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詩書君
-
2 # 民國年間那些事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弄明白恭親王奕訢是個怎樣的人物。
奕訢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野史稱其“天資穎異,宣宗(道光帝)極鍾愛之,恩寵為皇子冠”。既然道光帝如此寵愛奕訢,為什麼他最後卻沒能當上皇帝?此事還得從頭說起。
道光第三子奕詝也深得父親喜愛,奕詝的兩個兄長造夭,所以奕詝是道光事實上的長子,他與奕訢成為大清皇位的最有力競爭者。後來奕詝之所以勝出,完全得力於其師傅杜受田,據《春冰室野乘》記載:
濱州(指杜受田)時在上書房行走,適授文宗(指奕詝)讀,微窺上意所在,欲擁戴文宗,以建非常之勳。一日,上命諸皇子校獵南苑,……是日文宗至上書房,左右適無人,唯濱州一人獨坐齋中。文宗入,行禮畢,問將何往,以奉命校獵對。濱州乃耳語曰:“阿哥至圍場中,但坐觀他人馳射,萬勿發一槍一矢,並當約束從人,不得捕一生物。覆命時,上若問及,但對以時方春和,鳥獸孕育,不忍傷生命以幹天和;且不欲以弓馬一日之長,與諸弟競爭也。阿哥第以此對,必能上契聖心。此一生榮枯關頭,當切記勿忽也。”文宗既至圍所,如所囑行之。
據說當日捕獵最多者當屬奕訢,道光見奕詝空手默然而歸,問其故,奕詝以師傅所教之言對之。道光大喜:“是真有人君之度矣。”意思是這才是做皇帝的材料。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道光去世,奕詝即位,是為咸豐帝,就是慈禧太后的丈夫。而奕訢聰明因聰明外露,失去了這個機會,被封為恭親王。
咸豐帝繼位後,奕訢的處境可想而知,後來咸豐病死熱河,顧命大臣竟然沒有奕訢的名字。奕訢大怒,與咸豐的遺孀慈安、慈禧聯手發動政變,免除肅順等顧命大臣職務,請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更年號為同治,取兩宮同治之意。作為酬勞,奕訢被任命為議政王、軍機處領班大臣,主持政府日常事務,期間奕訢重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漢人督撫,開展洋務運動,取得了同治中興的大好局面。
恭親王精明強幹,視野開闊,頭腦開通,在當時朝廷大員和皇族中首屈一指,歷史學者姜鳴曾將奕訢和清朝從順治到光緒九位皇帝比較,比較內容包括資質、本性、體格、教育、責任感、統馭力、應變力、私生活、機遇等方面,結果奕訢的得分超過乾隆,與康熙皇帝並列第一。
當時歐美各國已非常發達,但朝廷特別是慈禧太后閉關自守,不從根本上學習西方的政治體制和科學技術,不與西方進行商貿往來,致使中國與西方各國的距離越來越遠;加上國內各級官員腐敗透頂,顢頇無能,儘管奕訢非常能幹,卻也無力扭轉清朝的落後局面。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敗於剛剛改革維新沒幾年的日本,割地賠款,元氣大傷,從此一蹶不振。
1898年,66歲的奕訢病逝。十幾年後,他盡力維持的大清帝國轟然倒塌。
-
3 # 野草文化
華人,歷朝歷代,都被至高無上的權利所迷惑。權利的爭奪,官員的腐敗,當官多為榮華富貴,貪生怕死。還自掃門前雪,明者自保,加上千百年來骨子裡封建的思想,當局者迷……怎麼自強?
-
4 # 星空下的雨人007
很簡單!他不是皇帝他沒有實權!所以他的抱負沒法施展。在接班人的選擇上道光糾結了一生!最後還是選了咸豐他卻被封了親王。也是大清有史以來第一次在正大光明後面唯一留下了兩份聖旨。由此可見道光直到死還在糾結接班人的問題。這也是道光皇帝的悲哀!更是大清的悲哀!
在晚清政局中恭新王奕訢是個重要人物,其重要性不亞於慈禧。奕訢素有“鬼子六”之稱,為人聰明伶俐,八面玲瓏,長期主持軍機處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是滿州貴族中第一流的人物,可是這個一個聰明人為什麼並未能挽救大清覆滅的命運呢?
回覆列表
道光當年在立儲問題上在四皇子和六皇子之間搖擺不定,最終選擇了四皇子(咸豐),破格將六皇子奕訢封為親王。從後來看,奕訢確實適合當皇帝,他才能出眾,聰明伶俐,勇於接受新鮮事物,而且在與肅順的權力鬥爭中笑到了最後,讓咸豐從熱河回到了北京。
他看到了英法等國的先進的武器,決定引進新式武器,並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可以英國工業革命已經過去了三個世紀,大清王朝才剛剛開始,滿目瘡痍的大清就像在風雨飄搖中形式的大船,光有龐大的外殼,內部早已破舊不堪。你讓這麼一個國家抗衡世界上最強的幾個國家聯手,只有失敗。割地倒是好說,當時還沒有形成民族主義,但是賦稅繁重,必然會引起農民暴亂,當時的大清還是一個農業型社會,農民作為根基已經動搖。
大廈將傾,豈是一人之力所能支撐。
就算出現了同治中興的局面,也只不過是給大清續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