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村牛人大哥
-
2 # 農場操作員
犢牛肚臍化膿是出生斷臍時,受到了細菌感染。正確的做法是:切斷臍帶的器具首先消毒,犢牛肚臍帶留十到十五公分長,託在手心,倒入酒精,雙手揉搓除去血跡,用細棉線消毒紮緊。臍帶風乾落掉時,用酒精消毒一次。保持犢牛舍乾燥通風,就不會發生臍眼化膿。
犢牛肚臍化膿是出生斷臍時,受到了細菌感染。正確的做法是:切斷臍帶的器具首先消毒,犢牛肚臍帶留十到十五公分長,託在手心,倒入酒精,雙手揉搓除去血跡,用細棉線消毒紮緊。臍帶風乾落掉時,用酒精消毒一次。保持犢牛舍乾燥通風,就不會發生臍眼化膿。
正常情況下,犢牛臍帶在產後7~14天干枯、脫落,臍孔上皮封閉。由於牛的臍血管與臍孔周圍組織聯絡不緊密,臍帶斷後,血管極易回縮而被羊膜包住,然而臍帶斷端常因消毒不好而導致細菌感柒,使肚臍發炎、化膿或壞疽。
一、發病原因
接助產時臍帶不消毒,或因其它犢牛互相吸吮,致使臍帶感染而發炎。飼養管理不當,運動場潮溼或褥草更換不及時,再加上不及時消毒或根本不消毒,衛生條件積差,導致臍帶感染。
二、症狀
臍帶炎初期常不被發現,僅見犢牛消化不良腹瀉。隨著病程的延長,犢牛精神沉鬱,體溫升高至40℃~41℃不願走動。臍帶周圍腫脹,觸診質地較硬,患畜有疼痛感。用手擠壓可擠出膿汁,有惡臭味,有的擠不出膿汁,但臍孔周圍形成膿腫。
三、預防
首先新生犢牛做好臍帶消毒工作,臍帶應在離腹部約5cm~6cm處剪斷,用10%碘酊將斷端浸泡1分鐘以上。運動場應嚴格消毒,褥草應及時更換消毒。新生犢牛儘量單圈飼養,避免犢牛相互吮吸,預防疾病發生。
四、治療方法
①區域性治療: 用10%碘酊塗擦。如患部周圍腫脹,可用青黴素60萬單位分點注射。
②已形成膿腫的,應切開排膿,再用3%雙氧水沖洗乾淨後創口撒青黴素幷包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