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張論歷史

    在長沙王率領百餘人潛入宮廷,與羊皇后的勢力聯合最終打敗了齊王,從此她的父親羊玄之等操縱長沙王把持了中央政權。他們同樣也打擊成都王和河間王的親信。成都王和河間王再次起兵就是針對羊皇后等人,不是針對長沙王的,在起兵的名義上也是討伐羊玄之和皇甫重兄弟,而長沙王只是他們操縱的一個執政工具所以張方要屢次廢掉羊皇后。後來根據東海王傳記載,宮廷將領和朱默等人不願打仗,把長沙王抓了起來,逼著東海王上書皇帝把長沙王免職,後來送到張方那裡。中西部地主階級代表成都王和河間王掌權後,羊玄之已經病逝,張方是河間王的手下心腹,再說這個廢立皇后可能都是河間王指示的。但是不久羊皇后的親信、宮廷將領陳珍等就再次復立羊皇后,並挾持晉惠帝討伐成都王。以後隨著支援她和反對她的勢力此削彼漲,她也不斷被廢被立,直到最後支援她的東海王打敗了她的政敵,確保了她的皇后地位,這也是他為何履次挾持皇太后

  • 2 # 王大牛樂談

    答案如下:

    張方之惡,較諸王為尤甚,後可廢,太子可黜,而車駕何不可西遷?獨怪滿朝文武,毫無生氣,一任惡人之肆行無忌,播弄朝綱。 挾眾橫行已有年,刀光一閃首離肩。

  • 3 # 家是最小國

    八王之亂開始後,趙王司馬倫毒殺了妖后賈南風后,自立為帝。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yóng )、成都王司馬穎共同起兵討伐司馬倫。 司馬冏殺了司馬倫後獨掌政權,司馬顒準備討伐司馬冏。

    河間人張方,出身貧寒,驍勇善戰,在河間王司馬顒麾下任職,深受器重。公元301年,張方受河間王司馬顒之命討伐齊王司馬冏,但司馬冏卻被長沙王司馬乂(yì)所殺。於是,張方又受司馬顒之命討伐司馬乂。

    司馬乂奉晉惠帝之命討伐逆臣張方。張方計程車兵看到皇帝車駕後,紛紛後退。張方無力制止,於是大軍潰敗。張方的軍隊士氣低落,喪失鬥志,眾人勸張方退軍。張方不聽,晚上率軍悄悄向司馬乂逼近,距洛陽城外七里。

    司馬乂剛剛打了勝仗,毫無防備,得知張方兵臨城下,十分震驚,沒有謀劃就急忙出城進攻張方,結果打了敗仗。東海王司馬越認為司馬乂不能戰勝張方,便突襲將司馬乂捉住囚禁,不久又把司馬乂獻給了張方求和。張方便將司馬乂活活燒死。

    張方將京城洛陽洗劫一空,然後退兵回到了自己的老巢長安。臨行時,張方抓走上萬宮女供軍士淫樂。軍糧不足,張方又將宮女殺死充當軍糧。

    《資治通鑑·晉紀七》:(張)方掠洛中官私奴婢萬餘人而西。軍中乏食,殺人雜牛馬肉食之。

    司馬乂死後,司馬穎獨自掌權。司馬越起兵討伐司馬穎。司馬顒派張方援助司馬穎,之後讓張方鎮守洛陽。司馬穎戰敗,便帶著晉惠帝逃到洛陽。於是,司馬顒開始掌權。

    晉惠帝到洛陽時,張方率領萬人以隆重的儀式迎接皇帝。開始,張方見了皇帝準備要下拜,皇帝不安,阻止了他下拜。

    張方久居洛陽,部下日益暴虐,四處劫掠,竟然盜了皇族的陵墓,而張方不加制止。於是,城內民怨沸騰,暗流湧動。張方唯恐有變,便想劫持晉惠帝遷都長安。

    張方率兵進宮逼迫晉惠帝上路,惠帝不從,逃到了竹林中躲藏。張方派人將惠帝揪了出來,然後對他說:”胡兵猖獗,洛陽防守薄弱,請陛下去長安,那裡有我的軍營,一定能保衛陛下。“惠帝無奈,只能聽從。臨行時,張方又將皇宮洗劫一遍,士兵淫辱後宮。

    司馬越以張方挾持皇帝的罪名起兵討伐司馬顒,大軍逼近長安。

    司馬顒的參軍畢垣(yuán),與張方有仇。恰巧張方按兵不動不去進攻與司越,畢垣於是對司馬顒說:”張方要反!他的親信郅輔知道張方的陰謀“司馬顒便召來郅輔詢問。

    當初,張方貧寒時,受到長安富豪郅(zhì)輔的優待。張方顯貴後,就任命郅輔到自己帳下做大官,他們關係十分親密。

    畢垣預先對郅輔說:”大家都說你知道張方要謀反,王爺要問你,你怎麼說?“郅輔十分驚慌:“我不知道張方要謀反,怎麼辦才好?”畢垣威脅道:“你要想活命,就聽我的。”之後,司馬顒向郅輔詢問張方是否準備謀反,郅輔謊稱張方確實要謀反。

    司馬顒讓郅輔去殺張方,郅輔便答應了。郅輔一直深得張方信任,回去見了張方,趁機偷襲用刀劈死了張方。司馬顒又後悔殺了張方,於是處死了郅輔。

  • 4 # 柔情似水—政委

    其是真實歷史是西晉司馬炎立下白痴兒子司馬衷當皇帝,埋下了禍亂的種子。晉惠帝司馬衷即位後,政權被皇后賈南風竊據。賈后殘暴嗜殺,趙王司馬倫發動政變,取代了賈后,獨攬大權。此後,各個諸侯王紛紛起兵,互相攻伐,想挾天子以令諸侯,加九錫,踐大位。起兵作亂的諸侯王很多,以八人為最,故稱八王之亂。

    趙王司馬倫毒殺了妖后賈南風后,自立為帝。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yóng )、成都王司馬穎共同起兵討伐司馬倫。 司馬冏殺了司馬倫後獨掌政權,司馬顒準備討伐司馬冏。

    河間人張方,出身貧寒,驍勇善戰,在河間王司馬顒麾下任職,深受器重。公元301年,張方受河間王司馬顒之命討伐齊王司馬冏,但司馬冏卻被長沙王司馬乂(yì)所殺。於是,張方又受司馬顒之命討伐司馬乂。

    司馬乂奉晉惠帝之命討伐逆臣張方。張方計程車兵看到皇帝車駕後,紛紛後退。張方無力制止,於是大軍潰敗。張方的軍隊士氣低落,喪失鬥志,眾人勸張方退軍。張方不聽,晚上率軍悄悄向司馬乂逼近,距洛陽城外七里。

    司馬乂剛剛打了勝仗,毫無防備,得知張方兵臨城下,十分震驚,沒有謀劃就急忙出城進攻張方,結果打了敗仗。東海王司馬越認為司馬乂不能戰勝張方,便突襲將司馬乂捉住囚禁,不久又把司馬乂獻給了張方求和。張方便將司馬乂活活燒死。

    張方將京城洛陽洗劫一空,然後退兵回到了自己的老巢長安。臨行時,張方抓走上萬宮女供軍士淫樂。軍糧不足,張方又將宮女殺死充當軍糧。

    《資治通鑑·晉紀七》:(張)方掠洛中官私奴婢萬餘人而西。軍中乏食,殺人雜牛馬肉食之。

    司馬乂死後,司馬穎獨自掌權。司馬越起兵討伐司馬穎。司馬顒派張方援助司馬穎,之後讓張方鎮守洛陽。司馬穎戰敗,便帶著晉惠帝逃到洛陽。於是,司馬顒開始掌權。

    晉惠帝到洛陽時,張方率領萬人以隆重的儀式迎接皇帝。開始,張方見了皇帝準備要下拜,皇帝不安,阻止了他下拜。

    張方久居洛陽,部下日益暴虐,四處劫掠,竟然盜了皇族的陵墓,而張方不加制止。於是,城內民怨沸騰,暗流湧動。張方唯恐有變,便想劫持晉惠帝遷都長安。

    張方率兵進宮逼迫晉惠帝上路,惠帝不從,逃到了竹林中躲藏。張方派人將惠帝揪了出來,然後對他說:”胡兵猖獗,洛陽防守薄弱,請陛下去長安,那裡有我的軍營,一定能保衛陛下。“惠帝無奈,只能聽從。臨行時,張方又將皇宮洗劫一遍,士兵淫辱後宮。

    司馬越以張方挾持皇帝的罪名起兵討伐司馬顒,大軍逼近長安。

    司馬顒的參軍畢垣(yuán),與張方有仇。恰巧張方按兵不動不去進攻與司越,畢垣於是對司馬顒說:”張方要反!他的親信郅輔知道張方的陰謀“司馬顒便召來郅輔詢問。

    當初,張方貧寒時,受到長安富豪郅(zhì)輔的優待。張方顯貴後,就任命郅輔到自己帳下做大官,他們關係十分親密。

    畢垣預先對郅輔說:”大家都說你知道張方要謀反,王爺要問你,你怎麼說?“郅輔十分驚慌:“我不知道張方要謀反,怎麼辦才好?”畢垣威脅道:“你要想活命,就聽我的。”之後,司馬顒向郅輔詢問張方是否準備謀反,郅輔謊稱張方確實要謀反。

    司馬顒讓郅輔去殺張方,郅輔便答應了。郅輔一直深得張方信任,回去見了張方,趁機偷襲用刀劈死了張方。司馬顒又後悔殺了張方,於是處死了郅輔。

  • 5 # 飛哥說史

    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都是司馬懿家族的成員。他們都和晉武帝司馬炎都是司馬懿的後代。

    西晉初年,晉武帝司馬炎分封了二十七位同姓王,以郡為國。之後諸王的權力被不斷擴大,甚至可以自行選拔和任用國中的文武官員、收取封國的租稅。

    諸王都在朝廷擔任要職,既有行政權力又有數量可觀的軍隊。這些手握重權的藩王,就為了破壞西晉統一的導火線。

    武帝在時,在他的督導和控制之下,政局尚能安穩。公元290年,武帝去世,晉惠帝繼位,惠帝痴呆,不能理政。

    後來因為外戚集團與賈皇后而發生八王之亂,八王之間互相攻伐,斷送了西晉的大好江山。

    擴充套件資料:

    這次長達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亂極大地破壞了社會生產。太康年間,社會曾出現了“太康之治”的繁榮景象,八王之亂又使人民飽經戰亂苦難。

    諸侯王相互攻殺,所到之處,大肆搶奪,破壞水利,百姓流離失所,傷亡的軍民達三十萬。這次戰亂,更直接削弱了西晉王朝的統治,使其政權漸趨崩潰。

    諸王在爭權奪利中,還利用少數民族勢力作為外援,如司馬穎引匈奴族劉淵之兵參加混戰。司馬氏骨肉相殘,少數民族首領乘機入塞,永嘉之亂接踵而至,西晉很快就滅亡了。

  • 6 # 歷史呀呀呀

    張方能夠劫持皇帝和皇太帝,劫掠京師。我認為原因有三:一是張方本來善於用兵,對形勢判斷準確,沒人是他對手。二是張方背後有人撐腰,這個人就是河間王司馬顒(yong)。三是八王之亂的大背景。

    張方勇武,能打仗的魔王軍閥

    張方,西晉著名的猛將,出身於行伍,年輕時在社會最底層,勇武霸道,得到西晉河間王司馬顒的賞識,作戰勇猛,用兵詭詐,一路做到了振武將軍,在當時是很受重用的,手下握有重兵。

    張方與董卓是一樣的人物,是個軍閥,張方之惡較司馬氏諸王尤甚,幾乎就是他摧殘西晉中樞。製造了天下的禍端。打仗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經常縱容屬下搶掠百姓。張方奉司馬顒之命率軍進攻洛陽,卻縱容士兵劫掠,把洛陽整個洗劫一通,還計劃火燒洛陽城,後被勸才罷手。

    八王之亂導致天下大亂

    公元266年,司馬炎稱帝,史稱西晉,建都洛陽。司馬炎成為西晉第一位皇帝晉武帝。司馬炎登基後分封宗室,先後在全國建立起二十七個諸侯國,諸侯國諸王權力日益變大。

    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病逝,傳位司馬衷,這個司馬衷智力有問題,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何不食肉糜”那個皇帝,百姓沒飯吃,他說咋不喝肉粥。皇后賈南風掌權。

    公元291年3月,楚王司馬瑋不滿司馬衷當皇帝,率兵進入洛陽,八王之亂拉開了序幕。楚王司馬瑋、汝南王司馬亮、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等八個諸侯王先後混戰,歷經16年,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魔王張方自然有了用武之地,河間王司馬顒支援他到處攻閥。

    河間王司馬顒,地方軍閥頭子

    河間王司馬顒,盤踞在關中,離洛陽很近,是地方割據勢力中比較大的一支,且和河北的成都王司馬穎一直是同盟,屬於地方實力比較大的藩王。

    河間王司馬顒是司馬孚的孫子,這個司馬孚是司馬懿的弟弟。他年輕時候名聲好、能力強,司馬家的這些名聲、能力通常都是吹出來的,雖然是旁支,也坐到了較高的位置,成了地方軍閥頭子。

    張方挾持皇帝,掠奪京師

    張方受司馬顒之命征討長沙王司馬乂(yi),在洛陽城打遭遇戰,結果張方獲勝。東海王司馬越一看形勢,立馬突襲司馬乂,雙方夾擊,司馬乂敗,張方將司馬乂活活燒死,這個司馬乂算是當時比較好的皇室子孫了。

    張方洗劫京城洛陽,後退兵長安。臨行抓走上萬宮女充做軍妓,還將宮女殺死作為軍糧。

    司馬乂死後,成都王馬穎掌控洛陽。東海王司馬越卻反戈一擊,又起兵征討司馬穎。司馬顒派張方領軍駐守洛陽。張方駐軍洛陽,沒有約束手下部隊,部下四處劫掠。洛陽百姓怨聲載道,張方自己在洛陽根基不穩,害怕軍隊和百姓譁變,就劫持晉惠帝等皇室遷都長安,同時又洗劫了洛陽城。

    最後順帶提下張方的結局,張方後被司馬顒誤聽讒言殺死,司馬顒被司馬越派人掐死了,司馬越成了最後的大贏家。

    總結

    張方能夠劫持皇帝,劫掠京師,我覺得和他自己就是個軍閥魔王有關,其次他背後有一個大的靠山,也和關中和洛陽較近有關,最後八王之亂,互相攻閥,也給了他可乘之機。

  • 7 # 西風悍馬

    河間人張方,出身貧寒,驍勇善戰,在河間王司馬顒麾下任職,深受器重。公元301年,張方受河間王司馬顒之命討伐齊王司馬冏,但司馬冏卻被長沙王司馬乂(yì)所殺。於是,張方又受司馬顒之命討伐司馬乂。

    司馬乂奉晉惠帝之命討伐逆臣張方。張方計程車兵看到皇帝車駕後,紛紛後退。張方無力制止,於是大軍潰敗。張方的軍隊士氣低落,喪失鬥志,眾人勸張方退軍。張方不聽,晚上率軍悄悄向司馬乂逼近,距洛陽城外七里。

    司馬乂剛剛打了勝仗,毫無防備,得知張方兵臨城下,十分震驚,沒有謀劃就急忙出城進攻張方,結果打了敗仗。東海王司馬越認為司馬乂不能戰勝張方,便突襲將司馬乂捉住囚禁,不久又把司馬乂獻給了張方求和。張方便將司馬乂活活燒死。

    張方將京城洛陽洗劫一空,然後退兵回到了自己的老巢長安。臨行時,張方抓走上萬宮女供軍士淫樂。軍糧不足,張方又將宮女殺死充當軍糧。

    《資治通鑑·晉紀七》:(張)方掠洛中官私奴婢萬餘人而西。軍中乏食,殺人雜牛馬肉食之。

    司馬乂死後,司馬穎獨自掌權。司馬越起兵討伐司馬穎。司馬顒派張方援助司馬穎,之後讓張方鎮守洛陽。司馬穎戰敗,便帶著晉惠帝逃到洛陽。於是,司馬顒開始掌權。

    晉惠帝到洛陽時,張方率領萬人以隆重的儀式迎接皇帝。開始,張方見了皇帝準備要下拜,皇帝不安,阻止了他下拜。

    張方久居洛陽,部下日益暴虐,四處劫掠,竟然盜了皇族的陵墓,而張方不加制止。於是,城內民怨沸騰,暗流湧動。張方唯恐有變,便想劫持晉惠帝遷都長安。

    張方率兵進宮逼迫晉惠帝上路,惠帝不從,逃到了竹林中躲藏。張方派人將惠帝揪了出來,然後對他說:”胡兵猖獗,洛陽防守薄弱,請陛下去長安,那裡有我的軍營,一定能保衛陛下。“惠帝無奈,只能聽從。臨行時,張方又將皇宮洗劫一遍,士兵淫辱後宮。

    司馬越以張方挾持皇帝的罪名起兵討伐司馬顒,大軍逼近長安。

    司馬顒的參軍畢垣(yuán),與張方有仇。恰巧張方按兵不動不去進攻與司越,畢垣於是對司馬顒說:”張方要反!他的親信郅輔知道張方的陰謀“司馬顒便召來郅輔詢問。

    當初,張方貧寒時,受到長安富豪郅(zhì)輔的優待。張方顯貴後,就任命郅輔到自己帳下做大官,他們關係十分親密。

    畢垣預先對郅輔說:”大家都說你知道張方要謀反,王爺要問你,你怎麼說?“郅輔十分驚慌:“我不知道張方要謀反,怎麼辦才好?”畢垣威脅道:“你要想活命,就聽我的。”之後,司馬顒向郅輔詢問張方是否準備謀反,郅輔謊稱張方確實要謀反。

    司馬顒讓郅輔去殺張方,郅輔便答應了。郅輔一直深得張方信任,回去見了張方,趁機偷襲用刀劈死了張方。司馬顒又後悔殺了張方,於是處死了郅輔。

    參考史書:《晉書·卷六十·列傳第三十》

  • 8 # 囧老爹love瀟小丫

    西晉 "八王之亂"時,張方為河間王司馬顒前鋒,討伐齊王司馬冏。司馬冏戰敗後,張方受命與成都王司馬穎共討長沙王司馬乂。太安二年(303年),張方率精兵七萬自函谷關入河南洛陽,會同陸機所部共約三十萬眾,同司馬乂軍展開大規模決戰。攻克洛陽後,將司馬乂燒死。

    永興元年(304年),剛被立為皇太弟的司馬穎已見驕橫,大失眾望。司空司馬越和右衛將軍陳昣和長沙王故將上官巳等起兵謀討伐在鄴城的司馬穎,並帶晉惠帝一同出征。司馬顒見此,則命張方領2萬兵到鄴城營救司馬穎,但途中司馬穎部將石超就已擊敗司馬越軍並帶晉惠帝到鄴城,司馬顒於是改命張方去鎮守洛陽。上官巳和苗願等人出拒張方但被擊敗,留守洛陽的太子司馬覃夜襲苗願和上官巳,二人出走而司馬覃向張方投降,張方於是進駐洛陽。同年王凌和東嬴公司馬騰討伐司馬穎,司馬穎兵敗並帶晉惠帝逃回洛陽。

    張方在司馬穎帶晉惠帝回洛陽後擁兵專政,他計程車兵幾乎將洛陽的物資搜刮殆盡。張方此時想讓晉惠帝遷都長安,但又怕晉惠帝和眾大臣不順從,於是決意劫持晉惠帝到長安。張方請晉惠帝拜謁宗廟,意圖途中脅迫晉惠帝到長安,但晉惠帝拒絕。及後張方決定領兵入宮逼晉惠帝上路,晉惠帝躲在後花園的竹林中被發現,被強行送到張方營中,同時張方計程車兵亦在宮中大肆劫掠,魏晉以來所累積的財寶幾乎都被一掃而空。張方更為了斷了眾人重返洛陽之心,打算焚燬宗廟和宮室,幸有盧志以董卓火燒洛陽之事成功勸阻。三日後張方即劫持晉惠帝和皇太弟司馬穎等宗室和官員到長安。到長安後,張方升任中領軍、錄尚書事,領京兆太守。

  • 9 # 風雲雷火電

    世襲制讓很多兄弟姐妹因權力的大小而爭得魚死網破,八王之亂就是如此,一個皇帝當久了,必然會有許多人不如意,特別是兄弟姐妹之間。

    是趙王倫進京殺掉了賈南風,掌握了政權,之後又當上了皇帝,各地諸侯王聽說趙王當上了皇帝便紛紛起兵,要去爭奪皇位,這就是八王之亂。

    都是為了權。就是地方與中央集權的鬥爭,為了爭奪權力,利慾薰心。

    當時晉惠帝被外戚掌握了政權,幾個諸侯王不甘心皇權旁落,就起兵造反,前後一共有八個王爺。

    惠晉帝即位,外戚楊駿干政,取得單獨輔政機會。賈后不甘心楊駿霸權,隨即也干政弄權,禍亂朝綱,引發外戚和皇族爭權的內亂。

    八王之亂是如何形成的,產生在哪一個時期?

    西晉惠帝時(291—306年),在統治集團內 部,即汝南王亮、楚王瑋、趙王倫、齊王冏、 長沙王 乂、成都王穎、河間王顒、東海王越等八個諸侯王之間,

    為爭奪中央最高權力,發生了一連串的相互殘殺和戰爭,歷時16年之久,歷史上稱為“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當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八王之亂髮生在西晉時期,晉武帝實行分封制,導致諸侯國勢力割據,最終形成了八萬之亂。

    張方(?—公元306年),西晉河間王司馬顒派系的名將,河間人。以驍勇為河間王司馬顒賞識。西晉 “八王之亂”,為司馬顒前鋒,討伐齊王司馬冏。司馬冏戰敗後,受命與成都王司馬穎共討長沙王司馬乂。太安二年(303年),率精兵七萬自函谷關入河南,在洛陽附近,與陸機所部共約三十萬眾同司馬乂軍展開大規模決戰。攻克洛陽後,將司馬乂燒死。蕩陰之役後,又受司馬顒命佔洛陽,縱兵大掠,挾持晉惠帝及司馬穎往長安,受封中領軍、錄尚書事,領京兆太守。永興二年(305年),司馬越西進關中,他奉命往討,屯兵灞上,司馬顒聽信參軍畢垣之讒,將其殺死,妄圖讓司馬越停戰。

    張方的歷史評價

    《晉書》:晉氏之禍難荐臻,實始籓翰。解系等以干時之用,處危亂之辰,並託跡府朝,參謀王室。或抗忠盡節,或飾詐懷奸。雖邪正殊途,而鹹至誅戮,豈非時艱政紊,利深禍速者乎!古人所以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戒懼於此也。

    蔡東藩:①張方之惡,較諸王為尤甚,後可廢,太子可黜,而車駕何不可西遷?獨怪滿朝文武,行屍走肉,毫無生氣,一任惡人之肆行無忌,播弄朝綱。 ②挾眾橫行已有年,刀光一閃首離肩。從知天道無私枉,惡報到頭不再延。③兇惡如方,人人以為可殺,而顒獨信之,故越之討方,實為正理,與顒相較,固有彼善於此者在耳。及顒殺方求和,為時已晚,況又非出自本心乎?平心論之,顒之惡實不亞於方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歌壇有歌神張學友,歌俠任賢齊,歌聖黃家駒,你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