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子七七醬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美文,是指文字美,還是思想美。

    文字美比較簡單,這個有專業的寫作手法。

    比如你寫一個人,形容男人,豐俊儀容,面如冠玉,玉樹臨風等等。形容女人,丹鳳眼,吊梢眉,粉面含春等等。

    包括寫物,寫景,光是參考古詩詞都有很多美文可以借鑑。

    即便不好的東西,當你把好的詞語,華麗的詞藻堆積的多了,它都會顯得美麗,不過這個美麗也僅僅只是凸顯在文字上。

    可能在年前時,讀者會喜歡這樣的文章,當有一定的閱歷之後,發現這樣的美文,或者說僅僅只是美文堆起來的美文,絲毫沒有美感。

    著名作家海明威的文章,讀起來就像是讀報紙一樣,從文章的用詞來說,體現不出絲毫的美感,但是他表達的思想,讓人覺得這樣的文章才算得上是好文章。

    我覺得所謂美文,也就是真性情的流露。文章無外乎兩種,抒情和說理。抒發真情,明辨是非是出發點。抒情,作者不能高高在上,而應該和讀者在一起,先打動自己,才能打動讀者。這就要求作者不要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之中不能自拔,而應該跳出小我,實現大我情感的抒發。再說說理,天下事逃不出個人情,說理說穿了還是需要人來辨析,融道理於情感之中,讓人獲得情感上的認同。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2 # 韻律詩庭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所謂美文,也不一定是語句優美,華麗詞藻的堆徹的無病呻吟。

    關於美文,我不排斥語句優美,也不反對華麗詞藻,我認為美文應該美,更應該是美的真心流露!

    仁者醫心,美文應該給心靈一個慰藉,在這浮躁的社會給心靈一處寧靜的處所安放。

    美文應該純樸清澈,就如同孩子那清澈的眼睛,讀後讓人心生善意,心存愛憐,讓人少戾氣和暴躁。

    美文可以是曠野幽谷的一朵花,不需要多高雅,也不需要多嬌貴,但她的香就能沁人心脾,縈繞不散,讓人久久回味。

    美文應該有深度,給迷茫的人以指引,給渾噩的人力量,給心解惑。

    美文應該如梅,“零落成泥輾做塵,只有香如故,”經的起時間和歲月的洗禮。

    美文應該如春雨,滋潤乾涸的心靈,並且輕柔無聲。

    美文應該美的精緻,美的典雅,美的清新,美的脫俗,美文也應該食人間煙火,流露真誠的心的聲音。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3 # 緣木思本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文章寫完,若感覺周身輕鬆,有打完收工的愉悅,說明美到剛剛好;如果感覺噎著、嗆著,一定有不順不美之處。

    這種感覺,如同體操運動員在奧運會上,發揮超常時一氣呵成、超爽無比;不順時,落地不穩,心有遺憾。

    一篇好文章,如同一個美人,美到剛剛好,那才叫爽!自己看著甜心,讀者讀了舒心。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裡,臣裡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京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

    ——宋玉《登徒子好色賦》

    在宋玉眼裡,京家之子美在自然,美在不肥不瘦、不高不矮,恬然適中。

    文章之美在於不過長不過短,不過淡不過膩。讓人百看不厭,常讀常新。

    關鍵就在於分寸二字。也可說是火候。

    分寸拿捏得恰當好處,火候把握得不偏不倚。這都是寫文章應該不懈追求的。

    拿網際網路上的乾貨類文章和雞湯類文章來說,乾貨不要太乾,雞湯不要太水,這就是分寸,就是火候。

    那麼,問題就來了——

    如何調出一篇美到剛剛好的文章呢?

    說實話,即便作者做出了最大努力,創作了神品佳作,也會有讀者不買賬的地方。

    藝術是個無底洞,一旦陷進去,永無止境。難怪羅丹要留下斷臂維納斯。留點遺憾,藝術更有張力。

    所以,所謂的美到剛剛好,是一種努力方向。可以用力追求,無限接近,但不要苛求完全達到、完美無瑕。

    1.用心調配“情和理”

    無情不可愛,無理不可信。

    一篇好文章,既能飄揚恰到好處的情感色彩,又能散發適度中正的理性光輝。

    讀者可感動於情,可折服於理,這合適的比例,就顯出美感。好比是一塊美味蛋糕,香甜可口滿足感官,充實有料滿足肚子。

    說了半天道理,該來個例項了。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裡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裡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裡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裡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裡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裡,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遊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朱自清《匆匆》

    作者寫的是時間之“匆匆”,這樣的文章要是我來寫,一不小心就成了說道理、講知識的長篇大論,像老太婆的裹腳布又長又臭。可是一讀朱自清這篇散文,你全然不會有一點兒讀不下去的感覺。

    原因在哪裡?

    “理”和“情”融在了感受之中。如果硬要將其區分開來,我們只能勉為其難把那幾句問句看作是作者在說理。除此以外,都是作者舉出的具體例項。例項敘述,也有情有味,帶著感受娓娓道來。

    “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裡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

    你看,“凝然”“遮挽”“伶伶俐俐”“飛去”哪一個詞不是作者對時間易逝的細膩體察和深刻體悟。從中,我們讀者能觸控到惋惜之情、珍惜之理。

    這樣的文章,情理渾然,分不出哪裡是情,哪裡是理。你只能去讀,去體會。

    如一碗銀耳湯,燉的火候和時間都恰到好處。出鍋之後,溫潤順滑,口感極妙。

    寫作技巧小建議:

    1.帶著感受寫句子

    比較以下兩個句子:

    A.遵守交規,謹慎駕駛,很重要。

    B.像遵守課堂紀律那樣遵守交規,像初次見丈母孃一般謹慎駕駛,太重要了。

    同樣是講一個道理,B句的表達帶著一種感受,一種情緒,是不是感覺就不一樣呢?

    2.剋制自己的長處

    特別善於說理的,就不要老是說理;特別擅長抒情的,就不能一味抒發情感。長處發揮好了才是長處,發揮不好就成了劣勢。

    文章總得要避免某些過於單調的東西,有滋有味,才能予人愉悅。

    2.用心把握“虛和實”

    文章過實,缺乏靈動之美;過虛,不利於讀者理解。

    好比是水墨畫,如果每個部分都工筆細描,難免失了想象的空間,畫就不活泛;可是處處都虛,容易陷入雲裡霧裡,普通讀者欣賞起來就困難。

    看看張愛玲的散文《愛》:

    這是真的。

    有個村莊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許多人來做媒,但都沒有說成。那年她不過十五六歲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後門口,手扶著桃樹。她記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對門住的年輕人同她見過面,可是從來沒有打過招呼的,他走了過來。離得不遠,站定了,輕輕的說了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她沒有說什麼,他也沒有再說什麼,站了一會,各自走開了。

    就這樣就完了。

    後來這女人被親眷柺子賣到他鄉外縣去作妻,又幾次三番地被轉賣,經過無數的驚險的風波,老了的時候她還記得從前那一回事,常常說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後門口的桃樹下,那年輕人。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

    ——張愛玲《愛》

    開篇第一句話“這是真的。”定下一個基調。女孩子生得美,一句點到即止。至於眉眼臉蛋究竟怎麼個美法,身材體型如何玲瓏有致,全憑各位自己想象。這就是一種虛。有虛,文章才有自由空間,才能給讀者留下審美參與的機會。

    好比是佈置得很大氣的客廳,不見得擺滿豪華的傢俱,插遍各種裝飾就是好。留下足夠的空間,讓客人能走進來,能適度活動,才能欣賞你精心佈置的佳作。

    《愛》對兩人的唯一次邂逅,卻用了“實”。

    “那年她不過十五六歲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後門口,手扶著桃樹。她記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對門住的年輕人同她見過面,可是從來沒有打過招呼的,他走了過來。離得不遠,站定了,輕輕的說了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她沒有說什麼,他也沒有再說什麼,站了一會,各自走開了。”

    時間、地點、人物動作、穿著、語言,一一道來,像是寫實電影,甚至兩人的距離,默視的時間,都清晰地描摹出來。

    一虛一實,如同紅花與綠葉,如此和諧、精巧地搭配在一起。讀來如在眼前,又給人無限遐想。

    什麼時候該虛,什麼時候該實?

    給您兩點建議:

    1.描寫美的事物,要留有餘地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點到即止,才有讀者想象的參與,才能引發美的體驗。

    2.營造真實感,可以工筆細描

    小說、散文和其他敘事類文學作品的寫作,通常需要營造真實感,不妨試試工筆細描。

    情與理,虛與實,如同四種基本顏色,善於調配,才能描一幅大好河山,繪一軸精彩長卷。

    願你如妙手丹青,揮毫潑墨之間,盡顯風流。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4 # 燕子寫寫

    大家好,我是燕子,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篇美文,需要有美的靈魂,能直接抵達人的內心,觸動內心最柔軟的那個地方,引發共鳴,情感的湧動。

    一篇美文,能帶給人美的享受,讓你忙中偷得半日閒,愜意輕鬆,如飲清茶,如沐春風。

    一篇美文,能帶你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生命中的美好與感動。

    一篇美文,能帶給讀者正能量,生生不息,頑強拼搏,維護正義,擯棄邪惡。

    但是要寫好一篇美文,著實不易,需要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豐富的生活閱歷以及情感內涵,還需要有一雙敏銳的明亮的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更需要一顆大愛的善良的心靈。

    寫好一篇美文,需要情景理互相交融,由景抒情,由情入理,只有景沒有情,不豐滿;只有情沒有景,太膩味;只有情和景沒有理,索然無味。

    “春有百花冬有雪,夏有涼風秋有月,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只要你細緻的觀察,用心的體味。季節的變換,一風,一雨,一雪;歲月的輪迴,一樹,一草,一花;天空飛翔的小鳥,以及那根掉落的羽毛;杏花桃花爭相鬥妍,風雨後落英繽紛;大山的穩重肅默,世間萬物都會在你描述的美文裡綻放,釋放出淡淡的清香。

  • 5 # Mume淡痕69

    一些散文專刊,曾明確提出過自己的取稿標準:“我們需要充滿激情、飽含哲理,能夠喚起人們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文章,令人歡天喜地的文章,令人潸然淚下的文章,令人思考的文章,令人讀過以後就不會忘記的文章。”

    那麼,到底美文有什麼要求呢?概言之,美文之”美“,應該體現在五個方面:

    1.美文之美,美在飽滿深邃的思想情感。

    一篇美文在思想情感上大體應該符合以下兩個標準:

    其一,以情取勝。抒寫人類共同情感,反映人類共同心聲,如親情、友情、愛情,還有人特有的悲憫情懷等,繼而透過真摯、深沉、飽滿的感情,引發讀者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甚而讓人心靈震顫、潸然淚下。

    其二,以理取勝。即觀照自然與社會,關注人的命運與人性的真善美、假惡醜,透過闡發作者深邃的哲理思考,導引人們對宇宙自然及社會人生產生深刻的思索,並對人的生命具有啟迪引導意義。

    當然,我們平常也常見一些文字,情思纖麗,文辭華美,如池中錦鯉,似天上雲霞。翻開,又宛若呈上了一桌芳香四溢、色彩明麗的大餐。以筷入口,將菜餚送至舌尖齒上,閉目細品細嚼,卻發現,這一道道美味佳餚,既無對紛繁社會的深刻體察,又無對繁雜人性的深入體悟,自然,更談不上對芸芸眾生的深切關懷,一如這菜品,唯剩一味的甜膩。

    這樣拘泥於一個“小我”、拘泥於自己那方小天地小情緒、惺惺作態、無病呻吟、言之無物的空洞文字,無非,就是給稻草人披上了一襲鮮亮而華麗的旗袍,揭開外衣,裡面一定無魂無魄、無血無肉。

    《論語》有云:“質勝於文則野,文勝於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意思是說,質樸多於文彩,就未免顯得粗野;反之,文彩多於質樸,則又未免顯得虛浮。文彩和質樸兩者適當,這才是真正的君子。美文也是這樣。其內容為“王”,而表現形式,譬如篇章結構、語言表達,無非是表現內容的必要載體,決不能因為單純追求文采、追求辭藻的新奇華麗而忽略內容是否充實、是否飽滿。一篇美文,只有做到思想內容與表現形式相互契合、相互適應、相得益彰,才能算得上是一篇高質量的上乘作品。

    2.美文之美,美在獨特新穎的材料。

    美文的內容和主旨,無疑是靈魂。而要想讓抽象的情感或理性思考有所附麗,就必須要藉助於具體可感的材料,透過文字這一載體,將作者的思想情感與哲理思索形象地傳達出來。這也就是說,材料,可謂是一篇美文的血肉。

    美文材料,可以是作者自己的親身經歷,也可以是別人的故事或遭遇,還可以是古詩文或者一些文學名家有關這一主題的描述或闡釋,甚至,一些歷史資料、神話故事、民間傳說等等,都可以作為可選的材料納入文中。

    美文選材,特別要注意三個小問題:

    其一要有代表性、典型性,能夠反映生活的一般規律;

    其二要有邏輯性,要與文章主旨有著內在的邏輯關係,而非牽強附會、天馬行空、不著邊際;

    其三要有新穎性,努力發現新的“金礦”,寫別人所未寫,發別人所未發。

    有一位作家曾說:“不是所有的足跡都閃著光,都要寫成詩句。”然而,在實際創作中,也曾發現過這麼一種誤區,即作者寫作時,往往缺乏對材料的選擇與取捨,常常會按照生活本來的樣子,實打實地將自己的所見、所聞一股腦兒全寫到文中。這樣的做法顯然是不可取的。須知,寫作者既不是客觀世界的照相機,也不是現實生活的留聲機,而是要懂得精心剪裁,善於去粗存精、去偽存真,將最能反映主旨的獨特新穎的材料透過藝術化的手法表現出來。

    3.美文之美,美在精巧別緻的結構。

    在實際創作過程中,也經常會有一些寫作者存在這麼一個問題:那就是在某種情緒激發下,匆匆忙忙動筆,信馬由韁發揮,而並未在頭腦中預先形成一個整體的思路與框架,最終導致文字寫到哪裡算哪裡。

    事實上,謀篇佈局恰恰如同搭建房屋的四梁八柱,或者像是在架構一個人的骨骼,只有把一種自發的寫作慾望轉變為理性的、自覺的寫作行動,才能真正構建起文章清晰完整的脈絡,便於將血肉(文章材料)逐一有序地填充到骨架中。

    美文的結構佈局,可以以時間或空間為序,比如傳統遊記移步換景的寫法(當然,遊記的這種寫法,十分老套,已為大多數寫作者所摒棄);也可以按照事物發展的內在邏輯為序;還可以藉助作者思想情感波動的軌跡來組織全文,比如一些美文作品往往採用內心化寫法,類似於西方意識流小說,通常以個人的情感體驗組織全文。

    比如有的遊記作品,就完全突破了傳統遊記移步換景的窠臼,巧妙地以內心情緒、情思的流轉為紐帶,將與旅遊勝地有關的人、物、景有機地串聯了起來,成為了遊記寫作可資借鑑的一條新思路。

    當然,不管以何種形式謀篇佈局組織材料,同樣都要講求創新。寫作者完全可以打破固有的時空限制,不按事情的先後順序按部就班地寫,而是從故事的“半腰”切入,或者從事情的結果切入,儘快入情、入景、入境,起頭就抓住人心,而後,再採用倒敘或補敘的方法將事情敘述完整,最後形成文章完整的篇章結構。就如同我們平常吃包子,你是想一口就咬到鮮美的包子餡,還是包子的皮太厚,咬半天也吃不到包子餡呢?答案不言自明。

    4.美文之美,美在生動鮮活的細節。

    細節描寫,是一篇美文能夠飽滿起來、豐盈起來的必要手段。一篇美文,是否可讀、耐讀,是否具有畫面感與趣味性,根本取決於有沒有大量生動鮮活的細節描寫。

    寫景狀物,要充分調動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細緻觀察事物、感知事物,在此基礎上,才能從形態、聲音、色彩、味道、質地等方面對景物進行全面的、細緻的描繪。作品中有了這樣的描繪,讀者完完全全可以透過文字在頭腦中想象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畫面。

    比如,“天空寥廓而高遠,青得透徹,藍得澄淨。一群鴿子帶著清脆而響亮的哨子,輕靈靈地滑翔在朵朵白雲之間,俊逸,灑脫,有如一個個展著雙翼的天使。遠山、綠樹、溪流、河灘上悠閒吃草的牛羊……大自然就是一位極其擅長寫意的山水巨匠,隨意點染幾筆,就能勾勒出一幅濃淡相宜的鄉野水墨畫卷。”這段文字裡,有色彩,有聲音,有形態,可謂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結合,寥寥幾筆,就已將一幅山水田園畫卷呈現在了讀者面前,讀者完全可以透過想象,在頭腦中構造出一幅鮮活的場景。

    表現人物,同樣也可以從外貌、言語、動作、表情及心理活動諸方面加以描摹,哪怕是透過描寫人物的習慣性動作、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蹙,具象而生動地表現人物的性格與情態,從而塑造出立體豐滿的人物形象,而非概念化的、扁平化的人物。

    我們可以想象得出,沒有細節的文字是空洞的文字,沒有細節描寫的文章也是枯燥乏味的文章。能不能充分利用細節描寫再現生活、表現生活,這既是一篇文章是否成功的標誌,也是一位寫作者有沒有寫作功底、有沒有寫作經驗的顯著區別。

    5.美文之美,美在凝練優美的語言。

    如果說主旨是美文的靈魂,結構是美文的骨架,細節是美文的血肉,那麼語言——每一個字、詞、句,則是構成美文的最微小的細胞。美文的語言,雖不及詩歌語言那麼靈動而富有跳躍性,但它同樣是一種“美的藝術”,需要用優美的語言來支撐。任何文章,對語言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準確,即沒有錯別字,也沒有語病,能夠較為自然流暢地表達。

    在此基礎上,還須追求語言的新穎別緻、簡潔洗練與美感。具體而言,就是要綜合運用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擬人擬物、排比、誇張等修辭手法,將語言具象化、形象化,變得生動具體,富有美感。尤其通感手法的靈活運用,更易使語言生動活潑,富有生命力。譬如:“當孩子動情地喊出一聲媽媽時,我趕緊伸出雙手,將這兩個字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生怕一不小心將它們掉落在地,啪的一記響聲,脆生生摔成八瓣……”瞧,這又是多麼鮮活的語言啊!將無形的叫喊聲化作了具體可感的物象,從而形象地表達了一位母親微妙複雜的心理狀態。

    這裡需要特別注意,在美文寫作中,一定要儘量少用或者不用那些固化的、概括性極強的成語。比如描寫人:那人身材魁梧,虎背熊腰,濃眉大眼,雙目炯炯有神……這,顯然是小學生作文,帶有濃重的學生腔。反之,若用更為具體、更為具象的語言去描摹,則遠要比這種程式化的、乾巴巴的語言靈動許多。

    因此,好的語言是作品能夠吸引讀者眼球的關鍵。倘若沒有優美流暢凝練的語言,或者一篇文字裡怎麼也找不到幾處基於作者深刻思考的、令人印象深刻的“金句”,那麼,這篇文字也肯定好不到哪裡去。

  • 6 # 煙雨風飄渺LCJ

    要想寫好經典的美文,首先自己有豐富的閱歷,有細膩的感情,還得有一定的文采,人說相由心生,我覺得美文更是發自內心的聲音,好的美文能引起別人的共鳴,能引起別人的感觸,甚至能引起別人的淚水,要想寫好,不在乎以下幾點:

    一 主題明確,善於聯想,浮想翩翩,多用適當的比喻排比的句子。

    二 偶爾引用古詩詞或著別人說的話,那樣可以增強感染力。

    三多加入人的精神思想,增強文字的文化底蘊,讓人讀後即使沒有有蕩氣迴腸,也要有心靈感觸。

    四 文章收尾的時候要做一些點睛之筆,再次強調要說的內容,總之寫作不是那些數學,沒有絕對的格式。

  • 7 # hy春風裡

    美文,是指文字美,還是思想美。

    文字美比較簡單,這個有專業的寫作手法。

    比如你寫一個人,形容男人,豐俊儀容,面如冠玉,玉樹臨風等等。形容女人,丹鳳眼,吊梢眉,粉面含春等等。

    包括寫物,寫景,光是參考古詩詞都有很多美文可以借鑑。

    即便不好的東西,當你把好的詞語,華麗的詞藻堆積的多了,它都會顯得美麗,不過這個美麗也僅僅只是凸顯在文字上。

    可能在年前時,讀者會喜歡這樣的文章,當有一定的閱歷之後,發現這樣的美文,或者說僅僅只是美文堆起來的美文,絲毫沒有美感。

    著名作家海明威的文章,讀起來就像是讀報紙一樣,從文章的用詞來說,體現不出絲毫的美感,但是他表達的思想,讓人覺得這樣的文章才算得上是好文章。

    對於寫作來說,這是一個過程,對於讀者來說同樣也是。年輕的時候喜歡錶面的東西,年紀大了,讀出的是內在。

  • 8 # Y艾書

    用最美的詞,寫出最美的句子。

    用最美的句,寫出最美的故事。

    用最少的詞,寫出最長的句子。

    用最短的句,寫出最長的故事。

  • 9 # 走心的行客

    如何寫出一篇美文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美文有啥要求,更是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一萬個想法。

    所謂美文,也不一定是語句優美,華麗詞藻的堆徹的無病呻吟。

    關於美文,我不排斥語句優美,也不反對華麗詞藻,我認為美文應該美,更應該是美的真心流露!

    仁者醫心,美文應該給心靈一個慰藉,在這浮躁的社會給心靈一處寧靜的處所安放。

    美文應該純樸清澈,就如同孩子那清澈的眼睛,讀後讓人心生善意,心存愛憐,讓人少戾氣和暴躁。

    美文可以是曠野幽谷的一朵花,不需要多高雅,也不需要多嬌貴,但她的香就能沁人心脾,縈繞不散,讓人久久回味。

    美文應該有深度,給迷茫的人以指引,給渾噩的人力量,給心解惑。

    美文應該如梅,“零落成泥輾做塵,只有香如故,”經的起時間和歲月的洗禮。

    美文應該如春雨,滋潤乾涸的心靈,並且輕柔無聲。

    美文應該美的精緻,美的典雅,美的清新,美的脫俗,美文也應該食人間煙火,流露真誠的心的聲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全職獵人》:小杰在黑化之後的實力能不能和蟻王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