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鄉酒哥

    大家好我是小酒,山東平陰人,我們這邊都喝濃香型酒,今天就說說景芝集團的景陽春白酒,我們這邊都喜歡喝,景陽春1973年問世,以窖香濃香為主他的配料,小麥,高粱,大米,糯米,玉米,為主要原料景陽春白酒生產工藝採取了以多糧釀造和跑窖,滴窖操作為主的五糧濃香釀造工藝在混蒸混燒,續渣發酵的生產工藝中融合了一長二高三適當的優質濃香酒生產工藝,入池澱粉在18到22度之間,酸度在1.4到2.0之間水分在百分之56到58之間,用糠比為百分之22.用曲為百分之25,糧倍比為1:3.5—4.5,其中,中溫曲和包包曲各佔百分之10及15,高澱粉和高酸度使所產酒醇甜醇厚,香味濃郁,多糧釀造,使產酒複合香更加明顯,中溫曲和包包大麴混合使用,滿足了多種有益微生物發酵要求,有使酒中的各類香味成分更為複雜,保證了出酒率和產品分質量,達到了豐收目的。窖池是白酒發酵的釀酒容器。這就使白酒的過程

    。小作坊就簡單了,大家還是買大廠家純糧釀造的酒。

  • 2 # 我的品牌我作主

    白酒——似白開水一樣透明無色的統稱!

    北方則以高粱、粟米等為質材;南方以谷、米、薯等為主經酵素過程釀造、蒸餾所得。以谷為質材的則釀製後稱之為“谷酒″。現在我江南區域用葡萄發酵成自釀紅酒後所剩的籽與皮渣經蒸餾成“白蘭地″(歷史悠久的絲綢之路文化)如用機械化工具,但凡蒸餾後的酒比較清亮透澈,口感濃烈。用木材、煤炭為火源的則比較混濁,口感香醇。但是都經經過低溫環境儲存或其它酵質(穀糠/麥麩…)包裹於窖藏封存至一定時間後,都很清亮而純香……

  • 3 # 33來吃呀

    白酒特指中國白酒,是世界蒸餾酒中獨具一格的品種。

    白酒技術屬性:以糧谷為主要原料,用大麴、小曲或麩曲及酒母為糖化發酵劑,經蒸煮、發酵、蒸餾而製成的飲料酒。

    白酒社會屬性:滿足人們物質、文化、精神、交際需求的嗜好性消費品。

    由於其酒液無色透明,故稱為白酒。因主要採用燒(蒸)工序,亦稱燒酒。根據所用糖化、發酵菌種和釀造工藝的不同,可分為大麴酒、小曲酒、麩曲酒三大類。

    白酒釀造大多是固態發酵,其主要產物是乙醇。經檢測分析,白酒中除了大部分是乙醇和水外,還含有佔總量2%左右的其他香味物質。由於這些香味物質在九中種類的多少和相互比例不同,才使白酒有別於酒精,並形成不同的風格特點。

    1、原料及其配比 釀製釀酒的原料是高粱(36%)、大米(22%)、糯米(18%)、小麥(16%)、玉米(8%),他們的質量比例有很嚴格的要求。配料時按先多後少原則依次運到辦料場地,不得配錯各種糧食比例。

    2、粉碎 五種糧食按比例準確配料後經充分攪拌,將五種糧食進行粉碎。粉碎的技術要求是: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粉碎度均為4、6、8瓣,無整粒混入。

    3、蒸糠 糠殼是釀酒中採用的優質填充劑,在發酵和蒸煮過程中能生成甲醇和糠醛等物質。蒸糠可去除糠殼中的雜異味。

    4、開窖 發酵期滿的窖應去掉封泥,取糟蒸酒。糧糟窖的發酵期為70天。

    5、配料、攪拌和潤糧 此過程要做到三準確:配料準確、配糟準確、配糠準確,兩均勻:拌糧均勻、拌糠均勻。

    6、上甑 上甑要平,穿汽要勻,不準跑汽,輕撒勻鋪。

    7、蒸餾摘酒 蒸餾時要掌握緩火流酒,大火蒸糧的原則。摘酒時,以感官品嚐判斷酒質,切實做到邊嘗邊摘。摘完後,將酒運入酒庫,稱量後按質並壇。

    8、出甑,攤涼 出甑前先關氣閥,取下彎管,揭開甑蓋;用行車將甑吊至涼糟床附近,開啟甑底。

    9、入窖 糟醅入窖前必須將窖池清掃乾淨,撒上一千克左右的曲粉。入窖後,必須迅速挖平,進行踩窖。踩窖後找五個測溫點,插上溫度計,檢查後作好記錄。

    10、出窖後進行分堆拌糠產生酒醅。然後對酒醅進行蒸酒,蒸酒後產生酒頭、酒尾和成品白酒,最後將成品白酒進行入庫儲存。

    11然後對酒醅進行蒸酒,蒸酒後產生酒頭、酒尾和成品白酒,最後將成品白酒進行入庫儲存。

  • 4 # 超哥來開箱

    白酒就是以糧谷為主要原料,以大麴、小曲或麩曲及酒母等為糖化發酵劑,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而製成的蒸餾酒。白酒又稱燒酒、老白乾、燒刀子等。酒質無色(或微黃)透明,氣味芳香純正,入口綿甜爽淨,酒精含量較高,經貯存老熟後,具有以酯類為主體的複合香味。以曲類、酒母為糖化發酵劑,利用澱粉質(糖質)原料,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陳釀和勾兌而釀製而成的各類酒。

    這種工藝的白酒通常無色透明(或者微黃),氣味芳香,入口爽淨,酒精含量高。中國白酒有很多種,一般按照香型區分類別,各類別生產工藝也不同

    1.濃香型代表有五糧液原料:高粱、大米、糯米、小麥和玉米工藝:按祖傳配方配混五種糧食,粉碎後與一定比例的陳年老母糟(糟醅)配料,以包包曲為糖化發酵劑,在窖池中發酵週期在70天以上雙。輪底發酵時間在140d以上,採用跑窖迴圈、續糟發酵、分層起糟、分層蒸餾、量質摘酒、按質並壇的傳統工藝,經分級入庫、陶壇長期陳釀、篩選組合而成。從原料投入到產品出廠不少於5天,調味酒酒齡不少於15天。

    簡單點:打碎糧食蒸餾取酒特點:現代化工藝,產量產能巨大,可一年四季取酒,有足夠糧食就有足夠的酒。

    2.醬香型代表:貴州茅臺酒原料:糯高粱(小紅梁),小麥,水工藝:固態發酵蒸餾糧食堆積發酵,高溫制曲,密封發酵,高溫取酒,高溫多次取酒(迴圈取酒:取酒之後重新堆積發酵,密封發酵,高溫取酒)特點:取酒週期長,成本高,產量產能受生產場地,窖池,氣候,糧食原料影響產能有限,成本其高。

    3.鳳香,清香代表:西鳳酒,原料:高粱,豆類工藝:清蒸清燒固體發酵,採用特殊工藝生產的酒頭,陳釀調味口感很好,香氣宜人。

  • 5 # 白酒小生

    白酒特指中國白酒,是世界蒸餾酒中獨具一格的一個品類。白酒是由麥子、高粱、玉米、紅薯、米糠等糧食或其他果品發酵、蒸餾而成的一種飲料,其酒液無色透明,故稱為白酒。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酒精)和水(佔總量的98%~99%)。作為一種高濃度的酒精飲料,白酒的酒精含量較高,一般為30~65度,另外還含有酸、酯、醇、醛等種類眾多的微量有機化合物(佔總量的1%~2%),它們作為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質,決定著白酒的風格和質量。乙醇的化學能70%可被人體利用,1克乙醇供熱能為5千卡;酸、酯、醇、醛等物質並沒有多少營養,只是用來形成白酒特有的香味。生產步驟:1.原料粉碎。原料粉碎的目的在於便於蒸煮,使澱粉充分被利用。根據原料特性,粉碎的細度要求也不同,薯幹、玉米等原料,透過20孔篩者佔60%以上。2.配料。將新料、酒糟、輔料及水配合在一起,為糖化和發酵打基礎。配料要根據甑桶、窖子的大小、原料的澱粉量、氣溫、生產工藝及發酵時間等具體情況而定,配料得當與否的具體表現,要看入池的澱粉濃度、醅料的酸度和疏鬆程度是否適當,一般以澱粉濃度14~16%、酸度0.6~0.8、潤料水分48~50%為宜。3.蒸煮糊化。利用蒸煮使澱粉糊化。有利於澱粉酶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殺死雜菌。蒸煮的溫度和時間視原料種類、破碎程度等而定。一般常壓蒸料20~30分鐘。蒸煮的要求為外觀蒸透,熟而不粘,內無生心即可。將原料和發酵後的香醅混合,蒸酒和蒸料同時進行,稱為"混蒸混燒",前期以蒸酒為主,甑內溫度要求85~90℃,蒸酒後,應保持一段糊化時間。若蒸酒與蒸料分開進行,稱之為"清蒸清燒"。4.冷卻。蒸熟的原料,用揚渣或晾渣的方法,使料迅速冷卻,使之達到微生物適宜生長的溫度,若氣溫在5~10℃時,品溫應降至30~32℃,若氣溫在10~15℃時,品溫應降至25~28℃,夏季要降至品溫不再下降為止。揚渣或晾渣同時還可起到揮發雜味、吸收氧氣等作用。5.拌醅。固態發酵麩曲白酒,是採用邊糖化邊發酵的雙邊發酵工藝,揚渣之後,同時加入曲子和酒母。酒麴的用量視其糖化力的高低而定,一般為釀酒主料的8~10%,酒母用量一般為總投料量的4~6%(即取4~6%的主料作培養酒母用)。為了利於酶促反應的正常進行,在拌醅時應加水(工廠稱加漿),控制入池時醅的水分含量為58~62%。6.入窖發酵。入窖時醅料品溫應在18~20℃(夏季不超過26℃),入窖的醅料既不能壓的緊,也不能過鬆,一般掌握在每立方米容積內裝醅料630~640公斤左右為宜。裝好後,在醅料上蓋上一層糠,用窖泥密封,再加上一層糠。發酵過程主要是掌握品溫,並隨時分析醅料水分、酸度、酒量、澱粉殘留量的變化。發酵時間的長短,根據各種因素來確定,有3天、4~5天不等。一般當窖內品溫上升至36~37℃時,即可結束髮酵。7.蒸酒。發酵成熟的醅料稱為香醅,它含有極複雜的成分。透過蒸酒把醅中的酒精、水、高階醇、酸類等有效成分蒸發為蒸汽,再經冷卻即可得到白酒。蒸餾時應儘量把酒精、芳香物質、醇甜物質等提取出來,並利用掐頭去尾的方法儘量除去雜質

  • 6 # 小貓咪吃飯

    中國的酒文化也是源遠流長,與三兩好友簡單小酌,共訴心事。大宴賓朋把酒言歡,時間飛快流逝。得一知己三杯兩盞,共訴心事,豈不美哉?酒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這醇厚甘美的白酒是怎樣釀成的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1.白酒是以高粱、薯幹、玉米及高粱糠等含澱粉的物質為原料,採用純種麩曲酒母代替大麴(磚曲)作糖化發酵劑所生產的蒸餾酒。

    原料配方薯乾粉(含澱粉65%)100千克鮮酒糟:冬季500千克夏季600~700千克稻殼:冬季25~35千克夏季25~30千克麩曲6~8千克酒母4~7千克(制酒母時所耗糧食數)。

    2.製作方法原料粉碎:一般薯幹原料經過粉碎應能透過直徑為1.5~2.5毫米的篩孔,高粱、玉米等原料也不應低於這個標準。

    3.配料:由於原料性質不同、氣溫高低不同、酒糟所含殘餘澱粉量不同及填充料特性的不同,配料比例應有所變化,如果原料澱粉含量高,酒糟和其它填充料配入的比例也要增加;如果酒糟所含殘餘澱粉量多,則要減少酒糟配比而增加稻殼或穀糠用量。填充料顆為粗,配入量可減少。根據經驗計算,一般薯類原料和糧穀類原料,配料時澱粉濃度應在14~16%左右為適宜。填充料用量佔原料量的20~30%,根據具體情況作適應調整。糧醅比一般為1∶4~6。

    4.配料時要求混和均勻,保持疏鬆。拌料要細緻,混蒸時拌醅要儘量注意減少酒精的揮發損失,原料和輔料配比要準。

    5.蒸煮:原料不同,澱粉顆粒的大小、形狀、鬆緊程度也不同,因此蒸煮糊化的難易程度也有差異。蒸煮時既要保證原料中澱粉充分糊化,達到滅菌要求,又要盡理減少在蒸煮過程中產生有害物質,特別是固態發酵,澱粉濃度較高,比較容易產生有害物質,因此蒸煮壓力不宜過高,蒸煮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均採用常壓蒸煮,蒸煮溫度都在100℃以上。蒸煮時間要視原料品種和工藝方法而定,薯類原料,若用間歇混蒸法,需要蒸煮35~40分鐘。糧谷原料及野生原料由於其組織堅硬,蒸煮時間應在45~55分鐘。若薯幹原料採用連續常壓蒸煮只需15分鐘即可。各種原料經過蒸煮都應達到"熟而不粘,內無生心"的要求。混燒是原料蒸煮和白酒蒸餾同時進行的,在蒸煮時,前期主要表現為酒的蒸餾,溫度較低,一般為85~95℃,糊化效果並不顯著,而後期主要為蒸煮糊化,這時應該加大火力,提高溫度,可以促進糊化,排除雜質。

    6.清蒸是蒸煮和蒸餾分開進行的,這樣有利於原料糊化,又能防止有害雜質混入成品酒內,對提高白酒質量有益。

    7.白酒的生產由於採用常壓蒸煮、蒸煮溫度又不太高,所以生成的有害物質少,在蒸煮過程中不斷排出二次蒸汽,使雜質能較多地排掉,因此固態發酵生產的白酒,其質量相對地比液態法白酒要好。

    8.晾渣冷卻:晾渣主要是為了降低料醅溫度,以便接入麩曲和酒母,進行糖化發酵。透過晾渣又可使水分和雜質得以揮發,以便吸收新鮮9.漿水和吸入新鮮空氣。

    採用通風冷卻,利用帶式晾渣機進行連續通風冷卻,所用的空氣最好預先經過空調,調節風溫在10~18℃,冷卻帶上的料層不宜太厚,可在25釐米以下。為避免冷風走捷路,冷風應成3~4°的傾斜角度吹入熱料層中。風速不宜過高,以防止澱粉顆粒表面水分迅速蒸發,而內部水分來不及向外擴散,致使顆粒表面結成幹皮,影響水分和熱量的散發。晾渣時要保持料層疏鬆、均勻,上、下部的溫差不能過大,防止下層料產生幹皮,影響吸漿和排雜。

    晾渣後,料溫度要求降低到下列範圍:氣溫在1~10℃時,料溫降到30~32℃;氣溫在10~15℃,料溫降到25~28℃;氣溫高時,要求料溫降低到降不下為止。

    10.加曲、加酒母、加漿:渣醅冷卻到適宜溫度即可加入麩曲、酒母和水(漿水),攪拌均勻入池發酵。

    (1)加曲:加曲溫度一般在25~35℃左右,可比入池溫度高2~3℃。曲的用量應根據曲的質量和原料種類、性質而定。曲的糖化酶活力高,澱粉容易被糖化,可少用曲,反之則多用曲。一般用曲量為原料量的6~10%,薯幹原料用6~8%,糧谷原料用8~10%,代用原料用9~~11%。隨著曲的糖化力的提高,用曲量可以相應地減少。應儘量使用培養到32~34小時左右的新鮮曲,少用陳曲,更不要使用發酵帶臭的坯曲。加曲時為了增大麴和料的接觸面,麩曲可預先進行粉碎。

    (2)加酒母、加水:酒母和漿水往往是同時加入的,可把酒母醪和水混合在一起,邊攪拌邊加入。酒母用量以制酒母時耗用的糧食數來表示,一般為投料量的4~7%,每千克酒母醪可以加入30~32千克水,拌勻後潑入渣醅進行發酵。加漿量應根據入池水分來決定。所用酒母醪酸度應為0.3~0.4度,酵母細胞數為1~1.2億/毫升,出芽率為20~30%,細胞死亡率為1~3%。

    11.入池條件的控制:固體發酵是透過控制入池澱粉濃度和入池溫度來調節發酵溫度的。低溫入池可保證發酵良好。低溫時,酵母能保持活力,耐酒精能力也強,酶不易被破壞。一般入池溫度應在15~25℃之間,根據氣溫、澱粉濃度、操作方法的不同而異。澱粉濃度的大小支配著池內發酵溫度的高低。麩曲白酒生產利用入池澱粉濃度來控制發酵過程中的升溫幅度,保證發酵正常進行,入池澱粉濃度一般在14~16%左右較好,冬季可偏高,夏季可偏低。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以及酶的作用都需要一個適當的pH值。酵母繁殖最適pH值為4.5~5.0,發酵最適pH值為4.5~5.5。麩曲的液化酶最適pH值為6.0,糖化酶的最適pH為4.5左右,而一般雜菌喜歡在中性或偏鹼性條件下繁殖。為了抑制雜菌繁殖,保證發酵正常進行,一般入池酸度;糧谷原料為0.6~0.8,薯類原料為0.5~0.6左右。

    12.水分對麩曲白酒的生產關係極大,薯料原料入池水分在58~62%左右,糧谷原料入池水分在57~58%左右,冬天可偏高,夏天可偏低。考慮到發酵過程中的水分淋降,池上層可比池下層多1%的水分。

    13.發酵:發酵時不但要求能夠產生多量的酒精,而且還要求得到多種芳香物質,使白酒成為獨具風格的飲料。固態法麩曲白酒是採用中國傳統的邊糖化邊發酵的工藝,在發酵溫度下,糖化發酵同時並進。這種發酵工藝由於在較低溫度下進行,糖化速度比較緩慢,代謝產物不會過早地大量積累,升溫也不會過快,酵母不會早衰,發酵比較完善,芳香物質也易儲存,酒的質量較好。麩曲白酒發酵時間較短,發酵期僅3~5天。出池酒精濃度一般為5~6%左右。

    14.在白酒發酵過程中,伴隨著澱粉的糖化和酒精的形成,還會生成其它的物質,如雜醇油、有機酸、酯類、甲醇、甘油、雙乙醯、醋酸、2,3-丁二醇等。

    15.蒸餾:蒸餾是要把酒醅中的酒精成分提取出來,使成品酒具有一定的酒精濃度。同時透過蒸餾要把香味物質蒸入酒中,使成品酒形成獨特的風格。麩曲白酒蒸餾,主要用土甑及罐式連續蒸酒機進行。使用土甑蒸餾,要"緩氣蒸酒"、"大汽追尾",流酒速度3~4千克/分鐘,流酒溫度控制在25~35℃左右,並根據酒的質量採取掐頭去尾。酒頭的量一般為成品的2%左右,掐頭過多,芳香物質損失太多,酒味淡薄,掐頭過少,酒味暴辣。成品酒度在50°以下,高沸點雜質增多,應除去酒尾。間歇蒸餾對保證白酒質量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罐式連續蒸酒機,由於在蒸餾時整個操作是連續進行的,因此在操作時應注意進料和出料的平衡,以及熱量的均衡性,保證料封,防止跑酒。新增填充料要均勻,池底部位的酒醅要比池頂部位的酒醅多加填充料,一般新增填充料的量為原料量的30%,由於蒸酒機是連續運轉,無法掐頭去尾,成品酒質量比土甑間歇蒸餾要差。

    16.人工催陳:剛生產出來的新酒,口味欠佳,一般都需要貯存一定時間,讓其自然老熟,可以減少新酒的辛辣味,使酒體綿軟適口,醇厚香濃。為了縮短老熟時間,加速裝置和場地迴轉,可以利用人工催陳的辦法促進酒的老熟。

    (1)熱處理:對釀成的新酒採用加熱保溫或冷熱處理,可以增強酒分子的運動,強化反應條件,增加反應機率,有利於加速新酒的老熟。新酒在50~60℃保溫三天,香味無大變化,口味略見平和。如果在60℃和-60℃環境中各保持24小時,其效果更為顯著,經處理後,香柔醇和,尾子淨。另外採用在40℃環境中保溫貯藏一個月的新酒和對照樣品相比,也有一定的好轉。

    (2)微波處理:微波之所以能促進酒的老熟,是因為它是一種高頻振盪,若把這種高頻振盪的能量加到酒體,酒也要作出和微波頻率一樣的分子運動,這種高速度的運動,改變了酒精水溶液的分子排列,使酒醇和,同時由於酒精水分子作高速度的運動,必然產生大量的熱,酒溫急速升高,加速酒的酯化,增加酒香。經過微波處理後的酒,口味醇和,總酯含量微增,總醛、雜醇油、甲醇含量略見減少。

    總結:白酒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一罈美酒的獲得其中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時間共同作用。滋味純美的白酒,豐富了餐桌上食物的滋味,是我們餐桌上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酒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默默的在向世界傳遞屬於我們民族的能量。

  • 7 # 陳默89

    白酒就是米酒,米酒當然是用米而釀成的…它是步驟由:1:將大米煮成剛開的米飯,然後用曲粉和米飯攪拌均勻放入缸裡蓋上蓋子發酵十天以上,發酵1個月最佳,(50斤大米放3.7斤曲粉)…2:將發酵好的米飯放到蒸鍋裡蒸至出汽,汽體透過管道流出來的水就是白酒

  • 8 # 酒玖香純糧酒

    白酒是五穀雜糧經發酵,蒸餾出來的液體。生產步驟就是:選糧一一泡糧一一煮糧蒸糧一一糖化發酵一一蒸餾取酒一一儲存一一上市銷售。

  • 9 # 小酒鬼釀好酒

    我就是簡單說說清香白酒吧,常見的就是清香大麴汾酒。

    汾酒就是屬於清香型低溫大麴,使用原料是高粱,首先高粱粉碎成四六八瓣使用熱水潤糧,潤糧後開始蒸糧,蒸好出鍋打量水降溫,開始加曲,酒麴裡面有大麥豌豆製成的。加曲後繼續降溫到合適溫度開始入窖發酵,然後密封發酵白酒是需要厭氧發酵不能有過多的空氣進去,不然容易雜菌感染。進去後會開始進行發酵升溫,就是酒麴裡面微生物開始工作了,把糧食澱粉轉化為糖化在轉化為乙醇也就是酒。產酒的過程就是前期後期就是產香,白酒中的香味物質,清香型白酒中的乙酸乙酯。清香型汾酒工藝是倆次清工藝,頭茬發酵28天后起窖蒸酒,起窖後需要加入輔料使酒培鬆散,裝鍋要輕撒勻放見汽壓汽,裝好後蓋蓋出酒,開始要掐頭因為酒頭裡面含有大量的甲醇。必須要去除包裝健康,甲醇的沸點沒有乙醇高只要發酵好裝鍋沒有踏汽就會掐乾淨酒頭。然後就是出酒,後面還有就是斷尾尾酒高沸點物質多雜醇油多,斷尾不乾淨酒質不純淨容易上頭口乾。出完酒後糟子出鍋繼續降溫加曲發酵28天,然後起窖蒸酒一樣的掐頭去尾,這次的糟子就丟了。前後倆次的酒混合一塊存放後出售。

  • 10 # 白頭翁大叔

    二十年前,我在酒廠工作過十八年,因此對白酒生產過程略知一二,現在就這個問題我來回答。白酒是指無色透明而且含有酒精度的液體稱之為白酒。白酒生產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它不僅有物理作用,還有化學作用,物理作用主要包括:粉碎機、攪拌機、蒸餾器、發酵池等等十幾種裝置。化學作用主要是有原料發酵過程中產生的化學反應。我是北方人,主要講述一下北方人生產白酒的過程和原材料。白酒又分為糧食酒和酒精酒,同時白酒又分為濃香型、醬香型、清香型三大型種。糧食酒主要是以高粱、小麥為主。酒精酒主要是以地瓜幹為主。白酒(糧食酒)的生產過程,為了充分利用原料,提高糖化能力和出酒率,釀酒原料必須經過一系列釀酒工藝的處理,首先將高粱粉碎,上甑鍋蒸煮。然後加入稻殼、大粬、母菌攪拌均勻,放入發酵池發酵。發酵是在無氧條件下微生物分解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等成分,經過酵母或細菌等微生物的作用可直接轉化為酒精。大粬又稱為酒母,多以大麥、小麥、豌豆為主原料。經過粉碎加水製作成塊狀,在一定溫度下培養而成,大粬中含有豐富的微生物和培養基成分,是釀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酶種載體。經過幾十天或更長時間的發酵,在酵母菌的作用下,糧食已經轉化為酒精。接下來就需要利用蒸餾器提取酒精。人們利用酒精的沸點是78.3度C,而水的沸點是100溫度C這一特點,將酒精加熱至兩種溫度之間時,酒精就會自動的流入到特定的容器中。這個過程就是所謂的蒸餾取酒過程。剛提取的白酒是不能飲用的,要經過長時間的儲存,使白酒的口感不在強烈刺激,而是口感軟綿可口。白酒的儲存時間要根據白酒質量的檔次而定,少則幾個月,多則幾年或更長時間。經過長時間的儲存,白酒還需要進行勾兌,勾兌是白酒生產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對提高酒的質量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勾兌過程需要新增一定量的食用新增劑,達到國家制定的量化指標,勾兌出來的白酒才會醇香可口,軟綿舒適,味美色正。接下來才能包裝、出售,最後到達人們的餐桌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判斷白酒是純釀的還是勾兌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