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遼海醉仙
-
2 # 詩林蟲鳴
《蟬》
深藏密葉青枝
與Sunny的孩子游戲
知了知了——
自鳴得意的喧囂
驚擾風雨
世間事能明白幾尺
夏與秋都在交換些什麼
稻穗順從北風
紅衣女子折斷眉筆
從黑夜裡唱出Teana之音的小溪
似乎一切都清澈見底
然而那些明白的樹開始顫抖
蟲們屏住呼吸
光潔大腿徐徐添衣
Sunny遠離
黑色的蟬從黑夜裡來
又迴歸黑夜
-
3 # 耒水湘人
蟬時雨,是指蟬鳴如雨,還有一重意思,雨後蟬叫更加空靈,清脆!
蟬,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這首託物寓意的小詩,是唐人詠蟬詩中時代最早的一首,很為後世人稱道。
首句“垂緌飲清露”,“緌”是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鬚,形狀好象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這一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徵。“垂緌”暗示顯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這顯貴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筆下,卻把它們統一在“垂緌飲清露”的形象中了。這“貴”與“清”的統一,正是為三四兩句的“清”無須藉“貴”作反鋪墊,筆意頗為巧妙。
次句“流響出疏桐”寫蟬聲之遠傳。梧桐是高樹,著一“疏”字,更見其枝幹的高挺清拔,且與末句“秋風”相應。“流響”狀蟬聲的長鳴不已,悅耳動聽,著一“出”字,把蟬聲傳送的意態形象化了,彷彿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這一句雖只寫聲,但讀者從中卻可想見人格化了的蟬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逸韻。有了這一句對蟬聲遠傳的生動描寫,三四兩句的發揮才字字有根。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託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於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調這是由於“居高”而自能致遠。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一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正象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所說的那樣,“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這裡所突出強調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兩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應,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讚美和高度自信,表現出一種雍容不迫的風度氣韻。唐太宗曾經屢次稱賞虞世南的“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詩人筆下的人格化的“蟬”,可能帶有自況的意味吧。沈德潛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唐詩別裁》)這確是一語破的之論。
清施補華《峴傭說詩》雲:“三百篇比興為多,唐人猶得此意。同一詠蟬,虞世南‘居高聲自遠,端不藉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比興不同如此。”這三首詩都是唐代託詠蟬以寄意的名作,由於作者地位、遭際、氣質的不同,雖同樣工於比興寄託,卻呈現出殊異的面貌,構成富有個性特徵的藝術形象,成為唐代文壇“詠蟬”詩的三絕。
不得不說,夏日的蟬鳴,是一種愜意的享受,絕美的音符,可惜,現在的人都向往城市,少了這片悠閒!
-
4 # 七兩香事
關於“蟬時雨”的說法:
未找到古代文獻中關於“蟬時雨”的記載,此說法應該源自日劇《蟬時雨》。《蟬時雨》改編自藤澤周平的同名小說,2003年8月22日在日本首播。
古代有很多寫蟬的詩歌: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落日無情最有情,遍催萬樹暮蟬鳴。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庭樹新陰葉未成,玉階人靜一蟬聲。
古詩中大多描寫蟬的鳴聲,如“蟬噪”、“蟬鳴”、“蟬聲”。蟬時雨應指蟬的叫聲像雨聲一樣,此起彼伏,綿延不絕。
此外,古代文學中有很多專門描寫蟬的古詩:《蟬》
唐 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在獄詠蟬》
唐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
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
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
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
誰為表予心?
《蟬》
唐 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
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
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
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
我亦舉家清。
我最喜歡虞世南所寫的《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站得高,唱得遠。老子是憑本事唱歌的,不是憑藉秋風傳播。
中外有很多預言故事,一般都是反諷“蟬”只是居高唱歌,不思進取,等到天氣涼了就銷聲匿跡了。而且蟬吸食植物的汁液,常被認為是害蟲。
我喜歡蟬,一是蟬有蟄伏精神,在地下孕育幾年,甚至十幾年,只為了在盛夏唱個歌,精神可嘉。二是蟬給我的童年帶來了很多樂趣,小時候洗了麵糰,拿著長竿子粘知了,是我非常懷念的童年記憶。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知了猴是非常美味的野味,營養豐富。對於吃貨來說,沒有吃炸知了猴的夏天是不完美的。
-
5 # 詩詞美學
寫蟬的詩句,最喜歡虞世南的“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與王安石的“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有異曲同工之妙。
-
6 # 味哎兒
(真稱蟬時入知了狀態)
噪得很,很煩人的,所以皇家有粘杆隊,專業殺知了的。
蟬,是指將要脫殼羽化的知了猴,沒停下入靜仍爬樹的知了猴名爬蚱,靜止不動待脫殼的爬蚱才稱蟬,脫完殼羽化的稱知了。
(爬蚱)
古人把由地內爬出的蟲,變成會飛的蟲,想象成升飛,同修仙得道的修煉者一樣,由人轉神仙了,從而嚮往並祟敬。
知了,不論幼年成年終生只飲樹汁,古人認為飲甘露,不食髒物的,物純潔,同蓮一樣出汙泥而不染,純潔美麗的。
知了,鳴叫時,先低小音,再大聲,再大高音,收尾有略小大高音結束,有律有節奏的。因而被心境好的人讚美的,也入詩章的。
蟬,是一季蟲,即成蟲只在夏季有,春秋冬三季居地下的。伴夏天出地面,見立秋不再出。
(知了)
蟬,飲甘露,排出水,沾著的人有富貴氣,這就是蟬時雨。實為知了的排洩物。
蟬時雨得名由,太陽照著,天晴無雲或少雲,經過蟬鳴的樹下,受驚的知了會停叫,而後撒泡尿,如晴天細雨一般樣。淋人身上臉上涼絲絲的,若祟蟬的就感美呀美呀的了。
樹汁真潔淨不髒的,蟬尿也真不髒,它只排液無糞便的。天下沒有比蟬潔淨的動物的。
(漢八刀玉蟬)
漢朝人崇蟬就取潔淨與羽化升飛,由地下到飛天的轉變。所以用玉雕蟬精練的僅用八刀,才有了漢八刀玉蟬的。高官皇族葬時口含玉蟬或手握玉蟬,寓意可被蟬帶引出地面飛昇成神成仙。
(七齡蟬,一天為一齡,還有三四五等齡的)
蟬的品種及多,最小的是比大米粒小一半的蟬,黑大知了是體形最大的蟬。且有一年至17年的各壽命的。
自感古詩:蟬噪林逾靜,鳥嗚山更幽。挺美的。
(嘰了)
(福旦)
-
7 # Matt哥說移民
很多蟬在樹上開嗚那一瞬間,蟬會尿尿,就像下雨,不信親自去體驗一下,這才是蟬時雨的最初來歷,古人用於藥引。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呤。
-
8 # 山東雲逍遙
蟬時雨。
多麼美且有意境的詞語呀,將人一下帶到了遙遠的夏季鄉村——
緩緩流淌的小河,河邊茂密的楊樹林,和滿林響徹雲霄的蟬聲……
百度上說,蟬時雨的意思是指蟬鳴時一陣高一陣低猶如下雨時的情景。
可我卻想起了另一種蟬時雨。
炎熱的夏天午後,勞作了一上午的大人們都睡著了,幾個孩童扛著套了尼龍網的竹竿悄悄來到村外楊樹林裡。
蟬鳴在頭頂吱吱叫著,他們躡手躡腳靠近樹下,仰起頭,仔細觀察著。忽然,幾絲細雨當頭淋下,迷了誰的眼睛。
下雨了,下雨了。有人叫起來,樹上的蟬鳴戛然而止,接著快速飛去,撣落一兩片黃葉。
抬頭,Sunny依然如碎玻璃般晃著眼睛,於是幾個人人哈哈笑起來,哪裡是下雨?分明是蟬兒撒的尿。
——這是另一種蟬時雨吧。
很喜歡唐朝虞世南的詠蟬詩: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寥寥四句,就將蟬的高潔品性和高曠氣度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又是一年蟬鳴時,趕緊打理心情,帶上記憶帶上童心,去聽一場蟬時雨吧。
-
9 # D東哥
蟬時雨,就是蟬鳴如雨,蟬的叫聲一片,指的是夏天蟬的叫聲就象陣雨一樣,忽快忽慢。彼此起伏。
當然,蟬的叫聲,會因品種不同而聲不同,常見的黑蚱蟬叫聲是連續不斷的,而寒蟬則是一聲一聲地淒涼地叫。如有的蟬是“知了、知了、知了”的叫,有的則會“知了……知了……知了”的叫。
我們聽到最多的蟬聲是蟪蛄蟬,它是蟬家族中的單音蟬,一生只會發出一個單音節的“吱”聲。但它叫的時間很長,有時到了寒秋還能聽見它的不甘心的叫聲。
會叫的蟬應該都是雄蟬,雌蟬不能發音,雄蟬發音器在腹部,有一層鼓膜,鼓膜受到振動而發出聲音。由於鳴肌每秒伸縮約1萬次,蓋板和鼓膜中間又是空的,所以能起到共鳴的作用,而且特別響亮。
雄蟬在夏季不停的叫,目的只是為了引雌蟬來交配,交配受精後,雌蟬用像劍一樣的產卵管在樹枝上刺成一排小孔,把卵產在裡面,幾周後,雄蟬和雌蟬就會死掉。
古今有關於蟬的詩歌還真不少,但我比較喜歡的大概有三首。下面讓我們共同欣賞一下:
(一)《蟬》
(唐)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翻譯: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去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鳴叫聲從稀疏的梧桐樹枝間連續不斷地傳出。這是因為蟬在高處,所以它的聲音才能傳得很遠,而不是憑藉秋風的力量。
(二)《在獄詠蟬》
(唐)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
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
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
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
誰為表予心?
譯文:深秋的季節西牆外寒蟬不停地鳴叫,蟬聲把我這囚徒的愁緒帶到遠方。我怎堪忍受這玄鬢盛年的好時光,獨自吟誦白頭吟這麼哀怨的詩句。露重翅薄欲飛不能,這世態多麼炎涼,風大風多聲的響聲容易沉淪,卻難保自身的芬芳。誰人知道我就像秋蟬般一樣清廉高潔,有誰能為我表示冰晶玉潔的心腸?
(三)《蟬》
唐: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
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
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
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
翻譯:你棲身高枝之上還難以飽腹,傳出的悲鳴聲無人理會,真是白費了。五更以後疏落叫聲幾近斷絕,滿樹碧綠依然如故毫不動情。我官職卑下就像桃梗漂盪不定,長期荒蕪的院裡雜草早已長平。勞駕你的鳴叫,使我能夠警醒,我的全家一貧如洗就象水一樣清。
歡迎大家分享你喜歡的那些寫蟬的詩歌,若用三行詩來寫,你會怎麼寫?期待親的回答哦!
【我們這裡還有茶】第六期:蟬時雨
時光如雨,我們都是在雨中行走的人,尋找那段屬於自己的故事;
陽光如雨,我們都是在詩中行走的人,撐著那片屬於自己的晴天;
蟬鳴如雨,我們都是在回憶中行走的人,收起那顆屬於自己的禪心。
“蟬噪如雨傾盆下,日月走馬寂無聲”。且任蟬雨梵音,敲打你我的心窗,傾聽盛夏的清涼;且任那件鄉愁,幹了又溼,溼了又幹;且任那枚調皮的童年,光著小腳丫,踩響一串串小水花……
來吧,三行歌者,讓我們且行且吟,一邊沐浴蟬時雨,一邊用肋骨歌唱,詩響夏天,期待你的一“鳴”驚人!
回覆列表
“蟬時雨”是指蟬鳴如雨時。此時蟬鳴如雨般此起彼伏,叫聲不斷,幾乎每棵樹上都有數只蟬鳴叫。還有蟬鳴時往往在雨季來臨,尤其是雨後蟬鳴如雷貫耳,一陣接著一陣。在長江以南五六月份一般會出現“蟬時雨”,北方則在六七月份出現“蟬時雨”。
中國古時畫蟬鳴的畫不少,寫蟬鳴的詩也不少,本人曾見過幾首,現在一時找不出來。現將本人前幾年寫的一首《賞蟬》發表於此,以饗網友。
《賞蟬(自由詩)》(2018年第112號)
夏炎熱,流火天,窗外傳來蟬鳴喊。
柳林柔枝隨風搖,吾乘涼處搖蕉扇。
逆聲找到藏蟬處,可見蟬翅閃的歡。
陣陣蟬曲悅耳來,柳葉也隨共震顫。
細雨落,蟬鳴停,河柳依風搖枝閃。
手機告我今高溫,又有蟬蟲落樹間。
因賞蟬鳴淋落雨,身著溼衣額冒汗。
莫笑吾觀雨中蟬,由此譜出夏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