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鋒潮評測

    微軟重生了。

    微軟最新的財報顯示,他們今年雲業務的收入達到189億美元,十分接近前一年所定下的200億美元的收入,已經轉型為“一家雲服務公司”。

    目前市場上對微軟的定位是——“僅次於亞馬遜的全球第二大雲服務商”,這是從資料儲存,即微軟的Azure和亞馬遜的AWS這個維度來看。在這個季度,Azure營收同比跳漲97%;也就是說,市場對Azure的需求量幾乎翻了一倍。但根據第三方資料,AWS以其34%市場份額,仍然佔據市場第一的位置。

    如果把微軟Office 365也看作一種雲端的軟體服務,即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微軟取得了“Office 365的收入也增長了43%”這樣的好成績。雖然微軟沒有披露Azure和Office 365的具體收入數字,但如果加上Office 365這一部分,其與AWS收入的差距肯定有所縮短。

    對微軟轉型的階段性成果,華爾街是認同的。截至美國時間8月1日收盤後,微軟市值已經達到5594.5億,如果以微軟換帥薩提亞為節點,當時的市值還不到3000億美元。

    三年時間裡,微軟成為一家新的公司——砍斷在個人消費者業務上的鉅額投入,發展壯大了僅次於亞馬遜的雲業務和企業服務。微軟在建立之初是顛覆者,打破了IBM時代的計算集中化;如今的微軟則是作為舊技術實力的代表,在“雲計算”這股代表計算能力重新集中化的技術浪潮來臨時,花三年時間迅速轉身,再一次追隨了技術浪潮,避開被顛覆的命運。

    微軟變成了一家以雲服務為主的開放的公司,開放在微軟降低了Windows的重要性。微軟之前對開源的態度就是絕對牴觸,現在我們看到微軟的各種應用在兩大移動操作平臺都很受歡迎;微軟和Linux達成了和解,加入了Linux基金會,二十多年的牴觸一朝化解。

    接著,微軟讓Azure支援開發者使用Linux作業系統,此舉吸引了不願意用Windows的使用者使用微軟的雲計算服務。同年,Windows Azure改名為Microsoft Azure,進一步加強對各種開放標準和服務的支援,當然也包括Linux——此舉降低了Windows重要性,拋棄封閉,走向開源。

    微軟還在裁員以招聘更多雲業務銷售人員,新的聯合銷售模式下,現在有64000家合作伙伴正在銷售微軟雲解決方案,這個數字還在增加。

    大公司的轉變總是巨大緩慢容易失敗的,微軟在新掌舵人的帶領下避免了被顛覆,想想諾基亞、摩托羅拉、黑莓等折戟沉沙的歷史,真令人振奮。

  • 2 # 努力奮鬥109132303

    全面轉型做公有云和擁抱開源,原來企業端的產品幾乎不怎麼提了,以後再提微軟,都只知道微軟賣office,Windows,還有公有云,Windows和公有云上面也可以跑Linux 越做越沒特色

  • 3 # 天氣正正好

    擁有全世界最強軟體技術能力的公司之一(之一或許都可以去掉),生命力強大的可怕。由桌面向雲的轉型,居然分分鐘就完成了,連點像樣的挫折都沒有;關鍵是win10沒落下,office居然也轉型了,銷量也沒落下,還有了口碑不錯的surface,比爾蓋茨的慈善沒白做,給個贊。

  • 4 # 謙啟管理評論

    2014年名不見經傳的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接手了微軟,成為第三任CEO。當時,唱衰微軟之聲不絕於耳,微軟眼睜睜看著安卓和IOS瓜分手機系統市場,而自己只能靠著Office軟體和Windows系統在電腦端吃著老本。斥巨資與諾基亞的合作到頭來也收效甚微。

    危機——移動端的興起

    微軟從2000年之前便對PC市場有著不可動搖的壟斷地位,只有蘋果早期憑藉Mac OS從中謀得了一小塊市場。然而,作為微軟第二任CEO的史蒂夫·鮑莫爾並沒有預見到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動。蘋果的iOS和谷歌的安卓移動端系統對傳統PC市場造成不小的衝擊。相信現在不少人可以一天不用電腦,但是一天不用手機/平板就會渾身難受。微軟買下同樣是智慧機受害者的諾基亞,試圖重新殺回移動端。事實是Windows Phone的使用者被調笑為只有1%市場的使用者。直接影響就是連QQ、微信這樣的社交軟體都漸漸放棄對WindowsPhone的更新和維護。與此同時微軟以自家系統為核心的理念,讓微軟固執得不讓旗下產品進入到其他作業系統上執行,導致其完全無法從移動端市場獲利。

    曙光——薩蒂亞·納德拉

    相信有不少人都不認識這位帶領微軟迎來“第二春”的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薩蒂亞·納德拉出生於印度,在大學畢業後便前往美國攻讀碩士學位和MBA,在1992年進入微軟。納德拉曾在Windows、Office等多個部門工作過,憑藉技術和業績獲得了蓋茨和鮑莫爾兩任CEO的認可,他在整個微軟內部都有著不錯的聲譽。2014年他當上CEO至今,納德拉把目標放在:產品和客戶反饋;改變原有商業模式;注重辦公效率,厭惡官僚主義;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注重後續軟體和硬體產值等事情上,終於帶領微軟迴歸正軌。

    讓微軟軟體登入全平臺:在2015年,納德拉以微軟CEO的身份參加了蘋果WWDC大會。並且在會上宣佈了Office系列軟體登入iOS和Mac OS。不久之後,在安卓系統上也推出了Office的應用。這一舉措讓錯失移動端市場的微軟重新有了切入移動端的渠道。同時微軟也推出名為“Holy Grail”的App給開發者,讓他們能夠更簡單的把其他平臺的應用移植到Windows平臺上。

    承認Win8是一個失敗品:Win8從釋出之初就一直受到詬病(例如,很多人裝完Win8花了很長時間才找到關機按鈕在哪)。諸多小問題以及為了適應觸控式螢幕操作習慣而設計的操作方式,導致Win8的覆蓋率根本比不上Win7。納德拉清楚認識到Win8的不足,很快便推出了Win10,並且採取一系列措施增加Win10的裝機量。比如從Win7/Win8/XP升級到Win10完全免費(之前每次系統換代,正版使用者升級到新系統都需要支付一千多元甚至更多的價格來購買新系統)。針對國內遍地盜版的情況,微軟更是破天荒的與諸多國內廠商合作(360,QQ管家等),讓諸多盜版使用者可以免費“洗白”加入正版Win10的大家庭。

    糾正硬體上的錯誤:鮑莫爾花費76億美金買下了諾基亞的手機部門,試圖透過此舉殺入移動端市場。然而結果是以失敗告終。納德拉大方承認微軟的過失,並且逐漸關閉Windows Phone的部門,讓其“自然死亡”。雖然諾基亞是一個好品牌,但是對目前的手機市場來說,諾基亞這塊招牌並不能帶來任何好處。

    一個微軟——重塑文化

    微軟前CEO將微軟的業務方向定位為“裝置和服務公司”,納德拉上任後向全體員工釋出的內部電子郵件則將其重新定位為“生產力和平臺公司”。同時也提出將徹底改變企業內部的狼性文化。

    長期擔任微軟高管的蒂姆·奧布萊恩將微軟之前的企業文化稱為“狗咬狗”。在之前兩任CEO蓋茨和鮑莫爾的領導下,微軟主張將員工透過績效進行分級。一旦登上評級頂峰,升職、加薪指日可待;然而,有最優秀的必然就有墊底的。一群處於“底層”的員工,可能並不差,但是由於必須分出三六九等,所以只能墊底。於是乎,便會出現一些人為了繼續“存活下去”,抱著不用成為最優秀的,只要不是墊底就行了的想法。

    納德拉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一個微軟(One Microsoft)”的口號(對,跟平井一夫一樣One Sony!),力求打破團隊之間互相競爭和打黑槍的文化,團隊成果將成為評判績效的主要因素。

    目標——可持續發展

    無論是蘋果或是亞馬遜,乃至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的內部管理,一旦創始人離開,都會面臨一個困境。是繼續作一家挑戰創新敢於冒險的公司,還是專注於穩固現有核心業務降低商業風險並且讓股東開心呢?

    在納德拉上任後給員工的第一封郵件裡,他向所有人敲響了警鐘:這個行業不尊重傳統,只尊重創新。待在PC端這個舒適區裡面必然是下下之策,必須對戰亞馬遜和蘋果這樣的後起之秀,在移動端開闢自己的天下。然而企業不能被競爭衝昏了頭,毫無目的地衝入戰場。比如反覆問自己:我們可以在這個產業為顧客創造獨特、差異化和有價值的產品嗎?如若不能,就不要冒失的進入這個行業。

    納德拉常常引用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的名言,強調微軟要建立一種“成長心態”,透過創造積極的內部文化來激發員工創新的靈感。這種成長心態代表一種鼓勵員工冒險創新的態度,並向員工傳達了這樣的理念:與其想著如何應對競爭對手推出的優秀產品,還不如專注於創新,透過另闢蹊徑奪回主動權。

  • 5 # 動點科技

    黑暗中的覺醒:Always Connected PC。

    在這樣一個冬日,外面已經開始起了寒風,有先見的人早已經加上了厚外套,抵禦日益下降的溫度。而對於微軟來說,它們也面臨著這樣的境況。該公司宣佈與移動晶片製造商高通公司(Qualcomm)建立新的合作伙伴關係,將全部 Windows 10 作業系統推向 Snapdragon ARM 處理器,這與當今智慧手機中使用的晶片非常相似。雖然目前來看還不算是棉襖,但至少可以算是件風衣,讓微軟的 Windows 產品不至於在風中被吹得瑟瑟發抖。

    PC 銷量下滑,英特爾聯盟崩塌

    在智慧手機崛起之前,Wintel 聯盟在市場上占主導地位。微軟與英特爾之間緊密合作,自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兩家巨頭攜手合作,共同打造 PC 的軟體和硬體平臺。

    而隨後,風雲突變。根據市場調研公司 IDC 在本週二釋出的報告稱,今年全球個人計算裝置 (PCD) 出貨量預計將同比下降 2.7%,雖然這一下降比例相比於去年有所減少,但在 2018 年的出貨量還將進一步下降 4%。到 2021 年的時候,全球個人計算裝置的出貨量將從今年的 4.233 億下降到 3.939 億。而傳統 PC 的出貨量將從 2016 年的 2.602 億下降到 2.481 億。

    隨後,英特爾在智慧手機晶片上無法給予微軟足夠的支援。同時自身也沒有在手機晶片上獲得成功,被高通壓制最終在市場慘敗。雖然有過想收付智慧手機市場的努力,但最終大勢已去,無法挽救。

    另外,英特爾也在設法擺脫對 Windows 系統和整個 PC 市場的依賴。PC 行業的總營收已經連續下滑了 5 年,這是非常殘酷的現實。資料中心和物聯網是英特爾目前面臨的最大機會,但這已經讓原本的 Wintel 聯盟搖搖欲墜。

    智慧手機慘淡,等待救贖

    微軟需要一個產品,來幫忙穩住智慧手機產品帶來的市場空缺。

    截止到 2017 年 10 月底的三個月內,Windows 手機系統在各地的份額紛紛同比銳減,比如德國從 2.4%降至 1.3%,在英國從 3.2%降至 1.1%,在法國從 4.8%降至 1.0%(跌幅最大),在義大利從 4.3%降至 1.7%,在美國從 1.2%降至 0.5%,在澳大利亞從 3%降至 0.4%,在日本從 0.2%降至 0.1%。總結一句話,這是個基本完全被放棄的產品線了。

    這個時候,如果能夠有一款產品,能夠幫忙承接一部分高階的移動使用者,為未來的新產品留存使用者,是再好不過了。

    近日,網上曝光了一份微軟職位說明,顯示微軟正在打造基於驍龍 845(代號 SDM845) 的裝置,該裝置有可能就是傳言中的 Surface 手機,也有可能是適用於 Surface LTE 版裝置。而在這個產品出現之前,Always Connected PC 是最佳的市場突圍者。

    Always Connected PC 始終連線電腦,中間形態的卡位產品

    在微軟和合作夥伴將如何定位這些新裝置的重大轉變中,品牌“Always Connected”將被用於指在 ARM 上執行 Windows 10 的裝置。這意味著在零售店裡,當客戶走進去時,會有桌上型電腦,遊戲膝上型電腦,商務膝上型電腦,超極本,現在有一個新選項:始終連線。

    永遠連線的個人電腦和標準膝上型電腦之間的區別是顯著的,但也有很多重疊。微軟公司 Windows 和裝置副總裁馬特·巴洛(Matt Barlow)表示,ARM 的 Windows 10 已經完全重新編譯為高通公司的硬體,許多應用程式(包括經過最佳化的 Office 365 版本)的響應速度非常快。Qualcomm Snapdragon 835 是 ARM 首次針對 Windows 10 推出的處理器,具有合理的效能,但功耗卻比我們在 PC 領域,特別是在低功耗狀態下所使用的功耗要低。

    始終連線的 PC 執行完整的 Windows 10(無論是 Windows 10 S,Windows 10 Home 還是 Windows 10 Pro),並且可以執行所有 Win32 應用程式,無論是從 Windows 應用商店(橋接 Centennial 應用)還是透過傳統方式安裝。

    Windows 10 在 ARM 和 Always Connected PC 上的主要優勢歸結為三個主要特點:

    即時開啟 -與您的智慧手機一樣,Always Connected PC 不會休眠; 相反,即使在待機幾小時之後,他們也會立即開機。始終連線 -像智慧手機一樣,無需使用 Wi-Fi 或 LTE 網路與 ARM 上的 Windows 10 斷開連線; 這些電腦將會收到通知,提醒和拉取資料,而不會斷開連線。電池壽命 -智慧手機已經獲得了全天的電池使用壽命,但 Always Connected PC 的尺寸至少是其四倍,這意味著更大的電池可以匹配相同的硬體。所以維持整整一週的使用而不充電是可能的。

    Always Connected PC 有卡位的重要性。面對傳統 PC 的短板,其永遠線上和長續航可以吸引更多的商務使用者,維持住一定的 PC 市場熱度。同時,其特性又和智慧手機有些類似,可以為微軟目前空白的移動產品爭取一些使用者。如果傳說中的 Surface Phone 後續能夠跟上,那麼這是非常好的中間態產品。

    兩款單品已經首發,有望聚集起久違的 OEM 夥伴

    惠普和華碩這兩款新裝置將於 2018 年初上市銷售,並將透過傳統零售商和微軟銷售。聯想也將在 2018 年初推出一款產品。

    惠普 Envy X2 是一款執行 Snapdragon 835 的超薄型平板電腦,具有 4G LTE2,Wi-Fi 和長達 20 小時的電池續航使用時間。Envy x2 支援 Windows Hello 面部識別和手寫筆(Windows Ink 筆,能透過筆和觸控同時進行自然的繪畫和寫作體驗)。無風扇,輕薄的 CNC 加工鋁合金平板電腦的厚度僅為 6.9mm。它具有完美的 12.3 英寸對角線觸控 WUXGA +顯示屏和 Corning Gorilla 玻璃,可提高耐用性和耐刮擦性。它只有 6.9 毫米薄,重量為 1.5 磅(680 克)。

    華碩 NovaGo 是“世界上第一臺千兆位元 LTE 膝上型電腦”,據說可以在短短 10 秒內(在很少存在的理想條件下)下載兩小時的電影。NovaGo 更像是一個帶鉸鏈的傳統膝上型電腦,將顯示屏翻轉成平板電腦,演示或帳篷模式。電池續航力為 22 小時有效使用和 30 天待機狀態。一個 4GB 的 NovaGo 儲存容量為 64GB,售價為 599 美元,8GB 和 256GB 售價為 799 美元。

    Always Connected PC 看起來像是蘋果和 iPad 產品線不斷挑戰的答案,而蘋果和 iPad 產品線雖然日漸萎縮,但仍然是消費者甚至商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微軟在早前表示:客戶告訴我們,他們希望擁有始終連線網路的電腦,這將以極具優勢的價效比提供極大的生產力,我們有信心將這些引人注目的裝置推向市場,並與廣泛的合作伙伴開展合作。

    Always Connected PC,能否帶領微軟走出移動硬體行業的黑暗,見到光明,我們拭目以待。

  • 6 # 康哥說新商業

    微軟目前的狀況可以說是涅槃重生。提前佈局雲端,轉型後的微軟因為全面開源和IAAS優勢,使得微軟公司目前活的非常滋潤。

    微軟公司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一波三折。 20年前的微軟毫無疑問是PC時代的領跑者,在PC網際網路時代,1999年微軟市值6000億,全球第一!可是微軟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卻沒能抓住機會,2009年的時候由於公司內部對於硬體軟體開發和移動裝置開發等問題的決策失誤,市值曾跌到1500億。接下來的十年,迎來了微軟的轉變期,在這十年裡微軟做出了很多改變,踏上了雲時代的班車,2018年的市值超過8000億,如今的重回世界第三科技公司。

    目前微軟依舊在Windows作業系統的壟斷地位不可撼動。但是在十年前,斯蒂夫鮑爾默接任CEO後由於決策失誤,忽略手機端,大量流失客戶,在電腦端強推Windows,而使得微軟公司在移動網際網路手機端佈局至少落後其競爭對手5年。2010年微軟釋出了WindowsPhone,可並不被消費者買賬,市場佔有率極低。而這時如蘋果公司等眾多科技公司開發的平板、智慧手機以及桌上型電腦競爭十分激烈。微軟手機毫無競爭力可言。

    錯過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微軟及時調整方向,提前佈局雲時代。

    2010年是微軟轉變的里程碑,就在這一年微軟推出了Microsoft Azure雲平臺服務。提供服務(PaaS)層,幫助開發者方便去構建應用程式。在這之後微軟又擴大了其Azure服務範圍(包括最初使亞馬遜備受歡迎的基礎架構服務)。

    由於之前微軟的各種業務鏈條都發展不順暢,所以在2013年公司調整戰略全面主攻雲平臺服務,打破公司各部門間壁壘,增強業務全面以”雲”為核心。

    2014年砍掉手機等非核心業務,將傳統產品與office與azure重新整合,全新面貌出現在公眾面前。

    兩大因素促使微軟下定決定轉型:

    1、全面開源:任何平臺,任何應用框架,任何資料型別,開源後股價大漲;

    2、IAAS優勢:相容新高;易於拓展;可定製;成本低;

    而之後微軟更是一路開掛,大量收購周邊科技公司,持續開源,重塑企業文化,調整公司經營方向,投身大資料、資料分析與物聯網浪潮。

    2014年微軟轉型初見成效,微軟雲排名躍升世界第二。

    2016年微軟又投資了容器與Kubernetes。在當前的容器編排引擎主要有:Kubernetes、Apache Mesos、Docker Swarm。Azure容器則更為全面的包含以上三種容器。

    2017年微軟大規模裁員。但是卻加強了微軟雲計算部門的預算。

    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 AWS營收102億美元、微軟智慧雲122.8億美元。微軟成功轉型為一家以雲計算為主的科技型服務公司。

    在中國,微軟已經推出了超過60項雲服務擁有1000多家解決方案合作伙伴,超過11萬家來自不同行業的企業客戶在使用在華運營的Azure雲服務。市場佔有率極高!

    微軟之所以能轉型成功康哥認為人的因素非常重要,從比爾蓋茨到斯蒂夫鮑爾默再到納德拉。領導者的決策對於一個公司的生死存亡起著至關重要作用。

    領導者的理念也在慢慢轉變,從原來的:微軟獨尊到使用者至上,納德拉在任期間微軟離職迴歸員工率變高。另外合作共贏,開放原始碼贏得更多使用者的信任,更深度地融合驅動更高階地技術。這些因素都是微軟能夠重新輝煌的重要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從一個普通學生逆襲成學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