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世界歷史唯物觀
-
2 # 白溪釣客
【戰士的生命】
戰爭概念在外//士兵生命必須為戰爭付出∥在關健時刻,國家會諒解一切。可以理解,但東方之念,應如此: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留汗青!
一一【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
3 # 卡威撩事
這就要從二戰說起,美國透過戰爭機器的開動,獲取了巨大的經濟利益,造就了美國強大的工業基礎,推動了美國的科技騰飛,就此建立了美國的霸權地位。
美國在二戰之後,發動了很多戰爭,但是在朝鮮戰場和越南戰場上,自己擁有絕對的軍事實力的情況下,依然傷亡慘重,雖然對方也是死傷無數,但是相對來說,鑑於美國國內的輿論壓力,這兩場戰爭美國堪稱失敗,也沒有達到自己的戰略目標。
但是針對其他國家的戰爭,幾乎是切菜砍瓜式的勝利,對方几乎毫無抵抗之力,畢竟美國的軍事實力過於強大,而且依靠強大的科技與資訊化的手段,對方還沒有發現美軍,自己就被轟炸的不成樣子了,看看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利比亞戰爭就知道了。
當然,這也要看跟誰打了,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的背後都是有中國人的支援援助,可以說美國打遍天下無敵手,遇到中國手就抖。所以美國現在都不敢跟中國有直接衝突,而是轉而採用經濟手段來壓制中國的崛起,甚至不要臉的編造各種故事抹黑中國,中美之間的衝突由線下改為了線上,但是無硝煙的戰場同樣可怕,因為一不小心損失的可是幾千億的經濟。
作為中國人,我們不輕易言戰,但是絕不害怕戰爭,有本事就來...
-
4 # 混沌指紋
一、對手武裝實力差
先看一下美國的戰爭史:
1.美墨戰爭(美國-墨西哥,1846-1848)
2.美西戰爭(美國-西班牙,1898)
3.美菲戰爭(美國-菲律賓,1899-1902)
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5.28–1901.9.7,美、英、法、德、俄、日、奧匈、意-中國)
5.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7.28-1918.11.11/協約國-同盟國)
6.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9.1-1945.9.2/法西斯-反法西斯聯盟,美國主要對手日本)
7.朝鮮戰爭(1950.6.25—1953.7.27,韓、美國領導的聯軍-中、朝、蘇)
8.越南戰爭(1955.11.1-1975.3.30)
9.美國入侵格瑞那達戰爭(1983.10.25-12.15)
10.入侵巴拿馬(即巴拿馬戰爭,1989.12.20--1990年,歷時15天)
11.海灣戰爭(1991.1.17-1991.2.28)
12.沙漠之狐行動(1998.12.17-20日,美、英-伊拉克)
13.科索沃戰爭(1992.3-1995.11,美國為首的北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14.伊拉克戰爭(2003.3.20-2011.12.18,美國為首的聯軍-伊拉克)
15.利比亞戰爭(2011.2.15–2011.10.23)
只看美國的對手,除了早期的西班牙,二戰時的日本、德國外,美國的對手都在軍事實力上遠遜於它。美國的武器裝備是碾壓式地橫掃一切。
二戰時美國已經是世界第一軍事強國,日本、德國比起美國來說,還是差一些。所以他的傷亡少很正常。
二、對手的資源少,拼不過美國
二戰時的日本、德國是美國對外戰爭史上最強勁的對手。二戰時的日本甚至主動發起動了珍珠港偷襲,挑戰美國。
但先比美國937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面積,日本、德國僅相當於美國的一個州。二戰時美國人口1.3億,日本人口7800萬,德國大概有7000多萬人。
美國自然資源豐富,礦產資源總探明儲量居世界首位。煤、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鉀鹽、知磷酸鹽、硫磺等礦物儲量均居世界前列。其他礦物有銅、鉛、鉬、鈾、鋁礬土、金、汞、鎳、碳酸鉀、銀、鎢、鋅、鋁、鉍等。
美國藉助豐富的資源,戰爭保障可以做到源源不斷。對士兵的保護也自然到位。
而日本、德國都是彈丸小國,自然資源有限,人口不多。詭異的是,日本90%的資源都是由美國提供的。日本在二戰後期,老百姓把鐵鍋、鐵釘都捐出來了,還無法滿足戰爭的需要。他們的零式戰鬥機幾乎沒有裝甲防護,死亡率自然高。
-
5 # 歷史大良造
美國對外戰爭無論輸贏,傷亡人數上都少於敵方,這現象確實不假,但是客觀地講,法寶這個詞,能不能加上個雙引號換成“法寶”呢?戰爭講究的是策略和手段,美國在這方面做得不錯,因為美國發動的或者是參與的每次戰爭,都成功避開了一個危險區域:那就是避免了美國本土成為戰場!戰火燃燒不到美國本土,所以從根本上來說美國不會派遣多麼龐大的軍隊去往戰場,所以無論輸贏,美國從傷亡數量上來看就不可能多於敵方!策略上美國大概就是如此,手段上美國就更加無賴了!為什麼?因為美國大多數都是需要別人來給他墊背,而這個前提就是美國發動或者參與的戰爭,“從來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也就是愛搞聯合國軍!舉些個例子,朝鮮戰爭時候,美國有南朝鮮也就是現在的韓國人來墊背,越南戰爭中美國有南越人民來給他墊背,海灣戰爭時期美國有英國、沙特、法國、科威特等34個國家來給他墊背,這些戰爭美國與敵方之間具體的傷亡人數就不說了,總之就是美國軍隊死的少,美國的敵方傷亡人數都是他的幾倍或者更多!美國軍隊這麼“無賴”的原因,個人覺得,是美國軍人怕死,畢竟美國是個人利益至上的國家,對外戰爭又不是本土作戰,名義上自己是領頭羊就行了,作戰方面有自己的一些小老弟帶頭衝鋒,咱能節約資源就儘量節約,誰讓戰爭這東西這麼燒錢啊!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能“摸魚”就“摸魚”,只要戰爭目的達到就行了。至於那些美國軍事實力世界第一、美國軍人武器裝備世界一流、美國軍人個人能力比較突出、美國的後勤保障方面做得完美等等原因,雖然也可能對戰爭產生一定影響,但都是客觀因素,擺上檯面上來說就勉強些了。如果一個國家面對入侵,面對亡國滅種的可能,誰不會集中力量奮力拼搏呢?話說回來,美國的對外戰爭,雖然在本土之外傷亡人數對比下來少的可憐,但是戰爭對美國人尤其留給美國軍人的後遺症是比較可怕的,也就是後勁大,要不然怎麼會有很多的美國士兵回國後出現大量的自殺事件呢?說到底還是養尊處優慣了,看不了戰場上的血腥!
-
6 # 李飛叨
美國人在世界各地耀武揚威,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死道友不死貧道”。我們從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中都可以看到,他大量使用盟友或者所在國的親美軍事力量,有危險的軍事行動都甩到了對方身上,所以也就確保了美國軍隊的低傷亡率。
朝鮮戰爭的結果美國陣亡36574人、負傷103284人,這個數字對比中國人民志願軍傷亡39萬餘人次(陣亡171687人,負傷22萬人)而言,的確是比較低的,但我們再看韓國的傷亡數字,就能明白其中的玄機。韓國先期統計軍隊傷亡共計984400餘人,後來雖然更正為62萬人,但也足足高出美軍數倍。
越南戰爭同樣如此,美國在越南打了二十年,結果送進去了5.8萬名美國大兵的性命,但相比之下,南越軍隊的死亡人數卻高達30萬人。
這兩場戰爭都是由美軍統一指揮的,而從指揮者的角度出發,在兵力部署方面絕對是件良心活兒,在遇到敵情不明或者有巨大風險之時,讓美軍之外的部隊去趟雷,自然是再尋常不過的事。而以美國人的德性,做出這種事絕不稀奇。
在阿富汗戰爭中,美軍和阿軍的分工,就把 “死道友不死貧道”這個道理透徹地體現了出來。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軍,因為在裝備、戰術等方面佔據絕對優勢,所以很快就完成了正面戰鬥,剩下的就是對基地組織和塔利班剩餘人員的清剿,這個行動是由聯軍和阿富汗政府軍或者警察共同完成的。
阿富汗多山,坦克等重型裝備無法展開,所以只能靠部隊機動靈活地去完成清剿活動,在這個過程中,美國人開始了分工:阿富汗政府軍或者警察,擔任嚮導在山谷中搜索探路,聯軍士兵則在高處觀望示警。大家應該不難想象,先受到攻擊的是誰!
所以在阿富汗戰爭中,美軍為首的聯軍傷亡不過2000人,而阿富汗政府軍和警察卻陣亡6500人,同樣是美軍的數倍。
當然,美軍在戰爭中傷亡率低,還有武器系統先進和後勤保障體系健全等等相關因素,這些因素都極大地保證了美國大兵的戰場生存率!
-
7 # 再別康橋1314
看美國戰爭,不能以單純成敗來衡量,首先,不管一戰還是二戰以至後來的朝鮮戰爭,單純的武器裝備上都是高於對手的,武器的先進可以遠遠降低士兵的死亡率,二戰中的日本就是很好的說明,中國的抗戰雖然勝利了,但代價是慘痛的,不算平民死亡,光中國軍人的傷亡遠遠超過日本,這還包括前期的軍國主義教育,沒有戰俘的前提下,另一方面由於軍事思想問題,美國講究人權,一些特定條件下是可以投降的,也是對本國軍人一種思想負擔的福利吧,還有,從選擇對手上基本以強凌弱的戰爭較多,這本身大大降低了死亡率,最後,從選擇戰爭的角度上,基本以轉移國內矛盾為主,不太講究成敗,當然,能勝利最好,基本目的達到了就好
-
8 # 觀上靈雲
好吧,就算是少於敵方,為什麼呢?
首先,美國人不會獨自參戰,它會找炮灰替它們死,比如韓戰的南朝鮮軍隊,越戰的南越軍隊等等。
其次,美國人參戰都是找已經兩敗俱傷的時候,敵方的力量已經是強弩之末的時候,比如二戰,韓戰越戰都是如此。
第三,美國人對戰死的定義非常嚴酷刻薄,不是在參戰的時候被打死就叫陣亡,得有明確的敵人打死,飛來一發炮彈炸死兩個人,基本不能算被打死,所以美國失蹤的人數非常多。
不僅僅如此,如果當時沒我被打死,比如扔到擔架上死亡的都不算陣亡。
……
符合這些條件的非常少,所以美國打中東戰爭的時候,儘管拉棺材的飛機滿天飛,但陣亡的卻很少。
-
9 # 兆冉網路
現在戰爭,不純粹是講有多少兵力。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美國利用高科技發展軍事,財力不夠也要挖二三十萬億美元債務的坑,強上高科技,反正有國內人民買單,利用美元薅世界人民羊毛,當世界人民看清嘴臉後就去美元化,美國人民承受不住時再次爆發國內戰爭或分裂是必然。
美國發動戰爭,歷數歷史,都是謀求自身利益,根本沒有替他國人民利益考慮,實現現在的掠奪模式。
美國發動戰爭,自身傷亡小,與他的純粹高科技軍事有關。除了這一點,沒有其他優勢,也沒有什麼別的法寶。戰略、戰術上,中國是他們師爺。我們開國領袖,六十年前早已經識破紙老虎。
美國是高科技先軍用後民用,其他國家多是高科技先民用後軍用,這也是帝國主義本質決定。不勞而獲掠奪財富,是助推帝國主義優先發展軍事動力源泉。
有帝國主義在一天,我們中國就要發展軍事強國,否則經濟和安全都沒有保障。猶如,落水狗沒有打死一天,就不能放下手中的打狗棍。
-
10 # 重陽201314
因為美軍有嚴格的傷亡計算標準,作為一個美軍士兵,在戰場上“”傷亡“”是很不容易的[捂臉][捂臉][捂臉]往往意外傷亡會比戰鬥傷亡要多很多!主要還是,撫卹金計算方式不同造成的。畢竟,美帝的財政也不寬裕!!
-
11 # 深藍ME
美軍傷亡總是少於對方這種說法是不顧事實!
不論是二戰對日本的太平洋戰場,還是諾曼底登陸後的與德軍對決,美軍都打的十分艱難!否則羅斯福也不會答應三巨頭會議在雅爾塔召開!羅斯福重病在身,輾轉五天,再加上在克里米亞五小時汽車旅程,幾乎就是半死。
以諾曼底登陸戰役為例,本來計劃三天對駐法德軍形成包圍,結果用了將近40天,代價遠比德軍要大得多。
其他的戰役也差不多,只要美軍陸軍參加的戰役,美國幾乎得不到便宜。
-
12 # 小白團玩遊戲
好流氓的一種說法。就不說死傷多少與戰爭勝負的關係了,怕“有人"理解不了。用傷亡人數除以參戰天數,用戰爭支出除以傷亡人數,看看“有人"的理論如何。
-
13 # 老勝算
這個情況要分開來說,有幾個因素造成。一個是美國相對來說武器比較先進些;另外,他又是進攻者,防禦的一方死人多一些是常事,;還有,美國人打不贏就舉手投降,所以人死得較少並不奇怪。
-
14 # BXX456
美國大兵的強大,分跟誰對比,戰爭的傷亡多少,也要看對手是誰,打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相當於壯漢打小孩,他要是在傷亡慘重,也實在對不起幾千億軍費了,但你叫美國跟俄羅斯,中國碰撞一下,就沒有美吹說美國大兵戰鬥力強悍了
-
15 # 必須關注的神回覆
輸贏就是雙方的戰損,我和你打了一架我踢掉了一隻皮鞋,你褲子都被扒掉了,幾乎全光了,雙方住手了,我說我贏了,你說你贏了,到底誰贏了只有天知道[捂臉][捂臉][捂臉]
-
16 # 萬千真語
美國疫情如果是一場國外軍事戰爭,恐怕早炸開了鍋,傷一百多萬人,死六七萬人,美國人肯定會鼓動美國政府做出更大的更殘酷的戰爭報復,包括使用核武器,不惜一切代價。
可是,疫情如此嚴重,特朗普為首的美國政府卻一點危機感都沒有,真正不明白美國人怎樣想的?
-
17 # 雅閣居士閒逸雅居
美國軍事工業強大,對土兵的保護是保命不怕花錢,其強大的火力,就如是用大炮打對蚊子,若發現了對手,就會讓對手無處藏身。
美軍並沒有什麼法寶,美軍是靠其強大的火力,佔有絕對的打擊優勢,用強大的火刀壓制到對手減其傷亡的。
-
18 # tanglingjun
這就在於裝備精良的好處,現代兵器對古老冷兵器,有制空權對無制空權,先進武器對落後武器等等都是造成美軍傷亡小的原因。
-
19 # 看誰忽悠死誰
對於美帝報自己的傷亡數字一定要乘5~10倍才能接近實際數字;對於美帝報敵人的傷亡數字一定得除5~10倍才能接近真實數字。
-
20 # 靜中樂
你以為打仗是小孩子下象棋,以吃子多少來判定勝負的嗎?
如果沒有達成自己的戰略目的,還白白送了幾萬人生命,損失了千萬億美元的軍事投入,最後灰溜溜撤回去了,那要不是輸的徹底,又算什麼呢?比如越戰,儘管北越死亡的人口遠遠多於美軍,但北越實現了南北統一,得到了戰略目標,那美國除了人和物的損失,得到了什麼?再比如朝鮮戰爭。
回覆列表
美國在一戰之前,戰場的陣亡率也是非常高的,像南北戰爭時期,雙方都是付出了極大的傷亡。而隨著一戰的結束之後,美軍才開始出現質的飛躍,戰鬥力在短短的十幾年時間裡,爆發式增長。
其中代表性事件就是美國五年不到的時間裡,造出了十八艘戰列艦,這十八艘刷著銀色塗裝的戰列艦,進行了一次全球的航行,由此使得世界皆是為之一振。
由此可見美國工業能力強大,加上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使得其可以很合理的降低陣亡率。畢竟美軍強大的火力,往往在第一輪打擊裡,就可以除掉最主要的威脅。
就拿塞班島戰役來說,美軍第一波攻擊摧毀了日軍大量的防禦措施,只剩下一些半地下式碉堡。而這些碉堡往往一開火,其位置立馬被反應回去。而後突擊的美軍就等著後方的炮火,將這些碉堡摧毀。
加上美國陸軍作戰時,必配坦克和醫護兵,這就使得美軍可以大大的提高戰場上的存活率。基本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對日軍永遠是具有兵力優勢,後勤優勢和火力優勢。
而且美軍還痴迷於制空權,可以說世界上對制空權的重視上,美軍是第一位,也是首先提出空權決定陸權和海權的國家。所以美軍二戰期間,生產了超過三十萬架的各型戰機。
進攻日本本土時,美軍也是先採用無差別式的大規模、不間斷轟炸。將日本本土的所有工業城市,都給炸了遍。尤其是後來凝固汽油彈被投入戰場之後,轟炸更是慘烈。
所以在空權的加持之下,美軍可以很及時的發起對某個點的火力打擊,反應速度非常快。因為空中打擊不受地形限制,基本上美軍遇到攻擊,首先呼叫的就是空中支援。
其中最能體現此事的經典戰例就是硫磺島戰役,當時的美軍被負隅頑抗的日本阻擋到每天只能推進幾百米,因為日軍將整個硫磺島改建為了半地下式堡壘。整個這個情況,美軍開始了空中的不間斷打擊。
簡而言之就是二十四小時的轟炸加汽油彈攻擊,使得守軍一刻都不得安息,摧毀他們的精神和意志。幾乎算是活活的累死日軍的有生力量,這個作戰也是非常成功的,事實上日本一半的傷害來自空中。
而等到美軍資訊化程度更高以後,其實美軍的作戰理念也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那就是越來越依賴空軍,不輕易再投放陸軍。像當年的伊拉克戰爭,美軍就是靠著連續的空中打擊,摧毀了薩達姆的國防軍。
所以美軍傷亡率低,那是依靠著強大的工業能力和戰爭動員能力,其後勤保障和醫護保障,也是非常的健全。基本上美軍打仗燒錢不燒命,而缺乏工業能力的國家,是隻能靠血肉之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