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府少爺的歷史觀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這段歷史 ,也知道其選擇面臨的後果!

    那以現代人的視角來看!自然是主戰!

    客觀來講!當時宋高宗不願北伐,確實有他的道理,大宋重文輕武由來已久,而且武將勢大的危害可是開國太祖皇帝 親自驗證的!宋朝歷代皇帝都嚴防武將掌權!

    但,這也造成了宋朝皇帝和文官們的刻板偏見!

    當時沒人去思考 也不會願意思考,

    為什麼在武將地位 待遇 都異常低下的時期,仍然有大批的精忠報國之士?!

    因為民族信念 因為皇權受辱 因為天下需要,卻絕對不是因為要掌權!

    既然 民心所向 將士用命 自然不能偏居一隅!

    然後 至於宋高宗擔心的迎回二聖 自己當如何自處,在當時來說確實是個問題,

    但我們知道! 宋朝將士雖然勇猛 但要打敗金國卻並非易事!況且 就算二聖還朝 我還治不了你 那我就別如果了!

  • 2 # 之屋歷史

    舉一個例子,著名的澶淵之盟,宋給遼10萬兩銀20萬匹絹。與宋的GDP相比根本就是九牛一毛。當時宋真宗給議和代表的條件是:實在不行300萬兩都可以。雙方開市後,實際上每年宋都掙取遼大量金錢。

    這相當於你月工資1萬塊錢,每月只花10塊錢,買了一份保你100多年平安無事的保險。我是覺得真值。大家千萬不要以為”妥協”就是投降,投降就是賣國。一切還是看國家間的利益。

  • 3 # Zhang說歷史

    南宋“四名臣”系列2——趙鼎

    有一個問題我想問大家,這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一旦問出,大家必定各執己見,意見不一。到最後,你會得出一個結論,就是:看問題不要表面化,擁有足夠的資訊,你才有發言權。還有,就是凡事要多思考,不要輕易下結論。

    我要問的問題是:南宋的主戰派就是忠臣,主和派就是賣國賊嗎?

    一開始,我也毫不猶豫的回答:難道不是嗎?其實,我這是憑主觀意識地脫口而出,並沒有經過細想。

    後來,我把南宋的派別分為3個,主戰派還是主戰派,主和派衍生出成兩個派別:主和派和投降派。

    主戰派大部分是忠臣,但未必全是,比如:吳曦。

    吳曦是抗金名將、南宋“七王”吳璘的孫子,他主戰的目的是為了趁機奪取四川的兵權,圖謀自立。你說這是忠臣嗎?當然,岳飛、韓世忠這些肯定是。

    投降派才是鐵定的賣國賊!

    我這裡所說的投降派,並不是為國家利益著想、天下蒼生為念的和平主義者,而是純粹的投敵賣國之輩。他們不惜犧牲國家、民族的利益,只為保全自己,毫無節操、底線,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作威作福。

    這類人,該死,但他們很會偽裝,且掌有一定的實權,要剷除這類人,沒那麼簡單,得動動腦子。

    還有一類人,他們雖然也是主和,但他們動機單純,僅以國家利益、前途為出發點,結合實際形勢,提出“以和為貴”的主張。這類人,就是我心中的主和派。其實他們和主戰派之間沒有多少區別,只是在國家的對外政策上,觀點不同而已。

    南宋“四名臣”——趙鼎,就是這樣一類人。

    趙鼎是洛陽人,他是洛學的堅定支持者。“洛學”是什麼?洛學就是後來理學的前身。洛學兩大掌門人程顥和程頤就是在洛陽成名的。後來,他們的4傳弟子朱熹,更是將洛學發揚光大。

    趙鼎經歷了宋徽宗、宋欽宗二朝,又經歷了“靖康之恥”和張邦昌的“偽楚”,最後才在宋高宗的江南小朝廷穩定下來。可以說,他經歷了整個兩宋之交的動亂,他對金宋的形勢感受是刻骨銘心的,這決定了他對金國的態度。

    有人說趙鼎是主戰派,但他又和張浚鬧矛盾,還建議趙構從建康府退居臨安府;有人說趙鼎是主和派,他卻舉薦岳飛收復襄陽,力主和“偽齊”在淮西大戰。

    趙鼎到底是什麼派?答案在最終才揭曉,是秦檜,逼死了趙鼎。趙鼎肯定不是投降派,他也不是一味的主戰派,所以他只能是以戰迫和派。

    像趙鼎這樣一類人,在南宋大有人在,他們為南宋的穩定立下了大功,但南宋最終,滅亡了。

    所以,在我心裡,主戰才是上策;主和只能算是中策;投降,當然是下下之策。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4 # 凌凌凌大人

    這有兩個大前提需要提前瞭解一下。

    第一個是南宋時期。

    第二個朝廷中主張派跟主和派勢均力敵。皇帝不會被任何一派左右有足夠的權力制行政令下去。

    然後我們再來著重瞭解一下面對的主要對手。

    如果是南宋剛剛建立的初期,我現在是宋高宗的話。那麼我毫無疑問的會選擇主和。

    首先.

    我之所以能做皇帝是因為我的前任們被抓走了,北宋剛剛滅亡,如果我極力主戰,而且還運氣不錯被金跟西夏給打服了,那麼之前被抓走的皇帝要不要迎回來,其次就是如果他們回來了,這個大宋該聽誰的?誰來做皇帝?權力是極具誘惑力的東西,一旦擁有沒人會輕易放棄,至少在我這裡會有兩個結果,要麼大宋內戰誰贏了聽誰的,要麼幹掉他們或者我被幹掉,這些對於一個剛剛即位的皇帝,都是很頭疼的事情。

    其次.

    如果發動北伐,那麼就意味著要跟金兵戎相見,而戰爭必然伴隨著大量的金錢流出,而且這場戰爭絕對不會因為打幾次就會分出勝負,要打很久,勞命傷財不說,很可能最後不但沒有打贏,還可能因為連年征戰,民不聊生,國內爆發起義,如果到那個時候,對外要打敵人,對內要鎮壓起義,雙線作戰,剛剛穩住的大宋可能被活活拖死。

    其三.

    大宋的競爭對手是金人跟西夏人,不論是哪類人,他們都是遊牧民族,而遊牧民族是天生的騎馬射箭的好手,可以做到全民皆兵,而反觀南宋,基本以步兵為主,在軍事對壘上,步兵遠不如騎兵機動效能好,打起仗來,騎兵不論長途奔襲還是騷擾撤退,步兵都遠遠不是其對手。在兩軍對峙的情況下,很可能會損失大量計程車兵跟很多優秀的將領,這對於一個新生的國家是絕對不想看到的。

    其四.

    如果運氣再好一點,把他們打跑了,打回草原,除非滅族,不然的話每逢冬天,他們沒吃沒喝都會南下掠奪一番,而整個南宋不能為了防守他們,而把整個軍事部隊常年駐紮在邊疆,更何況遊牧民族下了馬能幹活,上了馬就是兵也沒有酬勞,搶到就一起吃,搶不到就都餓著,利用率極高。而培養一個士兵的時間成本,金錢成本,都是遠遠大於遊牧民族的。士兵可以讓他們農忙時種地,農閒是守邊,但是軍餉又該怎麼發,長期供養一批軍隊,這龐大的軍費開支從哪拿?既然國庫拿不出那麼多錢,那就要增收土地稅收,這又會無形之間增加農民的負擔,而導致起義。

    綜上所述,至少在南宋初期,絕對不能打,要養精蓄銳,積蓄實力,等一切按部就班以後再打,而且還要打到他們滅國為止以絕後患。

  • 5 # 高手都在評論區

    假如我是皇帝,我會支援主和

    原因如下:

    1.如果戰鬥,勝率並不大,就算贏了還要治理,那我後半生全在治理了,等治理好了“人沒了”不值。

    2.如果打仗,會擾民,名不聊生,家破人亡。我要和平,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3.如果打仗,雙方會死很多將士,他們也會疼,他們也有家人。不忍心看到將士流血流淚

    4.如果打仗,經濟會倒退。戰馬,糧食,兵器都會耗損。

    所以我若當皇帝,一定主和。和平共贏

  • 6 # 驚覺五千年

    都21世紀了,提這個問題的話應該比較簡單,與現在的人視角來看的話,應該是主戰的。

    首先第一點,如果如果要是主戰的話,必須要把內部的派系都要分一下。

    南宋初年,經過長期的與京津作戰難送,已經培養出一大批可以與京津有一戰之力的將領以及部隊,這是軍事基礎

    第二點,南宋初年的時候,整個國家處於北人南渡時百姓,部隊,官員,家屬通通都到南方地區,他們對北方是日夜思念的。這就是民意基礎。

    第三點,南方的經濟在北宋時已經極度發達,南宋偏安一百多年,經濟沒拖垮反而興旺發達,這是經濟基礎。

    第四點,遼,夏,宋,高麗,蒙古諸部都在金人的威脅之下,各囯都有抵禦金人入侵的願望,這是外交基礎。

    第五點,北方淪陷區在金人統治時全力反抗,出現了無數義軍,以八字軍為代表,即使岳飛北伐到開封門外的朱仙鎮後,北方各地義軍群起響應,為岳飛作內應。這就是統戰基礎。

    第六點,金軍政體並不穩固,主戰主和搖擺不定,而且自己還沒有統治漢地的方法,那個落後的部落制不適於中原漢地,扶持兩個漢奸政府也是超級不禁打,一個未戰先降,另一個打就降或打就跑。金兵善戰卻沒有幾個人,超級武器鐵浮屠和柺子馬也被宋兵破解,絕招都破了餘者不足懼。此為敵人劣勢。

    綜上所述,有此六點,強敵可破,復國有望。大家有疑問勝了後的事情怎麼辦?

    一,迎回二聖,皇帝咋辦,現代人都去當皇帝還不好辦麼,趙構也可以處理好,參考唐高祖,唐玄宗故事,囚禁宮中創造人類,如果此事不妥也可參考齊桓公,趙武靈王故事,餓死宮中也是容易。

    二,武將勢力強大,會有蕃鎮割據的局面,這個大可放心,宋的建立就是緣於五代十國群雄割據而起的,這方面的制衡一直都有,如果有難制的,你一個現代人可以給派政委,參謀長,可以設立錦衣衛,國安委等方式,辦法多的是。就趙構也有辦法,只是才被搜山檢海和苗劉兵變嚇出毛病了,連生育能力都嚇沒了,這種極度恐慌之下,判斷有點神經質,過度反應實屬正常。

    三,儲君問題,這個就多餘了,你當皇帝,你要沒嚇到了,自己創造,反正後宮女人多了去了,就是你還是趙構附體,還有孝宗可選,那麼可靠的孩子,你已經知道答案了。

    綜上所述,如果現代有謀略的人去解決好辦,就趙構也可以解決。不是穿越,趙氏其他子孫也可以辦到,至於孝宗朝,中興名將,死的死,隱的隱,金也漢化明顯了,南人歸南,北人歸北了,這個時候就比較難辦了,雖然還有辦法,遠不如高宗時紹興年間容易。

  • 7 # 廿一郎聊歷史

    啊,我穿越到南宋了,我做皇帝了,我就是宋高宗,哈哈,後宮佳麗三千,不急,我是來完成任務的,要不然他們會給我差評的,

    這個任務不好完成啊,我面臨的是一個內憂外患,紛亂不休的局面,一邊是以岳飛,韓世忠為代表的主戰派,強烈要求,厲兵秣馬,北擊金兵,打回中原,收復失地,迎回父兄,一邊又是以秦檜,万俟卨等人的主和派,要求我跟金人和談,以金錢換和平,平息戰端,還百姓一個清平世界。兩派天天爭論不休,吵來吵去,我也是不勝其煩,他們考慮過我這個剛穿越過來當皇帝的感受嗎。我必須要擺平他們。才能順利完成任務啊,

    這些天我是翻來覆去的失眠,思考當前複雜的局面,我是穿越過來的後世之人,是知道這段歷史的,我從民族情懷的角度,是肯定支援主戰派的。可是事情並沒這麼簡單。支援主戰派,答應岳飛,韓世忠等人領兵北伐,同仇敵愾是有可能打敗金兵,收復失地的。那也是勝敗未可知啊,可是他們又想過沒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是多大的一筆開支,打仗就是打錢啊,苦的還是我大宋的老百姓啊,我大宋至開國以來,辛辛苦苦攢下的家底,也禁不起你們這樣折騰啊,再說,即便打了勝仗,收復失地,迎回了父兄,那我這個還沒坐熱的皇帝寶座又該誰來坐吶。我還當不當皇帝了。這才是重點。我又不想背上殺兄弒父的罵名。以後我又如何持掌朝綱,統領駕馭百姓啊。再說,收回的失地,也是千瘡百孔,百業凋敝,我又要花多少人力,物力,財力去恢復。還要隨時防著北方的強敵反攻。這又是多大的一筆開支。但主和派的意見,也不是沒有道理。以極小的代價換來一段時間的和平,又何嘗不可。我這樣答應了,就要簽下“澶淵之盟”,“紹興和議”這些恥辱的協議,之後就要應金國要求,殺害我這後世之人崇拜的民族英雄岳飛啊,雖然我可以嫁禍於秦檜之手,這也是我不想看到的。可是我雖然偏安一隅,這江南的美景,江南的美女,江南的富庶。哪樣不讓我樂不思蜀,流連忘返啊。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何嘗不是治標不治本的權宜之計,這樣我大宋朝也只能是苟延殘喘,我百年之後,我的後世子孫又如何處之。

    哎,我太難啦!做大宋的皇帝太難了。

    但這又是一個不得不解決的事情,我不能再優柔寡斷了,必須拿出一個萬全的辦法來。

    經過幾天的反覆思索,左右權衡,拿出了以下方案,

    一,派人秘密出使北匈奴,挑起匈奴和金國的矛盾,最好讓他們開戰,以減輕我大宋朝的軍事壓力,

    二,派主和派的岳飛,韓世忠等愛國將領駐守長江以南,修築防禦工事,禦敵於長江以北。伺機而動,給予金兵適當的打擊,也可在必要時給予一定的好處,我們也學學美國的大棒政策,又打又拉。大舉北伐,遂後再圖,(也要等耗死了宋徽宗,宋欽宗後)

    三,打擊金兵,敵兵退卻,就趕緊引百姓南遷,給敵人來個堅壁清野。

    四,派兵適時南征,以擴大我大宋朝的戰略縱深。南征必北伐代價小。

    五,親賢人遠奸佞。殺秦檜,殺雞駭猴,以儆效尤。重用李綱,趙鼎等賢臣(這都是我在知道歷史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

    六,大力發展經濟,鼓勵商業活動,開拓海運。溝通東南亞。開辦一些初級的工業。

    七,獎勵生育,鼓勵百姓南遷,開墾荒地。

    八,任用能人,賢人,循序漸進的進行政治經濟改革,緩和階級矛盾。可以先搞個特區實驗。切實可行後,再推廣。

    九,實行教育改革,培養更多的棟樑之才,

    十,整頓軍務,培養軍事人才。拋棄重文輕武的治國之道。要文武並舉。

    哈哈,這就是我的攘外安內的十策,這些只是個大綱,要走的路還很長,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這樣的對策可避免主戰派大舉北伐,勞民傷財,又可緩和主和派的投降思想。

    皇帝寶座雖好,這可是個高危職業。可不是我們凡夫俗子能勝任的。好了,完成任務,打道回府。還是回到我們國泰民安的國度來吧,

  • 8 # 鄜延路節度使李

    作為南宋君王來說,北伐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對於南渡的宋人來說,靖康之恥永遠是一個解不開的心結。在那個悲慘的日子中,沒有食物,只有金華人殘忍的屠刀和凌冽的寒風陪伴。靖康之變導致北宋的滅亡,深深刺痛宋人的內心,後世之人每每提到這事之時無不潸然淚下。對於宋人來說,收復被金華人侵佔的國土,洗刷靖康之恥是一件重中之重的大事。

    整個宋朝,都城都是開封汴京,臨安一直作為行在的名稱。同時,對於北伐,要謹慎,慎之又慎。辛棄疾曾經指出“凡今日之弊,在乎言和者,欲終世而諱兵;論戰者,欲明日而亟鬥。”就是說,當今最大的弊端在於這個主張和議的人想要永遠地避免戰爭,而主張戰爭的人恨不得明天就開仗。辛棄疾主張,這個北伐的事情要“無慾速”,就是不要操之過急,應該做長期的準備,否則就會招致像歷次北伐之中那樣的失敗。

    北伐的好處顯而易見,不僅僅是洗雪靖康之恥,同時因為收復中原可以震懾西夏以及蒙古諸部,使他們不敢蠢蠢欲動。 要使國家長治久安,僅僅依靠嚴密的政治控制,依靠某種思想的薰陶,並非萬全之策,最根本的辦法是發展生產,改善民生,減少腐敗,以民為本,使絕大多數百姓對這個國家有認同感,做到休成與共。只有這樣,才能富國強兵,凝聚人心,抵禦任何風浪,戰勝一切敵人。

    蒙古興起初期,軍隊人數遠較南宋為少,儘管蒙古軍的戰鬥力很強,但畢竟寡不敵眾,且缺乏水軍。後來蒙古軍所以能夠大規模南下,與朝廷失去民心和軍心,造成南宋軍隊大批投降蒙(元)有著很大的關係,這是一個極為慘痛的教訓

    要獲取民心,必須嚴格執法,澄清吏治。有宋一代法律條令之多,種類之繁複,在中國古代社會里可以說罕有其匹。不過,法律的制訂是一回事,法律的執行又是一回事。在南宋,由於士大夫法制觀念不強,往往人情大於法律,加上官員的徇私和權勢者的干擾,以及以敕代律、以例代律等情況的嚴重存在,所以法律雖多,刑政依然混亂而黑暗,遠遠達不到懲治腐敗、治理國家的目的。最終造成民心盡失。

    要加強軍事建設,重用優秀將領,對內要提倡尚武精神,對外則要以實力為後盾。南宋統治者為了防範武人的專橫跋慮,採取一些措施固然有其必要性,但由此卻因噎廢食,千方百計地壓制武人,造成武力的不振。特別是對優秀將領的猜忌和迫害,更是自毀長城,失去軍心。南宋前有金人侵擾,後有蒙(元)南侵,外患不能說不嚴重,雖然由於力量對比的關係,有時需用土地和歲幣換取和平,但這隻能是一種權宜之計,是一種為獲取體養生息的時間,以退為進的策略。

    而從高宗到恭帝,從秦檜、史彌遠到賈似道,當權者大都對侵略者心存幻想,只知荷且偷安,依賴和議來維持偏安局面,而不是痛定思痛,努力作自強之舉。因此,要麼被敵人玩於股掌之上,要麼在敵人的再次進攻下,陷人被動挨打的境地,直至最後滅亡。

    南宋的歷史,告訴了人們這樣一個道理:一個國家要想獲得經濟上發展,文化上的繁榮,使社會各方面都有所進步,必須保持國家的強大,有個穩定的內外環境。南宋立國152年,雖然邊境地區不時有戰爭發生,政治上也談不上清明,但在其統治的主要地區,即兩浙江東西、福建、兩廣和湖南等路,在大部分時間裡都處於和平、穩定的環境之中,才使社會經濟和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從這個角度說,穩定確實是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否則社會將會停滯不前甚至倒退,百姓就要遭殃。

  • 9 # 漁歌夜話

    南宋主戰主和問題,岳飛、秦檜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當時朝中分為以岳飛為代表的主戰北伐派,和以秦檜為代表的主和派。高宗上位初期還是主張以戰為主,以戰促和,算是有些血性的皇帝。

    如果我是宋高宗的話,我會根據各時段形勢而選擇主戰主和,既要面對被滅國後重建的爛攤子以及夏.金的國際形勢;還要平衡朝中戰.和兩派勢力。放棄祖上打下的河北大片江山,委屈自己與主和派妥協讓步,成為千古罪人,讓我感到成為歷史上最難當的皇帝,原因如下幾點:

    一:遺留問題深重,終宋一朝都難擺脫歷史陰影

    1.唐中後期藩鎮割據

    看似無比輝煌的盛唐,其實是個十分虛假的形象工程。從弄虛做假的貞觀之治、到武氏為權而惡意亂政、再到危機四伏卻被歌舞昇平蒙敝心智的開元盛世,不足百年便被安、史為首的藩鎮節度使輪番暴虐。朝中更淪喪到被宦官集團想把誰捏成麵人皇帝都行。

    2.五代十國的血腥“傳統”

    從唐後期至後周太祖逼孤兒寡母禪讓,沒有一國一朝可傳承三代以上的。絕大多數都是權臣武將要麼武力奪權,要麼威逼奪權。輕則降爵保命,重則夷滅九族!因此宋太祖立下祖訓:禁絕武將作大,以防奪權欺主。

    二:金國強撼的戰鬥力威攝

    雖然遊牧民族沒有完整的社會體系和文明基礎,但他們擁有天生的騎射能力和無需補給的戰爭優勢,全民皆兵,能搶則搶,能打便打,只要利於自己生存享樂,不講什麼道義規則!而文明鼎盛的南宋,卻恰恰缺乏騎射馬匹和尚武精神。在軍事上步兵遠不如騎兵機動效能好,遠遠不是其對手

    遊牧民族的強大,並非是在“弱宋”時期才特有的問題,而是自從華夏農耕文明確立以來就有這前世仇恨,真能稱之為“自古以來”的頭等孽怨!千古一帝秦始皇都被匈奴逼得采取修築長城進行防禦,更何況一個只佔著半壁江山被打殘了的文人政權南宋。

    另有一個冷兵器時代的世界怪圈:哪個政權文化經濟越繁榮,戰鬥力就越差,越易被遊牧民族打敗。等遊牧民族在文化上被同化“文明”後,又戰鬥力下降,被新的遊牧民族打敗,週而復始!

    三:主和派文官強大的實力

    雖然隋唐窮極兩朝力量,耗盡了仕族豪實力。宋太祖“杯酒釋兵”,削奪了武將兵權。但又建起了一個更為強大的文官體系,並且牢牢掌控著道統行政.文化.輿論.道德體系的權利。因此皇帝也要預設遵守這條隱形的紅線。甚至連某些皇室立儲.傳位.封后妃等事務都要受制於文官集團決議,己乎等同近現代西方國家議會權力。

    另有北宋遺留不得殺文官的風氣,兩宋文人集團的政治意志走向直接決定了兩宋國家的發展方向!從范仲淹改革到王安石變法,再到司馬光的徹底全盤否定一切利國利民的變法政策,無不反應了文官體系的強大實力,因此想毫不顧及的支援主戰派,極可能引起既得利益文官集團的反對和推翻政權,另立皇室成員為帝的風險!

    四:主戰派代表岳飛的失控風險

    如全面認定“我”為主和投降派,那有失公正,也是不顧史實。雖然在靖難之戰中備受身心摧殘,但還是立志雪恥,以報滅國之仇。岳飛等將領必定是經歷了數十次戰役,才能讓一小兵成長為一方招討總兵。這一切都是“我”長期抗金的證據和結果。無論將岳飛塑造成民族英雄,多麼完美高大。最終都是我大宋朝廷的意志和支援分不開。

    尤其致命的是岳飛近乎失控的一意孤行北伐,將大宋最強大的精英軍團作為個人意志的賭注。“我”承擔不起他的這場豪賭,必然要權衡再三:犧牲一個有想法的將領來換取國家的和平穩定!

    以高宗觀點看:岳飛的政治弱智以及個人意志過度膨脹,既打擊了“我”約抗金的決心,又讓主和派獲得了充分主和以及殺害岳飛的理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唯一一個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清明,你們有哪些習俗與大家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