對孩子的要求太快滿足,孩子一旦受挫就動手。現在的4+2+1家庭模式下,是好多孩子在家裡有很高的話語權,指揮爸媽上東不敢上西,孩子有要求立馬滿足,使得孩子專橫、霸道,感覺整個世界都是我的,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會以哭鬧、動手來威脅家長,在第一次得手後更是變本加厲的使用這個秘籍,再加之在外邊家長愛面子又怕孩子哭鬧臉上無光,趕緊滿足,孩子就行程了這種惡性迴圈。

    3、寶貝地位之高,爸媽爺爺奶奶俯首稱臣。現在的孩子,人小地位高,在家裡呼風喚雨,尤其是對隔輩老人根本沒有尊老意識,相反長輩的時刻滿足自己的需求。

    4、“榜樣”力量,家裡有一個愛動手的家長。也有一種情況就是家有暴力家長,不會跟孩子好好溝通交流,孩子出現問題就是用打孩子來解決問題。孩子最善於模仿家長的舉止,所以也學會了遇到不滿情緒時用武力來解決問題。

    總之,一個小小現象的背後,隱含著很深的問題,如果寶貝有這種問題,我們作為家長的一定該好好思考自己的教養方式是不是出了問題?溺愛和武力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做父母是一輩子的職業,不斷地學習和完善自己,做好父母和長輩是孩子賦予我們得職責和任務。

  • 3 # 毛頭香香兒

    俗語說:慣子如殺子。對孩子最好的人·無非父母,爺奶,姥姥們。誰最疼愛他,最捨不得打他,孩子就喜歡打誰。所以,孩子不要讓他養成打人的壞毛病。從他丫丫學語起,就不能讓他把打人當遊戲,或發洩脾氣的方式。愛不等於溺愛!

  • 4 # 美好的回憶50000417

    打是親,罵是愛,哈哈哈……其實孩子一發火就會打爸爸媽媽,就因為爸爸媽媽是她他最親的人,也是他她最熟悉的人,因為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愛他她,是不會還手打他她的,所以,孩子會大膽的發洩,無拘無束,如果他她面前的是陌生人,他她受了委屈寧可自己哭也不會動手打別人,就是因為對方他她陌生不瞭解,他她很害怕。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如果孩子打爸爸媽媽,爸爸媽媽也還手打他她,下次孩子就不會動手打爸爸媽媽了,所以,孩子的任何習慣都是大人幫助養成的,孩子愛動手打人,本來就不是好的習慣,趕緊制止,如果講道理聽不懂,那就打回去,讓他她明白打人是不對的,是會遭到還擊的。祝你愉快!

  • 5 # 福婆婆74172117

    孩子的打有很多情況下和我們大人的打是不同的。孫子五歲,這半年每遇到驚喜、激動、高興、悲傷總愛衝到我身邊打一下後,鑽到我的懷裡。孩子的打有時候就是親暱的表現,只要不是情形惡劣,不用太著意強調,因為你不強調,過了這個時期也許他根本不知道他曾經有過這些動作。但強調了就得去制止,因為這必竟是打人。

  • 6 # 嫻雅若蘭的天使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孩子的年齡大小,如果是年紀較小的孩子(兩三歲),他可能還因為在自我概念當中,所以如果有他人要過來碰他認為屬於他的東西,孩子的防禦心自然就會出來,但其實並無惡意。兩歲也是是孩子第一個叛逆期,因為這個時候孩子已經會走路了,時時刻刻都想要展現自由探索的能力,同時,他們也擁有表達的能力,會開始說:「不要!」來表達自己的獨立性,他們正在學習什麼叫做擁有自主權。這種行為的後面其實是暗示“我”的概念的形成,我長大了。

    此外,還有另一種可能就是孩子希望獲得爸爸媽媽更多的關注!事實上他不瞭解這件事情的對錯,只是他發現,當他打人的時候,爸爸媽媽才會特別過來注意他,對他產生反應。這就需要我們家長來反思一下,平時是否和孩子的互動少了。反思過後我們要學會引導孩子認識、表達以及抒發自己的情緒,而不是一有不高興,就出手打人。此外,多增加對孩子的關注,讓孩子感覺到他不用做任何特別行為,就可以擁有父母親對他的關注,也就不會一直髮生隨意打人、推人的行為。

  • 7 # 知命從容

    兒子14歲,他小表妹2歲半,倆人一熱乎起來就掐他哥哥,拿著糖,就喊,不給哥哥,我覺得,這是孩子不懂得表達的方式,其實是想和哥哥玩,想喜歡哥哥,確不知道怎麼來表達愛,可能就以這樣的方式來吸引哥哥對她的注意力吧。

  • 8 # 愛之光12

    我家寶寶一歲過後一直是爺爺奶奶帶的,但是奶奶比較說話做事嚴肅點,經常怕孩子做錯事,就大呼小叫。所以我家寶貝不跟奶奶親,而跟爺爺比較親,因為爺爺總是對孩子一臉微笑,哪怕孩子做錯了事都不會打罵恐嚇孩子,甚至有一次寶貝把爺爺臉都咬破了,爺爺都不打。我覺得她之所以喜歡打對他最好的人是因為只有爺爺才是最疼最理解他了,哪怕做錯事也不會受到責罰,這也是孩子在遇到不開心的事時可以發洩自己的情緒,還有就是試探爺爺的底線,受到爺爺更多的關注,要求得到更多的愛。

  • 9 # 青青寶貝

    孩子受到委屈,要求得不到滿足,遇到難題很無助等等都喜歡找親近的人來傾訴、發脾氣發洩情緒或是動手打人等,我覺得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你別看孩子小,鬼精著呢!孩子知道向不同家人提出不同的要求,而這些要求基本都會讓他得到滿意的結果。孩子3至4歲時,敢於向家人撒嬌、發脾氣甚至打家人發洩他的不滿,證明家庭教育環境寬鬆民主,充滿了愛。這很正常,不用太擔心,只要適當引導孩子如何正確表達、排解不滿情緒就好了。

    2、家裡總有個無底線寵孩子的人。孩子心裡也明白家裡誰會無條件的滿足他一切要求,就會對這位家人提出各種無理要求,沒法滿足他的要求就哭鬧,打人甚至咬人。寵他的家人認為孩子還小,等長大後就會明事理,不會這樣了。須不知這樣嬌縱孩子、寵孩子,會害了孩子。部分“熊孩子”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等孩子長大後這些陋習更難改正過來。

    3、孩子0到2歲時打人,可能是很喜歡你,又不知道怎麼來表達他的喜歡。這時家人得教會他正確表達方法。

    如果孩子第一次發洩不滿打人的時候,家人要及時制止他,告訴他不可以,而不是笑著對他說“沒關係”,“我家孩子真厲害,都會打人了”等等。這種態度和語言等於是激勵他下次可以繼續這麼幹。

    以後他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或是在家受了委屈不滿時都會動手打最寵他的人。為什麼呢?因為他知道你不會跟他計較,也不會真的懲罰他。

    我家是孩子爺爺很寵孩子,孩子對他爺爺沒有一點尊敬之心,經常指使爺爺幫他幹這幹那。他的東西、玩具找不到了,事情做不好了,碰到困難了,都是爺爺的責任。爺爺也是,要求他對孩子嚴厲點,不要事事順著他,他都會說孩子這麼小,懂什麼!有時孩子無理取鬧打他了,他還在笑,說他的孫子會打人,看到就來氣。沒辦法,年輕人需要工作養家,只能請老人幫忙看下孩子,請保姆自己也不放心。出現這種情況只能自己好好教育、引導孩子了。

  • 10 # 大李的媽媽團

    人,首當其衝,會對自己最親近、最在安全範圍內的人發脾氣,這樣對自己是最安全的。

    1.當自己的要求沒有被滿足

    要求沒有被滿足時,內心裡會有滿滿的沮喪與挫敗感,情緒需要宣洩,首先要找到突破口,那這個時候在自己範圍半徑內的人會先遭殃,畢竟後果最小。特別是媽媽,是自己最親近的那個人,也是對自己最好的那個人,對於孩子來說是安全無害的, 即使發脾氣需要承擔的後果也並不嚴重嘛!

    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大人發脾氣時有,孩子發脾氣也時有,大人遇到問題時的處理方式深深的影響著孩子,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你遇到問題時是如何處理的?是大喊大叫,還是理智冷靜應對?當你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是積極尋找解決方式還是把情緒發洩給最親近的家人?這些都會深深的影響孩子的處事方式。

    3.發脾氣的邊界在不斷收縮

    當每一次孩子用大喊大叫,衝媽媽發脾氣的方式處理情緒未得到及時制止,之後也未有任何的責任追究,這就會得到不斷強化,成為孩子的處事方式。孩子發脾氣的承載能力會越來越小,漸漸的很小的事情就會引爆孩子的怒火。

    如何修正這種情況?

    第一,告知孩子,媽媽不喜歡他動手的事實,把自己的真實情緒表達給孩子;

    第二,和孩子一起尋找發洩情緒的其他方法;

    第三,和孩子制定合理的規則,這樣當不如意時,不會一股腦怪罪媽媽;

    第四,言傳身教。

  • 11 # 寬和教養

    孩子打最喜歡的人,其實是因為還沒學會理性表達自己的情緒,因此只好依照本能,向那個自己最想親近、也最信任的人宣洩一下。而且,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他敢於動手去打的,也一定是相對最包容、甚至溺愛他的那個家長。

    但是一不如意就動手打人,畢竟不是好習慣,家長應該及時干預。爸爸或者媽媽也要在這個時候適當的樹立權威。

    首先,要抓住孩子的雙手,或者抱住他們,使得他們不能夠繼續實施“打”這個行為。

    然後,不要盲目斥責孩子打這個行為,要根據孩子發脾氣的原因,跟孩子溝通。這就要求爸媽對孩子的情緒來源有一個清晰的體察。比如,有時候孩子正專心玩玩具,奶奶端著切好的水果非要孩子吃,孩子因為被打斷,很氣憤,動手打人。這類情況下,可以算作事出有因,其實奶奶的打擾是有錯在先的,那就不應該武斷的判定錯全在孩子。可以在制止孩子之後,立刻說出“你是因為被打擾了所以生氣對嗎?”,孩子一旦發現自己是被理解的,往往情緒就會緩和許多。然後再教孩子,不想吃就說出來,但是打人不可以。同時也可以提醒奶奶,以後不要隨便打擾孩子。讓孩子體會到,爸媽對事件的處置是公平公正的。

    如果確實是孩子無理取鬧,在制止他之後,要明確的跟他說,你們不會滿足他的要求,如果孩子情緒過激,要一直等他情緒平復,再講道理,該堅持的原則要堅持。並且,還應該讓孩子為自己的不當行為承擔後果,也就是說要適度懲罰。

    比如,他打了誰,首先要去跟誰道歉,然後幫助那個家長完成一些家務,或者給家長捶腿按摩,做一些令家長高興的事。

    總之,在整個干預過程中,家長要保持情緒穩定,可以表示不滿,但也不要暴躁怒吼,甚至對孩子動手,因為你此刻的表現,就是孩子的榜樣。

  • 12 # 顧姐45251893

    我的外孫女從出生到現在15個月了,都是我帶著呢,對我簡直狂虐,抓頭髮:撓臉腳踹,哈哈這是每天經歷的,一天不去手機影片她就用小手撫摸手機螢幕哭的鼻涕眼淚的,可是一見到奶奶就不這樣了,奶奶工作忙偶爾抽空過來看孩子她都自己非常安靜的玩,小孩子頑皮是天性,大人正確引導很重要.

  • 13 # 卓越父母大學

    孩子打人要分成兩個階段來分析和應對。 兩歲半之前,孩子無法用語言表達,打媽媽是一種表達方式。

    1,孩子眼裡媽媽應該最理解他, 如果媽媽沒有明白他的意思,他會失望、著急、不知道怎麼表達,只知道動手是一種表達方式。

    2,在孩子疲憊、煩躁、飢餓、睏倦時, 打媽媽表達自我。

    3,有時候高興,動手比較重,大人以為是打, 實際上是孩子欣喜的表達。

    4,離孩子的距離太近,孩子有壓迫感,他會動手打人,意欲讓你離開些。

    兩歲或者兩歲半以後, 孩子已經能用語言表達, 已經知道其它的表達方式以後, 還在用手打人。

    1,獲得關注。孩子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需要父母的關注、陪伴。

    2,滿足某種需求。

    3,對大人說的不理解, 不知道如何表達。

    4,遇到挫折時, 不知道如何面對。

    父母應該如何應對呢?

    1,細心觀察, 分析清楚孩子打人是哪一種情況。

    2,平時多引導孩子,告訴孩子什麼是正確的表達方式。告訴他, 你欣賞的你鼓勵的表達方式。

    3,看到孩子自己想動手而沒有動手, 而是有參加集體活動、有積極應對的表現時, 要給孩子大大的擁抱,大大的鼓勵!總之, 積極正確的引導更有效, 反而是責怪、評判讓孩子覺得他得到了更多的關注。讓孩子學會更多的表達方式,讓他知道你欣賞的、贊成的是什麼!

  • 14 # 寧靜育兒

    小孩兒,喜歡打他最親近的人。

    這種現象,最初表現在寶寶一歲左右。她還沒有學會情緒表達,當願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用手拍打大人。我家大寶小時候,也會去拍奶奶。這與奶奶無條件的寵著她有很大關係。通常這時候我就會去阻止,所以寶寶只拍過我一次。但是拍過奶奶好幾次,幸好糾正的及時,在寶寶一歲半以後,就沒有出現過這樣的現象。

    不能慣著寶寶的這種習慣,在三歲以前,你還可以笑著說,孩子小不懂事。可是等他長到十幾歲以後,出現在公交車上的,孩子打奶奶事件,又有誰會說是孩子不懂事?這分明是欠揍的節奏。

  • 15 # 床墊D登

    我兒子一歲多,他就喜歡扯他媽媽的頭髮,或者他媽媽在睡覺的時候,他有時候醒了會冷不丁的往他媽媽的臉上撲。小孩子用勁沒把握,一般都是全力以赴。有時候看的我也挺心疼的。他媽媽偶爾會訓訓他。但他依然還是老樣子。我有時候看見兒子打他媽媽,我就會教育他,不能打媽媽,你可以親親媽媽。有時候他會真的去親親媽媽,但有時候會不聽話,不聽話的時候,我就會往他屁股上拍兩下。然後抱著他媽哭去了。哈哈。

  • 16 # 黃師傅說婦兒

    生活中我們會看見這樣的寶貝(5歲以下更常見),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就一哭二鬧三打人,並且動手打的往往是對自己最好的人(媽媽、姥姥、奶奶居多)。簡單分析一下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對自己最愛的人動手,成本最低。

    孩子都是小精靈,他對生活中誰在家裡的地位最高,誰對自己最親明白的很,他知道對陌生人下手,人家會還回來,對最親近的人下手,家長會原諒他的,這樣做最安全,也洩了私憤、還很安全,說不定還有點小驚喜,何樂而不為呢?

    2、對孩子的要求太快滿足,孩子一旦受挫就動手。

    現在的4+2+1家庭模式下,是好多孩子在家裡有很高的話語權,指揮爸媽上東不敢上西,孩子有要求立馬滿足,使得孩子專橫、霸道,感覺整個世界都是我的,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會以哭鬧、動手來威脅家長,在第一次得手後更是變本加厲的使用這個秘籍,再加之在外邊家長愛面子又怕孩子哭鬧臉上無光,趕緊滿足,孩子就行程了這種惡性迴圈。

    3、寶貝地位之高,爸媽爺爺奶奶俯首稱臣。

    現在的孩子,人小地位高,在家裡呼風喚雨,尤其是對隔輩老人根本沒有尊老意識,相反長輩的時刻滿足自己的需求。

    4、“榜樣”力量,家裡有一個愛動手的家長。

    也有一種情況就是家有暴力家長,不會跟孩子好好溝通交流,孩子出現問題就是用打孩子來解決問題。孩子最善於模仿家長的舉止,所以也學會了遇到不滿情緒時用武力來解決問題。

    總之,一個小小現象的背後,隱含著很深的問題,如果寶貝有這種問題,我們作為家長的一定該好好思考自己的教養方式是不是出了問題?溺愛和武力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做父母是一輩子的職業,不斷地學習和完善自己,做好父母和長輩是孩子賦予我們得職責和任務。

  • 17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之前,我也不理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大概是感覺越親密的人越能夠包容自己,越是對陌生人會感覺越來越客氣。

    有時候,我也會對媽媽發脾氣,無名火也會無緣無故地“觸及”到自己的家人。親人是最瞭解你本性的人,他們才能看到你不為人知的一面,瞭解你的缺點和脆弱,明白你有哪些性格痛點。大約是感覺父母是最能夠包容你的人,不會對你的“過失”心存芥蒂。

    同理到孩子身上,大抵也是同樣的情緒。孩子生氣時,也會用小手打我,或使勁揪著我的頭髮,表示自己不樂意的情緒,透過種種舉動發洩自己的不滿。他知道,媽媽是不會生氣的,起碼是能夠接受他的這種行為。

    但是,我們不能一味地容忍孩子的隨意行為,要為他們劃定界限。告訴他們,打人是不對的行為,即使是身邊最親的人也不能夠這樣做。父母要試著教給孩子,遇到煩惱或生氣時應該如何做,明白什麼樣的行為才是正確的,孩子才會逐漸地學會“開啟”自己脾氣的正確方式。

  • 18 # Zoe正能量

    對他最好的人是讓他最有安全感的人,一有情緒自然找最有安全感的人。

    其實我們很多成年人也是,在外對他人都很友好,回家把情緒給最親近的人。

    其實最好的教養是對親近的人保持應有的禮儀,這需要修煉。

    所以孩子這樣非常正常。

  • 19 # 傻媽樂寶

    我發現孩子過了一歲就會打人了。打人也是孩子表達自己的方式,有時是表達喜歡高興,有時表達不滿生氣,有時就是想試探一下大人被打以後的反應。

    我的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開始打我,但在他第一次打我的時候,我就還了回去,並且告訴他,打別人,對方會疼;他親我,我會親他,他打我,我也會打他。幾次之後,他就不再打我了。轉而去打他的爺爺奶奶,爺爺奶奶從不還手,被打了也不生氣,所以孩子雖然不常打人,但他一定會打不還手的家人,因為他知道不必為此而承擔責任。

    當孩子因為開心或喜歡而打人的時候,一定要讓他知道這不是正確的表達方式,表達開心可以親親抱抱。

    我身邊有朋友問我家裡四歲的小朋友經常打家人該怎麼辦,我告訴她,狠下心,打回去。她試過之後反饋說效果很好,孩子再也不對她動手了。

  • 20 # 澤寶媽媽念念碎

    在生活中我們會看見這樣的寶貝(5歲以下會更多),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就一哭二鬧三打人,並且動手打的往往是對自己最好的人(媽媽、姥姥、奶奶居多)。那麼孩子為什麼喜歡打對他最好的人呢?原因如下

    第一,現在的孩子在家裡都是每個家庭的寶貝疙瘩,從小就地位高,在家裡呼風喚雨,爺爺奶奶則是俯首稱臣,對長輩根本沒有尊老意識,相反長輩還得時時刻刻滿足他自己的要求。

    第二,對孩子的要求滿足的太快,一旦不滿足孩子就動手打人。現在好多孩子在家裡都有最高的話語權,指揮爸媽上東不敢去西,孩子有要求就得立馬滿足,使得孩子專橫霸道,感覺全世界都應該是我的。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會以哭鬧,動手打人來威脅家長,在第一次得手後就會變本加厲的使用這個法寶,再加上在外面家長愛面子又怕孩子哭鬧與自己臉上無光,就立即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漸漸地形成了這種惡迴圈。

    第三,對自己最愛的人動手成本最低。孩子都是小精靈,他對生活中誰在家裡的地位最高,誰對頭最好,心裡明白的很,他知道對陌生人下手,人家還會對他變本加厲的還回來的,對自己最親的人動手,打過之後會原諒他的而且自己還不用承擔太大的後果的。這樣做很安全還發洩了憤怒,說不定還會有驚喜呢,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時應該好好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溺愛和武力都不是解決的辦法,做父母是一輩子的職業,我們要不斷地學習和完善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在德國的高速公路上幾乎看不到車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