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近日,有種植戶反映(如圖),早春大棚番茄果實上出現稍隆起的黑色小斑點,嚴重影響了果實的正常著色和產品質量,問這是什麼病,該用啥法防治?筆者憑藉實踐經驗,根據種植戶提供的症狀加以分析:應該是番茄細菌性斑疹病危害所致。
7
回覆列表
  • 1 # 吖小瓶蓋兒

    番茄細菌性斑疹病預防措施  

    1、番茄細菌性斑疹病是一個重要的種傳病害,因此要加強檢疫,防止帶菌種子傳入非疫區。  

    2、番茄種子在播種前用56℃溫水浸種30分鐘。還可以使用1.05%次氯酸鈉浸20~40分鐘或硫酸鏈黴素200毫克/千克浸2小時,然後經水洗30分鐘後供播種使用。 

    3、選用耐病番茄品種,採用無病田採種。在乾旱地區採用滴灌或溝灌,避免噴灌和漫灌。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銷燬,並深翻土地。非茄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  

    4、在發病初期防治前應先清除掉病葉、病莖及病果,然後再噴藥。如保護地番茄發生過此病,在採收園時用硫磺燻煙。  

    番茄細菌性斑疹病防治農藥  

    在番茄細菌性斑疹病發病初期噴77%可殺得可溼性粉劑400~500倍液,或53.8%可殺得2000水分散劑,或20%噻菌靈懸浮劑 5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或0.3%~0.5%的氫氧化銅進行防治。每隔10天噴1次,連續1~2次。  

  • 2 # 擺攤哥陳瑞

    番茄細菌性斑疹病又叫細菌性葉斑病、細菌性斑點病,近年來呈加重發生趨勢,一般減產10%~30%,嚴重時可達50%以上。

    選用抗病品種,目前發現櫻桃番茄比較抗病。

    建立無病種子田,目前就全國來說大部分番茄仍是無病的,建議採用無病田採種。特別是保護好採種基地,勿使病害透過種子傳播開來。

    與非茄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

    在發病初期防治前應先清除掉病葉、病莖及病果,然後再噴藥。如保護地番茄發生過此病,在採收園時用硫磺60~75千克/公頃,將秧子連同病原一起燻煙後,再拔除病株。同時做好病殘株的處理,切勿隨地亂扔。

    不要帶露水進行灌溉、整枝、打杈、採收等農事操作,以免將病害傳播開來。同時儘量不使用噴灌進行灌溉,以防止灌溉水對病害的傳播。保護地番茄要加蓋地膜,並採用膜下暗灌,注意放風,儘量降低棚內的溼度,減少夜間的結露。

    三、物理防治:種子實行嚴格的種子消毒。可用的方法有:溫湯浸種,即使用56℃的溫水,將種子浸30分鐘。浸種時將種子放入紗布袋中,先在冷水中浸一下,趕走種子中的氣泡,再放在56℃的溫水中,處理中要儘量保持水溫的恆定,到時間後,放在冷水中降溫。此外,還可以使用0.5%氨基寡糖素20~40分鐘,然後經水洗30分鐘後供播種使用。

    參考防治藥劑

    52% 王銅·代森鋅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200-300倍液 噴霧

    47% 春雷·王銅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470-750倍液 噴霧

    78% 波爾·錳鋅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400-500倍液 噴霧

    6% 春雷黴素 可溼性粉劑(微毒) 使用25-40克/畝 噴霧

    20% 噻森銅 懸浮劑(低毒) 使用500-700倍液 噴霧

    20% 噻唑鋅 懸浮劑(低毒) 使用300-500倍液 噴霧

    危害症狀

    為害葉片、莖、果實和果柄。以葉緣及未成熟果實最明顯。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染病。

    葉部:開始呈水漬狀小點,隨後擴大成深褐色不規則斑點,無輪紋,四周具有黃色暈圈,溼度大時,病斑後期可見發亮的菌膿;

    莖部:首先形成米粒狀大小的水浸狀斑點,病斑逐漸增多,擴大,隨著病斑的擴大顏色由透明色到灰色,再到褐色,最後形成黑褐色,形狀由斑點擴大為橢圓,最後病斑連片形成不規則形。在潮溼條件下,病斑後期有白色菌膿出現。

    葉柄和莖杆:與葉部症狀相似,產生黑色斑點,但病斑周圍無黃色暈圈。病斑易連成斑塊,嚴重時可使一段莖杆變黑。

    為害花蕾時,在萼片上形成許多黑點,黑點連片時會使萼片乾枯,不能正常開花。

    果實:幼嫩果實初期的小斑點稍隆起,果實近成熟時病斑周圍往往仍保持較長時間的綠色。病斑附近果肉略凹陷,病斑周圍黑色,中間色淺,並有輕微凹陷。細菌性斑點病症狀與細菌性瘡痂病的症狀相似,主要區別是受該病菌侵染後果實不腐爛,莖杆、葉片維管束髮病,木質部不變褐。

    發病規律

    病原可在冬種的番茄植株、種子、病殘體、土壤和雜草上越冬,特別在乾燥的種子上,病菌可存活20年,並可隨種子遠距離傳播。播種帶菌種子,幼苗即可發病,幼苗發病後傳入菜田,並透過雨水、昆蟲、農事操作傳播,以至造成流行。由於25℃以下的溫度和80%以上的相對溼度,有利發病,因此對冬、春保護地番茄往往造成嚴重的危害。播種帶菌種子能引起幼苗發病。

  • 3 # 鄉下曹十一

    你好,感謝提問。

    一、番茄細菌性斑疹病症狀及危害

    番茄細菌性斑疹病又叫番茄細菌性微斑病、番茄細菌性斑疹病、番茄細菌性葉斑病、番茄細菌性斑點病,對番茄產量有明顯影響,可造成5%~75%的產量損失。

    番茄細菌性斑疹病主要危害葉片、莖、果實和果柄。以葉緣及未成熟果實最明顯。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染病。

    1、葉部受害症狀:開始呈水漬狀小點,隨後擴大成不規則斑點,深褐色至黑色,直徑2~4毫米,無輪紋,四周具有或無黃色暈圈,溼度大時,病斑後期可見發亮的菌膿。

    2、果實受害症狀:幼嫩果染病,初現稍隆起的小斑點,果實近成熟時,圍繞斑點的組織仍保持較長時間綠色,別於其他細菌性斑點病。後病斑周圍呈黑色,中間色淺並有輕微凹陷。

    3、花蕾受害症狀:在萼片上形成許多黑點,連片時,使萼片乾枯,不能正常開花。

    4、莖部和葉柄受害症狀:首先形成米粒狀大小的水浸狀斑點,病斑逐漸增多,擴大,隨著病斑的擴大顏色由透明色到灰色,再到褐色,最後形成黑褐色,形狀由斑點擴大為橢圓,最後病斑連片形成不規則形。在潮溼條件下,病斑後期有白色菌膿出現。

    細菌性斑點病與細菌性瘡痂病的症狀相似,主要區別是受該病原侵染後果實不腐爛,莖杆、葉片維管束髮病,木質部不變褐。果實近成熟時,圍繞斑點的組織仍保持較長時間綠色,別於其他細菌斑點病。

    二、番茄細菌性斑疹病傳播途徑

    1、番茄細菌性斑疹病的病原在種子上、病殘體及土壤裡越冬。特別在乾燥的種子上,病原可存活20年,並可隨種子遠距離傳播。播種帶菌種子,幼苗即可發病。

    2、番茄細菌性斑疹病可透過雨水飛濺和農事操作傳播,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三、番茄細菌性斑疹病發病原因

    番茄播種帶菌種子能引起幼苗發病。番茄細菌性斑疹病在環境溫度25℃以下,相對溼度80%以上時,有利發病。因此,保護地番茄往往造成嚴重的危害。

    四、番茄細菌性斑疹病預防措施

    1、番茄細菌性斑疹病是一個重要的種傳病害,因此要加強檢疫,防止帶菌種子傳入非疫區。

    2、番茄種子在播種前用56℃溫水浸種30分鐘。還可以使用1.05%次氯酸鈉浸20~40分鐘或硫酸鏈黴素200毫克/千克浸2小時,然後經水洗30分鐘後供播種使用。

    3、選用耐病番茄品種,採用無病田採種。在乾旱地區採用滴灌或溝灌,避免噴灌和漫灌。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銷燬,並深翻土地。非茄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

    4、在發病初期防治前應先清除掉病葉、病莖及病果,然後再噴藥。如保護地番茄發生過此病,在採收園時用硫磺燻煙。

    五、番茄細菌性斑疹病防治農藥

    在番茄細菌性斑疹病發病初期噴77%可殺得可溼性粉劑400~500倍液,或53.8%可殺得2000水分散劑,或20%噻菌靈懸浮劑 5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或0.3%~0.5%的氫氧化銅進行防治。每隔10天噴1次,連續1~2次。

  • 4 # 風華無雙闖天涯

    應注意帶有病菌的種子、病殘體及土壤裡越冬,並透過雨水飛濺或整枝、打杈、採收等農事操作進行傳播。潮溼、冷涼條件和低溫多雨及噴灌易發病。

    番茄細菌性斑疹病主要為害葉、莖、花、葉柄和果實,葉緣及未成熟果實受害明顯。葉片染病,產生深褐色至黑色斑點,四周常具黃色暈圈。葉柄和莖染病,產生黑色斑點。幼嫩綠果染病,可見隆起的小斑點,果實近成熟時,圍繞斑點的組織仍保持較長時間綠色,可用中生菌素,農用鏈黴素,葉枯唑,噻唑鋅,氫氧化銅,春雷王銅,喹啉銅,松脂酸銅等噴施兩到三次

  • 5 # 農村婆媳幸福生活

    症狀:番茄細菌性葉斑病主要危害葉、莖、花、葉柄和果實。葉片感病,產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規則斑點,直徑2~4毫米,斑點周圍有或無黃色暈圈。葉柄和莖稈症狀相似,產生黑色斑點,但病斑周圍無黃色暈圈。病斑易連成斑塊,嚴重時可使一段莖稈變黑。

    防治方法:①加強檢疫,防止帶菌種子傳入非疫區;建立無病種子田,採用無病種苗;與非茄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②種子處理。用55℃溫水浸種30分鐘,或用0.6%醋酸溶液浸種24小時,浸種後用清水沖洗掉藥液,稍晾乾後再催芽。③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選用77%氫氧化銅可溼性粉劑400~500倍液,或53.8%氫氧化銅水分散粒劑6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噴1次,連噴3~4次。

  • 6 # 三農草藥

    番茄細菌性褐斑病是番茄一種重要的細菌性病害,中國各地均有發生,對番茄的產量造成嚴重影響,為種植戶帶來大量損失。

    一、田間併發症狀。

    莖杆感病,初期產生黑色斑點,病斑周圍無黃色暈圈,後逐漸擴大,病斑易連成斑塊,嚴重時可使部分莖部變黑。葉片感病,初期產生深褐至黑色不規則斑點,斑點周圍伴有黃色暈圈,後期連線成片,最終枝條幹枯。果實近成熟時病斑周圍往往保持較長時間的綠色,病斑附近果肉略凹陷,病斑周圍黑色,中間色淺並有輕微凹陷。

    二、引發番茄細菌性斑疹病的原因。

    1、種子帶菌引起幼苗染病

    從發病果實中收集種子,致使種子表面帶菌,或侵染健康種子,使種子內部帶菌。該病原菌在乾燥的種子上可存活 20 年,可隨種子遠距離傳播。在條件適宜時,少量帶菌種子能引發大量幼苗染病。

    2、土壤帶菌造成病原菌積累

    番茄細菌性斑點病的病原菌可在土壤中存活至少 7個月,成為第二年初侵染源,當土壤營養不合理及溫溼度相對較高時,病原菌可大量繁殖,引起幼苗發病。

    3、溫暖高溼的環境,有利於細菌性斑點病的侵染、傳播

    溫度偏低、多雨,地塊處在地勢低窪、排水不良,關棚時間過長,澆大水等容易造成病害流行。

    4、田間管理不善,加重了病原菌的擴充套件和蔓延

    植株發病後,未及時拔除病株,或將病殘體任意堆放,未及時清理出園,導致健康植株染病。此外,病原菌粘附在工作服或操作工具上,也能傳播到健康番茄植株上,條件適宜時侵染。

    三、綜合管理防治措施。

    1、種子消毒,較少初侵染源

    對於種子表面的病原菌,可先用冷水浸溼種子,再將種子放入 55℃的溫水浸泡 30 min,或選用 1.05% 的次氯酸鈉溶液浸種 20~30 min,或選用 3% 的中生菌素可溼性粉劑 600~800 倍液浸種 30 min,清洗乾淨後播種。對於種子內部的病原菌,可以採取乾熱滅菌的方法,注意乾熱滅菌的溫度和時間,並進行小規模試驗後,再進行推廣應用。

    2、土壤處理,減少菌源

    育苗儘量選用新苗床或用營養土育苗。每平方米舊苗床用 3% 的中生菌素 5 g/m2,兌水 4~5 kg 澆施。夏天可進行悶棚處理,棚內土壤灌足水後覆膜,高溫下曬 4~6 周;或者在定植前 1個月,用42%的威百畝水劑或50%的氰氨化鈣顆粒劑對土壤進行燻蒸處理。應用土壤消毒劑,應該遵守技術操作規範。

    3、田間管理,不容忽視

    嚴格控制棚內或田間的溼度;田間溼度大時,儘量避免進行整枝、打杈等農事操作;工作服和操作工具可用75% 的酒精進行噴霧消毒;田間發現病株,應立即清除,收穫後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及周圍雜草,並在田外進行深埋,減少翌年的初侵染源。

    4、科學用藥,高效防控

  • 7 # 三農參謀

    具圖番茄為害症狀顯示,初步判斷與提問者結論一致,應該是番茄細菌性斑疹病危害。番茄細菌性斑疹病又叫細菌性葉斑病、細菌性斑點病,在番茄種植區域,近年來呈加重發生的趨勢,嚴重時減產可達50%以上。

    一 、發病症狀

    上圖:番茄細菌性斑疹病果實發病症狀

    近年來該病在番茄種植區發病較為嚴重,並有逐漸加重趨勢,病株率一般可達60%左右,產量損失高達50%~75%。該病主要危害葉、莖、花、葉柄和果實,尤以葉緣和未成熟的果實受害最重。葉片感病時會先在葉片上產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規則斑點,直徑為2-4毫米,斑點四周常伴有有黃色暈圈,也有部分沒有黃色暈圈的;莖稈和葉柄染病症狀相似,病部均可產生黑色斑點,但病斑周圍沒有黃色暈圈。病斑可連成斑塊,嚴重時可導致番茄莖稈某一段變黑;如花蕾受害,會在萼片上形成許多黑點,可連成片,使萼片乾枯,不能正常開花;幼嫩綠果染病,初期出現小斑點稍隆起,果實近成熟時,病斑周圍處組織仍保持較長一段時間的綠色。病斑附近的果肉出現略凹陷現象,周圍呈現黑色,中間顏色較淺並伴有輕微凹陷。

    二、發生原因及規律

    上圖:番茄細菌性斑疹病葉片發病症狀

    番茄細菌性斑疹病的病原菌是丁香假單胞菌番茄致病變種。該病菌可在種子、病株殘體、土壤和雜草中越冬。可在乾燥種子上存活20年,亦可隨種子遠距離傳播。播種帶有該病菌的種子,幼苗就可發病,幼苗發病後傳入大田,透過雨水飛濺或整枝打權、採收等農事操作進行傳播,以致造成流行;潮溼低溫多雨(溫度25℃以下、相對溼度80%以上)及噴灌條件下有利於該病的嚴重發生。在田間如遇10%的植株發病,就可傳染至整個地塊。

    上圖:番茄細菌性斑疹病莖部發病症狀

    三、防治方法

    加強農業防治。加強檢疫,防止帶菌種子傳入非疫區;選用抗病、耐病品種;建立無病種子田,採用無病種苗;與非茄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整枝、打杈、採收等農事操作中要注意避免病害的傳播;在乾旱地區採用滴灌或溝灌,儘可能避免噴灌。

    播種前種子處理。用55℃溫水浸種30分鐘,或用0.6%醋酸溶液浸種24小時,或用5%鹽酸浸種5-10小時,或用1.05%次氯酸鈉浸種20-40分鐘。浸種後用清水沖洗掉藥液,稍晾乾後再催芽。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選用77%可殺得可溼性粉劑500倍液、53.8%可殺得2000幹懸浮劑600倍液、20%噻菌靈(龍可菌)懸浮劑500倍液、47%春雷·王銅可溼性粉劑450倍液、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或0.3%-0.5%氫氧化銅溶液進行防治,每隔10天左右噴1次,連噴3-4次。以上藥品,注意輪替使用。

    上圖:番茄細菌性斑疹病枝部發病症狀

  • 8 # 新農鳴

    作物的任何一種病害,其實只要掌握了其發病規律,那麼防治起來就變得相對容易一些,對於番茄的細菌性斑疹病也是一樣。下面就番茄斑疹病的病原生態、傳播途徑、發病症狀、診斷要領及防治方法做詳細介紹。

    一、番茄斑疹病病原生態

    番茄細菌性斑疹病的病菌可在作物殘體、不同種的雜草(尤其是茄科雜草)等植株內或葉表、土壤中、田間自行生長的番茄植株、種子等處殘存。若病菌殘存在田間患病的植株體內,可存活6個月;如果殘存在上茬留下的自生番茄植株內,並被埋入土中,則可以存活2個月。這些餘留的帶菌植株及殘體,只要田間存在新種植的寄主作物或雜草,那麼病菌就會再次群集至寄主植物的根圈或葉表,造成感染。因此,田間的自生番茄植株以及上茬的殘留都是病原菌初次感染的主要來源。

    二、番茄斑疹病傳播途徑

    病原菌可藉由風吹、雨水飛濺的方式進行傳播,或可藉由動物、人、昆蟲、農具、土壤粒子以及水源汙染等傳播。另外,若以噴灌方式栽培番茄,將有利於病菌在田間傳播,並且是重要的傳播源。另外,種子不但可以給病菌提供越冬場所,也可攜帶斑點病菌做長距離傳播,而且半點病菌可在種子上殘存16個月之久,在12~36℃的溫度環境下都可以生長。氣溫在20~25℃及連陰多雨的天氣最容易感病。

    三、番茄斑疹病的發病症狀

    可感染番茄的莖、葉、葉柄、花瓣、果實等。

    葉片染病:在番茄葉片上發病初次呈小的水浸狀病斑,邊緣明顯,病斑略下陷,逐漸由黃色或淡綠色變為褐色,最後當壞疽時中央形成褐色或灰色,逐漸擴大成不規則形斑點。葉片染病後,容易產生落葉現象。

    果實染病:果實染病後形成小的水浸狀黃色病斑,之後轉為灰色,並且為瘡痂狀,不論整個斑點是下陷還是突起,病斑的中央均下陷而外圍突起,有時周圍有黃白色暈環,病斑點通常很淺,但也可能伸入果壁。

    莖、葉柄、花梗及萼片染病:都會形成灰褐色、圓形到長圓形的淺斑。如果病原菌是由葉緣的水孔入侵,則會造成水浸狀病斑,和軟腐病菌危害的症狀有點相似。

    四、番茄斑疹病的診斷要領

    果實上的特殊病症可作為田間診斷的依據。葉部病斑容易於其它葉部病害混淆,例如早疫病和灰斑病等。在田間須注意細菌性斑點病的病斑無同心環紋且顏色較深,在葉片上的分佈較不均勻。

    五、番茄斑疹病的防治辦法

    1、基本方法

    (1)、栽種抗病品種

    選用抗病品種進行栽培是防治番茄斑疹病的基礎。選用清潔的種子或不帶病菌的幼苗進行定植。

    (2)、田間管理

    採用配方施肥技術,使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合理灌溉,避免澆水過量,棚室澆水改在上午,適時防風,防止溼度過大。

    (3)、注意田間衛生

    及時收集病殘體並帶出園進行深埋或燒燬。

    2、藥劑防治

    (1)、防病初期噴灑鹼式硫酸銅、琥膠肥酸銅、絡氨銅水劑、可殺得可溼性粉劑、靠山水分散微顆粒劑、加瑞農可溼性粉劑等,隔10天左右噴1次,才收前3天停止用藥。

    (2)、發病初期開始噴灑甲基硫菌靈、多·硫懸浮劑、複方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多菌靈+百菌清可溼性粉劑,隔10天左右噴1次,連噴2~3次。具體濃度可在當地農藝師的指導下嚴格進行操作。

    對於番茄斑疹病的防治,仍然是以預防為主,如果田間管理上下足了功夫,防治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如果植株已經感染,就應及時採取藥劑來進行防治,以免造成大面積的感染。

  • 9 # 我是勝利哥

    番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蔬菜,味道鮮美可口,營養豐富,深受人們喜愛。在番茄種植過程中,細菌性斑疹病的出現嚴重危害了番茄的正常生長,本文將為大家介紹番茄細菌性斑疹病的防治技巧,供大家參考。

    1、番茄細菌性斑疹病的發生規律

    番茄細菌性斑疹病的病原菌為丁香假單胞菌番茄致病變種。病菌可在番茄植株、種子、病殘體、土壤和雜草上越冬,在乾燥的種子上可存活20年,可隨種子作遠距離傳播。播種帶菌種子,幼苗即可發病,幼苗發病後傳入大田,並透過雨水、昆蟲、農事操作傳播,以致造成流行;在田間只要初有10%的植株發病,就可傳染到整個地塊,溫度25℃以下、相對溼度80%以上的條件有利於病害發生。

    2、番茄細菌性斑疹病的危害特點

    番茄細菌性斑疹病又叫細菌性葉斑病,它主要危害葉、莖、花、葉柄和果實。葉片感病,產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規則斑點,直徑2-4釐米,斑點周圍有或無黃色暈圈。葉柄和莖稈症狀相似,產生黑色斑點,但病斑周圍無黃色暈圈。病斑易連成斑塊,嚴重時可使一段莖稈變黑。花蕾受害,在萼片上形成許多黑點,連片時,使萼片乾枯,不能正常開花。幼嫩果實初期的小斑點稍隆起,果實近成熟時病斑周圍往往仍保持較長時間的綠色。病斑附近果肉凹陷,病斑周圍黑色,中間色淺並有輕微凹陷。

    3、番茄細菌性斑疹病的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加強檢疫,防止帶菌種子傳入非疫區;選用抗病、耐病品種;建立無病種子田,採用無病種苗;與非茄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整枝、打杈、採收等農事操作種要注意避免病害的傳播;在乾旱地區採用滴灌或溝灌,儘可能避免噴灌。

    2)藥劑防治

    在發病初期,選用77%可殺得可溼性粉劑400-500倍液,或53.8%可殺得2000幹懸浮劑600倍液,或20%噻菌靈(龍克菌)懸浮劑5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或0.3%-0.5%氫氧化銅溶液進行防治,每隔10天左右噴1次,連噴3-4次。

    3)種子處理

    用55℃溫水浸種30分鐘,或用0.6%醋酸溶液浸種24小時,或用5%鹽酸浸種5-10小時,或用1.05%次氯酸納浸種20-40分鐘。浸種後用清水沖洗掉藥液,稍晾乾後再催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荀子既崇尚孔子的思想,又為何與孔子有所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