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晴暖育兒寶典
-
2 # 晴曦153907798
首先謝謝邀請。這個問題我是很有感觸的,因為選擇全職還是職場這是每個媽媽都必須面臨的問題,我想每個媽媽都有不同的選擇。但是如果你問孩子,估摸百分之九十九的孩子都會說希望媽媽在家陪我,剩下的那一個孩子估摸是泣不成聲了。閨蜜曾經跟我說過這樣的一件事,因為婆婆惦記家裡的地,在閨蜜產假結束後,閨蜜的寶貝兒子就被婆婆帶回老家,一個月只能回去兩次。在她某一次回去的時候,發現兒子看她的眼神怯生生的,等第二天熟悉了,閨蜜也準備回來上班了,兒子摟著閨蜜說媽媽你不要走,我出去上班賺錢養活你,說著閨蜜淚眼婆娑。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雖然那時我還沒有孩子。後來閨蜜想盡辦法勸說婆婆帶著兒子住到了自己家,結果因為教育問題,婆媳關係一地雞毛。最關鍵的是由於長期不在一起,婆婆長期在兒子面前說閨蜜的不是,閨蜜發現兒子根本不聽她的,母子倆無法很好地溝通。閨蜜很懊悔地跟我說如果再有一次機會,她一定選擇自己帶孩子。
當然這不是說每個媽媽都要放棄自己的事業回家帶孩子,而是要充分考量帶孩子的人選。頭三年正是孩子性格和習慣的養成期,古話說“三歲看老”是有一定道理的。我記得看過這樣一個案例,是一個女孩每次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就提分手,別人都說女孩水性楊花,但是女孩也很委屈,她也不知道為什麼,一開始都是很開心,可是一到準備談婚論嫁的時候就會心情不好,莫名發脾氣,最後選擇分手。後來做心理諮詢,追根溯源,發現女孩小的時候因為父母工作忙,便把她寄養到鄉下的爺爺奶奶家,因為爺爺奶奶重男輕女所以女孩的日子並不好過,後來又被寄養到舅舅家,舅舅一家對女孩很好,女孩快樂地渡過了一段時間。後來因為舅媽懷孕又被送回爺爺奶奶家,再後來上學之後女孩回到自己家,因為長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再加之家裡有了一個妹妹,女孩在家愈發的不快樂。等她長大之後她也是非常害怕被拋棄,尤其一段關係確定之後,她就會愈發不安,潛意識覺得就像在舅媽家那段快樂的日子一樣會很短暫,於是就會想不如先提出分手,這樣就不會被拋棄了。這是非常典型的缺乏安全感的案例,這個案例中的爺爺奶奶就不是很好的帶孩子人選。當然也有老人帶的很好的,比如最近大熱的《中國式相親》中倍受大家喜歡的李雨航,她就是從小姥姥帶大的。從節目中可以看出李雨航性格很陽光,而且有些大大咧咧的,沒有絲毫的玻璃心。說明姥姥在她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三歲之前孩子的性格養成很關鍵,如果你想孩子陽光樂觀,帶孩子的人就必須充滿正能量,如果你家裡的老人恰好樂觀溫暖,願意替你看孩子,你也有很好的職業規劃,那麼你可以放心大膽地去拼搏。但是別忘了餘下的時間好好陪孩子,哪怕是每天一個睡前故事,也會使孩子的心靈得到滋養,也會讓你們之間變得親密。如果家裡老人負能量偏多,喜歡抱怨,或迫於無奈答應帶孩子,還是要慎重考慮,畢竟孩子的一生與媽媽職場上的三年相比,孰輕孰重媽媽們還是自有考量。當然現在也有很多“男主內女主外”的新型家庭模式,只要有利於孩子的成長,未嘗不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
3 # 馨馨136875136
如果讓孩子來選擇,孩子肯定大多希望媽媽一直陪伴著自己,尤其是孩子小的時候。也許你會和她講,上班是為了賺錢,賺錢就可以給她買玩具,買衣服等等這樣的邏輯,三歲的孩子已經可以聽懂這種邏輯了,可能也會贊同你去上班,但是如果讓她選擇,恐怕還是會選擇有媽媽的陪伴。個人感覺還得是孩子再大些,比如上初中以後,孩子可能會選擇一個成功的職場媽媽。
-
4 # LionKing153821751
我覺得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媽媽能夠一直陪伴在自己身邊,但這並不代表孩子對媽媽是沒有要求的。
第一、做一個有趣的媽媽。孩子不需要一個蓬頭垢面,整天拿著手機上網的邋遢媽媽。要做一個有趣的媽媽,做一個比孩子有更多好奇心的媽媽,帶著孩子去探索大自然,探索身邊的小奧秘!
第二、做一個正能量的媽媽。放下手機,帶著孩子一起運動,擁抱陽光,呼吸新鮮空氣,一起散步,彼此說一說心裡話,聽聽孩子的心聲,瞭解他們的動態,更好的愛孩子。
第三、做一個漂亮的媽媽。漂亮的媽媽一定是有自信的,即使是全職媽媽,也依然有自己的愛好,有自己的興趣,讓微笑常常掛在臉上,自信漂亮的媽媽會讓自己的孩子也信心滿滿。
總而言之,不論是全職陪孩子還是職場媽媽,孩子需要的都是一個懂自己愛自己,快樂陪伴自己的媽媽!
-
5 # 完形教育
沒有孩子不希望媽媽一直陪伴的,所以這並不是決定因素。
關鍵你是否心甘情願做全職媽媽?如果不願意,不要勉強,在職媽媽只要有高質量陪伴,比很多全職媽媽帶的好。陪伴看的是質量而不是時間。而且,如果不情願,心裡的不甘,很容易影響自己對待孩子的心情。況且一個孩子的媽媽如果沒有了自我,活在抱怨和奉獻中,其實對孩子很不好。
如果你心甘情願,那就盡情付出,也做一個棒棒的全職辣媽。
-
6 # Kelly60229487
不同的年齡段孩子會有不同的需求。年齡比較小的孩子會對媽媽有一種天生的信賴感,希望媽媽一直陪在身邊,給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這樣更有安全感;等長大以後,孩子有了自己的小社交圈,更願意跟同齡人在一起玩兒,一起學習,就會希望有更多的自由和獨處空間,這個時候媽媽最好能意識到要跟孩子保持足夠的距離感了。
所以說,在孩子小的時候選擇做全職媽媽或者是兼職媽媽,孩子長大了就完全迴歸到職場應該是比較完美的選擇。
-
7 # 教書匠媽媽
我覺得孩子越小越渴望媽媽更多陪伴。媽媽是把他帶到世界上的人,也是來到這個世界之後關係最親密的人。
我家寶寶7個月我重回工作崗位,由於平時寶爸和寶爺爺幫助照顧孩子,寶寶對我的依賴程度不高,所以沒有出現什麼不適應。現在寶寶9個月,更靈動一些也知道依戀媽媽了,我下班回家就趴在我懷裡賴在我身上,晚上吃奶次數增多。最近寶寶感冒了,柔弱的小人更希望得到媽媽的安撫照顧了,偏偏這時我有任務,每當工作和家庭出現衝突時我都很難過。既想照顧好孩子又想把工作做好,只能壓榨自己的休息時間,是事就一陣兒,忙碌的時候打起精神全力應對,生活又會步入正軌。
等孩子越來越大,他會離開我的懷抱,飛出我的視線,到那時,孩子離我遠了,我不希望社會也離我遠了。於是,我寧願選擇現在忙碌的生活也要去工作。
-
8 # 小骨陪娃
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說到獨立自然是要有自己獨處的時間!孩子確實需要媽媽的陪伴,但孩子並不希望媽媽一直“黏”在身邊。
再小的孩子都要有自己的空間,小baby即使是睡覺,也算一種獨處。更大些的孩子需要自己玩耍的時間,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思考,自己去主宰自己的行動和慾望。而不是身邊有個老媽子整天在耳邊叨叨叨~
低質量的陪伴不叫陪伴,應該叫做散養~不要說過去怎麼樣怎麼樣,畢竟時代在發展。
全職媽媽照顧好寶寶的同時也要有自己的“小事業”,你可以做微商、你也可以做自媒體、你甚至可以學廚藝、學國畫。因為將來有一天,你發現你懷裡的小鳥飛出樹林,而你卻像是被抽空,無所事事。現在所付出的,就是為了有那麼一天,你可以重返江湖,和你的娃並肩作戰!
職場媽媽呢?就像我一樣,白天上班,只有晚間和週末時間才能陪伴孩子。既然選擇做職場媽媽,自然都有自己的理由,每家都有每家的特殊情況。誰不想像日本媽媽一樣,專心的帶孩子,做老公堅定的後盾。誰不想溜溜娃,種種花,誰不想去公園和娃野餐再有隻大金毛?可這畢竟在中國,我們有我們的國情,中國媽媽有時候不得不奔赴職場,因為家裡確實需要她這一份收入,無論收入豐厚還是貧薄,職場媽媽是值得尊敬的。大到為社會做出來貢獻,小到扶持了整個小家庭。職場媽媽因為平時陪伴在孩子身邊的時間不多,所以下班後更願意去高質量的陪伴,陪吃、陪玩、陪娃瘋到天荒地老~
我是小骨 | 職場媽媽,努力工作,認真陪娃
-
9 # 兩娃的生活
對於三週歲以下的寶寶來說,90%以上的時間都是跟家長在一起的,當然如果讓寶寶自由選擇的話,她們肯定首選媽媽。媽媽也應該抽出更多時間來陪伴孩子,這樣有利於親子關係的健康發展,親子關係將直接影響孩子一生的人際關係交往。
-
10 # 澆灌心靈的花園
孩子當然希望媽媽一直陪伴著他,尤其是三歲以前。孩子越小越依賴媽媽,她最希望陪著他的人就是媽媽。孩子可以從媽媽身邊獲得安全感,也有利於親子關係的建立。等孩子再大一點,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和朋友圈,也希望有自己獨處的空間,媽媽可以試著迴歸職場,這是最好的選擇。
-
11 # 親子成長手冊
孩子需要的是高質量的陪伴,如果職場媽媽可以在下班之餘或者可以在週末休息的時候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在孩子上學的時候自己去打拼自己的事業我覺得也是很好的。
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家長的陪伴,但是如果家長全職,但是每天只是玩玩手機,沒有什麼建樹的話,我覺得還不容職場媽媽呢。
-
12 # 我家仨帥哥
先表明身份,我是一名2孩全職媽媽。
孩子希望媽媽一直陪伴嗎?
這個要分時間段來說。
3歲以前的寶寶,絕對希望爸爸媽媽一直陪著自己的。當然1歲之前的寶寶你也撒不開手,吃喝拉撒穿睡要全方位的照顧。
1~3歲的寶寶當然也希望爸爸媽媽一直陪著自己,陪睡、陪玩、陪吃,最好一步不離。但是爸爸媽媽這個時候要主動創造機會讓寶寶單獨待一會。
比如玩玩具時,可以靜靜的陪著,寶寶玩的很投入的時候,請不要打擾,你可以輕輕的走開,讓寶寶自己玩一會。等寶寶找媽媽的時候,你再出現。
還有就是要有意識的多帶寶寶去找小朋友玩耍。
寶寶是很喜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的,雖然他可能走不快、跑不開,但是這不妨礙他的參與啊!
這個時候也是寶寶和爸爸媽媽逐步分離的過程。
3——6歲的寶寶已經不需要媽媽時刻的陪伴了。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已經上了幼兒園。
白天有小朋友和老師陪伴,下午放學他還是非常喜歡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
最好爸爸媽媽能全身心的陪伴自己。
他喜歡和爸爸媽媽玩遊戲,講故事,聊天。
聽爸爸媽媽講他小時候的故事。
但相比3歲之前,他有更多獨處的時間。
這個時間可能是爸爸媽媽提供的,也有可能是他自己需要的。
7歲以後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已經進入了小學。
變化非常大。
很多時候,他已經不喜歡和媽媽一起出門,他更喜歡做自己的事情。
他有自己的朋友,朋友間有秘密。
他喜歡一個人在家上上網,看看動畫片,玩玩遊戲。
媽媽上街,他已經不歡呼雀躍了,他希望媽媽可以讓他自己一個人在家。
這個年齡的小朋友開始談論各自的爸爸媽媽是幹什麼工作的。
他們會非常崇拜醫生、警察、老師、軍人什麼的。
如果媽媽全職在家,他可能不好意思說,因為他也不知道媽媽究竟幹了什麼。
所以,從小的灌輸引導非常的重要。
我經常對我家大寶說:
每個人工作內容不一樣。
你看,爸爸的工作是去公司上班;
你們老師的工作就是照看小朋友;
交警叔叔的工作就是指揮車輛;
醫生叔叔的工作就是給人看病;
衛生阿姨的工作就是打掃衛生;
媽媽現在的工作就是照看你和弟弟,給你們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接送上學、給弟弟餵奶。每個人工作的內容不一樣。認真工作的人都是值得我們尊重的。
時間長了,大寶也開始重複我說的話。
並說,媽媽,你工作好辛苦啊!
我就回答:不辛苦,做自己喜歡的事,有時候是會累一些,但是心裡不辛苦!
-
13 # 蛋仔嘛嘛成長館
可以說,每個孩子都會希望媽媽陪伴著他,都會希望自己有需求時媽媽可以第一時間加以迴應,這是一種安全感的提現,也是一種依賴吧!所以,在我看來,這個問題的關鍵已然不在於孩子,而在於媽媽了。
如果說你是一個職場媽媽的話,那麼你就應該提高自己做事的效率,然後等回到家之後,用高質量的陪伴去彌補時間上可能存在的缺失;如果你是一個全職媽媽,那也不能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消耗和低質量的陪伴上,而是應該更好地讓孩子體會到陪伴的快樂和滿足感。
總之我覺得,孩子依戀媽媽是天性,而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對媽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陪伴不是簡單的時間堆砌,而是一種高效率、高質量的體現。只有這樣,孩子和家長才會輕鬆面對,提高幸福指數。
回覆列表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在去年底辭職以前,我一直是個忙碌的班媽,成天帶著暖暖一起飛來飛去的出差,隔三差五的加班到10點以後。可即便如此,我仍然沒有讓暖暖感覺到一絲一毫的被忽略。 好早以前,我就答應讀者要寫一篇職場媽媽,如何管理時間,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拖到今天終於成文。希望那些選擇在擁有寶寶的同時,也要去追求自己事業的媽媽們,能夠更加從容。追求事業並不等於不希望分享寶貝的成長。我們都要盡最大的努力,處理好寶貝和工作之間的關係,絕對不會讓ta感覺到一絲一毫的孤獨和被遺忘。 中國媽媽產假通常較短,一般是三個月到六個月。當休完產假,告別孩子重返職場的時候,我想每個媽媽都會有依戀、不捨、心酸、愧疚……也都會在工作和孩子之間反覆權衡,掙扎自責。
其實,誰說選擇了事業就是對不起孩子?我們雖然不能時刻陪伴孩子,但如果能合理安排、高效利用時間,如果能充滿智慧地經營家庭和事業,我們一樣能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成為孩子心中完美的好媽媽。
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 職場媽媽最缺什麼?時間!但是時間這東西,真的就如海綿裡的水,擠擠總會有的。只要媽媽有心,做飯、吃飯、睡覺、做家務甚至上廁所都可以成為母子共享的歡樂時光。 調整好孩子的睡眠時間,爭取在離開家前能給孩子一個早安吻和擁抱,讓孩子的情緒穩定一些; 下班回家第一時間給撲入懷裡的孩子積極迴應,讓孩子知道媽媽無論離開多久都仍然愛他(她); 做飯時請孩子幫你遞個碗、洗個菜,然後開心地對孩子說謝謝,別嫌他(她)洗得不乾淨,回頭自己再偷偷洗一遍就行了; 幫孩子洗澡、刷牙時唱唱兒歌、做些小遊戲,比如“我愛洗澡、面板好好”、“牙刷火車出發咯,在寶貝的牙齒上嗚嗚跑呢”,任何瑣事都可以用開心的方式進行; 入睡前跟孩子在床上玩一玩打滾、舉高、鑽山洞(被子)等; 給孩子講晚安故事、唱搖籃曲,別忘了再給一個晚安吻,讓這個儀式成為孩子睡前最美好的印記。 有人要問了,上廁所怎麼也能親子互動? 我是這麼做的:暖暖表示想上廁所了,我就教她上廁所的流程:脫下小褲褲、坐上坐便器,拉完後從前往後擦乾淨。拉的時候我在旁邊還給她配臺詞:“臭臭、臭臭快出來,嗯——出來咯!”然後帶著她一起去廁所倒掉,抱起她讓她親手按下衝水閥,看著臭臭轟隆隆被沖走:“臭臭不見了!”每當這個時候暖暖都特別有成就感。一個非常普通的生活瑣事,也可以變得富有樂趣。只要媽媽們用心,一定能研究出更多利用碎片化時間和寶寶開心互動的方式。寓教於生活 很多媽媽問過我:要不要給孩子報早教班呢?別的孩子都在上,我怕自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暖媽專門發過一篇文章《“那麼貴”的早教班,到底要不要上?》來回答這個問題:如果你上早教是為了給孩子一段不被打擾的高質量陪伴時光,讓孩子在有同齡交際圈的環境中盡情地做遊戲,而且經濟條件也允許,那就可以上。但不要把早教班當成開發智力、學習知識的手段。 其實對於掌握一定早期教育科學知識又富有智慧的媽媽們而言,不上早教班,也一樣可以在生活中隨時給予孩子高質量陪伴。 比如:我下班後如果需要去超市購物,都會帶著暖暖同去,引導她跟我一起挑選貨物:“暖暖喜歡的蘋果吃完了,我們今天再買一些吧——這個蘋果又紅又大真不錯,暖暖幫媽媽裝起來——哦,我們挑了了1、2、3、4、5、6六個蘋果啦,我們去找阿姨稱一下吧。” “暖暖還想要這個棒棒糖啊,媽媽也很想給你買,但是今天我們的購物車裡已經有很多好吃的東西等著暖暖來吃了,能不能等吃完這些再來買呢?再見棒棒糖,暖暖下次再來把你帶走。” 付賬的時候,我也讓暖暖拿著我的銀行卡遞給收銀員,並引導她跟對方說:“請幫我刷卡結賬。謝謝!”然後我們一起開開心心把東西搬回家。 雖然這樣採購效率會低一些,但我們都收穫了很多啊。在超市這個豐富的大環境裡,孩子得到的又何止幾樣零食那麼簡單。她學著分析、比較、挑選商品,試著像個大人一樣取捨和控制慾望,懂得了購買需要用錢(卡)和物交換,勇敢地跟別人打招呼、表達意圖——這些真實體驗更有利於孩子智商、情商甚至財商的培養。生活才是最好的早教課堂,而媽媽就是最重要的老師。幽默有趣的媽媽最受歡迎 孩子最喜歡什麼樣的陪伴呢?一個陪坐在一邊玩手機的媽媽、一個不停要求孩子不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的媽媽,一個絮絮叨叨說些孩子不感興趣話題的媽媽,這些看似在陪著孩子,卻沒有實現有效陪伴。 朋友Z跟我聊天,講她在家時如何跟兩歲三個月的孩子溝通交流。她的兒子瘋狂迷戀托馬斯火車,家裡有幾十個小火車玩具和近百本相關係列書籍。 孩子鬧著要吃糖的時候,Z拿出一個有豁牙的小火車費迪南,一本正經地說:“費迪南,你是不是不知道吃糖多牙齒會掉啊,讓你的小主人來告訴你,記住要少吃糖、天天刷牙哦!”她兒子很快就學會了說:“費迪南,多吃糖,牙齒掉!”而且居然能自己剋制著少吃糖了,好像在為小火車做表率呢。 到了洗澡睡覺時間,孩子還不肯去洗,Z就會說:“哎呀呀,威夫,你這麼髒兮兮的,艾米莉都不想跟你做朋友了,艾米莉喜歡乾淨漂亮的小火車呢。”孩子立馬跟她去洗澡了。 孩子脾氣大的時候,Z問:“《托馬斯不要壞脾氣》那本書裡,托馬斯生氣發脾氣讓哪些朋友們傷心了?”孩子的情緒立馬跟著故事情節走了:“托馬斯生氣,漢德爾先生難過、史卡洛、羅斯提都難過!”於是剛才的事情已經忘記了。 Z也是職場媽媽,但是她透過跟孩子一起玩玩具、親子閱讀等,對孩子的個性、心理、喜好甚至孩子喜歡的物件都有全面充分的瞭解,因此能夠把這種不打不吵卻能走進孩子心裡的快樂育兒法實踐得遊刃有餘。職場媽媽們不妨學學看。三歲前,跟孩子同屋睡覺 那些加班晚歸的夜晚,那些費盡力氣把孩子哄睡的夜晚,那些半夜起來看孩子是否出汗、是否踢被子的夜晚,我經歷過無數,所以我特別能理解視“睡個囫圇覺”為奢侈夢想的職場媽媽們。 但是,俗話說的好:“孩子跟誰睡就是誰的孩子。”這可不僅僅是指睡在一張屋裡,還包括睡前的母乳、親暱遊戲、晚安故事、晚安吻,還有孩子夜裡驚醒時的一句“媽媽在,寶貝不怕”,以及早上醒來能第一時間看到的你的笑臉。 如果把孩子丟給老人或者保姆,自己呼呼大睡,舒服是舒服了,孩子卻跟我們生疏了——這簡直比肉體上的折磨更不能忍啊! 所以,再苦再累,熬過這三年,三歲以後孩子已經能逐漸分房睡了,到那個時候,說不定你還會懷念這段不會再回來的同屋時光。常常說“我愛你” 中國父母的感情一直都以深沉、內斂、含蓄著稱,比如我們這一代人,都很少聽到父母對自己說“我愛你”。其實“我愛你”是非常有魔力的三個字啊,如果早點開始對孩子表達愛,兩代人之間的誤會、代溝、傷害什麼的都會減少很多吧。要想改變這一現象,只能從我們這一代開始啦。 要注意的是,很多父母都喜愛孩子可愛乖巧的時候,孩子如果調皮搗蛋就會連吼帶罵,還威脅說這樣爸爸媽媽就不愛你、不要你了。這樣的極端態度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甚至察言觀色討好大人以獲得喜愛,因此非常不可取。 推薦幾個繪本給各位父母:《我永遠愛你》、《忘了說我愛你》、《猜猜我有多愛你》等。尤其是第一本,我讀完後常常藉故事情節跟暖暖表白。我問:“暖暖哭鬧、淘氣的時候媽媽愛不愛她?”暖暖剛開始會猶豫一下,搖搖頭說不愛。我就笑著堅定地告訴她:“媽媽永遠都愛你,工作的時候也愛、吃飯的時候也愛、睡覺的時候也愛、上廁所的時候也愛。就像阿力的媽媽永遠愛阿力那樣,我也永遠愛我的寶貝!” 所以現在暖暖的安全感非常高,如果我出差、加班不能陪她,或者正陪她時突然有緊急工作要處理,只要跟她講清楚媽媽回來的時間,她一般都能坦然接受。因為她知道,媽媽在不在身邊,對她的愛都不會少一絲一毫。 其實孩子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脆弱,只要她內心建立了強大的愛的精神堡壘。快樂做自己 不管是出於經濟原因還是事業心,選擇做職場媽媽其實多少都會有點糾結和焦慮,不過這樣的情況最好能儘快扭轉。 如果你工作的時候因為惦記著孩子而痛苦、在家的時候又考慮工作的壓力而煩惱,就要積極調整好狀態,工作的時候積極高效、減少加班和無效勞動,回家就拋開工作,全身心地陪伴孩子。 如果你因為難以做到事事親力親為、完美無瑕而自責,不妨告訴自己:“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女人,我可以追求完美,但是不完美也沒那麼可怕。”家務做不完可以找鐘點工,公婆、父母、爸爸也是分擔壓力的隊友,別對自己太苛刻。 當然,如果工作確實很繁忙,甚至已經嚴重影響你兼顧孩子,也要問問自己這麼忙是否真的有意義,付出這麼多是否值得。去跟領導談談,適當給自己減負;或者換個工作,哪怕錢少一點。暖媽認為,沒有什麼工作重要到可以讓我們拋家別子,喪失生活的樂趣。 其實不必把做職場媽媽想得特別悲情,只要這是你認為值得的選擇,就不妨開開心心地走下去,做一個容光煥發、內在豐富、勇於拼搏、善於生活的媽媽,即使你沒有時刻陪在孩子身邊,你也透過自身的努力讓孩子明白了:勇敢追求理想、實現人生價值是多麼光榮、美好的一件事情。 給予孩子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影響,也是愛的一種傳承;而精神的傳承,才是能陪伴孩子一生的財富。 所以,職場媽媽的身份不足以影響我們成為孩子心目中最好的媽媽,陪伴時間的多少也不是衡量我們愛孩子的唯一標準。只要給孩子最大程度的理解和尊重,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職場媽媽也可以很驕傲地說:“寶貝,我給你的是最好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