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記得我們讀初中時候,對學習看得特別重。
6
回覆列表
  • 1 # 清秋一族

    為什麼孩子不喜歡讀書?這當中的原因有很多,也很複雜。首先我們講教育需不需要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我們就應該去思考,為什麼我們的課程設計普遍不受孩子們歡迎?究竟是人本身的問題,還是說其實是課程設計的原因?抑或是還包括其它因素。類似於這些疑問,作為我們教育體制的研究和設計者們,必須要深刻研究和認真探討的問題。如果我們真有這個決心且堅定不移的要走一條真正以人為本的教育之路,那麼凡事教育上的問題就不能馬馬虎虎對待,特別是當遇到孩子不愛學習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時,就不能一股腦兒的將問題簡單歸罪於孩子本身不夠用心,或乾脆把責任推給家庭對孩子的管教方式出了問題等。

    平心而論,我們當下的教育體制設計是有問題的,也是有嚴重缺陷的。如果我們的教育設計本身並沒有做到以人為本,也不符合人類自身發展的科學規律,那麼就應該進行教育體制改革,甚至是來一次徹徹底底的教育大改革。但事實上,教育改革和其它領域的改革一樣,不到病入膏肓之時,人們是不會普遍意識得到改革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沒有廣泛的民意基礎,很難推動一項重大議題的改革程序。

    如果從人本身來講,任何一個孩子天生都有求知和探索的強烈慾望,沒有一個孩子天生是不愛學習的。也就是說,孩子不愛學習這個命題,完全是一個偽命題。我們需要解決的,是如何迎合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方式,甚至是迎合一些有個性化的學習習慣以及滿足孩子們的一些特殊愛好等,而不是隻停留在孩子為什麼不愛學習等發問的階段之上。我們必須要清楚的一點就是:兒童教育不同於成人教育,它們應該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和體系架構。遺憾的是,我們的教育體制設計,只是簡單的套用了高等教育的施教模式,用一種陳舊而又刻板的固定課程進行由上而下的施教,這種權威式的施教模式,一直推行至初中和小學,甚至已經滲透到了幼兒園。

  • 2 # 啟智

    孩子不喜歡學習,不喜歡讀書,確實是個比較普遍的現象。

    我曾經參加家長會,孩子班上學習最好的女生為我們安排座位,我問她,你喜歡學習嗎?喜歡讀書嗎?她沒給我好臉色:“誰喜歡學習啊?誰喜歡讀書啊?”

    其實,小孩子的求知慾和探索的慾望一般是很強的。還記得小小的他圍著你不停地問為什麼?圍著你讓你讀書、講故事嗎?為什麼後來不愛學習,不愛讀書了呢?

    一是學校教育。

    如今的學校太功利,追求的就是升學率,考核老師的也是學生的成績,加上標準化的教學,為了考試,大量的作業,題海戰術,讓學生應接不暇,且單向的灌輸方式教學,讓孩子們感覺不到樂趣和快樂,只是感覺到苦累和枯燥。

    二是家庭教育。

    現在很多的家庭已經變成了第二課堂。家長天天和孩子說的都是學習、讀書,孩子的生活中沒有了別的,只剩下學習和讀書了。我經常在講座和報告裡問家長們一個問題:“孩子放學回來,你第一句話和孩子說什麼?”家長們一般都會問:今天的作業多嗎?在學校注意聽講了嗎?今天的課都聽懂了嗎?還是學習、作業。

    好不容易到了休息日,還有很多的課外補習班,讓孩子不堪重負,怎麼會有快樂?又怎麼能夠喜歡?

    有的孩子把學習當成負擔,不是自己的事兒,是為了完成家長和學校的任務,那還怎麼有動力?

    還有家庭氛圍是很重要的,我們很多家庭沒有多少書,家長們寧可給孩子名牌的衣服、好的學習用具、選擇名校,給孩子請高價的家教,報最貴的補習班,也不願意多給孩子買一些書。家庭經常出現的場景是:一家人都手捧手機,而不是一起讀書。孩子的記憶裡都是電子裝置,怎麼還會讀書?

    三是被其他的事務誘惑。

    如今的世界變化快,有太多的誘惑,尤其是電子產品,很多家長為了方便、省事,把電視、電腦、PAD、學習機、故事機當成孩子的陪伴,孩子看了那些五顏六色好看的畫面,又有聲音,又有故事,自然吸引孩子,就不再吵鬧大人,不再圍著大人講故事、問問題了,但時間長了,孩子就沒有了讀書的興趣,不會去書中尋找知識、發現世界、體驗快樂。

    當然,孩子大了,還會被遊戲及網路、社會其他的東西誘惑,如不能很好的引導,也會影響孩子的讀書和學習。

    四是興趣和愛好得不到滿足。

    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但在家長、老師的眼睛裡,一切與學習無關的東西都是無用的、浪費時間的、甚至是耽誤學習的。所以,孩子喜歡的東西往往得不到支援和鼓勵,而且還受到家長和老師的阻撓、干擾,甚至是粗暴的制止。

    生活只有學習,那還有什麼樂趣可言。

    鮑魚海參固然好,天天鮑魚海參你試試?

    其實,滿足、支援、鼓勵孩子的興趣和愛好,讓他在興趣和愛好方面取得信心,找到自己的優勢和方法,並應用到學習上,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五是學習讀書的習慣。

    學習、讀書不能成為自主的習慣,那就只能依靠家長和老師的安排和督促,被動的方式又那麼的讓人反感,時間長了,就形成了惡性迴圈:孩子不愛學,家長老師就更加加碼,孩子就更反感,就更不愛學。

    學習好、愛讀書的孩子都是有學習習慣和能夠主動學習的孩子。

  • 3 # 楠得有你

    出於對世界的新奇,沒有一個寶寶天生是不喜歡看書的,孩子之所以不喜歡讀書,可能是兩個方面導致的:

    孩子在幼兒啟蒙時期家長沒有做好引導示範,沒有給孩子提供讀書的條件,興趣沒有培養起來。以至於孩子喜歡玩具,電視手機多於書。

    孩子有看書,可是家長更多的侷限了書的種類,比如大量作文書,科學研究類,在孩子自制力差的時候過於枯燥乏味,讓孩子失去了讀書的興趣。就算現在不讀,也不算晚。家長可以陪孩子重新找回讀書的樂趣,以興趣書開始,陪讀也很重要,享受親子讀書時間,時間總是有的。

  • 4 # 子月說育兒

    孩子都比較愛玩,對各種新事物比較好奇。要讓孩子喜歡讀書,那真的是比較困難。我們家的小弟弟從小就愛各種玩,村裡有電腦了,玩電腦;看到別的孩子玩遊戲,也玩起了遊戲,這就是孩子。

    為什麼不喜歡讀書?

    一、對新鮮、刺激事物比較感興趣

    孩子看見新鮮玩意總是可以被吸引,我小堂弟自從村裡開了網咖,就老往那跑,起初和別的孩子一樣玩玩網頁小遊戲。後來會玩QQ了,玩起了農場。再後來連CS等大遊戲都會玩了。

    這些東西對孩子來說,比刻板讀書來得有趣、刺激。、

    二、讀書環境不好

    讀書環境對孩子的讀書非常的重要。在我們村,讀書環境非常不好。老師很多是村民,大多會為了家長裡短、雞毛蒜皮、農田的活而付出很多的時間,孩子覺得這些老師跟自己的父母一樣,沒有什麼不同,都是農民。

    再有就是村裡出現了很多新事物,孩子都被這些東西吸引了注意力,對學習的興趣更加低了。有時候越發達,誘惑越多,分散人注意力的東西越多。

    在校園裡,學習氣氛也不好。孩子們雖然在學校,但是心不知道是在那臺電腦上還是在其他遊戲上面;人在課堂上,思緒早就飄老遠去了。

    三、家庭環境的影響

    在很多家庭裡面,特別是農村家庭,家裡的大人就是愛看電視劇,愛賭錢,要不然就為了日常瑣碎吵得不可開交。更別說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了。父母的希望都在孩子,卻從不讓自己跟著孩子一起進步,一起提升。

  • 5 # 東山居

    主要是家長沒帶好頭,沒給孩子帶好頭的結果就是 孩子學家長 家長看電視多 玩手機多 孩子很快就跟著學。為什麼我們一直強調和孩子一起成長,現實中怕是沒幾個做到的。

  • 6 # 婷牛爸媽

    現在確實有一部分孩子不喜歡讀書,但也不能情緒化的認為大部分孩子都不愛讀書,作為老師可能更多的是看到孩子們在學校、在課堂的表現,抱著“恨鐵不成鋼”的育人心態看待孩子們的學習態度,難免因為孩子們學習態度不端正便認為都不愛讀書。

    出現孩子不喜歡讀書的情況可能是來自以下六個原因:

    一是孩子們在學校期間本身因為課程學習的枯燥排除與課程相關的學習書籍;

    二是因為學校管理的原因,不敢把課外書帶到學校或者是在校內閱讀課外書不敢讓老師看到;

    三是現在網際網路技術普及程度較高,孩子們獲取資訊的渠道豐富,讀書被新的閱讀方式替代;

    四是孩子當前娛樂方式多樣化,閱讀在孩子們的愛好興趣中佔比下降,被遊戲、追劇等形式取代;

    五是受家庭氛圍影響,因為家長沒有讀書的習慣,回到家裡受到家長的生活習慣影響;

    六是沒有人正確引導孩子讀書,發現不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樂趣!

    以上六點可能是孩子不愛讀書的原因,但也要孩子抱著圖書不撒手鑽進被窩通宵夜讀的情況,所以說關鍵還是讀書的興趣引導!

  • 7 # TT果豆媽親子筆記

    孩子的天性都是喜歡聽故事,喜歡模仿,因而孩子的自學能力也是非常強。大人眼中所謂的”孩子都不愛讀書……“,其實都是大人的主觀判斷,進而標籤化的結果。

    果豆媽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天使,他們的發展都是受原生態家庭環境以及社會環境,學習環境影響的。

    ”如何說 孩子才肯學“”這本書中大量的實際案例表明,孩子在學校裡的表現和老師的態度有關。學生們傾向於滿足或者辜負老師的期望。如果你把他們看成是不愛讀書哦,沒有學習自覺性的人,他們會給你一大推麻煩;如果你去發現他們積極的一面,並加以強化,他們同樣也會努力,以證明你對他們的信任是對的。

    好老師和好媽媽一樣,也是一份修行的工作,功德無量的事業,修好了,孩子和大人都將受益無窮!加油吧,老師們,努力提升自己!

  • 8 # 醬子one

    和你有同感,我也是老師,感覺現在大多數的孩子基本上都是這個狀態,學習好壞無所謂,學不學無所謂,批評他們扭臉就給忘了,給他們輸入再多的心靈雞湯也沒用。

    首先我覺得這種現象的出現和現在的社會有關係,這幾年出現了“知識無用論”,很多大學生畢業之後找不到工作,或者工作不如意,慢慢的導致更多人覺得上學沒有用。另外大人們忙於生活,對孩子疏於教育,相對於學習家長更關注孩子的安全了。現在提倡素質教育,孩子們的地位越來越高,老師們的地位越來越低,再加上現在學生一出事就賴老師,導致老師不敢管。就形成了惡性結果。老師們教學時戰戰兢兢,孩子們成了小霸王。

  • 9 # 葉媽育兒

    讓孩子愛上閱讀,愛上看書有5招:

    1、 良好的家庭閱讀氣氛

    2、 適當的早期讀物

    3、 適當的親子閱讀指導

    4、 親子閱讀環境

    5、 有效的陪伴

    作為家長應該摒棄攀比的心理,容易造成孩子心理壓力,相信孩子的能力,每個孩子的成長規律,語言敏感期都不一樣,先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用有趣的方式讓孩子愛上閱讀,再慢慢進行識字訓練,以上幾招用起來,你會發現孩子的轉變。

    比如“鄰居家的孩子認識了500個字,而我家寶貝學會了擦桌子,你們都是最棒的小孩。如果寶貝也會識字,就更棒了。

    橫向比較梳理榜樣的同時,也要讓孩子明確自己的有點,這樣可以讓她們更加踏實的進步成長。

  • 10 # 慧寶媽媽說

    孩子不喜歡讀書的主要原因是,家長沒有給孩子營造一個閱讀的氛圍。試想一下父母整日低頭握著手機刷朋友圈,吆喝著孩子認真讀書,孩子即使在家長的訓斥下去讀書,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滿肚子的不樂意。這樣的情形之下孩子怎能喜歡讀書。如果家長能夠在茶餘飯後,以及閒暇等候的時間裡讀本書、讀份報紙,相信這樣潛移默化的影響力,要比你嘮叨埋怨一千遍一萬遍都管用。下面就孩子不願意讀書的原因分析如下:

    1.父母先幫助孩子選擇合適的讀物

    書是知識的海洋。一個人窮其一生也不可能讀盡所有的書。因此孩子讀書要有所選擇。父母要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的知識層次以及不同的學習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幫助孩子選擇合適的讀物,只有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閱讀。

    2.創造良好的讀書環境和讀書氛圍。

    一個安靜,舒適的讀書環境,對孩子的閱讀學習是十分必要的。為了激發孩子的讀書興趣,鼓勵孩子對知識的探求,父母應當在家庭中,努力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創造良好的讀書環境,幫助孩子更加安心與專心地讀書。

    3.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孩子主動讀書。

    濃厚的閱讀興趣,可以讓孩子愉快輕鬆、不知疲倦地讀書。父母應當盡最大努力利用多種方法 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孩子一旦產生“我要讀書”的熱情和興趣,就會自覺主動地抓緊時間讀書學習,這樣的效果是任何強迫命令都不能達到的。

    4.讓孩子在快樂的體驗中讀書。

    讀書無趣會事倍功半,讀書無方則收穫甚微,孩子喜歡讀書是件好事,但愛讀書還要會讀書,父母一定要指導孩子讀書的重點,要領,讀有所得。這樣孩子才能在讀書中享受快樂,在快樂中獲取知識。

    總而言之,閱讀的重要性已不再贅述,讓孩子喜歡閱讀,貴在持之以恆。父母怎樣才能讓孩子天天堅持讀書,長期自覺主動地讀書,其中最重要的地方,就是激發孩子對讀書的興趣,進而讓孩子愛上讀書。

  • 11 # 大熊貓的小蠻腰

    我覺得主要是從小的習慣,這麼說吧,通常愛看書的孩子,家長都是從小培養的,他們從很小就開始讀繪本了,對故事/知識有求知慾(不排除有一小部分從小沒讀過繪本的孩子也會認真學習)。並且家長也會看書,家裡有看書的氣氛。

    我孩子從兩歲多開始讀繪本,雖然他也很愛玩:玩具,遊戲,找同學,但也一樣愛看繪本聽故事,我買了挺多繪本給他。家裡沒買電視,所以我們的時間很多,每天有足夠的時間玩,閱讀,出門運動。我有電腦,但是從來不在他面前開(暑假幾乎沒開過電腦,除了偶爾一起看電影)。他有自己的兒童平板,因為定了規矩,所以再好玩的遊戲和再喜歡的動畫片他都能夠控制自己,四集或者兩集以後主動關掉(短的可以看四集,長的看兩集),沒有電視節目和電子遊戲的干擾(或者說能夠抵制誘惑了),所以他就有足夠的心思來閱讀了,他覺得書裡面的故事也很精彩。今年九月要上學前班開始學拼音了,我給他讀繪本的時候都會告訴他,等他上學了認真聽老師講課的話會認得很多字,然後就能夠自己讀更多的書了。所以他對學習拼音也挺期待的。不過也不懂到時候效果會如何,因為感覺他的智商很平凡,但是至少有想學的心作為鋪墊了。

    還有一個原因,我兒子從小到現在就一直喜歡問為什麼,我也儘量解答,他問我從哪裡知道的,我會說我以前讀書的時候看過,然後他就覺得讀書好厲害(傻白甜)。前陣子問我為什麼奧特曼只能在地球上待三分鐘,我說我用手機查一下,然後他現在也懂叫我用手機查問題了。。。

    很多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是孩子主動的,而長大後老師督促去看,都是被動的,孩子找不到看書的真正樂趣。

  • 12 # 一諾千金ok

    剛看了幾個老師的回答,想起前幾天表姐家女兒在我這做作業的情景,跟老師們描述的一樣。老師佈置的作業有有5篇作文,英語課本讀熟前4課,背誦課本古詩。來我家做作業表姐說主要是英語,其他還行,說老師說孩子挺聰明就是不學。5篇作文我說你就寫自己這幾天學的做蛋撻、紫菜包飯、彈琴和中國地圖概況,最後一篇讓她自己寫自己怎樣捉小魚。背誦古詩,我跟她一起背,打快板背,快慢各種花樣背,英語讓她跟我家小寶對話,各種鼓勵和讚賞,但只要不盯著做,我說今晚自己背古詩吧,然後等我讀完自己的英語,那邊早睡了,任何書都不會動一下。於是,跟她談心,說一說我上學時的情況,又是憶苦思甜,又是讓她感覺她比我上學時優越,但最終從面部表情來看沒有幾句能打動孩子的。

    透過這件事,越來越感覺喜歡讀書的孩子,其父母必定也是喜歡讀書之人。一個愛讀書習慣的養成,背後是家長多少個日夜的付出?真的是你的時間在哪裡,收穫就在哪裡!

    自從在家帶女兒,喜歡上了帶孩子們一起讀書,一起玩遊戲……孩子們在玩中學習,吸收快,參與興趣高,記住的也不容易忘。所以,一堂自己說了算的生動活潑的課堂,對我們的孩子來說有多奢侈?

    每一孩子都希望得到關注和讚賞,每一個老師也期盼孩子們在自己的用心雕琢下不同反響,而這一切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才能配合的天衣無縫……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 13 # 晨星公主成長記

    孩子天性對高影音刺激的事物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更長,所以對於讀書來說當然是看動畫片或者媽媽讀故事更有吸引力。學前的孩子更喜歡顏色鮮豔,畫面豐富的,大篇幅的文字孩子自然是不喜歡了。

    如果一味的讓孩子看書、學習,但是家長卻看電視玩兒手機,孩子難免會覺得不公平,也會受到影響。所以想讓孩子喜歡看書可以先從家庭格局和氛圍入手。可以把看電視的區域從格局上弱化,把沙發擺放在靠近書架或者圖書區的地方,讓孩子有了空閒的時間,自然而然的去到圖書區。家長也要養成看書的習慣,尤其是有孩子在家的週末,可以把看電視,刷手機的時間用來和孩子一起親子閱讀,讓讀書很自然的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孩子長大一點後,就要從內驅力上去引導孩子讀書,不要把讀書說成是一件很枯燥乏味的事情。當孩子有問題的時候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書上尋找答案。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把書當成一種工具,激發孩子對知識的興趣孩子自然就會喜歡看書了。

    孩子能夠安安靜靜的看書,和專注力也是分不開的。孩子的專注時長也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長,家長們在引導孩子耐心專注的讀書的同時,也可以用一些小遊戲的方法去訓練孩子的專注力。例如:【小球捉迷藏】三個杯子中扣這一隻小球,變換位置,讓孩子找到小球藏在哪個裡;【小士兵】發號口令,讓孩子用手指出口令要求的內容。玩兒的熟練了還可以說反語的指令;【撲克牌遊戲】取三張不同的牌,隨意排列於桌上讓孩子選一張看完記住後,隨意更換三張牌的位置,讓孩子找出之前看的牌等等。

    其實很少有孩子生下來就喜歡看黑白、沒有聲音、沒有動態的文字,所以需要爸爸媽媽們耐心的引導和書香氛圍的薰陶~

  • 14 # 娛樂天霸

    多讀書對孩子的智力發育、知識儲備都非常有益,為此在生活中,家長們一直努力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然而很多孩子都不怎麼喜歡讀書,有些一看書就嚎啕大哭,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孩子不願讀書的原因有下面幾點。

      1.講故事不生動、不走心

      孩子是對外部事物有著強烈敏感的,家長在給孩子講故事只是敷衍了事,不是真心實意地向孩子講故事,他是能感覺到的。在孩子八年級之前他的聽力是比閱讀強的,直到到八年級之後,兩者才達到平衡。所以父母在跟孩子講故事的時候一定不要敷衍了事,孩子的閱讀能力就是在聽爸爸媽媽講故事中慢慢提高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斷地和孩子聊天,不管聊的是什麼,都對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有幫助。

      2.急於功利

      很多家長總是要求在孩子閱讀之後講講故事的意義,其實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只能聽懂故事的大概,並不知道故事的深意,其實有時候家長都不明白這個故事究竟想表達的含義,更何況是孩子呢?所以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喜歡閱讀,讓孩子體驗閱讀的樂趣。

      過於急功近利,很有可能起反效果。不要讓孩子背那些長篇大論,而是要讓孩子在快樂的閱讀。

       3.強迫閱讀

      很多時候家長買了很多書本,但是孩子實際上沒有閱讀,所以有些家長開始急躁便強迫孩子 閱讀。一個孩子不知道什麼是書本,自然不會閱讀,也自然不會獲得讀書的樂趣。家長們應該讓孩子堅持讀書,並用生動的語言向孩子展示書本的趣味。其實那些愛讀書的孩子在幾個月的時候,就開始接觸書本,甚至把書本當做自己的玩具,在不知不覺中,他們體驗到了從書本上獲得的樂趣。然後潛移默化的開始喜歡上閱讀。

       4.追求數量

      家長為了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就開始買了很多書本,但實際上這樣的行為會給孩子留下一個錯誤的印象:書只是爸爸媽媽買來的裝飾品。小孩子其實都很喜歡重複的聽一個故事,因為這樣他們就可以加深這個的印象,從而不斷的開始吸收故事中的知識,然後開始融會貫通。

      所以家長們不如和孩子一起閱讀,熟讀書本,讓孩子知道書本的樂趣。

  • 15 # 彭華勇家庭教育

    你好,我是彭華勇老師,心理諮詢師,專業解決孩子厭學叛逆等教育問題,關於這個問題原因有很多,分析幾個常見的重要原因。

    第1點,很有可能就是小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屬於嚴格監督型的,在小學階段,父母如果監督孩子學習,暫時效果會非常好,但是到了初中孩子已經有了很強的自我意識,這個時候要想再去監督孩子學習,幾乎不可能了,所以這個時候會爆發出激烈的矛盾。

    第2點,也就是說,父母在從小的過程當中傳遞給孩子的感覺,就是父母對孩子的學習很在意很重視,那麼孩子的感受裡面就是覺得讀書作業都是父母的事情,他們很著急,不是我的事情,所以孩子永遠不會著急,永遠不會重視,也不會對自己的學習有任何的負責任。

    第3點,就是說孩子自己的話,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學習興趣被完全破壞了,那麼學習興趣完全被破壞,一方面是當下的這種應試教育的一個影響,另一個就是可能是孩子和學校的老師關係不好,或者和同學關係不好進,進而會引發孩子對學校學習的這種反感。家庭方面往往就是家長功利化的教育思維,只看重孩子的分數,考試只看重孩子考什麼樣的學校,而忽視了孩子內在的感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人相愛卻不能在一起,還要繼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