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衛電影視
-
2 # 花小哲z
在我的印象中,小時候每次我和媽媽理論,媽媽最後都會用一句話終結,那就是——“我是你媽!”
媽媽一直是一個偉大的稱號,她賦予孩子生命,也養育孩子長大,但是媽媽不該成為控制孩子的藉口,或者道德綁架一個人的理由。
徐伊萬在和徐媽媽六天六夜的火車之旅上,有很多場景有笑料,卻又滿含深意:
徐媽媽總是覺得徐伊萬吃不飽,無論徐伊萬在打電話還是看手機,徐媽媽總是不停地往他嘴裡塞東西,核桃、紅棗、各種水果,甚至在徐伊萬打電話時,往他嘴裡塞整個雞蛋。
徐媽媽總是強迫徐伊萬做任何他不想做的事,火車站站臺透風,徐媽媽堅持要徐伊萬拍照;
徐媽媽說申時(下午15-17時)要排尿,於是先後給徐伊萬喝了果汁、薏仁水、以及各種飲料;
徐媽媽覺得徐伊萬需要補充營養,因此給他吃紅燒肉,但卻在只剩最後一塊紅燒肉的情況下,突然制止說,你吃的夠多了,再吃就會變胖了,所以現在我要控制你;
不允許徐伊萬看手機,因為徐媽媽覺得手機用多了,會得老年痴呆;
一直追問徐伊萬和張璐為何沒孩子,絲毫沒顧忌到,徐伊萬已是一個成家立室的成年人:
“你們現在還住在一起嗎?”
“住在一起啊。”
“住在一起為何孩子出不來呀?那種事不做了嗎?”
“媽,是不是那種事,我也要向你彙報呀?”
在沒經過徐伊萬的同意下,隨時給張璐打電話,干涉他們夫妻的生活......
徐伊萬崩潰地問:您為什麼要這麼對我呀?
“因為我是你媽呀!”
這一句話打敗了所有,徐伊萬崩潰地哭了。
因為那是媽媽,他沒辦法與媽媽反目成仇;因為媽媽好像也是為了他好,他不應該和媽媽成為對立面。
父母越控制,孩子越逃離
愛是一個溫暖的詞彙,但當我們以愛之名,行控制之實時,這種愛就變成了“錯愛”。
電影中,徐伊萬在和徐媽媽爭吵後,對媽媽說了一番話:
“在你心裡面住著一個幻想出來的兒子,他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他應該吃幾塊紅燒肉,你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這麼多年過去了,你難道還沒有意識到我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嗎?”
其實,生活中,和徐媽媽一樣想要事無鉅細的參與兒子生活的母親並不少。
朱雨辰母子倆,就是典型的控制型親子關係。
對於朱媽媽來說,兒子就是她的人生,她的命,她的全部。
在她眼裡,朱雨辰太讓人心疼了。她必須用自己的整個生命去愛他:
十年如一日凌晨四點起床,只為給兒子熬梨汁潤肺。
然而朱雨辰並沒有因為媽媽這種偉大的愛變得多麼幸福,一提到母愛,他就會頭大,甚至還因為母親的寵愛找不到伴侶。
除了朱雨辰,還有成龍和吳綺莉的女兒吳卓林。
眾所周知,吳綺莉就是典型的控制型家長,她對吳卓林愛和管教一直很極端,據說吳卓林9歲前上廁所,都是被抱著去的。
之前吳綺莉的一次報警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
吳綺莉報警稱女兒將自己反鎖在屋內,擔心她有危險。可是在出動了大批消防人員後,才發現原來只是吳綺莉想借警方聯絡女兒。母女倆已經有近20天沒有互通音信了。
而對於吳綺莉的報警,吳卓林只是冷漠地建議媽媽去看醫生。
面對愛的綁架,吳卓林不止一次反抗過,她寧願流落街頭也不歸家,多次割腕自殘,抽菸、喝酒、剃陰陽頭,公開出櫃,高調結婚,甚至報警抓捕母親。
沒有界限的愛,終將走向傷害。
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發表在《積極心理學期刊》的一項研究發現:
父母的控制行為和孩子以後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問題之間存在關聯,家長控制慾過強,對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負面影響竟然與痛失至親對人們產生的負面影響程度相近。
一方拼命控制,一方瘋狂逃離,這樣的親子關係,註定充滿危機。
愛是相愛相殺,也是相互和解
電影不止是電影,還是對生活的對映。
每當我看電影的時候,會想這個片段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又為什麼那麼多巧合。
《囧媽》中,徐伊萬和徐媽媽就像是相愛相殺的一對冤家,他們一言不合就吵架,甚至賭氣到不說話,但是徐伊萬也會在媽媽獨自下車時,趕快追出去,媽媽也會在面對熊的攻擊時,選擇擋在徐伊萬身前,犧牲自己讓熊來吃她。
雖然很多家長總是嘴邊掛著“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但不可否認的是——大部分父母都是真愛孩子的,只是愛的方式出現了偏差。
所以希望父母們能明白,適時放手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就像在《囧媽》的影片結尾,徐伊萬的母親所說:
“電影裡的伊萬是個孩子,但我的伊萬,已經是個大人了。”
是的,孩子總會長大的,無論他父母的眼中是多麼的需要保護,他終究是一個獨立完整的生命,一個社會個體,他需要依靠自己去完成他的人生。
徐媽媽到最後想明白這這個問題,而徐伊萬也用自己的婚姻作為代價認識到什麼是真正的愛。
真正的愛,絕對不是控制和索取,而是學會接納和尊重。
這種尊重不是讓別人按照我們的想法活著,而是可以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活出最好的自己。
電影中的母子和解令人感動,因為一趟俄羅斯旅行他們看到了彼此的內心,也打開了自己的心門,遺憾的是現實中很多孩子和父母可能終其一生,都沒能化解親子之間的隔閡。
愛不該是一場互相傷害,我們終將要與自己和解,與父母和解,與家庭和解。
在這個疫情籠罩下的特殊春節,部分地區已經施行限行,這是災禍,卻也是家人間難得共處,敞開心懷的機會。
願我們都可以藉此機會多和自己的孩子交交心,平等地聽孩子說說話,凡事多問問孩子的意見;
也多陪陪老人,回憶下過去,談一談你們不曾說過的心事,做一些你們一直想要做卻沒做的事兒......
-
3 # 大豆兒的日常
囧媽裡媽媽的教育方式大多是控制。也就是所說親子關係中的"越界",主要表現在2個方面:
1、一邊想孩子獨立,一邊又包辦孩子的一切行為和思想。
2、 侵犯孩子隱私,幫孩子做決定。
作為母親,盧小花用自己的方式在不停地關心和愛著自己的孩子,但這份母愛卻非但沒有讓兒子覺得溫暖,反而造成一路上矛盾不斷。
-
4 # 熊貓玩具樂園
囧媽從徐伊萬母子,夫妻之間的關係中,我們似乎能看到很多家庭的影子,也能看出很多家庭教育,夫妻矛盾的而根源:我們都希望對方能變成自己希望看到的樣子,而忽略對方的感受,忽略了對方是不是願意,是不是想要變成我們希望的那個樣子。
徐伊萬母子的矛盾根源在哪裡?在於思想觀念的不一致,母親有母親的想法,兒子有兒子的想法,母親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儘快生下孫子,希望孩子不要光顧著工作,能多陪陪自己,能兒孫繞膝,享受天倫之樂;兒子覺得母親的想法不切實際,自己有自己的事業,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無奈。徐伊萬覺得,自己現在最大的事情不是在家陪著母親,不是生兒育女,而是挽救即將破裂的婚姻,是讓自己的事業能夠發展得更好。
孩子希望母親理解自己,母親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設想生活,因此有了矛盾,有了衝突,甚至有了爭執,雖然彼此心中還是有愛,但是觀念激烈碰撞,大家都希望對方能夠退一步,能夠理解自己,希望對方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改變。
在家庭教育中,尊重個性,互相理解是基礎,多一些溝通理解,多一些隱忍和讓步,把自己的需求說出來,逐步尋求兩人之間的平衡點,讓愛包容彼此。
-
5 # 6姜太公6
《囧媽》這部片中,媽媽的角色由黃梅瑩出演
黃梅瑩1950年7月7日出生於上海,中國內地著名女演員
1977年,出演首部電影《萬水千山》。1979年起任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正師級);隨後,主演了根據揭露林彪5.71工程計劃改編的電影《瞬間》。1982年,主演了戰爭題材的電影《風雨下鐘山》隨後參演過很多部電影及電視劇。
2020年參演電影《囧媽》在片子她把劇中媽媽的角色提現的淋漓盡致,充分演繹了中國式家庭教育方式。
劇中這句經典臺詞:(這就是我們之間的問題。在你的心裡面,住了一個幻想出來的兒子。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難道你沒有發現嗎?我並不是那個你想象中的兒子)充分表達了所有人的內心深處,父母望子成龍,控制慾太強! 這份母愛雖然很偉大,但從片名就可以概論出 是個畸形的愛,奇葩的愛。
其實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
-
6 # 今天明天1688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發展對2020年春節檔的電影無疑是一個重創,許多電影紛紛撤檔,而由徐崢導演的電影《囧媽》卻宣佈大年初一免費上線播出。
觀看完《囧媽》之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不是它讓人笑讓人哭的劇情,更是影片中所展示的" 親子關係"。
影片主要由徐伊萬(徐崢飾演 )這一人物展開,講述了其在生活中最重要的兩種關係,一個是婚姻關係,另一個則是母子關係。
徐伊萬在面臨著婚姻的危機和商業糾紛的同時,意外地和母親一起坐上開往俄羅斯的火車。由於和母親在生活觀念和方式上的衝突,在火車上徐伊萬和媽媽不停地產生矛盾,一路上囧事不斷……
導演管虎曾經說過:中國式的母子關係其實是一種奇特關係,它會比父子關係親密,但卻流於表面,《囧媽》在這方面有很好的展示。
電影中的徐伊萬儘管已經年近中年,但在"囧媽"盧小花看來卻依舊是一個未長大的孩子。在這趟同行的火車上,她對兒子可謂悉心照料:關注兒子的身體狀況,不僅不間斷投餵水果,就連兒子什麼時候排水都設定得清清楚楚。
作為母親,盧小花用自己的方式在不停地關心和愛著自己的孩子,但這份母愛卻非但沒有讓兒子覺得溫暖,反而造成一路上矛盾不斷。
母親的"越界"讓"愛"變成了只有"忍受"的孝順,強迫的接受最終帶來的只有母子二人的共同難受。
親子關係中的"越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父母包辦一切,不允許被拒絕
小到吃飯睡覺,大到結婚工作。父母們把孩子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部包攬在自己身上。
家長一方面讓孩子學會獨立,另一方面卻自然而然地包辦一切,孩子抱怨一句,父母立刻就覺得孩子不孝順,不懂事,辜負自己的一番好意。
但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他們會開始想擺脫父母的"控制"。就像電視劇《小歡喜》裡的喬英子在高考前跳河對事事包辦的媽媽說:"我要逃離你。"
一個想控制另一個想掙脫控制,造成的結果便只有互相傷害,嚴重的話甚至會出現殺害父母等等。
2、 侵犯孩子隱私,幫孩子做決定。
很多家長喜歡透過偷看孩子的日記了解孩子的想法,但是這種以愛和關心為名實際上則侵犯了孩子的隱私。
當家長打著檢查有沒有錯別字的名頭而看孩子的日記時,或許孩子的內心獨白是希望媽媽不要再往下翻了。
再者,隨著孩子長大,許多家長會自覺認為孩子不想要玩玩具了,而自顧地收拾就往外送,此刻孩子縱使心有不捨也無可奈何。失去的不但是玩具,還是與父母的親近感。
而父母替孩子做決定還會導致孩子形成依賴變成"巨嬰"。當父母開始後悔自己過於寵溺孩子的時候,孩子說不定會反過來責怪父母不繼續替自己鋪好路。等到孩子成家,持續的依賴父母則會影響孩子的婚姻生活。
有些家長會覺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但孩子卻對此毫不領情,反而和你你吵架作對。可見這樣的"對孩子好"並非是真正的"好"。
"越界"只會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還影響家庭和睦與幸福。
維護親子之間的正常"邊界", 家長請從這兩方面開始:
01
擁有自我"邊界"
在維護與孩子的"邊界"之前,家長首先要先有自己的界限,一旦沒有自我"邊界",家長便容易陷入"圍著孩子轉"的誤區。
對此家長們需要做到:
首先,要明確並表現自己的底線
當孩子對父母提出過多的要求時,家長就需要亮出自己的底線,好比每個月只能買一次玩具等等。
如果孩子會想拿走家長的東西,家長們可以學學戚薇對孩子說:這是媽媽的,你如果喜歡媽媽會再買給你。
而當面臨孩子哭鬧家長也不要輕易妥協,否則很難教育好孩子。所以從一開始,家長就要明確並表現出自己的態度和原則。
其次,減少對孩子的依賴
有時候往往不是孩子依賴家長,而是家長依賴孩子。擔心孩子受傷,害怕孩子孤單等等。
其實孩子的適應力和獨立性往往要比家長們想象中強,父母們大可放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圍繞著孩子產生出的不舒服大多數只是自己給自己增加的累贅罷了。
02
明確並尊重孩子的"邊界"
除了擁有自我"邊界"之外,家長們也應該明確並尊重孩子的"邊界"。不僅僅是作為父母"我應該做什麼",作為孩子"他們應該做什麼呢。"
當明確之後就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願。對此父母也應該明確自己是孩子成長的"指導者"並非控制者。
那些以"為你好"的名義要求孩子必須做到的事情背後的含義其實更多是"你一定要聽我的"。因此,那些不違背道德原則的事情其實可以多給予孩子機會去選擇和挑戰。
再者,家長不要試圖"越界"。當孩子決定和同學聚會,家長同意之後卻要求必須在家裡聚,這便是一種明顯的"越界"。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味強求孩子只會增加他們的叛逆和敏感。有時候適當放手才是正確的做法。
其次,尊重孩子的選擇,更要尊重他們的隱私。不管年齡多小的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隱私權。作為家長,比起偷偷觀察孩子,認同和支援孩子的行為更能拉進彼此之間的距離。而家長越是尊重孩子,孩子便會越樂意和父母分享內心的"小秘密"。
最後,分享徐伊萬在電影裡的最後的一段話:
"一直以來我們總是在爭吵,但出發點都是對對方的愛,不過這份愛卻是希望對方活成自己心目中的樣子。這幾天讓我明白,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一昧的控制和索取,而應該是接納與尊重……."
-
7 # 藍太極說兩句
這個問題有問題?囧媽不就是現今中國城市老太太的一個真實寫照嗎?
那個媽媽還不是這樣的呢。對孩子的愛都在行動上了.愛墨跡,喜歡重複式聊天。
我們都已經長大了。我有有自己的判斷能力了。成人了。怎麼能談的上教育呢?還怎麼教育。看看囧媽的那個兒子。兩人在一起和“姐弟”一樣。還怎麼教育?
-
8 # 淺行吧
徐伊萬母子的矛盾根源在哪裡?在於思想觀念的不一致,母親有母親的想法,兒子有兒子的想法,母親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儘快生下孫子,希望孩子不要光顧著工作,能多陪陪自己,能兒孫繞膝,享受天倫之樂;兒子覺得母親的想法不切實際,自己有自己的事業,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無奈。徐伊萬覺得,自己現在最大的事情不是在家陪著母親,不是生兒育女,而是挽救即將破裂的婚姻,是讓自己的事業能夠發展得更好。孩子希望母親理解自己,母親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設想生活,因此有了矛盾,有了衝突,甚至有了爭執,雖然彼此心中還是有愛,但是觀念激烈碰撞,大家都希望對方能夠退一步,能夠理解自己,希望對方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改變。
-
9 # 可愛姐姐
媽媽的方式就是過於包辦了。中國式媽媽,不想讓孩子不在自己是控制下,給你擺好軌道。為了你好,你怎麼可以不聽?
-
10 # 火線影音娛樂
囧媽
無理取鬧,是非不分
對兒子太過偏執,導致兒子不理解!
敏感多疑!可以在不認識的地方一言不合出走,由於自己的魯莽走到了有熊的地方,差點害了自己和兒子!
用自己的婚姻不幸福,去做出所有錯誤的評斷和舉動!
愛不是控制和索取!
愛是接納和尊重!
-
11 # 靠譜的女孩兒不著調兒
有種愛叫做:你媽覺得你怎麼怎麼樣。。。
你媽覺得你很冷,所以你就得被迫在不冷的天氣穿上厚厚的衣服
你媽覺得你很餓,給你做了一大桌子的菜吃讓你多吃
。。。。。
“因為我是你媽呀!”
其實很能理解父母的心情,母親十月懷胎含辛茹苦的將我們養到大,作為孩子的我們就是他們的掌上寶,心頭肉,生怕冷著,餓著,吃不飽,穿不暖,過得不好,她總是覺得我們還是那個長不大的孩子,所以她會一直愛著我們,管著我們,加著他們的愛給我們,直到我們成年了也亦是如此。
其實,父母越控制,孩子越逃離啊
家長們本以為自己對孩子的控制,能督促孩子變得更好,但是卻往往適得其反,害了孩子。
愛是一個溫暖的詞彙,但當我們以愛之名,行控制之實時,這種愛就變成了“錯愛”。
電影中,徐伊萬在和徐媽媽爭吵後,對媽媽說了一番話:
“在你心裡面住著一個幻想出來的兒子,他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他應該吃幾塊紅燒肉,你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這麼多年過去了,你難道還沒有意識到我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嗎?”
愛是相愛相殺,也是相互和解
電影不止是電影,還是對生活的對映。
雖然很多家長總是嘴邊掛著“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但不可否認的是——大部分父母都是真愛孩子的,只是愛的方式出現了偏差。
所以希望父母們能明白,適時放手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那麼家長如何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呢?
1、尊重孩子。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還小,不懂事,更不懂感情,於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在孩子身上強加了太多孩子喜歡的東西,這不免讓孩子感受到壓力。孩子也應該被尊重,家長們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情緒,更多的換位思考。
2、給孩子更多自由的成長空間。
孩子的成長需要陪伴,但是更需要獨立成長的空間和機會,家長們要學會適度放手,給孩子獨立發展的空間,讓孩子有機會去嘗試,家長應該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引導者,而不是掌舵者。
3、家人之間彼此關愛,相互理解。
家長們之間要有更多的理解和體諒,家長之間關係和諧才能給創造一個更為和諧的家庭氛圍。和諧有愛的生活環境,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對於孩子人格塑造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作用。
家長對孩子的控制慾容易讓孩子也有過強的控住欲和佔有慾,讓孩子變得自私。家長們要學會放手,給孩子一個更自由的成長環境,才會讓孩子的翅膀更硬,思想才會更堅定啊!
-
12 # 奔跑的飛飛
不過,影片倒也不是毫無可取之處,比如從徐伊萬母子,夫妻之間的關係中,我們似乎能看到很多家庭的影子,也能看出很多家庭教育,夫妻矛盾的而根源:我們都希望對方能變成自己希望看到的樣子,而忽略對方的感受,忽略了對方是不是願意,是不是想要變成我們希望的那個樣子。
徐伊萬母子的矛盾根源在哪裡?在於思想觀念的不一致,母親有母親的想法,兒子有兒子的想法,母親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儘快生下孫子,希望孩子不要光顧著工作,能多陪陪自己,能兒孫繞膝,享受天倫之樂;兒子覺得母親的想法不切實際,自己有自己的事業,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無奈。徐伊萬覺得,自己現在最大的事情不是在家陪著母親,不是生兒育女,而是挽救即將破裂的婚姻,是讓自己的事業能夠發展得更好。
孩子希望母親理解自己,母親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設想生活,因此有了矛盾,有了衝突,甚至有了爭執,雖然彼此心中還是有愛,但是觀念激烈碰撞,大家都希望對方能夠退一步,能夠理解自己,希望對方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改變。
在家庭教育中,尊重個性,互相理解是基礎,多一些溝通理解,多一些隱忍和讓步,把自己的需求說出來,逐步尋求兩人之間的平衡點,讓愛包容彼此。
-
13 # 小飛剪了個電影
我覺得教育問題應該談不上吧,每個父母都是為了孩子好,時代不同,思想方式不同而已,多溝通,改變他們的思維方式,就不會了
回覆列表
整部影片都在圍繞著關係。從徐伊萬的母親對一個成年的兒子無所不至的關懷展開,這個關懷裡面夾雜著溺愛的成分,溺愛並不是真正的愛,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缺失的愛。
當徐伊萬在包廂門口一邊打著電話,母親就一個接著一個的給他塞小柿子吃。從種種行為中都說明了母親總在干涉徐伊萬的課題,他的母親並不知道他是不是真正需要。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講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題,當你不去幹涉別人的課題的時候,你才不會痛苦,只要讓他們活出自己的樣子。
就像伊萬對他母親說:”在你心裡面住著一個幻想出來的兒子,他應該吃幾塊紅燒肉,臉上肉是橫著長還是豎著長,你全部設定好了。你為什麼鍥而不捨的改造我呢,這麼多年了,難道你沒發現嗎?我並不是你想象的兒子。
在溺愛中長大,會叛逆。你讓他向東,他偏向西。在未來的婚姻中,這種和父母的對抗,就會投射到夫妻關係中,那麼婚姻關係也不會順暢,最根本的原因並不是對方的問題,而是沒有和自己和解。
母親的掌控只能從她的經歷中找到答案。母親在回憶自己的感情經歷時候曾說:”我的婚姻不幸福的“”自從有了你,我才打算再怎麼難也有堅持下去“。所以她的以後的生活都是為了孩子而活,那麼真正的自己去哪裡了。
有的父母經常會說:”這是特意為你做的“”母親覺得你冷,母親覺得你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