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村財源
-
2 # 小閩菌
關於懶人稻我想很多知道它的存在,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存在,這麼講吧其實懶人稻就是幾種野稻子合成的一種混合型的稻種,這種稻子從外表看起來和其他稻子沒有什麼區別,但是這種稻子卻是隻需要種植一次,就這麼簡單的種植一次就可以生長几十年,果然是名副其實的懶人稻呀!
懶人稻的種植時間,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和普通的稻子一樣都是在六月份左右插秧,不過這種稻子生長的週期卻是特別多的短,而且這種稻子生長的特別“強壯”,一般的普通水稻如果碰到下雨天的話,很有可能會造成大面積趴窩的現象,但是懶人稻確是不會出現這種局面,懶人稻的稻杆生長的特別的強壯,最粗壯的時候大概會有成年人大拇指那麼的粗,它的根抓地能力特別的強,一般的情況下不會出現趴窩的現象!
懶人稻最特別多的地方,就是它每年只需要種植一次,但是卻是很多年都不需要再重新的種植它,而且可以年年的獲得收穫,沒有必要一年又一年的種植收割,等等這種週而復始的工作。懶人稻從它的米粒上來看吧,可能不怎麼起眼,吃起來的味道有點和東北的大米差不多,而且懶人稻還有一個特別那就是,無論是蒸還是煮都特別的出量,最起碼要比普特的稻子出的量多多一些,並且自身的營養還特別的豐富,特別的好!
懶人稻整體的生長模式,其實就是跟我們種植的韭菜差不多,在收穫的時候,只需要一茬又一茬的割掉就可以了,然後等到割完以後,明年還可以繼續的生長出來,就是看起來特別好的一個種植農作物!
但是種植懶人稻有一個前提的硬性條件就是,那就是懶人稻需要在其生長的過程當中,得需要大量的雨水灌溉,來保證自己本身的營養充分,所以這種品種,不太適合北方種植,倒是特別的適合雨水比較多的南方,所以現在的懶人稻還沒有受到大面積的推廣,還只是在一小部分城市中試種,我也相信終有一天懶人稻這種品種,一定是可以成為國內的主流,因為在我們這個發展如此快的時代裡,是真的需要推廣一下這種品種,如果一旦大面積種植懶人稻以後,我們的生活將會翻天覆地的變化!
越年再生糯稻俗稱“懶人稻”,不需每年播種、插秧,只需栽一次即可多年收割。 “懶人稻”像韭菜、菊苣、苜蓿、狼尾草一樣,只栽一次就可多年收割。
-
3 # 行走田野
再生稻俗稱“懶人稻”,它不是一個新品種。據史書記載,中國先民們在戰國時期就開始種植再生稻了。西晉(265年 -316年 )時期,郭義恭編著的《廣志》一書,是歷史上最早記載再生稻種植的書籍,書中記述:“有蓋下白稻,正月種,五月獲,獲訖,其莖根復生,九月熟。”其中所稱的“蓋下白稻”,就是現在我們所稱的再生稻。
與往年相比,今年許多地方都在大力推廣再生稻種植,特別是今年開春受疫情影響,不少地方誤了農時來不及種早稻。加之現在農村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守在家種地以老年人為主。因此,再生稻作為主推種植品種推廣。
再生稻栽培技術要點:
1.品種宜選擇生育期120天以內的晚稻品種。生育期太長,會影響冬季油菜種植,反過來又會影響來年的早稻播種。
2.最遲不超過4月15日。採取溼潤育秧移栽的要在4月5日前播種,秧齡控制在30天以內。塑盤育秧拋秧的在4月10日前播種,秧齡控制在25天以內。
3.頭季稻抓好田間管理。頭季稻施肥量:每畝施純氮(N)12-15公斤,磷(P2O5)6-7.5公斤,鉀(K2O)12-15公斤,氮:磷:鉀(N:P2O5:K2O)比例為1.0:0.5:1.0。注意曬田,多施鉀肥。
4.其它田間管理,頭季稻收割當天或第二天至腋芽長出時,灌少量過田水保持土壤溼潤,防止倒樁枯萎;腋芽萌發後,保持淺水直至齊穗,齊穗灌漿後,採用乾溼交替直到成熟。
-
4 # 福建臨海家庭生活
懶人稻,種植地區有要求,適合南方地區種植,南方地區雨水充沛。
懶人稻,產量高,出米率高。
懶人稻,種植一次可多年收割,省去每年播種種植的工作。但是,任何收穫的取得,都得有付出,雖說是懶人稻,也得施肥,除草,殺蟲,澆水,收割。
所以,懶人稻比平常的水稻種植會少一部分工作,但是還得辛苦耕耘才能取得收穫。
-
5 # 劉戰戰的小生活
1. 懶人稻,它的存在很有意思,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存在。懶人稻是由重慶忠縣的一位農民胡代書先生研發出來的,是幾種野稻子合成的一種混合型的稻種。懶人稻種的時候很簡單,但是種植技術要求高,種植成本較高。目前已經在重慶、湖南、湖北、四川等11個省市栽種成功。
2. 到底“懶”在哪:越年再生糯稻俗稱“懶人稻”,不需每年播種、插秧,只需栽一次即可多年收割。 “懶人稻”像韭菜、菊苣、苜蓿、狼尾草一樣,只栽一次就可多年收割。正是它“栽一次可以多年收割”的特點,所以才俗稱其為“懶人稻”。
3. 懶人稻口感:懶人稻畝產量比雜交水稻略高,蛋白質含量、出米率均高於普通水稻。當地村民說,這種米做的飯,又香又和,糯糯的,有點像東北大米。“懶人稻”米顆粒較小,橢圓形,色白。
4. 如何種植呢?
懶人稻整體的生長模式,其實就是跟我們種植的韭菜差不多,在收穫的時候,只需要一茬又一茬的割掉就可以了,然後等到割完以後,明年還可以繼續的生長出來。
懶人稻的種植時間,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和普通的稻子一樣都是在六月份左右插秧,不過這種稻子生長的週期卻是特別多的短,而且這種稻子生長的特別“強壯”,一般的普通水稻如果碰到下雨天的話,很有可能會造成大面積趴窩的現象,但是懶人稻確是不會出現這種局面,懶人稻的稻杆生長的特別的強壯,最粗壯的時候大概會有成年人大拇指那麼的粗,它的根抓地能力特別的強,一般的情況下不會出現趴窩的現象!
種植懶人稻有一個前提的硬性條件就是,那就是懶人稻需要在其生長的過程當中,得需要大量的雨水灌溉,來保證自己本身的營養充分,所以這種品種,不太適合北方種植,倒是特別的適合雨水比較多的南方,所以現在的懶人稻還沒有受到大面積的推廣,還只是在一小部分城市中試種。此外,因為其可以越冬的特性,北方地區一到冬天氣候很低,會把懶人稻直接凍壞凍死,因此還是不適合栽種懶人稻。
建議:水稻的種植一般面積比較大,懶人稻的種植條件比較嚴格,可以與當地農技專家、農業專家進行探討 後再決定是否種,以及怎麼種。
-
6 # 百變水可
相比其他的稻種,懶人稻確實會相對容易一些。
懶人稻就是越年再生糯稻,不需每年播種、插秧,只需栽一次即可多年收割。 "懶人稻"像韭菜、菊苣、苜蓿、狼尾草一樣,只栽一次就可多年收割。
要想做到科學種植懶人稻就要做到以下這幾點
1、灌溉:懶人稻對於排水要求很高,生長半年的時候最為關鍵,不注意排水會泡爛秧苗。
2、施肥:生長過程中需要施加足夠的肥料,這樣才能保證產量。
3、採收:懶人稻採收時不能破壞根部,碰到了是會影響來年收成的。
種植懶人稻有一個前提的硬性條件就是,那就是懶人稻需要在其生長的過程當中,得需要大量的雨水灌溉,來保證自己本身的營養充分,所以這種品種,不太適合北方種植,倒是特別的適合雨水比較多的南方,所以現在的懶人稻還沒有受到大面積的推廣,還只是在一小部分城市中試種,我也相信終有一天懶人稻這種品種,一定是可以成為國內的主流,因為在我們這個發展如此快的時代裡,是真的需要推廣一下這種品種,如果一旦大面積種植懶人稻以後,我們的生活將會翻天覆地的變化
-
7 # 羅姐1157
大米是我們的主食,很多人看到大米就會想到水稻,一般很少聯想到旱稻,沒接觸過耕作的人更難明白這二者有何區別,那麼,旱稻與水稻到底有什麼不同呢?旱稻產量與水稻產量哪個多?
1、旱稻與水稻有什麼區別?
水稻:水稻原產亞洲熱帶,在中國廣為栽種後,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
旱稻:陸稻,性耐旱,適於旱地種植的栽培稻,亦稱旱稻,泛指能適應生長於無垠旱地、坡地及乾旱生態環境下的栽培稻類,是水稻的變異型。

開啟網易新聞 檢視更多圖片
旱稻也叫陸稻,其生物學特性、外部形態和內部解剖結構與水稻相似,如陸稻也有適於沼澤生長的裂生通氣組織,由根部透過莖葉與氣孔連線,以吸收空氣來補充淹水條件下氧氣的不足。因此,可以認為陸稻是由水稻演變而來的、適於旱作的稻作型別。
陸稻與水稻相比,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陸稻適宜在完全旱田條件下栽培種植,只要土壤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它就可以生長良好。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陸稻栽培,特別是巴西,以其栽培面積大、產量高而著稱於世。中國的雲貴高原和北方稻區也有種植。但與水稻相比,產量也相對較低。
水稻旱作能充分利用自然降水,使水稻的種植不再受到人工灌水的限制,從而可大力擴大水稻種植面積,提高稻穀產量。
2、旱稻產量與水稻產量哪個多?
旱稻畝產量:
由於地區的不同,下溼地、鹽鹼地種植旱稻的產量是有所差異的。有的農戶畝產達300—40O公斤,有的畝產僅100—200公斤。但是去年安徽五河的一條喜訊是這樣說的,武橋鎮種糧大戶歐剛種植的直播旱稻906,畝產量突破680公斤,創該縣旱稻種植史畝產量新高。

旱稻
水稻畝產量:
水稻畝產全國不同地區、不同環境和不同氣候條件各有不同,因此,水稻的畝產量也有很多因素影響。1958年全國年平均畝產最高的高產田也就在400公斤左右!從1976年開始,雜交水稻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比常規稻平均畝增產20%左右。2000年,袁隆平超級雜交稻第一期畝產700公斤;2004年第二期畝產800公斤。
南方地區一般都是種植雜交稻,現在有了很多超級稻品種,畝產都在800公斤以上,由於各個不同地區的受到土壤貧瘠,種植管理等影響,同一品種在不同地方種植的產量差異也比較大,不過總體來說,平均大面積實際畝產在600多公斤了。
-
8 # 潞C吥働靉
越年再生糯稻俗稱“懶人稻”,不需每年播種、插秧,只需栽一次即可多年收割。 “懶人稻”像韭菜、菊苣、苜蓿、狼尾草一樣,只栽一次就可多年收割。
在馬灌鎮最老的兩株“懶人稻”,已生長了28年。“懶人稻”像韭菜一樣,只栽一次就可多年收割,讓人們幾千年的夢想變為現實。正是它“栽一次可以多年收割”的特點,所以才俗稱其為“懶人稻”,真是名副其實。這樣想來懶人稻的名字確實是最為貼切的稱呼,不過懶人稻為什麼沒有普遍起來,也有著它種植過程中比較明顯的缺點。
懶人稻的優缺點
一、優點
1、顧名思義確實是不需要每年播種和插秧,是懶人的福音。原理像我們平時種植的韭菜一樣,割了以後下次還可以長出來。
2、並且科學的養殖,還可以比普通的水稻產量要略高,因此近些年吸引一些地區的農戶選擇種植。
3、懶人稻種出來的米味道軟,跟我們平時吃的東北大米有點相似,所以口感並不差。
4、懶人稻的米雖然個頭不大,屬於較小的米粒,但表面光滑透亮,看上去十分有賣相。
二、缺點
1、需要學習懶人稻的種植技術,所以必須科學的養殖才能夠把懶人稻養好。
2、懶人稻的日常護理會比普通的水稻更麻煩一些,需要找對方法才能保證產量。
3、由於懶人稻的種植成本比普通水稻更高,許多農戶又害怕種不好所以這種水稻沒有普遍起來。
4、因為種植成本高和麻煩,所以懶人稻大米賣的比普通大米要貴出許多,很多消費者不願意接受這個價格,所以市場需求量不是很大。
-
9 # 打造石屋生活
這樣播種簡單,養護難 。然而懶人稻畝產量比雜交水稻略高,蛋白質含量、出米率均高於普通水稻。當地村民說,這種米做的飯,香甜可口,感覺像長粒香大米。
-
10 # 阿標養雞
這麼講吧其實懶人稻就是幾種野稻子合成的一種混合型的稻種,這種稻子從外表看起來和其他稻子沒有什麼區別,但是這種稻子卻是隻需要種植一次,就這麼簡單的種植一次就可以生長几十年,果然是名副其實的懶人稻呀!
懶人稻的種植時間,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和普通的稻子一樣都是在六月份左右插秧,不過這種稻子生長的週期卻是特別多的短,而且這種稻子生長的特別“強壯”,一般的普通水稻如果碰到下雨天的話,很有可能會造成大面積趴窩的現象,但是懶人稻確是不會出現這種局面,懶人稻的稻杆生長的特別的強壯,最粗壯的時候大概會有成年人大拇指那麼的粗,它的根抓地能力特別的強,一般的情況下不會出現趴窩的現象!
懶人稻最特別多的地方,就是它每年只需要種植一次,但是卻是很多年都不需要再重新的種植它,而且可以年年的獲得收穫,沒有必要一年又一年的種植收割,等等這種週而復始的工作。懶人稻從它的米粒上來看吧,可能不怎麼起眼,吃起來的味道有點和東北的大米差不多,而且懶人稻還有一個特別那就是,無論是蒸還是煮都特別的出量,最起碼要比普特的稻子出的量多多一些,並且自身的營養還特別的豐富,特別的好!
懶人稻整體的生長模式,其實就是跟我們種植的韭菜差不多,在收穫的時候,只需要一茬又一茬的割掉就可以了,然後等到割完以後,明年還可以繼續的生長出來,就是看起來特別好的一個種植農作物!
但是種植懶人稻有一個前提的硬性條件就是,那就是懶人稻需要在其生長的過程當中,得需要大量的雨水灌溉,來保證自己本身的營養充分,所以這種品種,不太適合北方種植,倒是特別的適合雨水比較多的南方,所以現在的懶人稻還沒有受到大面積的推廣,還只是在一小部分城市中試種,我也相信終有一天懶人稻這種品種,一定是可以成為國內的主流,因為在我們這個發展如此快的時代裡,是真的需要推廣一下這種品種,如果一旦大面積種植懶人稻以後,我們的生活將會翻天覆地的變化!
-
11 # 90後傑哥
懶人稻適合種植條件
一、越年再生糯稻俗稱“懶人稻”,不需每年播種、插秧,只需栽一次即可多年收割。 “懶人稻”像韭菜、菊苣、苜蓿、狼尾草一樣,只栽一次就可多年收割。 二、簡介 越年再生糯稻俗稱“懶人稻”,不需每年播種、插秧,只需栽一次即可多年收割。馬灌鎮最老的兩株“懶人稻”,已生長了28年。“懶人稻”像韭菜一樣,只栽一次就可多年收割,讓人們幾千年的夢想變為現實。正是它“栽一次可以多年收割”的特點,所以才俗稱其為“懶人稻”,真是名副其實。
三、培育者
懶人稻是重慶忠縣馬灌鎮農民“育種專家”胡代書。
胡代書只有初中文化,總結自己重大發明的原因,他說,“我是個懶人,不愛幹活兒,所以啥事都想琢磨個方便出來。”
胡代書老伴介紹,上世紀60年代初,別人出門要飯,丈夫卻琢磨專種南瓜、紅苕,個個肥大,吃不完就拿來餵豬。大集體時候,胡代書為了逃避幹農活,長期在外當木匠。1979年土地承包到戶,他才回家種地。
胡代書說,他觀察發現靠田邊秧苗長勢好,穀穗飽滿,有光澤,分析原因是光照充足,於是他發明了寬窄行插秧法,並在稻田中掏溝養魚。因為效果很好,全國先後有50多位書記、縣長前來他家取經。
四、來歷
胡代書回憶,1982年春,他去梁平縣走親戚,在途中的精華山上發現一片植物,他懷疑是野生稻,拔回4株回家栽種,存活兩株。隨後,胡代書在屋邊的三分水田裡,利用兩株野生稻的花粉,先後與數種水稻品種雜交,希望培育出能越冬的水稻。
1989年,試驗終於成功,胡代書為雜交成功的水稻取名為“89-1”號越年再生稻。次年試種,實現畝產550公斤的奇蹟。《中國當代發明家大辭典》記錄,2000年1月22日,國家智慧財產權局正式授予胡代書“越年再生稻”發明專利權,頒發專利證書,許可權20年。
五、特性
“懶人稻”米顆粒較小,橢圓形,色白。
胡代書說,這兩窩高齡野生稻主要用於品種雜交的父本和母本,由於秸稈堅挺的特性,培育出的雜交越年稻還有抗倒伏的特性。
2, 懶人稻為什麼沒人種因為懶人稻的護理很麻煩,種植成本較高,種植技術要求也高,相對於其他品種,難度係數不言而喻。
越年再生糯稻俗稱“懶人稻”,不需每年播種、插秧,只需栽一次即可多年收割。 “懶人稻”像韭菜、菊苣、苜蓿、狼尾草一樣,只栽一次就可多年收割。
1、懶人稻是重慶忠縣馬灌鎮農民“育種專家”胡代書。胡代書只有初中文化,總結自己重大發明的原因,他說,“我是個懶人,不愛幹活兒,所以啥事都想琢磨個方便出來。”
2、胡代書說,他觀察發現靠田邊秧苗長勢好,穀穗飽滿,有光澤,分析原因是光照充足,於是他發明了寬窄行插秧法,並在稻田中掏溝養魚。因為效果很好,全國先後有50多位書記、縣長前來他家取經。
3、1989年,試驗終於成功,胡代書為雜交成功的水稻取名為“89-1”號越年再生稻。次年試種,實現畝產550公斤的奇蹟。《中國當代發明家大辭典》記錄,2000年1月22日,國家智慧財產權局正式授予胡代書“越年再生稻”發明專利權,頒發專利證書,許可權20年。
-
12 # 笨大哥
懶人稻的名字,是因為它不用每年播種和栽培,只要種下了以後就可以年年收穫。目前對懶人稻的說法多種多樣。有人說它是轉基因水稻不能吃,也有人說它是雜交水稻中成功的再生水稻,
懶人稻是真的還是假的
的確是真的,中國育種專家透過雜交水稻培育出來的品種。並且它真的可以節省每年插秧,縮短育種時間。這樣想來懶人稻的名字確實是最為貼切的稱呼,不過懶人稻為什麼沒有普遍起來,也有著它種植過程中比較明顯的缺點。
懶人稻的優缺點
一、優點
1、顧名思義確實是不需要每年播種和插秧,是懶人的福音。原理像我們平時種植的韭菜一樣,割了以後下次還可以長出來。
2、並且科學的養殖,還可以比普通的水稻產量要略高,因此近些年吸引一些地區的農戶選擇種植。
3、懶人稻種出來的米味道軟,跟我們平時吃的東北大米有點相似,所以口感並不差。
4、懶人稻的米雖然個頭不大,屬於較小的米粒,但表面光滑透亮,看上去十分有賣相。
二、缺點
1、需要學習懶人稻的種植技術,所以必須科學的養殖才能夠把懶人稻養好。
2、懶人稻的日常護理會比普通的水稻更麻煩一些,需要找對方法才能保證產量。
3、由於懶人稻的種植成本比普通水稻更高,許多農戶又害怕種不好所以這種水稻沒有普遍起來。
4、因為種植成本高和麻煩,所以懶人稻大米賣的比普通大米要貴出許多,很多消費者不願意接受這個價格,所以市場需求量不是很大。
-
13 # 平凡的小劉888
越年再生糯稻俗稱“懶人稻”,不需每年播種、插秧,只需栽一次即可多年收割。 “懶人稻”像韭菜、菊苣、苜蓿、狼尾草一樣,只栽一次就可多年收割。二、簡介越年再生糯稻俗稱“懶人稻”,不需每年播種、插秧,只需栽一次即可多年收割。馬灌鎮最老的兩株“懶人稻”,已生長了28年。“懶人稻”像韭菜一樣,只栽一次就可多年收割,讓人們幾千年的夢想變為現實。正是它“栽一次可以多年收割”的特點,所以才俗稱其為“懶人稻”,真是名副其實。
-
14 # 蘇北人在寧夏
懶人稻適合在南方雨水充足的地區種植,例如重慶、湖南和湖北等地都十分適合,目前在中國大型的懶人稻種植區域並不多,還處在一個市場推廣階段。
懶人稻適合哪些地區種植
懶人稻屬於水稻類糧食,因此適合在南方雨水充足的地區,例如重慶、湖南和湖北等地都十分適合種植。懶人稻目前在中國並大型的種植區域並不多,因此種植懶人稻的推廣並不多,我們從超市或者糧食店很少能見到懶人稻的米賣。
為什麼不推廣懶人稻
1、由於懶人稻的種植技術不像普通水稻那麼簡單,一旦沒掌握好質量和產量並不理想。
2、懶人稻頭一年產量理想,但是種的越久產量逐年減少,對於農戶來說經濟效益並不高。
3、懶人稻的成本比較高,生長期間需要用大量人力去養護,所以並不是很划算。
4、懶人稻種出來的味道並沒有比普通水稻口感突出太多,所以市場需求量不是很多。
懶人稻的種植技術
1、灌溉:懶人稻對於排水要求很高,特別是它生長半年的時候最為關鍵,這期間灌溉也要及時並且還要把水排了,以免泡爛秧苗。
2、施肥:由於懶人稻生長過程中需要施加足夠的肥料,才能保證品質和產量,因此在種植過程中,對施肥環節不可忽視。
3、採收:懶人稻採收的時候不能破壞到根部,不然很容易影響到來年的收成,所以採收受要非常注意。
現如今,懶人稻在中國黃岡和咸寧等地區有較大種植,但是其他地區種植並不多。懶人稻作為新品種有許多值得研究的地方。中國雜交水稻專家為了造福老百姓,多年來不懈的研究試驗,相信偉大的水稻專家在未來可以克服困難培育出,種植更加方便的懶人稻。
回覆列表
播種簡單,養護難 這種懶人稻畝產量比雜交水稻略高,蛋白質含量、出米率均高於普通水稻。當地村民說,這種米做的飯,又香又和,糯糯的,有點像東北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