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000付一陳

    學生需求:由於應試教育,考試分數是很重要的,如果成績差一些的學生想要考一個好分數,考一個好的學校,那麼他們必須要在課外多花點時間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為了保持成績靠前,也要在課後多花點時間學習。

    家長需求:有些家長並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主要的是自己輔導不了自己的孩子。這其中有很多無奈的原因,比如下班時間太晚,或者自己知識水平有限,所以,看到孩子學習成績還有提高的可能或還有救的時候,他們才選擇將孩子送到課外輔導班;還有的家長是因為減少學校老師帶來的“麻煩”,比如某些學校老師給學生安排的家庭作業不是讓學生做的,而是安排給家長的,家長沒時間幫助學生來完成,或者沒有能力幫助學生完成,於是又送到課外輔導班。

    在現有制度下,考試成績成了學生、老師、家長共同的剛需。不可否認的是,考試是為數不多的可以提升學生家庭社會階層的重要途徑,這在階層分化的中國顯得尤為突出。考試是粗暴評價老師教學效果的唯一途徑,(教育缺了對育的評價)教育效果的評價簡化為成績了,這似乎很省事,而老師生可愁壞了,接到了“差班”可咋辦!於是鼓勵學生補習。

    而成績在事實上閹割了真正的教育,而市場哪管這些,它們滿眼看到的是標著“考試成績”的銀子。他們很容易發現這樣的需求,於是各種輔導班應運而生。

  • 2 # 其正色

    課外輔導機構很多,補習機構很多,國家不反對也沒有明令禁止,由於利益的驅使,課外輔導機構和補習機構如雨後春筍一樣遍地開花。

    一、課外輔導機構和補習機構,是教育發展的必然產物。隨著人們對教育的日益重視,對教育需求不斷的增長,學校教育資源的公益性和優質教育資源的不平衡性,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教育的起跑線上,孩子的父母親要想方設法的為孩子找各種輔導機構進行復習和學習,這樣課外輔導機構和補習機構應運而生。課外輔導機構和各種補習機構,基本上滿足了學生家長對優質教育資源的迫切需求,私人所辦的課外輔導機構或補習機構也可以算是對公有制學校辦學的一種補充吧。

    二、課外輔導機構和各種補習機構,衝擊著學生受教育的公益性,成為目前賺錢的暴利行業,加重了學生受教育的投資成本,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家庭經濟負擔。由於人們過度追求教育的功利性,太過於急功近利,課外輔導機構和補習機構成了富人的教育,成了有錢人的教育。加劇催化了教育貧富懸殊過大和教育機會不均等,不斷的衝擊著學校公益性教育正常的發展。

    三、由於巨大的利益和暴利驅使,課外輔導機構和補習機構雖然很辛苦,但是收益卻是教師工資的3~5倍。所以才有人寧可不要工作,鋌而走險,專門去辦課外輔導機構和補習班,打著各種各樣的旗號,誘惑或鼓勵學生去補習或輔導班學習。還美其名曰,為孩子的成功投資,現在投資是為了將來少投資。各種課外輔導班和補習班到底教學資質怎麼樣,學生學的怎麼樣,就在於學生自己了,反正是學生掏錢受益,家長不操心,輔導班和補習班都高興,大家皆大歡喜,何樂而不為呢。

    除了在校的教師不讓搞輔導機構和補習班,那些正式的課外輔導機構和補習機構失去了在校教師的競爭,明目張膽,想方設法瞄準教育輔導市場,好多人甚至孤軍奮戰,現在各種輔導班遍地開花,辦得紅紅火火,真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那不是一廂情願,而是兩廂情願。

  • 3 # 老杜大語文

    這是一個很大的命題,我從一個家庭故事分三個角度來剖析一下。

    一、需求

    我兒子上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下午16:00左右就放學了,必須有要有人去接。而我們要晚上六點下班,中間偶爾溜個彎去接個孩子領導一般不會說什麼。但是要天天去就不行了。讓老人去接孩子,離家比較近還是可以的,要是遠,老人上公交就迷路,往往要孩子帶老人回來,而且老人來上海,兩室一廳的房子怎麼住?這都是問題,學校可不會管你這麼多的問題,現在有這麼一家機構,下午放學的時候,把孩子接回去,完成作業,幫你檢查好,不會的知識點,老師給你講一下。孩子可以在那裡吃完飯,吃了飯,家長下了班,老師再把孩子送回家。這樣的機構解決了家庭的麻煩,如果收費合理的話,家長一定會選擇的。

    二、痛點

    孩子上了五年級,開始有一些數學題不會了。學校考試跟不上,老師每次開家長會的時候都會旁敲側擊地告訴家長,孩子這樣下去就完蛋了。這時候,小區附近有家機構專門補小學數學的,而且他們的同學很多都在那裡讀。我們送孩子過去,孩子聽了很開心,一年兩萬塊,不算貴,那就交錢。幾個月後,孩子考了班裡的前幾名,我們就放心託付給機構了,一個月兩千塊錢,在上海怎麼都賺出來了。很快,你會發現班裡成績好的都去補課了,機構很會銷售,直擊你的痛點,五年級不抓學習的話你試試,小升初,民辦初中進不了,進了上海的公校就等老師放羊了。能解決這個痛點的,就是輔導機構、補習機構。

    三、發展

    未來是素質教育的天下,雖然說分數很重要,但是孩子如果只會考試,不用等到高考,中間都會自卑死的。平時各種演出,孩子不會唱,不會跳,就只能充當觀眾角色。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就沒有了,朋友也少。所以男孩,學程式設計、學航模、學演講;女生學跳舞、學樂器、學畫畫。這些都是孩子發展綜合素質必不可少的。當然學校也開設這些課程,但是為了孩子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家長還是會選機構的。

    總之,在市場經濟中,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商機。所以,課外機構、補習機構多也是時代發展的產物。那些經濟相對比較發達地方,很多家長認為課外輔導不再是一種消費,而是對孩子的一種投資,這也必然會帶來教育產業化的一波大發展。

  • 4 # 詩詩哇咔咔

    我是那個很多人口中的那個“經常去外面機構補課一年賺幾十萬”的千萬老師中的一員,我表示無辜。

    我想借著問題,跟大家講講,輔導和補習機構越來越多,到底是怎麼回事,如果能減輕點大家對老師的誤會,引導大家客觀全面認識這個現象,恩,我心裡會好受一點點。

    首先,這類輔導或者補習機構增多,根本原因在於:咱們國家經濟起來了。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輔導機構、補習機構屬於教育範疇,屬於我們常說的上層建築,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

    整個國家經濟飛速發展,居民可支配的收入增加,而收入是消費的前提,正因為越來越多的家庭擺脫了生存的壓力,手裡有了可以自由支配的金錢,才能支撐起越來越多的輔導和補習機構。

    清楚根本原因之後,我們再來分析輔導和補習機構所牽扯到的幾個主要因素:學生和家長、輔導和補習機構、政府的政策,還有總是被黑其實挺無辜的公立學校和老師們。

    首先是學生和其家長。

    大家都清楚,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額,換個表述:沒有需求就沒有市場。學生或者家長有需求,屬於買方,是主動的一方。

    學生或者家長有輔導和補習的需求,原因有很多,最大的原因,當然是面臨著高考的壓力,想提升成績。

    這個成績的提升是相對的,得看學生和家長的目標是什麼層次。因為有不少補課的學生,其實成績相當好,985/211的水準,但他們目標更高,覺得在學校吃不飽,想去外面加餐。

    當然,更多的學生,是因為基礎太薄弱。至於基礎薄弱的原因,可就太多了,不想吃,吃不下,吃得太撐消化不良,甚至可能因為在學校裡得不到他想要的足夠的關注……都有可能是原因。

    有人會反問,難道學生和家長去外面的輔導和補習機構,跟你們學校和老師沒有一點關係嗎?如果學校和老師做得足夠好,他們還需要去補課嗎?

    這個問得好,我的回答是,肯定有關係。這是我要講的第二個因素:公立學校和老師。

    大家都清楚,中國的公立學校是採取的班級授課模式,這種模式能夠大面積地培養人才,系統地傳授知識,保證教學的正常開展並達到一定的教學預期,還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但是,學生是有個體差異的,而且差異相當大,一個普通的班級,至少也得四十人,五十多個人很正常,我現在帶的班級,七個班,有六個班人數在五十五左右,一個清北班也有三十多人,而我在湖北某縣一中讀書時,高一班裡105人,我沒有誇大,高三畢業時還有78人……

    這麼多人,這麼多的差異,總會有學生適應不了,或者跟不上,甚至還有根本志不在此的;而這種模式的弊端,正是無法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利於因材施教。

    那麼,對於想學想考上好點大學卻因為基礎薄弱、跟不上節奏、無法適應的學生而言,他們定然會另謀出路。

    並且,前文提及了,很多家庭是有這樣的經濟基礎的。這是無可避免的,哪怕教師的祖師爺孔子宣稱因材施教,最後他老人家的三千弟子中,仍然有跟不上的。

    就我的親歷和見聞而言,沒有一個老師或一所學校,主觀上想把學生送到什麼勞什子機構去。

    第三個因素,教育部門的政策。

    近些年,教育改革一直在進行中。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指出:“必須鞏固義務教育質量,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為落實這一要求,各級教育部門出臺系列措施,比如,縮短中小學生在校學習和活動時間,禁止中小學校統一徵訂教輔資料等等。這些規定,的確使得學生在學校的負擔減輕了,

    但是,考試要求沒有降低啊,考試難度沒有降低啊,考試指揮棒作用沒有減弱啊!升學壓力可是沒有半點減輕哪!還有,教育資源的分配是不均衡的!

    怎麼辦呢?學生和家長只得找輔導和補習機構咯!可以說,教育改革在客觀上推動了課外輔導和補習行業的發展。或者說,輔導和補習機構是受到政策的引導和支援的。

    萬事俱備,只欠機構。最後,就看輔導和補習機構的騷操作了。

    不得不承認,所有的輔導和補習機構很好地利用了學校班級授課制度的不足,以及教改之後催生的商機,主打一對一和小班教學,為學生量身定製學習計劃,並給予學生比學校多千百倍的關注。

    學生在輔導和補習機構的感覺,與在學校的感覺,那是有天壤之別的,就像是當少爺、公主與“奴隸”(我班學生形容他們自己用的詞)的區別。

    輔導和補習機構貼心入微的服務,這個優勢,是公立學校比不了的,甚至私立學校也比不了。這便是輔導和補習機構的商機。

    正因為有了公立學校教學模式的不足,學生和家長有了需求,再加上教育改革不斷壓縮學校教學內容和時間,為輔導和補習機構的發展提供契機,才催生了一茬又一茬的輔導和補習機構。

    前文提到,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呸呸呸,沒需求就沒有市場,但需求和市場的關係,不是單向的。

    在需求刺激下,市場做起來了,很多輔導和補習機構為了吸引並留住生源,提供了非常優質的服務,比如提供差異化的更加精細的教育服務來滿足學生的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打造高品質的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甚至憑藉其品牌優勢也能吸引學生和家長。

    簡言之,市場也能刺激需求,輔導和補習機構存在,學生和家長便多了一種選擇。

  • 5 # 郭老師理科課堂

    首先,現在大多數學校補課已經成了社會風氣,主要還是老師的原因,鼓惑學生去補課,增加額外收入。 去補課的學生,極少部分是自願的,絕大多數是在大形勢的逼迫下,不得已而為之,怕老師區別對待自己的孩子啊!孩子們自己也說,如果不去補課,老師就不會喜歡他們了。 說實話,現在的義務教育免費遠遠比自費的錢還要多得多啊?

    其次,每個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都有很高的期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不免讓很多家長都緊盯著孩子的成績,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足夠優秀。當孩子提出想透過課外補課來解決學習上遇到的問題時,很少有父母會拒絕。也許孩子堅持不了幾天,可父母很少會打消孩子的積極性。現在的孩子從小就在各種補習班,掐著手指頭計算,不算正常的補習班,還得報舞蹈班、語言班、智力開發班,最好還能學點樂器,這一算了不得,簡直太多了。孩子感興趣也好,不感興趣也好,別人家的孩子都會,自己家的孩子也不能落後太多。父母大多數都是這麼想的,節衣縮食的給孩子花錢報培訓班,至於效果有多少,那就只有天知道了。父母總想給孩子提供最好的,不論是物質還是教育,不想讓孩子以後後悔。

    最後,現在升學考試壓力大,大部分孩子緊靠學校學的內容還不足以應對升學考試,為了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只能選擇課外補課。可以說目前升學選拔制度也是催生校外補課班數量很多的動力因素。因為有很大補課需求,校外培訓也大量存在。希望校外培訓機構能合法合規辦學,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服務,真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國家的教育事業服務。

  • 6 # 少兒英語雷老師

    讓我這個從事培訓的來回答這個問,一般分三類需求。

    第一類,午託晚託。孩子放方學早,許多家長沒有時間接送孩子,有的是家裡老人照顧孩子,不能輔導孩子作業,把孩子送到這類機構,吃點飯,做作業有人輔導。

    第二類,興趣特長學習。這類有畫畫,音樂,武術,書法等等。

    第三類,提分,說白了就是中考,高考考出好成績。

    總之,有需求就有市場。大量的需求使很多資本流了進來,培訓機構就越來越多。

  • 7 # 圩鑫法務

    01 對教育的重視

    1)科技和人才的培養在教育

    隨著社會的發展,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國之競爭,歸根到底在於人才和科技的競爭。科技和人才的培養在教育。“科技興國”、“科教興國”。使整個社會都形成了重視教育,關愛教育的良好的社會氛圍。“千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全社會方方面面的重視。為此,作為社會資源的一個組成部分,課外機構、輔導機構應運而生。

    2)孩子寄託著家庭的希望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家庭和孩子的前程,各家庭根據實際情況,投入了巨大的教育成本。

    在農村,父母外出務工,爺爺奶奶在家帶孩子,他們只能起到照顧孩子日常生活的作用,對於孩子的學習卻無能為力。於是,為了孩子學習,孩子的父母親不怕花錢,在週末或其他課餘時間,把孩子送到課外機構、輔導機構。以期望孩子能抓緊時間學習,以便和成績相對好的孩子能步調一致。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孩子在學習之餘貪玩而忘記學習導致得成績下滑。

    城裡的孩子比農村的孩子,在進課外機構、輔導機構方面,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了生計忙於奔波,孩子的父母,根本無法照顧孩子,更談不上輔導孩子的學習。於是,他們情願多花些錢,讓別人去輔導孩子。在他們看來,孩子去機構學習所花的錢畢竟是小錢。再者,別人家的孩子都去輔導機構學習,自己家的孩子不去學,成績就有可能跟不上別人家孩子。攀比之心極重!

    如此上述情況,使得課外機構、輔導機構成為農村和城市的家長的首選。

    02 一方面,是教育主管部門對公辦學校老師有償補課、有償家教的強有力的制止;另一方面是就業壓力

    近些年來,有償補課,有償輔導的風氣盛行,在一定範圍、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學生以及家庭的根本利益,也在不同程度損害了教育行業的公益形象,形成了不良的社會風氣。因此,國家和上級教育局主管部門,對此採取了強有力的措施,制止有償補課,有償家教。但此措施的採取,並沒有削減家長對補課,家教的強烈需求!如此,隨著市場空間的擴大相對擴大,課外機構、輔導機構如雨後春筍,契合了家長的需求。

    另外,每年有數以萬計的大學生畢業後走向社會,一時難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並創辦課外機構、輔導機構。還有其他創業失敗經歷的大學生,也瞄準了這個市場。

    03 所謂的“思維的轉換”與“經營的靈活”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主管部門的強有力的制止下,有償輔導、有償家教,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收斂。但是,有的教師“轉換思維”,相當多的課外機構、輔導機構也施展了自己靈活的經營策略。

    教師藉助於課外機構輔導機構,在機構內部從事輔導教學,並把自己平時所在公辦學校所教授的學生,往課外輔導機構引進。如此,既解決了課外輔導機構的生源短缺問題,也解決了課外機構輔導機構,對教師的需求,此可為“互惠互利”

    總之,課外機構、輔導機構的出現以及逐漸增多,有其大環境和小氣候的影響,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而如何規範制止公辦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同時又能促進相關課外輔導機構的健康有序發展,是排在當前有關部門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 8 # 張針人聊養生

    首先,原因很簡單,

    補習班誰是主體呢,是學生麼?不是。是家長,不是學生自願,好多都是家長要求的,這樣就能理解了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導致:

    一、

    1.雙職工的家庭越來越多,爺爺奶奶有又年紀大,隔代教育的諸多問題,導致家長沒時間管理孩子的閒暇時間,導致補習班作為一個比較不錯的選擇,自然成了孩子的最好去處,家長一般會有在補習班就算不學好,最少不會變壞的想法。

    2.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在起跑線上就能夠取得勝利,所以補習班也是一些家長眼中的籌碼,他們希望孩子能夠取得好的成績,也可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所以對家長來說是剛需,剛需就不需要多解釋了。

    二、

    老師的角度,我們看下,據我在我們城市的瞭解在編教師的工資在3200元左右,那麼這麼多工資是不夠年輕人日常開銷的,更不要說一家老小了,所以補習班也是老師的一部分經濟來源,當他們發現這樣來錢更方便快捷時,就會不自覺的把精力投入在這上邊,當然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可想而知課堂上他們都在幹什麼了。這樣的惡性迴圈導致家長最後只能選擇送孩子去輔導班,也就造就了補習班。

    三,

    最後說下孩子,孩子是無辜的,原本45分鐘能夠完成的學習任務,現在需要2個小時,浪費了時間,也養成了工作效率低下的習慣。

    建議

    一,國家確實需要調整教師工資制度

    二,學校要從根本上建立監督制度,而不是每次都不了了之

    三,作為家長也要正確認識補習班,不跟風,但是一定要及時和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感受,上課情況,及時作出調整,避免孩子遭遇不公平對待。

    最後就是一定要及時跟孩子溝通,瞭解孩子才是最重要的,不干涉他的節奏,但是他需要支援時,我們一定要及時伸出援手。

  • 9 # 天涼好個秋A

    校外輔導機構補課機構真的很多。為什麼很多呢?因為做這個太賺錢了。賺錢的事兒想幹的人自然多。

    現在輔導機構補習機構滿天飛,主要是因為這輔導費和補課費也沒個什麼硬性規定,只要有人敢要,就有人能掏。大班補課輔導一年幾千至幾萬不等,一對一補課一節課二百多至一千多不等。而且生意火爆,大有越炒越熱,補習輔導費越來越高之勢。

    為什麼會如此火爆呢?這是因為,那個家長不想望子成龍?

    差生家長想讓孩子優秀,優秀生家長想讓孩子更優秀。於是就進入了全民上輔導班上補習班的火爆場面。

    好學生家長:得上。天外有天,比我孩子好的多著呢!

    差學生家長:得上,這樣差下去怎麼成?

    富人:得上,錢要花在點子上,教育孩子是大事。

    窮人:得上,再苦不能苦孩子,就是押襪子賣鞋,也不能讓孩子輸在不上輔導班上。

    全民上輔導班,且一個孩子要連續上十來年,這資源該有多大啊!

    於是,插上招兵旗,就有吃糧人。只要多少有點兒能耐,一掛個牌:xx輔導班,xx補習班……(能審批的明著辦,不能審批的偷著辦。)就有人掂著錢來報名。你說掙錢容易不?

    其實,沒一個補習班,該升學的升學。該升不上學的升不上學。

    即使是鋪天蓋地的補習班,仍然是,該升學的升學,該升不上學的升不上學。

    兩者對比,升不升學效果幾乎差不多,所不同的只是,大量家長的錢,肥了辦補習班的腰包。

  • 10 # 山東知而行教育

    對於課外輔導機構,眾說紛紜褒貶不一。甚至有人曾強烈呼籲應把課外輔導機構“趕盡殺絕”,只因為課外輔導機構擠佔了孩子大量的業餘時間,增加了孩子的課業負擔。近兩年,有關部門也加大了對課外輔導機構的治理和規範力度。不過,課外輔導機構並沒有因此而消亡,反而大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之勢,這就足以說明課外輔導機構是有強大“生命力”的。

    課外輔導機構之所以有“市場”,就在於有“需求”。首先,如今家長都格外重視孩子的教育,生怕孩子落後於他人,於是就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班,以期孩子能出類拔萃。其次,現在倡導“家校協同”、“家校共育”,孩子的學習不單單是自己的事,很多時候也需要家長參與進來。如果家長自身知識水平較高還好說,就怕家長“大字不識幾個”,在無法“勝任工作”的情況下,他們只能把孩子送到課外輔導機構。

    當然,課外輔導機構的“副作用”確實也不少,特別是准入門檻較低,造成目前市場上魚龍混雜,甚至出現了誤人子弟等不正常現象,這就需要相關部門不斷加大引導和懲處力度,規範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 11 # DaysEdu

    任何培訓輔導機構,不談師資、不談教學內容的行為,都是耍流氓!凡是不能提高考試成績的補習,都是浪費時間和金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哪些壓箱底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