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山橘暖讀書時
-
2 # 一片紅與紅樓夢
王夫人是金陵“王家的二小姐”,賈政的妻子,賈元春、賈珠、賈寶玉的生母。她也是王子騰的妹妹、薛姨媽的胞妹,王熙鳳的姑姑。
在賈府這個大家族裡,她真是風光之極,她的婆婆是在賈府權勢最高統治者史老太君,因史老太君年齡已高,便把賈府的管理侍家大權授於自己,使她的地位又在賈府提升了起來。
可好景不長,不久,自己的內侄女王熙鳳出嫁來到了賈府。
這個王熙鳳,沒有文化,但是心機頻多,她利用自己優越的社會關係和足智多謀,年紀輕輕的就成了賈母最喜歡與最信任的孫輩人物。
王熙鳳又在王夫人面前使出各種表現,也取得了王夫人的歡心。很快,這個王熙鳳便獲得了駕馭整個賈府局面權勢的人物。在賈府,王夫人與賈母、王熙鳳共同操縱著榮國府兒輩、下人的命運。
王夫人,她隨著年齡的增老,越發憐貧恤老,最愛齋僧敬道,舍米舍錢。
同時,她還有一個最大的弱點,那就是:
【王夫人對上是一味地逢迎忍耐】
王夫人的這種對上忍耐表現出了她性格中存在著奴性的一面。
賈母說她是“可憐見的!不大說話,和木頭似的。”有時賈母在某一件事上誤責了她,她都不敢有一言之答、一詞之辯。
即使是對於小她一輩的王熙鳳,她則更加打心中畏懼其的潑辣刻毒,遇事也僅僅是敷衍而已。例如,她發現王熙鳳有私下剋扣奴僕“月銀”的行為,便小聲的問了一下,王熙鳳當面遮掩搪塞了一陣,她便因害怕而無計可施。把要問的話停了下來,再也無話可說,不了了之,表現出她性格中懦弱的一面。
【王夫人對下面的奴僕是特別的狠】
王夫人對待手下的奴僕特別的狠,暴露出了她兇狠刻毒的一面。
她曾經逼死了金釧兒,又聽信王善保家的謊言,掀起了抄檢大觀園的軒然大波。
在這次抄檢大觀園事件中,直接受害的除了下人,還有賈府的兒輩人物,如賈探春。
而受害最慘最烈的則是“身處下賤,心比天高”的丫鬟晴雯。王夫人在晴雯重病不起時,命人從炕上拉了下來,扣下其衣物,趕出賈府。
晴雯被逐回家後,終於在貧窮與生病交加中離開了人世。總之,王夫人這位在賈府懼上暴下的主婦,是一個封建階級女主人典型的人物。
-
3 # 小窗夜話
王夫人在孃家做二小姐的時候,她那個時候著實響快,待人不拿大,對人很好。
劉姥姥在第一次準備進榮國府前對女婿狗兒說過:“當初我和女兒還去過一遭。他們家的二小姐著實響快,會待人,倒不拿大。現如今是榮國府賈二老爺的夫人。聽得說,如今上了年紀,越發憐貧恤老,最愛齋僧敬道,舍米舍錢的。”
賈母對王夫人也有過一次評價,這是對寶釵說的:“你姨娘可憐見的,不大說話,和木頭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顯好”。這顯然和劉姥姥口中年輕時的王夫人不一樣,且大相徑庭。而劉姥姥當時是對女兒女婿說的,沒必要撒謊。
劉姥姥口裡的王夫人年青時,著實響快,待人不拿大,對人很好。跟如今的王熙鳳一樣是個利索能幹的人。會待人,說明王夫人口才很好,待客方面也是很會來事、懂理。
且看王夫人在大觀園事件中,處理晴雯和幾個小戲子的作派,那是相當的利索、乾脆和老道,跟平時不大說話“木頭人”的人設判若兩人,呵斥的話也是句句在理讓人無法辯駁,這應該就是她本性的流露。
年輕未嫁時的王夫人,曾如探春、湘雲一般美好又可愛,後來怎麼就變成了一個蒼白無趣的、很壓抑的、整天唸佛的、後來又充滿偏見的一個王夫人呢,她的生命中到底經歷了什麼樣的事情呢?
應該是婚姻生活對她的生命造成了不可逆轉的損害。所以婚姻對一個人來說,太重要了。
王夫人嫁到賈府後,給賈家生了三個孩子。大女兒元春進宮做了妃子,兒子賈珠讀書很上進但是早夭,只剩下賈寶玉一個獨苗。
賈政有兩個姨娘,最寵愛的是趙姨娘,因為從書中描述,賈政總是在趙姨娘房裡。在古代,王夫人作為正妻,是不可以有嫉妒的。就算有,絕不可表露出來,得壓抑著,壓抑就變成抑鬱。
王夫人年青時應是很漂亮的,不然女兒元春不會才貌雙全選入宮中,寶玉的模樣那更是沒得說;而趙姨娘自然也是漂亮的(她生的探春容貌氣質就可見一斑:“俊眉修目、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
但趙姨娘非常不穩重,甚至還整天精力充沛的妖冶得很,做小妾確定應該就是這樣,賈政也喜歡,誰又不喜歡活力四射的女人呢?
但這肯定也是王夫人對那些長得妖豔漂亮的丫頭很討厭的一個因素,如晴雯、小戲子芳官等等。所以王夫人變成這樣,壓抑的婚姻和丈夫賈政要負很大責任。
一個女人在婚姻裡,丈夫的疼愛與寵愛非常重要。哪怕她跟婆婆賈母無法親近,但依從和孝順並不難做到,她也做得很好,只要不越矩,賈母也不會為難她;
但若是丈夫對自己很冷淡,只是相敬如賓、沒有激情,去寵愛別的女人,這對女人來說是天大的事,是殘忍的、是致命的。
沒有丈夫愛情與柔情的滋潤,女人的熱情、活潑、靈動、性別特徵會慢慢被磨滅,活得越來越乾枯,到最後心如止水、吃齋唸佛。
梁實秋先生一篇文章就說過:“哪個年青女子不是飽滿豐潤得像一顆牛奶葡萄,一彈就破的樣子?哪個年青女子不是玲瓏矯健得像一隻燕子,跳動得那麼輕靈?到了中年,全變了.....”
婦人之性,多偏而多憂,女人性喜條達,惡抑鬱。希望自己總是高高興興快快樂樂的,稍有不遂,則心肝腎之火勃然而起,容易氣淤血堵的。王夫人出場的時候五十多歲了,她在所有人口中都是個慈悲人。但賈母說過,”她多病多災,做事似乎很不利索。“
劉姥姥也才會說,“聽得說,如今上了年紀,越發憐貧恤老,最愛齋僧敬道,舍米舍錢的。”這就是除了滿心滿眼裡的寶玉是自己活下去的理由和動力,別的什麼事都可以做到木然、無慾無求了。
-
4 # 跳跳1608
王夫人出身名門富貴人家,父母疼愛,家世也好,哥哥王子騰還官位一升再升,應該是很幸福樂觀開朗的,就像劉姥姥回憶第一次見到還是姑娘時的王夫人說“二小姐著實響快,會待人,倒不拿大”。
可是為什麼嫁入賈家王夫人就由響快人變成了木頭人呢?按道理賈家當時也算是顯赫府邸吧!
其實有幾個原因導致後來的王夫人完全變成了另一個人。
1.婆婆的強勢和打壓。
賈母就是王夫人的婆婆,出身更高貴,保齡侯的女兒,又精明能幹,性格強勢年事已高都不肯讓位,大小事都要聽她的,王夫人根本沒有話語權。
就拿寶玉的婚事來說,賈母想寶黛配,王夫人卻更看重妹妹的女兒薛寶釵。王夫人為了掌握主動權,以女兒元春的名義去清虛觀打平安蘸。
觀裡小道士不小心撞到了同行的王熙鳳,王熙鳳扇了道士一巴掌,平日裡最喜歡王熙鳳的賈母竟然不讓打罵小道士,公開不給王熙鳳的面子,其實是挑釁王夫人。因為王熙鳳是王夫人的親侄女,這是賈母打壓的手腕。
家世智商情商,王夫人都不是賈母的對手,始終扳不過婆婆,唯有息聲。
2.丈夫賈政的無用和風流。
賈政是王夫人的老公,賈政官職不大一個閒差事,賈政自覺仕途無望,所以天天跟一幫清客吟詩作樂,也不管家裡事。
這對夫妻的婚姻也是封建婚姻的犧牲品,賈政不愛王夫人自然不溫柔不體貼,王夫人也不看好老公受婆婆的打壓,找不到一個知心人。
接著賈政又納妾趙姨娘,趙姨娘是個是非之人,愛吹枕邊風,賈政喜歡趙姨娘的年輕漂亮,對王夫人更不上心。
趙姨娘生了一兒一女,王夫人作為正室,卻要壓抑妒忌視庶出為己出,做人實在太難了!
3.兒女的波折。
王夫人生了兩兒一女,大兒子賈珠聰明好學,十四歲進學,又取個清貴門第好媳婦李紈,可惜不到二十歲夭折了!賈政這個封建衛道士,自己沒用天天苛求兒子們讀書升官發財,給賈珠造成很大的壓力,這也是賈珠過早過世的原因。
而唯一的女兒元春打小被賈母拉到她身邊養大,王夫人根本沒享受到天倫之樂,接著元春十二三歲進宮,更是與母親相隔遙遠。雖然後來元春當上了皇妃,一年也難得省親兩次,王夫人始終見不到女兒,榮華富貴能填得了孤獨寂寞想女兒的心嗎?
小棉襖不在身邊更無能說貼心話的人。元春當皇妃後,王夫人還要維護元春的皇妃尊嚴,處處循規蹈矩,這也難為了本就直言直行的王夫人,給她罩上了一層壓力。
再來說說小兒子賈寶玉,王夫人只得把希望寄託於他,偏偏寶玉討厭功名不求上進,整日混在女人堆裡,怎不叫人心焦啊!
4.身邊一堆不省心的親戚。
王熙鳳是王夫人的侄女,但這個侄女也好大喜功,精於勢利,整日把賈母馬屁拍的好好的,知道姑姑沒話語權也不大買姑姑的賬。討得了賈母的喜歡,賈母自然就更冷落了姑姑王夫人。胳膊肘往外拐,王夫人那個無奈啊!
妹妹薛姨娘死了老公,侄兒薛蟠打死人,哥哥王子騰不問事,只得王夫人來扛這包袱,薛姨娘還帶著薛寶釵投靠姐姐,寄居在榮國府,王夫人本身泥菩薩過河不得賈母的喜歡,薛姨娘進來,有什麼閃失自然賈母要怪罪到她的頭上,挺尷尬的位置。
長房嫂子邢夫人吧!沒得到管家權本就一肚子氣,矛頭對準二房王夫人,雖然也知道王夫人有名無實,但是柿子就拿軟的捏,她敢動賈母和王熙鳳嗎?不能,唯有拿王夫人出氣。所以,妯娌兩個常常鬧矛盾。
5.可憐的王夫人走投無路,一大堆爛心事,既沒力量爭取,又沒人可傾訴,自己文化不高境界一般難釋懷,所以寄託於信佛唸經,但是心中的怨恨依然在。
6.不能開悟放下的人,表面越佛系,內心越扭曲,這是心理反彈的作用。所以王夫人越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骨子裡行事越狠毒。
她太多的幻想期待破滅,因而把寶玉當作了唯一的情感寄託,對於這個精貴的兒子,她的控制慾更強烈。
所以,她聽到寶釧和寶玉的戲話後,狠狠羞辱寶釧,致寶釧跳井自盡;賈母中意晴雯,她又找機會將晴雯趕出門;她更熱衷於拆散寶玉和黛玉。
就是這個遭遇太多不幸的王夫人,鮮活和熱情逐漸被消耗,就像街頭無人問津的廣告牌,雖然極力宣示存在感,終究抵不過風吹日曬,隨年華的逝去漸漸褪色,直至破爛不堪,成了風雨中的斷瓦殘垣。
-
5 # 就叫乘風
《紅樓夢》裡有兩個響快人,一個是王熙鳳,一個是史湘雲,大家沒說的。其實還有一個響快人,那就是一一李紈。不看李紈的寡婦身份,單看她與眾人的交往處事,哪裡拖泥帶水,吱吱唔唔了,分明就是個爽快人。哪裡就死灰槁木了呢?別急,看我是怎麼讓她變成死灰槁木的:
李紈,兒子5歲那年做了寡婦。作者強調了《紅樓夢》的數字不能改。那就是數字有特殊意義,對我們來說小孩子5歲能有什麼特殊的?沒有!但是,後金時期卻有一個很特別的5歲小兒,5歲那年他爹死了,他娘寡了,而他也被人推上了皇位。因此《紅樓夢》裡那個特指5歲的小兒賈蘭,說的就是那個被推上皇位的福臨一一順治帝。這樣李紈的身份也就出來了一一莊妃,李紈的字也有了出處:宮裁,宮裡的裁決裁判,即使一開始還不是,最後也是!
莊妃,是皇妃,世上盛傳太后下嫁攝政王,《紅樓夢》也有養小叔(焦大醉罵)一說,誰養小叔?不急,我這就說:紅樓夢的作者將真事隱去,直接甄士隱。李紈守寡,莊妃守寡,下嫁攝政王之後,由皇夫人變為王夫人,這不,王夫人就出來了。作者說李紈是形如槁木死灰,其實就是說王夫人形如槁木死灰,就是大家的評語一一木頭人。一邊是兒子一邊是丈夫(小叔),李紈(王夫人)夾在中間,想不做木頭人都難!至於賈珠的出處就更直接了:賈珠,珠大爺,獨寵海蘭珠的大爺!李紈的丈夫。
-
6 # 瑪麗9S1G
王夫人的性格之所以能變得像木頭人一樣,最重要的是她的丈夫賈政不喜歡她,她在她丈夫那裡得不到愛,相反的趙姨娘之所以那麼囂張跋扈,那是因為賈政寵她,還有王夫人的兒子剛結婚不久就死了,這也是一個原因吧。
-
7 # 穆景天28434322
如果仔細看紅樓夢,你會發現賈府三代掌家媳婦一代掌的比一代短。也預示著賈家一代不如一代。
時間最長的是賈母,作為史侯爺的閨女嫁到賈府。此時榮寧二公還活著。作為兒媳婦掌家的賈母可謂最風光最好。是賈府的春天
傳到王夫人一代,雖然也是繁華,不過就好像入夏時節,輝煌但是乏味,上有老下有小的小媳婦不好過,雖然出身王家,但是當時的王家還不是頂峰,所以王夫人乾的如履薄冰。再加上賈珠之死對他的衝擊最大,所以把權利交給了自己親侄女王熙鳳。
王熙鳳其實在賈府掌權並不長,而且王熙鳳登場沒多久就有了暗疾(很嚴重的婦科病,大姨媽血流不止一次半月)再加上家業江河日下。去秋風落葉
到後來在榮國府管家的其實是探春,那這個時候的賈府已近白茫茫一片真乾淨了
-
8 # 許寶萍
劉姥姥說,王家二小姐,著實爽快會待人,倒不拿大。意思就是做事幹淨利落,言語霸氣,就像王熙鳳那樣,雖不如鳳姐那般潑辣,但還是可以威風八面,在外事方面可以做到遊刃有餘,也算是厲害人物。可是賈母口中的王夫人,卻是“木頭一樣”。
俗話說“養女隨姑”,王夫人年輕的時候,和鳳姐一樣的美貌俗氣,一樣的野心偏執和狠毒,但是她沒有讀過什麼書,也就不具備李紈寶釵那樣的開闊心胸和浪漫氣質,成了個沒什麼情趣,沒有任何特長的人,她也沒有鳳姐的嘴巧心活,她和賈母的性格迥異,賈母喜好玩樂,對美食和音樂,都有一套獨特的審美標準,牙牌令,行酒令張口就來,王夫人卻要鴛鴦替說,因此只好少說話,才有賈母說她“木頭似的”,她倒真是藏拙。
王夫人生了三個孩子,一個分離,“因賢孝才德,選入宮作女史去了”,一個死去,“十四歲進學,不到二十歲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只剩下寶玉,中年喪子,這個痛苦王夫人一輩子走不出來。
賈珠的死並不像生病死去那麼簡單,一個從小學習很好的人,沒有遺傳病史的家庭,已經娶妻生子的男人不可能輕易的病死。賈寶玉“大遭笞撻”,做為母親的王夫人提到了賈珠,“若有你活著,便死一百個我也不管了”,李紈也是在公公婆婆面前放聲大哭,賈政也淚流滿面,所以賈珠絕不只是單純病死的。
王夫人失去了兒子,女兒元春也被送入了宮中,不能母女相見,女兒又在深宮中提心吊膽的過日子,而寶玉自小又在賈母身邊起居學習。王夫人也終究是一個為了家族利益而犧牲的身不由己的母親。
與賈政的感情淺薄,書中幾處寫道,賈政與王夫人說完話,便晚上到趙姨娘處歇下。她也慢慢地變成了孤家寡人。
所以不管是生離還是死別,悲痛的王夫人的性情日漸改變,變得越發刻板,到了賈母眼裡,成了話少,不大顯好的二太太。她的精神寄託是奉誦經文,一心向佛。
-
9 # 使用者1811738913
感謝邀請,在下見解淺薄,以供娛樂,博君一笑。《紅樓夢》中的王夫人可不是個簡單的人物,她內斂深沉,絕不輕易表露自己的喜怒哀樂等真實情緒和想法。可以說她和王熙鳳的區別是王是霹靂於外,而王夫人則是金剛於內。她和賈母暗中鬥法數年,皆為爭奪榮國府的實際控制權。賈母老道,用王熙鳳來代之,這權宜之計也是同為王氏家族的王夫人可以勉強接受的。於是王夫人開始按禮數要求的“伺候”賈母(其實雙方都知道這是一種表演),一面則是禮佛讀經示以無為。後來隨著寶玉年齡長大(當然也和寶玉之兄已亡有一定關係),雙方圍繞寶玉的婚事展開了新一輪的明爭暗鬥。賈母暗挺自己女兒所處的林黛玉和賈寶玉相配(木石姻緣),王夫人則與自己妹妹薛姨媽(帶著選秀失敗的薛寶釵)力主薛寶釵與賈寶玉的結合(金玉良緣)。甚至一度搬出自己的升為賢德妃的賈元春來(送宮話那一段,唯獨薛寶釵和其他姐妹的不同)。但是賈母故作不知,一意否定,揣著明白裝糊塗。看王夫人之自私兇殘,且看她如何逼死和寶玉調情的丫頭以及攆走晴雯便可知道。一些愚陋之間,取笑了
-
10 # 文化鳴鯢二尺布
王夫人在嫁人之前,在孃家王府裡應該是一個拿得起放得下、又有理家才幹的大家小姐,除了尊貴的小姐身份外,她肯定還身兼了協助家裡女性長輩管家的職責,否則劉姥姥也不會說出“二小姐著實爽快,倒不拿大”類似的話
雖然王夫人從小也是受到封建禮制的約束,但畢竟在孃家,還是有一片自由呼吸的空氣的,但是等她成為賈府的二太太時,她肯定像很多封建社會女性一樣,要完成從少女到少婦的轉型,伺候公婆、小姑,維護妯娌,管制下人,每一個行動都有無數雙眼睛和嘴巴在後面看和說
所以,王夫人嫁入賈府時,肯定也如林黛玉的想法很像,不敢多說一句話、不敢多走一步路,生恐別人笑話了去,正是封建大家族的各種規矩和束縛,使得王夫人必須收斂姑娘時期的爽快,取而代之的是小心謹慎、凡事不能強出頭,一切都要以丈夫、婆婆利益出發和考慮,這也是給自己掙顏面,同時也是為了不給孃家丟臉
寧可在公婆面前木頭一樣不出錯,也不求公婆面前逞爽快之能而出紕漏強,這是王夫人的性格使然
其實王夫人是木頭人,只是在賈母面前裝成木頭人罷了,儘管王夫人現在也都是做祖母的人了,但再大也大不過上面的婆婆,她仍舊不得不在賈母面前伺候著、孝順著,仍然是小心謹慎地維持著婆媳關係
還有一點她之所以在賈母前面裝成木頭人,是因為他們婆媳兩的性格截然不同,賈母好熱鬧、好奢華,王夫人好靜、好淡,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兩人的三觀不一致,王夫人作為兒媳婦,只能表面順從,遇到和賈母自己不一致的價值觀時,她只能是裝木頭人,老老實實地作陪襯罷了
反觀王夫人離開賈母的時候,那絕對不是木頭人,絕對是三頭六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一般,比如攆走金川,致使跳井,然後還在寶釵面前瞞天過海標榜自己的善良;比如攆走寶玉屋裡的幾個丫鬟,那也絕對是不眨眼作為;比如在賈政打寶玉時,她由淺而深、一層一層地說出的那些勸止的話......林林總總,王夫人在涉及自己或是自己兒子的利益時,絕對不是木頭人
透過王夫人在賈府這些殺伐果決的事蹟後,我們再來反向推測,她以前在孃家的時候應該確實是個幹練的爽快理家姑娘,否則也不可能在諾大的賈府做出這麼多驚人或是駭人的舉動
至於木頭人,只是王夫人做給賈母看的
-
11 # 職場文史愛好者
回答這個問題先來看看王夫人的背景:
金陵四大家族的王家的嫡女,王熙鳳的姑媽,薛寶釵的姨媽;從書裡看無論是鳳姐還是寶釵,雖說是大家閨秀,雖說寶釵遵守封建禮教,然而兩個人還是比較愛說話的,木頭人倒是不至於;
加上書裡寫到劉姥姥回憶王夫人年輕時候的樣子,可以想象一下:王夫人在年輕的時候,也是“水做的骨肉”,大概跟她的侄女鳳姐一樣愛說愛笑,是個天真浪漫的大家族小姐;
那為了啥變成了木頭人呢?
個人粗讀紅樓多次,感覺這個問題可以這麼理解:
1、王夫人嫁到榮國府之後,先是受到婆婆賈母壓一頭;
王夫人和賈母的關係表面上看還可以,實際上能看出來還是賈母強勢一些,所謂一山不容二虎,想要家裡平靜些,賈母愛鬧騰,王夫人常年累月為了家裡平衡,大概也就淹沒了自己愛玩愛鬧的個性;
2、榮國府人事關係複雜,人口眾多,王夫人嫁過來之後管家,勞神勞力;
王夫人作為賈政正室妻子,嫁過來之後肯定是要管家的;榮國府本來就兩位老爺,兩房人馬,加上府上的下人等,幾百口人一堆瑣事,時間長了王夫人也是被管家耗掉大量精力,變得木訥了;
3、長子賈珠之死對王夫人打擊很大;
書裡多次王夫人提到賈珠都是十分惋惜的口氣態度,可以想象這個優秀的長子在王夫人心中的位置;長子早死,王夫人一度處於無子狀態,且當時賈政也沒有兒子!這在賈府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
王夫人痛失愛子,同時揹負沒有兒子的壓力,性格大變是非常可能的;
4、元春進宮,膝下荒涼
在賈珠死後,元春年紀不大揹負家族使命被送進宮裡;王夫人一下子徹底成了膝下荒涼的人了;
這個時候任何人原來再爽朗的性格,都難免不被打擊到吧?
5、寶玉出生,王夫人全力守住自己最後的子嗣希望;
寶玉是王夫人高齡產子,且被賈母視若珍寶,從書裡王夫人和賈母的話來看,寶玉作為富貴人家的孩子,小時候怕是也是多災多難(身體可能不是太好,加上賈府幾百口人有心存惡念想讓王夫人絕後的人有的是),所以王夫人乾脆放開一切,家事交給鳳姐,自己吃齋唸佛,一門心思只為這個小兒子能平安;
一個經歷過子女離別、中年再得子的貴族夫人,已經吃齋唸佛,你指望她還能像年輕一樣充滿活力麼?
6、時刻提防身邊人,神經緊張;
寶玉之後,賈政跟妾又生了一子一女,且這個姨娘又不是什麼好人,王夫人和賈政的夫妻感情從書裡看基本上也沒啥了;
這時候的王夫人,人到中年,一大家子關係複雜,幼子不省心,女兒在宮裡“見不得人的去處”;家裡還有沒有了什麼感情的老公和小妾帶著庶子女兩個對她虎視眈眈;
王夫人,仍然有心思跟年輕時候一樣響快?怕是誰也沒了心情吧;
王夫人壞,的確:一心拉下黛玉下馬;為了這個目的不惜動用各種手段,即便搭上幾條丫鬟的人命也可;但王夫人不是那骨子裡壞透了的人,說白了,也是個被這深宅大院奪去青春、磨滅了希望的老婦人而已,可憐,可嘆;
-
12 # 亮月半
王夫人從婚前到婚後性格發生變化,不是一下變了,其中必有一個過程。不可能從說話響快一下變成木頭人。都已經四十多了,賈母向薛姨媽說王夫人公婆面前不顯好,木頭人似的。賈母還不待見王夫人。王夫人為什麼這樣?有原因。她沒有文化,嫁到賈家,婆婆有文化,通音樂。賈政有文化,賈敏也必有文化。她的自信受挫,進入文化世界,格格不入,自以為能變成某些不能。以己之短比人之長比較,失信心。
女兒元春不用她養,寶玉也是。賈珠免不了。缺少教育子女的資本。失信心也會怨賈母,喪失撫養子女的權利,賈母一手包辦。對賈母有氣。賈珠娶妻也未輪到她做主。不滿。小姑賈敏她曾說過金尊玉貴,嬌生慣養。互相看不慣。妯娌不合。與賈政精神上不能共鳴。當家理事操心。在這幾十年的賈府生活中一點點被磨損了天性,變成不自言,少言寡語之人。
賈政又娶兩房姨娘,在情感上早已失衡。表面的平靜是曾經不平靜,因此吃齋唸佛,以求精神之痛的解脫。這種門當戶對,個人精神不匹配的感受及婚姻情感上的不幸。使一個響快之人沉默。沉默必有因。這對王夫人響快的人是一個一點點折磨的過程。不得不受制於人。哪有什麼快樂可言?
-
13 # 悅讀會
哪個少女不懷春?出生在“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金陵王家的王夫人,自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的她,因家裡對女孩並不拘著,所以她也養成了想說就說的爽朗性格。王夫人,哦不,那時她還是王小姐,天真浪漫的她曾幻想著自己未來夫君的模樣,想著與夫君舉案齊眉的情形,王小姐就會悄悄的紅了臉。
人人都說她嫁了個好夫婿,這賈家可是四大家族之首,能嫁入賈家那自然是貴不可言。可是豪門雖好卻有他的難處。在出嫁那天,母親就特意叮囑她要改改性子,不可像從前那莽撞了,得好好收收性子。王小姐心裡不以為然,這母親也太過小心,雖說賈家權勢大,可我也不算高攀呀。
可沒想到進了賈家家門沒幾天,賈母就讓自己見識到賈家的厲害。看那賈母慈眉目善的,可誰知也是個狠心的,她輕輕一句話,賈政就硬是冷著臉幾個月沒到自己屋裡來。雖說最後賈政主動跟自己和好了,可這都是為了讓自己點頭同意娶姨太太。
王夫人曾向自己母親哭訴過,可母親說天下男人都是這般,做妻子可不能因丈夫納妾就甩臉子,那可是要被人罵妒婦的。罷了,既然天下烏鴉一般黑,王夫人也不再強求,反正自己還一對優秀的兒女。
說到這對兒女,王夫人心裡就特別自豪。女兒長得珠圓玉潤,嫁入皇宮的她,可謂是貴不可言。而兒子賈珠從小就天資聰穎,年紀輕輕的他就已學識不淺,人人都誇他將來定能成大器。
可老天就是愛開玩笑,誰知道賈珠竟然會被自己的父親給活活打死了呢?看著哭著昏死過去的兒媳婦,王夫人淚早已流乾,她心裡只恨。為什麼老天爺要將自己唯一的念想給奪去了呢?定是那趙姨娘唆使,不然老爺怎麼會對一向乖巧懂事的賈珠下毒手呢?
那天后,王夫人像是變了一個人似得,本來笑容不多的她,似乎添了一絲怨氣,可她埋藏的太深,只有賈母偶有發覺。賈母想“提點”一下她,可無奈王夫人怎麼都不迴應,賈母只能嘆息,這媳婦看來真要一條道走道黑了,隨她去吧。
王夫人每天吃齋唸佛看上去像個活菩薩,可是趙姨娘覺得現在的夫人讓人害怕。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家裡的下人都對自己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了,連自的親女兒,都不向著自己了。趙姨娘幾次向老爺哭訴,都被賈政訓斥一頓,還讓自己做主子有個主子的樣,別老跟那些下人置氣,多跟夫人學學。
王夫人聽了下人的回報,她笑了起來,笑著笑著眼淚卻流了下來,誰要做這個夫人,還不如做個姨娘,至少不高興了還能跟夫君撒撒嬌,這樣也不至於滿腔的怨恨如毒蛇般日日噬咬著自己的心。
-
14 # 潤楊的紅樓筆記
王夫人是四大家族裡王家的二小姐,極受父母的寵愛。只有她和大哥跟著父親住在京城,其他兄弟姐妹都住在金陵老家。
在京城家裡,她性格活潑爽快,有主見,人情禮往,都有她這個二小姐負責。
因此她知道狗兒之祖和父親連宗的事。劉姥姥和女兒到王家的時候,也由王夫人負責接待。劉姥姥對王夫人的能力極為讚賞,認為她性格爽快,做事周到。
二十年後,當劉姥姥再見到王夫人時,王夫人已經成了木頭一樣的人。
王夫人嫁進賈府後發生了什麼導致王夫人的性格變了?
1.婆婆,大伯嫂和小姑子太優秀,顯得她一無是處。
王夫人只會看賬本,不會詩詞歌賦,對藝術也沒有什麼鑑賞力。
她的婆婆賈母,小姑子賈敏都是個中好手。她們有著極高的文化藝術修養。人比人氣死人,王夫人自慚形祟,愈來愈不愛說話。在公婆跟前也不大顯好。
她的大伯嫂出身高,性格好,還有文化,頗得公婆的喜歡。王夫人事事比不過這位大嫂,她的性格變得內向。
2.更不幸的是,丈夫不喜歡她。
賈政和王夫人的聯姻是政治聯姻,他們維持著表面的夫唱婦隨的和諧,實際上二人同床異夢。
賈政本是詩酒放誕之人,喜歡懂琴棋書畫的才女。王夫人不是這類人,與賈政沒有共同語言。因此王夫人的話愈來愈少。
3.王夫人的兒子早死,徹底讓王夫人變成了木頭。
王夫人的長子賈珠,是她的希望和未來的依靠。她教子嚴厲,希望賈珠能科舉及第,封妻廕子。
在她嚴厲的管教下,賈珠雖然考中了秀才,但身體也累垮了,不到二十歲就死了。
兒子的死,對王夫人的打擊非常大。她變成了死魚眼珠,木頭一樣的人。
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女變成了木頭一樣的人,不得不說是一個悲劇。
-
15 # 君箋雅侃紅樓
賈母口中的王夫人和劉姥姥口中的王夫人性格截然相反,不得不讓人感嘆命運對人的改變,爽快的王二小姐變成木頭一般的賈家王夫人,這期間的心酸也只有王夫人能夠明白。
很多人因為寶黛愛情的原因不喜歡王夫人,覺得她破壞了寶黛美好姻緣。可作為一個母親,一個家長,在那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王夫人替兒子選擇最合適的兒媳婦不是干預,是責任,是必須慎之又慎的決定。王夫人自己選擇兒媳婦並沒什麼錯。錯在讀者更喜歡林黛玉,愛屋及烏而已!
劉姥姥最初來榮國府之前說:他們家的二小姐著實爽快,會待人,倒不拿大……劉姥姥口中的王夫人公然又是一個王熙鳳的樣子。劉姥姥說她著實爽快就是辦事利落,言語爽利的意思。這樣的王家二姑娘就算不如王熙鳳那樣成為潑皮破落戶,也應該呼風喚雨,八面玲瓏。可《紅樓夢》中,王夫人卻是一個言語遲緩,吃齋唸佛,只有中年卻一身暮氣的貴婦人。我們只有在她攆金釧兒,攆怡紅院幾個丫頭身上看到她曾經雷厲風行的爽利樣子。在賈母口中,她更成了木頭一般的兒媳婦。
“你這姐姐可憐見的,木頭似的,公婆面前就不顯好……”賈母這句話其實是一句反話,明貶暗誇!在薛姨媽面前表揚王夫人。可賈母這句話也透露了一點,王夫人的性格確實變木了,作為賈母面前服侍了三十年的人,賈母對王夫人的變化特別看在眼裡。她之所以對王夫人各種忍讓,就是因為賈母清楚王夫人性格的變化。王夫人從一個爽快的二小姐變成木頭一般的貴婦人,原因在於王夫人哀莫大於心死的遭遇!
多數人看書容易陷入一個誤區,對人物的判定非好既壞!王夫人就是這樣一個人物。王夫人生了三個孩子,一個生離一個死別,只剩下一個賈寶玉。我們都忽略了王夫人作為一個母親的為賈家做出的犧牲。
賈珠的死絕不是一病死了那麼簡單。一個從小學習好,家族沒有遺傳病史,能娶妻生子的男子不可能一病死了。《紅樓夢》中女兒死的多,男子死的兩個一個是賈瑞,一個是秦鍾,這兩人死前都被暴打一頓。聯絡到賈寶玉被打王夫人的緊張自己哭賈珠,李紈竟然當著公婆的面放聲大哭(極度失禮),賈政也淚珠滾瓜落下。我們有理由相信,賈珠應該也是因為某個原因被賈政打了一頓後得病死了。王夫人作為母親,這樣的打擊如何承受?她對李紈和賈蘭的疏遠未嘗沒有無法面對甚至遷怒於她們的意思。
王夫人失去兒子沒有完,大女兒元春又被送進“不得見人”的深宮。也許很多人覺得很好啊。進宮了當貴妃。可只有王夫人這樣的貴族出身才能理解皇宮的可怕。一入侯門深似海,更何況皇宮?不是誰都願意將女兒送去那種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的。有多少女兒送進去後再不相見?能成妃子的又有幾人?大多都是永別!可為了家族,王夫人再次犧牲了一個女兒。她再不願意,也不能說出口!這種打擊,換成哪一個母親也承受不了。
生離也好,死別也罷。都足以將王夫人的銳氣消磨乾淨!王夫人為何每日吃齋唸佛?是為自己祈福麼?根本不是。她是為了賈元春和賈寶玉祈福。二十五回,王夫人讓賈環抄寫的《金剛咒》也就是《金剛薩埵百字明咒》。這個咒語本身就是懺悔,全面加持,寄望圓滿的意思。王夫人的用心表明她內心的煎熬,希望用自己的懺悔保佑兒女的平安。所以趙姨娘在王夫人眼皮底下那麼鬧騰,王夫人也忍了,對那些看不慣的丫頭也就攆出去,沒有像王熙鳳一樣用手段害死她們,主要是王夫人不敢!她怕自己的造孽禍及兒孫!
綜上,我們在審視王夫人這個人的時候不可以將她直接定義為好壞。王夫人是為賈家付出了犧牲的。與邢夫人相比,她所得到的都是付出後應得的。賈母為何對王夫人很剋制,就是因為王夫人的犧牲賈母都看得到。所以賈母才那麼寵愛賈寶玉,才堅持讓王夫人認薛寶琴乾女兒。賈母理解失去女兒的痛苦。薛寶琴和元春的丫頭抱琴名字諧音,賈母如此安排,也讓王夫人聊以自慰!無論如何,王夫人經歷了大家族幾十年的生活,面對了人生各種世事無常,從一個爽快的二小姐,變成了木頭一般的貴婦人。這樣的王夫人,你能理解她的痛苦麼?
-
16 # 阿丹151014015
唉……!
首先王夫人有一個精似的婆婆賈母呀!《紅樓夢》中,真正能抗得住賈母她老人家折騰的人,也就只有薛姨媽和寶釵母女兩個人了。
王夫人個性衝動、直來直去的,看看她下狠手攆走金釧兒和晴雯,像不像是晴雯攆走墜兒的手段?拜託!王夫人是當家主子太太,晴雯只是個賈母親手提拔重用的丫頭哦。
女能人嘴甜、心狠、手辣的鳳姐兒,也不過被老祖宗賈母忽悠得今天朝東、明天朝西,今天調侃黛玉“吃茶”、明天表態要為薛寶琴“做媒”。王夫人嫁給了大孝子賈政,頭一樁大事就是婆婆賈母的心思摸不透。
還好丈夫賈政不錯是個斯文老實人,夫妻感情挺好生下兩兒子一女,人到中年長子夭折、長女入宮、次子週歲抓脂粉盒子不受父親賈政待見。“妖精似的”趙姨娘奪走了中年賈政的春心,婆婆賈母把唯一的兒子寶玉玩弄於股掌之上,由不得王夫人這個當媽的做主。王夫人無奈從響快的姑娘漸漸變成了中年木訥的媳婦。王夫人的希望在於貼心又能幹的親侄女兒寶釵,鳳姐口中“拿定了主意不說話,一問搖頭三不知。”的寶釵其實真的不是不說話,寶釵說話不多句句都在點上不落空,事事都能做到實處很到位。
寶玉捱打,寶釵立即送棒瘡藥來。第二天早上,黛玉在怡紅院門口花蔭下獨自守望,正算著鳳姐也該來“打個花胡哨”了,就見鳳姐陪著賈母、邢夫人、王夫人來了,一會薛姨媽和寶釵也來了,黛玉傷感一陣子自己回瀟湘館逗鸚哥去了。
這時怡紅院裡寶釵正接過鳳姐的話頭說“鳳丫頭再巧,也巧不過老太太。”,然後輪到賈母找準時機迴應到“從我們家四個女孩兒算起,都不如寶丫頭。”。賈母探望寶玉又正碰上寶玉求寶釵叫鶯兒幫忙打絡子,老祖宗立即幫忙求了寶釵。寶釵一點不含乎,當天下午又到怡紅院直接叫停鶯手上剛打了一半的絡子,親自配了金線讓鶯兒把五天前被黛玉剪了穗子的玉絡上了。“通靈寶玉”賈母口中的“命根子”,寶釵這是“該出手時就出手呀!”。
“紫鵑試玉”寶玉發痴病好了之後,薛姨媽親自到瀟湘館放風要去老太太哪裡去為寶黛姻緣“保媒”,紫鵑急著要薛姨媽去告訴太太。然而賈母、王夫人都穩如泰山,寶玉的婚事上賈母、王夫人是有默契的。
《紅樓夢》真的能棋逢對手的還真不是鳳姐和寶釵,賈母寶釵一老一少才真的是不相上下的“一對兒”呢!
王夫人挑選“寶二奶奶的眼光還真是不差什麼的。王夫人挑的人,賈母心中早就明白,不過是要拖兩年、多享受兩年孫兒孫女們繞膝陪伴的樂趣,大家開心快樂再多玩兩年。賈母多通透的人兒,知道“成人不自在 自在不成人”罷了。
為了整個榮國府的前程,賈母、賈政、王夫人是能夠和諧統一的,不過是為孝順強勢的賈母,賈政夫妻倆都少語寡語讓著賈母老人家吧!
-
17 # 宛如清揚
《紅樓夢》裡的王夫人為何從響快人變成了木頭一樣的人?
劉姥姥雖然出身鄉野,但卻是個有智慧的老人。她嘴上說著自己是個什麼東西,就敢去賈府打秋風,可是到了賈府,她使出渾身解數,給王狗兒挖得了一大桶金甚至因此發了大財。她為什麼敢去賈府打秋風?第一自然是賈府是有錢的豪門,要面子,第二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當家的王夫人是她曾經見過的一個響快人。
什麼是響快?有話就說,辦事說話利索爽快。年輕的時候,王夫人也應該和王熙鳳差不多(可能略差一點點),在家裡,上有兄長,下有小妹,家裡的大小事情,都得她來操心,自然辦事爽利,有王家女兒之風。
可是,嫁給賈政後,賈母對王夫人的評價卻是“可憐見的,不大說話,和木頭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顯好。”
一個響快人,怎麼就會變成木頭人?
王夫人是個木頭人嗎?相比較王熙鳳的爽快明豔,王夫人的確是木了點。別的不多說,看看同一件事情,她們兩說出來效果完全不同。這事和襲人有關。寶玉隨賈母賞燈,只有麝月秋紋和幾個小丫頭跟著,襲人因守著母孝未來。賈母問為什麼襲人沒來,是不是有有些拿大了,支使小丫頭出來。王夫人忙起身笑道:“他媽前日沒了,因為熱孝,不便前頭來。”賈母聽了點頭,雖然笑著,但說的話很不客氣,她說:“跟主子卻講不起這孝不孝……因我們太寬了……”鳳姐兒笑著道:“今兒晚上便沒孝,那園子裡須得他看著……”什麼安全第一很重要,寶玉回去各色齊全很重要,還可以全她的禮,簡直是一舉三得的好事,咱們應該成全。
從這就可以看出王夫人和王熙鳳的不同了。王夫人說的話,原是實情,沒什麼錯的地方,襲人就是因為有孝在身,所以不出門。可賈母聽了,很不高興,覺得襲人拿大了。王熙鳳把園子的安全,寶玉的舒適放在前面,最後再說襲人的服喪事宜,賈母一聽就很開心,嗯,是這麼個理,跟了人家做奴才的,可不能光想著自己個兒,得為主子服務才是正經,於是,大家都很開心。
看看,同一件事情,王夫人實話實說,就很不討喜。而王熙鳳呢,也說了同樣的理由,卻能反賈母原本的不快全都弄沒了,這就是說話的藝術。
王夫人和賈母打交道好多年,可是仍然摸不透賈母的喜歡,或者說她也不屑於做這樣的事情,賈母對她在這方面的評價不高也就正常了。
別的例子就不多舉了,王夫人在賈母眼裡,已然是個沒嘴的葫蘆了,改也沒地方改了。為什麼她會從響快人變成木頭人?
咱們看看王夫人的生活軌跡就能明白,她的變化,不是沒有原因的。
初入賈府,王夫人新媳婦,在公婆面前,自然是不如孃家拿大權般自在。王夫人雖然接過來了掌家事宜,想來權力不會太大,估計和初期鳳姐接手的時候差不多,許多事,她必須得請示婆婆賈母,可是婆婆是個精明人,許多事情都處理得相當好。她一個新手,處在新的環境,要對付那些個久老成精的下人,比如說賴嬤嬤這樣的,實在也是不好拿捏,加上賈府又有以老為尊的傳統,久而久之,王夫人的積極性被嚴重地打擊了。
在子女方面,她一舉得子,取名為珠,這孩子還很不錯,讀書上心,年紀輕輕就中了秀才,是個好苗子。後來又娶了國子監家的姑娘,會給他以極大的助力,可是賈珠未能中舉,就一病而死。王夫人的人生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夫妻感情也因此而受到了考驗。
元春生在正月初一,是個有貴命的孩子,可是她一出生不久,賈母就把她給搶去養著了,美其名曰替她減負,未嘗不是懷疑她教孩子的能力。元春後來入了宮,雖然是為賈府爭光,可皇宮大內,哪是人去的地方?理性是一回事,母愛又是另一回事。
後再生得一個兒子,出生更奇,口含仙玉,簡直是聞所未聞。可是,她也沒能撫養這孩子,又被賈母給搶去了,對於一個母親來說,還有什麼比這更令人心傷的呢?
如果是別人,倒還有一搏之力,可是她面對的是婆婆,孝字大旗壓下來,連皇帝老子都扛不住,更別說是她了,何況,賈母教孩子,的確是付出了心力,你作兒媳的,能說什麼?
-
18 # 微影悼紅
老話說侄女像姑姑,不僅僅是相貌,性情大多也是相似的,因為血緣和同出一個家族相似的教育。少女時候的王夫人,大抵也像王熙鳳一般,最多認得幾個大字,雷厲風行,活潑爽朗的“響快”人吧。
可是,劉姥姥口中王家響快的二小姐卻幾次被婆婆賈母如此評價:
對著寶釵道:你姨娘可憐見的,不大說話,和木頭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顯好。
對著邢夫人稱:你兄弟媳婦本來老實,又生得多病多痛……
總之,賈母眼中的王夫人,是木訥的,少言寡語的,起碼是不夠伶俐的。
可是,王夫人的女兒元春,除了姿色,若不是聰敏過人,如何能侍君王左右?
王夫人的兒子賈珠,賈政在看寶玉與賈環時不由想起賈珠,毆打寶玉時王夫人的反應,可知其才華不在寶玉之下。再有寶玉,自不必多言。能生下三個優異的孩子,王夫人的智商想來不會太低?
那麼,王夫人經歷了些什麼?
身為豪門貴族小姐,強強聯手與四大家族之一的賈府聯姻,門當戶對,郎才女貌,一切總是令人羨豔的,王夫人大婚時,心裡多半是憧憬又甜蜜吧。
可惜,王夫人婚後第一個遇到的就是婆媳難題,更可惜的是,在古代,女子受制於三從四德,只能對婆婆唯命是從,不像現今女性地位空前提高,女性學會拒絕不合理的家庭關係。
賈母有多強勢?王夫人的孩子她沒有機會教育,而是由賈母代為教育,即使最後只剩一個寶玉,所以,鴛鴦拒婚時賈母怒罵王夫人,後來寶玉代為致歉,王夫人竟然誠惶誠恐。王夫人怕的是婆婆啊。
中年喪子:賈珠是王夫人的希望,但其卻突然暴斃,即便王夫人有一百顆爭榮誇耀的心,也不夠毀滅的。此後追求平靜,總想透過唸佛達到理想的狀態,但現實好像不太允許。
婚姻傾斜:大概是懷寶玉時期賈政與趙姨娘打得火熱,才導致探春不久出生,此後,賈政多在趙姨娘處臥寢,夫妻溝通極少,形同陌路。
幼子教育堪憂:即便最後一個兒子,但王夫人還沒有教育的權利,而是被婆婆賈母養成一個二世祖,他天生的脂粉氣,他與丫鬟的各種出格舉動,他不愛八股文章,討厭程朱理學,他與表妹黛玉的私情,無不讓王夫人如履薄冰,時刻捏著一把汗。
所以,王夫人從響快慢慢變成了唯命是從,沉默不語的標準兒媳,再慢慢試圖一心向佛,與世無爭,最後變成草木皆兵的“假善人”。聽聞金川挑唆寶玉抓賈環和彩雲的那一刻,她實在控制不了自己,“難道這個家輪到丫頭做我的主了?”她的心境應是如此。此後,晴雯、芳官等丫鬟,但凡有“勾引”寶玉的跡象,都得到了嚴懲。
想來,王家響快的二小姐,大抵是“死”在了富麗堂皇的賈府裡了。只剩一個心力交瘁,恓恓惶惶的“木頭”婦人。
-
19 # 銅雀深宮讀紅樓
劉姥姥對去賈府打秋風有把握的原因,就是因為多年前在王府曾接觸過還未出閣的王夫人,她對王夫人的印象是:著實爽快會待人的,倒不拿大。看到劉姥姥對王夫人的這句評價,我們從中好像看到了探春的影子,當然探春是跟在王夫人跟前帶大的,這也是王夫人教育的結果。探春不同的是因為庶出的原因骨子裡多了份自卑和自強,而王夫人能在賈府鼎盛時期嫁給賈政,她應該是王府嫡出之女,所以她的骨子裡多了份從容淡定、處變不驚的高貴氣質。賈母說王夫人寡言少語,木頭似的,在公婆面前不大顯好,從這句話中我們感受到更多的應該是賈母對王夫人的憐惜認同、庇護和偏袒,那麼王夫人作為一個兒媳婦的角色還是挺成功的。這成功的代價就是把自己從一個爽快有話就說的直性子變成了沉默寡言的九曲迴腸。民間有句俗語叫:三十年媳婦熬成婆,這一個“熬”字道盡了多少封建社會兒媳婦受到的諸多不公平待遇的吶喊之聲。當然賈母還是一個慈愛有加的婆婆,可她作為賈府最高權力中心,她的威嚴和威信卻也是不容侵犯的,再加上她強勢的個性,王夫人在初嫁賈府時還是會感到壓力重重的。在經歷了諸多挫敗後,王夫人經驗教訓總結出來的結果就是少說話,以柔弱之勢博得賈母好感,畢竟她也是四大家族的小姐,她要在人前為自己孃家博得好聲譽。當然一個人的性格轉變也是多方面的,王夫人在孃家時是千金大小姐,在夫家又是當家奶奶,可是命運還是讓她中年喪子、夫妻分離,在忍受了這些傷痛之後,她變得沉默少言也是情理之中。在上要伺候好賈母開心,在中要為趙姨娘周姨娘等調停,在下要操心寶玉等人眾多事宜,這些糾結人心的家務事實在讓她再也爽快不起來了。這也是寶玉所說的女孩子沒嫁人時都是水做的骨肉招人憐愛,一嫁了漢子沾染上了男子氣息便都變得混帳起來的道理。
-
20 # 十點書妝
王夫人在孃家時千金小姐大家閨秀,結婚前父母都會教育她:好好侍奉公婆賢惠相夫教子之類。她也覺得那是應該的。
沒想到賈母太會做人也太會說話,賈政明顯媽寶男一枚。我們看看賈母圈了多少粉兒,就能推算出王夫人心裡陰影面積有多大。
她的大女兒元春被賈母抱走撫養,那在所有人看來都是一個好婆婆好奶奶。其實,奶媽下人一大堆,她一點也不辛苦。
元春進宮這件事,是所有疑惑的總鑰匙。
賈母先對賈政說,讓元春進宮,家產全是你二房的,搞定了賈政。賈政賈母一邊欺哄王夫人,一邊在元春面前打親情牌,經過一番鬥智鬥勇賈母勝。這時王夫人氣得翻白眼,但沒人支援,因為她孃家也會從家族利益出發支援元春進宮。賈母讓她管家,她知道這個家是自己女兒拿命換來的,她當著也生氣,於是藉口身體不好吃齋唸佛去了。賈母說讓你親侄女兒替你幹著吧,王熙鳳既是二房的親侄女兒又是大房兒媳婦兒,平衡了全家的利益。
賈母為什麼不養賈璉賈琮賈環也不養賈蘭,單對賈寶玉一個那麼溺愛呢?因為賈寶玉是元妃的親弟弟,只有賈寶玉是正宗國舅爺!不是因為他有玉!不是因為他長得讓人疼!!
《紅樓夢》第三回黛玉進賈府第一天賈寶玉摔玉,賈母說:“你生氣,要打罵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這是善良的奶奶能說出口的話嗎?
《紅樓夢》第29回打醮清虛觀:可巧有個十二三歲的小道士兒……不想一頭撞在鳳姐兒懷裡,鳳姐便一揚手,照臉一下,把那小孩子打了一個筯鬥,……賈母聽說,忙道:“快帶了那孩子來,別唬著他,小門小戶的孩子,都是嬌生慣養的,哪裡見的這個勢派,……”
真的是會掐尖兒落好兒會做人。跟這樣的婆婆共處,王夫人鬱悶到吃齋唸佛憋出內傷也沒有變成夏金桂,已經不錯了。她也只是攆了金釧攆晴雯而已,沒有舉刀更沒有殺人。
回覆列表
《紅樓夢》王夫人當年未必不是王熙鳳、賈探春一流的爽利風流人物,只是多年的公府豪門生活,不如意事常八九,太多的不幸遭際,早已經把王夫人的青春和熱情都消耗殆盡了。
《紅樓夢》王夫人從響快人變成木頭人“鋸了嘴的葫蘆”,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因素:
婆婆賈母太強勢精明,王夫人五十歲了還要立規矩《紅樓夢》中賈母賈母打壓王夫人非常嚴重,王夫人都已經五十歲了,還要天天看賈母的臉色,當著一群小輩兒的面,在賈母面前立規矩。
早晚請安就不多說了,三四十年如一日,那肯定是雷打不動的,就算王夫人已經有了孫子,做了祖母,主持中饋,但是依然要侍奉說一不二的婆婆賈母。
除了請安,還要伺候賈母吃飯。黛玉進賈府一回,晚上吃飯的時候,書中寫到“賈珠之妻李氏捧飯,熙鳳安箸,王夫人進羹”,到了後面第七十五回,有寫賈母吃飯,“說話之間,早有媳婦丫鬟們抬過飯桌來,王夫人尤氏等忙上來放箸捧飯”,可見平時王夫人經常這樣伺候賈母用飯。
除了請安,伺候飲食,如果賈母要是病了,王夫人還要親自侍疾,書中幾次寫到賈母病,王夫人都是在場的。
當然這是賈府這樣大家族的“孝道”禮儀,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王夫人對賈母表現
就這樣低眉順眼,謙恭謹慎,賈母就滿意了嗎?顯然並不是!
賈母雖然已經把內宅權力交給王夫人,但是實際上仍然是她說了算,只不過是尋常瑣事她不屑於過問,只管安富尊榮,吃喝玩樂。
一旦遇到要緊事情賈母立刻抖擻精神,親自上陣,重走當家主母的路,讓王夫人無路可走:
小到元宵夜宴上的賓客安排,王夫人在外面,賈母偏要說在裡面,王夫人只能聽賈母的;大到寶玉的婚事,王夫人明明那麼討厭林黛玉,但是賈母偏偏從小就撮合這一對“小冤家”,還下狠手對付“金玉良緣”。
不大不小的事情,比如大觀園的婆子夜裡聚賭喝酒,鴛鴦拒婚等,賈母也是親自出手,簡單利落的收拾乾淨。
這一切其實暗裡或明理,都是在哐哐的打王夫人的臉,而王夫人就算被賈母罵道臉上也是隻有垂頭聽著的份兒,事後也不敢有任何不滿。
王夫人是不敢對抗賈母的,她無論家世人品、智商情商,都只能被賈母碾壓摩擦。
就算寶玉的婚事,王夫人一開始也不敢反抗賈母,直到王子騰和元春得勢,她才有了些底氣,慢慢地敢和賈母較勁了。
丈夫賈政不中用,既不能給她溫柔和愛情,也不能給她贏得名利誥封王夫人和賈政的婚姻,就像封建社會婚姻的模板。
盲婚啞嫁,八字相合,志趣不投,就算生了三個孩子,依然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王夫人年輕的時候,是劉姥姥口中的“響快人”,未必不是王熙鳳一流的爽快作風,這也是將門虎女的本色。
但是她吃虧也吃虧在出身武將世家上面,家裡不重視子女教育,王夫人略認識幾個字罷了,哪裡懂什麼詩詞歌賦。
她帶著四大家族聯姻的使命嫁給賈政,雖然二房沒有爵位可襲,但賈政讀書認真,將來考個功名,或者也可以封妻廕子,給她賺個誥命夫人噹噹。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皇帝贈送了賈政一個閒職,斷了他的科舉之路,賈政又不會做官,多年仕途不順,整天也不管家務事,就會和一群清客相公馬屁精吟詩作樂,王夫人在他身上也沒啥盼頭了。
更鬱悶的是賈政這廝自命風流高雅,和半文盲王夫人毫無共同語言,兩人的夫妻關係僅限於吃飯、睡覺、管孩子了。
王夫人憑藉孃家的實力和賈政本人的沒出息,成功壓制賈政直到近四十歲,兩人同床異夢,生了三個孩子,兩兒一女。
王夫人覺得自己的生育任務基本完成了。相夫沒指望了,就好好教育孩子吧,老公不中用,將來孩子有出息也不錯。
但是王夫人這一放鬆不要緊,賈政立馬納了一個“狐狸精”“整天惹是生非”的趙姨娘,還接連生了一女一兒,王夫人那個氣就別提了。
更讓她生氣的是,趙姨娘也是個沒文化、沒品味的,修養素質還不如她,就勝在年輕漂亮上面了。
王夫人再傻也應該看透了賈政其實也不過是一個世俗男人而已,無論她是否貌美有才,年紀大了,賈政都會變心的。
最優秀的長子賈珠早逝,長女元春入宮,幼子寶玉怪癖不學好王夫人大半生受婆婆打壓,丈夫冷淡,但值得欣慰的是她還有三個好兒女。
賈珠是個極好的,十四歲中了秀才,還娶了清貴門第的好媳婦,生了兒子。賈珠將來中舉人、考進士,前途無量,她作為老母親也面上有光。
元春也是極好的,賈母給教養的賢孝才德,作為榮國府嫡小姐金尊玉貴,貌美才高,總算平衡了一把王夫人對小姑子賈敏的豔羨。
好歹她沒得到的,女兒得到了。王夫人是為元春驕傲的,這樣出色的嫡女,將來就算做王妃也夠了。
幼子寶玉,雖然自幼一副不爭氣的乖僻樣子,但好在長得好看,又像榮國公模樣,賈母寵愛的命根子一般,連帶看王夫人都順眼多了。
王夫人覺得自己的日子好過起來,有盼頭了。
但是樂極生悲,晴天霹靂:賈珠早逝,元春入宮。
王夫人沒有瘋掉已經算是心理素質不錯了,這一對極好的兒女,可以說是王夫人一生的希望,就這樣一個猝不及防的少年早夭;一個去了深宮,再也難得見面,而且還是去做宮女,伺候皇族的奴才,能不能熬出頭都很難講。
只剩下一個幼子寶玉身體單弱,不肯讀書,性情乖張,就愛在內帷女人堆裡廝混,讓王夫人操碎了心。
王夫人還能怎麼辦呢?當然是竭盡全力保住寶玉,培養寶玉。這樣才能保住她在賈府的財富和地位。要不然這一份她苦苦經營了半輩子的傢俬可真要成了趙姨娘母子的了。
王夫人本來就不太聰明,她能想到的就是一條,那就是保護好寶玉,至於他讀不讀書,有沒有出息都是次要的,寶玉健康長久的活著才重要。
所以王夫人要趕走寶玉身邊漂亮的丫鬟,就是怕她們勾引寶玉,作下什麼風流情事,讓寶玉沉迷女色,走了歪門邪道,損害身體健康。
所以王夫人要拆散“木石前盟”,因為寶玉太在乎黛玉了,黛玉太會拿捏寶玉了。
這樣的兒媳婦將來娶進門,寶玉少不了要受婆媳的夾板氣,到時候再向著黛玉,王夫人情何以堪?而且黛玉身體病病歪歪的,王夫人可太害怕黛玉進門後萬一要是早早病逝,寶玉那個“呆性”再想不開跟著殉情,她後半輩子就徹底沒指望了。
長痛不如短痛,王夫人是個不懂愛情的人,她以為之要早點下手,斬斷寶黛的情緣,讓寶玉成家,黛玉死心出嫁,從此也就撂開手了。
但是王夫人她把寶都壓在了賈寶玉身上,卻又從來都不瞭解自己的兒子。在“金玉良緣”和“木石前盟”的鬥爭拉鋸戰中,黛玉的病越來越重,寶釵拖成了老姑娘,賈府走向了衰敗的窮途末路。
結果是黛死釵嫁,寶玉出家,王夫人一定是心如死灰槁木了吧!
王夫人的煩惱還有不省心的親戚,不安分的妯娌,以及整天和她鬥智鬥勇的王熙鳳王夫人作為王家的女兒,賈府的夫人,她的煩心事和責任實在太多了。平時應對家族事務,侍奉婆婆丈夫,關愛孩子就不說了。
對外一應名門世交之間的社交活動,很多她都要親自出去周旋應酬,尤其是元春封妃之後,她的身價水漲船高,成為貴妃之母,可享受一二品誥命儀仗,身份相當貴重,很多場合必須親自到場,代言人王熙鳳的咖位根本不夠。
王家哥哥王子騰夫婦精明得要死,王夫人本也不是對手。薛姨媽守寡,兒子薛蟠打死了人,王子騰負責搞定人命案,王夫人只能幫助收留安排薛家母子三人,雖然她心裡是樂意的,但也因此礙了賈母的眼。
還有邢夫人這個不安分的長房大嫂,妯娌之間的關係本就微妙,榮國府長幼倒置,邢夫人肯定是恨王夫人的。平時關係也不咋地,繡春囊事件更是邢夫人和王夫人的鬥法大會,只可惜結果兩敗俱傷而已。
親侄女王熙鳳也不是個省心的,表面上對自己畢恭畢敬,但又整天奉承討好賈母抱大腿,得到賈母寵愛之後,漸漸就不怎麼應付王夫人了,王熙鳳過生日那一回,差一點狠狠發落了周瑞家的兒子,要不是賴嬤嬤求情,根本不看王夫人的面子。
王夫人對王熙鳳又是依賴又是厭惡,她自己頂不起來,必須要靠王熙鳳管事兒。王熙鳳一病倒,王夫人立刻就扛不住了,找了探春、李紈和寶釵來當家,結果還是出了大問題,鬧得賈母親自出手處理。
總體來說,王夫人的人生簡直是堪稱不幸,她當年未必不是王熙鳳一流人物,但是幾十年的生活遭際,磨滅了王夫人心中的熱情,她從珍珠變成了魚眼睛,由響快人變成一個木頭人,一個令人厭惡的中年婦人。
她不僅包庇打死人的外甥薛蟠,還視美麗年輕的少女們為洪水猛獸一般,間接害死了金釧、晴雯;她不管寶玉真愛是黛玉,一力拆散木石前盟;她毫無趣味,呆板嚴肅,一邊吃齋唸佛,又一邊不停作孽。
說到底,王夫人的一生也是悲劇,大觀園中的“千紅一窟,萬豔同悲”可能不算王夫人一份,但是薄命司裡一定也有她的名字。
南山橘暖 / 文
我是南山橘暖,愛讀書,愛讀紅樓夢。紅樓夢解讀見仁見智,如有歧誤,敬請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