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以古為鑑握刀鋒
-
2 # 虞思桐說文史
我正在看的這一套《春秋戰國真有趣》就是適合你的書籍。
這本書的作者龍鎮簡介:70後,畢業於中山大學哲學系,研究《左傳》《國語》《史記》多年,著有《春秋戰國真有趣》,希望以此發現當代華人價值觀、思維方式、生活習俗的源頭。
由此可見,此人正是學者型作家。
這本書,與其說是一部春秋戰國史,不如說是一部有趣的春秋戰國故事大全。語言流暢,故事精彩動人,加上作者的品評,妙趣橫生。
春秋戰國奠定了整個中華文明的基石,塑造了華人延續2000多年的傳統價值觀。
本書中眾多關鍵的歷史人物悉數登場,演繹了一個個有趣的故事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吳越爭霸、臥薪嚐膽、商鞅變法、圍魏救趙、問鼎中原、百家爭鳴、完璧歸趙、負荊請罪、荊軻刺秦、趙氏孤兒……一個個人物輪番登場!一幕幕好戲連上演!
本書用一個個故事,清晰地梳理出從鄭莊公到秦朝末年500年的春秋戰國歷史。 讀者彷彿親身參與到歷史的程中,瞭解複雜事件的來龍去脈,與人物決策的得失成敗。
-
3 # 龍井茶葉虎跑水
王楓林著《咸陽知古錄》,內有咸陽古蹟略,咸陽歷史故事選,古詩話咸陽。由陝西旅遊出版社出版,可能網上也有賣的。
-
4 # 小愛推書
講述了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為基礎,
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
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
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
描述秦興亡生滅過程的長卷歷史小說。
秦帝國崛起於鐵血競爭的群雄列強之際,建立了一個強大統一的帝國,
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鐵器文明。但她只有十五年生命,像流星一閃,轟鳴而逝。
這巨大的歷史落差與戲劇性的帝國命運中,
隱藏了難以計數的神奇故事以及偉人名士的悲歡離合。
他們以或纖細、或壯美、或正氣、或邪惡、或英雄、或平庸的個人命運奏成了這部歷史交響樂。帝國所編織的社會文明框架及其所凝聚的文化傳統,
今天仍然規範著我們的生活,構成了中華民族的巨大精神支柱。
春秋戰國像個班級;大秦過把癮就死;
三國就三大戰役;魏晉亂世多奇葩;
南北朝裡多敗家;大唐盛世開門紅……
掀開紛繁複雜的歷史表象,略去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
每一頁都有歷史段子,每三秒讓你笑翻一次,
而手繪的帝王將相則是又賤又蠢萌: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曹操、孫權,
全都和你我一樣,有優點和缺陷,有朋友和敵人,
他們在歷史關鍵節點迸發出的驚人能量鑄就了三千年的精彩中國史。
而你在笑出腹肌的同時,不知不覺已經通曉了歷史。
凡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膾炙人口、英雄輩出的《三國演義》,以“三國歸晉”的雄壯篇章收場了,
然而“歸晉”之後的歷史,分合大勢,卻少有人知。
一段漢人與胡人對峙的歷史,一個血與火交織的時代,一部號角伴鐘聲共鳴的詩篇,
這一切是如何開始,又是如何收場的呢?
本書以歷史事件為主幹,以歷史人物為線索,以輕鬆詼諧的筆觸,
講述了三國之後一個半世紀壯烈的十六國紛爭的歷史。
記敘了上起遠古時代,下至二十世紀上半葉期間的中國歷史,是一部完全意義上的中國通史。
全書按中國歷史社會的變遷劃分為:上古、中古、近古、近代、現代五個不同的時期,
規模宏大、視野開闊,史識豐富,筆調流暢,是瞭解中國歷史公認的權威版本。
萬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歐歷史上為西班牙艦隊全部出動徵英的前一年;
而在中國,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發生了若干為歷史學家所易於忽視的事件。
這些事件,表面看來雖似末端小節,但實質上卻是以前發生大事的癥結,
也是將在以後掀起波瀾的機緣。
在歷史學家黃仁宇的眼中,其間的關係因果,恰為歷史的重點,
而我們的大歷史之旅,也自此開始……
布衣李斯,年過三十,前途渺茫,西行入秦,差點死掉。
後逢偶然之機,躋身秦相呂不韋三千門客;又冒殺頭之險,贏得秦王信任。
其後數年,斯受命於王,小心翼翼,隱忍待發,幕後助秦王間六國、削重臣、奪軍權、震宗室,將少年秦始皇一步步推向權力之顛……
面對超級強悍的大老闆秦始皇,周旋於呂不韋、嫪毐這樣權傾天下的競爭對手,李斯韜光養晦,蓄積勢力,於不知不覺中崛起為大秦決定性人物!曹升之書,以心證史,彷彿親歷。
面對史上最強悍的大老闆秦始皇,周旋於呂不韋、嫪毐這樣權傾天下的競爭對手,李斯韜光養晦,蓄積勢力,於不知不覺中崛起為大秦決定性人物!
曹昇復活了千古一相李斯的風采,對這位傳奇人物的刻畫及其精神世界的重建,
更是入骨三分,力透紙背。
而這一次,這個史界第一才子,將他睥睨的目光轉向了古代第一帝王——漢光武帝劉秀。
在曹昇天馬行空之文筆下,重現新朝末年至東漢初年曆史的風雲際會,
歷史的血色風流,將劉秀,劉縯,王莽這一個個人物,
隔著綿長的時間帶到讀者面前,帶給我們另一種理解歷史的境界。
跟隨它,我們將進行一場歷史尋根之旅,
體驗夏的質樸、商的絢爛、周的儒雅、漢的強悍、唐的四海為家八方來朝,品味宋的纖細、元的空靈,直至明的世俗、清的官腔。
由此解開諸多歷史的疑惑:夏商周是王朝嗎?先秦諸子都是誰?魏晉風度長什麼樣?盛唐之音你聽見過嗎?
當旅程結束時,我們或將明白:什麼是中華根、中華夢、中華魂。
追溯北宋末年靖康之難的完整歷史細節,講述宋、遼、金三方的和與戰,
聚焦北宋歷史大變局的關鍵時刻,以及帝國由內而外全域性性危局大爆發的前因後果。
北宋宣和年間,帝國上下一片繁榮景象,然而盛世之下的隱患已成暗湧。
財政困難、軍事痼疾、惡性黨爭等內部危機,北方遼、金兩國的軍事威脅等外部危機,
使得帝國漸成風雨飄搖之勢。為“收復”作為戰略屏障的燕雲十六州,宋徽宗決定聯金滅遼。
宋金聯盟雖然逐漸將遼國蠶食,但金國藉此窺見北宋的虛弱,加之兩國複雜的利益糾紛,
金國轉而南下攻宋。靖康元年(1126),金軍第二次圍攻汴京,十一月汴京城陷。
北宋轟然崩潰,從盛世到滅亡僅隔三年。
四十九歲的陸游騎驢入劍門關;
歐陽修少白頭,他早就明白,天命有多無情,人意有多卑微,宣告有速朽;
蘇東坡,真正曠達之刃,俯仰天地間而無愧;
張汝舟的失敗,在於他看輕了李清照,她寧可面對世俗嘲罵與牢獄之災,也要尋回自由身,勇氣與決斷,近於壯士斷腕。
讓當下的我們跟隨陸游、歐陽修、蘇東坡、姜夔、李清照、陳亮、朱敦儒、辛棄疾、秦觀、晏幾道等諸多名人的生活與故事、遊歷各階世相,領略詩詞背後不一樣的愛恨情仇與悲歡離合,尋找失落的精緻與優雅
在如同聽相聲般的快樂中汲取龐大的歷史知識資訊量,
一本讓人徹底贊成"讀史可以明智"這句話的書,
一版誨人不倦而又逗人不倦的最精彩歷史文字。
繼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百家講壇》于丹、王立群之後,
又一位妙語說史之大家,將引領中國另一股全民學史、讀史、論史的新浪潮。
說史條理分明,見解獨到,旁徵博引,焦點集中,資訊量大,一部史書該有的優點全都具備。
文風新穎特別,措辭犀利,鋒芒畢露,一針見血,幽默風趣,一部史書沒有的優點也全都具備。
我們所知道的歷史形象,也許都只是在歷史書寫中不斷被改造並始終在流變的虛像。
本書聚焦20個在大歷史中佔據重要地位卻被今人或高估、或扭曲、或黑化、或遮蔽的人物,
如孔子、漢武帝、李廣、楊修、司馬懿、隋煬帝、宋真宗、元世祖、魏忠賢、年羹堯,
透過提供新的觀察視角和史料的支援,
試圖儘可能還原這些對各自時代歷史產生了關鍵影響的人物,也儘可能還原他們所處的時代。
講述了曹操收拾三國群雄的卑鄙、奸詐、狠毒計謀,
同時講透曹操體恤天下眾生的柔情、仁義、聖人情懷。
作者王曉磊認為,歷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
曹操的計謀,其奸詐程度往往將對手整得頭昏腦漲、找不著北,卑鄙程度也屢屢突破道德底線,但他卻是一個心懷天下、體恤眾生的聖人;他還是一個柔情萬丈、天才橫溢的詩人;
最後他還是一個敏感、自卑、內心孤獨的普通男人。
從明代的一系列罕見民間檔案文書裡,挖掘出這些塵封已久的故事。
這些檔案是中國歷史中絕無僅有的奇蹟,它們著眼於平民的政治生活,而且記錄極為詳盡。
在這裡,我們能看到樸實的百姓訴求、狡黠的民間智慧、骯髒的胥吏手段、微妙的官場均衡之術,從無數個真實的細節裡,展現出一幅極其鮮活的政治生態圖景。
對於建國曆史僅二百多年的美國來說,這段歷史的特殊意義一定會被永遠的銘記。
由迷茫徘徊到蓬勃向上,由孤立者到救世主,由世界第一經濟強國到世界第一超級大國。
國內的繁榮程度領跑世界,戰勝國領袖的身份使得國際聲望達到頂峰,
都使這樣一個曾經遠離世界政治核心的國家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榮光。
曾經滿足偏安於北美大陸的美華人開始將他的目光投向全球,
開始對自己的信仰和制度充滿自信,開始夢想著自己將會永遠的繁榮下去,併成為這個時代獨一無二的領袖……
秦始皇建立了亙古未有的大帝國崩潰了!
他一手營造的長城、馳道、阿房宮炫人心目,
但僅僅十五年,秦帝國就轟然一聲,徹底崩潰了。
帝國傾危的裂痕從趙高、李斯、胡亥等主演的王位繼承鬥爭中肇端,
胡亥登基後更不惜民力展開巡遊、修宮室、築皇陵,
終而在陳勝、吳廣造反的聲浪中,爆裂成全面性的崩潰。
整個中國彷彿回到了戰國時代的分裂局面。在那個時代,
從中央的宮廷鬥爭到地方上揭竿而反的群雄,人人唯利是圖,個個爾虞我詐、生死相搏。
繼《秦崩:從秦始皇到劉邦》後,另一部探尋、破解大秦帝國與秦始皇由盛至衰真相的著作,
深度揭開秦始皇的秘密,全面展示真實的秦始皇。
秦始皇,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謎團,從出生到死亡都籠罩在層層迷霧中!
講述了先秦時代二百餘個古國的歷史,
分為華東、中南、華南、西南、西北、華北、東北七編,
展現了先秦“萬邦時代”的古國風貌。這二百餘個古國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少有記載,
它們的故事鮮為人知。本書以傳統文獻為基礎,結合現代考古、民俗傳說等資料,
詳細敘述這些先秦古國發人深省的興衰成敗、光怪陸離的異世奇聞、炫人眼目的奇珍異寶……
講述了隱藏在正式規則、紅標頭檔案之下,實際支配官場運作的不成文規矩,作者稱之為“潛規則”。並且,作者進一步指出“潛規則”下產生的厲害關係,尤其是當今社會更值得借鑑,免蹈從秦漢到明清歷代王朝都繞不開的覆轍。用主席的話講叫做:“以史鑑今,資政育人。”全書大量旁徵博引,也足見作者對歷史研究的底蘊之強。《我山之石: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作者: 易中天
講述了隱藏在正式規則、紅標頭檔案之下,實際支配官場運作的不成文規矩,
作者稱之為“潛規則”。並且,作者進一步指出“潛規則”下產生的厲害關係,
尤其是當今社會更值得借鑑,免蹈從秦漢到明清歷代王朝都繞不開的覆轍。
用主席的話講叫做:“以史鑑今,資政育人。”
全書大量旁徵博引,也足見作者對歷史研究的底蘊之強。
當西方的海盜們在國家力量的鼓勵和支援下,開疆拓土時,
汪直、林道乾、林鳳、鄭芝龍、鄭成功……這些所謂的中國海盜卻不得不兩面作戰:
一面迎擊遠道而來的西方同行們,爭奪生存的空間;
另一方面則必須繼續面對來自政府的不斷圍剿。
在皇權和西方同行的雙重打擊下,華人雖然早在西方之前就開始移民海外,
卻遲遲難以發展出成熟的海外殖民地,並不斷受到當地土著乃至後來者們的打壓。
中國海盜雖然一方面痛恨政府的打壓,另一方面卻總是嚮往體制內的召喚,
只要有機會能上岸當官,他們幾乎可以立即捨棄海洋上的一切,
反過頭來把矛頭指向昔日的同行。
本書所講述的是一個關於"盛世妖術"的故事。
在中國的千年帝制時代,乾隆皇帝可謂是空前絕後的一人。
他建立並鞏固起來的大清帝國達到了權力與威望的頂端。
然而整個大清的政治與社會生活卻被一股名為"叫魂"的妖術之天錯地暗。
在1768年由春天到秋天的那幾個月裡,這股妖風竟然衝擊了半個中國,
百姓為之惶恐,官員為之奔命,連乾隆也為之寢食難安。
細緻入微的描寫令人顫慄,他生動地再現了各省的恐慌是如何演變成一場全國性的除妖運動。
本書作者則一向偏重在文學性的敘事,
試圖透過高超的敘事技巧和敏銳的感知能力,在僵化的史料背後,
重新塑造或捕捉逝去的時空和人物的生命。
辛亥革命99週年之際,六位在不同領域對這段歷史有深入研究的知名學者,齊聚一堂,
將視角前移至革命的對立面,審視清王朝的最後歲月。
山雨欲來的不確定感貫穿著晚清的最後十年,且看六位學者共議清政府豪賭改革的十年,
那部事與願違的歷史如何展開。
唐高宗永徽初年間,少年登科、能力不凡的男主人公裴行儉在此間恰值多年蹉跎不遇的境地,
作者從穿越女主角庫狄琉璃和裴行儉的遭遇經歷為線索,
用現代人的角度外加嚴謹歷史考據,真實講述了那段時間中發生的歷史事件。
揭秘了裴行儉從懷才不遇到被大力起用;
後被高宗皇帝貶謫西域;緊接其在西域收服民心、調解各族紛爭、發展經濟商貿的所作所為;
最後又回到長安步入仕途改革吏治等一系列事件的緣由和結果。
同時也從當時皇室的宮闈秘聞、高門顯貴的家族爭鬥、朝野的權力更迭、西域當地政治局勢的變遷、域外邊疆戰事等副線全面地展示那個朝代的風貌;
書中還提及了當時普通唐朝人的吏治、等級制度、吃穿住行的方方面面,全景展示了當時的大唐盛世。
-
5 # 友霖說
文史類作家首推錢穆,這位學者思想獨立又常常顛覆前人觀點。而如果是文史類書籍的話,首推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和易中天的《魏晉風度》,兩本書都情節絲絲入扣,又充滿史學家的嚴謹,但又不失輕鬆的文學風格。是目前為止我開到過的最好的兩本文史類書籍。
-
6 # 毛會長
強烈推薦毛選!讀書就是讀人!!
當年他“恰同學少年”般的單純青春,經過30年在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激的歷史大潮中祖生擊楫,中午春風化雨!融合成大作!!!
青春冒失(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青春衝動(“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青春迷茫(悵寥闊,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等因素褪去……,
卻保留著
青春激情(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青春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
青春靈明(年年後浪推前浪,江草江花處處鮮,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青春夢想(驚雷動,將山川洗淨,笑指長虹),
青春歡欣(百侶遊蹤,歌翻柳浪,舞引東風…),
青春矯健(志存胸內耀紅日,樂在天涯戰惡風),
青春志氣(望環宇,將紅旗高舉,直上雲中),
青春浪漫(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青春信念(願把此身熾烈,化為融融光熱,四季如春時),
青春堅持(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青春氣概(胸懷日月,激浪扶搖與天齊),
青春高遠(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揹負青天朝下看),
青春豁達(磊磊胸懷盛世界),
青春活力(宜將剩勇追窮寇),
青春希望(多年矛盾廓無邊,而今一掃紀新元),
青春奮發(世上無難事 只要肯登攀),
青春朝氣(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青春勇氣(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青春豪氣(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
青春血氣(青春烈,火正熊,春豈在溫房草木叢),青春盛氣(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青春使命感(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等等這些積極因素。
所有的情懷,經歷,匯聚成一本經典!
-
7 # 孤木覓林淘古今
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識性的文史類書籍,我推薦薛原的《閒話文人》。
自稱常常關上電腦在書房裡發呆的作者薛原,多年來痴迷於現代文史的研究,並以散文的筆法,讀書筆記的形式寫就此書。
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有意識地摒棄了人們習以為常的看法或觀點,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對研究物件進行深度解析,從諸多史料中發掘出很多現當代文人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可以說,這本書是作者近年來的讀書心得,他以中國現當代史中的文人為主線展開,力圖使此書有知識性的同時又不失其趣味性,非常適合趣味性的閱讀,讀來令人興趣盎然。
此書在豆瓣上的評分為8.6分,應當說是一個很高的評分。
作者在書中《在書房裡發呆》(代序)一文裡寫道:“一個晚上可能都被找書的過程浪費了,但在這浪費裡卻往往有意外的發現和愉悅。”
可以想象作者寫作此書時的創作狀態和心路歷程。我相信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體會到作者那種在書海中不斷尋覓的創作感受。
-
8 # 芙蕖看足球
如果你還是歷史小白我勸你先從三國演義開始,不然你也讀不懂古文給你本史記你只能看著翻譯,我覺得這樣對於一個歷史愛好者是沒有任何裨益的,想學好歷史,必須先從三國演義、水滸傳之類的半文言文入手。其次如果你想讀歷史專著就能成為歷史大神你也可以省省了,甚至可以這麼來說,如果你想讀一輩子專著的話,你大可不必讀了,省點時間乾點自己喜歡的其他事情。
我可以打一個比方,你讀專著且不說此人水平如何個人傾向什麼,這種書一定比不上原汁原文的史書。
要做歷史愛好者,首先推薦先看小說,其次可以考慮讀一讀呂思勉先生的中國大歷史、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如果你覺得語言生澀我可以給你發一份朱紹侯先生的中國古代史(歷史系學生考研用書),然後思考一下你想要研究什麼朝代的歷史,然後去著重閱讀,如果你喜歡諸子百家可以去讀蕭公權先生的中國政治思想史,喜歡儒家去讀朱維錚中國經學史十講
-
9 # 止足居士
我推薦十本,都是我曾經讀過的:
錢穆《國史大綱》,林庚《唐詩綜論》,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唐長孺《魏晉南北朝史論叢》,陳鼓應《老莊新論》,李長之《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 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朱自清《經典常談》,雷海宗《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童書業《春秋史》。
-
10 # 痴懶齋
我推薦一是趙伯田的《大明王朝之春夏秋冬》和《南華錄》,趙先生的其他書也可以看。二是孫鬱的《魯迅藏畫錄》,孫鬱先生是研究魯迅的高人,他的其他著述也都不錯。三是陳丹青先生的《退步集》等,陳先生的其他書也可以多看一下。還有林達的系列遊記,林達是美籍華人作家夫婦合用的筆名。如《歷史深處的憂慮》等,他會帶著你走向世界。曾被譽為“介紹美國最好的作者之一。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也不錯,他的其他作品也可以讀。對了,還有易中天的,余英時的,秦暉的,鄧曉芒的,張鳴的,周孝正的等等。先推薦這些吧,夠你看個一年兩載的。
-
11 # 一窗杏花
在中國歷史方面,我把我看過的推薦給你:一是柏楊的《華人史綱》。本書視野開闊、形式新穎、語言明快。二是吳囯璋的《閒話皇帝》。本書視角獨具、有感而發、揮灑自如。三是《張建偉歷史報告·晚清篇》。本書基於資料、忠於歷史、筆調輕鬆。四是蔡東藩的《歷朝通俗演義》。作者耗時十年完成了中國最為完整的歷史小說,被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
回覆列表
關於文史類的書籍,個人建議:商業經濟史類,讀吳曉波的系列,如《浩蕩兩千年》、《跌蕩一百年》、《激盪三十年》、《激盪十年:水大魚大》等;清代改革史類,讀雪珥的系列,如《天子腳下》、《絕版恭親王》、《國運1909》、《貿易戰,八國亂與倒黴蛋》等;非虛構文史類,讀王樹增的系列,如《1901》、《1911》、《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北韓戰爭》等。金一南教授的《苦難輝煌》、《世界大格局,中國有態度》同樣值得深度。個人建議,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