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古往今來英雄是一直被推崇的存在,你知道哪些以一己之力力纜狂瀾的英雄故事?
8
回覆列表
  • 1 # 龍芽啾啾

    東晉:謝安

    淝水之戰,使得東晉王朝的統治延長40餘年

    唐朝:郭子儀

    平定安史之亂,單騎退回紇,鞏固了唐王朝的統治

    宋朝:李剛

    死守東京,宋朝得以苟延殘喘

    岳飛

    抗金報國,為南宋的生存賺的籌碼

    明朝:于謙

    保衛京城,以萬之眾抵也先20萬大軍,扶將傾之大廈

    袁崇煥

    血戰京師,以疲憊之師9000人擊退皇太極13萬大軍,挽救明王朝

  • 2 # 貓在盪鞦韆

    有一個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精忠報國、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的南宋著名軍事領袖岳飛。

    岳飛生長於南宋1103~1142年間,字鵬舉,是湯陰縣永和鄉孝悌裡(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程崗村)人。岳飛一生堅持於抗金事業,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並且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由此可見,岳飛在當時的軍事地位是非常高的,深受人民的愛戴。

    岳飛生於一個貧窮的家庭,但是母親從小就向岳飛灌輸愛國思想和人窮志不窮的思想。由於沒有錢送岳飛上私孰,母親每天都用樹枝在地上教岳飛寫字,求知若渴的岳飛常常跑去學堂偷聽先生講課,久而久之,堅持不懈的努力造就了詩人岳飛。所以才有了“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抗金絕句流傳至今。另外還著有詩詞《滿江紅》、《小重山》、《乞出師札子》和《永嶽祠盟記》等代表作。

    另外,岳飛常常自學武功。岳飛自己也是非常上進的,自強不息,終於不負母親所望,經過不斷的努力,岳飛練就了一身的好本領。北方的金兵經常入中原騷擾村民,朝廷無奈只能出兵抵抗。深明大義的母親主動勸岳飛去參軍,報效國家。臨行時,母親在岳飛的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字,時刻提醒岳飛要忠於國家,為百姓謀福利。帶著母親的期望,岳飛踏上了抗金之路。從此,精忠報國成為了他的人生信條,在漫長的抗金道路上始終堅守著這人生原則。

    岳飛所帶領的軍隊稱為岳家軍,軍紀嚴明,關心部下,愛屋及烏將愛心延至軍士的家人。岳飛強調“正己然後可以正物,自治然後可以治人。”所以岳飛作為首領時刻以身作則,對自己的要求極其嚴格。另外岳飛對軍隊賞罰分明,制定了一系列的賞罰制度,什麼時候該賞或該罰,賞什麼或罰什麼都一目瞭然,所以士兵平時也是遵守紀律,非常擁護岳飛的。岳家軍所到之處絕不允許影響到當地的百姓。正因為岳飛制軍嚴明,所以在他抗金的十餘年裡所進行的大小數百次抗金戰爭中,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在民間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傳說,從這足以說明岳家軍是名副其實的戰鬥力強大的軍隊。

    岳飛嘆息“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在生活上,岳飛以身作則,主張簡樸節約,不能鋪張浪費。有一次,妻子李娃穿著漂亮昂貴的絲織品,岳飛看到了就要求她更換為低檔的麻衣。他還經常化私為公,以私財補貼軍用。有一次,把自家庫中的物品拿去變賣換成錢財,用於製造弓箭。由此可見,岳飛的一言一行都是為了天下蒼生,心懷百姓。

    在社會風氣日下的宋朝,岳飛能堅持自我,出於汙泥而不染確實難能可貴。南宋的百姓對此也有廣泛崇高的評價“手握天戈能決勝,心輕人爵只尋幽”。戰績累累的岳飛一心抗金,心繫國家百姓,無心朝堂上的爾虞我詐,可稱上是朝堂上的一股清流。但是好景不長,在1140年,岳飛揮師北伐時,英勇奮戰,但是宋高宗聽信奸臣秦檜的媚語,執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飛被迫退兵班師回京。此後不久,岳飛便被奸臣秦檜,張俊等人誣陷,被捕入獄,最終被冠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被朝延殺害。岳飛的精忠報國行為感動了百姓,受到了百姓的擁戴,在得知岳飛被陷害致死後,成千上萬的百姓皆傷心不已,紛紛為他送行。 岳飛是歷史上著名的抗金英雄,一生英勇奮戰都是為百姓謀福利,他的高風亮節和愛國主義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 3 # 鄭十三

    修仙類的網路小說啊,都是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戰魔鬥仙稱霸宇宙的。

    開玩笑啊。

    歷史上能夠以一己之力改變世界的第一人當然非偉大的毛主席莫屬。他帶領中國人民建立了社會主義中國,一洗百年恥辱,沒有他,中國不可能有現在的成就。

    第二位:于謙。明英宗與70萬大軍被俘,多虧了于謙親自督戰,危難之時拯救了明朝,怎奈皇帝誤信讒言將其冤殺。

    第三位:岳飛。在南宋被金軍打的悽慘無比之時,橫空出世的岳飛給南宋帶來了希望。在極難的處境之下,他一生參戰數百次,所向披靡。憑藉自己的能力保住南宋半壁江山,使得南方的國民免遭屠殺,也保住了當時南宋的經濟和文化。

    第四位:諸葛亮。諸葛亮早年聯孫抗曹,並且在赤壁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立之勢。後又奪荊州、益州,得漢中,建立蜀漢。在劉備死後,託孤諸葛亮,他鞠躬盡瘁為實現興復漢室而努力。一人之力運籌帷幄,讓虛弱的蜀漢政權出現一絲復興的希望。

    第五位:郭德綱。不是開玩笑,雖然他不是歷史人物,但在振興和發揚傳統相聲領域,他以一人之力,將瀕臨藝術邊緣的相聲拉回到群眾中間,讓相聲再一次成為國人喜聞樂見的藝術瑰寶。

  • 4 # 東義義

    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拯救世界的第一人,當屬 前蘇聯中校軍官~斯坦尼斯拉夫.佩特羅夫

    冷戰時期,前蘇聯與美國都備有數量龐大的核彈頭,高峰時,蘇聯擁有1.3萬枚核彈頭,而美國核彈頭數量也超過了1萬枚,僅憑兩國的核力量,就可以毀掉地球幾百次。據有關資料顯示,冷戰高峰時,僅蘇聯和美國兩國的核武器當量,平均到全世界人口,為每個人3噸TNT炸藥。可以想象,冷戰時期蘇美兩國近乎瘋狂的核軍備競賽,給全人類帶來了多麼大的災難隱患,核武器,猶如“潘多拉魔盒”,誰將魔盒開啟,全人類就將遭受毀滅性的打擊。

    上世紀的1983年,蘇美兩國超級大國“冷戰”正酣,雙方圍繞著“星球大戰”計劃,正在緊鑼密鼓的實施著,雙方的核軍備競賽也達到了近乎瘋狂的地步,蘇聯為了彌補在海軍方面的進攻力量不足,加緊增加核彈頭數量、加緊研發更先進的核彈頭的運載工具~彈道導彈,從1975年開始,數量在不斷地增加核彈頭數量,從8000美增加到1983年的1,33萬枚,可以打到美國本土的彈道導彈數量,從3000枚增加到4500枚,而美國也不甘示弱,核彈頭數量從7000枚也增加到1萬枚,可以打到蘇聯全境的運載工具也增加到了4000具。而當時,蘇美兩國的洲際導彈的射程均超過了1萬公里,相互之間都可以打到對方的復地和戰略重地。上世紀80年代,為了更好的儲存自己消滅敵人,雙方都大力發展地下導彈發射井,發射井一般深度超過100米,將巨大的洲際導彈垂直豎立在發射井中,據說,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核攻擊,即便是核彈在幾公里範圍內爆炸,都不會影響,在發射井中的洲際導彈的發射反擊,所以,蘇美雙方都在大力發展洲際導彈發射井,到80年代中期,蘇聯擁有洲際導彈發射井1200餘座,美國也有超過1000口洲際導彈發射井。

    言歸正傳,來說說;僅一個人之力“拯救了地球、拯救了全人類”的英雄~佩特洛夫!

    1983年9月26日,在前蘇聯莫斯科郊區“蘇聯謝爾普霍夫~15導彈預警中心”作為輪值值班長的蘇軍中校軍官佩特洛夫。作為值班長,他負責整個15導彈預警中心的總負責人,他聚精會神的在中心的各個崗位上認真的巡視著,午夜剛過,刺耳的警報聲打破了預警中心的寧靜,只見大螢幕上顯示,正由美國本土飛來5枚洲際彈道導彈,目標蘇聯本土,目瞪口呆!全中心的值班人員都傻了眼,他們只有30分鐘的反應時間,作為規定,如果發現敵對國導彈襲擊,值班長第一時間啟動一級“預警紅色按鈕”,警報直接連線最高領導人的“核手提箱”,最高領導人隨即啟動核按鈕,一場核戰爭就此爆發。當佩特洛夫準備按下紅色按鈕的手卻突然停住,他冷靜的思考著事件的情景,5枚洲際導彈“向蘇聯襲來”,就美國的核彈頭數量而言,美國絕不會一次只發射區區5枚核彈攻擊蘇聯,假設美國核攻擊蘇聯,首輪最低上百枚核彈頭,才能有效的壓制蘇聯的“核反擊”,5枚導彈襲擊蘇聯?美國不怕蘇聯的“核反擊”嗎?不合常理!預警時間已經過去了5分鐘,他們只有25分鐘的準備時間。大家都將目光投入到他的身上,佩特洛夫額頭上的汗早已流滿了全臉,他繼續冷靜的思考,他再次命令仔細觀察雷達反應,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美國的導彈向著蘇聯已經飛行了15分鐘”,再有15分鐘,美國的導彈就會飛臨蘇聯上空,當手下第四次仔細觀察預警雷達的大螢幕時,預警警報解除,飛向蘇聯的“美國導彈”消失。一場虛驚,一場世界級核戰爭避免,一場人類最大的災難成功避免!事後發現,只是太陽光折射在預警雷達上的一次“誤傳”,佩特洛夫的異常冷靜,成功的避免了蘇美兩國大國的一場核大戰,當時他受到了最高機構的嘉獎。

    事後分析;如果當時佩特洛夫按下按鈕,依據“核反擊程式”,最高領導人會毫不猶豫的按下核按鈕,幾十枚甚至上百枚核彈頭,飛向美國本土,而美國必然會最大規模的核反擊,打紅了眼的雙方,一定會波及其他國家,上千枚的核彈,在地球上橫飛爆炸,人類最大規模的災難必將發生,上億人的生命將化為烏有,甚至毀滅整個地球。佩特洛夫,真正的一個人拯救了人類、拯救了地球!他是真正的英雄!

  • 5 # 林川sourire

    朱儁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計破黃巾軍

    朱儁,東漢末年名將。

    漢靈帝時,朱儁奉命鎮壓黃巾軍。

    在包圍宛城時,宛城有十餘萬黃巾軍,他們在韓忠的率領下一直堅守,朱儁久攻不下。

    僵持了幾天的朱儁忽然心生一計。第二天,朱集合大軍,扛著雲梯卻只攻城的西南城,源源不斷的官兵在西南城強攻,招架不住的韓忠急忙將東城、北城的守軍調來增援。

    西南城的戰鬥進入白熱化,此時的朱儁卻撥轉馬頭奔向東北城,這裡早有支嚴陣以待的精兵在等待戰鬥命令,朱儁一聲令下攻城。五千精兵就如潮水一般衝向東北城,此時東北城上的守軍幾乎都去增援西南城,兵力單薄。朱儁親自帶人往上衝,士兵們也士氣十足,東北城守軍很快崩潰。就這樣,韓忠很快被包抄,無奈之下,撤進內城,外城攻破。

    韓忠此時提出要投降,朱儁的司馬張超及徐璆、秦頡都願接受韓忠投降,只有朱儁一人堅決提出了反對意見。

    面對大家的質疑,朱儁說出了他拒絕的理由:現在現在海內一統,只有黃巾賊造反,這些人到處燒殺目無法紀,走投無路才投降,如果聽任他們投降,就會滋生他們造反的想法,納降他們不能使他們向善,討伐他們才能起到懲惡的作用。我們必須抵抗到底。

    這之後,黃巾軍拼死抵抗,朱儁在土堆上觀望又生一計。朱儁假裝久攻不下的樣子撤除包圍。韓忠見圍城的官軍撤走,大喜過望開始向外突圍,然而突圍到一半時,突然伏兵四起,幾萬黃巾軍被朱儁到處追趕,全軍崩潰。

    宛城之戰,耗時近五個月,在此期間,朱儁兵力不過兩萬,黃巾軍卻有十餘萬,但十餘萬黃巾卻被朱儁憑智取強攻打敗。

    朱儁憑藉自己的智慧,以一己之力讓曾席捲中原的黃巾大起義就這樣失敗了。然而,就算剿滅了黃巾軍,其他起義軍也順勢而起,王朝氣數已盡,任誰再力挽狂瀾,也挽救不了了。

  • 6 # 蟈蟈的文史原創

    如果說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的英雄,我認為項羽就是其中的一位,雖然他最後失敗,但是在彭城之戰中,項羽將自己的力挽狂瀾的能力展現的淋漓盡致。

    彭城大戰

    漢王二年四月,劉邦藉著齊楚大軍在城陽大戰之際,乘彭城空虛之際,派五路大軍共計56萬攻取彭城,分別從彭城西北、正南、東南等方向聯合進攻彭城,最後,劉邦軍隊由西向東連克碭(今河南夏邑東南),蕭(今安徽蕭縣西北),順利攻佔彭城。

    影視劇中的劉邦

    而當劉邦攻克彭城的時候,大驚,因為畢竟那是自己的根據地,根據地沒了,那後果不堪設想。於是項羽決定,命諸將繼續攻齊,自率3萬精銳騎兵急馳還救彭城。但是項羽當時面臨的形勢是非常嚴峻的:

    1. 雙線作戰。一方面還要繼續與齊開展,一面還要會師救彭城,腹背受敵。

    2.兵力差距極大。劉邦聯軍56萬,規模之大勢在必得,而項羽分不出多少兵力應戰。

    3. 大本營陷落,回援屬於孤軍深入,只能速戰速決。

    4. 遠離戰場、長途奔襲。

    5. 盟友背叛,陷於孤立狀態。

    雖然存在諸多的嚴峻形勢,但是項羽就是項羽,他毅然決然率領3萬精銳起兵,馳援彭城。

    影視劇中的項羽

    於是,楚軍由魯南出胡陵,到達蕭,首先擊敗漢軍一部。接著又繞道至彭城西、南兩面,切斷了聯軍歸路。拂曉時,楚軍由西向東猛襲聯軍側背,聯軍亂做一團,自相踐踏,根本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至中午,聯軍大敗。楚軍將聯軍壓縮於谷水、泗水(今江蘇徐州西),斬殺十餘萬人,接著南追潰敵至靈壁(今安徽淮北市北)以東的睢水之上,又殲滅十餘萬,睢水為之下流。聯軍被楚軍緊圍3重,劉邦無法逃脫。突然大風猛襲而來,一時間飛沙走石,亂軍中,劉邦率十餘騎終於突圍而逃,奔至滎陽。

    所以,項羽以一人之力,帶領自己的鐵騎段段時間內實現回援,將彭城奪回,而且讓劉邦打敗,損失幾十萬的兵馬,不得不說項羽的勇猛。

  • 7 # 二叔講故事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郭靖,算一個吧。

    蒙古大軍南下攻打大宋,郭靖率領襄陽軍民奮起抵抗,應是把蒙古滅送的程序向後推遲了幾十年。

  • 8 # 摯守靜篤

    戰國是齊國名將田單,獨守孤城五年,以奇妙方法反敗為勝,重振齊國雄風,應該算是歷史上當之無愧的,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的英雄。

    臨危受命守孤城

    田單,是戰國時齊國的遠房宗室,最初只當了一個管理臨淄市場秩序的小官。

    公元前284年,燕國名將樂毅率軍攻打齊國,很快就攻佔了齊國的都城臨淄,再用半年時間就攻佔了齊國的七十餘城,有滅亡齊國之勢。

    此時,齊國只剩下了莒縣和即墨(今山東平度市)兩座孤城。在這種情況下,田單帶領族人逃到了即墨,剛好即墨太夫戰死,田單臨危受命為城守,率全城軍民堅守這座孤城,與樂毅對峙。這一守,就是五年。燕大將樂毅用盡各種方法強攻不下,只好採用圍城戰術。

    施反間計使敵軍換將

    即墨,是齊國比較大的一個城邑,物質豐沛,雖具有一定的防禦條件,但也架不住久圍。為防止人心思變,田單採用了一系列措施來鞏固城防,穩定人心。

    利用兩軍交戰的空隙,帶領士卒整修和加固城牆;

    與士卒同甘共苦,將自己的妻妾及族人都編入守城的隊伍之中。

    守城的第三年,田單看燕軍久圍城不退,遂派人去遊說燕王,

    齊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樂毅與燕新王有隙,畏誅而不敢歸,以伐齊為名,實欲連兵南面王齊。齊人未附,故且緩攻即墨以待其事。齊人所懼,唯恐他將之來,即墨殘矣。(《資治通鑑》卷四)

    大意是說,齊王都被樂毅殺了,但現在莒縣與即墨兩座城卻久攻不下,是因為樂毅與燕王有隔閡,擔心被殺而不敢回來。樂毅想以討伐齊國的名義在齊國稱王,所以攻打即墨不積極。由此看來,齊國人害怕的是其他將領來攻打,那樣即墨就完了。

    燕王本就擔心樂毅坐大,聽人這麼一說,就信以為真,派騎劫去取代了樂毅將軍的位置。樂毅只好逃到趙國去了。

    散佈謠言激勵士氣,麻痺敵軍

    隨著燕國換將,田單認為反攻的機會到了。為了激勵久被圍城低迷計程車氣,以利反攻,田單想出了一連串令人拍案叫絕的方法來激勵士氣。

    田單讓全城的百姓在每餐飯前都要在庭院中,以食物來祭祀祖先,引得每到飯點都有飛鳥在城中盤旋。在燕軍感覺很奇怪時,再讓人去散步資訊,說有神靈將要來助齊軍守城。

    誘使燕軍迫害齊軍降卒。田單讓人告訴燕軍,說齊軍害怕燕軍將俘虜的齊軍士兵的鼻子割掉後,再讓這些沒鼻子的齊軍士兵在燕軍士兵前面作戰,這樣,齊軍必敗。於是燕軍照做後,使得城中的齊軍士兵斷絕了投降的想法。

    誘使燕軍挖掘城外齊人的祖墳,焚燒死屍,當然這又是田單的反間計。

    這樣一來,齊軍上下同仇敵愾,士氣大振。

    時機成熟,火牛陣大破圍城燕軍

    田單看齊軍士氣高昂,破敵的時機成熟,開始實施他的反攻大計。

    一方面,他讓精壯計程車卒隱藏在城中,卻派遣老弱和婦女到城上守城,造成城內糧食斷絕,士兵無心守城的假象;

    另一方面,他又讓使者到燕軍營中稱想要投降,同時還讓城中富商拿出重金去賄賂燕軍將領,稱他們打算投降,希望保全妻兒老小的性命。

    燕軍本就離家多年,士兵都希望早日迴歸家鄉,聽說齊軍準備都投降,都無心再戰,只等齊軍投降後回家,一時士氣低落。

    田單見目的已達到,於時悄悄地將城中的上千頭牛集中起來,披上五彩的外衣,在角上捆上利刃,尾巴上綁上浸了油的蘆葦。然後在城牆上挖出了幾十條暗道,在一個晚上,將上千頭牛的尾巴點燃,讓牛從暗道中放出去,衝向城外的燕軍軍營。牛隊後跟著五千精兵也殺向燕軍。

    城內的老弱們再用力敲擊盆罐等吶喊助威。猝不及防的燕軍被殺得人仰馬翻,狼狽逃竄。燕軍主將騎劫也在亂軍中被殺,齊軍乘勝追擊,一路上被燕國佔領的齊國城市都被收回。短短時間內就將燕軍趕出齊國國境,被佔的七十多座城市全部收回。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火牛陣”。

    以一座孤城,堅守五年,並大破敵軍,在危亡中重振齊國,田單當之無愧地是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的英雄。
  • 9 # 丫瑪讀書札記

    一種被史學家稱為 “人類史上最大的種族屠殺” 的傳染病:天花。其致死率超過30%,屬烈性傳染病,古羅馬帝國就是在天花瘟疫逝虐中走向衰落。印第安部落更因歐洲殖民者的天花病毒而滅族。十八世紀的的歐洲死於天花病毒的人口多達一點五億人,需要用150年的時間才可恢復。而停止天花逝虐,挽救人類被天花病毒滅頂的是一位可敬的英國鄉村醫生,被拿破崙授予羅馬之王的“愛德華.琴納”。

    愛德華·琴納,從小看夠了天花造成的災難,小小年紀就立志要做醫生種下消滅天花的志向。小學畢業後跟隨當地一位外科醫生盧德洛,從盧德洛那裡他學習了外科和製藥的知識,後又從師著名的醫學家約翰·亨特,學習瞭解剖學、病理學、藥物學和產科學。憑藉他的聰明才智,很快琴納就成為了老師的得力助手。

    學習結束後琴納回到家鄉,因醫德高尚,名聲顯赫,很多病人捨近求遠慕名來找他看病。但琴納心中一直有那個兒時的夢,那就是攻克天花。

    靈感來源於他家鄉的一個傳說:得過牛痘的人不會感染天花。他發現那些擠牛奶的和牧牛的人也不會患上天花。為了找到天花與牛痘之間的必然聯絡,琴納開始了對動物的觀察與研究。但這一舉動卻遭到了同行的恥笑,沒有人相信種牛痘能預防天花。缺乏跨界的想象力讓他們侷限在自己有限的認知裡。

    在被同行的拋棄與不屑的目光下,琴納單槍匹馬遊走於各大牧場,進行抗擊天花的鬥爭。

    在自願者男孩菲利普斯一家與牧工及擠奶工的幫助下。他將天花患者的膿液接種到牧場工人的手上,結果沒有人患上天花。一些自願接種牛痘的孩子也沒有在天花流行的時候患病。

    就這樣經過十多年的研究及大量的有效接種試驗,琴納掌握了接種牛痘預防天花的技術。在家鄉為人們免費進行牛痘的接種。接種過牛痘的人也確實沒有再感染天花。就這樣牛痘接種法也隨著絕佳的效果在1871年,被英國官方認可並出臺了強制接種牛痘的法令。

    之後牛痘接種法傳到了世界各地。1979年10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宣佈全球消滅天花。

    懸掛在人類命運頭上的瘟疫之劍:天花被消滅了。愛德華.琴納以一己之力救人類社會於危難。他是人類的英雄。

  • 10 # 歷史守望者

    無論是正史中還是文學作品中都存在過力挽狂瀾的英雄,他們不惜以自己的性命扭轉乾坤,書寫了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蹟,深受後人尊敬。本文從正史和文學作品中各選取一位英雄加以分享,這兩位英雄分別是中國明朝時期的于謙以及金庸文學作品《天龍八部》中的主角喬峰,他們都算的上是以一人之力力挽狂瀾的人物,是救國救民的大英雄,他們的事蹟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于謙主持北京保衛戰,成功防止明朝重蹈兩宋覆轍

    土木堡之變明軍全軍覆沒,明英宗朱祁鎮被俘,多名隨從高官戰死。瓦剌太師也先假以送英宗回京為由,大軍壓境,在這種情況下,于謙等人立郕王為帝,拒絕了也先送英宗回京的請求。當時朝中有人提出南遷,但是于謙堅決反對遷都,要求堅守北京,並且從各地調集軍隊進京勤王。

    郕王繼位,是為景泰帝,命于謙全權負責守衛北京事宜。于謙一方面在長城的各個關口安排人員守備,另一方面親自披甲上陣,率領20萬將士列陣於京城九門外,一時間軍心大振。經過半個月的血戰,于謙成功守住了北京,明王朝轉危為安。

    喬峰以一己之命為宋遼兩國贏得了幾十年的和平

    在天龍八部末期遼國皇帝耶律洪基要舉兵攻打北宋,喬峰不願意看到兩國開戰百姓生靈塗炭,於是不惜冒犯龍顏脅迫耶律洪基下令退兵,並且讓耶律洪基發誓在他有生之年不許遼軍進犯北宋。

    喬峰雖然成功的阻止了宋遼開戰,但是他覺得自己作為遼國皇帝耶律洪基的拜把兄弟和臣下,以這種方式脅迫皇帝退兵是為不忠不義,是遼國的罪人,選擇了自我了斷。喬峰正是以自己的一己之命為宋遼兩國贏得了數十年的和平,不愧是一位可歌可泣的大英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虛歲27了(94年)銷售想轉行哪些崗位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