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李文強362

    因為陶陽、張雲雷和郭德綱才喜歡京劇,郭德綱拜師趙麒童影響太大了,郭德綱的京劇唱段和郭德綱和京劇名家的演出吸引了很多的關注,總之郭先生不僅說火了相聲,也振興了京劇等其它曲藝。

  • 2 # 大魔王104358971

    小時候在上海,所以對戲曲並不排斥,但是更多的跟著爺爺聽評彈,聽滬劇,聽越劇,聽黃梅戲。經典唱段也能來幾句,對京劇的所有印象就是蘇三起解和今日痛飲慶功酒(我70後,這段上過春晚所以印象深刻)。

    聽德雲社相聲很多年了,直到這幾年,好像德雲社更加致力於推廣傳統戲曲,尤其張雲雷,每次返場的時候,會表演不同的曲種,讓我們耳目一新!透過他,我知道了原來評劇也可以朗朗上口,原來大鼓書的說故事這麼有趣 ,京劇並不是咿呀咿呀沒完沒了。尤其鎖麟囊,把一個心地善良的富家小姐刻畫的特別形象,更是被優美的唱腔迷住了。我硬是跟著張雲雷的錄音一個字一個字的學唱鎖麟囊。我想,這是應了那句唱詞:這才是人生難預料!誰會想到和戲曲不搭邊的我,在這個歲數了,居然會去學去唱京劇!沒事去戲曲頻道找京劇看!透過學習,知道了徽班進京,知道了京劇有很多非常著名的曲目,像宇宙峰,長坂坡,空城計,鍘美案,徐策跑城,定軍山,文昭關,紅娘……真的太多了,太好聽了。

    今年暑假帶著女兒去北京,專門去麒麟社看了陶陽的《四郎探母》,非常非常好看!尤其那個站立宮門叫小番,棒極了!現在女兒在我的影響下,也喜歡上了傳統戲劇,沒事也能哼幾句鎖麟囊啊,還有那個小紅娘的:叫張生隱藏在棋盤之下(因為我老哼這句她也學會了,哈哈

  • 3 # 原來的我79959141

    國粹就是國粹!有了德雲社!有了郭德綱!有了張雲雷!讓年輕人迷上了國粹!真高興!可就是有的人說人家低俗!你高雅怎麼沒有這麼多的粉絲!怎麼沒見你帶給老百姓去買你的門票!臉紅不???

  • 4 # 張肉肉童鞋

    我也是因為德雲社喜歡上了京劇,小時候家裡老人聽京劇或者豫劇的時候我就覺得頭疼,但是前幾天央視戲曲頻道上放張雲雷唱過的鎖麟囊,春秋亭那一段我跟著唱下來了,雖然是很小聲的唱但是還是被爸媽聽到了,他們很驚訝,估計在他們印象裡我是隻會唱流行歌曲的

  • 5 # 小白147636340

    個人觀點:1、民族意識的覺醒,現在眾觀全球,中國已是第二大經濟體!民眾對本國的認可以及民族意識已經大大的增強了!不再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了!重新開始重視中國的傳統藝術文化也是順理成章的!畢竟中國的五千年曆史不是白存在的!

    2、德雲社以及其他文藝團體的努力,可以說這次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跟德雲社、郭德綱郭老師!以及其他文藝團體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因為郭老師,中國的傳統相聲活了,也火了!更多的人聽相聲!說相聲!郭老師藝多不壓身,可謂是京評梆越沒有不會的!帶動了大家對傳統藝術的興趣!郭老師更是培養出張雲雷(二爺,小張老師,辮哥哥……)這樣屬於相聲的流量小生!更是為傳統藝術實力圈粉!在德雲社的帶動下全國各地踴躍出各種傳統藝術團體!將年輕人帶到茶館、小劇場……讓年輕人深深的感覺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也同時愛上它們!

  • 6 # 三丁目小年糕

    因為張雲雷啊,他京評幫曲樣樣精通,為了追隨他的腳步粉絲們都不敢落後,先是學習評劇乾坤帶,後有學習鎖麟囊,12月1日張雲雷天津專場表演了京韻大鼓百山圖後,現在粉絲們又開始學京韻大鼓。粉絲們不但學唱,還買了快板、御子這些業餘時間練起來。在張雲雷的帶動下越來越多年輕人喜歡傳統曲藝,這是個渾身充滿正能量的男孩

  • 7 # 靈沖霄

    關於這個問題,王佩瑜瑜老闆曾說過,“世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京劇的,還有一種是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

    京劇作為我國藝術中的國粹,毋庸置疑是極為優秀有內涵的。因為種種原因,現在是比較沒落,但並不意味著京劇不好。只是遇到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難題。

    我本人作為九零後也屬於年輕人,這裡分享下我本人喜歡上京劇的原因吧。我喜歡上京劇是因為四個人。

    第一位是張國榮。相信看過電影《霸王別姬》的朋友都會有極深的感觸。電影從舊社會的戲子程蝶衣的一生揭示了那個年頭整個大時代的演變。現在已記不清劇情了,但“說的是一輩子!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這句臺詞卻永遠不會忘記。

    第二位是李玉剛。不管忠實戲迷和京劇界的人如何看待他,但我初步瞭解,接觸京劇元素,是因為那一首《新貴妃醉酒》。

    第三位是郭德綱。郭德綱自出道以來一直都是極具爭議性的人物。不管別人怎麼說他“三俗”,“屎尿屁”等髒哏、倫理哏之類下流段子,但他的作品中也有很多像學電臺、戲劇與方言,汾河灣等對戲劇推廣起了極大傳播作用的優秀作品。尤其那一聲高亢嘹亮的“叫小番”更讓我極為震撼驚歎不已。

    第四位是王佩瑜。呵呵,四個人中就王佩瑜是正經八百的京劇出身,但有意思的是,我依然不是聽她的戲喜歡上京劇的。而是聽了她跨界演出流行歌曲後,對這位最帥氣的女老生欣賞不已。

    我個人感覺流行歌曲、音樂像可樂雪碧等飲料,一品之下就能讓人感到過癮,深入其中。而京劇等戲劇則像茶水、咖啡,乍一入口感覺苦澀難以接受,但越是細品就越回味無窮。“生書熟戲聽不膩的曲藝”中國傳統藝術行當自有其精彩之處,只要你肯去接觸,瞭解,就會愛上它們的。

  • 8 # 文化鳴鯢二尺布

    我想分享下我自己是怎麼喜歡上京劇的吧

    小時候爺爺特別喜歡聽皮影戲、評劇,電視裡也經常放京劇,我也耳濡目染,可就是喜歡不上,覺得慢慢悠悠,咿咿呀呀的好無聊啊

    直到大學,那時候我特別想當一名主持人,但非科班出身的我,即便有機會,我估計也得是以非大眾的節目作為敲門磚,所以我乾脆想到從年輕人都不太關注的戲曲節目入手。於是那個時候,我從圖書館借了很多戲曲節目的書籍,瞭解京劇的行當、服飾、化妝、派別等,為了彌補在播音主持上的不足,我只好在戲曲專業上下功夫,除了瞭解理論知識以外,我還找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京劇片段,下載到手機上聽

    我記得我聽的第一個就是梅派《玉堂春》裡的《蘇三起解》片段,節奏明快,朗朗上口,其實小時候就聽過,其實有很多人都會哼哼,尤其是第一句“蘇三離了洪洞縣”,我先以這段比較喜歡又熟悉的為突破口,因為梅派的聲音確實空靈仙氣,先以這個把興趣建立起來,至少不會太排斥

    第二個我聽的是李勝素和於魁智合唱的《四郎探母》選段,也是節奏很快的那種皮黃唱腔,說實話,直到現在我也最愛聽皮黃。

    所以開始我選的都是梅派的經典皮黃選段,單純就是為了節奏好聽,先把自己吸引住,後來我又聽了梅派的《穆桂英掛帥》選段“猛聽得金鼓響”,《貴妃醉酒》選段“海島冰輪初轉騰”,而且自己也跟著學會了唱,雖然不是專業的唱,但至少可以大體不錯地唱下來。然後也聽和學了我的家鄉戲評劇《花為媒》選段“報花名”“闖洞房”,《楊三姐告狀》選段“楊母哭靈”“尊廳長休要怒氣發”,以及豫劇《穆桂英掛帥》選段“轅門外那三聲炮”

    但不知不覺得,我開始喜歡聽一些戲曲了,尤其是京劇,覺得京劇裡的皮黃旋律特別好聽,直到畢業了,我也沒有能做成主持人,也沒能做成戲曲節目,但是愛聽京劇和其他一些戲曲的愛好倒是培養起來了,可以說是失之桑榆,收之東隅

    漸漸聽得多了,自己也接觸到了其他派別,我也漸漸從只迷戀梅派轉到程派,第一次聽程派是張火丁和於魁智合唱的《武家坡》選段,說實話,我第一次聽程派時特別不適應,因為習慣了梅派的高亢靚麗的嗓音,乍一聽張火丁這種迂迴悶嗓特別不適用,我還以為是個業餘演員呢,後來因為是皮黃旋律,經常聽,所以慢慢的喜歡上這種悶嗓唱腔了,也知道程派後期的特點就是這樣,也知道了程派第三代傳人張火丁的個人票房魅力

    再到後來,我開始從迷戀唱腔到迷戀戲詞了,因為我覺得古老的戲詞裡有很多人生道理和老話,是現在網際網路社會不會經常說的,戲裡的故事也都在講述著為人的道理並含有一些哲理,最有代表性的我覺得要數《鎖麟囊》了,其實我第一次看完這部戲,我就想到了高中哲學政治裡講的“因果關係”“萬事萬物都在變化之中”,其實這部戲要揭示的應該是因果迴圈、善惡報應等道理

    這部戲薛湘靈的故事告訴我為富切莫嬌嗔,受窮也不必怨天尤人,為富也要積德行善,受窮才能柳暗花明。就像戲詞裡唱的那樣“柳暗花明休啼笑,善果新花可自豪,種福得福如此報,虧我當初贈木桃”。講的就是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所以,有不少好的戲曲都在講述著如何做人做事,而這些最為傳統最為簡單的道理,在年輕人快節奏的社會里越顯彌貴,恐怕只有去聽聽戲,才能讓你靜下來,感受感受這些最簡單的道理

    身邊很多人都說我愛好京劇挺奇葩的,我告訴他們,你們只是沒有給自己喜歡京劇的機會,你們從來不聽,不用心感受,當然也或許你的心智還沒有足夠成熟來接納你認為是古老的東西

    當然,從整體來看,其實還是有很多年輕人逐漸的愛上了京劇,我舉個栗子,有一次我去梅蘭芳大劇院看一場京劇演出,演出結束我們在退場時,發現了好多類似大學生年齡的人群,在樂隊池邊上和樂隊老師交流,這也能看出這門古老的藝術仍舊在發光發彩,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人,這當然也離不開每一代京劇人的努力和推介,就像張火丁和王佩瑜,那絕對是票房的保障,他們也在用自己的個人魅力在年輕人群體中推廣京劇

    我覺得京劇作為國粹短期內是不會失傳的,好東西在哪都會發光,吃慣了快餐的年輕人,回過頭來還是覺得精心烹飪的食材味道最好,尤其是隨著年輕人的逐漸成熟或是對藝術、對文明精神的追求,京劇會逐漸被更多的年輕人喜歡的,就像王佩瑜說的那樣,世界上只有兩類人,一類是喜歡京劇的人,一類是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人

    一旦愛上京劇,你便一直追下去,難捨難分

  • 9 # 玉堂行佛人

    這個提問一看便知,是在為徳雲社、為郭德綱、張雲雷歌功頌德的。針對性很強。

    青年人喜歡看京劇,唱京劇,當然是好事一樁。京劇畢竟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國粹。

    問題在於,目前青年人喜歡聽京劇的依然少得可憐,尤其對於中國的東南部地區的青年人來說,喜歡京劇、相聲等北方戲劇曲藝的,更是少得鳳毛麟角。倒是過去的革命樣板戲都還能哼上幾曲,唱上幾段。

    進徳雲社聽相聲的,僅是少數;由此而愛上京劇的,也不會太多,影響力有限。真正要讓青年人愛上京劇,則需要京劇藝術在內容與形式上作出必要的探索,積極的創新。同時,要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普及與推廣,使京劇藝術得以傳承和發揚光大。

  • 10 # 來時路有你

    主要是我粉上了一個角兒,他叫張雲雷,他讓我知道了,“京 評 梆 大鼓書 曲劇 太平歌詞 北京小曲...”讓我知道了“梅 尚 程 旬”,讓我知道了 “潼關十三絕”,他就是一個一直都在為中國傳統藝術不斷努力的年輕人,一個26歲的相聲演員,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就是他 張雲雷!

  • 11 # 胖頭山統領

    華語樂壇的落魄!

    流量小生的興起,對華語樂壇發出了致命一擊!鹿小花,吳小炮,皇子韜,還有一個最近興起的蔡婿昆,簡直把華語音樂按在糞坑裡摩擦又掏出來灌到大眾耳朵裡。

    至此,普羅大眾的茶餘飯後聽點什麼呢?相聲吧,戲曲吧,不然呢?灌糞嗎?

    所以,戲曲的復興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結果。

    今天是正好趕上了張雲雷,如果沒有他,可能是李雲雷,王雲雷。。。。。。

  • 12 # Ruth458

    我認為張雲雷的火或者說德雲社的火基於天時地利人和。首先是國家的昌盛繁榮和穩定發展,人民幸福無憂,民族自豪感增強,不再認為聽民樂、曲藝跟不上流行。近10餘年從上層倡導國學,90後00後的城裡的小孩子(勿噴)從小接觸到大量傳統文化,從小學國學,民族樂器培訓也深受到重視。其次是缺少好的歌曲。沒有打人的旋律

  • 13 # 淡墨蟲

    因為德雲社的張雲雷吧!我就是從喜歡他唱的《探清水河》開始的,以前都不喜歡聽這一類的,現在覺得還是蠻好聽的。還有《鎖麟囊》,《太平歌詞》等等

  • 14 # 一個超級神秘的人

    喜歡京劇具體原因應該是張雲雷的出現吧

    我本來不喜歡京劇,就看電視的時候,有那種京劇的出現,一般我都會跳過,直到後來,有了一個張雲雷出現,讓我覺得京劇挺好的,挺喜歡京劇的

    或許我喜歡京劇只是因為一個張雲雷,他出現了之後,就各種京劇、評戲、太平歌詞、從以前的一帶而過變成了大段大段跟著一起唱,拿著列印的紙,一段一段的背

    [來都來了,聽我給您安利一波唄]

    《毓貞》《鎖麟囊》《大實話》 《 探清水河》 ………………

  • 15 # Abigail廿

    因為二爺,二月紅。

    曾經,我是個沉迷追星的孩子,無法自拔。後來我因為張藝興就去看了《老九門》,由於二月紅這個角色的個人魅力太強了,我便被他吸引了,從而愛屋及烏的喜歡從而接觸戲劇。

    開始時,我接觸的不是京劇,是評劇。我是在電視上聽的新鳳霞老師和李憶蘭老師的《花為媒》,覺得真的很優秀,但剛開始不懂得分辨,以為是京劇,就搜尋的京劇聽了李勝素老師的《貴妃醉酒》節選,然後便一發不可收拾。

    而張國榮先生的《霸王別姬》則為我打下最後一顆釘子,自此,我沉迷了,飛翔了,在京劇的世界拜師學藝,摸爬滾打(此處略若干詞)。

    好了,我說完了。

  • 16 # 勿念年少的我

    其實我就是因為三個字:張雲雷

    要不是他,我永遠不會去聽相聲

    永遠不會去了解國粹

    我其實也很感謝他

    讓我在喝酒蹦迪的年紀來了解國粹

    讓我愛上了相聲

    雖然在班裡被很多人不理解

    這是國粹,必須要有人來守護

  • 17 # 雙柳生

    先表態,不管年輕人是真喜歡聽還是湊熱鬧,都是好事兒。受眾多了,傳播的人就多了。

    個人覺得,之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京劇,是因為運作方式,或者說是營銷方式發生變化了。京劇的運作方式,正在從國家院團為主,逐漸走向市場化。這也是相聲走過的路。郭德綱帶領著相聲走向市場化,又在嘗試帶領京劇走向市場化。

    以前的京劇圈還是比較封閉的,就是國家院團那些人。畢竟國粹嘛,總是端著身段。當時京劇表演展示的平臺,基本就是戲曲頻道。舉國矚目的春晚,留給京劇的時間也就五分鐘。於魁智、李勝素這些名家,本來應該扛起京劇宣傳的大旗,但他們始終放不下身段,離年輕人很遠很遠。

    王珮瑜,作為上海京劇院院長,國家一級演員,也放下身段,透過多個綜藝節目和自媒體,塑造個人IP,為京劇站臺。

    現在還有國家京劇院的一些年青演員,如魯肅,王夢婷等,再加上德雲社的張雲雷、陶陽,都在透過演出、綜藝、網路自媒體打造個人IP,這些接地氣的宣傳方式,吸引了很多年輕人。

    這些宣傳方式,並不是創新,民國的時候就是這麼幹的。四大名旦誕生的過程,和香港四大天王的運作一模一樣。京劇,雖然是國粹,但也是一種娛樂方式,而且,京劇本就是誕生於市井,是一種大眾文化,沒必要抬得太高。抬得太高,就容易摔死。

  • 18 # 天山鯤鵬

    我覺得有些人很奇怪,總是怕人表揚德雲社。好像一表揚德雲社就是支援低俗了。寧可睜眼說瞎話也不承認事實。郭德綱一個相聲起家的藝人能把京劇演繹的如此通俗易懂,並被廣大聽眾認可叫好。這難道不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嗎?俗與不俗,大家自有評判。那些自認清高的人你也來把京劇發揚光大一下撒!光在陰暗處放p有啥意思。我不是鋼絲,但我支援郭德綱,因為說多了都是空話,做出來才讓人信服!郭德綱人家做了,就這一點就值得點贊!那些說怪話說酸話的你還是閉嘴吧,郭德綱好與壞和你有毛上關係,你就低三下四地看著別人如何成功吧!

  • 19 # MJ小裁縫

    只說我自己吧,年少沒有耐心懂戲詞,從張雲雷大火,好奇去了解,開始看相聲,喜歡了德雲社,開始知道了什麼是太平歌詞,什麼是京韻大鼓。聽他介紹介紹戲曲故事,開始看京劇,遠在他鄉,用YouTube找央視戲曲來看整場整場的京劇。在地鐵裡聽的也是京劇,評劇。然後到現在開始聽崑曲。平時哼的也都成了京劇評劇。

    雖然原本我就是一個比較喜歡傳統文化的人,但是確實是因為張雲雷讓我更加了解曲藝。

    我是一個喜歡獨處的人,以前閒暇時一個人待著,最多就是看電影,看劇,偶爾玩遊戲。現在都是聽相聲,偶爾看京劇。甚至畫圖的時候都是聽著這些。

    如果說喜歡曲藝是曲藝本身的魅力吸引我,那麼德雲社張雲雷就是那個帶動我去了解的人。

  • 20 # 盡情揮灑笑容4

    很多年輕人都是因為郭德綱、王珮瑜、張雲雷、李玉剛、陶陽等這些演員喜歡上京劇的。但是說句實在話,若說在年輕人中的影響力,近幾年還是張雲雷的影響最大。

    用郭德綱評價張雲雷的一句話就是“把相聲開成演唱會,也是欺了祖了!”《鎖麟囊》這一段京劇多少次唱成了大合唱。就連我這很少聽京劇的人都會哼兩句。而且張雲雷一次次的“留作業”“檢查作業”,不更讓他的粉絲們學習京劇瞭解京劇嗎?

    現在的社會太浮躁,利益驅動性更強,很少再有年輕人有耐心欣賞國粹。而張雲雷恰恰利用了粉絲對他的喜愛,一次又一次的宣傳著國粹。

    雖然粉絲們唱的可能並不太好,發音、唱腔都存在問題,可是能去聽,去學,已經很難得了。

    所以,儘管張雲雷最近的風波迭起,我還是認為近幾年對年輕人學京劇影響最大的人是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選擇去工廠上班了,您有什麼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