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2
回覆列表
  • 1 # 宅叔仁厚

    先定義什麼是利益關係和朋友。利益關係簡單說就是雙方在彼此利益上是有牽扯的,有關聯的。而朋友,就是關係親近友好,有來往的好友。有些人可能是出於“多交朋友多條路”的帶有功利目的去交朋友,認識很多"朋友",但這種朋友大部分算不上真正的朋友,因為這類“朋友”很多時候就是直接衝著利益去的,所以排除掉。

    那麼,以這定義作為判斷的話,我認為是不存在沒有利益關係的朋友。如果有,最大可能存在父母子女之間,而且也不一定。更別說朋友了。

    大部分交朋友是因為對方品格優秀,或兩人有共同興趣愛好才願意成為朋友,並沒有功利目的。人的一生之中,總會有幾個這樣交心的朋友。那麼,在這交心的朋友裡有沒有無利益關係的呢。大機率也是沒有的。

    我也有幾個要好的朋友,很多年了一直未變。但從讀書時代到工作多年,我們常常你幫我一點我幫你一點。讀書時,幫忙提下熱水瓶帶份午餐,上課遲到幫喊報到,月底沒生活費了,互相輸點血。好朋友之間好像總是互相欠著人情。每個人的生活軌道不同,生活境遇,工作環境不同,沒有人有完美的人生,所以有時候藉助朋友的一些支援度過人生的一些坎。所以,真正的朋友,哪怕沒有一起工作投資什麼的沒有利益捆綁,也會牽扯一些利益的,一方有求另一方。完全無利益牽扯的理想中的朋友,也就是純粹靈魂共振,互相欣賞,生活中都完全公公平平,互不相欠的,這樣的有嗎?有的話,估計也不是真朋友吧

    有利益關係不是問題,而是如何平衡利益關係。好朋友必須懂得投桃報李,互惠互利,他對你仗義,你也要以仗義回饋。人在江湖,你我相識,成為好友,情義二字,切記心中。你幫我助,一起進步。

  • 2 # 河南小玉兒

    感覺還是有的,我的好閨蜜十幾年了,她雖然遠嫁外地,但我們經常聊天,從沒有跟利益扯上關係,十幾年關係始終如初。但同樣有些認識十幾年的朋友就不一樣了,現在對於我來說已經根本稱不上朋友了,需要我時經常說句話,不需要我時我主動說話人家都不理會,所以我感覺社會太現實,日久見人心,所以這樣的人我也不會繼續深交。

  • 3 # 亮劍3549

    俗話說,相識千千萬,知心沒幾人。從發小到同學,從同事到戰友,真正能夠成為知心朋友的不多。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個人的成長進步,朋友圈是在動態改變的,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時間節點,就有不同的朋友,正所謂屁股決定腦袋。利益是聯絡各方關係的扭帶和橋樑,利益促進關係,沒有長期的朋友,也沒有長期的敵人,只有長期的利益。所以,應該承認,沒有利益關係的朋友及少。

  • 4 # 南山隱士輝

    君子之交淡如水。

    如果想要沒有利益牽扯,又想做朋友。

    那就,淡如水。

    關係越深,利益牽扯越大。

  • 5 # 蘭婷文學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這是十九世紀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一句話,成為了英國外交的立國之本。

    原句是“A country does not have permanent friends, only permanent interests”(沒有永遠的朋友,僅有永遠的利益)。

    這句話最早是形容國家之間的關係的,如今已經成為國與國相處的根本性原則。

    這句話是十九世紀,英國著名首相帕麥斯頓說的,他說:“大英帝國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可見,大英帝國就是利益動物。

    沒有想到,一個世紀以後,英國已經徹底淪為美蘇冷戰的“小羊羔”,英國的國際地位已經不再風光,英國首相丘吉爾又發出了感嘆:“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擴充套件資料:

    歷史上是帕麥斯頓發動的鴉片戰爭:

    帕麥斯頓制訂對華侵略政策,開始於1833年底。他給首任駐華商務監督律勞卑的兩道訓令是:開闢商埠;推銷鴉片;獲得軍事據點。

    1839年9月底,接到義律有關林則徐禁菸的報告,他當即表示,對付中國的惟一辦法是“先揍它一頓,然後再作解釋’。他說:“應當不僅使華人見到大棒,而且還要先讓他們在背上嚐到它的滋味,然後他們才會向那個能夠說服他們的唯一論據——大棒論據低頭。

    ”10月,帕麥斯頓根據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和英國煙販們的報告,在內閣會議上,排除眾議,力主即刻派出軍艦封鎖中國沿海。1840年6月,英國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

    英軍抵達天津白河後,遞交了帕麥斯頓給清政府的照會,提出了賠款、割地、通商等無理要求,迫使清政府訂立了包括割讓香港在內的《穿鼻草約》。但是,帕麥斯頓認為這個條約所得權益太少,遂撤換義律改派璞鼎查為全權公使。

    在璞鼎查上任之前,帕麥斯頓給了他一個詳細訓令,聲言:“為了維持兩國間持久的真誠諒解起見,中國政府把鴉片貿易置於一個正常合法的地位,是極關重要的。”1842年8月29日,璞鼎查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

  • 6 # 費玉山

    人生若有真情在,

    朋友天涯海角來。

    世上並非皆逐利,

    誠心友愛似梅開。

  • 7 # 退之317

    世上確實存在沒有利益關係的朋友,他們或有共同的性情愛好,或有共同的人生追求,或者有對山林或讀書的永恆愛戀。這些人,沒有利益的誘惑,只有心性的一致。“高山流水”就是古今傳頌之人;李白與杜甫;佛印和蘇軾,或品茗,或談佛論道,或遊歷山水,他倆的友誼令人羨慕;吳宓和陳寅恪,一生相互牽掛,吳宓在遭遇種種迫害時,不管不顧,前往中山大學看望陳寅恪。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所以,世上存在沒有利益關係的朋友。

  • 8 # 你的那位同學

    看你怎麼看待利益這件事情了 到底是情感上的利益 還是經濟上的利益 因為只要於你有利 都可以被稱之為利益

    所以我說 每一種關係都存在著利益聯絡

    我進大學交了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喜歡鋼琴 她喜歡小提琴 我崇拜她的理科腦袋——總是能在化學物理這些科目上輕而易舉拿到高分 她欣賞我會寫文章愛讀書 業餘生活能唱歌跳舞

    我們相互之間不計較誰付零食錢 也不計較禮物送的多貴 但是我們一起復習做題 一起看書 還能一起合奏喜歡的音樂

    你說我們之間沒有利息關係嗎

    當然有的 和她玩我覺得快樂 有不會的題我直接可以問她 我還能從她那裡獲得成就感 這難道不是獲利嗎

    總之啊 朋友之間能存在心靈利益關係的時候 蠻好的 說明這個人能給你慰藉

    附上幾張圖:這是某一天我開玩笑說不記得我有過這樣 她發給我的

    哦對了 我們連姓氏都是一樣的

  • 9 # 我和吾

    首先得搞明白,什麼是利益?

    1、如果你指的利益是狹義的,那就是最終變成錢的利益。

    這樣無關狹義利益的朋友,是有的。

    2、如果是指廣義的利益,那就是一切讓你開心的東西都是利益。

    和朋友相處必定滿足了你的某種情緒需求:如:

    朋友幫你,滿足了你渴望幫助的需求

    你幫朋友,滿足了你的裝逼需求、惻隱之心需求、義氣需求……

    你和朋友說話,滿足了你的交流需求

    你從朋友的話中學到了很多,滿足了你的自身進步需求。

    ……

    無關這種廣義利益的朋友,那是沒有的。

  • 10 # 大河塗塗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每個人都必須面對殘酷的競爭!因為不懂人情世故,歷史上很多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名將,最後落了個被誅殺的下場——他們沒有倒在敵人的劍下,卻冤死在自己人的手中。

    鮮血橫濺、腦漿塗地,世上無處可售後悔藥。即使有,後悔也已經來不及了。他們光輝燦爛的一生,就這樣草草收場。如此用鮮血和腦漿寫下的沉痛忠告,我們怎可不懂?

    潛規則一: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人與人交往的本質其實就是利益交換。如果你不懂利益交換原則,凡是好處都自己獨吞,那麼即使驚世的才華也只能淪為無用的白紙!永遠不要瞧不起那些現在看起來很俗的人。若干年以後,他們或許就是最不俗的人。

    1、鋒芒太露沒飯吃。

    凡是做大事業的人,都應該修煉好“藏露”之功。當智則智,當愚則愚。必要時,甚至裝一裝“低能兒”,做一做“糊塗人”,都是明智之舉。

    2、將嫌貧愛富看做一種社會正常現象。

    別人憑什麼要把自己辛苦得到的午餐送給你?換句話,你會把自己辛苦掙來的午餐給別人嗎?如果覺得不可以,那麼為什麼相信別人可以做到呢?所以,與其把毫無根據的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不如自己去努力,掙自己的午餐!親友之間大多隻能同患難,卻不能共享福。老闆和員工之間,則大多隻能同享福,卻不能共患難。

    3、人不怕不聰明,就怕太聰明。

    聰明一過頭便會盲目,便會目中無人,便會不知天高地厚、忘乎所以,這個時候看似很聰明的人其實就已經等於半個“傻子”了!古今得禍者絕大多數都是精明的人,現在的人唯恐不能精明到極點,這才是愚蠢。

    一個美麗的女人炫耀自己的美麗時,就開始變得醜陋了。一個聰明人炫耀自己的聰明時,就開始變得愚蠢了!一個有才華的人,當炫耀自己的才華時,就開始變得一文不值了!

    潛規則二:要想釣住魚,就要像魚那樣思考

    如果利潤10%是合理的,本來你可以拿到11%,但還是拿9%為上策,因為只有這樣才會有後續的生意源源而來。

    在一些特別場合中,有些聰明人,主動將主角的位置讓給別人,而自己心甘情願當配角。這並不是失敗,甚至可以說這是一種策略性的勝出,他讓出的只是一個主角的虛名,而贏得的卻是真正的實惠。

    不要用情緒化的方式批評別人,尤其注意就事論事,避免評價別人的人格、興趣與家庭教養。批評時若能提出解決方案,就更有建設性,同時不忘肯定別人的長處。此外,如果批評時能採用幽默的語言,效果往往會更佳。但是給你一個忠告:最好還是不要批評。

    愛聽甜言蜜語是每個人的弱點,無論是誰都容易上當。世上幾乎所有的女人都喜歡聽甜言蜜語,許多女人正是因為男人的甜言蜜語嫁錯了人。最高明的情感投資技巧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

    一開始先給下屬一個下馬威,讓他們知道你的厲害,然後再慢慢放寬尺度,讓他們感激你的退讓和隨和。這就是CEO的管理智慧。不管對方的話有多難聽,我們都要讓對方把話說完,聽聽他到底想表達什麼。

    上蒼總是厚愛那些沉默和隱忍的人。年輕時看到他人的風光,我們不必眼紅嫉妒。只要持之以恆地做事,積極認真地做人,每個人都會迎來屬於自己的成功!

    要想釣住魚,就要像魚那樣思考。無論你本人多麼喜歡草莓,魚也不會理睬它;只有以魚本身喜愛的蚯蚓為餌,它才會上鉤。

    一個施恩惠於人的人,不要將此事記掛心頭,也不要張揚出去讓別人讚美,那麼即使是一斗粟的付出也能得到萬斗的回報。一個以財物幫助別人的人,而總是要求別人回報他,那麼即使付出萬兩黃金,也難有一文錢的功德。

    有這樣一個經典的公式:慾望-實力=痛苦程度。當慾望遠遠超過實力,無論如何不能實現時,就是一個人最痛苦的時候,就容易走火入魔。

    一個人在春風得意的時候,往往是最危險的。

    好東西不要一個人獨吞,要分給大家一些;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此是涉世一極樂法。

    在道路狹窄時,要留一步讓別人能走;在享受美餐時,要分一些給別人吃。這是立身處世取得成功的最好方法。

    小時候,爸爸經常告誡我說:“好吃的東西不要一個人獨吞,要適當分給大家一些,否則小夥伴就不跟你一起玩,別人就嫉恨你,有了好處也會把你擠到一邊。”那個時候,我對這些話似懂非懂、半信半疑,所以總因小事與人爭個你死我活。等我長大踏入社會,現實的磨礪和複雜的人際關係,讓我徹底明白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潛規則三:人情反覆,須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處,務加讓三分之功

    《菜根譚》中有話說:“人情反覆,世路崎嶇。行不去處,須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處,務加讓三分之功。”

    意思就是,人間世情反覆無常,人生之路崎嶇不平。在人生之路走不通的地方,要知道退讓一步的道理;在走得過去的地方,也一定要給予人家三分的便利,這樣才能逢凶化吉、一帆風順。

    留一步讓三分,不僅給別人留一條活路,也是拓寬人際資源的絕妙之策。今天你讓了他一步,明天他會還你兩步,等於交了一個好朋友,在社會上開啟一道通往成功的方便之門。如果你不懂利益均沾原則,凡是好處都自己獨吞,那麼即使驚世的才華也只能是無用的白紙!

    如果學點分享主義,好處利益分給眾人,讓每個人的心理得到平衡,這樣大家肯定會通力合作,協助你順利成功。

    大凡成功的“牛人”無一例外都懂得這一點。他們大都是一擲千金,讓跟隨自己的人得到實惠,從而死心塌地、赴湯蹈火。

    即使是最精明的大商人,也都奉行這一理念。比如,一個大專案,明明自己有能力承接,也要拉合作伙伴一起開發,以此展現自己“路留一步,味讓三分”的氣度,宣告自己不是那種斷人財路、獨佔福源的人。

    事實正是如此,唯我獨尊最危險,大家都有湯喝才是王者之道!這一處世法,是中國幾千年來一直奉行的“潛規則”。是否懂得這一處世法,決定一個人的一生是坎坷不平,還是順風順水!

  • 11 # 凌雲空

    有的,只要你內心不要把錢計較就行了.

    如果你內心都非常計較利益,那你所交的哪個朋友都是有利益關係在裡面.

  • 12 # 建春論裝修

    從本質上來說,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不涉及利益的朋友。

    這個要辯證的看待什麼是利益,利益獲取是需要資源的,利益也未必就是人們說的物質,其實精神也具有利益性,比如我們有共同的愛好,我們有共同的理想,我們有共同的價值觀,我們有共同語言等等,我們仔細想一想,這些潛意識中都含有目的性,而初中都是有用的著的時候想法,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要想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還是要從理論上簡單瞭解一下人類社會的根本屬性,人類的最古老生存方式是以家族血緣關係構成小型社會,團結起來共同抵禦在生存中遇到的危險,這就形成了最古老的社會結構基礎,隨著人類進化,慢慢形成了國家,而國家的概念具有廣泛的聯盟性質,因為為了獲得更多的資源,有效的繁衍生存,人們開始擴大互助的範圍,建立非血緣關係的聯盟關係,這種聯盟關係本身就是具有朋友關係的一種形式,進入商品交換時代後我們的朋友利益關係也越來越廣泛,人累也慢慢開始形成廣義的利他思維!(廣義利他思維是說的非血緣關係的幫助他人)我們仔細想想利他行為的最原始本能也是保衛自己的利益範圍,當然我們也存在條件反射後的利他行為與思維意識,這一點更多的來自人類文化教導而形成的條件反射,這主要表現為陌生人遇到危險時我們也會出手相救。

    由此推論,我們的社會所有存在的任何形式的結盟關係(包括朋友關係)都是獲得與保護利益的關係,人類作為單體生存面對強大的自然挑戰,同類的侵略,我們必須同盟,這是社會構成的主要原因,即便暫時沒有利益關係的同盟朋友,最終我們也是一種互助的儲備!最後用一句話概括結論: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 13 # 陽光幽默

    絕對的沒有利益關係的朋友不但存在,而且確確實實有。

    我有兩位朋友就是這樣,平常聯絡不多,一有事兒,不管大事小事一打電話就到,甚至借錢不到期都給你取,就像自己又長了兩顆心,一個在左一個在右,讓我感到比自己的親兄弟不止還要親上多少倍。

    我們幾個在一塊兒幾十年了,願來在部隊的時侯就在一塊兒,回到地方後更親了,現在只要提起他們,就有三顆心在一起連著的感覺,沒有任何雜念,這一生遇到他們特別特別的幸福!

  • 14 # 絲語情話

    有啊:做“君子”就可以,因為: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之間皆利益。

    可惜呀,當今社會,寧做朋友,不為君子。沒有利益的“君子之交”少之又少了,根本原因,是“君子”太少了。“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成為許多人的人生座標,狂熱,功利,成為他們的價值取向;造星,追星,造粉,刷臉,讓許多人迷失了自我。凡事皆為利,往來無白丁,利益無處不在,誠信拋之腦後。有權有勢有錢是朋友,反之,門前冷落人來稀。

    因此,糾正人生價值觀,弘揚社會正能量,揮起這面大旗,掃盡一切汙垢雜塵,是時候了,正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迫在眉睫,應施以重手,讓人際之間,雖不至於“淡如水”,但至少可以“無利益”。

  • 15 # 驕然

    著名的政治家,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曾經說過一句話,沒有永遠的敵人,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我覺得這句話說的是很有道理,他一針見血的指出了朋友的內涵,所謂的朋友其實就是這樣,我們在小說裡可能會聽到有的人為了朋友兩肋插刀,其實仔細想一想,這只不過是一種虛幻的文字罷了,只能當故事聽,大街上的人有的是,他為什麼偏為他兩肋插刀?怎麼不為別人兩肋插刀呢?很顯然他為一個人兩肋插刀是有目的的,甚至說是一種報恩。

    有人說真正的朋友是不思回報的,我不同意這個說法,真正的愛有不思回報的,而朋友沒有,如果沒有利益從中搭橋,誰願意費那個心思去結交朋友呢?所以說所謂的真正朋友是不存在的,或多或少都有他的目的性,這才是朋友的本質。

    人與人之間有真正的朋友嗎?沒有!不用說領導手下一呼百應的人,是牆頭草隨風倒,就是那些大腕兒明星的鐵桿粉絲們,也是衝著你的才華或容貌來的,不信你讓塗磊回家賣豆腐去,你看誰認識他。

    同事之間是真正的朋友嗎?不是!那只是為了在一起搭夥幹活賺錢,養家餬口,同事之間的關係再好,你讓他天天上班幹活不拿工資,誰能來?

    國與國之間有真正的朋友嗎?也沒有!英國是美國的鐵桿兒盟友,也算是他的一個朋友,但實際上也有利益的牽扯,如果美國現在衰落成阿爾巴尼亞,英國會成為他的跟屁蟲嗎?即便是有些國家願意與那些不起眼的小國建交,也都是有他政治目的,不是希望他們在國際上給自己鼓鼓掌,就是在聯合國上給自己舉舉手,哪有免費的午餐哪?

    最後我還是把我寫過的一篇文章貼到這裡吧,供大家欣賞。

    什麼是朋友,如果用一句小孩兒的話來說就是和自己好的人,如果是成年人,或許會說在生意、工作、愛好等方面關係不錯的人,總之,誰都知道朋友,卻很難給朋友一個相對準確的定義。

    在古代,那些貴族、有錢、有勢的公子哥兒,都有養門客的習慣,這些門客或多或少的都有某些方面的特長,平日裡和主人談天說地,胡吃海塞,對於主人來說,這些人平時並沒什麼大用,頂多就是解個悶子,並且要養活這些人,需要你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因此說,平民百姓是沒有門客的,而養門客的這些人多數都一個遠大理想,希望這些門客有朝一日能幫自己出人頭地,成就大業。這些門客就應該是今天朋友的前身。這種形式在春秋戰國時期很盛行,其中很多門客還真為主人成就霸業出了不少力。

    門客形式的朋友結交起來有個弱點,那就是你必須平時就養,這就限制了這種朋友形式的普及,也正是因為需要養,經濟基礎是個前提,在當時不是士大夫之族,老百姓是做不到的,況且如果不是亂世出英雄的時代,這種投資也太大了,甚至一些貴族也很難承擔,養門客的形式就這樣逐漸消失了。

    縱觀古今這兩種形式的朋友,都有一個相同點,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貴族養門客是為了幫自己有一天能成就一番事業,今天我們交朋友也是為了自己辦事方便,可以說,交朋友是自己私慾的產物,它所驗證的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法則,這是朋友的根本屬性。也只有這個屬性是從古到今從未改變的,對於朋友這個字眼兒,我們不要把它點綴的多麼高尚,人都是無利不起早的,在利益的作用下,朋友和敵人是可以相互轉變的,有句話說的好,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如果說古今兩種形式朋友的區別,那隻能說是投資問題,養門客的投入是很大的,並且這些門客有的到最後可能也用不到,這更是賠錢的買賣,所以,現在的人都不這樣做了,其實我們仔細想想,投入問題實際上也是個利益的問題,或者說是個變相的利益問題,這也更證明了利益,也只有利益才是朋友最有力的支撐點。

    可能有些人認為這樣解釋朋友有點把朋友商業化,其實不然,朋友就是朋友,只不過是我們撕開了包裝,什麼是朋友?一目瞭然了吧!

    知道了什麼是朋友,我們在交友的時候或許會有一分尷尬,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都是心知肚明的東西,大庭廣眾之下都要穿一件文明的外套,虛偽和文明只是一道模糊的身影,沒什麼大將小怪的,朋友,僅此而已!

  • 16 # 水木川心

    恐怕沒有 我只想反問一句 一個對你百害無利的人 你會做朋友嗎 何為朋友 可以陪你說話談天 可以互相幫襯 也能相互學習 更能捨身相互 總之 朋友是要有個用處而非害處的那個人 所以這是事實 但是不代表因為有利益的存在 友情就變得不堪 人的本性就是趨利避害 只是在所謂的利上 不同的人看的高低深淺不同罷了 只要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 自己得利就已然算是好人了 若為他人謀利的 又何嘗不是君子呢 因為有利的存在 才給了行為一個所謂價值的定義 利己 利家 利人 利國 利天下 結果或許不同 但必須存在利 不然一切行為毫無意義 因此得利 行為本身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只是得利的手段 和受利人群 才是最終決定因素

    所以朋友間一定存在利益 只是不同的人 想要得到的不同罷了 而這同樣也最終決定著友情的存亡

  • 17 # 顏如玉如意

    世上以利益為重就沒有不勢利的朋友。

    世間若存於和諧年代,就有割頭換頸的朋友。

    古往今來沒有千年的威風,只有千年的人情。

    沒有了敵人的世界,恩將大於情!

    人世間就有講道義重感情的朋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J·K·羅琳在《哈利·波特》裡有什麼惡趣味的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