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芙蘭一醉
-
2 # 一線醬酒人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不是真正在一線釀酒的還可能不是很瞭解。
醬香坤沙工藝的白酒是1年個週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發酵、7次取酒,有人問為什麼蒸了9次只有7次取酒?還有兩次去哪兒了?那要從醬香白酒的工藝說起。
重陽節前後開始下沙,也是第一次投料,用我們本地的高粱,前一天發糧,第二天蒸梁,這次就是隻有蒸高粱,沒有新增曲藥,所以沒有發酵,自然沒有酒,跟我們自己家蒸米飯是一樣的道理。第一次蒸好的高粱出甑子以後才第一次撒上曲藥,然後再堆積發酵四到5天以後再下到窖坑裡面發酵一個月。
第二次叫“造沙”,有的也叫糙沙,其實就是把第一次投料發酵好的高粱再加上新的高粱再次蒸,也就是生糧食和熟糧食混合在一起蒸,其實這次是有酒的,畢竟熟梁裡面有帶大麴,但是出來的酒比較少,我們叫“生沙酒”這個酒生糧食味很重,一般就是當做尾子酒潑到一輪次的酒裡面再次蒸餾了,不會單獨取酒。這個酒還可以用來調酒,增加酒的糧食香味,但是用的很少。
造沙蒸好以後再次伴上曲藥,再次堆積發酵、然後窖坑發酵,第三個月開始就是一輪次了,持續七個輪次都是一樣的釀造工藝了,這就是醬香型白酒與其他香型白酒的不同之處,一堆糧食釀造10個月,其他香型的白酒最多兩次,所以醬香型白酒好不是沒有道理的。
-
3 # 僕酒1
真可笑 竟然還有人相信9次蒸煮 8次發酵7次取酒的古法釀酒工藝,讓一些所謂的釀酒專家,拍著自己的良心說說,中國現在有幾款酒是真正糧食燒出來的。有幾種酒不是勾兌出來的。所謂的什麼醬香清香濃香口味的酒,真沒有幾款不是香精勾兌出來的。現在化學工藝這麼發達,各種口味香精市場上應有應有。一噸酒只要加20克就能達到你想要的口味。如果大家不相信,你可以到專門賣食品新增劑的地方去看看我說的是不是真的?不但賣給你各種新增劑,而且還給你配方。以及勾兌技術,最後奉勸大家一句,酒還是少喝的好。
-
4 # 小六說酒
小六猜題主是問:醬香酒既然是九次蒸煮,為什麼只有七次取酒?其中有兩次去了哪裡了?
這個問題問到點子上了,相信很多對醬香酒工藝不熟悉的哥們都有這個疑惑。
小六作為醬酒人,就跟大家分析一下吧!
我們平時說的“12987”工藝是指醬香坤沙工藝:
“1”表示1年的生產週期,
“2”表示2次投料,
“9”表示9次蒸煮,
“8”表示8次發酵,
“7”表示7次取酒,
下面是生產現場一角(影片)
既然是九次蒸煮,為什麼只有七次取酒?
這是因為前面兩次的蒸煮是不取酒的。
(第一蒸煮)第一次投料,發酵前,肯定是要經過蒸煮的,不可能用生糧直接發酵的嘛。這時蒸煮高粱,不需要加曲,簡單說就是透過蒸煮使其糊化。蒸好出甑後,開始第一次撒曲,經過翻拌等工序,堆積發酵4-5天,再入窖發酵30天左右。
(第二蒸煮)第二次叫糙沙。把第一次投料發酵好的高粱再加上新的高粱,再蒸煮。這次是有少量酒的,即使我們平時說的“生沙酒”,生糧食味很重,這些酒不用做輪次基酒,但可以潑到一輪次的酒醅中。
當糙沙蒸好,再次加曲藥翻拌,再堆積發酵,入窖坑發酵。等出窖後,蒸煮蒸餾才開始取一輪次酒。(第三蒸煮)
之後的蒸煮均取一次輪酒。後面各個輪次,釀造工藝基本相同了。
大家都說醬香型白酒貴,與其他香型不同,這不是靠吹出來的,而是根據其生產工藝來定。
有人可能人云亦云,動不動就是說中國不存在糧食酒,說什麼都是靠香精香料的。這類人多數都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你不見過純糧酒的生產,不等於沒有,真的不能以偏概全。
作為醬酒人,我敢肯定說中國從來不缺乏糧食酒。雖然市面上也有人做劣質酒,畢竟“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就像大多數人相信有糧食酒,而有一小部分總是自以為是地覺得不存在糧食一樣。我們不能一點看面,如果自己不知道,就別到處亂傳謠!
如果說沒有純糧酒,那麼多酒家們發出來釀酒現場的影片,圖片是怎樣來的?看環境都不是臨時用來拍照弄出來的吧?那都是真正的生產糧食酒的現場。
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
明明白白消費,安安心心喝酒,適量喝酒,喝好酒!
回覆列表
1.12987是醬酒的傳統工藝。
“1”是指一年的生產週期,在所有白酒的生產週期是醬酒是最長的,從投入原料到最後一個輪次出酒,需要一年的時間;“2”是指在每年生產週期裡,分兩次投糧釀造。一般都在重陽節開始進行第一次投糧,間隔一個月後,進行第二次投糧,然後在每個輪次的發酵過程中就不再投糧了,只加酒麴。“987”是指要經過9次蒸煮,8次發酵,7次取酒。
2.醬酒不是每次蒸煮都取酒。第一次投料發酵(下沙操作階段)是先將高粱蒸熟之後,攤涼、拌入高溫大麴、尾酒、堆積、入窖發酵;第二次投料發酵(糙沙階段)是將進行第二次投糧,蒸酒蒸料,這個時候出的是生沙酒,並不用來正式取酒,一般用於回窖發酵用。
3.七次取酒,不再投糧,只加酒麴。從第三輪開始,後面開始依次取酒了。每個月取一次酒。要七次取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