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土右鍾海濱

    呂伯奢根本沒有殺曹操和陳宮的動機。因為聽過《三國演義》評書的人都知道,所以我下面就再簡言之。

    歷史上三國中,呂伯奢真心實意招待曹操和陳宮,殺豬宰羊,買酒備菜,是曹操多疑,結果誤殺呂伯奢家人,直至連呂伯奢也沒有放過給殺死在買酒歸來的途中。

  • 2 # 甲殼蟲騎士

    世語曰: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孫盛雜記曰: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三國志》記載。

    1.東漢末年,雖然天下動亂,但禮儀樂制並沒有硼壞,儒學思想還是佔據呂伯奢這人思想主體地位:

    呂伯奢還是非常重視這個老友的到來,“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可以看出,禮儀還是非常隆重,招待多年未見的朋友,內心是多麼高興,人生在世就是得一知己足以,封建社會王朝都多麼重視忠信禮義廉恥。呂伯奢這個人還是非常誠實,可靠,與世無爭……並沒有出仕做官,或者攀附權貴,而是舉家避世隱居山林,所以曹操是以小人之心 度君子之腹……

    2.呂伯奢這人小富即安,無慾無求,自在逍遙農家生活,沒有出眾的才華洋溢和武力人脈,亦不關心朝政如何。

    3.如果要殺曹操和陳宮,自己的心總是太軟,沒有任何動機,也沒有利益可圖,萬一失手殺不掉,全家滅門,風險太大,要曹操和陳宮一直在朝堂為官,多謀略,才華洋溢,識人用人比較觀察入微,就是成功報官去抓捕……也不能讓家人全部全身而退,而且曹操和陳宮也是亡命之徒,隨身攜帶武器裝備!

  • 3 # 赤壁周郎x

    如果我們看三國曆史時,只能看到《三國志》,有人提問說,曹操到底有沒有殺呂伯奢?肯定會有許多人告訴他,呂伯奢只是演義中的人物,歷史上並沒有這個人。

    事實上,《三國志》從頭到尾都沒有提過呂伯奢這個人。

    我們之所以知道歷史上有一個叫呂伯奢的人,那是因為在於南北朝時,裴松之奉皇帝的旨意,給《三國志》作了一個注,在這個注裡,裴松之把當時各種版本的三國曆史,都摘抄下一部分內容。[注]

    在這個注裡面,我們知道在《三國志》之外,有三本書都提到了呂伯奢。[注]

    [注]:計經部廿家,史部一百四十二家,子部廿三家,集部廿三家,凡二百十家

    [注]:上使注陳壽三國志,松之鳩集傳記,增廣異聞,既成,奏上。上善之,曰:“此為不朽矣。”

    [注]: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魏書》

    [注]: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魏晉世語》

    [注]: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孫盛《雜記》

    透過呂伯奢相關的三個版本故事(歷史記述),我們大約可以知道,歷史書上完全可信的內容,只有那些最基本的歷史事實。

    其它內容呢,通常都是應該存疑的。尤其是當事人的私密對話、或是當事人的心理活動,就更應該存疑了。一切是顯然的,只要史料豐富,相關內容肯定都是一個個羅生門,因為各方的記述,肯定是天差地別的。

    比如,在幾本史書中,毫無異議的說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曹操殺了呂伯奢一家人。

    但是曹操為什麼要殺呂伯奢一家人呢?具體過程是什麼?不同的人筆下,就有著天差地別的細節;而這些細節的不同,會直接影響人們對曹操的形象判斷。

    在《魏書》中,曹操是以偉光正的形象出現,所以他殺呂伯奢家人時,那是完全代表了正義,因為呂伯奢一家人,是標準的反面形象。

    在《魏晉世語中》,曹操的形象,多少有些不光彩了。因為曹操殺呂伯奢一家人,只是因為曹操內心的猜忌。

    在《雜記》中,曹操的形象,就更不光彩了。因為曹操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更說出了千古名言,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再後來,曹操的歷史形象,就更差勁了。因為我們知道,曹操後來在舞臺上的形象就是大白臉了。

  • 4 # 我願為樹

    呂伯奢沒有殺曹操陳宮的動機

    曹操殺呂伯奢一家有三個版本的記載《魏書》: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

    《孫盛雜記》:太祖聞其異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魏晉世語》: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魏書》是曹魏時期編寫的可能有美化曹操的成分,信任度較低。《孫盛雜記》《魏晉世語》都是後人編寫信任度要高些,這兩個版本中都有兩點很明確1呂伯奢一家在準備食物的過程中曹操起疑了,2曹操殺了呂伯奢一家。

    曹操在這個時候起疑很正常,畢竟當時董卓用朝廷的名義在各州縣懸賞通緝曹操,曹操成了欽犯,而且窩藏欽犯人是重罪,全家都要被連坐。曹操在逃難時候肯定是小心翼翼的警惕度非常高,人長期這樣就可能有點驚弓之鳥。而且當時曹操應該也很狼狽很餓,一個欽犯如果肚子是飽的精力充沛,是不會在別人家裡坐下來慢慢吃飯的,肯定連夜趕路逃走撒,不然等到沿途各州縣特別是一些關隘開始認真挨家挨戶檢查了,曹操想逃回家鄉將更加困難,曹操做過城門校尉應該很明白這點。所以當他在呂伯奢一家聽到動靜時,起疑後,立刻殺人。

    最能說明呂伯奢沒有殺曹操的動機,恰是曹操殺人的過程,假設呂伯奢一家要殺曹操,一定會小心翼翼不弄出聲響,還要留下監視曹操才合理撒。而且曹操不是什麼孔武有力之人,如果呂伯奢一家真要殺曹操肯會準備武器,即使被發現了,當曹操殺來時,怎麼也會有抵抗撒,曹操人少,呂伯奢一家人多,而且人家還是主場,曹操想全身而退都有困難,怎麼還可能殺了別人一家還安然離去。所以我覺得呂伯奢沒有殺曹操的動機。都是曹操自己疑心重誤殺了呂伯奢一家。

  • 5 # 歷史吃瓜客

    非常遺憾的告訴您關於呂伯奢的想法歷史上也看不到真相了,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這裡面沒有陳宮什麼事兒,他是後來和張邈一塊背叛了曹操,這是後話暫且不細說。咱們說“呂伯奢事件”這個故事,《三國志》並沒有相關記載,而裴松之注裡引用了三個版本又都不一樣。

    其中《魏書》是魏華人自己寫的,肯定要為尊者諱,在他的版本里曹操沒有任何過錯。這個版本的重點是:一、曹操有隨從數人;二、呂伯奢本人不在家;三、呂家的兒子和莊客上來搶奪財務;四、曹操他們擊殺數人而去。

    《魏晉世語》的重點是:一、呂伯奢本人不在家;二、五個兒子以禮接待;三、曹操懷疑他們害自己;四、曹操晚上殺八人而去。

    孫勝《雜記》:曹操聽到器皿碰撞的聲音,以為他們要害自己,“遂夜殺之”,繼而說出“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由於這本書已經失傳,沒有了前後文,不知道這個“之”是誰了。

    結語:這三個版本的其中兩個明確記載呂伯奢本人不在家,另一個也不知道誰接待的。所以說,歷史上呂伯奢很可能不是直接參與者,實在沒法說他是怎麼想的。馬未都有句話“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一個道理”。我覺得這個故事中有三個道理應該是講的通的,一、曹操在亡命途中肯定是“驚弓之鳥”,幹出一些違背常理的事兒再正常不過;二、當時天下大亂、人心思變,呂家人要害曹操也不是不可能;三、作為一代梟雄的人肯定會認為自己命比別人金貴,董卓說“我為天下計,豈惜小民哉”,同樣道理曹操說出“寧我負人,毋人負我”,也是有可能的。

  • 6 # 實史求是

    從現有的史料看,曹操當時或許並沒有殺掉呂伯奢,受害者另有其人。而陳宮可能也沒有在現場。

    事件梗概

    話說曹操覺得董卓雖然掌握了朝政大權,但一定不能長久,敗亡的機率極大(曹操對很多事情都有先見之明,的確是個大才),因此棄董卓而去,跑路回陳留。

    當時曹操並非孤身一人,還有幾個隨眾。不過,他們並不是走路,而是騎的高頭大馬。

    他們路過熟人呂伯奢家時,呂伯奢並不在家,呂伯奢的兒子接待了他們。呂伯奢的兒子和賓客們見財起意,想搶劫曹操他們的財物和馬匹。然而,這些人哪裡會是曹操他們的對手,被反殺了好幾個人。之後,曹操和隨從們便揚長而去了。

    還有一種說法與《三國演義》的劇情相近,不再贅述。

    曹操一行人路過中牟,被中牟的一個亭長懷疑是逃犯,便把他們抓了起來。有人認出了曹操,為他求情,曹操方才得救。

    疑點

    呂伯奢是不是被曹操殺死的?

    從史料來看,接待曹操的是可能是呂伯奢的兒子,而呂伯奢根本不在家。《三國演義》則說是呂伯奢本人。如果是前一種情況,呂伯奢就沒有與曹操遇見,也就不存在被曹操殺死的事情了。

    陳宮有沒有在呂家?

    《三國演義》說的是曹操在中牟遇到陳宮,跟隨曹操到的呂家。因為不滿曹操的暴行,悄悄離開了曹操。而實際上曹操是先去的呂伯奢家,才在中牟被抓住,然後被放掉的。可見這時陳宮並不在曹操身邊。

    呂家人是否知道曹操被通輯一事?

    成皋距離京師很近,曹操既然逃亡,應該速度很快,到呂伯奢家時,曹操被通輯的事情很可能還沒有傳到一般的平民百姓耳裡。以曹操的性格也不太可能主動告知,因此呂家殺人奪財的可能性很大。

    初步結論

    呂伯奢雖然與曹操是故交好友,但因為曹操逃亡時有隨從、有盤纏,還都騎著駿馬,呂家人客觀上存在因財物起了貪念而想殺掉曹操的可能。

    只不過曹操是上過戰場的人,本來疑心就重,加上又在逃亡途中更是警惕,呂家人的任何一點風砍草動都會引起曹操的激烈反應,最終導致了慘劇的發生。

    也許呂伯奢幸運地逃過了此劫,或是被曹操隨後派人秘密處理掉了。

    後來,此事被陳宮知道了,為了煽動更多的人反對曹操支援呂布,將此事大加渲染,還將責任完全推到了曹操身上。

  • 7 # 漩渦鳴人yy

    你要說呂伯奢去舉報曹操和成功,那這種可能性是有的,你要說呂伯奢去殺了,曹操和成功,那這可能性完全沒有!

    我給大家好好分析一下,當時曹操逃到了呂博社那裡,如果呂伯奢真的要殺曹操,會面臨什麼樣的問題?

    首先第一個問題。曹操死了,呂博說這個人的臉皮還要不要了?曹操是誰?曹操是呂伯奢的朋友的兒子,而且是他要好的朋友,生死之交。呂博社因為曹操被人追殺被朝廷通緝,而選擇把曹操給咔嚓,一下子給砍了,曹操的父親可沒有犯法,曹操的父親這個時候還活著,萬一這個時候曹操的父親知道這件事情,湧過來找呂伯奢說要人怎麼辦腦,呂布說把曹操父親給殺了。曹操的父親不是逃犯吶!

    所以殺了曹操,首先呂博士很難去面對以前的老朋友,尤其是曹操的父親!

    第二,如果呂伯奢殺了曹操,那官府來了,呂伯奢又該怎麼解釋呢?一個逃犯逃到你家裡面,然後被你給殺了,你和這個逃犯是什麼關係?你能夠解釋的清楚逃犯到你這裡來有沒有說什麼,有沒有做什麼?曹操是因為什麼逃出來的?因為他得罪了董卓,因為他去刺殺董卓,結果沒有成功逃出來了,他知道很多秘密,這個曹操本身就是一個定時炸彈,你呂伯奢把曹操給殺了行。曹操知道那點秘密,你到底知不知道你身邊的那些嚇人家人到底知不知道?寧可錯殺不可放過,把所有的人都給抓起來一起給殺了曹操的那些秘密瞬間煙消雲散,誰都不知道了!

    而且逃犯逃到你家裡跟你的關係非同尋常,萬一你是包庇人家協助他逃到這裡來的人呢!成功為什麼也會上朝廷的追殺名單裡面?不就是協助曹操逃跑嗎?你呂伯奢這個家不就做了跟陳宮一樣的事情嗎?

    現在要幹大事了,要去把曹操給殺了,呂伯說自己走了,萬一曹操突然發難,到底聽誰的這個家裡面還有誰能夠站出來組織家裡面的人去反抗曹操呢?沒有人,曹操能夠把呂博士全家給殺了,原因也就在於此!

    你是到底有多傻才會做這種行動的,趕時間也不是你這麼趕時間的大哥,你最起碼把事情都給辦完了,再去通報官府,反正人如果死了的話,那就擱在那裡,屍體是不會逃跑的呀!

    呂伯奢的行為很顯然他就犯了大忌,所以我們就得出來一個結論,呂博說根本就不可能殺曹操。他去通報官府,你說自己屁顛屁顛跑到官服那裡去通報一下曹操在他這裡這是有可能的,這對呂伯奢來講也是最保險的一種做法,官府來抓人跟他鋁箔設有半毛錢關係。官府聽到訊息了,過來抓人吶,跟他鋁箔車又有什麼關係呢?你曹操的父親上來要人行,你和官府去說理去不就行了嘛,為什麼偏得要自己動手呢?

  • 8 # 沉睡的天堂

    先不看史實,單看演義的記載,按照《三國演義》中“搜至廚下,卻見縛一豬欲殺”的描述,曹操與陳宮進入廚房時,豬已經是被綁上了的。而曹操與陳宮在偷聽時,聽見的是呂家的人正在商量是否先捆後殺,這就說明豬在那個時候應該還沒有被捆,可為什麼當二人聽到“捆住再殺”後,直接衝了進去殺人,當搜至廚下時,卻發現一口豬已經被捆在那裡了呢?

    令外,就算曹操與陳宮沒有立刻動手。那麼,在豬被捆時,按理也應該會發出嚎叫聲。曹操和陳宮沒偷聽時就能聽見磨刀聲,難道去偷聽卻聽不到嚎叫聲嗎?如果要是聽見了豬叫聲,那麼心中的懷疑必然頓時消失。如果聽不見豬嚎,那麼就只有兩種可能:不是曹操、陳宮耳聾,就是呂家的豬啞巴了。但這可能嗎,也太荒唐了。

    不過,這件事也並非演義杜撰,在史書中也有記載。裴松之在為《三國志》作注時,引用了幾本書,但是每本書都有不同的說法。

    王沈的《魏書》是這樣記載的:(曹)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

    第二種說法是出自郭頒《世語》的記載:太祖過伯奢。伯奢出門,五子皆在,備賓客之禮。太祖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還有就是孫盛在《雜記》中的記載: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後面的兩種說法與《演義》中的描寫十分相似,而在《三國志》的記載中,卻並沒有關於曹操過呂伯奢家的記載,有可能是真沒有這個事情,要麼就是忌諱,無法寫上去。而上面談到的幾本書,雖然都記載了這件事,但說法又各不相同。更重要的是,這上面的每種說法雖然各不相同,但至少在字面上表明了曹操沒有殺呂伯奢。

    很顯然,演義採納了後兩種說法,並以此展開了豐富的想象,透過文學加工來突出曹操的性格,在開頭前幾章就給人一種錯覺,那就是曹操是個壞人。

    當然,也有學者認為王沈《魏書》中的說法是正確的。並且,在河南信陽一帶的民間傳說中,還流傳著《該殺呂伯奢》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呂伯奢騎著一頭驢去打酒後,立刻就引起了曹操的懷疑,他對陳宮說:“呂伯奢家大業大,終年窖藏老酒,你我二人再能喝也不至於去打酒吧,而且這種事情還要親自去?況且西村抬腿就到,何必騎驢?”

    接下來的故事就和演義差不多了,只不過當他們發現有一口豬被捆在那裡時,陳宮埋怨曹操殺錯人,曹操說:“他家一共八口人,加上你我也才有十人。而這隻豬卻好幾百斤,連吃幾天都不一定吃完,難道專門等著發臭嗎。分明是打算在官兵捉了我們之後,設宴慶功。”

    當曹操與陳宮剛剛出村時,看見呂伯奢騎著毛驢,揹著酒葫蘆回來。曹操果斷拔刀將呂伯奢斬於驢下。陳宮大罵曹操恩將仇報,不仁不義,隨即揚長而去。曹操大聲喊叫,想告訴陳宮,步行去西村都用不了這麼久,呂伯奢往返半天,卻只打了一小葫蘆酒,這恰好說明裡邊有問題。可是陳宮已走進一片樹林。

    同時又見從縣城來的大路上黃土飛揚,一支人馬正朝這邊疾馳。曹操一邊慶幸自己料事準確,得免大難,一邊惋惜失散了陳宮,無法解除他的誤解,以後以訛傳訛,自己會招人唾罵受屈,但也無可奈何。眼見官兵越來越近,他只好落荒而逃了。

    在這個故事中,曹操不是奸詐多疑,而是機警過人。呂伯奢則是咎由自取。這說明,上至學術研究,下至民間傳說,對曹操殺呂伯奢一事,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使得這件事更加撲朔迷離,真假難分了。

  • 9 # 蒲江黎懷義

    歷史上三國演義中,活生生一個呂伯奢被提出來,後被曹操殺了,聽到刀磨的響就起疑心,後呂伯奢去打酒,反而增加了疑心。更突出了曹操的奸雄,最後把呂伯奢一刀去了,三國志沒有。

  • 10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呂伯奢被殺一事有很多說法,光是史書上就有三種記載,另外還有三國演義中的說法,顯得撲朔迷離,現在已經很難探尋真理,不過可以從邏輯上進行一番分析。

    先看三國演義中的說法:

    演義上說曹操行刺董卓失敗後逃走,路上被陳宮所救,然後繼續逃,路過故人呂伯奢家時,曹操和陳宮來到呂伯奢家,呂伯奢很高興,吩咐家人殺豬,然後自己去買酒,曹操聽到呂家磨刀殺豬聲,以為呂家要殺自己,於是拔劍殺了呂伯奢全家,然後逃走過程中又遇到買酒回來的呂伯奢,一不做二不休,曹操連呂伯奢也殺了。

    曹操與陳宮

    三國演義的說法就是說曹操因為疑心重,而錯殺了呂伯奢一家,以三國演義的說法來看,呂伯奢原本就沒有想過要害曹操,也沒有想殺害曹操的動機,如果呂伯奢真的想殺曹操,就不會專門去買酒,但呂伯奢卻因為曹操的疑心重而被殺,這完全是就是冤案。三國演義為了襯托曹操的梟雄本質,還給曹操加了一句話: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再說史書上的說法,史書上有三種記載,都是《三國志》裴松之註解的版本,第一種版本是引《魏略》的說法:

    曹操帶著幾個隨從路過成皋的呂伯奢家,當時呂伯奢不在家,呂伯奢的兒子和賓客計劃劫殺曹操,目的就是搶曹操的馬和財物,所以曹操殺了呂伯奢一家。

    曹操起疑心

    《魏略》上明確記載了是呂伯奢的兒子要搶劫曹操,所以曹操才殺人。曹操是譙郡人,其家族是在當地還是比較有勢力的人,曹操的父親曹嵩就官至太尉,他的養祖父更是當朝權貴的宦官,所以曹操的故人不是士人就是同等身份的權貴或地方豪強,呂伯奢就是如此,能夠養得起賓客的,家裡非富即貴,那麼呂伯奢的兒子怎麼可能為了幾匹馬和財物就想搶劫曹操呢?這個邏輯說不通。

    況且曹操到呂家來,肯定說了是呂伯奢的故人,呂伯奢不在家,他的兒子怎麼就有這麼大膽敢不顧呂伯奢去搶劫父親的故人?這個邏輯也說不通。再說了,呂伯奢都不在家,哪來殺曹操的動機呢?所以《魏略》中的說法,呂伯奢沒有殺曹操的動機

    陳宮與呂伯奢

    第二個版本《世說新語》中是這樣記載的:

    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同樣是說曹操到呂伯奢家,呂伯奢不在家,他的五個兒子在,與曹操行賓主之禮,曹操懷疑對方圖謀自己,在晚上持劍殺了8人而離開。與《魏略》不同的是,《世說新語》說呂伯奢的兒子沒有加害曹操之心,只是曹操懷疑而起殺心的,所以這仍是一件冤案,況且呂伯奢同樣不在家,所以也沒有作案動機。

    呂伯奢

    第三個版本《孫盛雜記》記載:

    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與第二個版本類似,同樣是曹操因為聽到了一些金屬聲音,就懷疑而殺人,還說了一句:“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的話來,但這話與三國演義中的“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是有很大區別的,前者只針對殺呂伯奢一家這件事,而後者把曹操針對的物件放到整個天下人,曹操才冤枉呢。

    曹操

    我們今天來看呂伯奢這事,其實就是一件天大的冤案,因為在正史上,曹操並沒有行刺董卓,只是不願意繼續在朝廷為官,與董卓同流合汙,而離開了洛陽,準備到陳留起兵的,所以也不存在三國演義中所說的董卓下發通緝令抓曹操這事,曹操離開洛陽不是逃亡,而是為了自己單獨起兵。

    所以也不會存在沿途的官府按通緝令抓曹操的可能,況且當時雖然董卓掌控朝廷,但是地方的官府並不一定聽從董卓的命令,當時的地方上連皇帝的命令也不靈了,何況董卓,後來的關東諸侯不是擁立袁紹為盟主反對董卓嗎?關東地方的官府更不會聽從董卓的命令了。

    所以曹操從洛陽到陳留起兵,經過成皋時,想起來去拜訪呂伯奢只是臨時起意,當時又沒有電話,不可能提前預約,曹操也不可能寫封信,畢竟他自己就騎馬而行,既然曹操是突然拜訪呂伯奢,呂伯奢根本就不可能提前預知曹操到來,更不可能有殺曹操的動機。

    曹操殺呂伯奢一家

    所以個人猜測呂伯奢事件就是這樣:

    曹操離開洛陽,要到陳留去,經過成皋時,想起來有個故人呂伯奢在這裡,就去拜訪一下,結果呂伯奢不在家,只有他的兒子在家,曹操於是在呂家停留一下,借宿一晚,結果當天發生了某件讓曹操起了疑心的事,也許是聽到什麼聲音,也許是聽到什麼話,曹操起了疑心後就殺了呂伯奢一家,然後就走了,呂伯奢很可能沒有在家,而逃過一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偏食厭食怎麼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