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秉燭讀春秋
-
2 # 品經典國學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劉基是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使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亮。他從小就好學深思,喜歡讀書,對儒家經典、諸子百家之書,都非常熟悉。尤其對天文、地理、兵法、術數之類更是潛心研究,頗有心得。民間流傳,他曾在天水秦州鐵爐下磨村斬龍脈。
至於為什麼他要在下磨斬龍脈呢?據說,與下磨的山勢地形有關。
下磨村地處天水秦州鐵爐鄉,那裡有藉源林區總場。下磨村背南面北,依山傍水, 環境優美,氣候適宜.在其西十里的上磨村,有新建水庫.水庫下原有一處溫泉,其水冬暖夏涼,清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冬季水氣蒸騰,溪草豐碧;夏天,泉流清涼,游魚飛竄.其北面是座大山,山陰面是半坡村.站在半坡村的山頂,可以遙望下磨村後背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山——即所說的龍虎山所在。
劉伯溫為了確保朱家天下,到全國各處找龍脈,並把它們斬掉.當他回到朱家的墳院時,看到好多條龍在爭鬥.這是因為把全國各處的龍脈都斬斷了,龍無處藏身,都跑到朱家的墳院來了.劉伯溫報告給了朱元璋,朱元璋下令將其它的龍全部斬除.於是,劉伯溫開始斬龍,斬得眼花繚亂時,不慎也將朱家本院的老龍也斬殺。於是,朱家天下,後來也失去了。
傳說,在天水秦州下磨村斬龍脈時,劉伯溫帶著一批人不分晝夜地工作.結果他們挖到下面時,發現了一根蘆子根,而且很粗.手下總是砍不斷。他們一直挖到了晚上,還沒有挖斷,於是他們就停止工作了。
第二天,當他們去挖時,那根蘆子根仍舊生長得和當初一模一樣了。於是,劉伯溫下令,持續不斷地砍挖,到下午時,才將那根很粗的蘆子根斬斷了,大量的血從那蘆子根裡流了出來,流向了藉河。
下午,Sunny溫和,溪水清澈,有一少婦在河邊洗衣服。忽見,天空烏雲翻滾,寒風陣陣,抬頭一看大量地血流了下來.她大吃一驚,喊道:“咋就流到河裡了!”結果,那流著的血不再流了,止住了。老人說,如果這血能流到河裡,那龍脈就斬不斷了。因為是龍入了海了,再也困不住了。
-
3 # 德華-華仔
劉伯溫斬龍脈最出名的應該是陳友諒祖墳龍脈,陳友諒家族龍脈已經成龍硬是被劉伯溫給斬殺了。劉伯溫還留書給後代破壞李自成龍脈的,只是後人沒把握好分寸,斬殺了李自成龍脈,李自成龍脈一洩把脆弱的老朱家龍脈給衝破了,明朝就完了。
-
4 # 江雪寒
相傳在明代洪武年間,有一天,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在五更三點上朝啟奏皇上"臣夜觀天象,發現無錫龍山(即惠山)有龍脈龍氣,將要出三鬥三升芝麻多的文官和三王十八將大亂南。"朱元璋大吃一驚,急問:"如何是好?"劉伯溫笑笑說:"待臣前往無錫細察一番,便有主張。"劉伯溫來到無錫,登上龍山,朝東、朝南、朝西、朝北望了又望,然後蹲下身子,抓起一把泥土,捏一捏,竟粘成了一個泥團。他看看手上的粘團,再捏捏、看看,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劉伯溫立即吩咐隨從曉諭龍山腳下眾老百姓:大明天子深知民間疾苦,特派軍師前來龍山察訪,今發現龍山泥土可以捏成泥人賣錢度日,變泥土為烏金,無錫人將永世享受不盡。劉伯溫跟著招來一些能工巧匠,用泥土捏成了許許多多頭戴朝冠,身穿朝服、腳登朝靴的文官武將,真是千姿百態,栩栩如生,人人見了都喜愛。
那時候,龍山腳下的老百姓因日子過得十分貧困,都以為是朝廷為百姓著想呢。於是家家戶戶拿起鐵鍬到山坡上去取泥做泥人。沒幾天,龍山街上開滿了大小店家、攤位。劉伯溫看到龍山腳下泥人店鋪越開越多,暗暗高興。一天夜裡,他與隨同前來的太監開懷暢飲。酒過三杯,太監忍不住輕輕問他:" 軍師,皇上派你來辦理安邦定國的大事,你為啥叫無錫老百姓大做泥人?"劉伯溫帶著幾分醉意,得意地仰天大笑,說:"公公有所不知,我是叫此地盡出泥王泥相、泥臣泥將,這豈止三鬥三升,我要刨得龍山一絲龍肉也不剩!"太監又追問:"軍師計策雖妙,可龍山不死,後患無窮呵!"劉伯溫安慰他說:"公公不必擔憂,山人還有對策。"
過了幾天,劉伯溫突然調三百士兵,在龍山南麓青山灣前的山坡上紮營下寨;並下令把這一帶樹林統統砍掉,從中選了一塊地方,準備開鑿一口深井。附近老百姓眼看樹林被毀,斷了他們樵柴生路,都跑來氣憤地跑來找軍師說理。劉伯溫呵呵笑道:"我是見你們吃水困難,特地為你們打算,井挖好了,大家得益非淺呵!
太監不知他葫蘆裡賣啥藥,老百姓走後,悄悄地問道:"軍師,你鑿井到底為?"劉伯溫嘴巴一努,回答:"這鑿開處是緊連龍頸的龍脈,井一開鑿,不就斷了龍脈、斬了龍頸?嘿,我叫無錫人守著這座死山,世世代代盡出瞎子、聾子靠討飯為生。"說完,兩人不約而同冷笑起來。誰也沒料到,兩人說的悄悄話,竟被龍山聽得清清楚楚。龍山越聽越氣,氣得九個山峰頓時顫動起來,把劉伯溫和太監顫得跌跌撞撞,滾到了山腳下。龍山的龍脖子也氣粗了,一股怒氣迸發出來,一瞬間天動地搖,"譁"一聲巨響,在青山灣前山坡上長出了一座小山。第二天一早,劉伯溫趕到打算鑿井的地方一看,只見那裡已平地隆起一個山頭,嚇得目瞪口呆,灰溜溜地帶著隨從回南京去了。
明代皇帝朱元璋開國重臣劉伯溫斬西北龍脈的傳說老少皆知。在有關史書的傳說中,記載著劉伯溫與西北黃土高原隴右明珠——榆中興隆山的許多神話故事。
相傳,在明初洪武年間,榆中縣蒲家莊蒲陰陽,為了奪取江山,主宰天下,到全國各地察訪風水寶地,曾汲取江南,踏遍西北,見很多地方雖然能取得江山社稷,但不能持久鞏固,所以不停地選又不斷地放棄。一日凌晨,他突然看見西面的興隆峽谷紫氣氤氳佛光普照,一束龍脈徐徐從興隆山谷騰空而起,不禁大驚失色,此地必出帝王!尤其仙人峰背靠起伏的興龍山,面對高聳的棲雲峰,內含騰飛之勢,外有登天之舉,谷中清流沿著山際涓涓而去,宛如玉帶,三山低頭,五峰朝供,此處作為墓地,可取得江山並保住千秋萬代。
他掐指一算,自己的大限已到,蒲陰陽當即進山,在興隆山中盤亙數日,並在龍脈出沒的地方為自己選中一塊風水寶地,坐北朝南的仙人峰懷中埋下一枚麻錢(古幣),將來帝王必出自蒲家。
劉伯溫掐指一算,連呼“不好”,西北要出帝王。
劉伯溫手執朱元璋御賜上方寶劍,帶著三千人馬,日夜兼程到西北察訪龍脈,每到一處,將有龍脈的地方挖開口子斬斷脈氣。最後劉伯溫一直尋到蘭州榆中興隆山,見兩峰繫馬銜山支脈,如龍飛躍,前有鳳凰嶺如同屏風立於峽口,藏精聚氣,一派帝王之象。能掐會算的劉伯溫深知,蘭州歷史上曾出過黃金,故又有“金城”之名。古代風水堪輿理論,將山與水形成的格局,按金木水火土五行分為五類,以論地之吉凶。劉伯溫斷定蘭州為一大都會,皋蘭山坐南朝北,開八扇威屏,如大將屯軍,黃河水自西而東,環繞而去,其形如玉帶纏腰,水口緊鎖,明堂開闊。太祖為秦嶺山脈,千里來龍,千里結作,少祖為黃土高原第一峰馬銜山,主峰海拔3700米,其勢峻險,方圓數百里,終年積雪,雄踞隴右。
其脈向東北而出,結興隆山陰宅穴場,能產王侯將相、真龍天子,故曰“興龍”,其脈向西北而去,結皋蘭山蘭州省城,與黃河水組成“金城”格局,故曰“金城”,能興國立都。劉伯溫帶幾百號人鑿挖興隆山山石,取出棲雲山半山的蠟燭(兩錠黃金),確定蘭州的黃金在興隆山。進一步確定西北的龍脈便在此處,隨後開始斬龍、伏龍。起初命人挖仙人峰左腿,可奇怪的是,白天挖的大坑在夜間又會長平,一連挖了十幾天還是原來的模樣。
有一天晚上收工後,有個老士兵的菸袋掉在了挖取出來的土地上,走到中途又返回去尋找。聽見挖開的壑口裡,有人喊叫說:“快點長!快點長!老士兵把這件事告訴了督工的官兵,官兵又稟報給了劉伯溫,劉伯溫便下令輪班斬挖,晝夜不停。又挖了三天三夜,挖出個蘆草根,士兵們將其斬為兩段,蘆葦中不斷湧出鮮血,一直流到興隆山峽河邊,離峽水河邊一指寬的地方有個牛蹄窩,血流到蹄窩中剛滿就凝固住不流了。劉伯溫上前一看,暗暗自喜:“真好,真好若蘆葦中的鮮血流到峽谷的河水裡,便可藉助‘青龍’,東山再起。”有位當地老人講了蒲陰陽兒子守父親墳的事兒,劉伯溫聽後更是大吃一驚:“就因為少守了一天的緣故,不然他就成就帝王了。劉伯溫還聽到蒲陰陽臨終前囑咐兒女不要給他穿一針一線,可是兒媳婦不忍心,給穿了一條褲頭。劉伯溫聽後暗暗竊喜,如若沒有給穿那件褲頭,他定能乘馬飛騰,助兒子成事,給蒲家流下千古美名。
以上兩個故事,真真假假,不可輕信!
-
5 # 常青樹214450326
劉伯溫也是天神下凡、據傳劉伯溫他爹老來無子、心中不樂、突然有一天忽然想起他爹臨死時說的語、他死後葬在某山上、他沒把他爹的遺體葬在山、所以老來無子、有一天他把他爹的遺骨挖,出、揹著上山,突然有一隻仙鶴引路,葬在了一棵大樹洞裡晚上回家夫人夜裡覺得有一棵珠子進倒了肚裡從些有了,身孕、生一子白髮白眉取名伯溫、伯與白同意、劉伯溫破龍脈(也是自有天意。
-
6 # 擁酒入懷
我所知道關於劉伯溫的傳說一個是蘭州城南的皋蘭山,傳說朱元璋請人望氣,看到西北這邊隱隱有王氣,驚覺大事不妙,恐西北有真主興起,就派劉伯溫到西北檢視,劉伯溫輾轉來到蘭州發現城南高山形勝,此段山脈起伏,像一條巨龍,便提劍往腰身斬去,將龍斬為兩段,斬斷的地方就是現在的二臺閣,以前好像叫大豁峴,現在二臺閣下五泉山東有個地方叫紅泥溝,傳說名字由來就是劉伯溫將龍斬斷後流出的龍血染紅了地面而得名,現在伏龍坪是龍尾,城東還有龍首山,從此以後蘭州龍脈被斷,不會再有王者興起,不過傳說而已,明朝之前蘭州也從未出過帝王,另一個就是榆中興隆山,那是很小的時候和老人們去那裡玩,在臥龍橋後山上有一顆巨大無比的老樹,只露出一部分樹幹,因為有部分樹根也裸漏在外,因此傳說說這是被劉伯溫斬斷龍脈後僥倖逃脫的一條龍,因害怕而躲避,鑽入山中,只留下龍尾和爪子,傳說嘛,但山水皆因為有龍仙的傳說而增色幾分,讓遊人欣賞美景的同時浮想聯翩,回味悠長
-
7 # 司馬小絹
我聽我爺爺說:劉伯溫雲遊四海專門檢視那裡有龍脈!就去那裡治理!這一天來到安徽省六安縣我爺爺的故鄉有一個地方叫天鵝抱蛋!劉伯溫一看是一塊風水寶地啊!誰把自己的父親死後安葬在這裡!三十年後!就要出一位皇帝!他不聲不響的回到了京城!終於他自己的父親病故了!在家裡己經放了七七四十九天以後了還沒有下葬!朱元璋就問劉伯溫!你父親在家停喪己經超過期限了!怎麼還不下葬呢?劉伯溫一聽忙跪下來說!天下之大!但沒有我父親葬的地方啊!我家一塊田地沒有啊!朱元璋一聽!就發恕道:傳旨!劉伯溫的父親在普天之下!想葬在什麼地方就葬在什麼地方!誰敢不從!滅他九族!劉伯溫接過聖旨!帶著他父親的靈柩!來到了六安縣天鵝抱蛋這塊寶地!準備下葬!這件事情被馬皇后知道了!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朱元璋!朱元璋一聽!那還了得!馬皇后說!你己下旨!誰不給他父親下葬就滅誰九族!朱元璋一聽!傻了眼!馬皇后獻計說:你是真龍天子!你可以這麼辦!這天劉伯溫選好吉日吉時!正準備落棺下葬!突然皇帝駕到:朱元璋二話不說跪下就拜!劉伯溫連忙拉起!一看龍脈被真龍天子一拜嚇走了!朱元璋回到京城可氣壞了!沒想到!我對劉伯溫這麼好!他都想奪我子孫江山!看來想奪我江山的人不少啊!從此朱元璋大殺功臣!劉伯溫五個兒子都被殺了!他自己也被朱元璋毒死了!
-
8 # 玉泉秋月
我們老家地處半山區半丘陵地帶,村西有個土崗,像一條長龍崎嶇蜿蜒至村南的一條河溝,後來也是伯溫大師挑斷了龍脈,導致剛出生的要成事嬰兒夭折了,故事傳說了好幾百年,但確實是真實的傳說,不信有物為證,土龍溝就是朝廷派人挖出的一條溝現在也有遺蹟呢。
-
9 # 流年165520158
我們那有個地方叫石灰窯…據說有龍脈,十三陵本來定的就是那…後來皇帝覺得遠,上墳不方便…就換到現在的位置了…於是劉伯溫就說…這個地方是龍脈,以後有人埋這,後人肯定出皇帝…於是就燒石灰…辦窯。後來把分水給破了…別噴我…我是聽我們那老人說的
-
10 # 觀復一鑑
劉伯溫算得上是大明朝開國的國師了,能掐會算,本事了得。
傳說在朱元璋取得天下以後,有一次在金鑾殿上吃燒餅。
話說朱元璋就愛吃燒餅,這個屬於歷史遺留問題,因為朱元璋當乞丐的時候天天餓肚子,盼望著能夠吃上一口熱乎燒餅。這下做了天下了,想吃多少燒餅那都有啊。
這一天,朱元璋正吃的香呢,手下來報:劉伯溫求見。
朱元璋當即停了下來,把燒餅用一個碗扣上。然後笑嘻嘻的說“伯溫來了。”
劉伯溫行過禮以後站在一邊。
朱元璋說到“伯溫吶,咱聽說你有能掐會算的本事,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載。是不是這樣?”
劉伯溫連忙尷尬一笑說“不敢不敢。”
朱元璋坐在椅子上說到“既然你這麼厲害,看看咱這碗里扣的什麼啊。”
劉伯溫抬眼一看,朱元璋的嘴邊還掛著芝麻粒子,又知道朱元璋愛吃燒餅,這碗裡定是燒餅無疑了,但是又不能這麼隨意的說出來。
劉伯溫掐指一算,在大殿之內渡了幾步說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乃餅也。”
朱元璋一看,這小子有兩下子。那就給咱推算一下大明朝的國運吧,說不好一刀給你咔嚓了。
朱元璋不漏聲色的說到“劉愛卿果然神機妙算,那麼你就給咱推算一下大明朝的國運吧。”
劉伯溫嚇了一跳,冷汗都下來了,知道這是一個麻煩事,但是皇命不得不從。
於是,劉伯溫開始推演起來了。不知不覺中,時間過了大半天。
劉伯溫算好以後,小心翼翼的告訴朱元璋“啟奏陛下,臣已算的我朝國運。”
朱元璋忙問“我朝可傳至幾代?”
劉伯溫說到“我朝可傳至萬子萬孫!”
朱元璋一聽,非常高興!萬子萬孫那豈不是無窮無盡。誇獎一番劉伯溫離去了。
只不過朱元璋沒有想到,這乃是一句暗語,意為傳至萬曆的孫子為止。
龍脈的事前邊說到,劉伯溫乃是一代高人,不可多得。
又過了些時日,劉伯溫夜觀天象發現百龍出世。
朱元璋一聽這還了得,將來有一百條龍來亂我大明天下,絕對不行!
朱元璋對劉伯溫說到“伯溫啊,組織考驗你的時候到了,現在需要你啊。請你務必把這些龍脈消滅在無形之中,絕對不可有真龍天子出世。”
劉伯溫吃著大明的糧食,自然領命而去。
劉伯溫和弟子經過幾年的努力,終於把各地的龍脈破的差不多了,這個時候僅剩長白山一條龍脈了。於是,劉伯溫來到長白山尋龍。
經過一番推演,終於尋得龍脈。可是發現這條龍脈並沒有結穴,而是懸在半空之中。
劉伯溫一看。既然沒有結穴,且在半空之中,自然也就不會有人能夠葬中了。於是就沒有破掉這條龍脈,而是回家覆命去了。
劉伯溫沒有想到,朱元璋沒有想到,努爾哈赤也沒有想到,這個龍脈偏偏被葬中了!後來果然真龍出世,取代了大明的天下,當然,這是後話。
直到現在,全國各地還流傳著劉伯溫毀龍脈的故事。
其實不止劉伯溫,歷朝歷代都有破龍脈的事,只是在當時並不會讓當地人知道而已,手法之高明,是你我不能想象的。
-
11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在中國古代,有著“龍脈”的神奇傳說,一個王朝必然有一條龍脈 ,龍脈就是帝王之命。具體來說就是龍脈指起伏的山脈,龍就是地理脈絡,土是龍的肉、石是龍的骨、草木是龍的毛髮,一條真正的龍脈還必須要有隨山川行走的氣脈,這樣才是一條活龍脈,也才能真正的代表了一個王朝。
編輯也正是因為這樣,從秦始皇帝開始,歷代皇帝秘密派人前往各地尋找破壞一些“非正統”的龍脈,以穩固自己的統治。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是如此,有一次,他做了一個夢,夢醒之後擔心大明江山會不長久,於是命令劉伯溫去斬龍脈 。
劉伯溫是軍事奇才,正是在他的輔佐下,朱元璋能才打敗張士誠、陳友諒等梟雄,最終推翻元朝,建立大明王朝。劉伯溫還是預言專家,他的《燒餅歌》可謂算盡了千年事,令人驚歎。同時,他還是世外高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奇門遁甲,占卜算卦無所不通。也正因為這樣,朱元璋才會在斬龍脈這件事上派劉伯溫出馬。
編輯接命後,劉伯溫覺得當時全國主要的龍脈就是崑崙山龍脈、西傾山龍脈、長白山龍脈、峨眉山南龍山脈、太行山龍脈、秦嶺龍脈6大條,然而主脈之後還有支脈。劉伯溫也認為非斬斷不可。
就這樣,本著斬草除根的原則,劉伯溫用奇門遁甲之術,一連斬殺了99條龍脈。
最後劉伯溫率眾來到了長白山腳下,只要斬了這條龍脈就大功告成了。結果他這次沒有斬龍脈,而是落荒而逃。
編輯為什麼呢?原來劉伯溫在長白山腳下進行了推算,結果大吃一驚,他算到了200年後,明朝會被另一個王朝取代。如果再強行斬龍脈那便是違背天意,要遭天遣了。
據說劉伯溫斬龍脈的時候,觀世音菩薩曾出面勸阻,原因是斬後,這一地域的人們寶氣改變,對當地人極為不利。但劉伯溫還是一意孤行地斬了,最終導致了悲慘的命運。不但劉伯溫不得善終,他的兩個兒子結局也悲催,大兒子劉璉與當時權傾朝野的胡惟庸派意見衝突,最後被迫害墜井身亡。小兒子劉璟因燕王朱棣篡位,誓不入朝,並直言燕王將以篡位永寫史冊。後來被捕入獄,在獄中自殺身亡。網友對此感嘆劉伯溫及家人的命運似乎應證了因果輪迴這句話。
編輯更有神奇的傳說,劉伯溫斬了天下99處龍脈回朱家的墳院時,看到好多條龍在爭鬥,原因是他把全國各處的龍脈都斬斷了,龍無處藏身,都跑到朱家的墳院來了。劉伯溫於是把情況向朱元璋進行了彙報。朱元璋果斷地下達了屠龍令。於是劉伯溫開始直斬真龍,因為龍實在多了,在斬殺過程中,劉伯溫一個眼花,不小心將朱家本院的老龍也斬殺了。最終,朱家天下也因此而滅亡了。
明朝的後期的確亂成一鍋粥,繼位的皇帝越來越昏庸,要麼喜歡搞點木工活或者煉丹,都不務正業。最終,大明江山葬送在了崇禎皇帝手上。
編輯而據說取代大明江山的清朝的滿人就來自於長白山龍脈一帶,似乎冥冥之中真有註定,還是巧合?
現在透過衛星圖仔細看,長白山附近確實連綿起伏、宛似長龍,這也符合龍脈的說法。而大清建國後,也不知是不是出於保護龍脈的目的,對長白山一直保護有加。
-
12 # 曉東139852066
劉伯溫在當時乃至上下千年都是絕頂聰明的人,你認為一個絕頂聰明的人會為了別人的江山而去做忤逆天意的事情?在我看來是不會的,至少不會全心全意的去做。至於龍脈之說,我覺得中國龍脈並不會那麼容易被破壞,中國之大,河流之多,地域之廣大家都是知道的,就算劉伯溫有原子彈也未必能完全破壞得了!封建歷史時代的皇權更迭和民族興衰都是有一定週期的。亂世出英雄就是因為天下不太平,不太平當然會有很多勇敢的人起來抗議,戰鬥,然後一批一批淘汰,剩下最後那麼幾個推翻舊統治成絕世英雄。當進入太平盛世,國泰民安後大家都一輩一輩慢慢的忘記了戰爭。追求的更多的是文化,經濟,藝術上的東西,這些東西可以讓人更好的享受生活。生活的越好,教育出來的下一代越沒有危機感!一代一代的替換,再優秀的種族只要忘記戰爭,忘記艱苦奮鬥,忘記生存法則,忘記民族使命,忘記自然規律都會在歷史的車輪當中留下教訓!希望我們,我們的子孫永遠有一大部分人能銘記歷史,愛國愛家,捍衛祖國華夏大地億萬年。
-
13 # 心緣印飾
不太清楚,也沒啥意義。龍脈不龍脈的沒什麼用,人算不如天算。註定是帝王自然為帝王。劉伯溫不過是一個人而已,也得在自然律下生活,決定不了什麼。不過劉伯溫使用計謀太多,損陰德,最後慘死。人都是自作聰明,毀了自己害了別人。
-
14 # 動漫速遞宅急送
民間傳說而已,不是真的。具體故事如下:明朝的時候,有一個在朝廷做大官的王爺,大家叫他李靖王。李靖王因為觸犯朝廷,惹怒了皇帝,被髮配到西邊。他被貶到西頭後,就在享堂(在今民和縣川口鎮東)安家落戶了。雖然此地山清水秀,是修身養性的好地方,但李靖王心懷怨氣,常常想著返回京城去,可一直沒有機會。 有一年的春天,李靖王的父親死了,送葬時來了一位道人,這個道人讓李靖王在父親死後的第一百天,往東邊射上三箭,然後帶兵反回京城。李靖王聽了,安心地守孝,準備到時候就帶兵打進京城。他守孝守到九十九天時,李夫人卻再不想守孝了,就催促李靖王說:“已經守了九十九天了,差一天沒關係吧,你趕緊射箭。”李靖王經不住夫人的嘮叨,就狠狠地往東面射了三箭。他哪裡知道,這三箭射到京城時,一箭射在了皇宮的柱子上,一箭射進了金鑾殿的牆壁中,一箭射到了皇上洗臉的金盆裡。 那時候,朝中的軍師是劉伯溫,是個上知風雲變幻,下曉地理山川,中通人間滄桑變化的神人,他看見從西面射來的三隻箭差一點射中皇上,急忙帶領大軍朝西頭而來。李靖王射出那三箭後,立即帶兵東進,行到半路上聽說皇上沒有死,劉伯溫卻帶著大隊人馬趕來了,於是悄悄退兵回到了享堂。 劉伯溫帶大軍到了西頭,查不出是誰射的箭,就仔細察看起這裡的地形和地脈來,這西部的山中有很多龍山、鳳山,日後此地必定出真龍天子,便下令軍隊把好多龍山和鳳山的脈氣一一斬斷了。到了民和三川,劉伯溫又仔細察看了三川形勢,只見有兩條龍山、兩條鳳山,一條龍山從現在的甘溝鄉朝西延伸,龍頭快到黃河邊上了,另一條龍山從現在的甘溝鄉朝東延伸,龍頭快到黃河邊上了;兩條龍山各揹負一座鳳山,兩座鳳山(現在官亭鎮境內的述果胡浪,中川鄉境內的木拉胡浪)已展開單翅。二山已成為二龍戲珠、雙鳳朝陽的龍鳳脈氣,龍山、鳳山上松柏鬱郁蒼蒼,千百樣的花兒盛開,好一個藏龍臥虎的風水寶地!若是兩條龍山的龍頭到了黃河邊同黃河連線,若是兩座鳳山展開雙翅,此地就會出真龍天子,就會改朝換代。 劉伯溫心想:幸虧我及時趕到了這裡,要是再遲幾年的話,大明江山就完蛋了。他命令軍隊日夜不停地挖山斬脈,先是把兩條龍的脈氣全給斬斷了,爾後,又帶兵挖鳳凰山的脈氣。但是在挖大鳳山的翅膀時,白天挖了晚上長起來,一連挖了幾個月,一直挖不斷。有一天,一個挖山計程車兵把鞋子忘在了挖山的工地上,晚上就去找鞋子,正當他在刨土找鞋子的時候,突然聽到地下有說話的聲音:“哎呀,好險啊,要是再連夜挖就會挖斷的。”這個士兵一聽,慌得沒有找鞋,趕快跑回去告訴了劉伯溫,劉伯溫急忙帶上軍隊連夜去挖,挖到九丈九的深處時,發現了一根一抱粗的大樹根,正好是這隻鳳凰的血脈。劉伯溫一揮劍斬斷樹根,樹根裡湧出了殷紅的血,鮮血一直朝黃河流去。剛剛流到河邊沙灘上時,正好有個人走過來,一腳在沙灘上踏了個坑坑,血就流到了坑坑裡,再也沒有流出來。要是流到黃河裡,這血脈就又會接上,此地還會出大人物的。 劉伯溫把兩條龍山和兩座鳳山挖了個支離破碎,茂密的松柏被壓在山下,百花根也被剷除盡了。從此,民和三川一帶的山上再也不長松柏,再也不盛開百花了。據傳,從那以後三川就沒有出過大人物。現在從川口鎮到官亭鎮時要經過幾個山埡豁口子,據說那就是當年劉伯溫斬龍脈時挖下的埡豁口子。
-
15 # 犀利的指出
當年我跟著老劉一起幹的,這麼說吧,當時國內的龍脈都讓他給斷了。有些快成型的也給破壞掉,就留了老朱家一條大龍脈。
但是地殼是不斷變化的,後來還是有些蛟龍脈形成了,但是和朱家龍脈根本沒法比。
後來英宗時候被北方算計了,龍脈受損,有了土木堡那事,但是也被抽菸喝酒燙頭的于謙大爺給補上了。
後來長白山那邊的龍脈一直沒人管,李成梁那小子瞎嘚瑟,在龍頭上釘了一箭,沒釘死。但是釘死了兩輩人,直到福臨才入主中原。
這就是隻留一條龍脈的缺點,要是多留幾條,群龍並起根本沒有滿清說話得份
-
16 # 生活不凡
我聽我爺爺說:劉伯溫雲遊四海專門檢視那裡有龍脈!就去那裡治理!這一天來到安徽省六安縣我爺爺的故鄉有一個地方叫天鵝抱蛋!劉伯溫一看是一塊風水寶地啊!誰把自己的父親死後安葬在這裡!就要出一位皇帝!他不聲不響的回到了京城!終於他自己的父親病故了!在家裡己經放了七七四十九天以後了還沒有下葬!朱元璋就問劉伯溫!你父親在家停喪己經超過期限了!怎麼還不下葬呢?劉伯溫一聽忙跪下來說!但沒有我父親葬的地方啊!我家一塊田地沒有啊!朱元璋一聽!就發恕道:傳旨!劉伯溫的父親在普天之下!想葬在什麼地方就葬在什麼地方!劉伯溫接過聖旨!帶著他父親的靈柩!來到了六安縣天鵝抱蛋這塊寶地!這件事情被馬皇后知道了!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朱元璋!誰不給他父親下葬就滅誰九族!馬皇后獻計說:你是真龍天子!你可以這麼辦!這天劉伯溫選好吉日吉時!正準備落棺下葬!突然皇帝駕到:朱元璋二話不說跪下就拜!劉伯溫連忙拉起!一看龍脈被真龍天子一拜嚇走了!朱元璋回到京城可氣壞了!我對劉伯溫這麼好!他都想奪我子孫江山!看來想奪我江山的人不少啊!從此朱元璋大殺功臣!劉伯溫五個兒子都被殺了!他自己也被朱元璋毒死了!
-
17 # 創業顏先生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漢族,字伯溫,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還有就是劉伯溫活了64歲那只是傳說,沒有正史記載,而且即使有記載這種事也沒有科學依據啊...
-
18 # 使用者93940588133
龍脈斬斷以後雖然短時間維護了大明王朝的國運,但從根本上來說,天道好輪迴 試問饒過誰!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果報應的,屢試不爽。
-
19 # 王大銳333333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有非常多名人留下了印記,其中劉伯溫在中國的歷史上就是一個非常具有傳奇故事的人物、讓人覺得介於人與神之間,其中劉伯溫在明朝的反叛時期就有一個斬龍脈的故事,流傳到如今不知道你有多少了解?本期民間故事為你解析。
明朝的時候,有一個在朝廷做大官的王爺,大家叫他李靖王。李靖王因為觸犯朝廷,惹怒了皇帝,被髮配到西邊。他被貶到西頭後,就在享堂(在今民和縣川口鎮東)安家落戶了。雖然此地山清水秀,是修身養性的好地方,但李靖王心懷怨氣,常常想著返回京城去,可一直沒有機會。
有一年的春天,李靖王的父親死了,送葬時來了一位道人,這個道人讓李靖王在父親死後的第一百天,往東邊射上三箭,然後帶兵反回京城。李靖王聽了,安心地守孝,準備到時候就帶兵打進京城。他守孝守到九十九天時,李夫人卻再不想守孝了,就催促李靖王說:“已經守了九十九天了,差一天沒關係吧,你趕緊射箭。”李靖王經不住夫人的嘮叨,就狠狠地往東面射了三箭。他哪裡知道,這三箭射到京城時,一箭射在了皇宮的柱子上,一箭射進了金鑾殿的牆壁中,一箭射到了皇上洗臉的金盆裡。
那時候,朝中的軍師是劉伯溫,是個上知風雲變幻,下曉地理山川,中通人間滄桑變化的神人,他看見從西面射來的三隻箭差一點射中皇上,急忙帶領大軍朝西頭而來。李靖王射出那三箭後,立即帶兵東進,行到半路上聽說皇上沒有死,劉伯溫卻帶著大隊人馬趕來了,於是悄悄退兵回到了享堂。
劉伯溫帶大軍到了西頭,查不出是誰射的箭,就仔細察看起這裡的地形和地脈來,這西部的山中有很多龍山、鳳山,日後此地必定出真龍天子,便下令軍隊把好多龍山和鳳山的脈氣一一斬斷了。到了民和三川,劉伯溫又仔細察看了三川形勢,只見有兩條龍山、兩條鳳山,一條龍山從現在的甘溝鄉朝西延伸,龍頭快到黃河邊上了。
另一條龍山從現在的甘溝鄉朝東延伸,龍頭快到黃河邊上了;兩條龍山各揹負一座鳳山,兩座鳳山(現在官亭鎮境內的述果胡浪,中川鄉境內的木拉胡浪)已展開單翅。二山已成為二龍戲珠、雙鳳朝陽的龍鳳脈氣,龍山、鳳山上松柏鬱郁蒼蒼,千百樣的花兒盛開,好一個藏龍臥虎的風水寶地!若是兩條龍山的龍頭到了黃河邊同黃河連線,若是兩座鳳山展開雙翅,此地就會出真龍天子,就會改朝換代。
劉伯溫心想:幸虧我及時趕到了這裡,要是再遲幾年的話,大明江山就完蛋了。他命令軍隊日夜不停地挖山斬脈,先是把兩條龍的脈氣全給斬斷了,爾後,又帶兵挖鳳凰山的脈氣。但是在挖大鳳山的翅膀時,白天挖了晚上長起來,一連挖了幾個月,一直挖不斷。
有一天,一個挖山計程車兵把鞋子忘在了挖山的工地上,晚上就去找鞋子,正當他在刨土找鞋子的時候,突然聽到地下有說話的聲音:“哎呀,好險啊,要是再連夜挖就會挖斷的。”這個士兵一聽,慌得沒有找鞋,趕快跑回去告訴了劉伯溫,劉伯溫急忙帶上軍隊連夜去挖,挖到九丈九的深處時,發現了一根一抱粗的大樹根,正好是這隻鳳凰的血脈。劉伯溫一揮劍斬斷樹根,樹根裡湧出了殷紅的血,鮮血一直朝黃河流去。剛剛流到河邊沙灘上時,正好有個人走過來,一腳在沙灘上踏了個坑坑,血就流到了坑坑裡,再也沒有流出來。要是流到黃河裡,這血脈就又會接上,此地還會出大人物的。
劉伯溫把兩條龍山和兩座鳳山挖了個支離破碎,茂密的松柏被壓在山下,百花根也被剷除盡了。從此,民和三川一帶的山上再也不長松柏,再也不盛開百花了。據傳,從那以後三川就沒有出過大人物。現在從川口鎮到官亭鎮時要經過幾個山埡豁口子,據說那就是當年劉伯溫斬龍脈時挖下的埡豁口子。
-
20 # 古代的事
劉伯溫都說神機妙算,劉伯雲遊時看見牧童在放牛,走過去時發現此人頭枕一放牛鞭去睡,身體擺成大字,再加一橫便是天,此人便是朱重八
回覆列表
劉基,字伯溫(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處州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人,故又稱劉青田,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
相傳在明代洪武年間,劉伯溫上朝啟奏皇上說:"臣夜觀天象,發現無錫龍山(即惠山)有紫氣升騰,我掐指一算,這裡將有龍脈生成。將要出三鬥三升芝麻多的文官和三王十八將",將要惑亂明朝。
朱元璋大吃一驚,急問:"如何是好?"劉伯溫笑笑說:"待臣前往無錫細察一番,便有主張。
劉伯溫來到無錫,登上龍山,四下張望一番,然後蹲下身子,抓起一把泥土,捏一捏,竟攥成了一個泥團。劉伯溫看著手裡的泥團,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劉伯溫立即吩咐隨從,傳旨龍山腳下眾老百姓:大明天子深知民間疾苦,特派軍師前來龍山察訪,今發現龍山泥土可以捏成泥人賣錢度日,變泥土為烏金,無錫人將永世享受不盡。
劉伯溫跟著招來一些能工巧匠,用泥土捏成了許許多多頭戴朝冠,身穿朝服、腳登朝靴的文官武將,真是千姿百態,栩栩如生,人人見了都喜愛。
那時候,龍山腳下的老百姓因日子過得十分貧困,都以為是朝廷為百姓著想呢。於是家家戶戶拿起鐵鍬到山坡上去取泥做泥人。沒幾天,龍山街上開滿了大小店家、攤位。劉伯溫看到龍山腳下泥人店鋪越開越多,暗暗高興。
一天夜裡,他與隨同前來的太監開懷暢飲。酒過三杯,太監忍不住輕輕問他:" 軍師,皇上派你來處理龍脈大事,你為啥叫無錫 老百姓做泥人?"劉伯溫帶著幾分醉意,得意地仰天大笑,說:"公公有所不知,我是叫此地盡出泥王泥相、泥臣泥將,這豈止三鬥三升,我要刨得龍山一絲龍肉也不剩!"太監又追問:"軍師計策雖妙,可龍山不死,後患無窮呵!"劉伯溫安慰他說:"公公不必擔憂,吾自有對策。"
過了幾天,劉伯溫突然調三百士兵,在龍山南面青山灣前的山坡上紮營下寨;並下令把這一帶樹林統統砍掉,從中選了一塊地方,準備開鑿一口深井。附近老百姓眼看樹林被毀,斷了他們樵柴生路,都跑來氣憤地跑來找軍師說理。劉伯溫呵呵笑道:"我是見你們吃水困難,為你們著想,井挖好了,大家得益非淺呵!
太監不知他葫蘆裡賣啥藥,老百姓走後,悄悄地問道:"軍師,你鑿井到底為什麼呢?"劉伯溫嘴巴一努,回答:"這鑿井處是緊連龍頸的龍脈,井一開鑿,不就斷了龍脈、斬了龍頸?嘿,我叫無錫人守著這座死山,世世代代盡出瞎子、聾子靠討飯為生。"說完,兩人不約而同冷笑起來。
誰也沒料到,兩人說的悄悄話,竟被龍山聽得清清楚楚。
龍山越聽越氣,氣得九個山峰頓時顫動起來,把劉伯溫和太監顫得跌跌撞撞,滾到了山腳下。
龍山的龍脖子也氣粗了,一股怒氣迸發出來,一瞬間天動地搖,"譁"一聲巨響,在青山灣前山坡上長出了一座小山。
第二天一早,劉伯溫趕到打算鑿井的地方一看,只見那裡已平地隆起一個山頭,嚇得目瞪口呆,灰溜溜地帶著隨從回南京去了。
這座小山,無錫人現在還叫它"產山"。無錫有句諺語"一夜長產山",就是這個典故。龍山未死,龍山的泥土能做泥人,無錫人捏泥人的手藝卻從此 一代一代 傳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