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曉佳加

    通常說起歷史,人們多會想起一些著名的戰役,想到的是戰士們的英勇獻身,但是這部《南渡北歸》卻帶我們從另一個角度讀歷史。大家都知道魯迅棄醫從文,用思想來影響華人,但其實,大師們所做的還遠不止這些。

    書中記載了這麼一段歷史:1930年9月,梁思永等人到東北進行考古調查,為嫩江流域古代文化研究奠定理論基礎和科學依據,也才有了兩年後有傅斯年撰寫的《東北史綱》,書中第一條便是“近年來考古學者人類學者在中國北部以及東北之努力,已證明史前時代中國北部與中國東北在人種上及文化上是一事。”由此事實依據駁斥了日本人“滿蒙在歷史上非中國領土”的理論,給日本“指鹿為馬”者當頭一棒,為華人大出了一口志氣。

    我想,這也就是為什麼當初梁啟超堅持鼓勵自己的兒子學習考古,盡力發展國內的考古業的原因了吧。文人們有自己捍衛國家尊嚴的方式,相比上戰場衝鋒陷陣,文人們所做的更多是幕後的事,而這些,又如藺相如和廉頗文武共行般是不可或缺且相輔相承的。

    這本書,帶給我更多感動的則是那一代大師們在戰亂中奮力保護祖國文化,傳承祖國文化的那種堅持,數年顛沛流離,數次哀嘆山河破碎,可也許是時代造英雄,這一代文人們在艱苦的環境中依舊保留了進行學術探究的嚴謹態度,也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那一本本著作,和那些一點一點被搶救回來的文化。

    而對這一歷史溫情感受最深的60後作家嶽南也傳承了這種精神,這本《南渡北歸》他寫了八年,數次進行實地考察,就如他在採訪中所說:“我看到他們當年用什麼鍋,睡的什麼床,描寫的時候就更加真實。”而大家也會發現,書中的每一個部分,都有詳細的解釋並附上了具體的資料來源。

    最後說一說這本書的封面一行大字:“大師遠去再無大師。”我想這也許是欠妥的,不同的時代需要不同的人才,現在也有著很多為發展而努力奮鬥,作出大貢獻的青年人。但這句話也應該作為對後世的一個警示,在爭著評教授職稱,為金錢所迷惑雙眼的現在,更應該有些人能夠一心撲進科學,把全部生命奉獻給自己所從事的學科中。

    推薦這本書,就如作者嶽南所說的這樣,希望你們能在這套書中讀到“人文的,追求自然的和自由的生活的那一種,歷經苦難而不悔的那種,生活的勇氣和精神得到張揚的那種”歷史溫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分手之後再複合是種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