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愛好者LING

    如果韓信攻破齊國之後,脫離劉邦的話,那麼完全可以三分天下,跟劉邦打天下,最後天下肯定姓劉,而一旦到了國家穩定的時候,這些武將就沒有用處,那麼就會被劉邦安排的明明白白的,所以說現在只有一條路,那麼就是韓信直接揭竿而起,從此三分天下。

      (一):但是韓信卻是扭扭捏捏,優柔寡斷,雖說韓信最後落得了一個真英雄的名聲,但是卻落得了一個被小人所殺的下場,這也源於韓信內心的人性弱點,對於當年在河邊賞他一頓飯的一個老婦,他都能千金回報,對於劉邦他更是無心叛亂。

      (二):性格決定命運,韓信這個人終究不是帝王之才,如果說韓信最後從一而終無怨無悔就算了,他在臨死的時候還說後悔沒聽蒯通的話,這一下就將韓信的形象又拉低了

    (三)那韓信如果反了呢?我們想象一下韓信反了是什麼情形的?韓信識破了呂后的詭計,到長樂宮後反手殺死呂后。然後對蕭何說:”看在你當然追回我的分上饒你一名,但你必須幫我滅掉劉邦。”以蕭何的性格只要一答應,看見劉邦後馬上會和劉邦商量怎麼除掉韓信。劉邦的演技那也是實力派,看到韓信一定會淚流滿面地對韓信說“自己以前怎麼對他好怎麼怎麼信任他,放過自己吧。以後會解甲歸田再也沒有當王的野心了”。然後還要請韓信痛飲最後一次酒,感激不殺之恩。韓信肯定會心軟放了他,然後赴宴時候劉邦藉此機會給他下毒,所以最後韓信還是死。

    所以真正致命的不是他反不反,而是他的性格秉性不適合在政治圈中生存。

    韓信雖然可以做殺場上的神,但他做不了王。為什麼?因為做帝王就一定要具備政治頭腦、手段一定要狠、要有魄力、要果敢果斷。而韓信不具備這些性格特點,所以就算他反了自己當王了,也當不了多久,最後還是會被滅掉。

  • 2 # 隱者康司馬

    韓信為劉邦打了幾次為大漢的建立墊定基礎的大的戰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暗度陳倉*:劉邦進入漢中後勵精圖治積極休整備戰,公元前206年,大將軍韓信率精銳的大軍東征,而陳倉正是劉邦從漢中入關中的必經之路,兩地之間有崇山峻嶺阻擋,又有雍王章邯率重兵把守是一人當關萬人莫開,要想強攻比登天還難。

    為了麻痺章邯,韓信派樊噲帶領一萬大軍大張旗鼓地修復已經被燒掉的山間棧道,擺出一副要從棧道殺回關中的架勢。

    章邯果真中計,恥笑劉邦的愚蠢。因為這樣浩大的工程沒有幾年是不能完工的,同時他也在密切的注意棧道的修復的進展情況。並調來重兵在棧道的各個重要的地方設下埋伏,準備一舉消滅劉備的大軍。

    但是章邯萬萬沒有想到棧道剛剛修復不久,韓信就親摔漢軍的主力大軍翻山越嶺從山間不為人知的小路來到陳倉,出其不意的從側面發動出擊打得章邯措手不及,一舉拿下陳倉,章邯組成殘兵敗將重新進攻陳倉結果是被打得全軍覆滅,他見大勢以去被迫自殺,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劉邦就趁勢一舉平定了三秦地區,奪取了戰略要地關中這塊富裕的寶地。並以此為根據地開始爭奪天下的大業!

    如果沒有韓信的頂力支援或韓信自己另立為王自己單幹,那麼歷史就會被改寫最有可能形成項羽—劉邦—韓信三國鼎力的局面?

  • 3 # 肖申克的舅爺

    影響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

    韓信如果選擇三分天下,個人認為,歷史會按照以下步驟發展。

    第一,三家先度過一個短暫的和平期。劉邦想打,發現誰也打不過。項羽想打,但要先休整軍隊整合實力。韓信不想打,唇亡齒寒,滅了哪個對自己也是危險。

    第二,和平期度過之後,三家政權首先出問題的應該是韓信。說直接一點,韓信不懂政治,這種人才只適合存在於亂世。到了和平時期,做將軍會被君主殺死,做君王也會被有野心的大臣玩死。韓信只適合打江山,坐江山就呵呵了。

    韓信那邊出了問題,投靠劉邦的話,結局和歷史應該差不了多少。投靠項羽的話,項羽估計不會收他。所以,韓信必死。或死於內部叛亂,或死於流亡途中。

    第三,韓信如果投靠劉邦,最後結局估計還是劉邦統一天下,歷史改變不會太大。韓信如果早早領盒飯,休養生息完善的項羽可不是劉邦能抗衡的。

    所以,韓信如果選擇三分天下,結局有一定機率換成項羽統一天下,但總歸分久必合。所以,影響說大也大,說小也小。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4 # 安殊意

    韓信獨立,項羽在彭城,一戰滅了劉邦軍隊。

    劉邦又跑去,跑到長安,要和項羽戰到底。

    韓信逐漸穩固北方,成為齊王,並且佔據趙國,魏國,燕國,虎踞北方。

    項羽回到楚國,開始修養生息。

    三足鼎立維持一段時間,然後匈奴南下,韓信帥軍擊破匈奴。

    大機率,會韓信一統天下,畢竟他地盤最大,而且年紀最輕。

  • 5 # 大馬哈魚12

    韓信如果獨立,劉邦一樣能統一天下,不過劉邦的命必須足夠長。韓信的軍事才能足夠他成為一個霸主,而項羽是一個霸王,兩強相遇,必有一傷,這兩個人之間的鬥爭,就是楚河漢界的對峙,沒有劉邦一幫人的運籌帷幄。韓信與項羽的對峙時間不會太長,但也不是過於短時間就可以平定的。對於劉邦來說,他們三個之間,不可能全力以赴的和某一個人魚死網破的。為此,足夠的時間長了三足鼎立,劉邦會先死,他歲數大了。一旦劉邦死了,他的集體最弱,分崩離析構產生有可能發生,最後的統一,就成了一個人人猜想的可能

  • 6 # 只是想抱抱你好咩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我來回答。

    韓信是漢初三傑之一,功勞很大,但是最後卻落得慘死的下場,使得人們不禁唏噓,如果韓信當時獨立為怎樣呢?

    何為三分天下

    韓信之所以能拿下齊國酈食其幫了他一個大忙,韓信一路上勢如破竹是因為他的對手都太弱了,而且這時楚漢相爭,項羽一直把重心放在劉邦這邊,沒有去攻打韓信,這才有韓信發展的機會。韓信當時佔領了許多城池,就連劉邦和項羽的城池加起來都沒有這麼多,這樣看來韓信確實有實力三分天下,但是憑藉韓信集團能三分天下嗎?項羽集團,劉邦集團,靠的不單是武力,還有政治,韓信政治覺低能,怎麼來維持天下。

    皆是故人

    韓信的兵力組成大都是漢王的兵,韓信被封為大將軍,但是這是劉邦給的,劉邦能給你,也能收回來,而且韓信是劉邦的手下,下面的兵自然效忠劉邦,而且韓信開始是項羽那邊的,如果韓信這時自立,士兵都看不下去。而且韓信手下的高階將領都是劉邦的人,韓信能有幾個知己,蕭何?張良?他們都是效忠劉邦的,他手下的將軍都是跟誰劉邦的,而且都是劉邦提拔的,韓信自立將軍會幫他?韓信親自帶著的部隊有哪些?他一但自立,上下皆反。

    西楚霸王

    當韓信攻到齊地時,項羽已經開始擔心,齊國在項羽後方,項羽也怕被夾擊,於是派龍且帶著20萬楚軍精銳去攻打韓信,但是龍且全軍覆滅,楚漢局勢逆轉。韓信這時自立天下三分,天下諸侯大都在劉邦這邊,韓信沒有盟軍,霸王也就不必但心被前後夾擊,韓信自立無非是想一統天下,所以韓信必須要打贏項羽,打贏劉邦。

    彭城之戰,劉邦是聯軍首領,韓信是劉邦的大將軍,也就是說韓信統領全軍,再不濟也是可以統領漢軍的,但是霸王只用了3萬人就打敗56萬諸侯聯盟,這樣的打發只有項羽敢。天下所有聯軍都打不過項羽,何況現在天下勢力又削弱,項羽這時需要休息整頓楚軍,這時韓信的獨立給了項羽這個機會,楚軍的戰鬥力是恐怖的,垓下被圍,楚軍的戰鬥力使得天下人震驚,但是這時的楚軍還是疲憊的,還吃不飽,穿不暖,但還是如此恐怖。

    如果項羽得到了休息的機會,那麼天下大下歸霸王了,垓下的失敗是60多萬漢軍,對上10多萬疲憊的楚軍,關鍵項羽還是自殺的。

    沒有誰能單獨打敗項羽,都是搞群毆,而且群毆都還不一定打的過,項羽這時急需休息,如果楚軍一但得到休養,那麼韓信,劉邦拿什麼去抵抗。

  • 7 # 時間麾下

    韓信對劉邦的幫助簡直就是基石。他幫劉邦穩定了大後方,並且開拓了新的戰場,擴充套件了劉邦的戰略後方。謀士蒯徹的分析確實沒問題,但是問題在於那個時候的人,做任何事都要求一點,那就是要師出有名!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嘛,幹什麼都要講理。

    劉邦對韓信那真是要什麼給什麼。不管是真情還是假意,於情於理,讓韓信都沒有理由背叛劉邦,自立為王。

    劉邦要求韓信出兵,韓信以此要挾要求劉邦承認他這個“假齊王”。劉邦縱使是咬牙切齒,但是依舊說:“當還不當個真的?封你為真齊王!”其實由此就能看出韓信也不是省油的燈,他也是在藉此在試探劉邦對自己的信任。更深一步的原因就是他想給自己找個藉口,如果劉邦不答應,韓信很有可能就會跟手下的將領說“劉邦根本不信任我們,如果我們不做任何抵抗,回去就回被殺”這類的話。擺事實講道理,武將怕死,文臣怕半死,所以一定都會同意韓信自立的。

    一旦韓信脫離劉邦,劉邦的勢力簡直就可以說是被腰斬了!垓下之戰,可是以韓信的三十萬軍隊為主力的。縱使是這樣,還是讓項羽的800輕騎逃出昇天,只不過最後項羽想不開自刎而已。如果沒有韓信的幫忙,楚漢相爭,鹿死誰手,猶未可知。戰略角度上講,如果韓信脫離了劉邦,都不會發生垓下之戰。對於新崛起的韓信一方,甚至有可能劉邦聯項抗韓!最危險的往往不是敵人,而是戰友。一旦脫離劉邦,劉韓二者不死不休。二者肯定都會最大程度上的爭取項羽的支援。此消彼長的情況下,項羽就肯定佔了先機。很有可能最後依舊是劉邦項羽爭天下。因為比起一個不瞭解的對手,你肯定更願意面對一個知根知底的。韓信當初也很有可能想到了這一點,才不敢擁兵自重。

    實力上來說,雖然韓信坐擁數十萬大軍,但是實際上並沒有和項羽交過手。誰勝誰負都是盒子裡的下一塊巧克力。都說項羽這是武勇過人,格局太小。但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所向披靡可都是因為項羽才發明的成語。不懂人情世故,能使出這種妙計?

    而且,項羽可是歷史上真正意義的百人敵!

    第一次是在會稽起事時,項羽奉叔叔之命,斬殺太守殷通,然後面對憤怒的精銳府兵,一人一劍殺傷上百人。(史記:籍所擊殺數十百人,一府中皆懾伏,莫敢起。)

    第二次是在烏江自刎時,獨力殺死漢軍數百人。(史記: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這樣的戰績,數千年來,還有第二人能做到?

    綜上所述,項羽智勇雙全,人格魅力都有。只是做事愛上頭而已。控制好脾氣,管理好情緒。會是一個好的管理者。

    韓信的獨立,只會延緩楚漢相爭大結局的時間,並不會對楚漢有實際意義上的影響。

  • 8 # 蒼海白雪

    很想回答這個問題:淮陰侯韓信是秦漢之際的著名軍事家。他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為漢王劉邦奪取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被譽為漢初“三傑”之一。其功勳甚至可與周朝周公、太公媲美。他為什麼要放棄楚漢之爭三分天下的機會呢?進一步說如韓信獨立是否會影響天下局勢呢?

    一、韓信志在必得,受個人格局所限。年少時窮因潦倒,即受冼衣“漂母”供飯之恩,又受“胯下之辱”,看透世態炎涼,曾追隨項、劉二人,雖不受重用卻矢志不渝,後因劉邦近臣蕭何識才(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月下追韓信,設壇拜將,統率大軍,定三秦、擄魏王、破代兵、背水一戰擒趙王,直至大破項羽,助劉建漢。韓信曾自恃有功,請封假王,但劉邦謀士張良和陳平設計讓劉邦在楚漢之爭前封其為齊王,戰爭一結束就奪其兵權,徙封為楚王。說明韓信身邊缺乏人才和智囊團。

    二、韓信說:“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齊國人蒯通知道天下勝負的關鍵在韓信,想出奇計打動他,就用看相的身份規勸韓信與劉、項二王三分天下,鼎足而立。韓信說:“他的車子給我坐,他的衣裳給我穿,他的食物給我吃。我聽說,坐人家的車子要分擔人家的禍患,穿人家的衣裳要想著人家的憂患,吃人家食物要為人家事業效死,我怎麼能以已私利而背信棄義呢!”於是謝絕了蒯通。漢五年,封齊王韓信為楚王,後遭人告謀反,改封淮陽侯。漢王進一步削爵剝權,實則韓信愚忠愚信,埋為苦局。

    三、韓信雖有雄才大略,但一出局就陷入劉邦翦滅異已的預定國策。劉邦曾問韓信:“都說韓信將兵,多多益善,你看我能帶多少兵呢?”韓信說:“能帶幾萬。”劉邦反問:“你帶多少?”韓信說:“越多越好”。劉邦不信,韓信又說:“你是將才,我是帥才,但你卻能指揮我。”這意思就是打仗你不行,治國我不行,說明韓信很是有自知之明的,即使這樣,仍免不了被劉邦設計殺掉的歷史悲劇,據查證,為漢朝立下汗馬功勞的七個王,像梁王彭越,越王張敖,楚王韓信都以“謀反”枉殺,楚信王、淮南王黥布、燕王盧綰被逼反叛遭消滅。只有偏遠的長沙王吳芮因謹慎得以殘存。殺掉一切功臣是劉邦安定天下的預設國策。

    綜上所述,楚漢之爭已成為歷史,如果韓信當初採納蒯通計謀,也許天下三分局勢已定,也許韓信一統天下,也許劉邦漢並天下晚他個幾十年,也許韓信不會落下兔死狗烹的悲慘下場,也許楚霸王項羽不會“烏江自刎”等等…歷史也許會改寫,也許是天意吧。

  • 9 # 孤獨使者

    無非還不是又一場軍閥亂戰,不過韓信善用兵但對於政治是一場白紙,還有一點最重的就是當時韓信手裡的大將都是劉邦的人,所以說即使想造反也沒人聽他的,我想最終還是劉邦能笑到最後…

  • 10 # 浮沉的歷史

    韓信,楚漢之爭中漢軍方面著名的將領,司馬遷高度評價其功為:“(韓)信拔魏趙、定燕齊,使漢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滅項籍。”韓信的功勞確實很大,但是他真有能力獨立嗎,三分天下真能夠有其一份嗎?圍繞這這兩個問題我們來分析一下。

    韓信沒有能力獨立

    韓信本是一介布衣,在得到劉邦的賞識後才有了一展身手的機會,攻打魏豹的魏國是韓信第一次獨立作戰並且一戰成名。從此,韓信開始在另外一條戰線上配合劉邦作戰。

    漢二年後九月,韓信與張耳一起領兵擊敗了代國相國夏說,在韓信取得勝利後,劉邦立刻就從韓信的軍隊中抽掉了一些精銳士兵補充自己的部隊。儘管韓信後來又順利擊敗了趙國,但是劉邦始終能夠控制韓信的軍隊,在劉邦又一次大敗項羽後,二話不說直接就把韓信和張耳的軍隊帶走。

    以上兩次劉邦奪軍事件表明兩個問題,一、劉邦對於韓信的軍隊有極強的控制能力。二、韓信個人能力雖然很強,但是他手中的軍隊不一定都聽韓信的,韓信無法在軍隊中培植自己的個人勢力。

    如果韓信選擇獨立,其手下的軍隊會支援他嗎?另外,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韓信在打仗方面確實厲害,但是,一旦其獨立失去了來自劉邦方面的糧食供應,韓信能否向還像之前一樣能夠做到百戰百勝呢?

    即便韓信能夠獨立,他也做不到三分天下。

    此時的趙國由張耳控制,燕國名義上投降,但是實際控制權還在燕王臧荼手裡。另外,韓信有沒有能力控制齊國還是個問題,首先韓信剛剛打下齊地,還立足未穩,根本得不到齊國民眾的支援;在攻打齊國的過程中,劉邦特地派出了自己的親信曹參作為韓信的副手,如果韓信想要獨立,那麼曹參肯定會反對。

    以上的情況決定了韓信不可能獨立,更不可能做到三分天下由其一。認為韓信能夠獨立其實是沒有考慮到當時實際的形勢,而僅僅從韓信個人的軍事才能上假設其能獨立。

  • 11 # 記錄怪咖

    【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

    如果韓信當時選擇擁兵自立,對於當時的天下局勢來說,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韓信短時間內,和劉邦、項羽等人三分天下,從長遠來看,韓信甚至有可能統一天下。這種局勢的預估,想必很多人,都能夠想到,這個不難。

    當然,這只是一種理想情況,依照實際情況以及韓信個人的性格、價值觀來分析,韓信是不會做出這種選擇的。即便他知道擁兵自立,自己有可能統一天下。

    01.蒯通勸韓信擁兵自立,先三分天下,繼而分封列國:

    韓信平定齊地後,項羽就派武涉前來勸說韓信,希望韓信能夠叛漢降楚,和項羽平分天下。但是,被韓信拒絕了。韓信的原話,是這麼說的:“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為信謝項王!”

    後來,蒯通給韓信的建議是,擁兵自立,和劉邦、項羽等人三分天下,最後實現分封列國的局面。韓信拒絕蒯通的原話中,有這麼一句話“吾豈可以鄉利倍義乎”。

    以及後來韓信被封為楚王時,曾經重金酬謝,當初給予自己一飯之恩的漂母。我們從這些事情,就可以看出韓信,是一個非常重視恩義的人。

    因此,韓信顧念劉邦對他的恩情,沒有選擇背叛劉邦,擁兵自立,繼而三分天下。

    02.楚漢戰爭時期的韓信,不可能會做出背叛劉邦的事情。

    韓信是一個有遠大抱負的人,一生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自己能夠指揮千軍萬馬,征戰四方,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才能。

    韓信當初在項羽陣營的時候,並不受項羽的重視。因此,覺得自己懷才不遇的韓信,才選擇投靠了劉邦。而劉邦在經過蕭何的推薦後,拜韓信為大將軍,把軍隊都交給韓信管理。可以說,劉邦給了韓信一個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臺。

    俗話說,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但恰恰就是這雪中送炭,才是最能夠收服人心的舉動。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的舉動,對於韓信來說,不就是等於雪中送炭嗎?

    加之韓信又是一個重視恩義的人,什麼樣的恩情,可以比得過知遇之恩?一飯之恩,尚且重金酬謝,這知遇之恩,豈不讓韓信以命相報?

    故此,韓信不會選擇背叛劉邦。

    綜上所述,的確,以我們後來人以及局外人的角度,去看韓信當初的選擇,或許並不是特別的明智。但是,我們也和韓信一樣,無法預料現在的選擇,對將來的自己來說,是好,還是壞。我們能做的,就是尊重別人的選擇,不後悔當初自己做的選擇。

    參考文獻:《史記·淮陰侯列傳》

  • 12 # 遖唻苝暀

    如果韓信當時選擇獨立,結果仍然是凶多吉少。韓信“統兵但不領兵”,就是所謂“領將不領兵”,韓信並沒有衝鋒陷陣和上場殺敵的本領,“帥帳裡的將軍”和“親赴殺場的將軍”是不同的,這就少了與眾將士“肝膽相照出生入死”的情義。韓信所率領的都是“漢王的將”和“漢王的兵”,雖然兵權在手,但只要漢王一聲令下就會軍心動盪,“分化瓦解”是很容易的。雖然當時韓信的實力獨立稱王已是“綽綽有餘”,但名不正則言不順,“終歸是差那麼一點兒”。

  • 13 # 谷老師

    根本上說,這要從思想境界談起。

    劉邦以天下為己任。對統一天下志在必得,奮鬥目標是當皇帝,不會允許其他人稱王獨立。

    項羽的理想是當一名將軍。馳騁疆場,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其政治理想是恢復楚國,戰略謀劃是分封天下。

    韓信的個人理想與項羽一樣,政治理想是輔佐明君一統天下。

    三人做一比較,高下立即分明。劉邦的優勢明顯高於項羽和韓信,而且從政治性格來看,劉邦的最大優勢是當機立斷,項羽和韓信的最大劣勢是優柔寡斷。如果韓信獨立,在三分天下的爭霸中,韓信會再次被劉邦爭取過來,聯合打敗像,與最後劉邦一統天下。

  • 14 # Xiayeqiang

    韓信如果選擇自立。項羽將統領中國。韓信不是劉邦正面抗擊項羽,韓信不可能取得如此成績。司馬光誇大韓信的功勞。貶低了劉邦!項羽的軍事才能在秦末是無敵的。項羽的殘兵敗將也能取得勝利。只有韓信,他不可能打敗項羽!

  • 15 # 小城庸人

    他自立以後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先滅項羽、再滅劉邦、最後一統天下!

    因為劉邦是不可能跟任何人楚河漢界平分天下的,他和項羽出爾反爾就是最好的證明。

    韓信滅項羽肯定是沒有問題,因為這是已經發生的事實,那麼韓信能不能滅了劉邦?

    答案也是肯定的!

    第一,當年劉邦夜闖韓信軍營,調走韓信的兵只給他留了兩千人。最後韓信靠著這兩千人一路下來竟然發展成三十萬大軍,所以韓信如果想培養自己的軍隊,簡直太容易了,士兵打仗沒有不怕死的,跟著誰活命的機會大,他們才會選擇誰。

    第二,同樣被稱為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劉邦身邊的重要謀士,親口跟劉邦說:“韓信如反,無人能制”,誰沒事會拿這樣的話開玩笑。

    所以我們可以直接肯定,韓信如果自立了,項羽和劉邦都得玩完!

    韓信在軍事方面無人能敵

    那麼就算韓信把項羽,劉邦都滅了,他能建立像漢朝那樣的大漢王朝嗎?

    可能夠嗆!

    因為劉邦能建立前期的漢朝,除了韓信以外,張良和蕭何的功勞也非常的大,尤其是蕭何被稱為大漢第一相,翻看整個漢朝的歷史找不出第二個能和他相提並論的丞相了。

    而且蕭何是劉邦的鐵桿粉絲,當年沛縣縣長要殺劉邦的時候,是蕭何冒著生命危險跑出城給劉邦通風報信,並且替劉邦出謀劃策反殺了縣長,這麼多年下來他倆肯定是有感情的,估計韓信就算贏了,蕭何也不會全心全意的去幫他。

    更重要的是韓信只是一個將才,能打仗的人不一定能治理國家。

    治理一個國家其實是需要一幫人同心協力才能完成的,韓信身邊除了蒯通以外很難找到能治理國家的人才,而且蒯通本人跟蕭何在能力上也有一定的距離。

    韓信在位的時候肯定是沒有人敢反他,只是不知道他去世以後會不會有人反他,畢竟他的後人不可能也像韓信一樣優秀,因為在歷史上人才的出現都是有時間規律的,如果韓信的後代不行,那麼很有可能會被劉邦的舊勢力推翻,就像推翻呂雉一樣!

    所以說韓信如果想造反,那是肯定會成功的,但是不一定能建立像大漢王朝一樣的王朝!

  • 16 # 九章思維

    這個假設,在三國時期就有,就是袁術和孫策,當時孫策打下了整個江東,袁術以為自己擁有半壁天下,又有玉璽在手就稱帝,結果孫策宣佈獨立。看著袁術被曹操乾死。因此,韓信一旦獨立,劉邦的結果跟袁術也差不多,至於說性格的,什麼武將都是劉邦親信的都是扯淡。孫策的武將不也是袁術的親信,一旦獨立還不是忠心耿耿跟著孫策幹,而韓信的才華是孫策百倍,獨立得名義是止戰還天下太平,更高大上,只不過韓信不願意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不是單身越久,越難談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