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先森zgxt
-
2 # 峰哥的料理
感謝讓我回答這個問題,我是北方人,過年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時候的記憶,那個忙碌一直準備年貨的日子,至今都難以忘懷,蒸黃米年糕、豆沙餡的黃米豆包、殺豬菜,天天纏著家長扎燈籠,催著家長給買新衣服,新鞋子,打掃家裡犄角旮旯的衛生,清理院子,不到春節這一天覺得家裡有永遠準備不完的年貨,忙不完的事情,現在家鄉是故鄉了,但是每當過年時,心中總會燃氣那個記憶中年的味道!年對於華人特別是北方人來說,是永遠最美好的記憶!
-
3 # 80後秀姐
我們湖北的年味是:每年到這個時候就可以看到大街小巷的人擠滿了,每家每戶都忙碌著醃臘,灌香腸,醃臘魚,醃臘雞,醃羊腿等等,還有好多人也正在買新衣服,新鞋子準備著,每當看到這些,就感覺到年味來了。
-
4 # 相思包點
我家過年都是老爸親自下廚,因為我們是南方人,所以我們家過年是必須要有雞鴨,魚,這三樣菜,雞和鴨在我們南方表示帶財的,所以家家戶戶都會做,魚、表示年年有餘,也是每家每戶都會做的,牛肉羊肉豬肉,這些菜的話,有錢人家也會買些,在我們南方過年是很隆重的節日,
-
5 # 大師姐的美食人生
年味是什麼?年味是父母兄弟姐妹團圓的氣氛
,是對新的一年美好們希望,是桌上熱氣騰騰,芳香四溢的美味佳餚,是廚房裡父親繁忙的炸著春捲,我們圍在灶邊搶著吃,是母親那每人5元的紅包,是那一身新衣服,是窗外轟鳴的鞭炮聲,是我們回不去的時光!有家就有年,有父母就有味!
-
6 # 陳敏的生活
地方不同風俗不同,不過多數都是差不多的,我們那裡過春節,就是年前二十五六就開始包包子蒸饅頭。炸一些東西,然後去集市上辦年貨比賣一些雞魚肉蛋,香蠟 紙炮,年三十早上貼春聯,然後準備午飯因為我們那都是中午吃團圓飯,吃過飯包餃子 祭拜祖墳,晚上看看晚會,初一早上晚輩要給長 輩 敬酒 ,長輩會給晚輩紅包,之後還要去祭拜祖墳,回來後就吃餃子,看看電視,到中午吃過飯就去玩,初二要走 親戚走完親戚這個年基本上就算過去了。
-
7 # 江湖傳7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年味也越來越濃,觸目所及,總覺得身邊的那些年味缺少了熟悉的味道,不再是小時候的模樣。
這樣的現象延續了很多年的春節,難怪有太多的人說年味越來越淡,過春節如同吃雞肋,扔掉不吃覺得可惜,認真吃了又覺寡而無味。
過春節喪失了年味,其實是春節的某些儀式感發生了變質,甚至被遺棄。生活中不能沒有儀式感,過春節更是如此。下面介紹的最能體現年味的十件事,就是往年春節逐漸“變質”的儀式感。
1.辦年貨
小時候,每逢春節前的五六天,家人必忙著採辦年貨,一採就是一大堆肉蛋菜蔬、果品糕點等,足夠過整個春節;現而今,直到春節前的一兩天,人們才會隨便去超市買些年貨,不多,夠吃三四天的,吃完再買。
這樣的改變,大概是因為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不愁吃穿,超市林立,交通便利。
2.放鞭炮
記憶中,放鞭炮是最有年味的事啦,無論是自己放還是看別人放。鞭炮有很多種,有直接點燃的炮仗,也有摔炮、劃炮、地老鼠和煙花等,尤其是煙花,印象最為深刻。“啾”地一聲,美麗的花朵綻放在夜空,絢爛奪目。
如今,為了保護環境,很多地方的人已經很少放鞭炮了。
3.寫春聯
姥爺最愛寫春聯,毛筆蘸上濃濃的墨汁,在深紅的紙上游走,一副矯若驚龍的春聯很快完成。字裡行間既表達出對節日的祝福和美好生活的嚮往,又彰顯出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現而今,會寫毛筆字的人都寥寥無幾,更不用說寫春聯了。
4.貼年畫
大年三十,吃過早飯,最樂意乾的事兒就是貼年畫。看著“秦叔寶”和“尉遲恭”手執刀劍,立於門上,別提多開心了。現在,家家戶戶仍然保留著貼年畫的習俗,年畫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多樣,只是感覺再找不回以前貼年畫時的激動和幸福,這大概就是成長煩惱中的一種吧。
5.掛燈籠
那時,院裡還會掛媽媽動手製作的紅燈籠,很簡易,但很溫馨。現如今,想看紅燈籠,只能去超市商場,或旅遊景點,或街道兩旁。這些地方掛的紅燈籠製作精良,樣式美觀,但在我眼裡,遠不如記憶中簡易又有些醜陋的紅燈籠。
6.年夜飯
從前,一家三代人圍坐在桌前,滿滿一桌做出的美味菜餚,堪稱最值得回味的年夜飯啦。現而今,大多數家庭仍然保留著在家吃年夜飯的習俗,但家人很難聚齊。也有一部分家庭選擇去飯店吃年夜飯,雖然省時省力,但總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麼。
7.看春晚
曾幾何時,看春晚是每一箇中國家庭在除夕夜的必備節目,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嗑著瓜子嘮著嗑,其樂融融。
如今,看春晚只是眾多選項中的一個,可有可無。人們感覺春晚越來越難看,一是因為人們的欣賞水平在不斷提高,二是科技日益發達,過年的娛樂專案越來越多,可以和親朋好友一起打牌,也可以躲在自己房間裡打遊戲,還可以刷手機搶紅包,更可以去電影院看電影,等等。對待春晚像對待一般的電視節目,第二天開啟重播,覺得好看就看一點。
8.壓歲錢
提起壓歲錢,總有一絲傷感,因為已過了覥著臉向父母或長輩要壓歲錢的年齡。有時候,還得給親戚家的那些熊孩子拿壓歲錢。而即便是年輕的父母,現在也有很多人不再重視給孩子拿壓歲錢,因為孩子平時的零花錢就很多,也不會刻意在春節這一天給。倒是老一輩人還把給孫子、孫女掏壓歲錢當做過年的“重點專案”。
9.逛廟會
廟會是華人過春節的傳統習俗,也是最有趣味的去處之一。曾幾何時,逛廟會的人很多,摩肩接踵,但人們不會覺得擠,更不會覺得累,反而樂此不疲,逛完一家又一家。
而今呢,逛廟會的吸引力越來越小,廟會也就越來越少。大都是老年人或者帶小孩的父母,在過年期間偶爾逛一次廟會,通常沒逛一半就喊累。其實哪裡是累,只是缺少興趣而已。
10.串親戚
曾經思考過一個問題:人們為什麼要有那些親戚?平時也見不著面,有困難時也未必能幫到多少,每年春節還要受累互相拜訪一次。人們生活中,見面最多的是家人、朋友和同事,但在重大的春節裡,偏偏要去串親戚。
這不,還沒到春節,就有很多人絞盡腦汁,想著如何面對親戚們的“靈魂三連擊”:工資多少?買房了沒?找物件了嗎?為了躲避這三連擊,很多年輕人就想到一個妙招:那就是不去串親戚。
-
8 # 夏之夢y
又過年了,我們這裡的年味已經慢慢來了,人們工作之餘開始給自己和家人孩子們置辦新衣服了,逢集會的時候,很多人已經開始買乾果乾菜,還有過年吃的一些零食也在買。因為一到臘月,集會上特別擁擠,走都走不動,更別說置辦年貨了。有的早早就打掃院落屋子,準備迎接新年了,現在天氣還不算太冷,打掃起來比較好一些。每年一入臘月,各地的鄉民都趕集來了,我們這裡是個大集市,三省交界的地方,對岸兩個省的鄉民也來趕集置辦年貨,他們開著小車或者三輪車,或者騎著摩托車電動車,也有的騎著腳踏車或者走著過來上集,路上和集會上好不熱鬧。集市上的年貨應有盡有,想到的想不到的都有,真是讓人眼花繚亂。置辦完年貨,又開始在家裡製作過年吃的食物,第一,是製作花門兒(就是點心),從我嫁到這裡,就看到家家戶戶臘月裡開始製作花門兒,製作一大盤一大盤,大盤都是木製的大盤,相當直徑一米長的大盤。把製作好的花門放在大盤子上涼涼,然後裝在大罐子裡等著過年吃,或者走親戚時提著送親戚。點心製作完畢,又開始蒸過年吃的小饅頭,每個家蒸兩大鍋,是那種風箱火爐灶的大鐵鍋,蒸一大鍋吃的小饅頭,一大鍋各種各樣的花饃,每一大鍋七個大蒸籠,每個大蒸籠能裝二三十個小饅頭,八個大花饃。蒸完饅頭又開始炸油餅散子和麻糖,油餅和散子是過年時吃的零食中其中一種,麻糖是那種大大得切著各種圖案的面工藝,經過油鍋炸煮的而成,大年初一貢獻祖先用的。蒸煮完打掃完,就到年跟前了,開始裝腸子煮肉、包餃子蒸子卷、做菜,貼對聯過年了,濃濃的年味伴著興奮的人們,每年如此。
-
9 # 空中機房
又要過年了,我們山東其實有很多的風俗,就拿我們濟寧市來說吧,放鞭炮就不用說了大家都知道,我們從年二十幾號的就開始做年貨,比如有油炸丸子,象徵團員,還有油炸焦葉,就是用麵皮炸的那種上面有芝麻,還有炸魚,等這是吃的,還有就是貼對聯,還有就是全華人民都知道的年夜飯,還有就是我們的父母給的壓歲錢,還有就是大年初一的磕頭拜年!再走就是年初幾的趕年會!
-
10 # 天空143302436
春節臨近,兒時的春節買新衣服,新鞋,貼對聯,殺雞宰魚,是一年當中最期盼的節日,現在的春節也沒有往日的年味了
-
11 # 李淞元美食
年味是什麼,這是一種說不起道不明的氣氛。是全家團團圓圓圍坐桌前的喜樂,是年夜飯絲絲縷縷的香氣,是路上張燈結綵的紅火,是親朋好友那一聲聲過年好呀的問候...貼春聯,剪窗花,放爆竹,看春晚,這是我小時候過年的必做專案,而現在城市都不讓放煙花爆竹了,春晚也一年比一年沒意思了,不知不覺,年味就從我們身邊漸漸遠去了。所以今天我就想重拾兒時回憶,帶大家體驗一下最濃郁的年味兒!
-
12 # 鴻福鴻財
謝謝邀請, 由於長期在多民族地區生活,新疆的漢族人過春節也會呈現出一些少數民族的風情。儘管不少城裡人的年夜飯在飯店吃,但節前採購還是不能少的。肉食是重要內容,以牛肉、羊肉為主,很多家庭還會幾家合夥宰一隻羊或者一頭牛。在客廳的茶几上,春節期間會一直襬著種類繁多的麵點、乾果和水果,饊子、巴旦木、核桃仁、蜜棗、沙棗、杏仁、葡萄乾等林林總總。 過年的時候,走進新疆人的家裡,你的胃一定隨時面臨致命的誘惑。大年初一,人們就開始走訪拜年,單位同事、親戚朋友都藉著這個機會交流情感。進門之後,主人都會備好酒菜,坐在沙發上先品嚐一下乾果、麵點後,然後“上桌子”,冷盤裡肯定會有燻馬肉、燻馬腸,“硬菜”少不了清燉羊肉,更細心的主婦還會準備“曲曲”(小餛飩)、“納仁”(手抓羊肉面)等主食,酒一般是伊力老窖,喝高興了,一起唱歌跳舞也是常有的事情。民漢之間互相拜年也是新疆的一大特色。在信仰伊斯蘭教的維吾爾、哈薩克、回族等民族過古爾邦節、肉孜節的時候,漢族人會去同事、朋友或鄰居家拜年;過春節的時候,少數民族朋友也會來祝賀。春節拜年經常會演變成一場家庭聚會,雖然是不同的語言、不同的舞蹈輪番上陣,但歡樂卻是共同的情緒。在新疆,過年期間,政府也會組織各類基層文化活動。這是一場集體的狂歡,各民族的節目展示,各省份的精華集萃,麥西來甫和京劇社火同臺,秦腔豫劇與冬不拉合音,喜慶是唯一的主色調。時間悄悄流淌,街市依舊太平,現在的新疆發展迅速,不再只是“明信片”裡童話的新疆,更不是傳言和誤讀裡的新疆,在大街小巷,在農村,這裡的人們和全華人民一樣奔波回家,一樣享受著每年一次的盛大聚會甚至,在多樣的習俗裡,在集合的歡樂裡,新疆的年味更豐富一些。
-
13 # 智偉廣告設計
近些年來,農村老家過年的年味已經淡的讓人感覺不出來,外出打工的人都是快要過年了才急匆匆的趕回來,在家裡過完年又急匆匆的走了,在春節沒有到來之前,感覺不到以往農村過年的氣氛了。
-
14 # 攀枝花老王
現在生活水平好提高了,年味也越來越淡了!過年城市裡沒有鞭炮放,感覺和平時放假一樣,就是在一起大吃大喝。平時都這樣。
-
15 # 四川曹先生
馬上要過年了,年味還是兒時的時候濃。作為一個70後,小的時候農村家裡面很窮,一個月能吃上一次肉已經相當不錯了。平時吃飯,媽媽炒菜的時候豬油放多一些,就當是開葷了。一般的時候都是炒“辣鍋菜”,估計現在的90後00後根本不知道這是一種什麼菜吧,其實就是炒菜不放油,鍋燒熱了直接下菜翻炒,然後放鹽就可以了。因此,那時的我們特別盼望過年,盼望著各種各樣的美食和新衣服。我媽媽手特別的巧,農村的活計感覺沒有她不會的。快過年了,媽媽便開始準備過年的年貨了。新衣服肯定是要做一套的,小時候冬天穿的最多的就是媽媽做的棉襖。就是把買來的布縫製成衣服的模樣,中間留空,將棉花塞在裡面,那是相當的暖和。媽媽還擅長做布鞋,兒時我就沒有買過其他的鞋,都是穿媽媽的布鞋。而且周圍的鄰居也都叫我媽媽幫他們做。衣服鞋子弄好了,媽媽便開始準備吃的零食了。炒花生,炒胡豆,炒黃豆,還有最好吃的一種美食,媽媽自制的紅薯幹。紅薯幹就是把紅薯洗淨削皮切片,然後放鍋裡煮到六七成熟,撈起晾曬到裡面水份基本沒有待用。然後用河裡面的河沙在鍋裡炒熱後放紅薯幹翻炒,直到紅薯幹表面起泡了,就可以起鍋晾涼後食用,又酥又脆又甜。滿滿的都是回憶!零食準備好了,還有最重要的一件事要做,那就是做臘肉香腸。雖說窮,過年多少還是要準備一些的。這個也是小孩子最喜歡的,從過年那天可以一直吃到正月十五。那時的過年才是真正的過年,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幾個鞭炮,幾個零食都可以讓我們歡天喜地!現在我過年的時候會跟我兒子講述我們小時候過年的情景,讓他記住自己現在過年的情景,記住自己童年的時光!
-
16 # 1635小石記
2019年也馬上完美的畫上了一個句號,馬上開始著手製備年貨啦,看到大集上已經有了明顯的年味,殺雞宰羊,賣各種特產小吃的絡繹不絕。
在這裡介紹我們家長的習俗:
1 餃子,在北方過年過節最常見的莫過於 水餃了。
2 炸帶魚。在老家臘月二十七左右就開始炸一些年貨,其中帶魚是必不可少的。
3 酒,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少不了小酒,俗話說得好,“餃子就酒,越過越有。
4 蘿蔔丸子,我們老家每到過年有炸蘿蔔丸子的習俗。
5 炸豆腐,平時的豆腐都是炒著吃,燉著吃,涼拌吃,過年要炸著吃。
6 做完這些吃的臘月二十九開始貼對聯,貼福字
-
17 # 菲哥哥的生活旅行日記
大家好,我是山西霍州人,快過年了,作為麵食之鄉,霍州人一到臘月能體現出年味的就是每家每戶要蒸年饅。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這首兒歌,唱著唱著,就該過年,這二十八、二十九就該準備年饃了,說起年饃,山西最出名也是最正宗的當屬霍州的年饃。
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第四集《家常》中有過一段這樣的描寫:
同樣是麵食,山西中部的霍州,做法更精緻。一雙巧手,讓日復一日的食物和日子,都顯得不再單調乏味。
新婚的女兒回門,孃家會製作棗花饃,饃的數量和花樣,代表了對女兒的疼愛程度,沒有一個母親會怠慢。
正如《舌尖上的中國》所描寫的那樣,在霍州,花饃是其一大特色。不僅僅是出嫁的女兒回門時要做,在過年時,年饃也成為霍州家家戶戶飯桌上不可缺少的年味。
在人們眼裡,饅頭外形不過是一個圓圓的,可以飽餐的食物。可是在山西霍州,人們在饅頭上下起了功夫。饅頭被賦予生命,成為人們寄予希望和祝福的美好事物。
霍州花饃,當地人稱之為“羊羔兒饃”,古時的“羊”即是“祥”,有著“吉祥”的寓意。
-
18 # 乘風破浪號
大家好!今年的春節越來越近了。給大家分享下,我這邊的年味。
從年廿四開始,送灶君
北方有臘八節,廣東沒有,卻有送灶君。傳說這一天灶君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過去一年的種種,所以要供奉美食,尤其是放甜的食品賄賂他,如糖、甘蔗、柑、紅棗,讓灶君多講好話。
年廿五,辦年貨
送灶君後家家戶戶開始辦年貨。以前都是家庭主婦製作賀年糕點食品,例如油角、煎堆、年糕,在製作的過程很謹慎,不能說不吉利的話,所以一般不讓小孩參與。但現在越來越多都是採買年貨了。
年廿八,洗邋遢
春節將至,辭舊迎新,這一天會將家裡一切進行徹底大掃除。
年廿九,責年
責年是指買耐放的食物準備在過年期間享用,通常選擇好聽吉利的食品,如蔥、芹、蒜、鯪魚。蔥,芹,蒜都要留根,象徵有頭有尾。這三種蔬菜都諧音“聰明”,“勤力”,“精打細算”,魚則取其“年年有餘”的意思。
年三十,慶團年
這天是除夕夜,一家人吃“團年飯”。飯後不睡覺,一起守歲。對廣東人來說,這一天是最重要的,一家人一定要穿得齊齊整整,菜要有好彩頭的菜。以前的廣東小孩還會在飯後上街“賣懶”,一手拿著小紅燈籠,一手捧著盛蒸熟雞蛋和茨菇的碗,然後連群結隊邊走邊喊:“賣懶,賣懶,買到年卅晚,人懶我唔懶。”意思是賣掉懶來年變勤快。
大年初一,拜年
年初一,廣東人有吃齋的習俗,這一天不吃葷、忌打破物品、忌水土出門(直至年初四都不掃地)、忌使用利器等。親友來拜年要拿出各種小吃招待。拜過年後,已婚的長輩會給後輩派利是。
年初二,開年
在這一天的早上,長輩負責切年糕,分配給家中各人吃,象徵開年。而出嫁的女兒也可以返孃家吃開年飯,而開年飯上的各種菜餚都有好彩頭的食材。
年初三,赤口
大年初三“赤口”,也稱為“赤狗日”,大家在這一天會足不出戶留在家。
年初四,求文昌
是祈求小孩讀書聰明將來有前途。拜“文昌”時,小孩記得帶蔥、芹、和蒜;而且僅記這些都要有頭,才代表頭腦聰明,勤力,好算術。
年初七,人日
這一天叫做“人日”,傳統上都會吃粥,寓意“豐衣足食”。廣東人有吃“及第粥”的,取其好彩頭,寓意狀元及第。
-
19 # 大連六月荷
現在人們的生活日新月異,想吃什麼就買什麼,想穿什麼就馬上穿上。不需要等待煎熬,不需要只有過年才可以吃到肉餡餃子,只有過年才有新衣服穿。相反,人們現在更注重的是傳統文化的傳承。
我們大連地區,過年最能體現年味道的是,陪父母吃頓團圓飯,門上貼福字,買塊豆腐和白菜一起蒸鍋包子寓意年進鬥福和百財,蒸鍋棗饅頭和粘豆包寓意早發和步步高。特別吃團圓飯時,不能少的一道菜,是用海鮮雜拌做的一道名為全家福的菜。
-
20 # 遇見生活遇見所有人
我們家鄉的習慣就是年前開始做臘肉香腸,然後開始打掃衛生收拾收拾家裡不要的東西,再就是購買過年的用品吃的喝點
回覆列表
在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我們這過年特別有意思,臘八這一天,我們要吃臘八粥,老人們說這一天誰家煙囪誰先冒煙,來年誰家糧食先冒尖,我們小,還不懂老人們總結的經驗,喇叭要泡臘八蒜,這一天泡的臘八蒜最綠最好吃,過了臘八就是年,接下來就開始殺豬,雞鴨鵝魚,做豆腐,爺爺熬的豆漿最好喝,做的豆腐最好吃,現在長大了,永遠也吃不到那時候的味道,想念過去,想念兒時的味道,年復一年,我們長大成人,結婚生子,我們會給自己的孩子講述我爺爺那時帶給我們的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