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閒人閒話—jeremiah

    破壞對方的支撐點,讓對方的身體得不到反作用力,從而發不出對自己(我方)的作用力。或說,讓對方一直處於失衡狀態,自己始終保持充分的平衡狀態,對方自顧不暇,自然喪失了攻擊力,從而做到以弱勝強,以小打大。所以,太極拳不是速度、力量的較量,而是技法的比拼。

  • 2 # 劍客浪心2020

    太極拳。顧名思義,就是以太極作為核心理論的拳術。然而太極這個理論看起來簡單,說起來太大了。大到宇宙萬事萬物,基本上都可以拿太極去套,總可以說的通。我一直說太極拳這個名稱,是拿大概念大理論去套小概念的一個名詞,所以總會有太空太玄的質疑。說白了就是假。然而反過來說,中國幾百種傳統武術種類裡面,也只有“太極拳”好像能夠配的上“太極”這個詞。因此如果一定要給某一個武術冠以“太極”這個名字,恐怕也只有“太極拳”可以了。

    為什麼要這樣去說呢。原因就是“太極拳”這個拳法,從起初的樣子發展到近代歷史上最輝煌的那段歷史時期為止,一直是在努力的去向著“太極”這個理論去靠攏,最終形成了“最符合太極”的這個“太極拳”

    這也是太極拳的特點之一。太極拳是歷史上文人身份習武,所選擇練習最普遍的拳種。除了太極拳之外,好像沒有那一類的拳種練習者當中,具備比較高的文化程度的人比較多。而唯獨太極拳,不但練拳的當中文人比較多,甚至有一門派武式太極拳當中,創始人身份的武禹襄,本身就是主要以文為主。這也是太極拳很顯著的特色之一。而其他種類的武術當中,常見的有農民,力工,鏢師,看家護院,把式賣藝,和尚道士,同時具備文武兩種秉性的可以說鳳毛麟角。實際上文武也就好像太極當中所謂陰陽兩面,因此可以說太極拳的特色,也就可以從文人習武這個現象當中體現一二。另外有關太極拳的理論著作當中,文人的痕跡也是非常鮮明,就連公認經典的太極拳論,實際上單從文章結構來說,是典型的八股文章格式。因此有關寫這篇太極拳論的作者,就時間上來看,明清時期應該是最為合理,而且十分偏於清代的文風。不過這是有關歷史考證上面的話題,不在這裡過多表述。

    再者中國豐富多樣的武術當中,也唯獨有太極拳,一下子可以分成陳,楊,武,孫,吳 五種公認的流派。(這裡是說在民國初那個歷史時期)而且這五種拳無論外形到各自的拳理拳論。可以說都區別明顯,幾乎就連從沒有打過太極拳的人一眼都能看出差別。但是同樣也能感覺到其中有共通之處。所以又可以和其他拳種加以區別,把這五種看起來都不一樣的拳都歸類到太極拳上面去。這也是太極拳的特點。至於到了今天,這個現象依然存在,不過由於某些因素,不想在這裡深入討論。

    還有一個顯著的特色在於,只有太極拳,在對於太極拳不深入瞭解的人看來,其技擊意義是最難以明顯體現的。從一百年前就有人譏諷太極拳打起來好像摸魚捉蝦,根本看不出有何實際意義。這個看法一直到今天,相信絕大多數不深入瞭解太極拳的人,依然對太極拳的技擊實用意義抱有極大的質疑。除太極拳之外,基本上所有的武術種類,拳打腳踢的動作意圖十分明顯。攻擊和防守也是基本上一目瞭然。然而一整套太極拳打下來,也許除了搬攔捶等寥寥幾個動作似乎有攻擊的動作,其他都在看起來不明所以的畫圈而已。因此自然而然就會有這到底是怎麼打人的疑惑產生。

    以上舉了這些方面,無非就是為了闡述一下。這些所謂太極拳的特點,都是因為太極拳的拳理而形成的。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太極拳特有的特色,不過這裡就直接對於太極拳的拳理來作一下解釋說明好了。

    拳論開篇就是: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事實上這一句話就把整個太極拳核心理論完全概括完了。之後的所有表述,沒有再超出這句話範疇的。但是最簡單的東西往往就變成了最深奧複雜的道理。這也就是為什麼太極拳論基本上公認為經典,但是究竟的拳理,卻是眾說紛紜的原因。因為太簡潔概括而會有各種各樣能夠自圓其說的解釋。這點好像佛教談空。怎麼說似乎都能說通,但是能夠證果的。那就是寥寥無幾了。

    為了解釋拳理。這裡還是先把太極拳論引用一下:

    1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

    2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

    3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4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也有版本作:左重則右虛,右重則左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愈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

    5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壯欺弱、快欺慢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

    6立如枰準,活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

    7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

    8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所謂‘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

    那麼現在就解釋一下這篇拳論。但為了避免繁瑣累贅,只是作大概說明,並不逐句去解析。這裡分出了八個段落。正好也就是八股文章裡面的段落分別。第一段是總論,也就是闡述核心。那麼下面的2段,實際就是在解析“動靜之機”這句話。而4段落。解釋的就是“陰陽之母”。到了第5段,其實是再次引申解釋“動靜之機”。第7段。則是同樣引申解釋“陰陽之母”。當中穿插的第3段和第6段,則是特別提點運用“動靜之機,陰陽之母”的要領。而最後的第8段,是最後提醒特別容易犯錯的關鍵點。算是最後告誡。這樣整個8個段落。等於詳細解釋了太極拳的核心理念。

    動與靜,實際上也是陰陽。然而這裡不說陰陽,是因為後面的陰陽說的是實戰當中的主動與被動。其中有攻擊與防守的涵義,然而並非單純的攻防,所以說是主動與被動。

    動為分,靜即合。分就有主動去牽扯攻擊的意義,合就是被動去承受對方的壓力,防守的作用。然而攻也不是單純去攻,防也不是一味來防,所以後面趕緊說“無過不及,隨曲就伸”。對方的勢頭猛,人剛我柔,那麼這個形勢下。就要“走” 。我佔據主動,對方被動,對方急於抽身,我緊跟而上不讓他逃脫,這時就所謂“粘”。那麼應該怎麼才能掌控呢?所以後面就說了“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這個原則就是所謂動與靜怎麼轉化的“之機”。

    後面第4段關於陰陽之母的論述,也可以按照這樣的思路去理解一下。為何說是“之母”就是說陰陽是雙胞胎,甚至可以說是連體嬰兒。有陰必有陽,分不開斬不斷,甚至是左邊陰右邊陽,然後馬上又可以右邊陰左邊陽。隨時可以轉換並且彼此不會孤立。這樣變化是什麼樣的目的呢?就是“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程度。做到了,陰陽才算做成了。

    說到這裡估計不少人還是覺得說的太虛太假。那麼用最直白的話來直接去解釋,太極拳的拳理,其實就是說攻防一體,隨機變化。用最直接的例子去說,對手一拳打過來。或格擋,或閃躲。或不擋不躲直接對拳過去,這些都可以,然而這不是太極拳所追求的境界。太極所追求的,是你打來了,我變化了。你打到了卻達不到想要的效果,而我在同時的時候已經對你造成了影響和制約。甚至直接是達到了攻擊到你的目的,然而還不太明白為什麼會這樣的結果。

    說的好像是武俠小說裡面的情節。然而確實是太極拳所研究的拳理方向。

    那麼太極拳在拳理上面究竟能夠做到這種效果嗎?單單從理論上去說的話,是可以的。而且實際上在太極拳的套路當中,已經給出瞭如何做到這樣效果的答案。

    白鶴亮翅現在所有的太極拳套路當中都有,而且練起來姿態雖然各不相同,不過都是一個雙手在身前斜拉展開的態勢。所以我之前說的是“招勢”而不是“招式”因為每一派的太極拳,在講招的時候這一招都是各有特色的。但是其中核心的攻防意義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咧勁。所謂的咧勁是太極拳八種勁其一,主要的外在展現就是分開的樣子。不但外在樣子是分。這個勁的核心目的也是分。分的是對方的來勢。我們印象中看到的白鶴亮翅分開時候的造型是最終的定勢造型,是分開後的姿態和樣子。這個時候實際上已經是攻防作用已經完成之後了。所以要問這個樣子的時候怎麼打人實際上早已經晚了,在成式之前,已經打完了。那麼在白鶴亮翅初始發動的時候,實際上身體姿態是合的。拿陳氏楊氏的樣子來說,是屬於雙手在胸前交叉的姿態,這其實就是典型的防衛姿態。也就是拳論裡面所謂的靜之則合。什麼時候開始分呢?這時就要看對手的動態來決定。只有當對手明確的進攻過來,這裡無論是拳打,還是腳踢,是正面衝過來,還是說側面迂迴,都可以,總之就是對手確實的攻擊而並非試探。這個時候才是開始分。而且這個開始的時機非常的重要,一定是對方的攻擊實際接觸到我的警戒範圍的時候。這裡或是已經身體接觸。或者是沒有接觸。這些都是根據實際情形去決定的。絕不是生搬硬套。那麼這才開始分。分的時候也絕非單單雙手開啟這麼簡單,一般來說,向斜下方向開啟的手,是利用和對方的肢體接觸,去牽引對方的向自己方向的用力,讓他的力偏離原來發力的目標而且不能回收,只能朝自己身體側向發過去。這時屬於人剛我柔,就是所謂“走”。而另一隻手在此同時,因為對手的攻勢落空,急需抽回自己的力。但這時候向另外方向開啟的手,就起到跟進對手,趁虛而入的發力姿態。這就是所謂我順人背謂之粘。兩者同時。就讓對手形成了原本合而攻擊的姿態變成了當中被動分開的形勢。這裡有點好像冰面行走,前腳踏在冰上向前突然滑。然而急忙蹬後面的指令碼意是跟上或者用力想要收回前腳的時候,結果後面腳跟著打滑,最後是劈叉落地的姿態,其難受情形可想而知。而這個形態的造成,也就是白鶴亮翅這一招勢的目的。

    從這一招,來回頭分析太極拳的拳理理念。單說這一招是防守嗎?不是。因為最後效果是擊倒對方。但這是攻擊嗎?也不是,因為實際上造成被擊倒結果的原因是因為對手攻擊。如果對手不實際的攻擊,這個造型擺出來毫無意義。

    攻防一體的理念可以說是太極拳的拳理特點之一。但是並不單單太極拳具備這個理念。比如詠春拳強調的連消帶打,形意拳所謂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其中都有攻防一體的含義。但是在太極拳的大部分拳的展現形式當中,甚至所謂攻擊還是防守的外在定義都已經並不重要了。太極拳所追求的,實際上就是一種運動的系統體系。但是這個運動體系的建立和形成,絕非一日之功。

    最後扯一點太極拳實戰上面的話題。就個人看法來說。太極拳的拳理在境界層面上,是非常之高的。有人曾經用“最高境界的格鬥術”來形容太極。這點我的看法也表示贊成。然而最高境界,就必然有曲高和寡之弊,好比相對論那麼高深,但也就寥寥數人也許能懂,普通人看來相對論還不如盤算明天吃什麼來的實際。這也就是為什麼總覺得太極拳似乎應該有世外高人,但是怎麼也找不到一個像樣子的能打的高手。再者拳理越高深,就越是容易有似是而非的謬誤。並且甚至有人專門利用這些,鼓弄玄虛。裝神弄鬼。太極拳論當中最後語重心長的點明,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所謂‘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絕不是好像為了展現柔化神妙的太極神功,而非要弄得畫蛇添足形而上學。因為太極拳這些理念,實際上都是為了直接實用的目的而作的種種研究,好比登山,為了讓先天體力不足的,基礎能力差的,也最終能夠登上山頂,這麼才修的盤山道,但是如果放棄了登頂的最終目的,不停的修盤山道,修的七拐八繞然而上都上不去的;作者就最後差不多明說的:能簡單直接做到的,就別脫褲子放屁。

    說道這裡。本人將自己總結的關於太極拳在實戰當中的假設性前提列一下:

    一,假設我的力量不如對手,應該怎麼辦?

    二,假設我的速度不如對手,應該怎麼辦?

    三,假設我的體力不如對手,應該怎麼辦?

    實際上這三個前提的假設,如果想的清楚了,那麼也就比較好理解太極拳的拳理出發點了。

  • 3 # 峽里人事1

    答案至繁也至簡,要至繁的答案呢,能著書立說,要至簡的答案呢,就是一張天人合一的陰陽雙魚太極圖。不知提問的人看懂沒?如果沒看懂前述幾句話,那就證明你還真的是缺乏對中華民族傳統哲學的瞭解,先去面壁思過認真讀書吧。嘿嘿……

  • 4 # 真源太極拳

    一、太極源起

    自然育化天、地、人之後,天命伏羲立世,述自然至極真理,宣自然至上之德。伏羲第一位拿起筆來,繪製自然育化天地人萬類萬物的演化規律:一畫開天顯無極○。無極是不生不滅,無形無相,無始無終,無大無小的大自然真空,是不易之氣。○化一氣生太極 。太極是無極真空純至靜化生先天混元一氣,是分陰陽、判天地、一元週而復始的變易之氣。太極一動分兩儀 ,即混元一氣靜到極點清濁陰陽分,重濁者屬陰、成塵凝聚為大地;輕清者屬陽、成氣上升為青天。陰陽分天地成,天地交泰育皇極 。天之陰氣下降,地之陽氣上升,即是天地交泰,陰陽五行之氣顛倒化人倫、生動物、育萬物,它有形象、有質變,屬交易之氣。如日、月、星、火、水、風、山川海河、人類、動植物等等統屬暫存體、幻化身。

    總之,大自然真空育化萬物萬類生生不息,週而復始:無極生太極,太極化兩儀,兩儀立叄才,叄才定四相,四相分五行,五行通六彌,六彌分七宿,七宿分八卦,八卦定九宮,九宮滿十又歸圓。一本散於萬殊,萬殊仍歸於一本。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伏羲對大自然一元復始的演化規律瞭然貫通,著《易經》用高度概括的符號(、、、)和名稱(無極、太極、兩儀、皇極)來教化後人明白大自然的演化規律,遵從規律辦事,奠定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根基。承伏羲之後,炎帝黃帝發明叄分吃藥、七分養神的養生之道,《黃帝內經》即是教導我們養天賦精神,通自然萬化的法典。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有道明君引導萬民正心修身養神安天下。老子、孔子、釋迦、叄教聖人繼往開來續心傳。道感應,儒忠恕,佛慈悲,六字都不離心。道叄清五行,儒叄綱五常,佛叄皈五戒,說法雖不同,歸宗同是一個養神功,即是人人自身本有之叄寶精、氣、神、五官、五臟、五氣都在心性中。"性"、"命"兩字都依此叄、五之理數定八筆。

    老子說大道無形,育地生天;孔子說理天真空純至靜,真空非空生有形;釋迦說天地日、月、河海湖沼、一草一木都在人人自我如來性海之中。這些與伏羲所說的無極生太極都是同一理。因為中華始祖、有道明君、叄教聖人都同對大自然演化的規律通達明瞭,他們在不同時期針對人類不同的思想覺悟,用不同的語言共同述說這一真理。

    無極無所不極,無所不用其極。無極是萬聖真宗,萬理真源,永珍盡包羅。太極是先於天地的混元一氣,簡稱一元化,一元復始。天地萬物生生息息,永無了期,因而太極是天地萬物萬類之根,無極則是太極之源。太極是無極育化萬類永珍、即一本散於萬殊的一個必經過程,也是萬類永珍復歸無極真源的必由之路,即所謂一本散於萬殊,萬殊歸於一本。這樣理解就不會被名相和文字所困惑。

    二、太極拳理論的源起

    無極真空生太極,自然一本散於萬殊,萬殊復源仍歸一本。天地神聖仙佛人、萬靈蒼生俱是萬殊之一,即是無極真空之靈氣所化生。黃帝稱真空靈氣為精神、真氣、真人;老子稱之為道體、元神、玄中妙、紫氣;孔子稱之為天賦之明命、天良;釋迦稱之為無上正等正覺之心、覺性。此乃生命的真本質。思想意識、呼吸調息之氣,以及身軀都是此真本質所顯化的作用和形象。換言之,人即是一個小自然。人的真本質--心靈真氣與無極真空同體相通,是小無極。人的陰陽五行之氣與太極同源,為小太極。人的身體與天地同質,為小天地。心靈與無極,呼吸調息與太極,人體與天地都息息相通,本為一體,因此人有通向自然之功能,故《黃帝內經》曰:“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君子務本,本立而後道生。此乃天人合一的至極真理,千佛萬聖唯傳此真宗。《金剛經》雲:“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無為無所不為即是無極無所不極。《大學》曰:“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此實乃人類人人自我必修之課。執著物相,心外求法必然走向迷茫,此理古今皆然。所以,世界人類正在大力提倡精神文明建設,連廣告詞都說:“溝通從心開始”,此足以說明人類逐步走上追本朔源的覺悟之路是必然的。

    真太極拳的理論必然以明白人的真生命,循小無極生小太極之理,依大自然生太極的規律為宗旨。否則即是捨本逐末,不配稱太極拳。不明白自我小無極,不生真太極拳。不得真金礦,萬煉不成金。

    三、太極拳之築基

    武以神為基,此乃拳道真機。真正的太極拳必以養神為根本。而養神必先明白何為之神?經雲:“大而化之謂之聖,聖而不可知之謂之神”。伏羲、炎黃、堯舜禹湯文武周公、老子、孔子、釋迦對大自然育化大氣天地萬物之理皆瞭然真知,是"大而化之"的聖人覺者。無極真空能化生一切,包括聖人覺者,它神妙莫測故稱之為“聖而不可知之”的神。無極真空即是神,人的心靈真氣--小無極即是神。理致迷除,原來大自然真空即是神。明曉此理,迷信之事無半點,養神之路可登程,此即是樹立起自我的小無極,平息騎牛尋牛的攀緣心。

      黃帝教導我們的養神之道是“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獨立守神,肌肉若一”。精神、真氣均是指人類天賦本具的小無極、元神。人的先天元神本與大自然真空無極母體感而遂通,無阻無隔。一本散於萬殊,有了身軀以後,先天元神變化為後天思慮之神,先天元氣變化為後天呼吸調息之氣,先天元精變化為後天的交感之精。人們在慾望海、名利場中隨波逐流,迷了歸源證真的路途,精氣神外耗,五氣不和,陰陽失調,若不遇明師正法指點,則永在沉睡中不覺醒、迷途中不知返。黃帝所傳恬淡虛無守神之道,即是指明返後天五氣回混元一氣,復歸先天元神無極自然體系,也即是攝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歸元神調遣,念念不離神,不讓神隨意欲奔波而身心紛然。讓“真氣從之”、“肌肉若一”,自然能“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

    三教聖人講得更具體:道保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氣;儒守仁義禮智信五常之德;釋立殺盜淫酒妄五戒之律,其目的是為了保氣養神返無極。守仁戒殺保肝木氣;守義戒盜保肺金氣;守禮戒淫保心臟火氣;守智戒酒保腎水氣;守信戒妄保脾土氣。五氣圓和自朝元,元神元氣元精三花必聚頂。

    明白先聖三教真義理,家庭生活、單位工作、社會活動中心常平,氣常和,應付萬事、調和萬物無執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人,無所恐懼,無所忿,無所憂患,無所好樂,無所掛礙,這就是孟子所講的:“善養吾浩然之氣”,也即是黃帝所說的:“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的體現,這是養神的真義。不要以為兩眼一閉,盤腿一坐才算養神,包子好吃不在皺上。

    養神的過程也即是立德的過程,這也是武術家所強調的“武以德為本”的原因。神養則小太極根基不求自築。

  • 5 # 生命呼吸之間

    太極拳的原理就是太極,透過什麼樣的鍛鍊,才能夠達到太極的境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自虛無生一炁,便從一炁產陰陽,陰陽再合生三體,三體重生萬物昌。就這原理,透過自身的陰陽轉變,使自身陰陽相合,得一炁,效仿天地的陰陽轉變,使自身陰陽和天地陰陽相合,人炁接天炁,天人合一,就入道了。

  • 6 # 供參考同研討

    我想用高中一年級學過的《物理學》課程《力學篇》的知識來理解,歡迎討論:1,設法使自己身體的"重心″投影,總是保持在自己兩腳形成的"支承面″投影中,確保自己"穩″。【物體穩定的條件】套路單練、推手、格鬥都要用到。2. 設法使到對手身體的"重心″投影,離開對手兩腳形成的"支承面″,從而失穩跌倒。【物體穩定的條件】這在推手、格鬥要用到。3. 伺機用拳、掌、指、腳,快打快收,攻打對方適宜攻擊的體位,將"攻擊體(拳、掌、指、腳)″的動能傳到對方身上,達到攻擊目的。這在格鬥中要用到。慢打慢收,"打″就會變成"推″,"踢″變成"蹬″,"攻擊體(拳、掌、指、腳)″的動能大減,攻擊效果大降。【衝量 動量 動能】4. 對方用"攻擊體(拳、掌、指、腳等)″向我攻擊,在保持自己″穩″的前提下,儘量用閃、退等法避開對方攻擊,或設法用自己手的園(弧)形軌跡的動作,將對方的"攻擊體(拳、掌、指、腳)引導偏離其攻擊方向,使之打不到自已,儘量不硬格硬擋。這在格鬥中有用。【衝量 動量 動能】

  • 7 # 小蟲在田

    拳理就是百年來裝逼混飯吃,由其當代成就了無數騙子。太極拳好一句話成就了無數溝溝的騙子。世界拳術發展迅速,向科學技術發展。只有太極大談神功無敵,騙吃騙喝。其實太極二十年還不如人家練兩年,基本就是的操。我可以告訴大家,其實習武的也都知道,太極拳拳理最重要的是練心境,打人免談。幾百年,從沒聽說過太極上過戰場,打過武道家。總統領導人保鏢也從沒太極,說明了什麼?

  • 8 # 宏業007

    一捱揍滿地找牙的玩意兒,整得還挺神秘,太極拳的原理就一個詞就概括了,慢動作廣場舞,想吹牛逼,先把散打幹翻再說,捱了揍,不說出來爭口氣,就知道胡逼逼。葉問說的對,武字就一橫一豎,別的都是扯淡。

  • 9 # 太極王敏夫

    太極拳的拳理是什麼?

    太極拳的主要拳理就是陰陽的互變規律以及先天元神的修煉方法。是武術與丹道的完美結合。相對來說,武術和丹道也是一對陰陽。

    首先,太極拳是傳統武術,武術最基本的就是如何練出來合理的勁力能用於實戰,在單練和實戰中如何達到陰陽平衡、自身穩定而躲避對手的攻擊。所以在《太極拳論》中要求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之後才能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才能逐漸的從心所欲。

    其次,是關於陰方面的修煉,也就是元神修煉。當我們在母體內先天狀態下,識神是關閉,元神是開啟的。當我們離開母體,產生意識之後,就是後天識神開啟而先天元神是關閉的,一定要返回到先天狀態,讓我們的元神動起來。而太極拳的內丹基礎就是《黃庭經》,《黃庭經》是脫胎於《黃帝內經》的有關元神修煉的經典。

    《太極拳論》開篇就已經把拳理說的很清楚了。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為之走,我順人背為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慣。

    現在的愛好者在練拳的時候,只有動,沒有靜。只有太極,沒有無極。太極拳要求在練習的時候動、靜相間,無極、太極相間,而不是一味的動。這也就是拳理說的逢轉必沉。這一沉就是靜,就是合,也就是無極狀態,動起來才是太極狀態。所以大部分太極拳愛好者之所以練不出來,就是自己在練習的時候違背了拳理。

    愛好者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的體悟,才能理解拳理,這時候拳理才會對你有指導作用。如果上手就開始研究拳理,很容易理解偏了。實踐出真知,從實踐中來,回到實踐中去,理論聯絡實際的練拳方式才是真正的弄懂拳理的唯一途徑。

  • 10 # 太極鄭道

    我是一名太極拳愛好者和習練者,練習過程中有所心得,願與大家共同探討交流太極拳,太極拳發展至少,名家拳論甚多,但都是己有狀態或感覺的描寫,具體怎麼練缺乏系統,網上內容也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其實太極拳的拳理核心就是陰陰,練拳核心就是煉兩個點。

  • 11 # 福州禪武

    太極拳是綜合了歷代各家拳法,結合了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吸取了古典哲學和傳統的中醫理論而形成的一種內外兼練、柔和、緩慢、輕靈的拳術。

    ”太極“是古代哲學用以說明世界本原的範疇。太極,中國古代哲學用以說明世界本原的範疇,指宇畝最初渾然一體的元氣。出於《莊子》:“大道,在太極之上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太,即大;極,指盡頭,極點。物極則變,變則化,所以變化之源是太極。太極拳借用了這種理念,以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武術而形成。

    太極的產生也符合道教、儒學、佛學的思想,“靜”態的審美,提倡“靜”文化是主流。”氣一元論“是中國哲學到醫學的過程,因為”氣“是醫學中非常重要的理論,而武術本身的理論體系非常少,它本身是研究人體,就必然要從醫學中借鑑理論,那個年代中醫就是唯一的選擇。”經絡“、”氣“就成為太極的重要理 論依據,意氣君來骨肉臣,這是太極重要理論之一。

    太極的外在形態有武術的內容,在發力上也是武術的勁力要求。

  • 12 # 媒海弄潮兒

    太極拳,始為南北朝時期周敦頤先生所創。

    是源於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的、柔和的、緩慢的、以及輕靈、剛柔並濟的中華傳統拳術。屹今已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太極拳理:是集

    力學、哲學、儒學和道學為一體的綜合性的拳術概念。習練太極拳並非是為了好勇鬥狠、凌眾以上;而是為了修身養性、強身健體。需用與強徒或歹人對峙時也應本著敵不動我不動,敵若動我必先動。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另外,還應知:敵慢我更慢、敵快我更快的高深意旨。

    最後為網友們奉上【太極行走步】,此步法習練簡單,可啟到活血提神,去除疲勞,對慢性腸胃炎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初期步法,周身放鬆,兩臂自然下垂緩慢由兩胯外鬆開五指由下往上往外、住上作圓弧、左右手指尖至與眉毛齊高處微合。然後再作迴圈此動作。兩隻腳於此同時先以腳後跟著地交錯向前自然邁出。

    依此法熟練後再配合呼吸,一月有郊三月則有氣感。是有點難,要知容易的無法收到功郊啊……

  • 13 # 晏旭輝87

    太極拳是以中醫經絡學說、中華氣功之導引術和中國古典哲學之陰陽學說建立的,兼具武術技擊和養生二重功能的運動,民國之前、尤以冷兵器時代側重武術技擊,現代社會側重養生,並號稱世界第一運動!

  • 14 # 江邊垂釣301

    太極拳是拳、功、理三合一的優秀拳種,也稱上乘武功。拳就是拳架套路,功就是內功或叫氣功,理就是陰陽原理。太極即陰陽,就是現代的辯證法方法論。太極拳只會拳不懂功,是不出功的。不出功的太極拳和操或舞沒差別,不僅沒有技擊功能,連養生功能都有限。內功是什麼?形成的原理是什麼?如何練才能出功?陽陰原理這一方法論如何理解?它有怎樣的產生髮展過程?太極拳拳功理三者如何完美結合?想了解詳細內容,可看拙作《太極拳內功的物理和生理原理》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網購或掌閱科技電子書網址icon太極拳內功的物理和生理原理-戴景烈-運動體育0253 )。

  • 15 # 太極仁拳

    要知道太極拳原理是什麼,首先必須知道什麼是太極拳?王宗嶽《太極拳論》告訴我們太極拳是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拳術,也就是順勢而為(順向借勢而為)的拳術。王宗嶽在《太極拳論》中所說的“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粘即是走,走即是粘”,也就是“不丟頂”,“捨己從人”,“隨曲就伸”,“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等等都是指的太極拳的技擊規律特點就是順勢而為。順勢而為的結果,不是擊傷對手,而是不費勁甚至不接觸用力使對手失去平衡無法攻擊我方,同時我方還能保持自身平衡。能夠講清楚太極拳順勢而為不費勁甚至不接觸用力使對手失去平衡無法攻擊我方同時我方還能保持自身平衡的科學道理的理論就是太極拳原理。平衡屬於力學研究範疇。太極拳原理必須透過對太極拳技擊運動進行力學研究才能得出。太極拳力學原理才是真正的太極拳原理。太極拳跟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八卦儒釋道黃帝內經中醫理論毫無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賓士寶馬的銷售員常說的“減速玻璃”是什麼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