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很多人都認為宗教是神的文化,是人崇拜神的文化?所以修教堂修廟宇立雕塑以及製作大小彩繪,該怎麼理解這些文化作品?
8
回覆列表
  • 1 # 直指見性

    宗教當然是文化,從原始社會到18世紀,宗教在文字、文學、戲曲、科學、政治、社會變革等諸多方面雖有消極作用,但主流是積極的。誰能說甲骨文的卦辭不是文化?方士鍊金術促使化學的發展不是文化?《四詩》《周易》還有儒家典籍都帶有很濃的宗教成分,西方的歌劇脫胎於教堂的唱詩,難道不是文化?可笑一些科學迷信者,試圖用科學否定宗教。這種態度本身就是不科學的,這種態度本身就是要把科學當成宗教對待。能行嗎?當然,我說的是帶有廣義的文化,狹義上的文化發展還是要逐步摒棄宗教迷信的部分,使科學的各個分科健康發展。

  • 2 # 原相

    宗教本質上不是文化,而是對文化的崇拜,就好像佛學是文化,佛教是在對佛學崇拜的基礎上在寺廟形成的一套完整的關係體系,其具有侷限性,只能在教徒中傳播,不能為大眾所認同。而宗教往往會藉助相應的文化來宣傳自身,如佛教利用部分佛學傳播,但自身已經完全背離佛學的基本思想。因為宗教需要控制力,故無法把鬆散的善知識散播到教眾心中,無教條就無宗教。

  • 3 # 灰太狼44967765

    宗教當然是文化,而且是文化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人類一路走來,在與自然界的互動之中總在不斷的問“為什麼”,宗教就是“為什麼”的結果~一部分人類對自然與社會認識的結果。

    宗教的認知是形而上的,在某些方面與現代科學對立,另一些方面又高度吻合。宗教與世俗,科學共同構成了人類對自我/自然/社會的三大認知體系。

  • 4 # 閒看秋風999

    宗教是什麼?

    宗教就是人類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文化現象,屬於意識形態範疇。

    漢語中,宗教兩個字原來並非一個片語,《說文解字》:宗者,尊祖廟也,以宀從示。,示者,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從二。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這表示對神及人類祖先的尊敬和敬拜。教就好理解多了,表示

    教育

    、育化,側重在對神道的信仰,因此西方對宗教的理解理解較為接近。直至公元10世紀,宗教一詞才最先見於

    佛經

    ,如《續傳燈錄》中:吾住山久,無補宗教,敢以院事累君。這裡的宗教指崇佛及其弟子的教誨。星移斗轉,在不斷幻化的大千世界中,宗教一詞的指代漸漸泛化,慢慢等同於英語的religion 。

    宗教是誰的文化?

    當然是眾多信眾的文化了。祖國的名山大川無不因寺廟道觀而交相輝映,如嵩山少林,武當之金頂。 道教不用說了,禪宗,則更是中國傳統文化和佛學相結合的產物。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就是中國傳統文化賦予宗教的新意,透過日常的實踐,感悟到真正的智慧,從而達到自覺、自由、自知的境界。

    至於說到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只要去敦煌走一遭就夠了。宗教的影響對普通人也是無處不在,比如,過生日的“許願”,等等。

    打住。

  • 5 # mulin30311368

    宗教,是當下的網路熱門話題。

    有人聲稱自己信奉宗教,有人明確表示反對宗教。觀點很對立,甚至打罵仗。甚至有人質疑宗教是不是文化。宗教當然是文化,它是人類的精神產品。

    從與朋友的閒聊中,就如何看待宗教歸納出以下幾點認識。

    一.宗教是人類社會的必然產物

    我們觀察最原始的單細胞生物(比如草履蟲),儘管它還沒有神經,也會對外界環境刺激產生應激反應。這種應激反映的目的就是適應環境,換句話說就是保護自己活性,延續自己的存在。這就是一切生命的共性——頑強地維護自己的生命力,這是符合“生命邏輯”的自然規律!

    物種進化的目的,就是在與環境的博弈中提高自己生存能力,這是生命的本質決定的。當進化到出現高等動物時,高等動物對環境反應就伴隨著一系列複雜的生理和心理活動。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心理活動就是“恐懼”,尤其是對死亡的恐懼。在恐懼心理的支配下就會選擇避免“導致恐懼的外部刺激”的措施,包括被動措施(如逃避)和主動措施(如鬥爭)。當這兩大類措施都不能選擇時,就可能因恐懼而亡。

    當進化出現人類時,人類有了自我意識,通俗地講就是“靈魂”。這時,人的大腦發展到不僅可以思維存在的一切,也可以思維不存在的一切;不僅可以思維感覺到的一切,也可以思維感覺不到的一切,包括對思維的思維。可謂無所不想,無所不能想。但大腦卻不能理解一切,不能回答所有的問題。如“我是誰?”“我為什麼是我?”“我為什麼存在?”“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我為什麼會這麼想?”“宇宙是什麼?”“我與宇宙的關係是什麼?”“為什麼有令我恐懼的現象存在?”“這種現象為什令我如此恐懼?”......如果回答不了這些問題,人的自我意識即“靈魂”就會像一個沒有居所的流浪漢,產生出強烈的“存在無意義感。”這種感覺是一種比個體恐懼感更深層次的不安全感,是對種族和未來的不安全感——既然無意義,何必存在,死亡是唯一的解脫——如果這種無意義感成為某種群的共識,該種群會因此而滅亡。

    所以,人類的智慧促使自己想法解決不安全感問題,解決的辦法有兩種,一種是鬥爭,與天鬥、與地鬥,在鬥爭中繼續發展自己的能力,在鬥爭中求生存。一種是祈求,祈求又分兩類,一類是外求——先幻想後相信有一個無所不能的超自然的神靈在安排這一切,並將自己的安全寄託在這個無所不能的超自然的神靈身上,於是就有了最初的圖騰(超自然神靈的替代物——天、太陽、險峻的山、兇猛的動物、幻想的事物......)崇拜。一類是內求——幻想靈魂不死,那就等於解決了“對死亡的恐懼”。如何才能靈魂不死呢?最簡單的邏輯就是讓靈魂與身體分裂。身體死亡了,靈魂反而獲得了自由。但又不能成為孤魂野鬼,那太悽慘了,還不如寄居在身體裡呢!所以又給靈魂製造了美好的去處——天堂。這樣,死亡不但不可怕,反而成了人類的嚮往。最後,外求與內求兩種思路的結合,便形成了一個完美的生死無別的世界,一切恐懼感、不安全感便蕩然無存。而人類又進一步認識到物極必反,如果真的讓人類失去恐懼感,人類就可以為所欲為地作惡(反正死後都去天堂)。那麼現實世界就會惡性蔓延,正常的社會秩序將難以維持,人類也避免不了滅絕的命運。於是又把人類的道德意識轉移到靈魂遊蕩的那個世界,善惡分開,製造一個地獄。

    原始的宗教,就這樣產生了!

    應該說,原始宗教的產生是人類原始哲學思考的結果與感性選擇,比自然主義哲學觀的產生還早 ,人相信神靈比相信自然來得更容易,即唯心主義世界觀先於唯物主義世界觀。考古發展的幾乎所有原始部落,都有祭祀的遺蹟。

    二.宗教的積極作用

    宗教既然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它必定是有積極作用的。

    (一)幫助人類緩解恐懼心理

    宗教一般會賦予神靈很高的超自然的力量,然後使信徒篤信,人類遇到危機的時候神靈會使用自己的神力來護佑人類的,祈禱便是祈求保護的方式。

    (二)幫助人類種群凝聚人心

    宗教一般會賦予神靈最至高無上的權威,成為部落、種群或民族的圖騰或偶像,讓人頂禮膜拜,激勵所有人團結在同一個神靈周圍,在神靈的庇護下去戰勝困難。

    (三)幫助人類調節社會關係

    宗教一般會給神靈賦予很高的德行併成為道德的審判者,人類某族群的首領會利用神靈的這種地位調節社會關係,穩定社會秩序。

    (四)幫助人類建構文化體系

    宗教一般會賦予神靈全能的智慧,這種智慧表現為文化理念,人類在這個理念的指引下會創造具有本族群特色的文學和藝術作品,形成獨特的風俗習慣和話語樣式。

    (五)幫助人類約束自己的惡行

    宗教會賦予神靈世界一個抑惡揚善的功能,例如天堂地獄說、六道輪迴說。人為地給“另一個世界”製造一種恐懼,促使人們為了自己死後的幸福而棄惡從善。這樣做,客觀上有助於現實社會的秩序維護、彰顯善良。

    (六)幫助人們把握世界

    宗教也是人們對世界的哲學思考,幫助人們把握世界。它用簡單的方式——一個超唸的概念回答了世界的本體問題,這個概念就是神(上帝、主、佛)。神創造一切,問題就簡單了。無論人遇到什麼事,問神即可解決。牛頓回答不了第一推動力的來源,只好交給上帝。客觀唯心主義哲學便在宗教的推動下獲得發展。

    三.宗教的消極作用

    (一)排他性

    宗教開始產生於原始部落——一個比較小的人類族群,他們對神靈的塑造凝結了本部落的生活態度、方式、習慣等文化要素,具有獨特性也就具有排他性,很難接納其它的宗教觀念。族群之間會超越生存資源的爭奪而專為維護宗教觀念的權威而發生戰鬥。歷史上(如十字軍東征)的和今天各種區域性的宗教戰爭均源於此,哪怕同一宗教的不同教派也打得你死我活,表現出一種強烈的排他性。

    正是這種排他性,使得宗教從開始的進取開放變得保守封閉,不能接納任何與之不同的觀念。如認定“地心說”就不能接受“日心說”。宗教的排他性不僅表現在成型的宗教派別,就是那種有一定宗教傾向的哲學流派也有這種排他性,如畢達哥拉斯學派信奉萬物皆數(自然數和正有理數),對√2也進行無情打擊。

    最可怕的是,宗教一旦攫取了世俗權力,這種排他性就會膨脹,就會氾濫成災,就可能帶來最黑暗、最獨裁、最專制的統治。如歐洲黑暗的中世紀,那些披著宗教外衣的所謂上帝的代言人,一邊用教義麻痺教眾,一邊幹著無最為卑鄙恥的勾當。

    (二)奴化人

    宗教根據人的需要賦予神靈相應的神力,以保證神靈是無所不能的。人在神靈面前要麼是聽話的孩子,要麼是待教育或懲罰的罪人,要麼是奴隸。在神的面前,人沒有自己的人格和尊嚴,只有匍匐在神的腳下,虔誠地祈求神的賜予、保佑和安慰。

    (三)反科學

    宗教是以先念的或超唸的事物為信奉物件的,即所謂宗教信仰。它和以“探究客觀真理掌握客觀世界的規律為人類社會服務”的科學信仰是天然矛盾的。所以,宗教統治的中世紀對科學的仇恨才表現得那樣刻骨銘心,那個時候一切不符合宗教教義的言論尤其是科學言論都是“異端邪說”,都要被徹底消滅。當然,歷史潮流浩浩湯湯不可阻擋,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喚醒了人類良知,科學再次興起,把“神”拉下神壇,人類終於認識到“人”自己的力量。

    後來,宗教又換上一副新的面孔。開始“擁護”科學,拿科學的成就去證明神的存在。每當科學發展到一個節點(新的理論誕生又尚未成熟)時,宗教最為活躍。要麼藉此否定科學,要麼用科學證明神更加高明(早就預言到了)。當下,量子力學正在經歷這樣的命運。

    (四)迷信濫觴

    宗教號稱不是迷信,其實是最大的迷信,是打扮成信仰的迷信。宗教無一例外信仰的都是虛妄之物,什麼上帝、天堂、地獄、彼岸世界、六道輪迴......它不用觀察、不用實驗,只要冥想、幻想、妄想、臆想,把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精靈鬼怪裝扮一番,製成偶像,搬上神壇,頂禮膜拜(科學,總是想盡辦法去觀測、測量和實驗,即便是直接看不見的東西也想間接地看見,如透過電子顯微鏡,高能粒子對撞機,天文望遠鏡)。宗教都是編制一套反覆嘮嘮叨叨的夢囈般的語言作為教義,配上那故弄玄虛的儀式,用催眠式的唸叨以麻痺教徒的神經,控制教徒的思維與認知。

    宗教的創立者的原意可能未必是迷信的。如釋迦牟尼,他原本立志要幫助人們解除痛苦,透過苦行僧的辦法試圖悟到解除痛苦的辦法沒有成功,才退而求其次。他創立的教義原本是引導人們向善的——儘可能降低個人慾望做一個能幫助人們解除痛苦的人。可惜被他的歷代弟子們捧上神壇,蒙上迷信的塵埃。弄得多少痴男怨女為了並不存在的“極樂世界”拋親離家、乞食為業、木魚青燈、了卻殘生,供養幾個自詡的“高僧大德”繼續借題發揮,蠱惑眾生。

    歷代都有些偽宗教信仰者,根本沒有理解創教者的原始意圖,沒有理解教義的內涵,完全是處於維護自己的妄念而拿宗教做幌子,到處口出惡言。這種人不僅是給宗教蒙上迷信的塵埃還塗上道德的汙點,使宗教蒙羞卻還以衛道士自居把宗教迷信推向極致。這些年披著科學外衣的迷信又招搖於世,把科學幻想、猜想當事實,歪解科學名詞,總想給上帝的存在、靈魂(獨立於肉體的意識)的存在找到“科學依據”。這些人以為有“教派做後盾”總是理直氣壯地謾罵指責那些揭露他偽科學麵目的人,完全忘記了信徒應有的“宗教修養”。不難想象,如果他們擁有一支槍他們會讓子彈飛出槍膛的。

    四.理性看宗教

    宗教,既然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又有那麼深厚的人類社會基礎和心理基礎,它的存在便具有了歷史的合理性。宗教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既有正面意義也有負面意義。這就是我們對宗教的理性認識。基於這種認識,我們對宗教應該有一個正確的態度。

    (一)尊重宗教的存在

    宗教,是人類的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它的觀念、思想,透過教義、教儀,已經深深地滲透到一個民族的血液裡,成為文化DNA的重要因素。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生活理念、價值取向、創造創意、話語體系,無不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尤其在社會文化呈多元形態的背景下,我們必須學會正視它、尊重它、包容它,與各種宗教信仰和平共處。

    (二)繼續發揮宗教的積極作用

    目前世界上的三大宗教,每一種宗教都擁有眾多的信教群眾,他們中有堅定的信仰者,有渾然的盲從者,更多的是一定程度的認同者,還有一部分是同情者。宗教對這部分群眾具有凝聚和團結的作用,他們能遵守教義教規對促進社會的安定與和諧是有不可估量的積極意義的。

    保護宗教理念指導下的文化創意活動,如文學、藝術作品,可以激發信教群眾的創造力,促進文化的多元性和豐富性。尤其要保護宗教文化遺產,它對我們研究人類歷史文化有巨大的價值,有些藝術作品本身就是藝術瑰寶。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儒學為主體世俗文化,具有天然的包容性。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在中國都有數量不低的信教群眾,佛教基本上成功地被中國化。中國本土的道教文化與佛教文化互為借鑑共同發展已有兩千多年曆史。包容互鑑、求同化異,已經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的精神義涵。新中國實行的宗教政策,為多種宗教和平共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三)努力化解宗教的消極作用

    我們不難注意到,宗教有一個共同的價值觀——善。宗教的不同往往表現在對“善”意義的解讀不同,求“善”的方式不同。我們可以僅僅抓住這個共同價值觀,形成共識——建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求善的方式),使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善的意義)。引導宗教正確面對社會尚存的法治不健全,自由、平等、公正還得不到完全保障等問題的歷史成因並相信可以在發展中會逐步解決,鼓勵宗教在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方面發揮教化作用。這樣便可以最大限度地消解不同宗教及宗教與世俗之間的矛盾。

    我們不難注意到,各宗教在愛國這一點上是達成共識的。中國文化的包容性也使各宗教認同中國文化,認同中華民族的祖先。愛國愛教,國在前。國強教盛,國在前。宗教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宗教為國家的強盛理當貢獻正能量。

    我們不難注意到,經過若干世紀的交鋒,宗教已經一定程度地認同科學了。大量的科技產品進入殿堂,神職人員使用手機現代高科技之類已經司空見慣。宗教人士利用科學成就“證明”他們的“神(上帝、主、佛)”存在,認為宗教與科學殊途同歸,也是一種變相的認同。這為我們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理念,宣傳科學成就提供了思想基礎。

    宗教追求極樂世界,世俗追求大同世界,都是力求為人類造福。不同的在於,宗教把目標鎖定在人死後的另一個世界,世俗把目標鎖定在人生前的現實世界。但都得從現在做起,從當下做起,這就是我們的共同點。按佛家的理念,這是沒有“分別”的。

  • 6 # 手機使用者53019216525

    No!No! 就歷史進化而曰綜教的產生是一個有著歷史意義的盛況,是實際的文化就如同我國之“罷百科獨尊儒術”一樣,我們“現在人”應該尊重一切過去的時態,今天的以前是人類進步著的後腳,不能邁出了今步就否定了自己的昨天,廣義而言,人僅僅是活在(100)年的今天,啊!我的主啊!苦苦的Wait啊!就是無法,無邊,去你姥姥的,我,就是我生命之主,至於說到群體的社會嗎,簡單耳,人是社會的產物,即此,黃金,糞土,同類。(悲慘嗎?一點兒無,活著就應該幹自己的事兒),任由一葉漂流,一段人生,自說有心聽。

  • 7 # 中自然

    宗教是否是文比,是誰的文化?

    就“宗教”的字意而言,“宗"應是根、源之義。宇宙的真實存在稱謂宗,此存在呈現的規律稱之謂真理;以此存在呈現的道理對人們進行教導和敬示,則稱其謂宗教。所以,宗教是文化,是關於人的生命本體存在和規律的文化。宗教是最基本、最高深的文化,是人類之中功德圓滿修行者的知見。宗教的經書是以擬人的手法描述的人和事,實質上表術的是無形無相的生命活動,所以,宗教的經書不是書寫的歷歷史,而是闡釋無形無相的生命。是以有的形式闡釋無形無相真實生命的存在。一孔見供參考。

  • 8 # 俠客島69176191

    這個題目非常刻薄,但是有意義!

    宗教是否是文化,是誰的文化?

    這是個非常敏感的題目。會惹是生非的。在這裡我講一講自己的看法。如有冒犯請原諒!

    首先回答宗教是否是文化!回答是肯定的“有”。不僅是有文化。還包含有若干內容文化。如:智慧文化,家長文化,神文化,自然文化,宗氏文化……等等。

    有代表性的文化是:智慧文化和家長文化。我的認為目前在智慧文化中的宗教有:佛教文化。道教文化。

    其他的宗教基本就是在:家長文化,神文化,自然文化……。

    為什麼講: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是智慧文化的宗教,這和這兩個宗教文化“教育內容”有重要的關係。

    佛教文化的教育目的的:教育眾生“學生”要了解人類在現實生活中,為什麼會受苦,受難,……八苦為例。編排了著名經典“三藏十二部”教材。告誡學生產生一切的痛苦“皆是由自己的心造成的”。遠離“貪嗔痴”三毒。透過“五蘊十八界”的理論觀點進行教育開示眾生。告訴大家“一切利益皆是過往雲煙,是空性的”。告訴學生解決以上的痛苦一定要修好自己的“清淨心”。

    佛教文化是教育的文化。沒有迷信,沒有神的主宰。教育好每個願意學習的學生,學者是佛教文化的目標,目的和願望。

    道教文化是教育的文化,是智慧文化的體現。他不同與佛教文化,從每個人自己的“心性”認識起。道教文化是透過“人與自然的關係”入手。道教文化透過用宇宙自然的“變化規律”,教育學生要用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告誡自己。人類的生活要“尊重”自然規律。按照自然規律去做事。告誡人與自然的關係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同時用一些自然界的規律告誡“有識之士”,人類的“生存之道”就像自然現象的變化一樣。要學會如何運用自然現象的“提示”,用於應對人類社會的困難,矛盾。“上善若水”就是一個非常經典的範例。

    用水的形體變化“液態,固態,氣態”隨行自然。用水的“逢高則儲,逢平則覆蓋,逢陡則湧,逢涯則瀑”的提示。好好的應用在人類社會文明發展和科技進步發展中。這是智慧的文化指導體現。(簡單的敘述至此)

    對於 其他的宗教,暫不論述了。

  • 9 # 釋印心

    文化? 得先明白什麼是文化,在談宗教是不是文化。 以文化之,視為文化 在宗教的精深處來講 是得道天成的道法 乃詮釋生命終極意義法門,非文化。從淺易處說是導人向善的教義, 視為文化。

  • 10 # 風平浪靜143070189

    宗教是思想結晶的實體,當然也是文化,是心靈的文化,是高於一般現實的文化,使人在信仰中明白道德,去除自戀和自大乃至狂妄,敬畏和感恩偉大的存在,昇華我們人性人格和:靈魂:,這樣的文化在現實中具有一定的功能和作用,不應全盤否定。

    也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

  • 11 # 亂答題

    宗教不是文化,對人類的生存生活沒有任何直接關係,如硬要信仰宗教,也許會生活得很好。也有沒信仰宗教都人同樣一生幸福安康。如果說信仰宗教有明顯的好處,那麼各國政府就得執行以宗教統治國家,禁止科學發展。取消法律法規,解散國防建設,選舉教徒們來統治國家。為何從古到今的政府部門都要選拔 科學 文化人才 參政執政。為什麼不要 神法人才執政保國?其實宗教本來是一種娛樂遊戲,學演戲 唱歌 打牌 下棋 消災 算命。都是各自的興趣而已,飲酒 吸菸 信者有味,不信者無味。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 12 # 迷糊米糊123

    謝邀,你已經提到了宗教中有繪畫,雕塑,建築,其實還有哲學理論,音樂等等。即便是原始宗教的起源也對人類的文明和文化發展起到過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不得不承認宗教是有文化的。甚至還對文化藝術的發展做出過重要的貢獻。縱觀全世界的宗教界幾乎都是有著自己的哲學理論系統。這也是一種文化的發展都有著促進文化的方式。你也提到了雕塑,繪畫,建築等等無論是那種宗教對上述藝術發展都有著巨大貢獻。無論是中外,宗教對全世界的文化藝術發展都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因此我們不得不承認宗教有文化,是全世界全人類的文化財富。

  • 13 # 100度的涼水

    宗教:主要特點為相信現實世界之外存在著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實體,該神秘統攝萬物而擁有絕對權威、主宰自然進化、決定人世命運,從而使人對該一神秘產生敬畏及崇拜,並從而引申出信仰認知及儀式活動。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屬於社會意識形態。

    在我國有五大宗教,它們分別是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雖然說有幾個宗教是從外國傳過來的,但是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了融入了中國文化的宗教,是帶有我國文化氣息的宗教。

    所以我認為宗教可以代表一些文化,但是不可以說宗教是文化,我認為宗教可以代表一定的文化,也可以說可以代表一個時代的文化。

    我認為宗教並不能說誰的文化!

  • 14 # 山東慶雲海島金山寺

    我覺得宗教也是文化,也是信仰!

    他教會了我們去認識這個世界,教會了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去和人、物相處!

    基督教教會我們要用愛,去愛世人!

    道教教會我們如何與大自然和諧共處!

    佛教教會了我們,萬事皆因果,因果通三世,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我覺得,宗教就是一種教育,教會我們認識,認知自己!認識這個世界,如何和這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和平共處!

  • 15 # 文化課

    宗教肯定是文化,而且宗教文化和我們的生產生活環境息息相關,同時影響和左右了我們的思想以及行為。可以說宗教無處不在。

    宗教是一把雙刃劍,積極和消極對待可以產生不同的效應。

    宗教是倡議者和實施者的文化。以宗教文化為立國之本的國家,宗教統治著國民的思維和行為,從而產生國家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宗教立國的國家宗教經典就是國家法律。

    由於宗教的實施者完全按照過於陳舊的宗教思維指導宗教文化的普及和利用,從而影響到人類思維僵化,難以接受或者拒絕接受新生事物,造成人類文明提升變緩。也許你不會相信,在以宗教文化為立國之本的國度,頭髮的外露也是犯罪。

  • 16 # 一棵樹38811653

    宗教是文化糟粕,通常都是以文化的名義,以傳統的名義,到處胡攪蠻纏,顛倒黑白,惹是生非。宗教應該什麼也不要“弘揚”,不要再傳播任何歪理邪說,自行滅亡,就是對社會做出的最大的貢獻。

  • 17 # 夢歸秦淮

    要理解宗教是否是文化,首先就要明白什麼是文化,迄今為止也沒有人為文化下一個準確的定義。一般所謂文化指的是包括即衣、文、物、食、住、行等,含義非常的廣泛,文化是區別於政治、經濟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的產物。從上述定義來看,宗教毫無疑問是屬於文化範疇的,因為文化也是人類精神文化的產物。

    目前世界範圍內的宗教不計其數,但是我們比較熟悉是幾大具有世界影響的宗教信仰,比如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印度教、儒教等。就拿中國的儒教來說,儒家學說上升到一定思想信仰的高度,我們就把它稱為儒教,我們能說儒教不是一種文化嗎?顯然答案是否定的。再比如西方國家的基督教,其包含的是西方的歷史和文化,研究西方的文化如果不看基督教教義,那絕對不能說是真正的理解西方文化。

    因此,宗教作為人類精神文化的產物,其本身就是一國或多國文化的體現。宗教作為一種文化,對一國的國民思想和治國理念都有重大影響,比如說中國的儒教,其思想核心強調入世、家國天下、尊卑等級、重農抑商、男尊女卑等,直接決定了中國古代社會的整體社會架構和社會思想,影響甚巨。

    再比如印度的佛教文化對其國家思想也是影響很大。在印度近代的民族解放運動中,聖雄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採取非暴力絕食的方式進行抗議爭取民族獨立,這種方式如果放在中國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中國百年民族抗爭史,無論哪個政府當政時期,從未見過政府領導人採取非暴力絕食的方式抗議外國侵略者的。這種方式也只有在印度這樣的佛教國家才可能發生。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宗教肯定是屬於文化範疇的,而且隨著社會交往的擴大,宗教早已超越了一國的範圍,而逐漸變成世界範圍的人類共享文化。

  • 18 # 圓拙

    《中國的宗教不同於西方,它裡面包含了智慧的瞭解身心宇宙萬物的方法》

    有人說中國沒有宗教。又有人認為宗教是迷信的。現在又有人問:總價是不是一種文化?是誰人的文化?

    大道無形。大道無相。中國不是沒有宗教。而是中國的宗教,注重大智慧,能夠合於大道。大道無形大道無相,所以中國的大文化系統,他都能夠和諧共存。在中國的文化中,無為,無念,無相,無住,這些智慧的方法術語,到處都在流行。中國的人,他就會用這種智慧的方法,來對自己的信仰達到無相的狀態。所以很多時候看起來華人沒有信仰,其實不是,真實的情況是,華人善於用智慧的方法來解決信仰問題。西方人哪裡知道中國的這種智慧奧妙呢?西方人雖然有哲學,他們要愛智慧,但是,西方的社會存在歷史告訴我們,他們沒有得到真正的智慧。所以他們的信仰,沒法瞭解中國的智慧宗教形態,現代的人看待中國的問題,也只能流於表象,沒法瞭解中華文化的深層結構與奧秘。

    搞了這麼多年的宗教工作。其實對中國的宗教還不真正瞭解。中國的宗教不與西方的宗教相同。中國的宗教裡包含了精深的哲學、科學特性、生命科學、心智學、宇宙學、真空能量學、心理學、超覺心理學等,由於對中國宗教不能真正瞭解。從而使他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我們這種宗教工作者從來沒想到。佛教是宇宙的大智慧。裡面包含了無窮無盡的宇宙規律,在人類準備向外太空發展的時候。這些真智尤為重要。當西方的科學麵臨種種末日大危機的時候,佛法的智慧能夠給予科學以智慧之眼,我們放棄了我們古老的智慧。我們守著大寶藏,不會在這個時代廣大應用,就會用搞旅遊、搞活經濟。這是宗教的性質變質了。這是大材小用。一定要牢記中國宗教與西方有別。

    東西方文化有個源頭,這個源頭是相同的。不過,西方文化把一切都外化了,他們的宗教信仰由外在的神,他們的哲學也善於研究把心物外化二元對立來思想,他們的科學更善於研究外在客觀世界,他們把人要外化等同客觀來研究。而中國的文化呢?他首先認識人自身心,有了智慧,在研究天地萬物的時候,能夠令一起萬法歸源。東西方這兩種方法的研究,雖然同於一個源頭,但是方法有異,結果亦大異其趣:西方的文化產生了無數的知識系統,中國的文化產生了無數的智慧系統。這知識和智慧會有差別嗎?一個特性是顯而易見的,中華的智慧安全清淨,故而中華文明能夠恆久光明。西方的知識充滿了無數悸論,故有了各種的末日危機。究東西文化歸源就能了東西而融合。

    究一切法歸源,真理就有了判斷的標準,我們心中也會流出大智慧,在東西古今文化激盪融合過程中,所有的問題只不過是現前的一念,在一念中可觀無量的法,無量的法就是現前的一念的允厥其中。究東西方文明不能瞭解同為一個源頭,就不能瞭解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他們的本質,我們自身也不具備智慧來真正研究這種問題,所以無法得到圓滿的解題。我們能夠引用中華的智慧,首先來開啟自己的妙智潛能嗎?如果能,你就能夠真正站在時代的前沿,引領中華乃至全世界走向光明恆久。如此看來,我們研究東西方文化,真正的關鍵在於我們看待世界的方法與智慧。我們能把東西方文化、古今文化進行融合觀察,從而在更高層次中建立平衡的超現代運化體系嗎?

    我們大多數人對中華古老的智慧,已經無法瞭解它真正的核心,如果我們真正瞭解了,我們就會發現,它裡面的奧妙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如果我們這麼做了,就會發現西方的哲學,它是一種始哲學,西方的科學,它是一種始科學,西方的宗教,它是一種初級的宗教。現在還處在東西方文化肌理交融的時代,我們應該去,瞭解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這兩種系統,他們對了分身心世界一切萬物各自達到的程度。這個時代我們需要這樣的思想家哲學家智慧學家,來對東西方文化進行普遍的深入觀察。

    中華文化,從他對人的認識究竟有什麼規律?中國的智慧中,是怎麼來開發人的超級思維方法的?對於這些問題的研究,我們很多時候把它歸於宗教,過於迷信,或者說他不科學,所以我們無法開啟的應用於時代,我們無法運用古老的智慧方法來開啟我們自己的大智慧之門,所以我們沒有智慧來化導西人,無法對西方的文化進行創造性的學習,所以我們長久以來做的就是:用西方的文化來觀察中華的古老方法,這樣的結果大部分都是削足試履,這樣就掩蓋了對古老智慧的發現。難道一定要與西方的方法一樣才能叫科學一叫哲學?叫宗教?中華古老的方法,他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為什麼要與西方的文化是一樣的?中華古老的智慧方法,有許許多多的訓練系統。

    中國古代的祖師們他們都說:道在平常,所以中華的智慧方法,經過數千年的流傳,他已經普遍的存在與華人的生活方式之中,普通的平頭百姓,他們不知道科學,不知道哲學,不知道宗教,但是他們會用自己的身心來聊知世界萬物,他們在生活很多方面都顯視智慧,他們會信仰自己的本性本心,這是一種高階的宗教形式。因為我們做學問,寫文章,沒有經過古老智慧的訓練,在大多數時候,我們無法發現中華文化的這種種奧妙。中華文明恆古長青,中華文化恆久光明,它主要不是外在的地理因素,或者靠著狡詐、暴力、強力來維持的,他是靠著他無窮的智慧方法,能夠與宇宙息息相關,所以中華的文明歸根到底,就是宇宙設的神級文明。

    中華的文化中他有專門訓練智慧超級思維的方法。這種方法他是獨步世界的,這種方法已經傳承數千年。我們對這種方法瞭解嗎?我們大部分不瞭解,我們大部分人不瞭解中華,他裡面的摩尼寶珠。我們自己有無盡的珍藏,這是古代的祖先們留給我們的珍寶。但是我們學西方的文化,我們忘記了古老的智慧珍寶,就像《法華經》中七喻之一說的:窮子舍父離家流浪,不知道自己衣中明珠。我們一直在學習西方的文化,我們不知道自己的衣裡明珠,反過來,我們還會用西方的文化來掃蕩古老的智慧珍寶。這是不是非常可惜?

    西方的文化始終是二元對立的,他們的科學與宗教對立,他們的科學與哲學也對立,但是中國的文化宗教科學哲學三位一體,所以我們不要老是用西方的宗教觀念,科學觀念,哲學觀念教條性來觀察中國的智慧,這樣我們就總是不會發現中國智慧的奧妙。為什麼我們不能打破這種現狀呢?

  • 19 # 慈音1

    宗教是否是文化?宗教是文化,有文字歷史,有系統化,規範化,大眾化,怎麼說不是文化,是愚化,假如是愚化,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宗教文化,分為本土文化,如中國道教文化。還外部傳播的如佛教文化。宗教文化本身也研究自然科學,社會歷史,人類命題等,宗教文化是社會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 20 # jack老默

    不請自來,談點非神學或非神啟論式的(宗教是神的文化)的認識。

    1,宗教是文化。而且是人類最早文化形態,因此宗教學者還常稱宗教是文化的母體。一切其他文化形態都由此分離出來。

    為什麼?

    2,先說文化。咱們不糾纏定義,有幾百個呢。我們想象一下人類文化是如何從動物界脫胎而出的。應該是這樣的:當一組表現獵物和狩獵的巖畫、一聲“mama”的發音等等所代表的意義被集體理解、共享還被固定下來,人類文化就開始了。透過共享的固定的符號,人們可以在大腦中想象狩獵的計劃,想象mama對應的關係,想象摩擦起火、想象種子埋進土裡發芽……等等自然的以及人與自然的各種因果聯絡。而後行動,得到經驗或教訓。然後記錄、交流、學習它們,再行動,成功則生存,失敗則毀滅。就這樣,所有的曾經都得以共享並繼續不斷檢驗修正。這樣就讓人類不再每一代人都從頭再來瞎貓碰死耗子。而是從等野火到保留火種再到摩擦生火再到煤電氣……從茹毛飲血走向採集狩獵走向畜牧農耕走向工業、資訊時代……文化應該這麼來這麼發展的。

    所以,文化,就是人類特有的觀念符號系統。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環境中不同族群所積累的無數文化,構成人類文明。

    3,再說宗教。宗教何以被說成是人類普遍存在的最古老的文化形態?考古資料表明,至少在4萬年前,宗教的觀念和表現形態,就透過葬禮中表達人類對死亡的主觀想象而存在了:人們葬死者,還固定了怎麼葬。這在與動物拜拜的那個遠古時代,是相當偉大的事情。比如遮住眼睛,比如朝東朝西,比如陪葬品等等,其中包含了太多人類特有的主觀想象,而且以葬俗這樣的文化形態加以固化了。而動物,即便大象可能會悲痛同類死亡,但是沒有動物有這樣的固定的行為方式。

    後人以自己的眼光審視這些葬俗,並因其以後人看來屬於物我不分以及超自然的邏輯與方法去理解和應對死亡, 就把它歸類為宗教,這個意義上,宗教成了文化母體。後來,才有了更進一步剝離人與自然的哲學、科學的種種解釋。遠古時代的宗教,其實是全人類普遍存在的文化。事實上,21世紀的今天,任何地區任何民族,對於死亡,其實都保留著多多少少的類似遠古的宗教認知或態度。

    而這就反映了宗教的起源了。親人離去對於人太重要,又太無奈!怎麼辦?交給神意或神力吧,不管它叫天意或死神或往生或上天堂等等等等。人們需要宗教這樣的認知工具。宗教最初的本質,就是以想象的力量去解釋對人類重要的但人力又無能為力的難題,並留給人以希望或決斷的理由。

    運氣、財神、上帝、觀音、紫薇大帝、佛等等,都因為有這樣的無法用科學達成的功能,廣泛存在。宗教給了科學給不了的解釋,宗教給了科學給不了的慰藉。就像涂爾幹說的,生活等不及了。

    3,後來的宗教,是誰的文化呢?

    宗教在歷史上在世界上不斷髮展變化千千萬萬,且不說答案,僅僅問題本身就有N種問法。海邊的媽祖,山裡的獵神,屬於誰?佛教源自古印度,今天全球都有,屬於誰?佛教在中國,又有漢語藏語巴利語三大語系,分佈在漢族藏族傣族等為主體的不同民族地區,又屬於誰?這個問題,也許首先就得把宗教細化到最細,甚至細到宗教功能的不同層面,比如是僅僅作為更人性化慰藉理由的層面,還是作為絕對主宰的神靈意志層面,或是作為道德教化勸善止惡的層面,又或是作為統一體的社會組織層面等等。而後,至少再對應特定的歷史時期、地緣、族群、階級或階層、不同群體等等角度去研究具體宗教文化的具體歸屬了。

    但歸根結底,宗教是屬於人類的文化,它們是文化遺產,不管你把它看做是財富還是債務,它們就在那裡。而且,還將繼續存在下去。

    我們要學習與宗教共存,宗教也要學習與時代共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各位老師,“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體現什麼哲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