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唐陌刀

    日本對大清國宣戰第14天,英國同意和日本簽訂新的通商與航海條約,根據新條約的內容,英國將在五年後放棄在日本的領事裁判權,其它西方國家也隨之跟進,準備跟日本簽訂新的平等條約,在如此敏感的時期,如果日本在甲午戰爭中表現出“不文明行為”,西方國家就可能借此繼續堅持領事裁判權,新的平等條約也可能落空,日本將可能被排斥在“文明國家”之外。

    可既便是受到西方的約束,日本人殘忍的本性還是難以改變,虐待戰俘更是家常便飯,在全世界上都出名!當時被日軍帶到日本的清軍戰俘是兩千多人,這些戰俘的命運是悲慘的,日本人經常拖著他們遊街,讓日本民眾觀看羞辱他們,幾個月後活著回國的戰俘只有九百七十九人,短短几個月的時間一半以上的戰俘死在日本,可見當時的日本政府對待戰俘有多殘忍!

    “勿忘國恥,自強不息!”

  • 2 # 新晉歷史說

    首先大喊口號:勿忘國恥,銘記在心!

    小日本大家都知道,待戰俘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就拿我們最熟悉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來說,無論是中國戰場的中國戰俘,還是在菲律賓的美國戰俘,沒有一個是好過的,死都不會給你一個痛快的,不是慢慢的折磨你,就是拿你當活體實驗,進行化學武器細菌武器實驗、醫學實驗等各種非人道的行為;要是女的戰俘,那就更慘了,到現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裡還陳列著這樣一張照片,一個18歲女子,二戰時期被日本人搶走,38天被強姦100次左右,每天7-10次,圖片為在金陵醫院治療!

    甲午戰爭被俘虜並被帶到日本的清軍將士後來如何了呢?

    1894年7月16日,小日本對大清國宣戰第14天,英國同意和日本簽訂新的通商與航海條約,根據新條約的內容,英國將在五年後放棄在日本的領事裁判權,其它西方國家也隨之跟進,準備跟日本簽訂新的平等條約,在如此敏感的時期,如果日本在甲午戰爭中表現出“不文明行為”,西方國家就可能借此繼續堅持領事裁判權,新的平等條約也可能落空,日本將可能被排斥在“文明國家”之外。

      

    1894年7月25日,豐島海戰中,日聯合艦隊擊沉了一艘滿載清軍的英籍商船“高升號”,當船體中彈下沉時,清軍紛紛落水逃難,日艦非但沒及時救助落水者,還向已經失去戰鬥力的清軍射擊,機關炮、速射炮。一時之間,鮮血與殘枝鋪滿了海面,一千多名清軍官兵也葬身海底,船內供職的四名馬來人也遭到相同的命運。

      

    那麼這些戰俘是在什麼是會回國的呢?答案是在1895年,清朝因戰敗簽訂《馬關條約》之後,經過兩國政府的多次談判,最終將完成了戰俘的交接,但是可氣的是,當時日軍大約帶走的戰俘是兩萬餘人,可是送回來的卻只有200多人,可見當時的日本政府是怎麼對待戰俘的,根本不會把他們當人看。

    最後還是要大聲喊出口號:勿忘國恥,銘記在心!

  • 3 # 薩沙

    這個問題要分為兩個方面來看。

    第一,日軍在戰場並沒有善待過清軍戰俘。

    同後來一樣,日軍在戰場抓住清軍戰俘,如果是傷員一般就地槍斃。或者清軍抵抗比較激烈的地方,清軍士兵投降後一般也會被殺害。

    這些被殺的戰俘,不會被列為戰俘的。

    而即便能夠活著被俘虜的清軍,在戰場上也難逃虐待和殺戮。

    比如平壤戰役期間,日軍宣佈俘虜清軍616名,但一般認為被俘的數量遠遠不止這麼多,那些人都被就地殺掉了。

    至於被俘的這些人,下場也不好。

    日軍官方資料記載,一股59名清軍戰俘有47人被殺,原因不明,一般認為是被集體槍決的。

    在旅順大屠殺中,就有被俘虜的900名清軍戰俘。

    第二,被俘虜運送到後方的清軍戰俘,則相對得到較好的待遇。

    甲午戰爭期間,清軍被俘總計1790人,其中1000人被運回日本國內,其餘都關押在海城的戰俘營。

    1886年,日本已加入國際紅十字會和《日內瓦公約》。

    當時日本為了向西方宣傳自己是文明國家,對於這些戰俘還算不錯。

    資料中寫道:俘虜的被服寢具配給,從軍需倉庫的庫存中調撥。飲食營養供給,適用《陸軍給予令》第九章規定的標準,將官24錢,上長官、士官、準士官18錢,下士以下16錢;其他生活必要的消耗用品,採用現物支給的方法。各所配備若干衛兵,負責收容所的警戒、保安等管理事務,配置醫務員負責收容所的日常衛生和健康管理。在所俘虜允許與國內家人通訊,提供信件接收發送的便利條件,但信件內容需要經過檢查,確定對日本安全無害方可放行。

    當時西方對於日本大加讚賞,其實都是宣傳而已。

    一來,日方共計交還戰俘1544名,其餘246名戰俘去向不明,日方也並未提及。

    一般認為,這246名戰俘都死於戰俘營,或者被虐待致死,或者被殺。

    二來,這些所謂的不錯待遇,都是滿清政府付錢,日本人不承擔一分一毫。

    資料記載:

    1896年4月9日,日本駐華公使林董向清朝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提出索要從日本遣還清軍戰俘的運輸費等費用,共有五個專案,其金額計算到幾錢幾釐:

    一,僱用輪船運輸清軍戰俘用款“六千七百元零三錢”(在此所列均系當時的日本銀元);

    二,押解戰俘用車運輸費“七百六十元七十三錢一釐”;

    三,押解官兵差旅費“五千五百六十五元一錢五釐”;

    四,清軍戰俘飯錢“一千四百五十七元一十二錢”;

    五,零星報銷款項“五十九元”。

    共計“日本銀貨一萬四千五百四十一元八十九錢六釐”。

  • 4 # 雲中史記

    中日甲午戰爭,是涉及中日兩國國運的博弈,雙方都投入了幾十萬軍隊。

    當然,最終大清國敗了,不僅從東亞秩的統治中心跌落下來,國際地位也一落千丈。

    戰爭中,清軍將士有2萬多人陣亡,還有上千人被日軍俘虜,他們的遭遇,也成了風雨飄搖的大清國的悲劇縮影。

    只是,這些被俘虜的清軍將士,不僅在日本遭受虐待和羞辱,即使回到了故土,也繼續承受著不公正的待遇和淒涼的人生。

    當然,晚清的中國,本就大廈將傾,統治階層腐朽不堪,內憂外患不斷,帝國的子民尚且生如螻蟻,更何況這些還家的將士呢?

    甲午戰爭持續了大半年,期間清軍和日軍有多次的海戰和陸戰,因此被俘虜的清軍將士也是陸陸續續被押送到日本,最終有1000多人。

    當然,鑑於日軍本身的殘暴性格,在旅順,僅僅4天就殘酷屠殺了2萬多中國平民,因此除了上千名被俘的清軍士兵,還至少有數千名清軍遭到了日軍的屠殺。

    日軍第一次大量俘虜清軍為豐島海戰,當然起因是日軍無恥的偷襲,由於軍艦濟遠號逃跑、軍艦廣乙號遭到重創,高升號運兵船被擊沉,上千清軍陸軍葬身大海,僅剩運輸艦操江號無力抵抗,全艦72名官兵成了第一批被日軍俘虜的清軍將士。

    第一次抓到天朝的戰俘,日軍興奮至極,迫不及待地把這些清軍士兵運往日本本土,給民眾展覽,以展示武力,炫耀勝利。

    70多名清軍在被運往佐世保之後,被迫遊街示眾,隨後被日軍押入監獄關押。

    平壤戰役後,有近700名清軍士兵因在異國他鄉作戰,在大雨中遭到日軍突襲,傷亡慘重,在突圍的過程中遭到日軍俘虜。

    而這些清軍在被俘後,根據日本軍史記載,其中47人因為試圖逃跑被日軍公開斬首,還有25人因為傷勢過重而死,另有三人在後期的羈押過程中病死,還剩下608人被運往日本。

    一名被俘的清軍軍官這樣記載戰俘們的悲慘遭遇:

    兩手背縛,發用繩聯……發給飯糰一握……泥沙兼半,口難下嚥……渴極……僅給臭水一滴……足無整履,身少完衣……奔波百餘里之遙,不容喘息。

    平壤戰役後,日軍向清朝本土發動大規模進攻,此後又有許多清軍戰俘被押往日本。

    為了關押這些戰俘,日本還租用了一些寺廟場地作為戰俘營,除了定期把這些清軍戰俘押出去遊街示眾、展示武功之外,日軍還不斷提審每位戰俘,以獲得各種中國的情報。

    由於甲午戰爭是日本明治維新之後的第一次對外的大規模戰爭,到了戰爭後期,日本的財政壓力已經高度緊張,國內的經濟秩序也瀕臨崩潰,導致日本政府不願為這些戰俘提供必要的生活條件,而地方政府和關押場地方也不願承擔這些額外的負擔,導致這些清軍戰俘的生活條件極其惡劣,在關押的1年左右時間裡,至少有兩三百名戰俘因各種因素死去。

    不過隨著戰事結局的明朗化,日本已經實質上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日本政府也失去了開始得到戰俘時急於炫耀戰功的心態,他們把這些清軍戰俘視作累贅,於是,在戰爭後期,被俘的清軍將士都被關在了海城。

    隨著《馬關條約》的簽訂,戰俘的放回也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1895年8月18日,關押在日本本土的清軍戰俘被首先放回,有976人被送回,而到了8月26日,第二批關押在海城的568名清軍戰俘被放回。

    這些死裡逃生的清軍將士,剛脫離牢籠,很快就迎來了清政府的處罰,士兵們沒有拿到一分錢的補償,而是就地遣散回家,軍官則被革除一切官職,免職回家。操江號的艦長王永發曾經上書為病死在日本的部下請求撫卹,結果反遭清廷嚴辭責罵。

    這些被俘的清軍將士,為了清廷流血犧牲,卻因為成了“不祥之人”,成了政府和同僚嫌棄的物件,成為社會的棄兒。

  • 5 # 大獅

    話說甲午之戰,北洋水師大敗,卻不知陸上士兵同樣大敗,敗狀之慘,士兵是狼狽,令人不禁唏噓。

    1894年7月24日,日軍率先發動進攻,目標直取北韓王宮,防禦清軍與朝鮮軍隨即與之開戰,依照初期戰況來看,清軍打的不錯,但將帥無能,加之朝鮮守軍不合群,致使日軍得利。第二日清晨,日本海軍對豐島清軍開炮,清軍防禦失策,遂潰敗而逃。兩次得勝之後,日軍遂對駐紮牙山的清軍開火。29日凌晨,甲午戰爭中第一次大規模陸地戰成歡驛戰役打響。守將聶士成指揮得當,初戰之時,日本沒能佔到便宜,反損兵折將。日本舊檔案記錄,當時清軍作戰十分英勇,日軍幾番進攻都未能得逞,後調來山炮,依舊難以制勝。

    (圖:甲午戰爭時的日軍官兵)

    誰料想,在制勝關鍵之時卻出了簍子,另一守將葉志超眼見兵力懸殊,下令撤軍,這一來導致軍心動搖。日軍趁機猛攻狠打,本來部署有序的清軍瞬間潰不成軍。日軍舊檔案記載,日軍炮火一起,清軍隨即大亂,哥呼弟聲,仔呼爺聲,亂作一團,日軍趁勢入寨,殺清軍無數。

    此役清軍大敗,門戶徹底敞開,日軍長驅直入,突破摩天嶺防線,分兩路兵馬直逼滿洲腹地盛京(遼陽)。後世學家不禁感慨,若是成歡驛防守的當,甲午之戰或許重寫。

    (圖:甲午戰爭時的清軍官兵)

    11月初,日軍攻打金州、旅順,遂城破,日軍入城之後,展開大屠殺。

    而那些清軍將士又作如何呢?說來真是令人無奈,幾場戰役,清軍被俘數千人,帶回日本本土者與沒有帶回日本本土者,命運天壤之別。初戰之時,日本當時為震懾清軍,舉凡抓到清軍,一概處決,僅平壤戰役一戰,就虐殺清軍戰俘616人。

    (圖:被朝鮮偽軍抓獲的清軍官兵)

    而金州、旅順之戰,被俘清軍更是不堪。時有記載,日軍將清軍戰俘髮辮系在一處,而後用槍托、大棒、鐵鏈、鐵鍬等物進行毆打,不少朝鮮偽軍也參與其中,手段更為歹毒。這些清軍被打的哭爹喊娘,因為髮辮系在一處,相互不能掙脫,打斷手腳者,當場斃命者大有人在。而後,日軍與朝鮮偽軍將其分成批次,以刀砍、槍刺、火燒、斧劈等方式悉數殺害。僅旅順一處,就是近千清軍戰俘被虐殺。時隔幾年之後,殺人之所,仍可見埋入泥土中清軍髮辮、衣、鞋等物,可見當時之慘狀。

    (圖:旅順戰役後,日軍斬殺清軍戰俘)

    而被押往日本本土的1000多清軍戰俘,待遇就不一樣了,這些戰俘大部分關押在海城戰俘營,不但有專門的醫療單位為其治療,還為其發放被褥和統一制服,營內配備沐浴室、娛樂室等,官兵按軍銜不等,每月領取不等療養費。日本人將西洋一些娛樂專案引進,供清軍戰俘使用。可以說,這些戰俘在此過得是神仙般的生活。

    (圖:日本曾用這張照片對外界展示日本的文明)

    為何日本人這樣做,因為當時日本剛加入“日內瓦公約”和國際紅十字會,有德國、英國等國際紅十字會人員在日本駐紮,日本人為了在國際上保持好形象,因此刻意優待這些清軍戰俘,其目的也不外乎是給外國人看。另外,戰俘在日本期間的費用,由清政府擔負,他們列出清單,清政府李鴻章大人只能乖乖送錢,任由日本人盤剝。

    (圖:甲午戰爭中的日軍將官)

    後來,日俄戰爭爆發後,俄國戰俘享受到比清軍戰俘更高的待遇,多數戰俘甚至不願意回國。但僅僅過了幾十年,到了二戰時期,日軍對待戰俘的態度發生了180度大轉彎,可以說毫無人性可言。由此不難看出,這個國家好的時候,讓你感到情不自禁的喜歡,不好的時候,簡直壞到令人髮指的程度,而最關鍵的是,你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好,什麼時候壞,這才是最可怕的。

  • 6 # 宇澤歷史

    首先,在我個人看來,對於看待戰俘的結局莫過於兩種。一是被殺,二是在戰爭結束後被歸還。

    當然,在中日甲午戰爭中也有不少的中國戰俘被日本帶到了日本國內關押,也有不少的中國戰俘則被就地關押在戰場上。

    至於,甲午戰爭中那些被俘虜並被帶到日本關押的清軍將士結局如何?我將透過相關資料以及個人的見解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在十九世紀之前,近代國際法還未有確立之前,世界上各個國家的內戰或是國際戰爭中,對於戰俘的處置,均由各交戰國隨意處置。俘虜可以任意被捕獲的一方斬殺、承擔繁重的勞役、或作為奴隸、或用來作為領土交換以及獲取贖金的籌碼,總之,在十九世紀之前的封建社會年代,俘虜無非就是兩個命運,要不被殺,要不以其他方式生存下去。

    隨著時間的指標指向十九世紀之時,面對頻繁的戰爭糾紛,歐美國家開始率先探討起了人道的戰爭。

    1863年2月,國際紅十字委員會成立。

    1864年8月22日,改善戰地武裝部隊傷者境遇的《日內瓦公約》簽署。

    該公約的宗旨則是規定,不分世界各國或是地區、種族風俗、民族哲學、道德規範,只追求生命第一的準則來共享,在共同文明意識的約束下,將人道原則視為所有人類所共有。

    幾年後,遠在地球另一端的日本在推翻德川幕府的統治並實行“王政復古”,建立起了君主立憲制的國家。明治天皇也開始在日本頒佈一系列的維新舉措,力圖將日本帶入工業化世界大國,實現“脫亞入歐”。

    1886年日本明治天皇開始反省國內的“西南戰爭”,在日本的這場內戰當中,有數以萬計生靈塗炭的殘酷事實,為此明治天皇下詔日本要加入歐洲國際紅十字會組織,誓約在戰爭中保障戰俘的基本人權,履行像歐美人那樣的文明戰爭的職責和義務。

    但我個人認為這簡直就是日本人的無稽之談,在旅順大屠殺中屠殺了整個旅順城的百姓,僅僅留下36人用來掩埋屍體,這難道就是明治天皇詔書中誓約要在戰爭中保障戰俘的基本人權?更何況,旅順城中被屠殺的多為普通的平民百姓。

    下面,迴歸主題,甲午戰爭中被日本人帶回國內的戰俘。

    日本政府對於押回國內的戰俘措施

    1894年8月1日,中日兩國正式宣戰。8月4日,日本明治天皇頒佈了第137號敕令《帝國內居住的清國居民保護令》,該保護令的大致內容就是規定了居住在日本國內的中國人民只要遵守當地的法律,服從當地的管轄,從事和平職業,其人身安全、財產就會受到日本政府的保護。

    除了上述條件之外,還可以允許居住在日本的中國人往來於中日兩國之間,允許被關押在日本的中國戰俘與國內親屬進行書信往來,甚至允許日本人同中國人通婚。

    1894年8月23日,日本陸軍大臣公佈戰俘處理規則,將戰俘收容所分為“內地收容”與“戰地收容”兩種措施。收容所分設在日本各地的寺院,每個寺院安置俘虜均在百人以下的標準。安置待遇也按照日軍軍階的標準,按等級將中國俘虜進行分類提供飲食待遇。

    日本對押回國內的中國戰俘施以人道主義義務、在收容所設施、醫療救助、公共衛生、飲食營養、書信往來、宣教普渡等方面,給予寬容對待。

    但這一切都是日本政府在做做樣子,好讓日本躋身於世界文明國家之中,從而實現脫亞入歐的目標。

    押回日本國內的中國戰俘的最終結局

    1894年7月25日,中日兩國艦隊在朝鮮豐島海域不宣而戰,由於中日兩國艦隊實力差距懸殊較大。執行護航任務的北洋水師“操江”號不戰而降,船上82名清軍士兵被日軍俘獲並帶回了日本國內關押,其中還包括一名丹麥籍人士,“操江”號上的82名清軍將士也成為了中日甲午戰爭歷史上第一批被俘獲押往日本國內的戰俘。

    根據中日甲午戰爭被日軍押往日本國內的中國俘虜簿上,有近一千多名清軍士兵的記錄。這些戰俘當中絕大多數來源於豐島海戰中的“操江”號艦上的降兵、朝鮮戰場上的俘虜、金州旅順戰場上的俘虜以及後來威海衛保衛戰中的清軍俘虜。將數量龐大的外國戰俘押往國內,也是日本歷史上的第一次嘗試。日本政府企圖透過這些清軍戰俘來作為與清政府用於談判桌上的籌碼。但是對當時的清政府而言,整個國家的統治都處於風雨飄搖的狀態下,哪還有心思來管這些戰俘,而這些清軍戰俘也如被遺棄的孤兒飄落異國他鄉。

    根據日方資料記載,在整個中日戰爭期間,中國陸海軍共有1790人被俘,其中有戰傷及病患者326人,重症不治死亡者55人,重症治癒者231人。根據中日兩國簽署的《馬關條約》第九條中,兩國交換戰俘。

    1895年8月18日,日本派遣運輸船“豐橋丸”號開始向中國輸送關押在日本國內的戰俘976人。在此之前,清政府就在天津的日本領事館先行歸還了日本俘虜若干人。

    1895年9月1日,中日兩國進行第二次移交戰俘,日本交付了清軍俘虜598人,中國向日本移交了戰俘11人。

    以上就是甲午戰爭期間被押往日本國內清軍俘虜的最後結局,絕大部分俘虜都在戰後被移交歸還了清政府,但是還有一小部分清軍俘虜因為疾病、重症不愈等因素長眠在了異國他鄉。

    相對於在豐島海戰中被擊沉的“高升”號上的清軍將士來說,這些被押往日本國內的清軍俘虜則要幸運的多。在豐島海戰中,當日軍“浪速”號艦長下令擊沉“高升”號之後,日艦上的水兵更是用機關炮、速射炮向落水逃難的已經失去戰鬥力,且在海面上垂死掙扎的清軍士兵開跑射擊,公然違反了明治天皇詔書中要保障戰俘基本人權以及違背國際紅十字會憲章,喪失了一個加入國家紅十字會以及文明軍隊的基本道德。

    其次在朝鮮平壤戰役中,有513名清軍戰俘和14名朝鮮戰俘被關押。部分戰俘在越獄行動中,殺死日軍看守,最終被日軍集體殘酷鎮壓,對參與了越獄事件中的60名俘虜,處以集體砍頭處死的酷刑。

    隨著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的勝利之後,日本人徹徹底底地改變了日本人的“他國觀”,開始自認為日本的大和民族才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而他國人都是劣等的野蠻人,更是給中國人民強加“支那人”的蔑稱。

    到了日本昭和天皇時代,日本軍隊就已經褪去了明治時代偽裝已久的偽文明軍隊的外衣,而是露出了殘忍、血腥、野蠻的民族劣性。

    能力有限,多有疏漏,煩請糾正。

  • 7 # 帝國中興

    根據記載整個甲午戰爭期間被日本俘虜的清軍將士大約1800多人,這些被俘人員全部被押往日本進行愛國教育。戰爭結束以後除了300多人被日本虐待致死之外其餘的1500人根據《馬關條約》被釋放歸國,回國後一些被俘人員詳細的介紹了他們被押往日本的經過,在輪船上俘虜們被反綁雙手,辮子被連在一起,吃飯的時候日本人就把碗盆放在俘虜的膝蓋上,由於雙手被綁著他們只能像豬一樣拱食,吃喝拉撒全部在船艙裡,等到他們到達日本的時候身上是屎尿滿身,臭氣熏天。

    1894年由於日本首先襲擊清軍護航艦隊光緒皇帝率先向日本宣戰,甲午戰爭正式爆發。在當時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看好清軍,一致認為日本挑戰東亞霸主是不明智的行為,可是經過近一年的激戰清軍完全失敗。被清廷和李鴻章寄予厚望的北洋海軍黃海一戰五艘主力軍艦沉沒,而日本聯合艦隊一艘軍艦都沒有沉沒,甚至是商船改造的西京丸號軍艦也沒有被擊沉但是受傷嚴重,從此以後北洋水師在李鴻章的指示下龜縮港口最後被日本艦隊全殲在軍港之內,陸地上清軍更是丟城失地損兵折將,被譽為東方堡壘的旅順軍港更是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就被日軍攻陷。

    眼看戰爭進行到這個份上清政府完全失去了繼續戰爭下去的勇氣,派李鴻章前往日本談判並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賠款2.3億兩白銀割讓臺灣和澎湖列島給日本,同時被日本俘虜的清軍將士除了活著的1500人回到國內外其他的人全部客死異國他鄉。在日本這些人受盡折磨,經常遭到日軍的打罵侮辱,有時還要上街遊行向日本民眾炫耀軍隊戰功,為了不讓親軍戰俘逃跑和在船艙裡一樣把他們的雙手反綁並把他們的辮子用繩子連在一起,在街上他們成為日本民眾羞辱的物件,辱罵之聲充斥在大街小巷。

    而死在日本的清軍戰俘則被日本葬在青田山陸軍公墓,這個公墓本來是為日本軍人犧牲之後而建的目墓地,在清軍戰俘墓碑上刻著:“清國捕俘xxx”的名字,而“捕俘”二字是有侮辱性的詞彙,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日本戰敗,他們害怕中國人對他們進行報復就把“捕俘”二字連夜鏟去。而活著回到國內的戰俘也沒有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由於他們是俘虜在國內並不受待見,很多人默默無聞的悲慘死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遇到了初戀,你會做哪道菜給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