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俠觀三農
-
2 # 大別山鷹
防治赤黴病應採取“一降、二抗、三防、四搶"的措施:
【1】一降即透過清溝排漬,降低地下水位,減小田間溼度,增加小麥抗逆力。
【2】二抗是選擇抗病品種。
【3】三防是藥物防治,是最後控制病害的關健措施。應在小麥齊穗至盛花期用藥,花期用藥對保證防效尤為重要。目前防治赤黴病仍以多菌靈類農藥的防效最好,可用40%滅病威,每畝次200毫升;或40%多菌靈微粉劑100克;或40%多菌靈膠懸劑100一150毫升,兌水75公斤噴霧防治。
【4】四搶是及時搶割、搶收、搶脫和搶曬,避免病害繼續感染為害,減輕損失。
-
3 # 牧豆人
赤黴病是小麥的主要病害之一,它是由多種鐮刀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以前赤黴病的發生頻率低,發生範圍窄,現在由於種植戶濫用藥劑,赤黴病病原菌產生了抗藥性,使赤黴病發生頻率變高,發生範圍更加廣。但是為了保證我們的糧食安全,防治小麥赤黴病勢在必行。下面我給大家回答防治小麥赤黴病方法。
防治小麥赤黴病方法1:減少傳播途徑小麥赤黴病主要是透過雨水傳播以及在上一季的病殘體中越冬的病原菌傳播。在雨水傳播方面,我們不能控制降雨,但是我們可以挖溝排水,減少病原菌的殘留量。對於另外一條傳播途徑,我們可以在收割完小麥後,把病殘體清理乾淨,然後深翻土壤,使用多菌靈進行消毒。
防治小麥赤黴病方法2:農業防治在種植小麥,除了要適宜當地生長、產量高的特性,小麥品種還要抗病能力強。在播種之前,種植戶對種子消毒,在太陽底下曬一定時間。由於通風透光條件差,容易引起小麥赤黴病的發生,因此小麥需要合理密植。做好科學的水肥管理,增強小麥的長勢,另外可以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小麥提早成熟。
防治小麥赤黴病方法3:化學防治雖然赤黴病病原菌對藥劑有一定抗藥性,但是我們還是需要藥劑來防治小麥赤黴病。種植戶平時使用藥劑進行防治,一般在小麥揚花期進行噴灑,然後再隔一段時間噴灑其他藥劑。出現小麥赤黴病的時候,種植戶要及時防治,為了不增強這些病原菌的抗藥性,我們使用多種藥劑輪換防治,比使用單一藥劑的效果更好。
小麥赤黴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些種植戶等到可能發生小麥赤黴病才開始預防。平時就要從清理種植地裡的雜物、種子消毒這些事情做起,平時噴灑少量藥劑即可。
-
4 # 奔跑在風中的蝸牛
赤黴病從小麥幼苗至抽穗都可以發生,引起苗枯、莖腐和穗腐,尤以穗腐發生普遍和嚴重。小麥穗腐始於開花後,表現為小穗和穎殼初變褐色後轉灰白色,潮溼時穎殼縫和小穗基部先現粉紅色黴層,後現針頭大藍黑色小粒,而後導致小麥病穗籽粒乾癟。
氣溫在25~30℃之間、溼度在80%左右是小麥赤黴病高發期。如早春氣溫回升快,雨水足,稻樁中病菌子囊殼形成早而多,菌源數量大,加之小麥抽穗揚花期又遇上連續陰雨天氣,在菌源、天氣、寄主生育期三者相吻合的條件下,則病害(穗腐)會大流行。
消滅越冬菌源 清除田間稻麥樁、玉米秸杆等病殘體;並結合防治黑穗病等進行播前種子消毒。
選用抗(耐)病高產良種 各地可因地制宜引種、試種。
加強栽培管理 因地制宜調整播期;配方施肥,增施磷鉀,勿偏施氮肥;整治排灌系統,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根系早衰。
在關鍵時期對小麥進麼噴藥保護,可以按照當地小麥抽穗前後的天氣、苗情和病情進行藥劑預防。首次施藥應掌握在齊穗開花期,噴藥2~3次,隔7天一次。可選用50%多菌靈,70%託布津,45%三唑酮福美雙或40%三唑酮多菌靈1000~1500倍液噴霧。
-
5 # 戶外老宋
小麥赤黴病 (Fusarium head blight, FHB) , 又名紅頭瘴、爛麥頭、麥穗枯、紅麥頭, 是對小麥生產威脅最大的真菌病害之一, 主要集中於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和華南冬麥區及東北春麥區。 近年來在黃河流域及其附近區域也時有發生, 逐漸向北擴充套件蔓延小麥赤黴病是一種典型的氣候型病害, 多發生在穗期多雨、氣候潮溼的地區, 具有周期性流行的特點在大流行年份病穗率50%~100%, 可減產10%~ 40%; 中流行年份病穗率30%~50%, 可減產5%~ 15%。
一、抗病育種
抗病育種是控制赤黴病最經濟有效的措施。 目前, 中國栽培品種中尚未發現免疫品種, 但各地已培育出許多農藝性狀良好的耐病品種。 如蘇麥3號、望水白、湘麥1號、鄂恩1號、萬年2號、揚麥4號等, 可因地制宜選用。 2009年10月15日江蘇省農科院育成的小麥新品種生選6號透過國家審定, 這是中國審定透過的第一個高抗赤黴病的小麥新品種。
小麥赤黴病的抗性表達受環境影響很大, 在田間試驗條件下, 要得到較準確的抗性評價結果必須經過多年多點試驗。 而分子標記技術的迅猛發展, 為應用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技術進行小麥赤黴病抗性改良提供了可能。 2005年, 陳飛等以禾穀鐮刀菌菌株在大田和網室進行穗部單花滴注接種, 評價江蘇省農科院遺傳農業生物遺傳生理研究所新育成的14個新品系對赤黴病的抗性。 結果表明, 所有新品系對赤黴病均表現出抗或中抗水平, 利用已報道的與赤黴病抗性QTL相關SSR引物對新品系進行PCR擴增, 單倍型分析n1004在3BSc和4B上具有與蘇麥3號完全一致的位點, nl005在2D和6B染色體上具有與蘇麥3號一致的位點, 在4B染色體上具有與望水白一致的位點。 陸維忠以4個來源不同的小麥赤黴病抗源為材料, 篩選與赤黴病緊密連鎖的抗性標記, 並進行赤黴病抗性數量性狀原點 (QTL) 定位。 結果表明, 4個來源不同的抗赤黴病品種所攜帶的主效抗性QTL均在染色體3BS上, 儘管它們的抗性效應不相等, 但位置相同, 均在Xgwm533與Xgwm493之間。 在此基礎上, 將篩選到的SSR抗性標記在抗感程度不同的品種和高代品系中進一步驗證, 尋找有效的赤黴病抗性連鎖標記。 結果表明, 選用Xgwm533、Xgwm493或Xbarc133[dy1]赤黴病抗性緊密連鎖標記, 在多基因聚合育種群體和回交育種群體中, 單標記選擇效率可達70%左右。 由此可見, 在傳統育種基礎上, 運用分子標記輔助選擇, 進行小麥赤黴病抗性改良, 可提高赤黴病抗性選育效果。
二、藥劑防治
防治小麥赤黴病較為關鍵的措施是適時、適量地在小麥揚花期間進行噴藥。 目前小麥赤黴病的防治仍主要依賴於化學防治。 生產上防治該病以多菌靈及其復配劑為主。 藥劑品種單一一直都是化學防治存在的問題, 而且隨著其長期的使用, 靶標菌產生了極嚴重的抗藥性, 因而新藥劑品種的開發十分重要。
幾十年來, 國外一直在研究三唑類殺菌劑戊唑醇等對小麥赤黴病的防治效果。一些研究表明, 該類殺菌劑具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而最初國內並無此方面的報道。 Mesterházy等和Menniti等都研究了不同殺菌劑對小麥赤黴病的防治效果。 結果證明在所有參試殺菌劑中, 戊唑醇對小麥赤黴病具有最好的防治效果。
三、生物防治
由於農藥的不斷施用, 病原菌的抗藥性逐漸增強, 過量農藥殘留也導致了環境汙染, 因此生物防治技術逐漸引起重視, 對生物防治手段的研究日益增多。近年來, 利用植物內生菌防治病害的研究得到較多的關注, 許多專家認為其是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天然資源菌, 人們已經從多種生態環境下的寄生植物、非寄生植物及土壤中獲得了頡頏菌株, 包括細菌和真菌, 還有少數關於放線菌的研究。
四、其他防治措施
小麥赤黴病的防治工作要遵循“預防為主, 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 在進行化學防治、生物防治的同時, 也要重點抓好其他的農業防治措施。
4.1種子處理
由於帶病種子也是菌源的主要寄主, 在小麥播種時, 可結合防治其他病害進行種子處理。對帶病的種子, 可先用25%食鹽水或40%膠泥水漂洗, 然後再用1%石灰水浸種。
4.2合理的栽培措施
1) 因地制宜適期播種, 避開揚花期遇連綿陰雨天。
2) 合理施肥, 提倡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增施磷、鉀肥, 不偏施氮肥, 提高植株抗病能力[8,37]。
3) 深耕滅茬, 實行輪作, 消滅菌源;把上茬留在土表的殘體翻埋土中, 對未掩埋的殘茬秸稈, 應清除、燒燬或漚肥。
4) 低溼麥田要開溝排水, 做好清溝排漬工作, 降低麥田地下水位和田間溼度, 改善麥田小氣候環境, 創造有利於小麥植株生長而不利於發病的環境條件。
4.3收穫後病粒的處理
病粒去毒處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 汰除法:病粒較輕, 可利用風選、泥水選等進行分離。 一般連續3次風選或2次揚場機機選即可將病粒剔除;用40%泥水也可將病粒大部分漂出。
2) 去皮法: 赤黴病毒素在病粒外層含量高, 用機械碾壓可減少毒素含量, 將餘下部分直接或磨粉作為飼料用。
3) 水浸法: 用清水或5%的石灰水連續浸泡2次以上, 每次24 h, 然後曬乾, 病麥毒素含量可減少80%左右。
4) 稀釋法: 將健籽加入病麥中, 降低病粒比率。
-
6 # 覓荒野的美
如何防治小麥赤黴病?
我們這裡的小麥正處在抽穗期,麥田的管理到了關鍵期!特別是對小麥赤黴病的防治!
小麥赤黴病是近幾年發生的小麥病害之一,和秸稈還田有一定的原因。連年的秸稈還田,使赤黴病的致病菌容易在秸稈上存活。在就是旋耕機耕地過於淺,只有深耕才能殺死秸稈上的赤黴病的致病菌。
要想防治小麥赤黴病的發生,要從播種小麥的時候,就該提起重視。用拌過防小麥各種病的藥的小麥種子,還要在太陽好的時候,進行晾和曬。能增進小麥的發芽率和防病能力。
小麥赤黴病的發生,多在抽穗期,或楊花期,一般是在4月的下旬,或者5月的上旬,區域不同,要根據自己區域的實際情況,來做安排!如果抽穗期或楊花期,遭遇陰雨天氣,小麥赤黴病有大發生的趨勢!小麥抽穗期和楊花期,正是防治小麥赤黴病的最佳時間。
這時候,我們要積極進行防治,用氰烯菌酯、多菌靈、咪鮮胺.戊唑酮,來進行噴霧防治!或者用多菌靈,雲天力,磷酸二氫鉀的組合來進行噴霧防治!
小麥赤黴病主要是預防,不要等出現了病害,再打藥,這時候就已經晚了。赤黴病對小麥的危害很大的,預防不好,會造成嚴重減產!必須重視 ,確保小麥大豐收!
-
7 # 末農
小麥成熟期經常會遇到陰雨和大風天氣,導致小麥倒伏,麥穗發芽,影響小麥品質和產量。去年,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發明了一種利用奈米材料,製備出一種小麥新型防護劑,可為麥穗穿上防控發芽的“奈米雨衣”。這種新材料施用簡便,對提高小麥品質和減少化學農藥使用具有重要意義。
導讀:小麥赤黴病是典型的氣候型病害,發生赤黴病嚴重影響小麥結實率和千粒重下降,從而導致小麥減產。此病菌產生的真菌毒素還會汙染麥粒,影響小麥及其製品質量安全。小麥抽穗揚花期是赤黴病爆發期,一般在4至5月,氣溫回升並且多陰雨天。空氣越溼潤,小麥赤黴病越容易傳播。
小麥赤黴病在抽穗揚花期就要採取防控措施,提前做好病害的適期預防工作。1、預防和防治小麥赤黴病,在小麥抽穗揚花這一關鍵時期,及時噴施對路藥劑,減輕病害發生程度,降低毒素汙染風險;對高感品種,如果天氣預報小麥揚花期有2天以上的連陰雨天氣、結露或多霧天氣,首次施藥時間應適當提早到齊穗期,第一次防治後隔5-7天再噴藥1-2次,確保控制效果。
2、小麥抽穗揚花期遇連陰雨或連續結露等適宜病害流行天氣,立即組織施藥預防,降低病害流行風險。選用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等單劑及其復配製劑,以及耐雨水沖刷劑型,並注重輪換用藥和混合用藥。
3、選用小孔徑噴頭噴霧,避免使用擔架式噴霧機,噴施時可新增適宜的功能助劑、沉降劑等,提高施藥質量,保證防治效果。
總之:小麥赤黴病預防要密切關注抽穗揚花期天氣預報,根據病害流行趨勢及時開展藥劑預防。在小麥揚花初期,選用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丙硫唑·戊唑醇等對路藥劑,應用高效植保機械開展統防統治,做到見花打藥,主動預防。一般發生區防治一次,嚴重發生區,堅持二次防治不動搖,控制病害大面積暴發流行。
-
8 # 潛心求經
小麥鏽病又叫黃疸,包括條鏽、葉鏽病、和杆鏽病三種,是小麥產區危害性最強的病害之一。可以造成小麥減產甚至絕收。
小麥鏽病發生多在四月底五月初,這時正值小麥揚花期,也是小麥生長髮育最關鍵時期,不但要防病而且還要防蟲、防乾熱風、防早衰,農業上叫"一噴三防"。掌握見花就打的原則,即田間有小麥開始開花就可以用藥防治,效果比較好。
使用的藥劑和方法:用聯苯菊脂➕噻蟲嗪➕戊唑醇.咪鮮胺➕磷酸二氫鉀噴霧。也可用高效氯氟氰菊脂➕吡蟲啉➕三唑酮➕多菌靈➕磷酸二氫鉀噴施。齊穗後再噴一次。
-
9 # 農村鄉巴佬
小麥是閉花授粉作物,一旦見到花就受過粉了小麥揚花期打藥防赤黴病,小麥揚花時的顏色仔細觀察會發現,剛開始呈現黃色,然後變成黃白色,最後呈現白色
小麥進入揚花期後,緊接著就是灌漿期,然後就是成熟期,田間小麥的穗數已經固定,想要達到高產,可以從穗粒數以及粒重上想辦法,而影響小麥穗粒數和粒重的因素就預防病蟲的危害,此時期進行“一噴三防”很重要
小麥揚花可進行3天左右,如果溫度、溼度、不適宜可能會延長到5天,一天中上午的9-11點,是小麥開花的高峰期。
小麥預防為主,最好四遍藥,初花盛花不重要,小麥是自我授粉不需要外來因素,不像其他作物,促進小麥正常揚花、灌漿,最終達到高產。
-
10 # 露媽養兔
如何預防小麥的赤黴病?
首先你要了解什麼情況下小麥會發生赤黴病及赤黴病的危害,在我們這裡,小麥的赤黴病俗稱為小麥的“癌症”可想而知,此病危害多大,而且可預防還不好治療。一旦此病爆發,嚴重影響小麥的品質和產量,所以預防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我們要做好以下預防措施。
1、關注天氣預報
種小麥,要養成長期看天氣預報的習慣,如果在小麥抽穗揚花期雨水多,高溫,高溼的情況下,就有利於赤黴病的爆發,所以在這個階段必須要重視天氣預報,提前做好預防。
2、農田地勢低窪防治措施
如果地勢比較低窪的農田,遇到雨天時,提前起溝做好排水措施,田間不能長時間有積水。
3、掌握最關鍵的施藥時期
在小麥抽穗後揚花前,注意收看長期的天氣預報,如有連續陰雨天氣,要提前及時噴施藥劑進行防治,這時我們一般藥劑用戊唑醇.咪鮮胺搭配磷酸二氰鉀噴施一遍,施藥時要均勻噴灑。
4、陰雨天后的施藥時期
在第一次施藥後,如遇到連續陰雨天氣,施藥間隔7天再補噴一次,可噴施咪鮮胺和氰烯菌脂,噴藥時,一定要記住,此時小麥密集,噴藥一定要打勻,打透,然後地面也要噴藥,因為小麥赤黴病的孢子在陰雨天后極可能在地面存活。
我個人建議,噴藥儘量在小麥揚花前或揚花後進行噴施,如果在揚花期噴藥,可能會影響小麥的授粉,不利於產量提升,如果實在在揚花期要噴施,儘量控制在揚花率5-10%的時候進行藥劑防治。以上就是我的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
11 # 南淮農業
防治方法如下,主要分為農業防治和藥劑防治,僅供參考。
一,農業防治。
秋耕適當加深,消滅稻樁,減少菌源。同時加強麥田管理,做好清溝排漬工作,排水好的田塊,子囊孢子數量少,發症輕。及時清理深溝大渠,開挖完善田間一套溝,排明水降暗漬,千方百計減少耕作層滯水是防止小麥溼害的主攻目標。對長期失修的深溝大渠要進行淤泥的疏通,抬田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冬春雨水頻繁或暴雨過多,利於排漬,做到田水進溝暢通無阻。與此同時搞好"三溝"配套,旱地麥或水田麥都必須開好廂溝、圍溝、腰溝,做到溝溝相連,條條貫通,雨停田幹,明不受漬,暗不受害,提倡水澆麥大面積連片種植。
其次對溼害較重的麥田,做到早施巧施接力肥,重施拔節孕穗肥,以肥促苗升級。冬季多增施熱性有機肥,如渣草肥、豬糞、牛糞、草木灰、溝雜馬、人糞尿等。化肥多施磷鉀肥,利於根系發育、壯稈,減少受害。
最後選好種,種子純度高,抽穗開花整齊,感病的危險期可以縮短;同時可用種子質量0.2%的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浸種30分鐘,晾乾後播種。
二,藥劑防治。
用50%二硝散一斤,加水200斤,調勻噴霧;每畝噴藥液200斤,可能兼治稈鏽病。或噴灑0.5~0.8波美度種石硫合劑。還可以用滅菌丹和代森鋅噴霧。可用多菌靈噴霧。
鏽病、赤黴病、白粉病發生後及時噴藥防治,此外可噴施"802"助壯素、植物抗逆增產劑、迦姆豐收液肥、惠滿豐、促豐寶、萬家寶等。也可噴灑"植物動力2003"10ml對清水10L,隔7~10天1次,連續噴2次。提倡施用多得稀土純營養劑,每50g對清水20~30L噴施,效果好。
總之,小麥赤黴病在小麥齊穗期時應噴施殺菌劑進行預防。在出現病情後,可以使用三唑酮、福美雙、井岡黴素、氟環唑等藥劑進行噴霧防治,並同時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回覆列表
小麥是中國主要的糧食作物,華北地區小麥種植面積最大,現在是4月份,目前小麥處於拔節期,是小麥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小麥赤黴病是小麥常見的病害。
我將從什麼是小麥赤黴病、症狀、危害和如何防治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什麼是小麥赤黴病?小麥赤黴病也叫紅麥頭、爛麥頭,病原菌是由鐮刀菌屬引起的,是小麥上主要的氣候性病害之一,(除此還有小麥鏽病),也是小麥三病三蟲(小麥鏽病、赤黴病、白粉病,蚜蟲、麥蜘蛛、吸漿蟲)的重點防治病害,具有爆發性強,流行快,造成損失大的特點。
二、小麥赤黴病的症狀小麥從幼苗到抽穗都受赤黴病危害,這其中影響最嚴重是穗腐,赤黴病病原菌侵入小麥穗軸後,造成被害部位以上枯白穗,故而也將其危害的小麥麥穗稱為"半截穗",因此也是小麥半截穗也是小麥赤黴病識別的重要特徵之一,溼度較大時,病變組織表面可見紅色或粉紅色黴層。
小麥赤黴病一般在小麥揚花期遇到連續陰雨或結露天氣會發生爆發,所以在齊穗至揚花初期是預防小麥赤黴病的最佳時期,尤其在揚花期遇到連續陰雨或長時間結露後,要注意搶晴施藥補噴。
三、小麥赤黴病的危害小麥感染赤黴病後,要麼由於無法正常抽穗分櫱,無法獲得產量;要麼由於赤黴病產生毒素,無法獲得收益,所以小麥赤黴病長期以來一直是各地政府、植保站重點監控防治病害。
因此防治小麥赤黴病要記住:晴天見花打,雨天搶先打,雨停間隙打。目前對於小麥赤黴病,尚處在"可防可控不可治"的階段。
四、如何做好小麥赤黴病的防治?1、選擇抗病的小麥品種:目前抗赤黴病的基因已經被山東農業大學科研團隊提取,並被多家單位用於小麥育種(不是轉基因,屬於雜交育種),並表現出穩定的赤黴病抗性。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就能夠應用於農業生產。
2、農業措施防治要合理排灌:安排好澆水時間,避開揚花期澆水,以避免增加田間溼度和感病機會。但是如果揚花期乾旱也是減產因素,因此需要靈活掌握和合理安排澆水時間。但是一定杜絕用噴灌澆地;建議在小麥挑旗期澆水,挑旗期到灌漿期之間儘量不澆水,其次避免偏施氮肥,提高小麥抗病力。
3、注意小麥的品種穗型:避免田間鬱閉,簡單來說就是大穗型品種適量多用種,小穗型品種適量少用種。
4、藥劑防治
①、推薦採用福美雙、萎鏽靈、枯草芽孢桿菌拌種②、在小麥拔節期、抽穗至揚花初期噴施苯醚甲環唑+多抗黴素、戊唑醇、氟環唑·咪鮮胺、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成分農藥進行噴施5、特別注意:
①小麥赤黴病的防治關鍵在於抓住時機+足量用藥+足量用水+二次用藥。防治時機為拔節期、抽穗至揚花初期、降雨前6-24小時+5-7天后再次防治,其次為雨停後24小時內最晚36小時或雨間歇期間噴藥+5-7天后二次用藥。②用水量每畝不低於15公斤,噴片選用小孔噴片,提高霧化效果和單位面積霧滴數,提高穗部著藥均勻度,可以適當使用葉面展著劑(以噴溼噴透但不流水為限,這也是大部分藥劑達到最高效果的用水要求,增強藥效不一定非要加大用藥倍數,一定程度上改變現有的噴藥習慣也會增加藥效)。綜上所述,小麥赤黴病和所有的病害的防治原則是一樣的,一定要遵循植保八字方針“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種植管理上注意預防,農藥防治注意用藥成分和用藥時期,儘可能把赤黴病的危害減到最低,實現小麥的健康生長和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