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動漫萌宅腐
-
2 # 微笑吧北極
我們先來看一個小故事:
有一天,小明的爸爸在公司,被主管狠狠地罵了一頓,小明的爸爸很生氣,但是又不能罵回去,只好忍氣吞聲的回家了。一回到家,看到了小明的媽媽還沒做晚餐,想到在公司被罵,現在又餓肚子,於是狠狠的罵了媽媽一頓。媽媽當然覺得很莫名,看到小明回家不做作業,在那邊看電視,於是又把小明狠狠地罵了一頓。小明滿腹委屈,沒地方發洩,看到他家養的虎斑貓在睡覺,就狠狠地踢了他一腳。
這就是踢貓效應。
孔子曾經讚美顏回不遷怒的美德,但是,正因為不遷怒很難,所以它才會是一種美德。為什麼我們會遷怒,會踢貓呢?其實最早解釋這個現象的,是我們所熟知的心理學大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踢貓效應,其實是佛洛依德的自我防衛機制(Self-defense Mechanism)當中的置換作用(displacement)──將能量從不可觸犯的客體,轉移到其他可以觸犯的客體之上;簡單來說,就是把脾氣發洩到對自己比較沒有威脅的人身上。
弗洛伊德會提出心理防衛機制,其實談的是關於人們如何處理焦慮的議題。
(・ิϖ・ิ)っ前方知識來襲O(∩_∩)O
在談焦慮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弗洛伊德將人格結構分為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個部分。
本我指的是生物性的我,食色性也屬之,遵守享樂原則(pleasure principle)──滿足自我需求才是第一要素。
超我指的是“我們內化的社會規範”,這個社會規範不一定是合理的,例如有一個女生小時候,爸媽一直跟她說,在外面隨便和男生聊天打屁是很不檢點的行為,那麼她就有可能把這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觀,因而不敢和男生有太多的接觸。
自我指的是現實的我,受到現實原則(reality principle)所支配,也就是現實世界人格的執行者,它協調了本我與超我的運作。
弗洛伊德把焦慮分為三種──現實焦慮(reality anxiety)、神經質焦慮(neurotic anxiety)、道德焦慮(moral anxiety)。
所謂的現實焦慮,就是指外界危險所引發的焦慮,例如考試引起的焦慮、親密關係爭執引起的焦慮、比賽引起的焦慮等等。
神經質焦慮指的是,害怕本我會失去控制,而導致自己做出不當行為所引起的焦慮。例如有一個人,因為一時衝動,講出了一句傷人的話,失去了一個朋友,從此以後他講話都變得很焦慮,很害怕會去傷害到別人。
道德焦慮指的是,害怕良心受到的譴責,所引起的焦慮,而這個良心譴責,其實可以說是超我和本我衝突的一種展現,而就如同前面提到的,這裡的超我有可能是非理性、不合理的道德價值。
面對我們無法應付的焦慮時,我們會採取自我防衛機制來化解壓力。自我防衛機制本身不是絕對好或絕對壞的,因為它的出現,是為了讓我們能夠適應焦慮,所以才在演化上被保留下來。但是,如果一個人每次遇到類似的事情時,都採取自我防衛機制來躲開它,那麼,他就沒辦法真正的去面對、處理問題。
逃避性防衛機制:壓抑(repression)、否認(denial)、退化(regression)。
自騙性防衛機制:反向(reaction formation)、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儀式與抵消(ritual and undoing)、理想化(idealization)。
攻擊性防衛機制:置換(displacement)、投射(projection)。
代替性防衛機制:補償(compensation)、內攝(introjection)。
建設性防衛機制:認同(identification)、昇華(sublimation)。
心理防衛機制並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在你每次都不願意面對問題,長期下來都用心理防衛機制來處理問題時,那它才會成為一個問題。讀完之後,你可以試著覺察看看,自己在什麼時候,會採取怎麼樣的防衛機制。然後,如果可以的話,試著想想看,如果不採用防衛機制,又該怎麼樣去面對、處理問題。
-
3 # 懶人娛見
在心理學上,“踢貓效應”是這樣說的:一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闆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心裡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踢貓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的心情,一般會隨著社會關係鏈條依次傳遞,由地位高的傳向地位低的,由強者傳向弱者,無處發洩的最弱小的便成了最終的犧牲品。其實,這是一種心理疾病的傳染。這就涉及到一個“風度”問題。
古人云:克己、復禮。克己,就是遇事從容,能理智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與人為善,給周邊疲倦的心靈以慰籍與鼓勵。有位高僧在外出雲遊前,把自己酷愛的種了滿院子的蘭花交與弟子,並囑咐悉心照料。誰知一天晚上弟子忘了將蘭花搬回室內,恰巧風雨大作,原本開得正豔的蘭花被打得七零八落。弟子忐忑不安等待著師傅的責罵。僧人云游回來,得知緣由,只是淡淡說了一句:“我不是為了生氣才種蘭花的。”弟子從中得到啟發,幡然悟道。
的確,在競爭白熱化的今天,時時保持豁達的姿態,很具挑戰性。然而,在壓力下還能保持風度,就意味著對自己心理弱點的克服,意味著人格魅力的提升。
“進門前,請脫去煩惱;回家時,帶快樂回來。”一位家庭主婦在她的房門上掛了這麼一塊木牌。在她的家中,男主人一團和氣,孩子大方有禮,一種溫馨、和諧,滿滿地充盈整個空間。詢問那塊木牌,女主人笑笑,解釋說:“有一次我在電梯鏡子裡看到一張充滿疲憊的臉,一副緊鎖的眉頭,憂愁的眼睛……把我自己嚇了一大跳。於是,我開始想,孩子、丈夫看到這副愁眉苦臉時,會有什麼感覺?假如我對面也是這副面孔,又會有什麼反應?接著我想到孩子在餐桌上的沉默、丈夫的冷淡,這些在我原來認為是他們不對的事實背後,隱藏的真正原因竟是我!當晚我便和丈夫長談,第二天就寫了一塊木牌釘在門上提醒自己。結果,被提醒的不只是我自己,而是一家人……” 主婦不經意間的一句平白樸實的話,讓原本死氣沉沉的家庭又煥發出生機。如果我們稍稍用心,把這種豁達和體恤用於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踢貓”這條惡劣的傳遞鏈就能被截斷了。
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不可能永遠不犯錯誤。犯了錯誤之後有人能及時地提出批評意見,這是犯錯誤者的福氣。如果沒有人及時地提出來,我們也許就不知道自己犯了錯誤。因此,就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甚至毀了自己的一切。有人提出了批評,不管我們接不接受,至少批評讓我們知道了自己犯了錯誤,會使我們引起警覺。只要我們注意,那麼,我們在今後的生活裡就會少犯或不犯同樣的錯誤。其實,批評,在我們日常的工作、學習、生活裡是少不了的。親朋之間、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都需要有相互的批評指正。我們生活在一個多誘惑的社會,一失足就會成千古恨。批評能讓我們警鐘長鳴,即使批評錯了也能讓我們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因此,我們無須因為受了批評而生氣。批評是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我們應該善待批評。
一個人能接受批評,就能從善如流,少犯錯誤;如果善聽批評,就能做到虛懷若谷,工作、學習、生活中就能少走彎路,少犯錯誤。若聽不進批評,一聽到批評的意見就生氣,或者暴跳如雷,剛愎自用,固執錯誤,這樣的人,早晚要摔跟頭。俗話說得好,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應該記住,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批評雖然讓我們一時生氣,但只要我們能冷靜下來思考,就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在批評中受益前進。生活中有人批評,是一個人的福氣。
在現實的生活裡,我們很容易發現,許多人在受到批評之後,不是冷靜下來想想自己為什麼會受批評,而是心裡面很不舒服,總想找人發洩心中的怨氣。其實這是一種沒有接受批評、沒有正確地認識自己的錯誤的一種表現。受到批評,心情不好這可以理解。但批評之後產生了“踢貓效應”,這不僅於事無補,反而容易激發更大的矛盾。
-
4 # 使用者2894753492
踢貓效應是什麼意思我不太清楚,但是我小時候在垃圾堆看到個死貓,我就拿它當蹦床在它身上跳,一下摔了,老半天喘不過氣!感覺想要死了似的!從那以後我在也不欺負小動物了,尤其是貓!善惡到頭終有報!
-
5 # 創史人
老闆罵了員工小王;小王很生氣,回家跟妻子吵了一架;妻子覺得窩火,正好兒子回家 晚了,“啪”給了兒子一耳光;兒子捂著臉,看見自家的貓就給它狠狠一腳;那貓衝到外面街上,正遇上街上的一輛車,司機為了避讓貓,卻把旁邊的一個小孩給壓 死了.說明了情緒是可以傳染的.
-
6 # 珥陵三菱
"踢貓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一般會沿著等級和強弱組成的社會關係鏈條依次傳遞。由金字塔尖一直擴散到最底層,無處發洩的最弱小的那一個元素,則成為最終的受害者。其實,這是一種心理疾病的傳染。
一般而言,人的情緒會受到環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響,當一個人的情緒變壞時,潛意識會驅使他選擇下屬或無法還擊的弱者發洩。受到上司或者強者情緒攻擊的人又會去尋找自己的出氣筒。這樣就會形成一條清晰的憤怒傳遞鏈條,最終的承受者,即"貓",是最弱小的群體,也是受氣最多的群體,因為也許會有多個渠道的怒氣傳遞到他這裡來。
現代社會中,工作與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競爭越來越激烈。這種緊張很容易導致人們情緒的不穩定,一點不如意就會使自己煩惱、憤怒起來,如果不能及時調整這種消極因素帶給自己的負面影響,就會身不由己地加入到"踢貓"的隊伍當中--被別人"踢"和去"踢"別人
影響:
在現實的生活裡,我們很容易發現,許多人在受到批評之後,不是冷靜下來想想自己為什麼會受批評,而是心裡面很不舒服,總想找人發洩心中的怨氣。
其實這是一種沒有接受批評、沒有正確地認識自己的錯誤的一種表現。受到批評,心情不好這可以理解。但批評之後產生了"踢貓效應",這不僅於事無補,反而容易激發更大的矛盾。
-
7 # 直面醜陋的自己
在心理學上,“踢貓效應”是這樣說的:一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闆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心裡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
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踢貓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的心情,一般會隨著社會關係鏈條依次傳遞,由地位高的傳向地位低的,由強者傳向弱者,無處發洩的最弱小的便成了最終的犧牲品。其實,這是一種心理疾病的傳染。這就涉及到一個“風度”問題。
古人云:克己、復禮。克己,就是遇事從容,能理智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與人為善,給周邊疲倦的心靈以慰籍與鼓勵。有位高僧在外出雲遊前,把自己酷愛的種了滿院子的蘭花交與弟子,並囑咐悉心照料。誰知一天晚上弟子忘了將蘭花搬回室內,恰巧風雨大作,原本開得正豔的蘭花被打得七零八落。弟子忐忑不安等待著師傅的責罵。僧人云游回來,得知緣由,只是淡淡說了一句:“我不是為了生氣才種蘭花的。”弟子從中得到啟發,幡然悟道。
的確,在競爭白熱化的今天,時時保持豁達的姿態,很具挑戰性。然而,在壓力下還能保持風度,就意味著對自己心理弱點的克服,意味著人格魅力的提升。 來自一隻小貓咪的怨念:我這麼可愛,別踢我了。
-
8 # 臺詞迷
現代社會中,工作與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競爭越來越激烈。這種緊張很容易導致人們情緒的不穩定,一點不如意就會使自己煩惱、憤怒起來。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一般會沿著等級和強弱組成的社會關係鏈條向弱的一方傳遞下去。這就好比爸爸在公司不順,回來就把氣撒到孩子的身上,孩子把他的憤怒撒到了家裡不會說話的小動物身上。壞脾氣,負影響由金字塔尖一直擴散到最底層,無處發洩的最弱小的那一個元素,就會身不由己地加入到“踢貓”的隊伍當中——被別人“踢”和去“踢”別人。生活中,每個人都是“踢貓效應”長長鏈條上的一個環節,遇到低自己一等地位的人,都有將憤怒轉移出去的傾向。當一個人沉溺於負面或不快樂的事情時,就會同時接收到負面和不快樂的事。當他把怒氣轉移給別人時,就是把焦點放在不如意的事情上,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惡性迴圈。
所以,我們要學著把負面情緒處理掉。我的建議是
1.冷靜理智思考
被罵被批評的滋味當然是不好受,那是並不妨礙我們靜下心來,凡事一定要冷靜思考面對,不能衝冠怒發。冷靜思考一下,只要想通了就不會鑽牛角尖,才能有節制,不會胡亂發洩。
2.傾訴開解
受了氣,千萬不要衝人就發洩,可以找戀人朋友聊一聊,也可以在網上聊天工具上找陌生人抒發一下,他們會理解你,你也會從中得到一些發洩,同時他們還會開解你,緩解情緒,非常有用。
3.分心轉移大法
受了氣,不開心怎麼辦,那就想些開心的事就好了,找點你平常覺得非常搞笑的節目、電影影片、脫口秀看看,使自己開心,忘掉不開心。
請不要加入“踢貓”的隊伍中,社會需要多傳遞一些正能量。
-
9 # 郭自律
踢貓效應就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的心情,一般會隨著社會關係鏈條依次傳遞,由地位高的傳向地位低的,由強者傳向弱者,無處發洩的最弱小的便成了最終的犧牲品
如果你因為受氣而去欺負比你更弱的人,這豈不是很沒面子?就算你只因此而表現出負面情緒,都是在嘲笑自己。
我要是沒鬥過對方,然後我因此對比我弱的人進行毆打、貶低。那麼這會讓我喪失自尊心,這會對我的內心造成極大的創傷,這不是在打別人,這是在打我自己。
並不是沒打壓過弱小的人,但是絕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好像我認輸了一樣。這個時候做出這樣的事情,無異於自殘。
你要是有那愛好,那你可以等無聊的時候再去欺負弱逼。
欺軟沒問題,但是不要怕硬。如果你因為怕硬而去欺軟,那麼你沒有欺負別人,你在欺負你自己。我們不關心弱逼,但我們要關心自己。 -
10 # 戊相思
踢貓效應是指對弱於自己或者等級低於自己的物件發洩不滿情緒,而產生的連鎖反應。
“踢貓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
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一般會沿著等級和強弱組成的社會關係鏈條依次傳遞。由金字塔尖一直擴散到最底層,無處發洩的最弱小的那一個元素,則成為最終的受害者。
其實,這是一種心理疾病的傳染。
現代社會中,工作與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競爭越來越激烈。這種緊張很容易導致人們情緒的不穩定,一點不如意就會使自己煩惱、憤怒起來,如果不能及時調整這種消極因素帶給自己的負面影響,就會身不由己地加入到“踢貓”的隊伍當中——被別人“踢”和去“踢”別人。
在現實的生活裡,我們很容易發現,許多人在受到批評之後,不是冷靜下來想想自己為什麼會受批評,而是心裡面很不舒服,總想找人發洩心中的怨氣。
原版故事:一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闆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踢貓效應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心裡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踢貓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所導致的惡性迴圈。 -
11 # 李天真15
踢貓效應,也被稱為踢貓理論,描述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過程。生活在社會中的人,會有形形色色的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不良情緒和心情會隨著社會關係鏈條依次傳遞,由地位高的傳向地位低的,由強者傳向弱者,無處發洩的最弱小的便成了最終的犧牲品。
某公司董事長為了重整公司一切事務,許諾自己將早到晚回。事出突然,有一次,他看報看得太入迷以至忘了時間,為了不遲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駕駛,結果被警察開了罰單,最後還是誤了時間。這位老董憤怒之極,回到辦公室時,為了轉移別人的注意,他將銷售經理叫到辦公室訓斥一番。銷售經理挨訓之後,氣急敗壞地走出老董辦公室,將秘書叫到自己的辦公室並對他挑剔一番。秘書無緣無故被人挑剔,自然是一肚子氣,就故意找接線員的茬。接線員無可奈何垂頭喪氣何地回到家,對著自己的兒子大發雷霆。兒子莫名其妙地被父親痛斥之後,也很惱火,便將自己家裡的貓狠狠地踢了一腳。
-
12 # Dione123
“踢貓效應”是指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一般會沿著等級和強弱組成的社會關係鏈條依次傳遞。由金字塔尖一直擴散到最底層,無處發洩的最弱小的那一個元素,則成為最終的受害者。
一般而言,人的情緒會受到環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響,當一個人的情緒變壞時,潛意識會驅使他選擇下屬或無法還擊的弱者發洩。受到上司或者強者情緒攻擊的人又回去尋找自己的出氣筒。這樣就會形成一條清晰的憤怒傳遞鏈條,最終的承受者,即“貓”,是最弱小的群體,也是受氣最多的群體,因為也許會有多個渠道的怒氣傳遞到他這裡來。
“踢貓效應”在傳播中也常常發生,最典型的就是鍵盤俠。每當有熱點事件出現的時候,那些在現實生活中不滿的人不敢找身邊的人發洩,便開始匿名在網上盲目黑,他們討論的目標,不是為了得到共識,不是為了傳播觀點,也不是為了一個觀點是否正確,而是為了 “ 爽 ”,為了享受語言上征服別人的快感。
因為在網路上,他們只是一個ID,透過謾罵他人獲得快感,而被黑的物件傷害不了他們的個人利益,還能讓他們發洩負面情緒,因此被黑的物件因無法還擊則成為了鍵盤俠們發洩的物件。
因此,在傳播中如果作為傳者和受眾能做到有效地控制情緒,那麼就可以避免“踢貓效應”的產生。
更多可查詢yuqing.gsdata.cn查詢
-
13 # 鹹魚老肆
“踢貓效應”是一種典型的負面情緒次級傳染的現象。人是一種很容易被環境影響情緒的動物。比如,你去看演唱會的時候,突然停電了,哪怕你知道會有人去檢修,很快會來電,但是周圍人的都在抱怨,甚至有的人開始扔東西、罵人,這個時候,你也會感覺到焦慮的情緒,這是環境對人的影響。
那麼說回踢貓效應,比如一位部門經理在公司被上司大發一通脾氣,他心情非常不好,約了幾個哥們一起下班去酒吧喝酒,然而在酒吧抓著服務生一點小問題,衝著服務生髮了一通脾氣,服務生下班後一肚子氣,又把自家孩子罵了一頓。這個故事中,首先,經理是貓,被上司“踢”,隨後經理帶著自己的負面情緒去酒吧又“踢”了服務生,服務生回家又“踢”了孩子。每一個層級你都會對比自己略低一點的社會關係中的人傳播自己的負面情緒。社會關係中原本就會存在許多不公正的層級,一旦發生“踢貓效應”最後那一層的受害者就是最終的受害者。
如果這個傳遞鏈中有哪一環斷掉了,也就不會再有更多的受害者。比如老闆罵了員工後,員工自我反省,並且去做了運動,釋放掉自己的負面情緒,後面就不會有被抓犯錯被罵的服務生和服務生的孩子。
“踢貓效應”原本就是一個欺弱的行為,在自己不能疏導情緒時,透過欺弱的方式釋放自己的情緒,讓他人承受自己的壓力和負面情緒。最終問題並沒有解決,反而讓一圈的人更不開心,這也是很多喜歡抱怨的人不被人喜歡的原因,誰都不喜歡和一個整天散發著負能量的在一起吧。
回覆列表
踢貓效應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過程。
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一般會沿著等級和強弱的社會關係鏈條依次傳遞。每個人都是"踢貓效應"長長鏈條上的一個環節,遇到低自己一等地位的人,都有將憤怒轉移出去的傾向,無處發洩的最弱小者成為最終的受害者。
一、小故事有一位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闆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心裡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老闆撞傷了。所以當老闆把怒氣轉移給別人時,就是把焦點放在不如意的事情上,形成惡性迴圈。
相反,如果我們把好心情向下傳遞,把豁達和體恤用於各個方面,“踢貓”的傳遞鏈就被截斷。而在壓力下還能保持風度,是對自己心理弱點的克服,意味著人格魅力的提升。
二、踢貓效應的產生工作與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緊張導致人們情緒不穩定,潛意識會驅使人們選擇無法還擊的弱者發洩。受到強者情緒攻擊的人又會去尋找自己的出氣筒。這樣便形成一條清晰的憤怒傳遞鏈條。因此我們很容易發現,許多人在受到批評之後,不是冷靜下來想想自己為什麼受批評,而是總想找人發洩心中的怨氣。
其實,這是沒有正確引導自己的表現。批評之後產生了"踢貓效應",不僅於事無補,反而容易激發更大的矛盾。如果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負面影響,就會陷入“踢貓”的隊伍。被人“踢”和“踢”別人的現象。
三、踢貓效應的危害【身體的危害】人在憤怒時,由於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呼吸急促,使發怒的人易誘發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憤怒還會使人缺乏食慾,消化不良,導致消化系統疾病。而對一些已有疾病的患者,憤怒會使疾病加重,甚至導致死亡。中醫告訴我們"怒傷肝""氣傷神"。
【事態的危害】人在憤怒時,情緒處於激動之中,極易引發不理智的情緒,使事態向更嚴重的方向發展,甚至會對別人造成傷害。對事態的平息帶來極大的阻力。可見,憤怒於己於人都不是什麼好事,所以我們就要想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少發脾氣。
四、踢貓效應的控制古人云:克己。就是遇事從容,能理智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與人為善,給周邊疲倦的心靈以慰籍與鼓勵。
NO.1|故事
有位高僧在外出雲遊前,把自己酷愛的種了滿院子的蘭花交與弟子,並囑咐悉心照料。誰知一天晚上弟子忘了將蘭花搬回室內,恰巧風雨大作,原本開得正豔的蘭花被打得七零八落。弟子忐忑不安等待著師傅的責罵。僧人云游回來,得知緣由,只是淡淡說了一句:“我不是為了生氣才種蘭花的。”弟子從中得到啟發,幡然悟道。
NO.2|故事
顧客指著面前的杯子,對服務小姐大聲喊道:"服務員,你看看,牛奶是壞的,把我的紅茶都糟蹋了。
服務小姐一邊陪不是一邊說:"對不起。我立刻給您換一杯。新紅茶很快換好,旁邊放著新鮮的檸檬和牛乳。
小姐又輕聲地說:"我能不能建議您,如果放檸檬,就不要加牛奶,因為檸檬酸會造成牛奶結塊。"
顧客的臉一下子紅了,匆匆喝完茶就走了。
在旁邊的顧客看到這一場景,笑問服務員:"明明是他的錯,你為什麼不直說呢?"
服務小姐笑著說:"正因為他粗魯,所以才用婉轉的方法去對待。理不直的人,常用氣勢壓人。理直的人,卻常和氣交朋友。
NO.3|故事
一位家庭主婦在她的房門上掛了這麼一塊木牌【進門前,請脫去煩惱,帶快樂回家】。在她的家中,男主人一團和氣,孩子大方有禮,一種溫馨、和諧,滿滿地愛充盈整個空間。
詢問那塊木牌,女主人笑笑解釋說:“有一次我在電梯鏡子裡看到一張充滿疲憊的臉,一副緊鎖的眉頭,憂愁的眼睛……把自己嚇了一大跳。於是我想:孩子、丈夫看到這副愁眉苦臉時,會有什麼感覺?
接著我想到孩子在餐桌上的沉默、丈夫的冷淡,這些在我原來認為是他們不對的事實背後,隱藏的真正原因竟是我自己!
當晚我便和丈夫長談,第二天就寫了一塊木牌釘在門上提醒自己。結果,被提醒的不只是我自己,而是一家人……”
如何對待他人的批評我們每一個人不可能永遠不犯錯誤。犯了錯誤之後有人能及時地提出批評意見,這是犯錯誤者的福氣。在親朋之間、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都需要有相互的批評指正。一個人能接受批評,就能從善如流,少犯錯誤,就能做到虛懷若谷,少走彎路。若一聽到批評的意見就暴跳如雷,剛愎自用,固執已見,這樣的人早晚要摔跟頭。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應該感悟,良藥苦口,忠言逆耳。批評雖然讓我們一時生氣,但只要我們能冷靜下來思考,就會相信,批評是一個人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