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慢二看
-
2 # 做好自己再做媽
培養孩子的財商,最有效的方式是在生活中融入財商教育引導,以有趣好玩的遊戲的形式,幫助寶寶建立財商意識:
1、數蘋果
準備10個蘋果,爸爸手中拿2個,媽媽手中拿5個,寶寶手中拿1個,然後讓寶寶數一數爸爸媽媽手裡各有幾個蘋果,還剩幾個蘋果。
2、認識不同的錢幣
拿出硬幣、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的紙幣,教寶寶認識錢幣。
3、讓孩子參與到買東西的過程中
教孩子認識了紙幣後,再教寶寶學會付錢,去逛小超市或者買菜時,可以讓孩子自己去付錢。讓孩子知道“花錢買東西”的概念。
4、做家務賺零花錢
很多家長總怕孩子受苦、受委屈,不忍心讓孩子做一點家務,其實做家務有助於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建立對家庭的責任心和主人翁意識,所以媽媽可以引導孩子做些簡單家務,並給孩子一點回報,讓孩子意識到勞動是光榮的,是有回報的。
5、讓孩子有自己的小儲蓄罐
為了培養孩子儲蓄的好習慣,爸爸媽媽可以為孩子準備一個精美的儲蓄罐,給孩子一些硬幣、小面額紙幣,教他學會儲蓄。
-
3 # 夏日清風的小屋
我認為很有必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財商。我結合培養我兒子財商的幾點經歷分享給你。
一、準備一隻存錢罐
我兒子4歲時,我們給他買了一隻存錢罐,每當我們口袋裡有了硬幣時,有意識將硬幣給他,讓他把 硬幣放入存錢罐。我認為存錢罐是培養孩子金錢意識的第一步,當他在找到或收到硬幣時,總是驕傲地將硬幣放進自己的存錢罐裡。
二、培養對金錢的認知
我們平時總是有意給他接觸金錢的機會,一有時間就帶他到超市和我們一起去購買他喜歡吃的東西,讓他對價格有初步的概念,把錢交給他,讓他自己去結賬。他在參與的過程中,會留下一種印象:金錢是可以流通的,可以用來交換商品。
三、引導孩子學會攢錢
每逢過年,按照中國的傳統,我兒子在春節期間總是會收到來自長輩的壓歲錢,為了避免他養成隨便花錢的習慣,到銀行單獨設立了一個賬戶,讓他把每年收到的壓歲錢存入該賬戶。養成他學會攢錢的習慣,利用這些錢購買些書籍、玩具等。
如今,我兒子已經走上了工作崗位,能正確的面對金錢,理性消費,學會如何讓錢生錢,來實現他的財富增長。這些好習慣的養成得益於從小對他財商的培養,不僅培養他的金錢意識,引導他合理消費,更能建立完整的金錢價值觀。
-
4 # 羊爸德牧
一、首先。關於財商,我目前給我的孩子建議的幾個關鍵意識舉幾個例子:
1、與賭博有關的一切永遠不要碰;如果你真的是上天的幸運兒,那你根本就不需要賭博。
2、來路不明的錢財必定有來路不明的風險;不要碰。
3、什麼能讓你增加財富你可以不去學習,但讓你減少財富的東西弄不明白就別碰。
4、這世上的盈利率,都是有穩定規律的,不存在暴富和急衰。例如暴富前的積累、拼搏和掙扎以及未來的短壽等等,都是隱藏起來的成本。
5、賊吃肉,賊也必定捱打。如果當不了賊,那就別嫉妒羨慕吃肉,也別擔驚受怕捱打。
6、及時止損就是盈利,除了虧本撤出外,不再投入也是止損方法。
7、做人才是最寶貴的財富。金錢到了一定數目,就是一紙數字而已,而影響人生繼續登頂和不破底的核心因素,還是做人。
8、散小財,積大福;損小利,積大運。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因果,會在你損失一小部分金錢的時候,避免陷入很多瑣碎的麻煩,權衡起來還是賺的。
二、其次來細說。幫助孩子辨別什麼才是財富。清晰的分辨財富和財商非常重要。財商是對於財富的正確處理方式。而財富是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結合,包括孩子自己創造的財富和遺產。我們一般理解的財商,是最佳化財富的能力。但我的觀點是,辨別財富的能力,比處理財富的能力更重要。
財富包括了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這其中又分為可見的和不可見的。
物質財富:車子、房子和票子。這是最典型的物質財富,其非常的具有代表性。
無形物質財富:收藏品的升值、房子的升值、存款的利率、股票等,是無形的物質財富,這些是與可見物質財富緊密結合的並能透過手段最佳化的。
精神財富:家族或自己的著作、作品、語錄,家人親朋好友的紀念如相簿、信件等。這些都是能讓人感到靈魂舒泰的精神財富。
無形精神財富:多類似與我們說的言傳身教,可喻而不可言的東西都屬於精神財富。
生活中的這四種財富,孩子都能認識到嗎?哪怕縱觀身邊的父母,還是有不少人尚不能夠系統的梳理出來,更別提幫助孩子樹立財商了。我身邊多見的人是,張口閉口就和孩子大談努力學習掙大錢、買房買車娶媳婦之類的。
如果是這樣的財商,我想孩子一定會活的非常焦慮。因為對於可以見到的物質財富,非常容易產生對比效應,一旦孩子覺得財不如人,就會很自然的產生自我否定和自我鞭策心理。而這種物質上的追趕,是沒有盡頭的,孩子又怎麼能活的快樂呢?
所以,系統的認知財富,是財商的基礎。
三、結尾。“幫助”孩子樹立自己的財商:財商並不能強加於孩子,“幫助”其樹立而並非“灌輸”其財商。我們所熟知的豪富與大商,多代都傳承同樣優秀人物的家族非常少,甚至於“一代而衰”的案例比比皆是。所以,樹立財商,靠的是言傳身教和環境因素的多方影響。我們只能傳承給孩子基本的思想,而是否發揚得出類拔萃,還是要靠孩子在自己的人生中實踐。
首先,做財富的主人,而不是財富的奴隸。系統的認知財富之後,就要分別對這些財富進行處理和最佳化。這樣才能更好的生活,而不是被財富倒逼著焦慮一生。未來的社會,溫飽已經不是生存的關鍵,而快樂和精彩會逐漸成為是否生存和生活美滿的最好體現。無數的寓言與故事向我們說明,痛苦的富翁和快樂的平民其幸福與否當真不好評判,所以,處理好財富,才能夠更好的生活。
其次,處理財富的目的要明確。目的一定是為了讓孩子更好更精彩的生活而出發的。在這個大前提下,才有了處理財富的不同方式。舉例來說,如果孩子想要進行一筆投資,但這筆投資會讓他未來生活的非常痛苦並且如有突發風險還不可承受,那就沒有必要了。
最後,正確處理財富的變化,也是財商的關鍵。生活中難免會有機率發生,突然失去財富或財富突增的情況。對此,穩定的心態就是財商的體現。
-
5 # 博雅思學教育趙小明心
財商前提是讓孩子知道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與父母漸漸形成界限。
比如,一個看到什麼東西都覺得是自己的那麼就沒可能培養財商。
財商最核心的就是物質交換產生的價值。一個分不清楚東西歸屬的孩子是無法提財商概念的,這就是為什麼說學齡前弄的財商課全是騙錢的原因。
但孩子發展到有界限和東西歸屬意識後,這個階段開始我們才培養孩子財商。培養的方法就是認識東西價值,等價勞動換取東西的模仿遊戲。在模仿過程中獲得交換經驗,明白交換和價值規則。
-
6 # 可愛的嚶嚶醬
正確認識金錢的價值
小孩子要從小就正確認識金錢的價值,金錢的價值有幾個層次的含義,貨幣價值、使用價值、增值價值、附加價值等等。正確認識金錢的價值,合理掌控金錢。
小小年紀也能掙錢
小孩子從小就要知道自己也是能掙錢的,比如:看見飲料瓶、廢紙箱等這些東西都可以賣了換錢,鼓勵孩子收集廢品賣錢的行為,讓孩子體驗到掙錢的快樂。
建立自己的小金庫
小孩子從小就要養成儲存的好習慣,家長可以幫助孩子,給孩子準備一個存錢罐,把孩子的壓歲錢、勞動掙錢的錢都存在裡面,讓孩子體驗到存錢的快樂。
投資理財實戰
孩子在5-6歲的時候,就可以讓孩子參加理財的實戰了,5-6歲的小孩雖然還不認識幾個字,也許還不知道什麼是理財,正因為如此,更要實戰理財,比如購買基金的時候,可以讓孩子抓鬮來選擇,靠運氣決定,讓孩子體驗投資的風險。
錢要用在該用的地方
從小就要讓孩子知道錢要使用在該用的地方,錢要用在刀刃上,不該使用的,哪怕是5角錢也不能使用。該使用錢的時候就要大方出手,這樣才能體現金錢的價值。
存錢理財的目的家長要讓孩子知道存錢、理財的目的是什麼,是讓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好?是要富貴發達?是持家需要?除了這些,還要讓孩子明白責任,社會責任,理財的目的一部分是為自己,一部分是要承擔社會責任。
分享一個識字APP。父母用手機下載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來教寶寶認字。寶寶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所以用手機軟體教,他不會產生牴觸心理,而且軟體的課程豐富,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
-
7 # 蒙特梭利育兒經
培養孩子財商可以透過以下4個步驟:
1.認識貨幣。
透過這些活動,一方面讓孩子知道買賣關係,另一方面讓孩子建立起貨幣的概念。
2.教孩子區分“想要”和“需要”。
需要是解決基本的生活需求,想要是錦上添花的東西。對於孩子來說,很多吸引他們的東西,比如好玩的玩具,漂亮的衣服,鞋子,美味的零食,都是他們想要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要逐漸培養孩子對事物的取捨,讓孩子逐漸形成自控力,避免一味的追求想要的東西,而無條件的滿足自己的慾望。
比如孩子想買一件特別的東西,但是又錢不夠的時候,父母可以透過引導,讓孩子透過儲蓄的方式積攢金錢,這樣一方面培養了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一方面又培養了孩子儲蓄金錢的習慣。
3.教會孩子獲取金錢,要透過努力。
孩子想要用金錢購買一些東西的時候,家長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家務,比如幫助家長洗碗,擦桌子,掃地,洗一些自己的衣服等家務,在完成這些家務後,家長可以拿一些金錢獎勵孩子的勞動,讓孩子明白,金錢都是透過努力獲得的,不是不勞而獲的。
也可以鼓勵孩子,將自己不用的東西拿到跳蚤市場變賣, 一方面孩子可以體會買賣的活動,一方面也可以讓孩子學會對廢物的利用和價值轉化。
4.親身體驗理財和家庭開支活動。
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建立一個家庭賬戶,定期嘗試由孩子決定家裡的開支,比如家裡的柴米油鹽等開支,都從孩子那裡支取,父母需要買一些東西,就要透過孩子那裡獲取費用,這樣孩子就能切身體會到錢財是需要規劃的,讓孩子明白錢財不能無節制的支取,要學會支取必需的生活開支,同時可以透過購買一些經濟實用的物品,節省開支。
-
8 # 美萌兔媽
我是這樣培養我兒子財商的。
1.讓孩子認識金錢,帶孩子去超市買東西,讓孩子瞭解金錢是如何支配的,一次 性給他50元錢,讓孩子自己去買文具,看他如何消費。和他一起分析消費是否合理。
2.上銀行存錢的時候,帶上孩子,讓他有儲蓄的觀念。
3.出去玩的時候,把每天開銷告訴孩子,讓他幫忙記賬。
4.推薦給孩子兩本兒童關於金錢方面的書籍,《小狗錢錢》,《貨幣轉轉轉》。
-
9 # 吃熱狗早教育兒
學校教育孩子的學科很多,內容也很豐富,可是像孩子的理財能力,孩子的財商,學校是不會教育的。財商重要嗎?毫無疑問財商在人的一生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正確認識金錢的價值
小孩子要從小就正確認識金錢的價值,金錢的價值有幾個層次的含義,貨幣價值、使用價值、增值價值、附加價值等等。正確認識金錢的價值,合理掌控金錢。
小小年紀也能掙錢
小孩子從小就要知道自己也是能掙錢的,比如:看見飲料瓶、廢紙箱等這些東西都可以賣了換錢,鼓勵孩子收集廢品賣錢的行為,讓孩子體驗到掙錢的快樂。
建立自己的小金庫
小孩子從小就要養成儲存的好習慣,家長可以幫助孩子,給孩子準備一個存錢罐,把孩子的壓歲錢、勞動掙錢的錢都存在裡面,讓孩子體驗到存錢的快樂。
投資理財實戰
孩子在5-6歲的時候,就可以讓孩子參加理財的實戰了,5-6歲的小孩雖然還不認識幾個字,也許還不知道什麼是理財,正因為如此,更要實戰理財,比如購買基金的時候,可以讓孩子抓鬮來選擇,靠運氣決定,讓孩子體驗投資的風險。
錢要用在該用的地方
從小就要讓孩子知道錢要使用在該用的地方,錢要用在刀刃上,不該使用的,哪怕是5角錢也不能使用。該使用錢的時候就要大方出手,這樣才能體現金錢的價值。
存錢理財的目的
家長要讓孩子知道存錢、理財的目的是什麼,是讓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好?是要富貴發達?是持家需要?除了這些,還要讓孩子明白責任,社會責任,理財的目的一部分是為自己,一部分是要承擔社會責任。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
10 # 喜悅媽媽財商教育
我認為財商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達到以下這幾種能力:
首先是透過認識金錢,瞭解儲蓄,學會延時滿足的能力,延時滿足會讓孩子懂得控制自己的慾望,不會陷入同儕壓力,就不會出現任性攀比的行為。
第二是透過自己支配零花錢,學習算錢,瞭解家庭日常支出,從而鍛煉出來的價值識別能力,有了價值識別能力,孩子學會衡量價格和質量, 從而鍛煉出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不會輕易上當受騙,不會出現裸條裸貸的這種負債累累的行為。
第三是透過讓孩子瞭解金融市場的工具,比如股市、基金等投資行為,瞭解廣告宣傳的目的等,明白金錢在社會中的運轉規律,以及複雜功能,擁有發現機會和創造機會的眼光和視野。
第四是瞭解金錢的力量,擁有抵禦貪婪和恐懼的能力,透過賺錢懂得幫助他人,實現人生的夢想。
回覆列表
孩子對錢的認知隨著自我的發展而加強。二歲前後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有了自主感,以及與此對應的自我掌控感。平日的生活體驗中,孩子會根據家人或周圍人對錢的態度,以及每次購買自己需要的物品都會用到錢,就能感知到錢是個“好東西”。兩條線一疊加,他們會覺得大人們給的壓歲錢,可以帶來支配感、換來自己想要的東西,當然就捨不得放手。而這時如果沒有合理的引導,孩子內心無法真正理解父母的做法,會模糊他們透過金錢與人建立的界限,對孩子的未來成長產生負面影響。隨著年齡的增長,8歲左右的孩子普遍都出現了“財商的敏感期”,這時的孩子更希望擁有自主權、自我掌控感,也是自尊自信的內在需求。
因此,早日給孩子錢商啟蒙非常重要。
我們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卡,壓歲錢都會存起來;如果他們樂意,會請媽媽轉存為可以錢生錢的某某寶;自己有錢包,裡面有不同面額的紙幣和硬幣,以備日常之需;他們有小賬本,記錄掙錢、花錢;外出遊學,他們會用各自的錢承擔預算的20%;遊玩時,他們各自都有“自費”專案,自主選擇、自己掏錢;我們家裡經常“發行”各種有價票券,用於內部流通和交換……
還有哪些與錢相關的概念,需要在平日裡,跟小朋友們談談呢?
孩子能夠理解“價效比”?!
有本童書叫《泰迪熊大購物》,孩子們都喜歡,開始我真不知道具體原因。慢慢發現,原來他們對書中小熊們的購物清單有興趣。
於是,我們再帶孩子去超市購物也開始列清單了,孩子們模仿書中幫媽媽找購物清單中的物品。等孩子們也有必需購買的物品時,他們也開列購物清單了。
價效比是妻子教給孩子的。有一次我帶閨女去超市,她說奧利奧的大包裝價效比高,我們人多買大包裝好。這把我給唬得一愣一愣的,不由得問她,“那你知道什麼叫價效比嗎?”
“就是超市的名字唄,美廉美——物美價廉。”
說得還不錯,怎麼做呢?有個單詞那得教會——SALES。看到這個詞就知道有物美價廉的東西了。當然,按需購買的基本原則要同樣發揮作用。
只買一件
我負責家庭飲食後,我帶孩子們去超市的機會多了起來。除了用自己做的糕點做早餐、下午茶點外,我會允許他們買他們願意嘗試的食品,當然之前有意識的教孩子們看配料表,看是否有不適合孩子的新增劑。而且,有時候為了“哄”或者“激勵”孩子,自主購買這一招很有效。
我們說好只買一件。
這個約定執行起來比較費時間,他們要比較,要下決心,還會徵求彼此的意見。慢慢我發現,他們很喜歡嘗試新的產品。
這個習慣養成後,我再不會為了買什麼、賣多少“好吃”的頭疼了,他們呢,去超市絕對不會要求亂買東西的了。
然後,我會加碼——5元以內!或者,最高限額是10元!
按需購買
說財商就得認識錢,認識到錢的特殊使用價值。孩子的認知簡單,他能知道錢可以買到他們現在各種小小的物質需求,但他們又對錢的多少沒有概念。
我和閨女擺過地攤,去賣她和哥哥的二手玩具,3歲的她根本不知道一元和十元的具體區別。而兒子一年級的校園市集中,成功地賣掉自己的童書,換回一盆花、一本我不願意讓他看的校園快餐小說和一本《安徒生童話集》。據他說,他最多有15元錢,是反覆比較了自己想要購買的幾樣東西后,按價格和喜好程度購買的。
旅行中也是實施財商教育的好機會。而且是一個相對完整的財務“管理”過程。出門前的家庭會議上,我們會做出大致的預算,跟他們討論各項支出的必要性,讓他們知道我們為此所要支付的金錢數額。在旅行中,我們會檢視支出情況,讓兒子來當出納——哈哈,有兩個娃真好,閨女再大些,我們就請她當會計,她可喜歡管事了。
現在看來,兒子已經有了很好的控制消費的能力,有些購買念頭很快就會消退,不像女兒有時還會吵吵著買一些不必需的東西。
增值的秘密
整理圖書時,我把幾本民國書給他們瞅瞅,嘴裡唸叨一句:“你看這一本都要上千元呢,當初老爸也就花了20元。”閨女耳尖,立馬就問,那我們的書都能變成1000元嗎?兒子幫我做了回答,那要等你的孫子的孫子的孫子的時候吧。
我聽了很是欣慰,覺得跟兒子聊過的郵票增值和貶值,在博物館看到和聊過的古董文物的價值,兒子還是吸收了一些。物以稀為貴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可以借用手邊的物品跟孩子講一講有些物品的價格為什麼會瘋漲,油價、房價、肉價什麼的都可以說一說。
==========================
培養財商的小遊戲
1、購物過家家桌遊——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小孩子沒有不愛玩過家家遊戲的,不論男孩女孩。當然在花樣繁多的過家家遊戲中,也男女有別,比如兒子玩的打仗啊,閨女玩的過家家啊。購物遊戲是他倆的最愛之一。兒子二歲多的時候,我們買過一款超市套裝遊戲,有商品,有收銀機,有信用卡,有現鈔,收銀臺的抽屜可以鎖上的。兒子特別喜歡跟我們玩購物遊戲,話還說不利落呢,就讓我們買他的商品。等妹妹快到二歲了,他倆就玩得更帶勁了。
這套遊戲我覺得能讓孩子體驗到購買東西需要等價交換;想要東西,需要用貨幣購買;貨幣有卡和現金;給了現金要注意找零;商品都是有價格。
再大些,兄妹倆最愛的桌遊就是大富翁遊戲,相信從這款遊戲中孩子們更能懂得錢是做什麼用的吧。
2、賣小豬嘍——我也有價
孩子總是喜歡往大人身上膩歪,讓你抱抱、背背、舉舉高高,只要孩子們一爬上我的背,我就會到處兜售:賣小豬嘍!家人也很配合,紛紛表示要買。孩子樂滋滋地開價,小時候他們真不知道價錢是咋回事,一塊兩塊地賤賣自己。別急,姥姥出兩塊也不賣,因為媽媽也要買啊,那就競價拍賣。很快就超過了孩子們能數出來的數字了,他們還跟著著急,“夠了夠了!”
3、票——有價的紙片
我們家經常回到計劃經濟時代,幹啥都要票:借書要票、看電影要票、進入各自“領地”要票、聽故事要票、想要吃對方的零食,拿票來。這些票有的可以用各自的“信用卡”替代,有的是各自仔細書寫或隨意塗抹的紙片、書籤,在我們眼裡這些紙片擁有與鈔票一樣的魔力,能輕鬆換取想要的東西。
4、家庭市集——存量盤活
孩子喜歡成人的東西,相信你也有此體會。有些東西確實孩子也能持有,你會怎樣給到孩子的手裡?大的如Ipad,更新的手機,你辛苦攢下的郵票,特別喜愛的Snoopy公仔。
孩子也喜歡對方的東西,儘管我們儘量做到相對公平,他們還是經常會覺得對方的東西更好,就是想要。怎麼調劑?
那就舉辦家庭市集吧。把你雖捨不得,但是覺得也可以交給孩子繼續保管的藏品、或者他們也能用的物品,都給標個不高不低的價格(我想你總該知道孩子的“購買心理價位”吧,知道他的現金存量吧?)。也讓孩子們整理出自己願意透過“售賣”來交換的東西來,標上價格,大聲的吆喝吧。
5、藏寶箱——擁有
兒子7歲多,女兒5歲的時候,我們給他們各購買了一個箱子,用來存放他們覺得珍貴的東西。錢罐子、錢包、帶密碼鎖(密碼就記在封底呢)的日記本、曾經特別喜歡的玩具、郵票、外國錢幣等,都被孩子們仔細的收好。
我要提醒你的是,如果你也打算給孩子一個箱子,請你一定要忍住:不要為孩子把她早年做的一個手工也給珍重地收進箱子裡而煩惱。因為這是孩子的寶箱,不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