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娜29792417
-
2 # 月兒137884461
我覺得也不一定都錯,只是過去的人只知道傳統,但不知道道理,所以操作起來容易過度,比如包裹嬰兒,老人們認為是為了防止羅圈腿,所以特別注意腿部,以至打成蠟燭包,而我們有文化後都清楚了,其實包裹嬰兒是為了防驚跳,只要適度包裹就好了,至於把屎把尿,以前的人沒有尿不溼,不把就得不停洗尿片,多把出一次就少洗一塊片孑,當然得把
-
3 # XIAO米椒
在老祖宗那個年代,這些方法都是很靠譜的、實用的!比如把屎把尿,比頻繁洗尿布省事簡單很多吧?一家好幾個孩子,都是一個媽媽帶,家裡的壯丁無論男女都得為一家老小的生計幹活忙碌,即使是不愁吃穿的家庭,在沒有尿不溼發明的情況下,把屎把尿帶給孩子的舒適度比用不知道什麼時候變得溼噠噠的布尿片好太多了。
但是我們這個年代,物質豐富了,文化提高了,唯獨育兒觀念沒有更新,相關知識沒有教授。普遍都認為帶孩子這種事,都是一代傳一代的,我們怎麼帶孩子自然是我們的媽媽來教我們,可是我們的媽媽帶我們的方式已經落後西方發達國家一百年啦。
SO!就出現了題主這樣的疑問
-
4 # 豆丁138006112
現在看不實用,過去最符合實際啊。不把尿,再過去得洗多少尿布?費不費肥皂?棉褲溼了怎麼洗?過去那麼窮,再過去存在就是有道理的。現在人生活好了,自然不用把尿了,讓孩子自由發展了
-
5 # 寶寶故事
中國人和外國人的一個很明顯的性格特點,就是。外國人一般很喜歡總結,很喜歡分享。國人比較自私。好東西自個留著。不願意跟別人分享。
這就造成的知識沒有傳承。自古以來我們都是關起門來教孩子的,再者就是。中國人做事向來都是三分鐘熱度,每個家長都想學一些育兒知識,但是等到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家長又要忙於工作。幾乎沒有人用一輩子的時間研究育兒領域的知識。
國外有一些人就是用了一輩子來研究育兒領域的知識,並且把它傳播開來,推向世界,比如說蒙特梭利。你可以搜尋一下蒙特梭利的故事。
-
6 # 五毒教主愛吃四川火鍋
現在的育兒知識並不是說是西化,而是一代一代的醫務人員和護理師育嬰師以及育兒達人們總結出來的。老一輩的人有什麼經驗都是口口相傳,並沒有去研究去驗證。過去帶孩子用尿布,把尿,穿開襠褲,是由於當時的條件有限,家長們選擇了方便,相對舒適的方式帶孩子。現在有了紙尿褲,拉拉褲,比過去的那些放棄更方便,舒適,衛生,還健康安全,而且是經過相關專業人士研究的。
老祖宗留下來的一些方法,被現代醫學研究過後發現風險較大,比如綁腿,擠乳頭,剃光頭剃眉毛等,會對小孩生長髮育造成不利影響,所以就推翻這種方法了。
有的老人觀念陳舊且固執己見,不相信現代科學,我生女兒的時候醫院發了育兒書,又講了好多注意事項。有親戚去探望,給我傳授了一些經驗,我提出異議並表示醫生說過了不可以那樣做,她張口就罵“別聽那些狗屁醫生的屁話,她們才幹多少年,我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方法,她們就是想掙你錢!”我給孩子用紙尿褲,是試過了尿布之後決定的,也算是實踐加理論了,親戚卻說“你錢多燒的!用尿不溼捂屁股,不透氣,浪費錢,麻煩,以前都是用尿布,把尿,年輕人就是不懂,也不聽!”從此以後我自己帶娃兒,別人說什麼我就面帶微笑的聽著然後轉移話題,儘量不跟她們爭論,因為根本爭不過。
-
7 # 小陌2020
裹腿出過不少腿壞死截肢的例子,錯誤的東西為什麼要要去傳承,以前沒有網路,很多人不知道,把尿那是因為沒有條件,那個年代沒有尿不溼,不得不這麼做,現在條件好了,簡單又省事為什麼不用?人類在不斷的進步
-
8 # 漫步育兒路
現在流行的科學育兒觀,確實有很多是西方傳過來的,這有幾個原因:
1、西方的現代科學走在我們之前,他們對很多問題的研究比我們早,也比我們透,確實有很好的指導價值;
2、教育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是從西方開始的。在這個學科上,他們更早開始了系統的研究,育兒理論書籍不但多,而且一般都有系統,很完整,比如正面管教系列、PET系列、“如何說"系列等。
我國雖然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有先聖孔子這位大教育家,但鮮少有專門的教育論著,教育理論通常散落在社會、文化、思想論著中,比如《論語》,更不用說育兒這個更具體的教育門類。
所以,當現代父母們需要學習育兒知識時,大家自然會更傾向於閱讀和藉助已成體系並且科學合理的西方育兒觀,而不會皓首窮經地去浩瀚的中國古代典籍中尋找隻言片語。
但是,這並不表示老祖宗傳給我們的東西都是錯的。
事實上,一個做法合不合理,不是看它來自西方,還是來自東方,而是看它有沒有科學依據、符不符合人性和人倫。譬如:
裹腿不利於嬰兒肢體活動、有礙生長髮育;把尿也並非全然不對,而是要看孩子的年齡,一般來說,1歲8個月以後就可以開始排便訓練了。
這些已是育兒界的共識,中國本土育兒醫學專家鄭玉巧、崔玉濤等都在書籍中明確提過,並不是西方育兒書籍中特有的。
-
9 # 楚楚悅歷A
這個問題的提法有錯誤。第一點,現在的育兒知識並不都是西化的。第二個,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並不只有把尿、裹腿等錯誤習俗,也有好的習俗,比如五毒祛溼。
我們現在接觸得比較多的育兒知識,較多的是有西方研究或學術背景的,中國的比較少,造成大家有一種假象,就是育兒知識都是西方知識。其實這個是很不客觀的看法。
從書籍出版和閱讀流傳的角度來看,中國最早的兒科文字記載從《史記·扁鵲倉公列傳》開始:“扁鵲聞名天下……來人成陽,聞秦人愛小兒,即為小兒醫。”此後很多著述中都提到了兒科、小兒科。但中醫醫療手法對個人依賴程度很高,更多來自於個人經驗的總結,古文的文法結構又比較深沉,導致後人在翻譯典籍的時候,不能準確描述,也就難以得到傳承。而西方醫學注重資料和實證研究的特性,使得西方醫學可複製、可操作性都很強,容易得到流傳。從翻譯難度上來說,西方育兒經易於東方育兒經,那麼相對來說,前者數量就比後者數量多。
從內容上來講,西方育兒經在被引進我國之前,絕大多數是經過了篩選的。那些不符合科學醫療原則、不符合時代發展特徵的育兒方式,在引進之前就被過濾掉了,比如放血療法、聖水療法、割陰、穿舌、套頸。西方純精華,東方精華糟粕兼而有之,自然會在糟粕評比中有所偏頗。
其實中國的好多育兒經驗也是很有實用價值的,比如祛暑除溼。我女兒自小溼疹反覆,幾個大城市裡著名的面板科專家、醫師都求助過了,用過了很多西藥,做了很多檢測和篩查,可幾年過去了毫無進展,甚至因為用了太多激素藥物,已經形成了輕微的激素性面板。
遍遼無果的情況下,有人給我介紹了一個老中醫。望聞問切一番後,抓了好大一包草藥。回家煎好藥汁,把孩子往裡一放,當天就不怎麼癢了,兩三天後臉上的皰疹就開始消退。老醫生對我說,孩子是慢慢養的物件,太追求立竿見影,反而欲速不達。
-
10 # 智慧正面管教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不同,很多知識都有更新的時候,就像系統升級一樣,咱們要屏棄掉不好的東西,根據我們現有的狀況,留下特別適合我們的方式來進行育兒。像咱們中國的三字經,弟子規都是些非常好的文化。結合西式育兒的一些理念,簡直堪稱完美。
-
11 # 親子時光TT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確實很多東西被西化了,尤其是觀念上,育兒知識類的書籍等也在開放以來被大力引進。因為中國長期遺留的封建的遺毒比較多,像裹腿裹腳這些老封建不拋棄註定要繼續毒害下一代。但很多久遠的優秀的文化也傳承了下來,比如國學文化,這些都是很不錯的。
西方文化也不是一片淨土,我們對待文化的態度應該是不管西方還是東方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教育好孩子就是好的文化,就可以被借鑑。
-
12 # 蔥媽育兒加油站
顯然不是。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交通交流方便,世界變得越來越平。在這種背景下,不同國家的知識(包括育兒知識)大量湧入我國,加之幾十年的教育使得國人越來越容易接受一些先進思想理念,這樣就造成了我們所看到的大部分育兒知識都來自西方。我們必須得看到科學的育兒知識是經過不斷驗證、修正的,使用這樣的育兒知識有助於我們培養孩子。但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難道只有裹腿這些錯誤習俗嗎?我看並不見得。之前說過,科學的育兒知識是不斷更新的,裹腿是有出現的背景的,現在我們已經意識到它對培育幼兒並無益處,因此拋棄是必然的。祖先們留下的培育孩子美德的習俗難道有些不就是很好嗎?對傳統育兒觀念,不要固守,也不應該一概全盤否定。
-
13 # 無為不治001
個人觀點: 中國古代基本上是一個農業社會,人口流動少,流傳下來的"老法"很多都是口耳相傳,基於中藥,因陋就簡(而又不乏智慧)。能夠成文的基本都是中醫小兒科的一些做法,而中醫本來就是基於經驗的一套東西,現代人習慣邏輯性的定量化的思考,所以很多時候覺得老法"不科學"。另外老法育兒是女性主導,男性只需要"主外",在家扮演嚴父角色即可。
而現代的中國,特別是城市地區,已經進入工業化消費社會,大家的吃穿住行用無一不是外購來的標準化商品,生活節奏也快,生活條件方面(比如吃喝,比如洗漱)和祖輩的環境也是非常不同的,而恰好所謂西式的育兒法很多時候就是"標準化"的,"科學"的,成體系的,並且基於很多標準化商品和專門工具的。一個完全沒有育兒經驗的新手媽媽,對著書本,靠網購,就可以買齊所有所需的尿不溼,奶粉,毯子,衛浴用品等等,並且按部就班開始育兒進階之路。所以相比之下,"西式"育兒法肯定顯得更"科學",更具可操作性。
但是我們不能說老法是錯的,只能說老人的一些做法是基於當時的生活環境和物質條件下比較有效的做法,在現在的消費社會我們有更方便更高效的所謂"西式"育兒法來代替他。
最後,不管是哪種方法,都是外在的,作為一個三歲女孩的父親,我覺得除了研究哪個牌子的奶粉、尿不溼好,幾個月可以吃輔食幾個月可以吃肉等等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投入足夠多的時間,精力,愛心,耐性,去持之以恆得做好這件事情,不管是中式還是西式,育兒法只是一個總體的方法,每個寶寶都是一個不一樣的個體,如果父母只是機械地根據書本或者長輩的老法來養育子女,不去觀察,不去自己總結和分析,不去"因材育兒",這件事情也是很難做好的。我見過不少新手父母拿著兩本書,看過一些育兒文章,就能指導長輩每天要幹嘛幹嘛,而自己白天上班,晚上孩子和長輩或者保姆睡,自己根本不清楚自己的孩子實際上是什麼情況,竊以為這樣的做法不可取,也是很多老法/新法育兒爭論的來源。
-
14 # 淅錡寶貝成長季
現在的育兒知識西化,那是因為別人真的是比咋們工業發達,有科學的研究理論,有真實的運用,效果好了,大家也才接受。就比如說,很多年前,大家買手機,只要有條件還是喜歡諾基亞,摩托羅拉,後來就是蘋果,這些機子都比國產機子貴很多,但是效能好,系統也好,所以才被市場認可。而今,由於華為的研究投入,市場開發做得很好,所以華為手機也被廣泛接受。如果我們一開始就堅持自主品牌,不見得有今天的效果。
同樣用於育兒理論和方法,西化的結果也是因為西化的知識經過驗證,有市場,才有西化的可能性。而祖宗留的東西,也不見得不好,只是市場慢慢變小,甚至為了發展西化的市場,商家故意貶低傳統,所以這也不能說是錯誤的習俗,只能說沒市場了。
比如最簡單的尿不溼,就是現在還有些家長不喜歡用,人家有耐心,願意把尿洗尿片,這也不是問題。但是不得不說尿不溼真的好用,出門不用擔心尿褲子,睡覺不用擔心尿床。可是夏天用尿不溼,孩子也難受。就拿我們家小寶來說,現在白天基本不願意穿尿不溼,晚上也不願意,但是沒精力把尿,只能溝通著穿。
-
15 # 燕子李三三三三
老祖宗的好東西很多呀!
很多的童謠,很多的金句,很多的前車之鑑,很多的典故……
其實現在孩子只是在溫室裡長大習慣了,如果真的一開始就土生土長,我覺得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只是現在的人都只顧著賺錢,不顧教育,物質慾望很強大,精神方面的培養反而寥寥數語,導致了很多孩子身上殘留許多陋習。
在中國古代,諸多教子有方的故事都是可供廣大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學習借鑑的好素材。中國古代有很多名人,大都得益於父母親的精心培育。
比如孟母三遷,孟母斷機,岳母刺字,畫荻教子,竇燕山教子有方,還有巾幗英雄佘太君教子…………實在太多,不勝列舉,他們的教育方法直至今日我想還是同樣適用!
教育關乎內心,物質滿足最終都會被更強大的慾望打敗,只有內心的強大,才能淡然處之!
問問自己,你真正為了孩子學習了什麼?又教給他什麼?
也許,總理的一舉一動也是對我們良好的教育!
-
16 # Sylvia狂熱的旅行媽媽
這也是這麼多年後總結出來的如何帶孩子好的精闢,不是我們的老人的經驗都不好,那是隻實用那個時代,現在社會進步了,生活條件好了,孩子的教育也重視了,那時候能解決溫飽就是地主了,現在溫飽不是問題了,那麼素質就重要了,怎麼能讓孩子將來在世上好好生存,好好生活,好好的做貢獻,就得改變以前的那種舊世俗,現在孩子競爭壓力大,就得適者生存,想要好的生活就得付出,就得吃苦,還的有理想,有想象力,創造力,否則就被社會淘汰了,不能還在原地踏步了,這也就是說隔代教育的弊端,是有代溝了,
-
17 # 仰望天空樹
這個問題不止在育兒領域,在整個醫學領域都存在這樣誤區,甚至國家定義都錯了。
我們暴力地把醫學分為中醫和西醫,而不是客觀地理解為傳統和現代。當你真正去學習中醫的整個系統的理論基礎,你真的相信精氣神金木水火土這一套東西能充分保障我們的生命安全嗎?
回到具體的育兒,老祖宗傳下來的的東西,肯定不能說都是錯的,肯定也有值得借鑑的方面。具體哪些對那些錯,有實驗,有臨床去驗證。那麼,驗證過之後,醫學工作者得到的一致意見,就應該拋開這個已經屬於西還是中這個固執的想法,而去接受他,相信他。
我們平時說的西醫,是以解剖學為基礎,結合生理病理的研究,以實驗臨床試驗為依據的治療方法。這應該是現代醫學的正確思維。而平時說的中醫,基礎是精氣神五行八卦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無法證實它存在的東西。很多方子可能是根據一個驗證過有用的配比,透過五行想象而做出來的,或者臨床驗證病例很少。簡單例子神農嘗百草,也只能說這個藥對他沒有短期毒性,具體治什麼病單靠他嘗,肯定不能說準確的。
不過幾千年,老祖宗也留下很多有用的方子,但是現在國家對中藥西藥採取雙標。掛著中成藥的名頭,審批條件比西藥寬鬆太多。一個西藥上市,藥理毒理,一二三期臨床大規模試驗才可以。中藥,小樣本的試驗也能被接受,看著很多中成藥說明書,不良反應尚不明確,我是覺得慌的。當然,有些人覺得這是因為沒有不良反應,不象西藥不良反應寫一大堆,這我也無話可說,不過,老祖宗也說是藥三分毒,沒有任何不良反應你應該相信嗎?
-
18 # 超級爸爸
這個問題應該這樣問:為什麼現在我們不再沿用老祖宗留下的把尿、裹腿等做法了?原因很簡單,這些做法已經被現代育兒科學證明是錯誤的。
人們的養兒育女理念和方法,和其他事物一樣,都是逐步發展的。發展的動力源是什麼?是科技和理論的不斷進步,正是那些最新的進展,逐漸幫助人們糾正了從前的一些錯誤認識和做法。
是美國兒科學會當初編輯該書的時候不上心嗎?顯然不是,只是因為科學和理論發展了,包括臨床實驗的資料更豐富、更紮實了,兒科學會因此部分否定了之前認為正確的東西。
我們也不應該說現今的育兒知識都是西化的,而應該說現今的育兒知識更接近科學,或者說更加經得起科學的考驗,而科學是沒有國界的。
西方人的育兒知識都是不變的嗎?顯然不是這樣的。舉個例子,從前西方人認為,可以用冰敷來治療兒童燒傷,但現代醫學證明,這樣做不妥,因為這可能會傷害兒童的面板;比如,從前孩子發燒了,西方人喜歡把孩子浸在冰水中,但現代醫學提示,這樣做是不妥的,因為這可能使兒童的溫度降得過低,從而產生危險;再比如,從前的人喜歡讓嬰兒俯臥或側臥,但現代育兒科學認為這樣做不妥,因為這可能引發嬰兒猝死綜合徵的風險。
人的知識需要不斷更新,中國人的育兒知識,需要走出經驗;西方人的育兒知識也需要更新,需要用最新的科學育兒知識來武裝。但不幸的是,無論是中國人還是西方人,喜歡按照過往經驗育兒的大有人在,這也是隔代養育最容易引發衝突的地方。
-
19 # 小公主變形計
題主的問題真的很應景啊,我從您的提問“為什麼現在的育兒知識都是西化的,老祖宗給我們留下都是些把尿、裹腿等錯誤的習俗麼?”能明顯感受到在育兒方面新舊觀點給您帶來的衝擊和思考。
我的想法是,一切皆無絕對。細化的,不見得都好;老祖宗留下的傳統,也不乏有精華和智慧結晶。還是要辯證地看,科學的用。畢竟,孩子是自己的,要怎麼養,這主心骨還得當爹當媽的自己拿。
不過,我最近也受到了育兒新觀念的洗禮。在崔玉濤的育兒講座上,我才知道,餵奶前先擠出幾滴奶水清洗奶頭或者用消毒乳墊消毒奶頭的做法其實是不建議的,崔玉濤說,在乳頭周圍有非常適宜寶寶吸收的菌群,一消毒就破壞了這麼寶貴的菌群~
再比如,嬰兒一出生就被長輩們擠奶頭的經歷我們這代人應該都有過吧?一般是姥姥來辦,直到把小白點擠出來為止,尤其是女孩子,據說這樣子乳房發育比較好。但我也是剛知道,現在都不提倡這麼做了。
所以,我也在不斷更新觀念中。這個過程肯定會有不適應,但,心態要好,保持開放。誰讓咱都是為了孩子呢?您說呢?
-
20 # 健康開心曉
實際上也不是這樣的,可能現在西方育兒書佔的比例比較大,可能翻譯書,引進書比等待了不起的專家創作書要快吧,以後肯定會自己國家創造的書更多,只是因為以前遭遇了文化浩劫和不敢說不敢寫的年代。
那麼老祖宗給我們的不是坐月子不洗澡,把屎把尿,裹腳這些,這些都是不太好,偏激所以被人批判,訊號強,而給你留下印象的部分。其實我們傳統教育有很多閃光點,比如品德教育,家庭教育,家風的豎立,孩子禮儀教養等一些都是非常好的啊。只是你可能沒有接觸到,可以嘗試買些好的古代教育的書籍,也可以買些名人家書或者名人成長傳記可以瞭解到一部分。中國本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專業文化會越來越進步推廣的。
回覆列表
任何育兒知識的使用,都要有時有度,不是做了或者沒做就是對錯。比例裹腿,其實不科學,可是,如果什麼都不裹就一定科學嗎?對新生兒適當的用睡袋或者薄單子裹住胳膊,能夠緩解驚跳反射,晚上睡得安穩,可是胯骨和腿是不用束縛的。有些人聽綁腿不科學,就什麼都不包,讓孩子自由睡,結果孩子睡不好,大人也睡不好。任何事,都要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