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冷清先生
-
2 # 水一白聊歷史
秦末漢初那段時間的眾多諸侯國裡,除了楚漢,最特別的恐怕就是齊國了,甚至一定程度上成了楚漢戰爭的勝負手了。
齊國先是憑一己之力拖了項羽一年多,回過頭劉邦那邊派個酈食其過來就投降了。緊接著就更有意思了,韓信覺得齊國這個投降不算數,又把齊國揍了一頓,然後齊國又跑去找項羽求援,項羽派龍且帶了二十萬大軍過來又被韓信打沒了,結果直接導致項羽跟劉邦對線的時候從優勢轉向了劣勢,最終導致了慘敗。
可為啥齊國要硬扛項羽,卻那麼輕易向劉邦投降呢?這還要從齊國田氏兄弟(田儋、田榮、田橫)與項梁、項羽兩叔侄的淵源聊起。
一、田氏兄弟與項氏叔侄的淵源田氏兄弟和項氏叔侄,這都算是昔日六國貴族後裔了。齊國在戰國時期就是姓田的,項梁的老爸項燕更是抗秦英雄。秦末大起義的時候,項梁從會稽起兵,一路北上,逐漸壯大,成為當時楚國最強大的一支反秦力量,而田氏兄弟當時也趁機在齊國的狄縣扯起大旗,利用他們在齊國的號召力,以及眾多田氏叔伯兄弟的幫忙,迅速佔領了原來齊國的地盤。
不過,很快,秦國的反擊就來了,秦將章邯帶著他的部隊殺過來了。最先捱打的不是齊、楚,而是魏。這時候反秦還是主旋律,所以本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態度,齊、楚都派去了援軍,齊國更是由齊王田儋親自出馬,楚國代表則是項氏族人項他。結果,章邯實在是太能打了,不但破了魏國,連齊王田儋都戰死了,楚軍也被打得慘敗。隨後,章邯又乘勝追擊,把田榮圍在了東阿城。項梁聞訊連忙過來幫忙,才打跑了章邯。這也是章邯出兵以來頭一次打敗仗。
直到此時,田氏與項氏關係還都是非常良好的,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就一切都改變了。
打了勝仗的項梁、田榮一路追著章邯打過去。可是,這時候,齊國國內出事了,齊人聽說齊王田儋死了以後,又立了個齊王叫田假。雖然說都是姓田的,也有親戚關係,但田榮還是渾身的不舒服,於是也顧不上陪項梁,就殺回了齊國,把田假勢力的人趕跑,重新立了田儋的兒子田巿[fú] 為齊王。
可這時候,章邯那邊不但重新站穩了腳跟,還在定陶城外大破項梁軍,報了一箭之仇的同時,還把項梁打死了。這下項羽不幹了,在他心裡,不但章邯是敵人,田榮也一樣該死。
尤其是後來,項羽失勢,楚王讓宋義領導他的時候,齊國的人還和宋義勾搭在了一起,更是讓項羽氣憤。所以,在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王的時候,齊國分成三塊,封了三個王,都沒有田榮的份。不過,田榮自己爭氣,把三個王都幹掉了,自立為了齊王。
項羽自然不想讓田榮好過,於是,當了西楚霸王回師彭城後不久,就跑去齊國揍田榮了,一直逮著田榮打。田榮死了以後,項羽還在齊國火燒城池、毀壞房屋,並且殺降,搶掠婦女,這些都源於他對田氏兄弟的恨。但是,項羽這番暴行卻刺激到了齊國的百姓,他們很快便團結在了田榮的弟弟田橫的身邊,共同抵抗項羽。這一拖就是一年左右的時間,直到劉邦那邊佔了項羽的老家彭城才算完。
二、齊國為什麼會投降劉邦?齊國投降劉邦,是不是就因為對項羽的恨呢?很顯然並不是。齊華人雖然打仗沒那麼厲害,但絕對不慫。
項羽撤軍以後,田橫立了田榮的兒子田廣為齊王,然後迅速收回了被項羽佔去的那些齊國城池,開始進入了獨立發展階段。
這邊楚漢也開始進入了對峙階段,與此同時,受劉邦之命,韓信開始在北方“表演”,先後拿下了魏、代、趙、燕等地,直指齊國。這時候,劉邦手下的謀士酈食其站了出來,跟劉邦說,“要不咱們把齊國勸降了吧,我覺得我能行”。劉邦也沒多想,酈食其就去見了田橫和田廣。
這個選擇題其實很好做,一邊是韓信的大軍,一邊是齊華人民最恨的項羽,齊國不降基本上就跟魏、趙等國一樣,再挨一頓揍,齊國老百姓已經夠苦的了。於是,很容易酈食其就勸降了齊國。
三、為什麼韓信又會跑去打齊國?前面說了,韓信已經大兵壓境了,酈食其能勸降齊國也是因為韓信的威懾力,但問題就在於酈食其太不把韓信放在眼裡了。韓信身為統帥,都沒接到酈食其的一片竹簡說要去勸降齊國了,勸降完了也沒說去感謝一下韓信,反而在齊國國內跟田橫、田廣等人開懷暢飲、大吹特吹。
因此,韓信才有理由裝作不知道齊國投降了,繼續按照原計劃攻打齊國。當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這時候的韓信雖然打下了不少地盤,但還沒有一塊是屬於他自己的,西魏國變成了漢郡、趙、代歸了趙王張耳,燕國是直接勸降了,所以還是燕王臧荼的,眼前的也就剩下齊國這塊肥豬肉了,韓信再不拿可就沒機會了。
此時,齊國國內因為已經降了,所以把原計劃抵抗韓信的軍隊給撤了。韓信一路暢通無阻,殺到了齊國都城。齊王田廣一怒之下活活煮了酈食其,然後跟叔叔田橫一起向東逃跑了。
後來,齊王派人向項羽求援,項羽也自知形勢危急,韓信佔了齊國將和劉邦對自己形成半包圍之勢,於是急忙派大將龍且率二十萬大軍北擊韓信。雙方在濰水展開大戰,龍且慘敗,當場被斬首,二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齊王田廣在逃難途中被殺,田橫則率五百勇士逃往海外孤島,後被劉邦招降時,在洛陽城外三十里處自殺,島上五百勇士聞聽田橫已死,也都全部自殺了。
水言水語齊國田氏三兄弟應該都是非常有骨氣的人,尤其是田橫,為義而死,而五百勇士願追隨他而去,也足見他平時待人如何之好,昔日孟嘗君也不過如此了吧。
-
3 # chatoyant
第一,投降,三齊貪得無厭,反覆無常,這個國家如果處理不好那是後患無窮。
第二,項羽之所以能被劉邦趁虛而入,就是因為三齊之亂。
第三,酈食其這種說客肯定是許諾各種過分條件才答應投降,否則齊國貪得無厭,不會投降。
第四,齊國這種投降存在偶然性,也就是,騎牆,勝利時候無所謂,可是失敗的時候捅刀子,樹倒猢猻散,這樣對於劉邦威脅更大。
第五,韓信滅齊的確有私心,但是實際上卻是解決後顧之憂,為漢軍提供穩定的支援。
-
4 # 漩渦鳴人yy
秦昭襄王時期!當時的齊國因為貪圖宋國的富庶,選擇在五國伐秦的時候!橫插一手滅了宋國,藉此招來了五國發齊,歷史有著很驚人的相似,誰也沒有想到,就是在之後,齊國居然承擔了宋國的位置!成為了別人砧板上面的魚肉!
齊國為什麼要投降劉邦很簡單,他無路可走!本身齊國的田榮就已經得罪了項羽,在這種情況之下,韓信率領大軍攻打齊國城池!並在齊國擊敗了楚國的主力大軍,此時齊國根本就沒有選擇,身為牆頭草的他們,這個時候必須得投降韓信投降劉邦,否則自己將死無葬身之地!
為了保證自己的獨立性,所以他同意了酈其食的意見!選擇投降劉邦而不是投降,韓信保證自己的獨立性,在這種情況之下,韓信當然是不願意!韓信手底下的集團也不願意出現這種情況!為什麼自己征戰這麼久,白白便宜了劉邦,白白便宜了劉邦手底下一個老儒生,所以選擇撕毀齊王田榮和劉邦之間的盟約,進攻齊國,並且滅掉了田榮,可憐的酈其食,被人給活活煮了!
所以說齊國一下子就成為別人砧板上的魚肉,他無法決斷自己到底該歸屬於誰!最後有韓信出手將其消滅,並且殺了田榮!
至於說韓信為什麼一定要讓劉邦不開心,原因也很簡單!劉邦和韓信之間是有問題的,韓信當初不想北上,是劉邦逼迫著韓信北上去征討了各國!此時韓信手中掌握權力,他自然是想坐地起價,但是之後韓信更是直接像劉邦要求自己要做一個假齊王!其目的就是坐地要價,就是想要割據一方,保證自己的獨立。自主!
當然,劉邦也不是什麼善茬,他知道韓信手中的小心思,也明白韓信這個人在政治上面的弱勢性!雖然有人點播出了,其中的利害關係,告訴韓信要促成三方鼎立的局面,但是韓信最後還是選擇幫助劉邦,還是被劉邦給騙了,乖乖的把手中的權力給交了出來!
性格決定命運,韓信的這種性格致使他成為天底下最強的攪屎棍!但卻不能夠成為那個攪動天下大局的真正主人。
-
5 # 簷雨階苔
劉邦的謀士酈食其勸降了齊王,韓信嫉妒他的功勞,趁機突襲齊國,奪取了勝利的果實。況且齊國是牆頭草,投降還會反叛的,只有滅了齊國,兼併齊國土地和人民,才能真正壯大漢國的實力,政權更加穩定。
詳情如下:
公元前204秋天,漢王劉邦在滎陽被項羽打敗,逃到鞏義,洛陽一帶。韓信無暇顧及劉邦,正在攻打齊國,卻久攻不克。謀士酈食其向劉邦獻策說:“滎陽敖倉糧草很多,又是戰略要地,項羽卻不重兵守護,大王應該收復滎陽。齊國兵多地廣,就算有10萬大軍,也不能一年半載攻破。我想奉大王的命令,前去說服齊王,讓他投降,成為大王的藩國。”劉邦高興地答應了。
史料來源《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漢三年秋,項羽擊漢,拔滎陽,漢兵遁保鞏、洛……淮陰方東擊齊,漢王數困滎陽、成皋……酈生因曰:“……夫敖倉,天下轉輸久矣,臣聞其下乃有藏粟甚多……原足下急復進兵,收取滎陽,據敖倉之粟……今田廣據千里之齊,田間將二十萬之眾……足下雖遣數十萬師,未可以歲月破也。臣請得奉明詔說齊王,使為漢而稱東籓。”上曰:“善。”酈食其出使到齊國,對齊王說:“大王知道民心所向麼?”齊王見楚漢相爭,難分上下,便老實回答說不知道。
酈食其嚇唬齊王說:“大王如果知道民心所向,還能保留齊國,否者,齊國就沒了!”齊王慌了:“那麼民心向誰呢?”酈食其回答:“民心向漢。”齊王不解地問:“先生為何這樣說?”
酈食其分析道:“當初約定,先入咸陽的可以在咸陽稱王,漢王先入,但項王不守信用,更改漢王封地。項王又作亂殺了義帝,漢王聽說義帝有危險,起兵討伐項王,去營救義帝。漢王攻下城池就封給功臣,得到財寶就賞給士兵,有福同享。所以,賢材豪傑都願意輔助漢王。而項王不守信用,又殘殺義帝。別人有功他不封賞,別人有過他不原諒,項王任人唯親,天下人都背叛怨恨項王,不願幫助他。漢王攻城略地,誅殺不服之人,取得巨大的成果,是受到上天的祝福。如今漢王已佔據天下嚥喉要道,最後臣服的諸侯會先滅亡。大王要趕緊向漢王投降,齊國才能保住,不然,齊國很快就滅亡了!”
史料來源《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酈生說齊王曰:“王知天下之所歸乎?”王曰:“不知也。”曰:“王知天下之所歸,則齊國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之所歸,即齊國未可得保也。”齊王曰:“天下何所歸?”曰:“歸漢。”曰:“先生何以言之?”曰:“……王疾先下漢王,齊國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漢王,危亡可立而待也。”酈食其這段話將劉邦和項羽的優劣分析的有理有據,直中要害。所以,齊王十分信服,便聽從了酈食其的話,撤下了城池兵防,天天和酈食其吃喝玩樂。
史料來源《史記·酈生陸賈列傳》:田廣以為然,乃聽酈生,罷歷下兵守戰備,與酈生日縱酒。韓信聽說酈食其已經勸降了齊國,想停止前進。韓信的謀士蒯通勸說韓信:“將軍奉命進攻齊國,而漢王同時又派使者勸降齊國,漢王難道下詔讓將軍停止進攻了嗎?為何不前進呢?況且酈食其一個人坐著馬車去齊國跑一趟,三言兩語就把齊王忽悠傻了,取下了齊國70多個城池。而將軍您率領千軍萬馬,攻打了很久,兵士死傷無數,才拿下趙國50多城。您當了幾年的將軍,難道還不如一個臭儒生的功勞大嗎?”韓信覺得蒯通說的很有道理,於是趁著夜色率兵襲擊齊國。
史料來源《史記·淮陰侯列傳》:信引兵東,未渡平原,聞漢王使酈食其已說下齊,韓信欲止。范陽辯士蒯通說信曰:“將軍受詔擊齊,而漢獨髮間使下齊,寧有詔止將軍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之舌,下齊七十餘城,將軍將數萬眾,歲餘乃下趙五十餘,為將數歲,反不如一豎儒之功乎?”於是信然之,從其計,遂渡河。因為酈食其已經說服了齊王降漢,所以齊國沒有一絲防備。齊王聽說韓信已經兵臨城下,以為酈食其欺騙和出賣了自己,憤怒的對酈食其說:“你如果能阻攔漢軍進攻,還能活命,不然,我活煮了你!”
酈食其明白,如果阻攔漢軍,無論成敗,不但前功盡棄,而且會留下汙名,並且都難逃一死。況且,韓信是鐵了心要爭功和害人,一定不會退兵。
酈食其自知必死無疑,便慷慨地說“成大事不拘小節,建大功不推託辭讓,我不管你了!”齊王大怒,將酈食其活煮了,然後向東方逃竄了。
史料來源《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淮陰侯聞酈生伏軾下齊七十餘城,乃夜度兵平原襲齊。齊王田廣聞漢兵至,以為酈生賣己,乃曰:“汝能止漢軍,我活汝;不然,我將亨汝!”酈生曰:“舉大事不細謹,盛德不辭讓。而公不為若更言!”齊王遂亨酈生,引兵東走。韓信明知酈食其已經勸降了齊國,還要發兵襲擊齊國,會給酈食其造成什麼惡劣後果,韓信心裡想必是清楚的。顯然,韓信嫉妒酈食其的功勞,想要搶功,結果置酈食其於死地。
戰爭是殘酷的,酈食其勸降齊王,齊王未必是真心投降,況且當時諸侯都是牆頭草,在楚漢間搖擺不定。所以,只有真正滅了齊國,才能讓劉邦放心。這個道理,善於用兵的韓信懂,精通權謀的劉邦也懂。韓信雖然懂得此理,但他不知道劉邦的態度,所以在原地等劉邦的命令。劉邦派酈食其勸降齊王,卻沒有下詔讓韓信停止進攻,不得不懷疑劉邦的居心。韓信的謀士蒯通正是看透了劉邦的心思,一語點醒韓信。
所以韓信出兵滅齊,一是因為當時的局勢推動,也是劉邦的願望;二是嫉妒酈食其的功勞,想要搶功。
參考史書:《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史記·淮陰侯列傳》
-
6 # 國史記聞
劉邦平定齊國之事,必須要提一下楚漢爭霸時期最出色的說客之一——酈食其(音立意基),他是一個可以超越陳平,比肩張良的人。
雖然酈食其與劉邦首次相見時的場面非常尷尬,並且劉邦一直看不起他這樣的儒生,但是酈食其依然憑藉自己出色的政治能力取得了劉邦的重用。而他關鍵的一計就是在遊說齊國之時。
當時是漢三年秋,劉邦多次觸怒項羽,引來了項羽的全面打擊,而此時,劉邦的得力干將韓信正率領精兵攻破趙國、代國等地,封劉邦的命令向東進軍,出擊齊國。劉邦出於孤立無援的狀態,在項羽的持續打擊之下,他準備放棄成皋以東的地區,固守鞏、洛之地以抵禦楚國。
而酈食其勸說劉邦,守住成皋以東的地區是才是取得全面勝利的關鍵,此時漢軍的重點就是繼續向東進軍而不是退守,等“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杜大行之道,距蜚狐之口,守白馬之津”的形勢形成之後,任何人都不能阻攔大漢奪取天下。
現在,燕國、趙國等地已經臣服於大漢,只剩下一個齊國了,而齊國地方千里,兵強馬壯,即便是派最能打的將領率領數十萬部隊,也不可能在朝夕之間拿下齊國(田廣據千里之齊,田間將二十萬之眾,軍於歷城,諸田宗彊,負海阻河濟,南近楚,人多變詐,足下雖遣數十萬師,未可以歲月破也),所以,還不如派我過去遊說,讓齊國俯首稱臣,只是一句話的事。
劉邦聽從了酈食其的建議繼續硬著頭皮向東進軍,而酈食其則來了個“單刀赴會”,直接找到了齊王田廣。對田廣的遊說,酈食其從兩個方面下手:
首先就是證明項羽此人不可輕信,並且跟著他乾沒什麼好處,比如項羽負約,把與自己關係好的人分封為諸侯王,關係不好的人就得不到封賞。比如項羽過於殘忍,殺了秦王子嬰、燒燬秦朝宮室、坑殺二十萬降兵、追殺義帝等等。比如項羽對有功之人不能賞,對有罪之人卻必罰。這就導致了項羽眾叛親離,逐漸出於孤立無援的狀態。其次就是證明天下遲早屬於劉邦:首先劉邦的性格與項羽完全不同,他是一個喜歡雙贏的人,更為關鍵的是,他現在已經做到了“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大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大局已定,明白人都知道將來天下是誰的。
齊王田廣覺得酈食其說得非常有道理,於是下令撤銷對大漢的戒備,天天與酈食其喝酒,就等著劉邦來收編齊國了。
但是這個訊息並未傳達到劉邦那裡,韓信倒是先聽說了齊國投降的訊息,便準備放棄出征齊國。而韓信的謀士蒯徹卻說:“漢王只讓你出征齊國,現在齊國雖然投降了,但是漢王卻從來沒下令讓你停止進攻啊!再說了,您率兵幾十萬長途奔襲,耗費這麼大的人力物力反立下的功勞反而比不上酈食其的三寸不爛之舌,這也太丟人了!”於是,韓信決定繼續向東進軍,沒有防備的齊國最終還是沒有抵擋住韓信的進攻,齊國最終再次落入劉邦手中。
在攻破齊國之後,韓信決定自封為齊王,而處於窘境中的劉邦不得不承認了韓信的地位,但是這個事件也讓劉邦震怒不已,給日後韓信之死埋下了伏筆。
-
7 # 謝金澎
話說劉邦像一個混混一樣徑自闖入韓信營帳搶走韓信兵符,調走韓信大軍時,還是給韓信留了一點兵力,讓其自行發展,攻打齊國。
韓信沒有辦法,兵權被奪,也沒有資格講條件了,於是自行募兵,攻打齊地。待韓信帶兵抵達齊國邊境,才傳來酈食其已經與齊王和談成功的訊息。此時的韓信弄的有點進退兩難,只好下令暫時停止對齊國的軍事行動。
韓信帳下有一名叫作蒯徹的謀士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蒯徹是因為敬佩韓信的軍事才華才過來投奔韓信的,成為了韓信帳下最重要的幕僚之一。蒯徹勸韓通道:“將軍接受漢王的詔令出兵討伐齊國,雖然漢王又派出了使臣前去和談,但是漢王也沒有通知將軍停止對齊國進行軍事攻擊。這酈食其只不過是一個說客,憑藉著三寸不爛之舌,居然瞬間獲得了齊國的七十多座城池。想想將軍以前率領著數萬軍隊,費時數年才攻下了趙國的五十多城。相比較而言,將軍的功勞卻比不上一個腐儒酸丁,漢王將來如何看待將軍?”
韓信原本就對劉邦搶走兵符、調動自己訓練的軍隊心裡很是不爽,如果再讓酈食其搶了自己的功勞,韓信確實難以接受。再說,自己攻齊本來做了這麼久的準備,眼見到嘴的肥肉不吃,實在不甘心。於是,韓信假裝不知道有和談這件事,下令全軍渡過黃河攻打齊國。
齊國軍隊完全沒有料想到漢軍會來這手,一邊和談一邊偷襲,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韓信的部隊毫不客氣,一鼓作氣就攻擊到了齊國的首都臨淄,齊王惱怒異常,烹殺了倒黴的酈食其。
所以,韓信在明知道劉邦派酈食其勸和了齊國還以武力攻打了齊國的罪魁禍首就是這個謀士蒯徹。說來這個蒯徹也算是個人物,他謀齊地其實還有一步棋,就是拿下齊國,韓信就有了自己的根據地。齊國沃野千里,物阜民豐,瀕臨大海,如果韓信肯聽蒯徹的謀劃,與劉邦、項羽成三足鼎立之勢,進可攻,退可守,也不至於有後來的殺身之禍。
原本也算是千古奇謀,奈何韓信專注軍事,不懂政治,失去大好良機,也埋沒了一個優秀的謀士。
-
8 # 史志鉤沉
前204年十一月,漢王劉邦派使者酈食其赴齊講和,田廣與田橫同意和漢王共同對付項羽。韓信趁齊國懈備,攻入齊國。田橫、田廣大怒,立即烹殺了酈食其。
韓信既然知道酈食其己說服齊國歸順漢王,為什麼還要進攻?是因為蒯通的勸說嗎?先來看看攻齊前韓信的處境和當時形勢。
劉邦採納韓信“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對楚實施戰略包圍的建議,前205年,劉邦封韓信為左丞相,命其率軍東進,開闢北方戰場。韓信與張耳一舉平定魏、趙、代、燕。隨後按李左車的建議,先穩定趙地,再圖其他。前204年六月,劉邦出成皋向東渡過黃河,單獨與夏侯嬰跑到了修武的張耳軍中,奪二人軍隊,命令張耳守趙地,韓信為相國。隨後拔部分兵士由韓信去攻打齊國。
不管因為什麼原因,自己的軍隊輕而易舉就被劉邦奪了軍權,作為主帥的韓信不知作何感想,但肯定意識到沒有自己嫡系部隊的危機。沒有勢力,那就是隨時可能被掃地出門。
再看齊國,齊國之所以願意歸順漢王,不是因為被漢王打敗了,而是因為有共同的敵人項羽。若不是劉邦聯軍改彭城,田橫也許早被項羽砍殺或打跑到海島上了。形勢逼齊國和劉邦結為統一戰線。但雙方都明白,這個聯盟象窗紙一樣薄。一旦劉邦或項羽分出勝負,就象原來隨漢共同反抗項羽的三秦和魏趙一樣,彭城一敗,全部叛漢歸楚。所以,當劉邦知道酈食其完成使命後,並沒有下令讓韓信停止。蒯通說的對,沒有命令就是命令!
所以,當劉邦再次派韓信出征齊國時,韓信的內心已有為自己打算的想法:打出一塊地盤,建立自己可掌握的軍隊,從而壯大自己實力。所以,當韓信知酈食其己說服田廣田橫,歷下已不設防,毫不猶豫下達進攻的指令。必竟,這樣的機會可遇而不可求啊。當拿下齊國後,立刻要求劉邦封其為假王,這就是明證。
-
9 # 尋根拜祖
韓信不顧酈食其已經勸降了齊王田榮的事實,乘田榮毫無防備的時候,突然襲擊滅了齊國,導致酈食其被田榮烹殺的悲劇。這件事的始作俑者是韓信的謀士蒯通,他慫恿韓信與酈食其爭功,利用劉邦沒有下令讓他停止攻齊為由,突然襲擊齊國。
不過這件事並不那麼簡單,韓信可能是被蒯通的建議蒙了心智,但蒯通其實有更深的謀劃,他利用了韓信的小自私心理,把韓信導引到他希望的局面,進而實現他心目中的“三分天下”的佈局。
滅齊戰爭滅齊是劉邦既定的方針,按照他和韓信制定的戰略,劉邦主力在西路滎陽與項羽僵持,韓信出兵井陘關,北向滅趙、燕,再東向滅齊,形成對項羽的三面合圍。
當韓信完成了對燕趙之地的攻克後,他率兵移師齊地。與此同時,酈食其自告奮勇,出使齊國,以三寸不爛之舌,有說田榮歸降。估計連劉邦都沒想到,酈食其這個老儒生太厲害,竟然真的說降了田榮,而此時韓信的大軍剛到齊地邊境。
韓信得知齊國已經歸降,就準備息兵,謀士蒯通卻認為,韓信應該繼續攻打齊地。他的理由是,你韓信用了幾萬人,打了一年,才得到五十多座城池,人家酈食其一張嘴皮,就得了七十多座城池,太丟臉,漢王也沒說讓你停止攻齊,為什麼不搶了酈食其的功勞?
於是就發生了韓信,乘田榮毫無防備之際,一舉攻佔了齊國,害得酈食其,被憤怒的田榮烹殺。
奇怪的是,面對韓信明目張膽的爭功,並害死酈食其的行為,劉邦對韓信沒有任何處罰,反而勒令酈食其的兒子,不得因此對韓信尋仇。當韓信要求劉邦封他為代理齊王(假齊王)時,劉邦乾脆封他為真齊王。
劉邦如此小心翼翼,跟他的行事風格完全不符,他在擔心什麼呢?其實,從韓信滅齊開始,劉邦就應該聞到了一股不詳的氣息。
蒯通的大戰略拿下齊地後,蒯通終於向韓信攤牌,說出了他慫恿韓信攻齊的真正目的:在項羽和劉邦兩極對峙不下的時候,乘機制造第三極,形成天下三分的局面!
如果蒯通的計劃實現了,中國提前二百年就進入“三國”時代。應該說蒯通的眼光非常毒,他看到劉項雙方多年拉鋸戰,誰也吞併不了誰。而此時,韓信得到了戰略地緣意義重大的齊地,再加上韓信本人的軍事才能,他理所當然成了劉項雙方,誰也不敢得罪的第三極。
事實上,韓信得到齊地後,項羽第一時間派人聯絡韓信,鼓動他入夥,一起攻打劉邦。劉邦之所以壓著怒火,封韓信為齊王,擔心的就是韓信心生叛逆。
項羽犯了個大錯誤,大概覺得韓信原來就是自己的小羅羅,所以他跟韓信表達的意思是:歸來吧,我還可以接納你。韓信立刻回覆:我在你手下的時候,你什麼時候看得起過我,漢王對我如何厚重,你一邊涼快去!
假如項羽放低姿態,這麼說:“以前我眼睛瞎了,沒識得大才,如今我願意彌補,跟你結為兄弟之盟,共圖天下!”正好呼應蒯通的謀劃,說不定韓信真的就接受了。
韓信的小心思因為項羽的的自大,失去了拉攏韓信的機會,韓信只有兩個選擇:一是繼續給劉邦當好臣子,二是接受蒯通建議,三分天下。
韓信對這兩條路都有一些不太滿意,背叛劉邦自立,辜負了劉邦對自己的恩遇,給劉邦當臣子,心有不甘。一條路對不起劉邦,一條路對不起自己,於是他選擇了第三條路:名義上做劉邦臣子,實際上擁兵自重,做逍遙王。
所以,他毅然拒絕了蒯通的苦苦相勸,在他的第三條道路上苦苦掙扎。先明目張膽地要了一個齊王封號,接著乘垓下之圍關鍵時候,向劉邦伸手,逼得劉邦給他劃定封地,才出兵合圍項羽。
這就是韓信的小心思,其實他根本沒有第三條路可以走。韓信的這個舉動,說明了這個軍事天才,在政治上是個不折不扣的侏儒!
滅齊肥了誰一場本不該出現的滅齊戰爭,到底誰是真正的受益人?
首先原來的齊王田榮,他是徹頭徹尾的受害人。本來他已經答應降漢,卻被韓信橫插一槓子,導致國滅身死。假如沒有韓信滅齊,至少他這個王爺還能當一陣子。當然,他早晚也會死在,後來的消滅異姓諸侯王行動中。
其次是酈食其,他是最大的受害人。以一張嘴,說得七十餘座城池,更關鍵的是,齊地的獲得,徹底扭轉了楚漢相爭,劉邦被動的局面。酈食其憑此一功,足以穩坐功臣榜前列。
其三韓信也是受害人。假如不是得到齊地,肥了膽,韓信還是劉邦賬下忠心耿耿的臣子,他怎麼會有後來的兩次要挾求封,又怎麼會落得被剪除的下場?
其四總策劃蒯通,也是受害人。他沒有正確評估韓信的狹隘,一廂情願導演了滅齊戰爭。結果自己的理想沒實現,嚇得裝瘋賣傻,以期躲過災禍。
其五項羽也是受害人。如果沒有齊地這個戰略支點的變化,劉項滎陽對峙最終的結果,還真不好說。即便田榮一時投靠劉邦,有龍且的大軍壓迫,誰敢說田榮不會再次倒戈,叛漢降楚?韓信攻克齊地,又明確拒絕項羽的示好,讓項羽徹底失去了這個戰略平衡點。
這場滅齊戰爭,只有一個受益人——劉邦!
當以上五方都因為滅齊戰爭,受到無窮盡的傷害時,劉邦卻坐收革命成果。田榮的死,讓劉邦永遠不用擔心,齊地會倒向項羽(從這一點上說,或許當初沒讓韓信停止攻齊,就是劉邦故意為之)。給小心眼的韓信一點甜頭,齊地就會成為刺向項羽的利刃。自始至終,劉邦都不需要從自家庫裡拿東西,就可以讓齊地成為他打敗項羽的主力,這筆生意劉邦賺大發了!
或許這就是天意吧,當幾方為各自的小算盤,費盡心思,機關算盡的時候,到頭來才發現,他們的努力都在為劉邦一個人服務!
-
10 # 方圓論壇
當時齊國的掌權人物是田橫,田橫實際上是不願意和項羽結盟的。因為當時的楚漢之爭已經到了白熱話階段,田橫不願意摻和進去。但是劉邦彭城兵敗之後田橫非常害怕,所以才著急和項羽結盟。但這個結盟十分脆弱。雖然田橫和項羽是貌合神離。但是他對劉邦也沒什麼好感。田橫就想著保持自己勢力完整割據一方。能夠吸引他的只有王位。但這個又是劉邦不願意給他的。
而對於齊國的用兵策略本來韓信是早已經制定好的。但是由於情況不明所以韓信暫緩了攻打齊國的計劃。正好這個時候劉邦手下謀士酈食其和劉邦請命去遊說田橫勸降齊國。劉邦也就答應了酈食其的請求。果然酈食其不負眾望用三寸不爛之舌說的田橫願意站到劉邦的一方對付項羽。劉邦雖然表面上答應了田橫,但實際上很清楚田橫不過是被迫無奈站到自己一邊,根本不是非常情願的。所以劉邦也在想辦法怎麼能簡單直接的除掉田橫。而田橫在和酈食其達成合作意向後就放鬆了對韓信的警惕。
而這個時候韓信也統帥大軍來到齊國城外準備攻打齊國。韓信聽到劉邦勸降了齊國也懵了。不知道究竟怎麼回事。這個時候韓信手下謀士剻通卻看穿了劉邦的意圖,他告訴韓信,大王現在對於田橫是左右為難。一方面怕田橫站在項羽一邊,另一方面又在想辦法如何一勞永逸的解決掉田橫。而且命令您攻打齊國的就是大王,雖然現在又有人勸降田橫了。但是大王並沒有給您下達停止攻打齊國的命令。這就說明大王還是想滅掉齊國的。而且韓信認為酈食其之所以能威逼利誘的勸降田橫,就是因為自己大軍壓境。所以韓信索性繼續貫徹劉邦的命令進攻齊國。雖然最後齊國被韓信所滅。但是酈食其也被暴怒的田橫給烹殺了。
實際上酈食其和韓信都是劉邦手中的棋子罷了。針對同一個敵人,劉邦給兩個人下達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命令。這勢必會有人做出犧牲。而韓信統帥大軍顯然是出不了事的。那麼犧牲的那個人只能是酈食其。而酈食其死後劉邦又可以把酈食其死亡的導火索新增在韓信身上。韓信這就是“黃泥掉褲襠,不是屎也是屎了”。所有人都讓劉邦給算計完了。但最可惜的還是酈食其。死的不明不白的。而透過這件事也可以看出劉邦是多麼冷酷無情。為了達成目的,所有的人都是可以犧牲的。哪怕是為他立下無數功勞的功臣。想想就不寒而慄。
-
11 # 知未是也
二是韓信在齊國西北的平原對齊國構成軍事威脅。韓信在北方戰場一路戰必勝、攻必克,用一年多時間拿下趙國五十城,並滅亡了趙國,其所向披靡,誓不可當,齊國本來受項羽連年攻打,國力受到極大削弱,軍民非常疲憊,今韓信攜連滅幾國之威,無疑讓齊國受到巨大壓力,這是齊王投靠漢王劉邦的重要原因。
三是酈食其遊說起到了決定作用。酈食其自告奮勇,經劉邦允許到齊國說降齊王田廣,他問田廣誰最終贏得天下,齊王說不知道,酈食其對齊王說,最後贏得天下的人必然是漢王劉邦,田廣問為什麼?酈食其便把劉邦的仁義和愛民與項羽的殘暴和不義說給田廣聽,並告訴田廣齊國的最大敵人是項羽而不是劉邦,項羽才是齊王的仇人,今齊國準備和韓信打仗,不但不能取勝,還幫了仇人項羽的大忙,無異於助肘為虐和自取滅亡,如果項羽最後勝利,楚國和齊國恩怨太深,項羽不會饒了大王,齊王的腦袋將舍不保,但如果漢王最後勝了,漢王本來和齊王沒有什麼深仇大恨,齊王興許最後還能保住腦袋,並且榮華富貴,田廣聽了認為酈食其講的很有道理,最後答應以七十城投漢王,放棄對韓信軍隊的防禦和備戰。
韓信聽說齊王在酈食其陳說下答應投降劉邦,並放棄了對漢軍的備戰和防禦,本來也打算放棄對齊國發動進攻的準備,但受到手下謀士蒯通開導,放棄了不打算攻打齊國的想法,蒯通原名蒯徹,因避諱漢武帝名諱改成蒯徹,他告訴韓信,萬萬不可放棄攻打齊國的想法,酈食其用了幾天時間,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就拿下各國七十餘座城池,而將軍用一年多的時間才攻破趙國五十幾座城池,相比之下,將軍不但沒有酈生功勞大,還簡直就是對將軍打仗莫大的諷刺!將軍若要不受此辱,就應裝作對什麼都不知道,一不做二不休的對齊國發動進攻,用消滅齊國來與酈生爭個高下,韓信認為蒯徹講的有理,絕不能給酈食其和自己爭奪功勞的機會,於是他以漢王沒有通知他,他自己不知道為理由,突然對齊國發起進攻,可憐齊國軍隊根本就沒有防禦準備,被韓信軍打得一敗塗地,直到大軍兵臨城下,齊王以為上了酈食其的當,不分青紅皂白便烹殺了酈食其。
韓信強攻齊國,完全是因為在和酈食其爭功勞大小,所以他才不顧一切的攻打齊國,讓齊王吃了啞巴虧,也把酈食其送上了西天。
-
12 # 我不是易中天
在楚漢爭霸的大勢中,相對弱勢齊國是註定會被瓦解的,不是入了狼窩,就是橫死虎口。最終被韓信滅國。至於投降這回事?我給大家一一解釋!
在彭城之戰後,劉邦率領的反項集團被打的雞飛狗跳,這次會戰扭轉了楚被包圍的尷尬形式,再次證明了劉邦的烏合之眾,不過爾耳!
齊國就是這時開始登上擂臺!在劉邦項羽打的你死我活的過程中,誰也沒有想到,一直在田氏家族內亂的齊國,最終被田橫復辟。此時的齊國和趙國結盟。至於齊國寧願獨立不選擇抱大腿的原因,是因為原本統一的齊國分別在這兩大勢力中被瓦解,在所謂“三齊”的鬥爭中對楚漢失去信任。
齊國的崛起,成了楚漢之外最具實力的諸侯國,這就讓劉邦和項羽都很難受。項羽如果乘機打齊,逃跑的劉邦會繼續做大。如果項羽繼續擴大彭城戰果,又擔心齊國在背後捅刀子!而劉邦也不得不承認,齊國盡然有意三分天下!可惜實力不允許。
被揉捏慣了的齊國,開始有機會任性齊國橫插的一腳,讓楚漢的劍拔弩張的拳頭不得不放鬆,最開心的就是劉邦了,一直在逃跑,從未被超越!齊國這一腳正兒八經踹到的是追殺他的項羽身上。
———關鍵拼人品的時候到了
只擅長武力,不會圍人的項羽失去了判斷能力,怎麼打破僵局?這時候喜歡搞階級弟兄的劉邦反而高枕無憂!因為手下張良給出了個點子:
九江王黥布,楚梟將,與項王有郄。彭越與齊王田橫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不得不佩服張良毒辣的政治眼光,很快找到項羽的弱點。這句話裡提到四個人英布、田橫、彭越、韓信。如何巧妙的利用好這幾個勢力,成了擊敗項羽的關鍵。這裡就體現出劉邦得優點來了,比起項羽用人時的猜忌和魯莽,劉邦對手下充分信任的執行力才是取得勝利的原因。於是劉邦按照計劃兵分兩路,在彭城、滎陽、成皋和項羽互成犄角!
韓信的執著掃蕩,已經確定齊國必亡韓信的北伐是為了清理不聽話的諸侯國,其中就包括齊國。很快韓信這個軍事天才,不負劉邦期望,一舉擊破收降魏、代、趙、燕、齊等五個諸侯國。齊國是最後一個被消滅的,這裡就發生了一個小插曲,齊國先投降了。既然已經投降了,韓信為啥又把人家滅國?那麼齊國的投降意味著什麼?我可以用一句話概括:
———戰略性撤退
在夾縫中偷生的齊國,相對離劉邦得戰線最近,對劉邦而言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齊國投降的舉動就變得耐人尋味。好了,又一個關鍵人物出場了——酈食其。
這個哥們很牛,和劉邦說:不用動刀子,我一張嘴就可以讓田橫投降!事實證明酈食其沒有吹牛,田橫在他的忽悠下,真準備投降!這下另一頭霍霍磨刀的韓信尷尬了。這裡我一直在懷疑,酈食其的口才真的有那麼神奇?請不要忽視在諸侯國裡可以生存的任何君主!
田橫,沒有那麼簡單!投降,是迫不得已!酈食其已經看破這種局勢,韓信的大軍壓境給齊國造成的壓力很大。那麼此時的齊國存亡只是時間問題。酈食其是聰敏人,立刻抓住機會勸降。而田橫也是聰明人,立刻抓住機會投降!
可惜聰明的酈食其和田橫,遇到耿直的韓信!
韓信不顧酈食其的成功勸降,用武力把齊國滅了。這次背信棄義的軍事行動,害的酈食其被田橫架起鍋煮熟了。很多人說韓信是為了爭奪功勞,意氣用事。另一種說法是韓信為選擇自立,爭奪先機。韓信自立是有根據的,畢竟中原北部地盤已經全部由韓信接手,當時韓信的謀士蒯通就主動提出用武力搞定齊國,很簡單一個書生一張嘴就完事了,把將軍你放在什麼樣位置?於是韓信就出兵了。滅齊後蒯通又建議韓信:
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歸乎?夫勢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竊為足下危之。這樣子可以分析,蒯通和齊國難道有什麼個人恩怨?其實並不是,只是蒯通想借滅齊的行動,給自己勸說韓信自立做一個鋪墊!蒯通是最先看透劉邦嘴臉的謀士,他的謀略完全為了韓信個人利益。滅掉投降的齊國,引起劉邦的不滿,那麼齊國就成了韓信走向自立這條道路的硬通行證!
▲蒯通為了韓信是煞費苦心那麼韓信滅齊,絕對不是衝動!也不是為了自立!韓信完全是站到軍事角度,齊國的狀態我已經解釋的很清楚了,楚漢誰也想利用的一顆棋子!諸侯國的反水曾經讓劉邦和項羽都很難堪,而韓信對齊的投降也並不看好。那麼類似雞肋的齊國,最好還是搗爛吃掉,免得卡住喉嚨!
▲韓信為了劉邦也是煞費苦心
那麼所謂的自立一說確實存在,只不過齊國已經不屬於博弈的旗子。有能力對抗的是項羽、劉邦、韓信。韓信在中原北部的做大已經具備,楚漢這個天平的勝利傾向。蒯通是最早看透這一點的,劉邦項羽也明白,只有韓信我覺得真沒有看透!劉邦對韓信始終是戒備的,而韓信對劉邦確實一往情深!其中劉邦在韓信滅魏、代後,劉邦抽走他的主力讓他帶新兵打趙國,韓信滅趙以後劉邦抽走他的主力讓他帶新兵打齊國,現在滅齊又借兵來廣武幫忙!劉邦這種無恥的借兵行為,可以理解成對韓信的間接削弱!韓信始終沒有抱怨,一如既往地默默支援!這裡最後提一下齊國,那麼至於韓信在齊國和劉邦要個王位:
齊人奸猾,田家殘餘還在繼續活動,南面又鄰近楚國,請求委任末將為假王只是個假王,虛頭銜而已!這個舉動我可以確定,韓信只是為了自己的不公平待遇,撒嬌抱怨一下,即使劉邦不給他王位,韓信也會出兵救他。可是劉邦當真了,赤裸裸的要挾啊!這句話深深地在劉邦心頭埋下殺機!
由此可見,韓信真的是個可愛的弟弟!他在這幫人中間除了年齡,更年輕得是他的政治眼光!
-
13 # 國史春秋
齊國投降出於自身的利益考慮,韓信滅齊有自己的打算。
齊國為什麼要投降劉邦?齊國投降是大勢所趨,韓信滅趙之後,只剩下燕國和齊國,但是怎麼個打法一時還心存憂慮,於是問計老前輩李左車。
李左車很謙虛地給韓信指點迷津說,燕國可以智取,不宜強攻。因為當時面臨兩個難題:一、剛剛攻下趙國士兵疲憊厭戰,急需要休整。二、糧食供應不足,時間一久會暴露自己的弱點,而陷入被動。
所以,李左車認為韓信不應該拿自己的短處去和以逸待勞的燕國去拼,而是先安撫趙國百姓,經養精蓄銳之後,只需把軍隊擺在燕國的家門口,到時候找說客帶著一封書信就可以把燕國勸降,同樣只剩下一個高處不勝寒的齊國也會不戰而降。
這就是李左車一套避實就的策略。 事實上,李左車分析的很正確,後來齊國的投降只不過是形勢所迫,並不是酈食其的三寸不爛之舌發揮了神奇的作用。即便是酈食其不去說服齊國,韓信也會派人去,結果沒什麼差別。
而劉邦之所以派酈食其前往,有兩個原因:一、可以複製韓信脅迫燕國的成功模式,不費一兵一卒佔領齊國。二,防止韓信勢力過大而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如沒有之前燕國的不戰而降,如果沒有韓信又將大炮架到齊國的家門口,那麼齊國會投降嗎?顯然不可能。所以真正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是韓信,而不是巧舌如簧的酈食其。
最終,齊國不想再做無謂的抗爭而選擇投降,這樣一來符合雙方利益,齊國可以避免因戰爭導致的生靈塗炭,百姓遭殃,劉邦不費一兵一卒得到齊國。
因此既然雙方心照不宣,不論誰去給齊國送梯子,齊國都會順著臺階往下滑。
韓信為什麼要滅掉已經投降的齊國?韓信滅齊是爭取利益。劉邦用韓信,也防著韓信,所以三番五次將韓信弄成光桿司令,然後再讓其空手套白狼。
韓信滅趙脅燕之後駐軍修武縣,劉邦在滎陽和成皋被項羽打的只剩下一個車伕夏侯嬰。劉邦沒辦法,只好帶著夏侯嬰逃到韓信的駐軍地,然後先在旅館喬裝打扮成漢王的使者,趁著天還沒亮就摸進了韓信的大帳,直接將帥印和兵符揣懷裡。
當韓信還在睡夢中,劉邦就把他的所有軍隊帶走,然後給了韓信一個趙相國的虛銜兒,讓他組織兵馬攻打齊國。
而當韓信辛辛苦苦召集了數萬人馬兵臨齊國的時候,劉邦卻派出了酈食其去勸降齊國。
表面上劉邦是做了兩手準備,其制衡韓信的目的也不言而喻。
如果韓信不攻打齊國,非但寸功未立,連塊安身立命之地都沒有,所以韓信必須佔領齊國,為自己贏得政治籌碼。
事實上,韓信佔領齊國之後,才算第一次真正掌握了命運的主動權。所以項羽才會派人來和韓信坐下來聊人生、談理想及分析天下大勢。只不過韓信沒有成大事的魄力,僅有的一次機會都沒有抓住,所以至始至終沒逃出一枚棋子的命運。
-
14 # 我是趙帥鍋
齊國投降劉邦之時,正值楚漢之爭進入白熱化階段。當時,項羽在滎陽、成皋一線,把劉邦打得狼狽不堪,甚至連成皋都被項羽攻破。但是,劉邦在東部戰場,卻把項羽打得焦頭濫額,不僅趙、代、魏、燕等地先後被韓信平定,項羽的後方也被彭越、英布攪得天翻地覆。
在這種背景下,一直坐山觀虎鬥的齊國,其地位就變得越來越舉足輕重。因為,齊國倒向項羽,就可以緩解項羽在東部戰場上的劣勢;當然,齊國倒向劉邦,項羽東部戰場的劣勢,馬上就會變得更無可救藥。
但是,基於齊國的利益,自然不願意倒向任何一方,對於齊國來說,劉邦和項羽這樣繼續對峙,誰也勝不了誰,顯然對齊國是最有利的。因為,此時的齊國如果倒向項羽,項羽就有可能在滎陽、成皋戰場上,把劉邦打得無法立了。如果項羽取得這種勝利,再掉過頭來整合六國故地,齊國恐怕很難擋得住。
當然,此時的齊國如果倒向劉邦,那項羽在東部戰場上,就有可能輸掉一切。因為,項羽本身就已經被彭越折騰得夠嗆,現在齊國又倒向劉邦這邊,這就意味著韓信也解放出來。這樣一來,彭越、韓信、田橫三個人一塊攻打項羽的後方,項羽的老巢彭城估計是保不住的。如果出現這種結果,那項羽肯定是死路一條。但問題是,這就意味著劉邦就將一家獨大,到時齊國自然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也正因為此,現在的齊國,依然還想坐山觀虎鬥。所以,當他們一聽酈食基來說降,自然也非常樂意。因為,這種口頭上的說降,並沒有任何實質上的約束,不過是一紙條約而已,它不可能因此讓齊國派軍進攻項羽,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手伸進齊國。換句話說,它實際上等於,劉邦變相承認齊國可以坐山觀虎鬥,齊國自然非常樂意接受。
然而,就在酈食其和齊王喝酒看戲並簽訂友好條約時,韓信趁著齊國暫時對他放鬆警惕的這個空檔,突然率領大軍對齊國發動全面進攻,瞬間把齊國打得土崩瓦解。那麼,韓信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顯然是因為,韓信一直想找個機會裂土封王,而攻下齊國就是他裂土封王最好的機會。
大家知道,當初韓信在攻下魏國後,劉邦直接把魏國變成郡縣,韓信自然沒有機會當魏王。等到韓信攻下趙國後,因為張耳是趙國從前的國王,並且張耳曾經還給劉邦當過大哥。有張耳在,韓信自然是沒有機會當趙王的。
所以,當時韓信在攻下趙國後,就作了一個順水人情,替張耳請封為趙王。韓信為張耳請封趙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顯然是因為韓信不希望劉邦把天下據為己有;只要劉邦願意把六國故地分封給功臣,以韓信的功勞,怎麼也可以封一塊土地稱王的。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韓信能夠成功攻下齊國,那他自然就有機會裂土封王。也正因為如此,當酈食其和齊國和談時,韓信一看,竟然有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就擺在自己面前,自然心中暗叫一聲,無毒不丈夫。總而言之,不就是犧牲一個酈食其嗎?於是,馬上率軍對齊國發動了大舉突襲。
因為,酈食其在漢國有著絕不可低估的地位。他親自與齊國簽訂了友好條約,本人還在齊國都城內,所以,齊國自然會認為,至少劉邦在這個時候,是絕對不可能進攻齊國的。所以田橫就放鬆了對韓信的警惕。結果卻沒有想到,韓信的軍隊突然大舉殺了過來,一戰將猝不及防的齊國大軍打得灰飛煙滅。
後來,韓信如願以償當上齊王。但他的結局,也在此時已奠定。因為,酈食其、酈商兄弟在劉邦集團中,有著絕不可低估的地位,而韓信與酈氏兄弟自然也應該是比較熟悉。但是,韓信為了打勝仗,竟然故意犧牲酈食其。這會成為他人格上無可去除的汙點,因為,韓信在這件事上,做得實在太不地道。
在這種背景下,劉邦以後藉故收拾韓信時,人們自然會容易接受。至少酈商及其好友,一聽劉邦要收拾韓信,都會感到高興。並且,韓信本來也可以成為曹參類似的人物,老老實實給劉邦打工,但他卻想著要裂土封王。韓信的這次選擇,直接導致他後來的悲劇。因為劉邦建國後所殺的功臣,全部都是裂土封王的人。
-
15 # 狐筆春秋
就當時情況而言,韓信滅齊很可能是劉邦默許的,畢竟投降過來的齊國終究沒有打下來的穩定,所以在滅齊之戰發生後,劉邦及漢軍集團並無任何波動,只可惜死了個酈食其。
一:降齊國並非劉邦本意
在楚漢滎陽對峙之際,劉邦在韓信的建議下,決定由韓信率領部分漢軍開拓第二戰場,以實現多線作戰的方式緩解滎陽的危局。
而事實是在韓信成功滅趙、圖魏之後,深感形勢危急的項羽對滎陽的攻佔也更加急切,困獸之鬥的劉邦在走投無路之下,先是接受了酈食其大封天下諸侯,廣樹盟軍以抗衡項羽的策略。但很快被張良所否定。
眼見一計不成的酈食其於是主動提出要出使齊國,為劉邦拿下齊王田橫,急火攻心的劉邦也就順水推舟地將酈食其出使齊國。但此事並未告知韓信,而這一不對等的資訊差直接導致了後來韓信強行滅齊的軍事行動。
至於劉邦為何不將酈食其說齊之事告知韓信,我們已然無法知曉。但在我看來,這裡面不免有些劉邦刻意而為的痕跡。換言之,在酈食其提出“廣建諸侯以制項羽”的計策之後,劉邦對他就已有所不滿了,所以在他自告奮勇要去說降齊國的時候,劉邦雖然並不怎麼贊同,但為了把他調離自己身邊,還是默許了。
此外,還有一層原因是,劉邦對韓信終究還是有些不放心的。
二:齊國縱然投降,田橫意在做盟友而絕非臣子
對韓信的軍事能力,劉邦是完全相信和放心的,特別是在其攻下趙國和魏國之後,北方戰場除了齊國幾乎全部落入漢軍手中。所以吞滅齊國,整合第二戰場的軍事力量全面反攻項羽基本就是漢軍集團的重心所在。
此時再去說服齊國,實際上並沒有任何意義,不僅如此,還可能會成為漢軍集團的一大隱患,畢竟,齊王田橫也是個野心勃勃、有志天下的角色,就他一系列的執政手段和軍事行動而言,他最渴望的是“兩虎相爭、兩敗俱傷”然後方便自己“漁翁得利”。
以此而言,縱然齊國投降,那也是出於政治需要而暫時達成的軍事同盟,而絕非自此歸順劉邦,成為大漢下屬的異姓王侯。
試問,面對已經到口的鮮肉,誰不希望完完整整地吃到肚子裡來?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既然亡齊之利遠遠大於說降之利,對於韓信滅齊之事,劉邦自然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漠然處之,淡化處理了。
三:螳螂捕蟬,誰料黃雀在後
毫不誇張地說酈食其完全稱得上的當時天下的頂級說客,前往齊國的酈食其憑其三寸不爛之舌成功說服田橫降漢。
但這一行為對既定的戰略規劃而言是如此突兀,幾乎將韓信和劉邦早期的佈局全盤打亂,面對齊國已下的事實,原本盛兵而往的韓信有些遲疑,一方面打算退兵而回,另一方面又有些猶豫,因為派酈食其說降齊國的事情劉邦並未和自己打過招呼。既定的戰略規劃該如何進行?這是擺在韓信面前的難題。
而就在韓信遲疑不決之時,帳下謀士蒯徹為韓信分析,劉邦之所以沒有派人通知韓信已經派酈食其前往說降齊國,是因為劉邦打心裡希望韓信能夠滅掉齊國。
此外,他還站在韓信的角度,詳細而透徹地規勸韓信,韓王雖然重用他,卻不曾信賴他。韓信應該堅決打下齊國,然後在此富甲天下的東海一隅,深耕細種培養自己的嫡系勢力。一方面既可以自我保全;另一方面也可以三分天下鼎足而立。
卻說韓信本身就是有些野心雄圖的角色,聽了蒯徹的建議,自然一拍即合,所以悍然發動滅齊之戰,將原本還沉溺在酣歌樂舞之中的田橫打了個措手不及,雄強霸道的齊國就此灰飛煙滅。
四:坑了酈食其的劉邦成了最大的贏家
滅齊一戰劉邦有沒有參與我們不得而知的,但從誰是最大的獲利者的角度而言,這場“鷸蚌相爭”的遊戲,劉邦才是最大的贏家。
功滅齊國,韓信固然如願以償地得到了齊王的地位,卻再次加深了劉邦對她的提防,此外由於此戰直接害死了酈食其的關係,致使原本就人員極差的韓信更漢軍集團的隔閡矛盾更加深沉,使得韓信幾乎成為孤家寡人。
在我看來,酈食其之死,罪不在韓信,畢竟他只是在堅決地執行既定的戰略規劃,害死酈食其的恰恰是大漢高皇帝——劉邦。
-
16 # 微觀歷史
齊國投降劉邦是因為被劉邦派的說客酈食其給勸降了。韓信之所以要強行滅掉已經投降的齊國是被手下的說客蒯通慫恿的。
背景介紹:
公元前205年,劉邦趁項羽在齊國平叛之際,聯合四路諸侯,56萬大軍,開始攻打楚國,並且很快就攻陷了楚國的都城徐州。項羽聞訊後,親率3萬精兵,殺回徐州,大破劉邦的諸侯聯軍。
劉邦戰敗後,便撤退到了滎陽、廣武這一帶,構築了一條防線。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劉邦戰敗後,本來就不穩固的諸侯聯軍紛紛反叛,萬般無奈之下,劉邦只得派韓信北伐。
而韓信也不負劉邦的期望,率領漢軍先後滅了魏國、代國、趙國,並且脅迫燕國投降。緊跟著,韓信的目標瞄準了齊國。
第一個問題:齊國為什麼要投降劉邦?
在韓信滅齊前,劉邦派了一個說客酈食其去勸降齊王,希望可以透過和平的手段使齊國投降。
酈食其到了齊國後,對齊王說如果大王知道將來這天下歸誰了,那麼你就可以保全你的齊國。如果你不知道天下將來歸誰,那麼你的齊國就保不住。
雖然酈食其說的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顯然齊王也不是那麼好被說服的人,於是就說我不知道天下將來歸誰。
隨後,酈食其就直接挑明瞭,說天下將歸漢。然後酈食其就給齊王分析了一下,說項羽有兩大弱點:言而無信、賞罰不公。劉邦先進入關中,但是卻沒有被封為關中王。而且最後被分封的時候,被封到了巴蜀那個地方,反觀秦國的三個降將,卻被封在了富庶的關中。由此可以看得出項羽是一個言而無信、賞罰不公的人。
再說劉邦:
劉邦非常捨得給手下的人賞賜。重利之下,各路的人才紛紛投奔到劉邦那裡了。人才歸漢了,那麼天下也就歸漢了。
而且漢軍已經滅了魏國、代國、趙國、燕國,可以說北方就只剩下一個齊國了。區區一個齊國可以抵擋得住已經滅了四國的漢軍嗎?
聽了酈食其的話後,齊王田廣和群臣頓時全傻了。因為未來的天下歸誰他們不知道,但是已經滅了四國的漢軍可是已經到了齊國的邊境了。齊王自認自己沒有實力擋住漢軍。在這種情況下,齊國決定向劉邦投降。
酈食其
第二個問題:韓信為什麼要強行滅掉已經投降的齊國?
酈食其在勸降齊國的時候,韓信還沒有出發去滅齊呢。後來韓信聽說酈食其已經勸降齊王了,就決定不打了。但是,韓信手下的說客蒯通在得知韓信決定不攻齊之後,就去面見韓信了。
蒯通見了韓信之後,就對韓信說漢王給你下令讓你停止滅齊了嗎?韓信回答說沒有。蒯通接著問,既然漢王沒有下令讓你停止進攻,你為什麼要擅作主張,停止進攻呢?聽了蒯通的話,韓信頓時啞口無言。然後蒯通就跟韓信講了一番道理。蒯通說將軍您帶了幾萬人,攻城拔寨多年。但是你佔了幾座城池呢?就拿剛滅的趙國來說吧,趙國有50多座城池。但是你看人家酈食其,僅憑一張嘴,就讓齊王投降了。齊國可以有70多座城池啊。難道將軍您打了這麼多年的仗,還不如酈食其一張嘴的功夫嗎?
韓信聽了蒯通的話後,頓時怒火中燒,即刻下令,發兵滅齊。此時,已經被怒火衝昏了頭腦的韓信已經顧不上身處在齊國的酈食其了。
而齊國這邊,之前齊王已經決定要投降劉邦了,於是就通知在歷下的齊國軍隊撤銷戰備級別。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韓信來了個突然襲擊,一下子就把齊國的軍隊給打垮了。隨後,漢軍乘勝追擊,直接把齊國給滅了。
韓信
總結:
1:齊國之所以要投降劉邦是因為酈食其勸說的結果。2:韓信之所以要強行滅掉已經投降的齊國是因為蒯通慫恿的緣故。
回覆列表
【韓信人品有問題,搶功攻齊致死酈食其】
酈食其東說齊王田廣,齊王田廣答應歸降劉邦,這段歷史稱為:“酈食其連下齊國七十城”。當韓信聽到這個訊息後,聽從了范陽謀士蒯通的建議,為了搶奪戰功,突然攻齊而致使齊王田廣烹殺了酈食其。酈食其說齊和韓信攻齊,牽涉到很多事情和歷史人物,當時齊國的政治軍事狀態,龍且駐守齊國魯城的兵力部署,韓信在齊國邊境平原的兵力部署,劉邦的謀士酈食其其人其事。
【分封諸侯前後齊國的政治軍事狀態,以及龍且在齊國的兵力部署】
秦滅六國,齊國宗室田儋、田榮、田橫三兄弟移居高青(山東淄博管轄),陳勝起義後天下反秦,田氏三兄弟起兵淄博,陳勝部將周市攻齊地,被田氏所擊敗,田儋自稱為齊王。陳勝見木已成舟,遂封田儋的齊王。前208年春,章邯秦軍團追殺陳勝,陳勝王被莊賈殺害,章邯遂攻魏國、齊國,周市、魏王咎、齊王田儋皆戰死。齊人擁立齊國宗室田假為齊王,田假以宗室田角、田間兄弟為相國、大將軍,擠佔了田榮、田橫兄弟的位置。
秦軍進攻東阿,田榮求救於項梁,項梁、田榮大破秦軍於東阿,田榮帶兵歸,廢除了齊王田假,田假逃亡楚國,田角、田間逃亡趙國,於是田榮和項梁產生矛盾,田榮立田市為齊王。齊國是大國擁兵十幾萬,鉅鹿之戰時,田榮、田安、田都率領齊軍救趙,鉅鹿之戰後,田榮帶兵回到齊國,田都、田安帶兵隨項羽入秦關中。
前206年春,項羽以義帝熊心之名分封諸侯時,為了瓦解齊國的勢力打擊田榮,齊王田市被改封膠東王,齊將田都為齊王,齊將田安為濟北王,田榮不予分封,將齊國一分為四。10月,項羽殺義帝熊心,天下大亂。田榮攻殺田市、田安,田都逃亡楚國,田榮合併三齊自稱齊王,擁兵近20萬反楚。項羽親率楚軍主力30萬攻齊,同一時間,劉邦定三秦出關擊楚,項羽知劉邦要來,急切想攻滅齊國然後反身大戰劉邦。前205年1月,齊國大敗,田榮逃到平原被平原人所殺。
田榮弟田橫收集齊國敗兵數萬人,再次起兵反楚於城陽(山東菏澤東南),田橫立田榮之子田廣為齊王,項羽攻打了幾次都沒有打下來。前205年3月,劉邦攻佔了彭城,項羽只好和齊國停戰講和,留下10萬楚軍歸龍且指揮,與齊國相守,自己帶領楚軍主力回救彭城。西楚霸王楚軍共有40多萬,項羽帶領30萬主力攻打劉邦,龍且10萬楚軍駐守在山東魯城一帶,一是看住齊國再不要叛亂,二是作為楚軍的戰略預備隊存在。當然,楚漢戰爭中,項羽是否從龍且軍中抽兵,史書中沒有記載。
沒有記載不等於項羽不從龍且處抽調兵力。後來,龍且被韓信殲滅後,項羽的內心十分恐懼,因為項羽再也沒有任何後備軍事力量了。
【韓信在齊國邊境的兵力部署】
齊王田榮的20萬兵力被項羽打敗後,項羽殘酷的對齊國實施了大屠殺和破壞,整個齊國青壯年男子大幅減少,城市殘破不堪,齊國主要人口變成婦孺老弱,項羽離開齊國後,齊王田廣,再也沒有辦法恢復齊國的強盛,齊國的七八萬軍隊只能和龍且和平相處,就這樣維持了兩年時間。
《史記•項羽本紀》原文:“漢之二年冬,項羽遂北至城陽,田榮亦將兵會戰。田榮不勝,走至平原,平原民殺之。遂北燒夷齊城郭室屋,皆阬田榮降卒,系虜其老弱婦女。徇齊至北海,多所殘滅。齊人相聚而叛之。於是田榮弟田橫收齊亡卒得數萬人,反城陽。項王因留,連戰未能下。”
在這兩年中,楚漢戰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前205年4月,項羽大敗劉邦於彭城,劉邦、韓信退守滎陽。數月後,劉邦命韓信、張耳率10多萬漢軍精銳,進攻魏國、趙國、代國,劉邦、韓王信率領十幾萬漢軍,在滎陽、成皋對抗項羽30萬精銳楚軍主力一年多。前204年6月,韓信不回兵救援滎陽,滎陽糧盡城破。紀信偽裝成劉邦出東城投降項羽被殺,劉邦出西門突圍而去,樅公、周苛殺魏王豹後戰死。
滎陽失守後,韓王信守衛的成皋也被攻破,劉邦和夏侯嬰離開成皋,渡河直奔韓信軍營。劉邦到達韓信軍營後,在周勃、灌嬰等人協助下進入韓信大帳,召集眾將來開會,解除了韓信的兵權。那麼韓信張耳的30萬軍隊是如何組成的?韓信、張耳和劉邦分兵時,帶走精銳漢軍十二三萬,解決掉魏國後,收編魏王豹的軍隊三四萬。張耳原來是常山王,有常山軍五六萬,陳餘聯合趙王歇攻打常山王張耳,張耳兵敗逃跑投奔劉邦,常山軍被陳餘收編了。韓信、張耳攻打趙國時,張耳寫信策反趙軍,趙代軍隊中的常山軍本來就是張耳的軍隊,四五萬常山軍就投誠了張耳。韓信井陘之戰大敗趙軍,陳餘、趙王歇被殺,收編投降趙軍近10萬。
攻打趙魏代時,張耳的戰功大於韓信,所以,張耳被封為趙王,而韓信只是晉升為右丞相。劉邦沒有治罪韓信,把韓信、張耳的30萬軍隊一分為三,張耳率幾萬常山軍守衛趙國,劉邦帶走了趙代的降軍10萬,並且把降將李左車調走當太子劉盈的老師,以防備韓信培植自己的親信,曹參、周勃、灌嬰率領的十五六萬漢軍精銳,仍然歸韓信指揮,命令韓信東進攻打齊國。韓信帶兵走到平原就紮營不走了,招兵買馬訓練新兵,在平原一帶滯留了一年時間,就是不進攻齊國。
《史記•淮陰侯列傳》:“楚數使奇兵渡河擊趙,趙王耳、韓信往來救趙,因行定趙城邑,發兵詣漢。楚方急圍漢王於滎陽,漢王南出……六月,漢王出成皋,東渡河,獨與滕公俱,從張耳軍修武。至,宿傳舍。晨自稱漢使,馳入趙壁。張耳、韓信未起,即其臥內上奪其印符,以麾召諸將,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漢王來,大驚。漢王奪兩人軍,即令張耳備守趙地。拜韓信為相國,收趙兵未發者擊齊。”
【酈食其(liyiji)其人其事】
酈食其,陳留高陽人,家貧愛好讀書,沒有什麼產業,年齡近六十歲,在鄉政府看大門。但是,縣裡的官員豪強都不敢使喚酈食其,縣裡人都說酈食其使“高陽狂徒”。酈食其投靠劉邦後,成為劉邦麾下重要的謀士,地位僅次於張良,給劉邦出了不少主意,為劉邦立下汗馬功勞。假如,酈食其不被韓信害死,酈食其在秦末漢初的謀士地位,會排在陳平之上,但是,韓信為了搶功攻齊,酈食其被齊王田廣烹殺,酈食其的連下齊國七十城的軍功成為泡影,漢初論功,酈食其的兒子襲取了酈食其軍功而封為“高粱侯”。
陳勝、項梁之後,各路將領略地經過高陽的有數十人,酈食其聽說這些人都很齷齪,喜歡高等級禮儀而剛愎自用,聽不得推心置腹的真話,酈食其就深居簡出藏而不露。劉邦帥兵攻略陳留,駐紮在陳留郊外,劉邦手下有個騎士是陳留人,劉邦經常向他詢問陳留的能人賢士。騎士回到陳留,酈食其見到騎士就說:“我聽說沛公輕慢待人,有雄才大略,這真是我應該追隨的人,請為我引薦。如果見到沛公,你就說:‘臣下有個老鄉叫酈食其,年齡六十多,身長八尺,大家都稱其為狂人,你千萬不要說我是狂人。’”
騎士對酈食其說:“沛公不喜歡儒家,各色賓客前來晉見,如果穿戴這儒家的衣冠,沛公就取下儒生的儒冠,往儒冠裡吐痰小便。和人家說話的時候,經常大罵儒生。你可千萬不要說自己是儒家呀!”酈食其回答道:“請老弟替我多多美言。”騎士回去以後,按照酈食其的囑託,向劉邦推薦了酈食其。
劉邦到高陽政府賓館,派人召喚酈食其來見。酈食其來了,晉見沛公劉邦。劉邦正踞坐在床上,讓兩個女子洗腳。酈食其進來以後,抱拳長揖之禮而不跪拜,對劉邦說:“足下是想幫助秦朝攻打諸侯呢?還是想率領諸侯攻打秦朝呢?”劉邦罵酈食其:“豎儒,天下人苦秦久也,所以諸侯相繼起來攻打秦朝,什麼叫做幫助秦朝攻打諸侯呀?”酈食其說到:“既然聚眾起義軍誅殺無道之秦,就不應該踞見長者。”於是,劉邦就不再洗腳了,穿好了衣服,延請酈食其坐上座,一起談論天下大事。
還有一個版本,沛公軍攻略陳留,酈食其求見劉邦,使者進來通報,劉邦正在洗腳,問使者來客是怎麼樣的人?使者回答說:“打扮的像個大儒,穿著儒家的衣冠。”劉邦說:“替我拒絕他,說我方今以天下大事謀略,沒有功夫見無用的儒家。”使者出來以劉邦的原話回絕酈食其,酈食其怒目按劍斥責使者說:“走,再去彙報沛公,我是高陽酒徒,不是什麼儒家。”使者害怕了,就再次稟報劉邦:“來客,是天下的壯士,斥責臣下,臣下失職,沒有引見。來客說;再去稟報,我乃高陽酒徒也。”劉邦擦乾了雙腳,抓起長矛說:延請客人進來。
酈食其給劉邦講解了六國縱橫捭闔的戰略,劉邦大喜,賜給酈食其美食,問曰:“計將安出?”酈食其回答道:“足下糾合沛豐義軍,收編散兵遊勇,兵不滿三萬,想要正面攻打強秦,這就好比羊入虎口呀!夫陳留,四通八達之地,而且大量積聚糧食。我和陳留縣令關係好,我去說服縣令投降沛公。如果不聽,沛公舉兵攻打,我為內應。”於是派遣酈食其入陳留,劉邦隨後帥兵而來,拿下了陳留,酈食其遂號為廣野君。酈食其的弟弟驪商,率領數千人跟隨劉邦,後來憑藉軍功封為曲周侯。
劉邦從張良之謀:“避實擊虛”,率軍南下攻南陽,南陽太守殷齮戰敗而退守宛城,陳恢出城談和,劉邦答應不殺城中之人,宛城投降,陳恢為千戶,殷齮為南陽侯,留下王陵、呂澤數千人守南陽,劉邦以三萬人西攻秦。嶢關秦軍五萬,張良設計,沛公軍攜帶五萬人的糧草,道路遍插旗幟。酈食其乃舌辮之士,進入嶢關遊說,連唬帶嚇曉以利害,嶢關五萬守軍遂投降,劉邦不費一兵一卒拿下嶢關,沛公軍增加到八萬多,全憑酈食其三寸不爛之舌。
【酈食其說降齊國,韓信搶功攻齊,齊王田廣烹殺酈食其。】
劉邦解除韓信兵權,重新整合了漢軍,張耳以四五萬常山兵守趙國,劉邦帶走10萬趙代兵,韓信以十五六萬漢軍精銳攻齊國。前204年8月,劉邦以10萬趙軍糾合韓王信數萬兵,發動了成皋戰役,陳平以離間計離間項羽、范增,項羽氣死了范增。命令劉賈、盧綰帥兵兩萬多渡過白馬津,攻佔十七座城池,彭越兩萬游擊隊攻克外黃。項羽分兵去打彭越、劉賈、盧綰,劉邦渡過汜水誘騙曹咎出成皋決戰,一舉殲滅楚軍十餘萬,大司馬曹咎、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自殺,劉邦完勝成皋戰役,扭轉了楚漢戰爭的形勢。
成皋戰役後,項羽從彭城抽調數萬兵馬,從龍且處抽調三萬楚軍,以滎陽地區楚軍為骨幹,收整合皋的敗軍,和劉邦的20萬漢軍對峙於廣武地區。酈食其勸說劉邦曰:“戰爭打的就是後勤和糧草,敖倉是天下糧食轉輸的中轉站,積蓄的糧草很多。項羽攻佔滎陽後,卻不防守敖倉,請漢王分兵守敖倉,楚漢戰爭的形勢就會逆轉。”劉邦聽從酈食其的意見,分兵把守敖倉。廣武會戰八個月,漢軍就食於敖倉,楚軍的糧食從彭城地區轉運,楚軍就越來越困難了。
韓信以十五六萬漢軍精銳進攻齊國,為什麼走到平原地區就不走了呢?韓信精通兵法用兵出神,韓信自稱“韓信將兵多多益善!”這反應韓信用兵的特點,韓信從來不打沒有把握的仗,韓信善於打兵力優勢的仗,喜歡用計謀,隱藏自己的真實兵力,對外宣傳兵少欺騙敵人,喜歡用少量兵力誘騙敵軍出城決戰,然後以優勢兵力殲滅敵人。韓信從來就沒有打過以少勝多的戰役,井陘之戰時韓信、張耳的真實兵力是20萬,而趙代兵只有十二三萬,對外號稱20萬。
韓信進攻齊國到達平原,就地駐紮的原因是,韓信率領的漢軍只有十五六萬,而齊國有七八萬軍隊,龍且的楚軍有10萬,韓信的漢軍並不佔優勢,韓信沒有十分取勝的把握。韓信駐紮在平原地區,讓曹參、周勃、灌嬰們在當地招兵買馬,訓練新兵,因此滯留了將近一年時間。韓信一年不進攻齊國,劉邦在廣武和項羽對峙,齊國的問題又必須解決,因此,酈食其自報奮勇遊說齊國。酈食其到齊國後,見到了齊王田廣,海闊天空的一頓神侃,由於原文太長就不再解說,反正是說服了齊王田廣,齊王田廣撤掉了歷下(濟南東南)軍備,決定率領齊國七十城投誠劉邦,終日和酈食其在歷下宴飲。
這個時候,韓信在平原的漢軍已經達到20萬,而項羽又把龍且的數萬兵馬調往廣武,齊國只有七八萬軍馬,龍且、齊國的兵力加起來只有十四五萬,而對外號稱是20萬,雙方的軍備形勢發生逆轉,韓信認為進攻齊國的時機成熟了。恰恰這個時候,酈食其說降了齊王田廣,韓信覺得酈食其把自己的功勞給搶了。范陽謀士蒯通,原名叫蒯徹,因為要避諱漢武帝的名字,所以史書就把蒯徹記載為蒯通。
前203年6月,蒯通對韓信說:“將軍你率領十幾萬大軍,也不過是佔領了五十座城池。而酈食其憑藉三寸不爛之舌,不廢一兵一卒就拿下了齊國七十座城池。大將軍你為將好幾年了,現在你的軍功,反而不如一個腐儒的多,你難道真的甘心嗎?”韓信就聽從了蒯通的建議,當然曹參、周勃、灌嬰等將領,還有漢軍中的中下級軍官們,也是嚮往著立功的,錯過了進攻齊國,以後就很難再有立功的機會了。於是,韓信命令20萬漢軍渡河,攻打齊國的歷下軍。齊王田廣聽到韓信進攻齊國的訊息,覺得酈食其把自己給出賣了,就把酈食其給拿下了。
齊王田廣對酈食其說:“你要是能夠阻止漢軍進攻,我就讓你活命,並釋放你;你要是不能阻止漢軍的進攻,那我只好把你烹殺了。”酈食其回答說:“做大事而不嚴謹縝密,盛德不辭讓,齊王就不要再說了。”齊王田廣於是就把酈食其給烹殺了,然後帥兵東去,齊國為了自保就和龍且楚軍合流了。後來,韓信用計水淹齊楚之兵,那是後話,這裡就不說了。
韓信帶兵的本領很強,也為漢高祖劉邦立下汗馬功勞。但是韓信的人品很差,為人自私唯利是圖,韓信一直想擁兵自立,三次坑害漢高祖劉邦,第一次,彭城之戰時,韓信帶兵來晚了,彭城之戰已經失敗,劉邦已經退守到滎陽去了。第二次,滎陽會戰危機時刻,劉邦命令韓信前來救援夾擊項羽,韓信手握30萬大軍卻不來,就是想借刀殺人,最後被劉邦解除了兵權。第三次,韓信一年都不進攻齊國,酈食其說降齊國七十城,韓信為了搶奪戰功,突然進攻齊國曆下軍,致使酈食其被齊王田廣烹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