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學達人

    根據《史記-淮陰侯列傳》我們可以得知,韓信在參軍之前,他的生活過的是十分窘迫的,他沒有家人,吃飯全是靠蹭。

    韓信有一個朋友是亭長,他就經常到這個亭長家裡去蹭飯。

    可是,時日久了,亭長的夫人就不高興了。

    她說韓信也算是一個大男人了,但是,整天遊手好閒,不找一份工作養活自己,卻天天來自己這裡蹭飯。

    她不想讓韓信來蹭飯了,於是,他們在吃飯的時候,就等韓信沒有來之前先吃飽飯。到了韓信真的來了的時候,他們就說吃完飯了。

    韓信也就不去亭長家了,這時候韓信就來到了淮陰河邊上,他想在這了釣魚來充飢。

    當然了魚也是不好釣的,韓信就這樣有一頓沒一頓的過活著。

    突然有一天一個洗衣服的漂母,他覺得韓信很可憐,就把自己的飯分一半給韓信吃。韓信又有飯吃了,每次漂母洗衣服的時候,都會給韓信帶飯。

    韓信又跟著漂母吃了一些時日,他在和漂母蹭飯的時候,發生了陳勝吳廣的起義。一時之間天下大亂,韓信覺得自己的機會到了,自己要去參軍了。

    他離開的時候,對漂母說今日漂母對他的恩情,他以後發達了肯定會來報答漂母的。

    可是,漂母對他說,我只不過是看著你可憐,沒有飯吃。因此,才把自己的飯分給你的,我根本就沒有想過讓你報答呀。

    再說了你是連一個飯都吃不飽的人,你拿什麼來報答我呢?

    總之,韓信在任何人的眼裡,他就是一個失敗的人。根本就沒有人想到讓他給予自己回報。

    那麼,韓信參軍後有沒有發達呢?

    可以說韓信當兵的時候,他的經歷還是一波三折的。他先是投奔了項梁,但是,沒有被項梁重用。

    項梁戰死之後,他又跟了項羽。

    項羽還是不重用韓信,韓信只好離開項羽投奔劉邦,後來韓信經過蕭何的推薦被劉邦重視,劉邦讓韓信當了大將軍。

    韓信終於出人頭地了,後來他幫助劉邦打敗了項羽,劉邦當了皇帝,韓信也被劉邦封為了齊王,然後又被封為了楚王。

    韓信在當楚王的時候,他就想起了漂母,然後帶上千金去找漂母了。還好,這時候漂母還在,只不過她已經是一個老人家了。

    當然了這個漂母早就不記得韓信了,不過韓信還是給漂母送了千金的銀量,告訴她當年就是她分了一半飯給一個青年吃,那個青年才有了今日的成就的。

    當然了哪個昔日的亭長,韓信也有給他錢,只不過僅僅給了他幾百錢,說他做好事無始無終,不夠朋友。

    這就是人生大起大落的韓信。

  • 2 # 峰峰說史

    一提到韓信,想必稍微瞭解歷史的朋友,對他都會有敬佩和惋惜之情。敬佩的是韓信的軍事才能,他並不是科班出身,沒有名師指點,可以說是無師自通,單憑這一點,就足以秒殺不少將領。韓信的一生只有短短三十五年,在跟隨劉邦之前,幾乎一直處於打醬油的狀態。

    若是項羽能早日發現韓信的才能,對他委以重任,估計就沒有劉邦什麼事了,天下將會落入項羽之手。有人說,韓信後來之所以能創造出輝煌的戰績,要感謝知己蕭何的推薦,和老大劉邦的重用,然而,在韓信心目中,最應該感激的人,既不是蕭何,也不是劉邦,而是一個被稱為“漂母”的普通女人。

    出身貧寒的韓信,長得是一表人才,性格相當豪爽,也曾想過謀取一官半職,但那時候沒有科舉考試,想要做官必須有人推薦。韓信一沒有顯赫的背景,二沒有過硬的關係,從而無人願意向朝廷推舉他。

    雖然家裡有幾畝地,但韓信認為自己是幹大事的人,怎麼可能去種地,最後窮的連飯都吃不上。幸虧一位好朋友覺得韓信不是一般人,日後一定能輝煌騰達,就對他施以援手。一天兩天還行,但時間長了就出現了問題,幾個月後,朋友的妻子就開始抱怨了。說實話,這也不能怪她,換作誰都會不滿的,韓信看出了她的用意,第二天就離開了朋友家。

    本想找份工作先養活自己,但由於此時韓信除了會點武功外,並沒有表現出其他才能,就沒能找到工作。實在是餓的不行了,就拿著魚竿到河裡釣魚,或許魚兒都瞧不起他,半天都沒有魚上鉤,韓信的肚子餓的咕咕叫。當時有一位在河邊洗衣服的大娘,覺得韓信太可憐,每天就從家中給他帶飯吃。

    漂母的幫助,對於韓信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韓信靠著漂母的飯菜維持生存,度過人生最艱難的日子。毫不誇張地說,若是沒有漂母的救濟,韓信很可能會撐不住,也許會餓死在河邊,更不會日後的成就了。

    幾個月後,韓信決定到外面闖蕩,離開之前,他對漂母說:“吾必有以重報母。”意思是,我韓信以後一定會好好報答您老人家的。漂母卻回道:“我之所以給你飯吃,是看你太可憐,並沒想過讓你報答。”

    韓信功成名就後,立馬找到了漂母,並給她很多黃金。有時候,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願意幫助我們的,並不一定是親朋好友,或許是素不相識的普通人,我們要向韓信那樣,永記他人的恩情,絕不能忘恩負義。

  • 3 # 公元前

    韓信早年過得非常貧寒,雖然他胸中有韜略,很能帶兵打仗。但是早期的他由於窘迫,他只好經常到別人家裡蹭吃蹭喝,為此他也常常受到別人的冷嘲熱諷。後來韓信為了改變窘迫的狀況,於是就想透過釣魚的方式,然後用釣得的魚換飯吃。但是即便是這樣,他也經常飢一頓飽一頓的。在韓信釣魚的地方,不遠處,有一位專門為別人漂洗紗絮的老人,人稱“漂母”。她看見韓信一天到晚都釣不到一條魚,經常捱餓,感覺韓信挺可憐的,於是就從自己帶的飯中分一半給韓信吃。“漂母”每天都是會從自己的飯中分一半給韓信吃,從未間斷,這使得韓信沒有餓死。韓信心想等自己發達了一定要報“漂母”的賜飯之恩。

    後來韓信功成名就之後,拿著千兩黃金出現在漂母的面前,說要報答當年她的賜飯之恩。這時的漂母嚇壞了,漂母已經忘了當年分飯給韓信的事情。後來經過韓信的提醒,她才想了起來,眼前的韓信已經成為威名遠播的大將軍。

    換而言之,漂母就是韓信生命中的貴人,如果沒有她,“兵仙”韓信說不定早就餓死了。而韓信飛黃騰達之後也不忘漂母的恩情,也是十分的難得,可以說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當時,韓信就信誓旦旦地表示要重重的報答漂母,但是漂母卻說“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最終,不圖報恩的漂母在韓信走上人生巔峰之後得到了韓信千金的獎賜。後人也將這次賜飯之恩稱為“漂母飯信”、“漂母之恩”、“一飯千金”、“千金一飯”等很多著名成語。

    和漂母形成對比的是,當初的亭長和亭長夫人的表可用“鬥米”來形容;亭長和亭長夫人得到的回報卻少得可憐,根本無法與漂母相提並論。但是,韓信在嘲笑亭長做好事不能善始善終時,他也忘了反思自己對亭長的回報是否稱得上“君子之為”。倘若韓信知道“奉之以一飯易,奉之以百飯難”的道理,他肯定會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羞愧!韓信後來的做法真可謂是印證了“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諺語。

  • 4 # 阿杜談古論今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一說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淮陰侯,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是有關於他的典故。

    其實,韓信本是沒落的貴族,從他佩劍上街的行為就能說明,但是在他功成名就之前,他的生活無所依靠,只能蹭吃蹭喝,最終鄰里街坊都非常厭煩他。

    後來,大娘的工作結束,告訴韓信以後不能夠給他餅子了,並囑咐他得自力更生,韓信說以後一定會厚報她!大娘說道:不管你做什麼,你要先把自己養活!

    都知道後來,韓信在蕭何的引薦下,替劉邦打天下,因為功勳卓越,被封為楚王。這一事情一下在他的家鄉傳開。“就那當初鑽褲襠的窮小子當王啦,對對對,就河邊釣魚的,蹭吃蹭喝的那傢伙!”

    韓信回到淮陰,第一件事就找到了當初分他麵餅吃的大娘,並且賞賜給她了千金,並讓她後半生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在臨走之前,還對那位大娘深深的鞠了一躬,以報當初分餅之恩。

  • 5 # 浮生WX

    韓信為平民,性格放縱而不拘禮節。未被推選為官吏,又無經商謀生之道,常常依靠別人餬口度日,許多人都討厭他。 韓信的母親死後,窮得無錢來辦喪事,尋找又高又寬敞的墳地,要讓那墳地四周可安頓得下一萬家。

    當時下鄉南昌亭長見韓信非凡夫俗子,韓信曾經多次前往下鄉南昌亭亭長處吃閒飯,接連數月,亭長的妻子嫌惡他,一早把飯煮好。開飯的時候,韓信去了,卻不給他準備飯食。韓信也明白他們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終離去不再回來。

    在城下釣魚,有幾位老大娘漂洗滌絲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見韓信餓了,就拿出飯給韓信吃。幾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畢。韓信很高興,對那位大娘說:“我一定重重地報答老人家。”大娘生氣地說:“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這位公子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你報答嗎?

    後來,韓信替漢王立了不少功勞,被封為齊王,他想起從前曾受過漂母的恩惠,便命從人送酒菜給她吃,更送給她黃金一千兩來答謝她。接著,他又派人把那個亭長找來只賞給他一百小錢,並說:“你是個小人,沒將好事做到底。”

    一飯千金這句成語就是出於這個故事。

  • 6 # 南政昔風
    ▲韓信

    韓信的才能很大,之所以被稱之為兵仙就是因為他的指揮能力很強,在調動人馬上很有一套,可以出其不意的擊敗對手贏得勝利。

    ▲項羽

    韓信開始投奔的是項羽,雖然投奔了,但項羽並不識才,沒有拿韓信當回事,就只讓他當了個小官,也間接害死了自己。

    ▲劉邦

    隨後韓信投奔劉邦也並沒有受到待見,直到遇到了一個人,他就是蕭何。蕭何也算得上是劉邦手下的重臣了,在韓信心灰意冷的情況下幫助了韓信也幫助了劉邦,使得韓信當了大官,成名威震天下。

    ▲漂母飯信

    不過韓信還遇到過一位貴人,那就是漂母,韓信也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他在馳名天下的時候便去報答漂母,並以黃金相贈。

  • 7 # 當朝大學士

    廢話不多說,咱直接上史料:

    ①: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經商)。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常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數月,亭長妻患之,乃晨飲蓐(同褥)食。食時,信往,不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

    ②:信至國,召所從食漂母,賜千金.及下鄉南昌亭長,賜百錢,曰:“公,小人也,為德不卒。”

    兵仙逸事

    作為漢初三傑之一的兵仙韓信,一直是備受推崇的著名軍事家、戰略家,《史記》更是將韓信稱之為“國士無雙”,也就是一個國家不可多得且獨一無二的人才。可是韓信的早年生活過得並不好。

    年輕時候的韓信很貧苦,想當官卻沒有被推選的機會,想經商又沒有經商能力,只能蹭吃蹭喝。韓信的處境與我們現在的很多啃老族不同,因為他是在別家蹭飯。韓信蹭飯,手拿兵書,揹負長劍,一副有為青年的打扮。

    當時的很多人都很反感韓信這種行為,紛紛將他設為首要防範物件,只有南昌亭亭長對韓信畢恭畢敬,每日供應飯食。韓信也是毫不忌諱,每天到了飯點就會出現在亭長家中,亭長倒也是心甘情願,之時亭長之妻逐漸厭煩了韓信這種蹭吃蹭喝的表現。所以們早就做飯,提前吃飯,韓信來時不給他飯吃。韓信一氣之下就離開了,再也沒有來過。

    後來有一次,韓信在河邊釣魚,這時一位洗衣服的大娘見韓信沒吃飯,自己又釣不出一條魚,所以就慷慨的講自己的食物分給了韓信。韓信很是感激,對大娘說,只要是自己以後出人頭地,一定會加倍償還,大娘卻說自己是處於可憐你才給你吃的,並不是為了回報。

    淮陽有一位屠戶,他經常羞辱韓信,他說雖然韓信又八尺長劍在身,卻是一個十足的窩囊廢、膽小鬼,只能揹著長劍做樣子。有一天韓信經過,被屠夫攔住戲虐,屠夫說道:“你沒有種,可惜了身後揹著的長劍,你要是有種的話就來用劍刺我,要是不敢的話,那就從我的胯下鑽過去!”韓信沒有思忖多久,直接選擇了從胯下爬過,這就是著名的“胯下之辱”。

    衣錦還鄉

    韓信幫助劉邦定鼎天下之後,被冊封為楚王,建都下邳。他遇到以前幫助他的大娘是,賞給了他千金;來到南昌亭長家後,只給了他一百錢,並且說他是一個十足的小人,將來做事情必定不能如意;最後遇到了侮辱他的屠戶,眾人都以為屠戶死定了,沒成想韓信不僅沒有殺屠戶,還將他封為了中尉(縣公安局局長),並且告訴眾人:“當這位壯士侮辱我的時候,我沒有反抗,難道我能殺了他嘛?如果我殺了他我還能有今天嘛?殺了他我不僅不能揚名,還會搭上性命,所以我只能忍。”

    韓信一直到處傳播正能量,但是兵仙的才能是很讓統治者猜忌的,劉邦就曾說過“韓信的能力讓我感到驚訝”。驚訝之餘是怎麼?肯定是忌憚。但是劉邦不是朱元璋,韓信在交出兵權之後完全可以頤養天年,但是最終還是在呂雉與蕭何的策劃之下,被誘騙到長樂宮殺害,夷三族。

    結束語:伴君如伴虎。韓信一生光明磊落,對待仇人能像對待朋友那樣,這樣的胸懷就是常人所不能及的,之時可惜,政治經營是容不得半點感情,兵仙韓信也只能默默的被後人追憶。

    【文 / 楚南青史君】

  • 8 # 桃源傳自武陵翁

    前段時間剛看了《楚漢傳奇》,秦末,未爆發戰亂的時候,韓信真可以說是窮困潦倒,被賣肉的屠夫欺負。空有大志卻無用武之地。這一段時期也就有了韓信忍“胯下之辱”的故事。而當時唯一對他好的,除了河邊一個大媽就還有一個喜歡他的姑娘。而人們不滿秦朝暴政遍地起義的時候,韓信離家出走,後來加入了項羽的楚軍,成為一個執戟郎。要說項羽對他也還算可以,多次冒犯項羽,說項羽及眾將軍的戰略錯誤,竟然沒有被殺。可惜在楚軍沒人賞識他的才能。而到了劉邦處,蕭何看出他的才能將他舉薦給劉邦。而劉邦直接拜他為漢軍的大將軍,由此開始了他叱吒風雲的兵仙之路。而韓信在攻陷齊國受封為齊王后也去找了當初的那個大媽去報答她。可惜的是,那個姑娘嫁人了,而丈夫竟然是當初的那個賣肉的屠夫…

  • 9 # 蘭竹情武耀貴

    韓信很小父親就去世了,其母在韓信成年沒多久也離世。韓信家裡很窮,品行也不好,只能依附他人乞食苟活。

    韓信成名前有三個人對他好。第一個是下鄉的南昌亭亭長。他認為韓信非等閒之輩,來日能成大器。於是多次邀請他來家裡吃閒飯,吃完就走,什麼忙也不幫,一連數月,亭長家沒餘糧了,亭長妻子討厭韓信的好吃懶做,在抱怨丈夫無果的情況下,乾脆早點吃完飯,待韓信來時不準備飯食,韓信大怒,悻悻而去。第二個是漂母,韓信不肯幹活維持生計,常餓著肚子閒逛,有時在河邊釣魚充飢,一位漂洗絲綿的大娘見韓信可憐,不聽眾人勸阻,拿自己帶的午飯給韓信吃,自己卻餓肚子等晚上回家再吃。漂母幹了多少天活,韓信就吃了多少天飯,沒斷絕一次,韓信很感激她,臨走大放厥詞,說以後要加倍報答。第三個是屠夫小弟。韓信長得人高馬大,常攜劍行走,卻惡名遠揚,沒人看得起他,韓信還不自知,依舊我行我素。一年輕屠夫看不下去,想教訓教訓他,領一群人堵住韓信,言語羞辱:“你長得高大,且佩有刀劍如何?還不是個膽小鬼。今天你要麼從我胯下鑽過去,要麼刺我一劍讓我死"。韓信想了一會兒,就鑽過去了,事後只要韓信出現,眾人嘲笑不止。

    韓信不在乎,秦末起義,他帶著寶劍去投靠項梁項羽,成為項羽郎中(即護衛),多次獻策不被採納,就棄之投靠劉邦,到劉邦那裡也不如意,於是棄官逃走。幸虧瀟何慧眼識金,便追回來,拜為大將。多年後天下平定,韓信進封楚王。衣錦還鄉,分別召見了前面所說的三個人。

    心高氣傲的韓信第一個召見漂母,賞賜千金。第二個召見南昌亭亭長,賞賜一百錢,諷刺道:“你是小人,做事有始無終。"第三位是那位屠夫,韓信稱他壯士,很坦然地說:"沒有這位壯士的羞辱,就沒有我今天的成就,”遂任命他為中尉官。

    從韓信發跡對待這三個人的態度可以看出他的為人真的不行。漂母是個陌生人,管過他幾十天午飯,特意銘記下來報大恩;南昌亭亭長,有一定交情,主動邀請他來本不寬裕的家中吃飯,午飯晚飯都管一連好幾月,況且亭長未必知道是妻子使手腳氣走韓信,韓信卻報復南昌亭亭長,先罵小人,再給區區小錢挖苦,足見韓信以怨報德。屠夫小弟刻意侮辱他,本行“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的大復仇主義的秦漢社會,韓信卻善待,說自己大度,這是韓信掩飾當年生活窘迫的一種辦法,賞賜屠夫來稱讚抬高自己,使大家遺忘那件事,覺得自己的胯下之辱不丟人,是大度,能忍,大智慧的表現。

    韓信對親近者刻薄,對陌生人寬容,道德水平和文化涵養不高,且極度虛偽,虛偽大度,很明顯的一位德才不配的青史人物。

  • 10 # 老王157923675

    韓信

    昔日貧寒蹭飯蟲,

    淒涼窮困釣魚撐。

    分餐漂母成韓信,

    報贈千金用善兵。

  • 11 # 毛舉昕

    傳說韓信本來能活七十二歲,但因為他九里山前活埋母,問路殺樵,受了劉邦跪拜,烏江畔逼死項羽,被收回陽壽四十年,只活了三十二歲,在劉邦遭遇白登山之圍時被蕭何騙入宮,被呂稚所害。韓信用兵如神,後世被稱為兵仙。劉邦與韓信曾談過統兵之法,劉邦最多統兵十萬,但韓信卻是多多益善。

    韓信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擊齊,滅楚,連百萬之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所向披靡,無人能與其爭鋒。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等是時人對他的評價。有著這麼高超的才能,得到如此崇高的讚譽,德和才相配嗎?

    韓信父親在很早之前就去世了,韓信的母親同樣在韓信成年沒多久就離世,沒有田地安葬,只能去荒郊野外尋找一無主的高地草草埋葬了事。韓信家裡很窮,品行特別不好,去做生意沒人信賴,想做官也沒人願意舉薦,只能依附他人乞食苟活,眾人幫了幾次便不幫了,對其敬而遠之,韓信再舔著臉前來要飯吃,人們都擺臉色厭惡他,趕他走,在他的家鄉沒一個人喜歡他。相比較劉邦、項羽、蕭何、樊噲等人,韓信的青少年過得很悲慘。

    韓信沒遠離家鄉,投身行伍之前,遇到了三個人。第一個:下鄉的南昌亭亭長,他認為韓信不是池中之物,他日定能成大器,便多次邀請其前來吃閒飯,吃完飯就走,什麼忙也不幫。一連數個月,亭長家也沒餘糧了,亭長妻子感受最深,多次想丈夫抱怨都沒結果。亭長妻子只能早早把飯煮好然後吃掉,當韓信來的時候不準備飯食。韓信大怒,一走了之。

    第二個:漂母,韓信不肯幹活維持生計,常常餓著肚子到處閒逛,有時會在河邊釣魚充飢。一位漂洗絲棉的老大娘見韓信這麼可憐,不聽同行的人勸阻,拿出自己的飯食給韓信吃。漂母家境一點都不優越,不然不會幹這種活,把飯給韓信吃了,自己就得餓著肚子沒東西吃(秦朝百姓一天吃兩頓),只能等到晚上才有東西吃。漂母幹了多少天活,韓信吃了多少天飯,沒有斷絕一次。韓信很感激漂母,臨走前大放厥詞,說以後要加倍報答。漂母哪信,一個品行不端、不想著謀生養活自己的大丈夫,可能過幾年就餓死了,談什麼將來報答自己。漂母這樣做的目的只是求個心安,因而對韓信的話沒當一回事,反而激勵韓信要努力。

    第三個:屠夫小弟。韓信長得高大威武,常攜劍行走,卻惡名遠揚,沒人看得起他,韓信還不自知,依舊我行我素,沉浸在自己世界裡。一年輕的屠夫看不下去了,想教訓教訓他,領著一群人堵住韓信,言語羞辱(差不多是闡述事實):“你長得高大且佩有刀劍如何?還不是個膽小鬼。今天你要麼從我胯下鑽過去,要麼刺我一劍讓我死。”韓信想了會,就鑽過去了。只要韓信出現,四周的嘲笑永無休止。

    韓信不在乎,秦末起義,他帶著寶劍去投靠項梁項羽,成為項羽郎中(即護衛),多次獻策均不採納,就棄之遠去投靠劉邦了。劉邦那待的也不如意,棄官逃走,幸好蕭何慧眼識英雄,便追回來,拜為大將。多年以後,天下平定,韓信進封楚王,封地楚國,剛好包括著淮陰。

    韓信衣錦還鄉,分別召見了前文說的三人。心高氣傲的韓信第一個召見的是當年給他飯吃的漂母,賞賜千金;第二個召見的是有一定交情的南昌亭亭長,賞賜一百錢,諷刺道“你是小人,做事沒有始有終”;第三位是那位屠夫,韓信稱他作壯士,很坦然地說“沒有這位壯士的羞辱,就沒有我今天的成就”,遂任命他為中尉官。

    從韓信發跡後,對待這三個人的態度可以看出他的為人真不行。第一個漂母,是個陌生人,管過他三四十天午飯,特意銘記下來報大恩;第二個南昌亭亭長,有一定交情,主動邀請韓信來本不寬裕的家中吃飯,午飯晚飯都管一連幾個月,亭長妻子忍不了激他走,韓信卻報復南昌亭亭長,先罵小人(之後誰還敢親近這亭長?),再給微不足道的一百錢;第三個屠夫小弟,刻意侮辱他,本行“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的大復仇主義的秦漢社會,韓信卻善待,說自己很大度,這是韓信掩飾當年生活窘迫的一種辦法,賞賜這位屠夫來稱讚提高自己,使大家遺忘那件事,覺得他韓信的胯下之辱不丟人,是大度、能忍、大智慧的表現。

    漂母和亭長的事告訴我們:韓信對親近者刻薄,對陌生者寬容,道德水平和文化涵養不高。屠夫的事告訴我們:韓信此人極度虛偽,虛偽的大度。韓信是很明顯的一位德才不配的青史人物。

    後話:若是你身邊出現韓信這樣的人,你會不厭惡他嗎?你會像南昌亭長和漂母那般給他飯吃、交好他嗎?

    韓信也是一個草根逆襲的代表,是年輕人奮鬥的偶像。但時勢造就英雄,有英雄夢,時不逢時也枉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駕考為啥科三掛的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