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新俠2

    孔子的祖上是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的貴族,先祖是商朝開國君主商湯。周初三監之亂後,為了安撫商朝的貴族及後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紂王之兄微子啟於商丘建立宋國,奉殷商祀。微子啟死後,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就是是孔子的十四世祖。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叔梁紇為避宋國戰亂逃到魯國的陬邑(今山東曲阜)定居,其官職為陬邑大夫。

    叔梁紇的正妻施氏,生了九個女兒卻沒有兒子,小妾為他生了長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紇很不滿意,於是請求納顏氏女兒為妾。顏氏有三個女兒,只有小女兒顏徵在願嫁叔梁紇。顏徵在時年不滿二十歲,而叔梁紇已經六十六歲,年齡相差懸殊,兩人為婚於禮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並且懷孕,故謂之“野合”。

    孔子生而七漏,頭上圩頂(意為頭頂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禱於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魯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子三歲時,叔梁紇病逝。叔梁紇死後,顏徵在被叔梁紇正妻施氏所逐,於是帶孔子庶兄孟皮與孔子至曲阜闕里,孃兒仨兒相依為命,過著清貧的生活。

    魯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孔子的母親顏徵在去世。這一年,孔子才十七歲。有一天,季氏宴請士一級貴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陽虎拒之門外。孔子人生第一次嚐到了世態炎涼。

    以後孔子做過官,甚至做到了魯國的司寇,權力很大,竟把另一個他看不順眼的大官少正卯給殺了,可見他也是個有膽有識有魄力鐵面無私的少壯派。但是,孔子可能對於官場潛規則玩的不太好,在魯國政府沒幹多長時間就被下崗了,於是孔子就收了許多學生並設私塾,開始了他的授徒生涯,一邊教書,一邊掙點束脩,就是學費,用以維持生活。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家設私塾收學生的鄉村教師,中國歷史上第一傢俬塾就是孔子開的,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的遊學傳統,也是從孔子開始的。自那以後,中國社會特別時興遊學。

    1917年暑假將要來臨的時候,毛澤東同在楚怡小學當教員的好朋友蕭子升商量,怎樣度過漫長的假期。他們定出的度假計劃是十分奇特的:去當叫化子!身上一個錢不帶,去作長途旅行,靠著乞討解決吃和住的問題。這樣,從社會的最底層來看社會,來看人情世態,必定能夠看到許多平日看不到的東西。舊時有窮苦的讀書人或失業塾師,到處給大戶商號送對聯或恭維話,作遊學先生,以解飢困,社會上叫作“打秋風”。這是窮秀才一種解決旅途生計的辦法:每到一處,遇上商店或者住戶,就寫一副對聯送去,接受一點饋贈。結果,1個多月“乞討生活”的遊學,沒有花一文錢。他們走過許多市鎮,經過更多的冷僻農村,一路瞭解農民和各階層人民的生活以及社會風俗人情。蕭子升放不下架子,向人問路,都要先整整衣服,乾咳兩聲,然後開腔;還只願進大戶人家。毛澤東卻態度謙和,談話親切,願意進小戶人家,尤其熱心於訪貧問苦,同什麼人都談得來。這次“遊學”,他們漫遊了寧鄉、安化、益陽、沅江等5個縣,是一次大豐收,使毛澤東獲得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他們在旅途中寫的“遊學”筆記,第一師範同學好友爭相傳閱,稱讚他們是“身無半文,心憂天下”。

    可見孔子的遊學傳統真是法力無邊,影響深遠。

    孔子那個年代人們是非常苦的,社會生產以農業為主,兼有些牧業及手工業等。製造業最厲害的是馬車製造廠,趕馬車是當時比現代金融業IT業還吃香的職業,我們的主人公孔子就是駕馭高手。另外的幾個基本技能是:禮、樂、射、書、數。禮,孔子是最拿手的,從孔子極力維護周禮,要求他的學生們要克己復禮,以便天下歸仁的政治主張來看,懂禮,在孔子心中是政治上的最高要求;孔子無疑又是懂樂的,要不然他怎麼訂正得了《詩經》?《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這部詩書是孔子整理訂正刪削增補的,他要是不懂樂理,斷做不好這個工作。射會不會不得而知。書是沒問題的。整理《詩經》,教授生徒,不會寫字顯然不可能。另外,孔子自己說,他十有五志於學,三十而立。可見他學習的時間是很長的,如果在唐朝應該具有進士的水平,在我們這個時代,碩士研究生的畢業證書是拿到了的。數,自然懂得些,可能不是最好,但也一定不錯。

    孔子那時候的教育方式至少分為三個層次,一是當官的,要跟當官的學習,既學習理論知識,又學習做官的實踐,包括辦案,斷獄、勸農等等,當然也要學習文化知識,比如書數等等。二是工業技術,比如馬車製造,弓箭製造,青銅器製造,陶器製造等。三是農業技術,這個就跟老一輩學就行了。由是觀之,孔子一定是個多面手。後來,孔子帶領一群歲數參差不齊的大學生,周遊列國,雖然,他的政治主張比較迂腐,在當時的各國中不大受歡迎。但是,在孔子心中,年輕的母親為了他,可謂操碎了心:她對小仲尼的愛是真摯而深沉的,小仲尼三歲的時候,母親顏徵在也只有二十三歲,父親叔梁紇就去世了,母親被父親的正室施氏連同同父異母的大哥孟皮和小仲尼一起趕出家門。孃兒三個相依為命,艱難度日。母親的愛,母親的呵護,母親的那對未來充滿希望的目光,經常在小仲尼的眼前呈現。小仲尼是乖的、懂事的,他學習非常刻苦,他的志向也非常大,他曾經跟他年輕的媽媽發誓,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要做大官,要有大作為,給媽媽爭氣,也讓媽媽過上好日子。小仲尼的努力沒有白費,他的進步是顯而易見的。那年,他十五歲生日的時候,他手裡拿著媽媽給他煮的兩個雞蛋,眼含著熱淚,站在媽媽的跟前,先是深深的給媽媽鞠了三個躬,又作了三個長揖,然後他拍了拍長長的外套,正了正衣襟,鄭重地對母親說:媽媽,我要學做官,做大官,做大事,讓您過上好日子!望著長大了的兒子小仲尼,聽了兒子這番話,顏徵在的眼淚唰的一下子落下來了,多少年來,多少辛酸和勞苦,就是為了這一天,就是為了讓兒子有朝一日長大成人,出人頭地,兒子,你是好樣的,你終於懂事了,你終於不負媽媽的期望成長起來了!顏徵在眼含著熱淚,久久地注視著小仲尼,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孔子看著母親欣喜的笑容,高興的笑了。可是好景不長正當他一心一意孜孜不倦的學習的時候,顏徵在因為勞累過度去世了。從此孔子與大哥孟皮一起過活,孔子每天去官府學習做官,孟皮則做農活種地養活自己。孔子一天也不敢懈怠,他終於在魯國做了很大的官——司寇,後來因為社會閱歷不足,不懂得官場的潛規則被下崗。為了生計,也為了自己的遠大抱負,更為了報答生他養他的母親,他忍辱負重,招收生徒,他決心以另外一種形式為國家出力,報答母恩,報答兄長之情。他招學生,他要從教育做起,從培養年輕人做起,他把他的人生經驗,他把他對人生的體悟,他把他對世界的認識,統統教給這幫年輕人,一點也不保留。對天資不同的學生,他會用不同的方法施教,不管是富裕家庭還是窮人家庭的孩子,他都招,他說是個人就有受教育的權利,他這樣說,也這樣做了,他把他的一生都貢獻給了教育事業,七十二個賢人,三千個弟子,這才叫桃李滿天下啊。

    兩千多年來,孔子給中國給世界留下了豐富而不朽的精神遺產,他創立了儒家學說,他的學說被中國曆代皇帝奉為施政的圭臬,是兩千年來華人民為人處世的座右銘,今天,全人類都對孔子的學說頂禮膜拜。在中國政府的推動下,世界各國紛紛成立孔子學院。孔子的學說已經走出國門,就快遍佈全世界了。在天堂的母親顏徵在一定與孔子匯合了,他們看到這一幕,不知道該怎麼高興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個古文中包含異體字?舉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