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XIN思路

    油價暴跌是市場供求關係決定的。全球多國受肺炎影響,經紀放緩,石油需求量減少,特別是中國這個石油消耗大國。另一方面歐佩克的沙特和沙俄的減產保價沒談攏,因為這兩方都不想把市場拱手讓給老美,老美的頁岩油沒有參與到控量保價談判中,想坐收漁翁之利,沙特和沙俄當然不傻,沒有順了老美的意。另一方面頁岩油有個致命缺點就是成本相對較高,大概30-40美元一桶,這樣沙俄和沙特聯手殺價,把老美的頁岩油搞破產(他們倆的石油成本更低),以後的市場就是他們倆的利益分配了。

  • 2 # 槍炮玫瑰

    這幾天,大家都在關心疫情,但其實,我們還共同經歷了一件歷史罕見的大事:

    國際油價來了個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的最大跌幅,一度跌到每桶30來美元。

    發動這場石油戰爭的,是1985年出生的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

    而薩勒曼發動這場戰爭,想要“一石二鳥”,同時搞定美國和俄羅斯。

    這背後是一個怎樣的局?

    1.手握大殺器

    油價跌到30美元左右是什麼概念?

    直觀來看,油比水便宜。

    同樣一桶(約159升),換算下來,只有礦泉水價格的55%,不到可樂的1/4。

    也就是直接打了個5折。

    都說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人狠話不多。但有這麼大的狠勁兒,地球上恐怕也只有薩勒曼。

    不過,大家可能就奇怪:沙特不就是產油國嗎?石油降價對薩勒曼也是大大的不利。

    常理上,是這樣。但這次卻有不同。

    薩勒曼首先不惜殺敵一千自傷八百,也要辦了俄羅斯。

    怎麼回事?

    石油在地球上的分佈極為不均。目前,全球石油探明儲量最多的是委內瑞拉,然後是沙烏地阿拉伯、加拿大、伊朗、伊拉克。分地區來看,中東擁有全球的48.3%。

    中國面積這麼大,石油探明儲量大概佔全球的1.3%左右。

    但石油探明儲量,也僅僅是個數字,有些地方你即便知道它有石油,但現有技術開採不了,或者大規模開採成本太高。

    所以,真正的石油產量,全球最多的是美國,然後是沙特、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等等。

    雖然美國石油產量最多,但是它消費也最多。

    所以,在全球石油市場上,出口石油最多的是沙特、俄羅斯、伊拉克、加拿大、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其中,沙特大約佔了全球石油出口的17%,俄羅斯佔了13%。

    石油被叫作“工業的血液”。離開石油,那就沒有現代化生活。

    如果說黃金能儲存財富,那麼石油就能產生財富。

    擁有全球最大石油供應量的沙特,也就手握大殺器了。

    像1973年,中東石油國家為了打擊以色列和支援以色列的西方國家,提高油價,石油禁運,直接引爆世界經濟危機。

    2.逼迫俄羅斯?

    這些年,俄羅斯在世界舞臺上,作風強勢。比如,2014年,不惜和整個西方鬧翻,收了烏克蘭的克里米亞。

    這俄羅斯怎麼就和萬里之外的沙特扯上了呢?

    這裡就要說一個名詞,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

    1960年代,亞非拉石油國家為了反對西方石油市場的控制,在伊拉克巴格達宣佈成立OPEC。創始成員國共有5個: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委內瑞拉。後來,卡達等國家也加入了OPEC。

    目前,OPEC共有13個成員國,擁有全球石油探明儲量的80%左右。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OPEC成員國,普遍靠石油過日子。

    OPEC打頭的正是油多錢多的沙特。

    OPEC成員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石油儲備,所以,它們聯合起來維持石油價格,保證能靠著石油過上舒坦的日子。

    但要做到這點很不容易,比如2014年年中,油價直接從每桶110多美元跌到四五十美元,腰斬。

    油價跌,受不了的還有俄羅斯。

    因為,俄羅斯也是“石油財政”。

    石油天然氣出口貢獻了俄羅斯40%以上的財政收入,而且俄羅斯石油還是出口創匯的大頭。

    面對石油暴跌,2014年,沙特牽頭的OPEC和俄羅斯等非OPEC產油國一拍即合,形成OPEC+聯盟。

    聯盟的核心其實就是沙特、俄羅斯,一下牢牢控制了全球石油供應。

    隨後,它們達成全球石油減產協議,成功把油價從30美元拉昇到80美元。

    大家都過上了好日子。

    不過,今年,新型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石油需求量急劇下滑。

    石油價格也開始下跌。

    所以,OPEC又提出減產保價。

    俄羅斯原本也有減產的想法。俄羅斯提出每天減產60萬桶,但是沙特牽頭的OPEC提出要減產150萬桶。

    薩勒曼和能源部長阿卜杜勒親王專門和俄羅斯高官舉行單獨會議,試著說服俄羅斯減產。

    但俄羅斯就是不同意,原因很簡單,俄羅斯需要大量的石油外匯。

    還有個說法:油價每下跌1美元,俄羅斯就要損失0.1%的GDP,居民收入下降0.14%。

    實際上,先前,俄羅斯對減產一直不積極,甚至偷偷多生產。這次沙特提出要更加嚴格的減產協議。

    所以,最終大家不歡而散。

    薩勒曼也夠狠,直接宣佈降油價:4月賣給亞洲、美國和歐洲的輕質原油價格,每桶下調4-8美元,折扣幅度為20年來最大,其中,賣給西北歐煉油商的輕質原油,更是賣出10.25美元/桶的“白菜價”。

    沙特還放話,下個月起,把原油產量提高20%。

    伊拉克、阿聯酋等OPEC成員國也表示跟進,擴大產能。

    這裡有個關鍵點:沙特生產石油的成本要遠遠低於俄羅斯。

    沙特的石油生產成本是全球最低的,大概只有俄羅斯的45%左右。

    當然,沙特也是“石油財政”,打價格戰對自身也不利。

    但薩勒曼就是要以此逼俄羅斯就範,把俄羅斯重新拖回談判桌。

    3.還要搞定美利堅?

    但薩勒曼的價格戰,殺傷的可不光有俄羅斯,還有美國。

  • 3 # 使用者50328929674

    俄羅斯為了擠佔美國頁岩油氣市場份額增產的結果,加上沙特,都是打價格戰,而美國的頁岩油氣開採成本比俄羅斯沙特高。

  • 4 # 正骨推拿師邢雷

    個人觀點,國際原油已經進入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美國陰險狡詐好比曹操,俄羅斯跟沙特表面談崩其實跟蜀吳聯盟差不多,藉著成本價的東風燒美帝頁岩油一把!

  • 5 # 商財小但

    油價暴跌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疫情影響,沙特希望透過控制產量從而控制價格。沙特在歐佩克號召俄羅斯一起加入這個方案,但俄羅斯拒絕。其一是因為俄羅斯部分經濟也是靠石油撐起來的,減產意味著他將失去這一部分。其二是俄羅斯擔心美國的巖葉油會趁虛而入搶佔市場。沙特於是憤怒了,然後提高石油產量和俄羅斯打起來價格戰,也可以順便制裁美國。因為沙特開採石油的成本運低於美國和俄羅斯。沙特的開採成本在10美金一升左右,所以沙特的損失一定是比美國和俄羅斯小的,如果這場石油價格戰沙特打贏的話,沙特將佔據市場大部分額,贏得石油這塊大蛋糕。

  • 6 # 英武

    簡單說就是:沙特為首的OPEC與俄羅斯就減產協議沒有達成一致意見,就是談崩了!

    這幾天這方面分析不少。簡單說:

    1.之前的減產協議3月底到期,沙特為首的OPEC本想與俄羅斯進行談判,加大減產來保持油價!本來,沙特與俄羅斯之前已經進行過溝通,正式開會就是一個流程。但是3月5日正式開會的時候,OPEC部長們卻要求俄羅斯提高減產量,直接讓現場無法繼續進行下去,隨著俄羅斯代表的撤離,會議談崩了!2.本來,沙特為首的OPEC與俄羅斯組成所謂的“OPEC+”,目的是為了能夠讓原油價格在一個較為健康的、穩定的價位執行,這樣大家都可以有錢掙。但是,俄羅斯不滿意減產計劃讓自己增加太多(據報道是從100萬桶/天,減產量提高到150萬桶/天),自然就不滿意了。

    3.付出很多艱辛,面對現在的局面,沙特就只能狠下決心:開打價格戰!而俄羅斯直接應戰,就導致了目前原油價格開打!其實,從2014年開始的價格戰,非但沒有將油價提高到一個健康水準,而是隨著2015年跌破30美元價格,直接讓美國搶佔了更多的市場份額,而隨著當時資本的加大投入,頁岩油技術直接讓美中國產量成為世界第一!4.此次與OPEC談崩,其實回過頭來看:俄羅斯認為是有機會與沙特打打價格戰,然後讓成本較高的頁岩油生廠商遭到更大的打擊,從而為俄羅斯搶佔市場份額提供各種可能性!

    5.昨晚上說過了,別老是盯著K線去分析什麼趨勢,經濟是政治的繼續,就說現在:美國頁岩油肯定受到打壓,但是頁岩油主產的兩個州恰恰是搖擺州,這個時候受受打壓,股市暴跌,特朗普將鍋甩給桑德斯或者後面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然後後半年再拉昇起來,不久為自己大選提供更好的保證?還有普京,修憲後的公投,讓經濟不景氣的鍋直接甩給沙特打價格戰,不挺好?最終,沙特會低頭的的,吃虧最大的也是沙特,其次是頁岩油投資商,其他都還好啊!

  • 7 # 清風明月6818

    【國際油價為何突然暴跌?主要是歐佩克和俄羅斯談判失敗】2020年3月國際油價暴跌,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蔓延至全球,預計對全球經濟都要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這就影響了原油需求的預期,因為可能在接下來的時間內,由於全球生產水平的減弱,開工企業變少,原油的需求將會走弱。所以在此預期下,原油價格就下跌了。

    3月6日國際油價下跌了將近10%,引爆這一天暴跌的原因是歐佩克和俄羅斯談判的失敗。

    歐佩克本想和俄羅斯談談大家一起縮減原油產量,但是臨時通知俄羅斯,而且比之前所提出的減產目標更高。俄羅斯感覺很沒有面子,於是拂袖而去。兩邊還在置氣,所以回去都說我們不檢查,甚至有的還說我們要增加產量。這一下市場就慌張了。如果再增產豈不是油價還會降低,所以一下當天就暴跌了10%。

    但從長期看來低油價不會持續很久。俄羅斯和沙特的財政收入中,石油佔比比較高。兩個國家都需要石油的價格上漲,來增加財政收入。

    所以最終一定可以達成限產協議。只不過達成之前可能會有一些鬥爭。歐佩克和俄羅斯還會繼續就此進行談判,預計離答成限產協議也不遠了。

  • 8 # 區塊播報

    1、美元價格對原油價格的影響

    由於美元是國際結算貨幣 ,而石油是全球通用的工業物資,算得上是硬通貨 ,而石油的計價和結算是美元,所以美元漲了,那麼原油價格就跌,美元跌了,那麼原油價格就漲。這是一個蹺蹺板的關係。

    2、全球經濟對原油價格的影響

    全球經濟是關係到原油的需求數量的,全球經濟景氣向上,那麼作為工業血液的石油需求量自然就大了,但是如果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甚至低迷狀態,那麼對原油的需求量也會減少,而這次疫情帶來的恰恰是對全球經濟前景的擔憂。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GDP佔全球的15%以上,2019年我們國家消耗的石油數量大概是六七億噸,而我們的石油對外依存度高達近70%,我們國家每年石油的消耗量佔全球消耗量的16%左右。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消費國。在中國經濟增速最快 的那十年 ,把全球的大宗商品價格都帶動起來了。這個就是需求帶來的影響。

    3、產量對原油價格的影響

    另一個影響就是替代品的產生,比如美國頁岩油,美國原本是消耗大國,也是進口大國,但是頁岩油發行之後,美國逆轉成為了出口國,這一下子就把油價搞得很難受。最大的消耗過都開始賣石油了,這個價格還怎麼漲。

  • 9 # 老謝聊投資

    首先,新冠疫情肯定是導火索。疫情影響全球經濟下行,經濟下行大幅萎縮了對原油的使用需求,作為經濟血液的原油自然受損最大。

    其次,國際原油市場一直是一個三國殺局面。中東、俄羅斯、和美國在原油產量和價格上維持著微妙的平衡,而這次疫情帶來的衝擊打破了這個平衡。

    俗話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以沙特為代表的“OPEC”本打算透過減產來維持原油價格,但是俄羅斯不同意,為了市場不被俄羅斯侵蝕,沙特只要跟進增產和降價,所以原油價格暴跌,同時捎帶著打擊了美國,這也是俄羅斯一直以來的意願。

    目前來看,這場原油價格暴跌已經陷入了囚徒博弈,在各方無法達成一致的情況下,很難結束。由於大部分原油的開採價格極低,所以價格只是各方妥協的結果,那麼25美元一桶的價格我認為遲早會見到。

  • 10 # 沙漠之猛

    國際油價暴跌是經濟走淡的集中表現。其主要表現在疫情擴散而西方國家麻木不忍不加以重視而出現的後果,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幾個月,全球最大的應對敵人就是疫情。其實西方經濟走淡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未免不是件好事,會加速經濟東向化的過渡。石油國家為了自身經濟,堅持在經濟走淡時不減產是推動石油暴跌的主因。

  • 11 # 格物致之

    俄羅斯不願意減產,沙特藉機提高產量多佔市場,美國儘管也頭痛但它想借低價石油打擊俄羅斯。最終都會達成減產,從而穩定石油價格

  • 12 # 胡人說八道

    【明面上】中國是原油最大進口國,受疫情影響,進口減少。為了支撐油價,OPEC和俄羅斯談判,希望共同減產保價。俄羅斯不同意,沙特誓言報復,維護正義,不僅不減產,還宣佈增產到1230萬桶/日。

    【私底下】俄羅斯和沙特減產,結果發現市場都被美國頁岩氣拿走了,躲在一邊悶聲發大財。沙特跑去跟大帝合計,演出戲吧,沙特原油成本10美元,俄羅斯20-30美元,美國頁岩氣35-45美元。降到30美元?大帝:弄他!

    【權力的遊戲】沙特小王子要上位,但是還有他叔叔擋在前面,排第一順位,小王子是第二順位。美國覺得叔叔更老成,至少不會在土耳其大使館裡殺人剁屍啊,不會天天琢磨搞政變啊,不會出兵打葉門啊。小王子想在老國王活著的時候確立為繼承人,但是也有顧慮,沒美國支援坐不穩啊,畢竟原油用美元結算,武器都從美國買。咋弄?毛子敢得罪美國啊!幾乎就在油價暴跌的同時,小王子連夜就帶著親兵把叔叔抓起來了,你說巧不巧?頁岩氣商是特朗普選舉最大的金主,今年又是大選年,特朗普不能眼看著老闆們破產啊,據說特朗普已經給老國王打電話了。

  • 13 # 渝期匯

    週三油價先揚後抑,WTI4 月原油收跌 1.38 美元至 32.98 美元/桶,跌幅為 4.02%。布倫特 5 月原油收跌 1.43 美元至 35.79 美元/桶,跌3.84%。SC2005 合約週三一度跌 11%,但尾盤開啟停板,收盤在275 元/桶。基於目前外盤原油振幅的大幅擴大,上期能源在今日上調原油保證金,以及將漲跌停板擴版至 10%。目前由沙特、俄羅斯、美國主導的產量戰和價格戰正在激烈進行。其中沙特阿美 CEO 發表最新言論從 1200 萬桶/日增加到 1300 萬桶/日,將盡最大努力盡快實施這一原油產出擴能指令。俄羅斯能源部將於週四與油企會面討論,俄羅斯石油運輸公司方面表示,公司並未要求提高原油出口量。另外,EIA公佈,截至 3 月 6 日當週,美國原油庫存增加 766.4 萬桶至 4.518 億桶,連續 7 周錄得增加,且創 2019年 11 月 1 日當週以來最大幅,市場預估為增加 214.9 萬桶。更多資料顯示,上週俄克拉荷馬州庫欣原油庫存增加 70.4 萬桶。美國精煉油庫存減少 640.4 萬桶,連續 8 周錄得減少,且創 1994 年 1 月以來最大降幅,市場預估為減少 221.7 萬桶。美國汽油庫存減少 540.9 萬桶,連續 6 周錄得減少,市場預估為減少 271.4 萬桶。 從近期供應面來看,可以確定的預期是沙特、俄羅斯均將自 4 月起擴大產量,另一方面海外疫情依然未看到明顯的拐點,因而市場對供應和需求兩方面的預期都偏弱,油價在此背景下仍將慢慢尋底。

  • 14 # 金寶62337

    近期原油下跌是市場最大的熱點,而原油下跌引發了市場對美國乃至全球經濟的擔憂。

    名義上這次是沙特和俄羅斯談判破裂,導致原油價格崩盤,但實質上可能是多方博弈的結果,這裡我們暫且不談。原油大跌沙特和俄羅斯自然受損,更受損的卻是美國。

    而這幾個國家的開採成本(不包含銷售成本)是:

    沙特原油開採成本低於10美元/桶,

    俄羅斯石油開採成本約15~20美元/桶,

    美國頁岩油開採成本36~47美元/桶,成本中位數在44-55美元/桶。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頁岩油本來就成本高、售價低,現在國際油價打到了36美元,美國的頁岩油公司要全面虧損。只要油價能夠維持在25美元以上俄羅斯和沙特可能還是賺錢的,但美股的公司就很難堪了。自2018年以來已有50家美國能源公司申請破產,市場擔憂一旦頁岩油企業資金流斷裂,將進一步引爆美國金融風險。

    數十年來,美國累積等待償還的總債務規模為255萬億美元,相當於85萬億美元的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倍。毫不誇張地說,美國經濟過去30多年的整體繁榮是透過貨幣濫發及天量舉債所刺激的。

    石油是工業的血液,是不可再生資源。70年代美國透過霸權,將石油交易與美元繫結,從而奠定了美元是全球通用貨幣的基礎。當全球流通著大量美元的時候,只要美聯儲開動印鈔機,全世界的美元都會微妙的貶值,而美國政府只需要印鈔票,就可以則坐享其成。

    但要想這樣,必須先保證產油國認可美元,這些年先後有些有伊拉克、委內瑞拉、利比亞、伊朗等國不聽話,美國的辦法很簡單,強化軍事,不聽話就打,打到你聽話為止。

    本身產油國也多,利益分配不均衡的情況很多,總會有小弟不聽話,積怨越來越重,所以美國常年在需要支付大量的軍事開支。

    但此前美國是第一大原油進口國,現在自己開採頁岩油,一躍成為原油出口國。這樣就很過分了,本身你是超級大國,也是大客戶,讓你佔點便宜也就忍了,現在你不僅不買我們的石油,還搶我們的生意。是可忍孰不可忍!

    於是,今年全球疫情,股市大跌,經濟信心不足,原油需求下滑,本身價格疲軟。此時,已經籌備了多年的俄羅斯乘勢擴產降價,沙特也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名義上是跟俄羅斯干價格戰,實質上可能是在演雙簧。目的是借這個經濟不好的時間節點,火上澆油,把美國的頁岩油企業擠垮。

  • 15 # 華正言

    什麼東西都是多了就不值錢,少了就值錢。油價暴跌,因為俄羅斯和沙特增加了開採量,油多了,所以就跌。背後的邏輯可能是,美國製裁俄羅斯,俄羅斯加大開採石油力度,雙方在博弈。但最直接的邏輯就是,東西多了就不值錢。反之一樣。

  • 16 # 寒山夜雨寄北

    並不能直接歸結於疫情影響,疫情對全球資本衝擊比較嚴重但還沒有到毀滅全球經濟那麼嚴重。或許只是沙特和俄羅斯在唱雙簧,打壓美國頁岩油,畢竟美國走出現在的能源局面當初也是藉助資本市場一種豪賭,而沙特曾經也用了低油價打擊美國,可惜沒能成功,不排除是神仙打架。

  • 17 # 財經研習社

    當然原因嘛還是有一,主要是強調疫情對全球的影響非常的大,但實際上背後應該還有其他的考慮,我首先大膽假設:如果沙特和俄羅斯真的分裂了,毫無疑問,相當於供應聯盟OPCE掛了,市場肯定立即的反應將是油價下跌,並且3月狂跌,類似2015年那樣,打出一個supercontanog,最後沙特還是得不得不更大的減產來穩定市場,歐佩克+聯盟全面崩潰的結果就是沙特失去更多市場份額,喪失掉對抗頁岩油和俄羅斯的能力,以後就是基本讓人割的局面,當然現在也是任何人賭割,只是飩刀子割肉沒死而已,

  • 18 # 念念新人

    近期國際原油價格暴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供需矛盾的問題。但也有其他因素,綜合影響。

    1、供需矛盾。這是最根本的,原油市場在正常情況下,是能夠達到一種動態的供需平衡,價格只會小幅波動。但在戰爭、政治環境、新的技術以及國際資本的影響下會產生一定的波動。這次的油價暴跌的導火索是新冠疫情的影響,封城封國、停產等措施造成需求端急劇減少,打破供需平衡。正常情況下,產油國減產的話會維持平衡狀態,但此時的國際環境卻不穩定,opec和俄羅斯及美國等主要的產油國都不願意減產,都想著趁著機會把美國頁岩油打死,並且進一步佔領市場,取得更大的市場份額,這就造成供大於求。各國的原油儲存能力是有限的 ,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增大,現狀是儲油罐都是滿的,原油的郵輪都是滿載,卻無處卸船。產出的油無處可賣,只能低價。

    2、期貨市場的推波助瀾。期貨市場是對原油預期價格的一種體現,在供需矛盾的情況下,能夠放大這種效應。期貨價格在不斷的做空時只能創新低,尤其時中行原油寶時間,更會打破一些常規的概念,原油期貨竟然可以負價格。期貨空頭利用多頭不會接受現貨(現貨在現在的情況下根本無法儲存和運輸,並且玩期貨的人不會真的去接現貨的,這些人沒有資源運輸儲存),只能脫手,寧可出錢也不能接貨。造成的恐慌心理會反應在期貨價格上,更進一步降低原油價格。

    以上進行了綜合分析,如有不足,請批評指正。

  • 19 # 女團財經

    供求定理是微觀經濟中的一個重要的定理,當市場其它條件不變的前提下,供給量大於需求量,則會導致相關產品的價格下跌,反之,當供給量小於需求量時,會導致產品價格上漲,即當國際市場上對石油的需求量遠遠小於供給量時,會導致國際油價出現暴跌的情況。

    同時,各石油生產國際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引起國際油價出現暴跌的情況,比如,3月6日,“歐佩克+”新一輪減產談判破裂,俄羅斯“強硬拒絕”承擔50萬桶/日的減產份額,隨後沙特迅速啟動“價格戰”,向其所有原油買家開出史無前例的折扣,當日國際油價應聲暴跌30%至30美元/桶附近,將國際油市推入了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的“最黑暗時刻”。

    9-9

  • 20 # 樹根空氣清新

    都是美國頁岩油惹的禍,中東和俄羅斯都想多賺點,聯合打壓美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大亂鬥有什麼經驗或者技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