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人田雲生

    1206年,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國,蒙古人的對外擴張也向巔峰邁進,成吉思汗帶領的蒙古軍隊一路所向披靡,在亞歐兩個大陸根本沒有敵手,在這裡有人提出疑問,如果蒙古的崛起恰逢遇到漢朝或唐朝的崛起,那麼蒙古人還能入主中原嗎?這個問題雖然有些關公戰秦瓊,但是並不是不可研究的,歷史雖然沒有假設,但歷史學是有假設的。

    蒙古草原上生活的都是遊牧民族,善騎射,戰鬥力非常強。事實證明,只要主宰蒙古草原的民族統一了草原各個部落,那也是這個民族戰鬥力最強悍的時候。歷史上與漢朝並存的匈奴,與唐朝並存的是突厥,都統一了蒙古草原地區,漢朝軍隊在漢武帝時期爆發了強悍的戰鬥力,特別是衛青、霍去病時代的漢軍,如果對付(www.pinlue.com)鐵木真率領的蒙古騎兵,應該不在話下。唐朝所面對的突厥要比匈奴強悍的多,但是唐太宗滅東突厥,唐高宗滅西突厥也表明,中原王朝的騎兵絲毫不遜於北方遊牧民族。

    隋朝時期,橫亙在北方草原的突厥帝國

    透過漢唐滅匈奴和突厥的事例,我只想說明,無論北方草原盤踞的是突厥人、還是蒙古人,在大一統的中原王朝面前,只有被動挨打的份,如果北方遊牧民族遇到的是正在崛起的統一的中原王朝,那情況會更糟,即使漢唐兩代在末代時期,遊牧民族依舊沒有機會南下,可見漢唐武功之高。在這裡我強調了一點,那品略圖書館就是統一的中原王朝,這是戰勝北方遊牧民族的關鍵。歷史也證明,只要中原不內亂,任何民族都無法憑武力入主中原。明朝就是亡於內亂。

    再反觀鐵木真時代的蒙古人崛起,周圍的敵人主要是金、西夏、南宋,如果把這三個王朝看做一個整體的話,那蒙古人崛起的時候,這個整體也就是中原地區是分裂的,不僅分裂,腐敗的金國和重文輕武的南宋實在沒什麼力量阻擋蒙古人崛起。所以鐵木真之所以會成為成吉思汗,蒙古人之所以會崛起入主中原,就是因為趕在了好時候,如果碰到的是統一的中原王朝,那蒙古人的崛起,也只會和歷史上匈奴、突厥這些前輩一樣,在中原王朝的不斷打擊下,最後分崩離析,或西遷,或滅亡。

  • 2 # 唐長老帶你遊青巖

    亞洲這片大地上只會允許一個王者的存在,如果蒙古崛起於漢武帝時期,那麼漢帝國與蒙古帝國必定要有一個倒下成為對方的墊腳石,走向王朝的最高峰。雙方同存一個時代必定會產生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

    1.蒙古勝利。一個野心與實力並存,曾經征服世界上無數民族的大帝國。馬背上的蒙古人善騎射,民風彪悍,軍隊機動性極強。在平原上難逢敵手,無論是金國同樣以騎射著稱,還是裝備先進的宋朝士兵,歐洲重步兵都敗倒在蒙古鐵騎的箭雨之下。如果在漢朝中國就被蒙古征服,在儒家文化還未達到頂峰對於漢民族的教化還未那麼深刻時。那麼極有可能發生漢民族被奴役中被同化,消除民族文化誠服於蒙古人的統治中。

    2.漢朝勝利。漢武帝時期北方同樣又一個可怕的民族匈奴,一直襲擾著亞洲與歐洲各國。但是在漢武帝的厲兵秣馬下發動了多次的對於匈奴的戰爭,手下霍去病、霍青、李廣等驍勇善在的將領。霍去病率領漢騎兵深入匈奴作戰,長驅三千里一直到今天俄羅斯的貝加爾湖。在狼居山進行祭天大禮,至此兵家便有了一個至高的境界封狼居胥。從此匈奴遠遁南漠再無王庭。漢也如入到民族的血液中成為我們民族不屈的意志,在後來各種戰爭中各種災難中,漢族也得以傳續至今。

    ·

  • 3 # 墨寒衣

    不說在漢武帝時期,就是在三國時期,蒙古也別想進中原。你看魏蜀吳三國自己都腦漿子打出來了,還能抽空把自己周邊的蠻夷按地上摩擦。魏打烏丸,羌,吳打山越,蜀打南蠻。要不是打到後期都沒人口了,會不會有南渡都難說

  • 4 # 散嗨殷意

    蒙古在漢武帝時期崛起,說實話他們不行,第一蒙古之所以打的中原潰不成軍,那是宋朝重文輕武,武將得不到長足的發展。漢武帝時期就把匈奴打的一分為二,一個臣服,一個逃走西方,還有蒙古能夠打到歐洲,不單單指的騎兵,還有大炮。第二漢武帝時期,也是最強悍的時代,兵馬強壯,對付遊走於荒漠長達多年侵擾的匈奴,經驗豐富。蒙古想揮師中原,做夢

  • 5 # 白馬非馬1001

    蒙古不可能崛起於漢武時代。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仗靠裝備。冷兵器時代,冶鐵術與騎術結合方為最高軍事科技;南宋時,還要再加上火藥。

    以冶鐵術而言,漢軍出擊匈奴時,憑藉的是鐵甲、環首刀和 強弩+車陣,而匈奴人主要裝備皮甲、銅質骨質箭頭。當時的局面是一漢戰五胡。後期匈奴冶鐵技術提升後,仍能一漢戰三胡。唐軍傲視天下,仍然是憑藉堅甲利刃,明光鎧、陌刀、強弩、橫刀都是當世最強裝備。

    戰馬在機關槍、裝甲車輛廣泛運用的二十世紀以前都是最重要的戰略裝備。馬匹可做運兵工具和運輸工具,大大降低士兵體力消耗;馬匹急行速度是人類的6倍,可有效提升機動性、機動範圍和反應速度、戰場衝擊力。戰馬披上高質量重甲則是當時的坦克,在戰場上橫衝直撞,弓箭無效非強弩齊射難以穿透,那絕對是步兵難以匹敵的夢魘。騎兵對步兵,有優勢時可正面衝擊或迂迴包抄,衝散隊形,追擊屠戮;無優勢時則可邊打邊射邊退,待敵方落單或力竭時再予以痛擊;最不濟,也可憑藉機動性優勢擺脫追擊。

    再說蒙古,蒙古崛起第一桶金在於從當時金國東北境內擄掠大量漢人工匠。武器裝備質量全面提升,並擁有了攻城守城器械。作戰中經常驅使漢、契丹各族籤軍,既可作為炮灰在前方吸收敵方火力,亦可有效攻城拔寨。

    漢和初唐時,漢人多信奉華夷之辨,熱衷開疆闢壤建功立業,不屑於與胡族為伍,以做漢奸為恥,即使被胡人擄獲亦難為所用。蘇武牧羊不辱使命,李陵被俘拒不出力,即為早期漢人精神性格之寫照。當時的局面是,漢唐有冶鐵術有戰馬,塞外胡族缺工匠缺人囗。

    唐中期起,武媚興佛,弱化了漢人,摧毀了華夷之防。玄宗縱胡,番將領番兵,既向周邊諸胡擴散了科技,特別是軍事科技,也培訓升級了諸胡政權,使之由部落聯盟升級為遊牧農耕或漁獵農耕二元強大國家建制政權。

    後世,宋朝甫立,契丹遼國已立國50年,治下漢人近千萬,並據有燕雲之地華北平原門戶洞開。此後的局面,中原王朝有冶鐵術缺戰馬,且失長城無險可據;塞外胡族有工匠有漢奸,實現了 冶鐵術十騎兵十步兵 的最強軍事資源組合。與漢和初唐之時相比,形勢逆轉,中原王朝已無優勢勝算可言。這就是兩宋軍事被動,北方諸胡軍事力量不斷崛起,頻頻南侵,至蒙古終亡華夏的根本原因。

    而歷史上朱元璋北伐成功,也在於蒙元棄耕返牧,將江淮一帶變成了牧場並改良了馬種,明軍北伐時已擁有可以匹敵蒙古的大明鐵騎。當然,明軍也重用火器。當時火銃破甲能力已強於勁弩更強於弓箭,又能大大節省體力增加士兵持續作戰能力。火炮對摧毀固定目標、轟塌城牆非常有效。

    話說回來,若蒙古穿越對決漢武,當時佛教未興華夷之防未失,既無漢人工匠以提升冶鐵術和裝備水平,又無漢奸籤軍以陣地攻防攻城拔寨,面對漢朝騎兵亦無機動性優勢。蒙古也只能一敗塗地,亡命西北,表現不會比匈奴更好!

  • 6 # 靜夜思160519196

    崛起?會被打爆。蒙古軍隊不是單純的一個民族,而是由回回,契丹,女真,党項,甚至白種人組成的多民族部隊,如果單純是蒙古那幾個部落來打,只能是被漢軍爆出翔。漢武帝的時候,整個漢帝國無論軍事還是經濟都處於巔峰期,可以說是隻有他打別人沒有別人打他。可以說處於主動進攻姿態而不是像南宋一樣單純的防禦。蒙古人採用大迂迴包抄的戰術圍困南宋,但是對漢帝國那個時期沒有用,西藏的雅隆部還不知道有沒出生,拉薩在幾百年後還是一片荒草灘,雲南也沒有開發,西域也在漢帝國的控制之下,這樣蒙古就只能和漢帝國硬撼,結果當然是死了。

  • 7 # 為汝歡喜為汝憂

    結果是:漢武帝將會帶領全體軍民向蒙古投降,可以承認的一點是 漢軍裝備鎧甲精良 馬匹眾多,軍隊數量多,陣戰無敵,但是我們蒙古草原上的華人從來不接受陣地戰,車輪戰,狼群捕獵用的是 騷擾疲憊 包抄 突然出擊,漢軍的精良裝備毫無用處,就如波蘭的重騎兵一個樣,被逐個擊破,漢軍嚴重依賴糧草供應,對草原遊牧生活陌生,連續作戰很難,一旦在草原上戰敗,整個漢族屬地將會接受投降的事實,中國完成統一,畢竟中國是遊牧農耕的二元經濟社會。。

  • 8 # 璀璨的雙子星

    北方遊牧民族一直是古代中國的心頭之患,但中國跟別的國家不同。中國只要不內亂,遊牧民族是沒機會的,甚至是有些內亂的時代遊牧民族也沒機會。漢武帝統治的帝國剛好是大一統且鼎盛期的時代,況且劉徹本身也是雄主,所以蒙古沒機會染指中原。伊稚斜單于的匈奴帝國就是前車之鑑!

  • 9 # 風肆心舞1

    沒什麼用,文化不認同。就算漢朝時蒙古大軍起來了也不過是燒殺搶掠,漢那時候的匈奴不會來殖民漢的。就算成吉思汗也沒打宋而是往西打了,你覺得你有文化,人家還不認可你呢!如果拖雷有封地的話,南宋也不一定會被滅

  • 10 # 青雲千里

    獅子帶領一群羊,它還是獅群,羊帶領一窩虎,它還是羊群。兩軍對戰,民族對決,最主要的是領導者的堅毅果敢,智謀善任。我認為在漢武如遇到成吉思汗,兩人都是雄主,漢武時國力要大於成吉思汗時初創的蒙古,所以漢武帝會勝。毛主席說過,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 11 # 李俊欽大愛劉德華

    這是一個國家戰略的問題,首先宋是商業社會,不是很重視軍事,但社會發達發展軍事裝備優良,但是由於國家戰略與政策的偏差,使宋人沒有了血性,這樣好像清末一樣軍隊沒有了漢的靈魂,在武帝時期則不同,整個民族非常尚武,連武帝自己也是可以空手與黑熊打鬥的,同時國家的戰略與政策都為戰爭服務,特別是武帝時期,就像遊牧民族的國家戰略,在這種民族自信情況下才有霍去病這種後生才能打沒有後勤的閃電戰,完全是遊牧民族的打法,當然加入了很多軍事理論與指導,一句話就是文明程度比遊牧民族好,所以是勝過匈奴的,蒙古是草原人的選擇,如果在武帝時期我覺得佔不了便宜,畢竟漢的文明程度比較高,在戰略上是比過蒙古的。我雖然是漢族,但是在武帝時期我的祖先也是南蠻,不是漢人,所以客觀分析,覺得漢文化有他獨到之處。國家天下確實是現在社會最需要的,人類命運掌握在文明中有天下觀的手裡

  • 12 # 唐胖子6

    漢朝時匈奴跟蒙古一樣,是統一的王朝,結果不說啦。蒙古崛起很重要的機遇就是中原地區四分五裂,金,南宋,西夏,大理。北部遊牧民族在中原王朝統一且沒發生大規模內亂的時期,是沒有任何機會的。

  • 13 # 貓員外

    這個假設有意思。

    蒙古人的起源說法很雜,現在蒙古國,日本等史學界認為蒙古人起源匈奴,但是硬傷是世系接不上,明清時候我們的歷史學家也這麼認為。不過現在中國的史學界更多相信蒙古人起源於室韋人。840年,黠戛斯人南下,迫使回鶻人西遷。室韋人的一隻達怛人乘虛而入,大舉遷入漠北,這一片原來屬於突厥語遊牧部落的牧地逐漸成了蒙古人的天下。

    首先,第一點,蒙古人的祖先屬於匈奴帝國的成員,傭今天的話說就是緊密團結在匈奴民族的周圍。這種歷史情況下根本不可能崛起,稍有反意,估計都等不到和漢朝較量,就會被大單于摁在地上摩擦。

    好吧,我們假定蒙古人就是不可思議的車翻匈奴人,崛起了,會怎麼樣?不怎麼樣,無非就是我們面對的遊牧民族改個名字而已。

    蒙古人為什麼可以橫掃世界?這個原因是很複雜的,蒙古人自身戰鬥素質僅僅是其中很小的原因。

    綜合當時的世界情況來看,蒙古人的崛起是一個必然現象,蒙古人只是恰如其分的站到了那個歷史拐點而已,但更多的是遊牧民族最後的輝煌和輓歌。

    我們知道,在冷兵器時代,遊牧民族的戰爭成本相對農耕文明是有天然優勢的。其生活方式和軍事傳統,使得遊牧民族無需支付訓練專業軍隊的成本,更無需為保持精銳戰鬥力額外支付成本。而方式縱觀世界,農耕文明無一不是精銳加僕從軍的模式。威震中東的醫院騎士團,其核心重騎兵不過數百人,大量僕從軍裝備落後甚至赤手空拳,在中國也是如此,宋代百萬軍隊,能打的也就邊軍那點。這是社會生產力決定的,農耕技術的發展並不能直接帶來軍事科技的發展。

    而蒙古人的戰爭特點,金國皇帝是看得很透徹的,“蒙古惟持馬力,因中國之巧。”惟持馬力是蒙古軍隊最大的特點和特色。相對東亞諸國,蒙古擁有可怕的馬匹數量。

    在時機上,蒙古人崛起之時正直世界各國衰落之時。西夏,金國當時都積弊已久,自身矛盾尖銳。比如金國,以女真滿萬不可敵的牛逼,當時居然南宋這麼個苟延殘喘的偏安朝廷也能和他們打得有來有往有聲有色。西方,老牌帝國花拉子模也在安拉的帶領下夜夜笙歌。再往西,十三世紀中世紀教廷統治下的歐洲正是最黑暗的時候,阿拉伯人,黑死病,羅馬教廷連番上陣,把歐洲折騰的奄奄一息。

    這一切,在西漢時期都不存在!實際上,匈奴人的戰力不比蒙古人差!往西,不管是波斯人還是羅馬人都正處於一個戰鬥狀態極佳的大好年代。這種時候,來十個成吉思汗都沒戲。

  • 14 # 窺視鏡頭

    先說答案蒙古不可能崛起,會被打的很慘。

    首先,蒙古崛起有種“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的意思。當時,宋金已經打了快百年的仗了,兩國誰也滅不了誰,互相消耗,國力早已疲軟不堪,無暇顧及蒙古,蒙古因此夾縫生存並崛起。

    其次,蒙古並不強於漢時匈奴。實話實說成吉思汗用兵之道高明,但還是比不上孫武,韓信,霍去病等漢人軍事家。成吉思汗也就是軍隊紀律嚴明,軍事訓練強度高,武器先進(當時蒙古馬匹,火器都配備充足)善於大迂迴戰術,在運動中殲滅敵人。最受後人稱道的滅花剌子模,運用的就是迂迴,突襲等戰術。然而霍去病打仗也是善於這些,並且運用的還要熟練。而且花剌子模實力遜於匈奴。

    第三,漢朝武器更加先進,漢武帝知人善任,霍去病、衛青都是蓋世名將,這兩人任何一人和成吉思汗相遇,成吉思汗都很難打的贏,甚至感覺必輸。況且漢時國力遠超蒙古,漢人尚未被儒家思想浸染,尚武精神,遊俠之風正盛。蒙古不可能打的贏。

    總結,成吉思汗的高明,理想的外部環境,蒙古武力(馬,火器),團結的內部環境,搶劫的刺激令人勇猛等是蒙古崛起的原因,這些原因打贏沒有名將,沒有明君,沒有血氣,文人(沒有大才)當道且國力日薄西山的南宋,尚且費時費力(相比蒙古滅其他國家),要想打贏明君名將無雙,國力士氣日盛,且尚武之風炙熱(漢朝實行普遍兵役制,人人都要服兵役,晁錯對漢景帝說過,下馬匈奴不是漢人對手)的強漢,是不可能的。蒙古要麼臣服,要麼和匈奴一樣被打散。就這麼簡單。

  • 15 # 煉丹的盧生

    不管是哪個遊牧民族,碰到漢武帝時期都會被推!理由有很多,比如漢武帝時期正好是每個中原王朝興衰週期律中最興盛的弧線頂點,即戰亂引起的大量百姓死亡從而緩解人口與土地的矛盾到開國初期與民修養生息,再到經過百五十年的發展、人口數量恢復到正常合理狀態、土地兼併還在可承受範圍內、並且皇帝本人經歷過開國初期的困難時期、軍隊還沒有被安穩的生活腐蝕,這個時候的中原王朝是不懼怕任何遊牧民族的,不管遊牧民族處於強還是弱。漢武帝時期在西漢的位置,與東漢明帝時期、唐朝高宗和武則天時期、明朝宣宗時期感覺差不多,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還有一個原因至關重要,就是在馬蹄鐵、雙邊馬蹬和高橋馬鞍這三樣出現之前,任何遊牧民族都是不足以對中原王朝構成威脅的。因為沒有這三樣,戰馬只能算是交通工具,而不能算是戰略武器。遊牧民族先天的騎射優勢無法發揮出來,而中原農耕民族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後,是能夠將騎射差距縮小到一定水平的,因為你就算再從小就和戰馬在一起,在顛簸的戰馬上你也不敢僅憑雙腿夾住戰馬肚子放開雙手射箭,就算能射箭,也射不準,大家都是雙腿夾馬腹、一手握韁繩一手揮舞環首刀或者玩刀,到了地方之後,停下馬搭弓射箭。中原王朝因為農耕的原因,百姓生養孩子比遊牧民族相對容易,所以人口增長快、這樣就保證了兵員基數,而且漢武帝時期漢奸的概念還不流行,只有一箇中行說,不像蒙古滅金滅南宋時那麼多的新附軍、炮灰部隊,武器方面正處於鐵製兵器剛剛成熟、但還未大規模擴散到草原上。

    從漢武帝時期依然實行的是秦朝的軍功爵制度可以看出,當時的華夏民族依然處於尚武時期,不用說武將,就算是文人也基本上能揮劍玩上兩手,一漢當五胡在當時確實不是吹,而是事實。

    因此,在漢武帝時期,匈奴的伊稚斜不行,蒙古的鐵木真照樣不行,甚至更慘到連統一蒙古的機會都沒有,因為好歹伊稚斜當單于的時候,匈奴統治草原已經經過了好幾代人了。

    鐵木真想贏,只有帶著不少於十五萬的蒙古軍隊連人帶馬帶裝備武器一起穿越過來,就這還真不一定能贏,因為那時候的漢人,是真敢跟你死磕到底的!

  • 16 # 瘋馬哥

    結果會和匈奴一樣逐步被漢民族擊敗最後走上同化融合,因為草原民族根本是無法與統一大王朝想抗衡的,中國歷史上無論漢朝還是唐朝都是吊打草原民族的,只是看不上草原生產力低下才一直沒有完全佔領草原才逐步讓其再逐漸做大,王朝又往往因為生活條件更好,從而人失去了爭鬥的野性,導致盛極必衰的道理不斷被印證,所以只有王朝末期或者內部出現不和或生病,草原民族才有機會趁虛而入,但遺憾的是這裡的蒙古不是崛起在南宋而是空前強大的漢朝,由上至下由裡至外無一不是透著年輕王朝氣息,有錢又有思想還有一雪前恥的決心那是最可怕的,當時的匈奴可是非常強大的,結果都知道,禍禍白人做了上帝之鞭。蒙古做大是因為當時的漢人商業化太深,好日子過多了,已經腐敗到骨髓,忘記了血性所以物極必反再次被印證,可是就那樣還獨立扛著半個世紀,所以蒙古就算在漢武帝時期崛起也不會翻起大浪,命運是掌握在強者手中的。另外這個題目我很不喜歡很無聊,如果是為警告世人不要因為物質生活豐富而忘記當年的苦難還說的過去,要是腦洞思想我也只能呵呵了。

  • 17 # 會飛的貓187646192

    漢朝時中國領土是完整的國家以長城為整個國土的屏障積極的修身養息國力強盛,即使蒙古崛起也會像匈奴一樣遠走和同化的。宋弱是為失去了長城作為屏障整個國家處於捱打的份,幾次想收回北方都無功而返。遼以後長城基本荒廢了金想模仿漢人修長城抵蒙古人但為時已晚不是想建就建的修長城起碼幾十年,金幾年就想完成到處是缺口蒙古人想進就進。歷史沒有如果之說討論這些也只是茶餘飯後切當消遣罷了。

  • 18 # 青銅版路人甲

    漢蒙兩者時間差千餘年,漢時弩是騎兵剋星,到了宋朝時弩已壓制不了騎兵。所以裝備相同條件下蒙能否打敗匈奴都是個問題,何況漢朝尚武承繼了秦的政策。蒙若帶上武器穿越回去還有一拼,不然叫那位射鳥的天驕去改行掘番薯吧!

  • 19 # 打鐵要自身硬

    沒有如果,當時的匈奴就是蒙古的先祖,秦漢對峙匈奴,唐朝和突厥,宋朝對峙遼金蒙,明朝對峙瓦剌、女真滿族,清對峙沙俄 日本 西歐列強 ,民國對峙日本,內部延安!

    不同時代帝國的對峙的宿敵也不同!

    如今新中國對峙的主要是美國日本澳洲,周邊有海上爭議的南洋小國都是小朋友,不聽話了,打屁股讓他們老實一段時間就行,如果沒有美國日本澳洲印度的挑唆煽動下,家門口幾個小朋友國家是沒有膽量的,給家長犟嘴的!

  • 20 # 歷史的小學生

    感謝悟空問答官方邀請!這是個很好的假設命題。大家都知道,由於蒙古的崛起直接導致了金,西夏和南宋政權的覆滅,成吉思汗隨後又西征在中亞復國的西遼及花剌子模,波斯,欽察等,後又入侵到印度河。所到之處都是野蠻屠城和擄掠,給當地人民造成了非常深重的災難,並將西域很多名城夷為廢墟。據《元史・太祖本紀》說他“用兵如神”,“滅國四十”。成吉思汗建立起一個橫跨歐亞的蒙古大帝國。人們或許覺得蒙古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一定是成吉思汗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和蒙古將士的驍勇善戰。而真實情況果真如此嗎?我們做這個命題的目的就是要對比一下當時的歷史情況。話題說回蒙古,由於大蒙古國剛建立的時侯,蒙古各部落剛剛完成統一,正處於勃興階段,草原父權制軍事封建國家的對外擴張掠奪動力非常強勁。其所建立的政權合一的千戶組織銳不可擋。加上前面提及的分封制助力,由千戶、怯薛、分封三大制度構築起來的戰爭機器,殺傷力非常巨大,幾乎是無人能敵。一開始的時侯,被攻佔的地區起初屬黃金家族的共有財產,後成吉思汗的分封制則是明確了佔領地區可被子弟們直接支配和佔有,子弟們又將這樣的制度傳接到屬下將士,因此蒙古軍隊的對外擴張和戰鬥力非常高漲和強悍。再就是在蒙古崛起和成吉思汗征服的這段歷史時期內,周邊的國家和政權大多處於疲弱狀態。大漠以南的情況是西夏、金、南宋三個政權基本處於衰敗和亡國階段,而且三國鼎立,相互對峙掣肘,便於各個擊破。在這三個國家中,南宋的抵抗是最激烈最慘烈的,前後四十多年,在世界範圍內都是最持久和最傑出的,但也難逃覆國之難。西域諸國像西遼、花剌子模、波斯、欽察等,多半是不堪一擊。周圍沒有太強的國家和政權是上天賜予蒙古的絕佳良機。如果周圍有幾個也如蒙古一樣正處於勃興或強盛的國家和政權,那麼成吉思汗的征服成效必將是另一番結果。反過來我們對比一下命題中所說的漢武帝時期,那時的漢朝在經過漢高祖到武帝近七十年的韜光養晦和積蓄國力,漢朝正處於國富民強的興盛時期,據史料記載,裝錢的倉庫堆滿了金銀財寶和銅錢,由於國家有錢,國庫裡的錢多少年都沒有動用過,因此串錢的繩子都已經腐爛,很多銅錢散落在地上。糧庫的存糧也非常充盈,由於糧食過多,國家太平,因此儲存的糧食都發生了黴爛。由於有了國力的支援,再加上漢武帝本身是一位雄才大略,乾綱獨斷並希望大有作為的一代帝王,因此即使蒙古崛起在漢武帝時期,對當時漢王朝和中原人民也不會有什麼大的影響。若論影響,恐怕只會是激發了漢武帝蕩平蒙古的雄心,戰事一開,整個國家的人民必將被捲入這個戰爭機器中。巧合的是,漢武帝時期也正是匈奴興盛強大的時期。以漢武帝的英明神武加上李廣,衛青,霍去病等名將的用兵如神,漢朝能不能像席捲匈奴一樣取得空前的勝利不好說,但保境安民一定沒有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要學習廚師,新手廚師在酒店的晉升制度是怎樣的呢?求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