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佐衍Mr黃

    其實這個問題在日常職場中算是比較常見的,越級行事的好處與壞處,尺寸確實比較難拿捏,首先好處是:在特殊的情況下,例如銷售行業,上級不在、電話不通、客戶趕時間,在超過自己許可權的情況下要保證公司的利益又簽下客戶的訂單,公司有了訂單自己有了業績。壞處就是:經常這樣做領導會覺得你不尊重他、不把他放在眼裡,其次就是當沒徵得領導同意情況下先行事了,出了狀況是要自己去承擔,可能會比較嚴重。

    所以,個人建議,要把公司整個流程模式熟悉、如果時常要這麼做就需要根據自己的經驗慎重做判斷,把兩邊都處理好,做得圓潤

  • 2 # 愚叟2

    謝題主!職場中,你說的現象是存在的。個人覺得吧,請恕我直言,越級行事反映了一個人的職業道德。當然也區分兩種‘越級’。一種是上上級領導主動問你,另一種是你主動找上上級領導。第一種,無可厚非,可以理解。而第二種明顯就是帶有‘個人’目的,想表現自己!一個精明的上上級領導,也許會聽你說完內容,但他心裡定會有‘想法’。前提是下一步的工作,他還是會要求你的現任領導向你佈置。本人幾十年的職業生涯,較反感‘越級’彙報,因為它會擾亂了企業內己形成的組織架構,和層層負責的責任制!

  • 3 # 指尖視野

    在職場之中,越級行事者大有人在,但是越級行事的結果卻是各不相同。總體上來說,越級行事的弊大於利。

    越級行事是在傳統層級制組織的管理框架下發生的事情。層級制結構要求逐層負責、逐級彙報,講究明確的層級差異,以層級為形式、以權責為內容、以工作為主線,逐層傳遞,一級對接一級。其有效運轉的基本保障就是不能越級,換句話說越級是對層級制結構的組織性挑戰。

    基於此,越級行事是層級制架構下的“例外”情況,一方面是架構本身所排斥的,另一方面,處理不當很容易弄巧成拙。下面,我以層級制結構為基礎背景,以越級行事為主線,逐一分析越級行事的好處、風險及應當把握的分寸。

    在解讀越級行事的利弊之前,我們必須搞清楚,到底怎樣才是越級行事。對於概念把握清楚,才能夠理解明白透徹。越級行事,又稱隔級形勢,是上司或者下屬繞過直接對接層級開展工作的行為。對於上級來說,是越級管理,對於下級來說是越級彙報或者非授權決策。

    1.越級行事一:越級彙報

    越級彙報,是指下屬繞過自己的直接上級,向更高級別的領導進行資訊反饋的情況。

    A.“例外”反饋

    按照正常的工作流或者資訊流設計,下級應當先將工作彙報給直接上級,然後以此逐層向上彙報,越級彙報則打破這種常態,形成彙報“例外”。

    B.越級彙報的兩種情況

    越級彙報有兩種具體的情況:

    其一,是經過直接上級或者公司制度許可,可以越級彙報的行為。

    其二,是直接上級未知或者公司制度不允許的越級彙報行為。

    兩種不同的越級行事情況,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2.越級行事二:越級管理

    越級管理,是指上級繞過直接下屬,對隔級下屬進行工作管理的行為。

    A.越級管理有兩種具體的行為

    第一,越級管理者利用手中的職權直接對隔級下屬進行工作指導,發號施令。

    第二,越級管理者直接對接隔級下屬,進行資訊獲取或者資料獲取。

    兩種行為都是隔級管理的越級行事方式。

    B.越級管理也有導致不同結果的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徵得直接下屬的認可或者與直接下屬一起進行管理,或者屬於公司制度規則許可的情況。

    第二種情況,違背公司制度原則或者繞過直接下屬直接強行管理干預的行為。

    兩種不同的越級行事方式決定著不同的結果和越級行為的可控性。

    3.越級行事三:非授權決策

    非授權決策有兩種情況:

    其一,不請示,擅自決斷。上級不知情,就代替上級做出了決定或者代替上級採取了相關行動。

    比如,在與客戶簽約時,沒有簽字權的經理擅自代替上級簽字。

    其二,儘管請示,但沒有肯定答覆,然後先斬後奏。儘管上級對情況有所瞭解,但是並未授權下屬採取行管行動,然而下屬先做了,然後彙報。

    非授權決策行為一般情況下會招致上司的厭惡,如果沒有絕對的把握,最好不要“摸老虎的屁股”。

    小結:與一般人直接將越級行事理解為下屬越級彙報不同,越級行事在上級和下屬的身上都可能發生,只是越級的方向不同而已。上級越級行事叫越級管理,下級越級行事叫越級彙報、請示或者非授權決策。

    對於越級行事來說,有什麼“好處”呢?從全域性角度來看,這種“好處”是狹義的,只能算作區域性或者特定問題的“好處”。客觀的說,用“好處”來形容越級行事還是欠妥的,但是也沒有什麼其他更合適的詞語代替。基於區域性問題解決的角度,簡單列舉一下其中可能的“好處”。

    1.“好處”一:規避層級障礙

    說到層級障礙,相信不少員工,尤其是中基層的員工深有感觸,很多問題自己的直接上司解決不了或者說了不算,不斷彙報也解決不了問題,耽誤工作,更高層的領導在得知情況後立馬就可以解決。

    有利有弊,層級制是傳統架構的固有屬性,在保障組織穩定執行的同時,也因為層級障礙帶來了效率低下的問題。尤其作為級別比較低的中基層,有時候苦不堪言。這就導致,一部分員工在必要的情況下“越級行事”。其目的是為了規避層級障礙。

    層級障礙的規避有兩個“好處”:

    A.聚焦問題

    以工作中面對的解決不了的問題或者矛盾為主導,尋找可以有效解決的權利掌握者,使得問題不再在底層重複浪費時間、耗費大家的精力,將問題更直接的暴露出來。

    問題的聚焦有利於問題的解決,而且解決的速度與效果相對理想,這是以層級障礙規避為手段的越級行事的“好處”之一。

    B.權利的有效發揮

    在企業,無論何種級別的領導,都有自己特定的職權或者權利,賦予職權或者權利的目的是什麼?當然是為了保障工作更為有效的進行。在一般的管理模式下,不同層級企業管理者的權利並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職權效能比較低。

    而越級行事則為部分管理者的權利有效發揮提供了機會,使其能夠以工作為主線,更好的發揮作用。當直接上司的權利發揮不充足或者無法滿足工作需求時,隔級領導的權利就開始發揮作用。

    2.溝通更為有效

    層級制的工作方式是逐層傳遞工作和資訊,以資訊流為載體的工作對於資訊的依賴是高度的。一個指令的下達要逐層傳遞,一個工作的彙報要逐層進行。這種情況下,資訊損耗和工作效率會受到影響。

    越級行事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資訊的效率提升。

    A.縮簡訊息流距離

    按照規則設定,A作為下屬要將資訊傳遞給上司D要經過上級B和上級C,現在A直接將資訊傳遞給上級D,就縮減了B和C的資訊過濾與加工,無論在時間上還是資訊的真實性上,都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B.資訊匹配度高

    這裡,所謂的資訊匹配,是指上司工作中需要掌握的有效資訊和下屬工作中需要的合理資訊。對於員工來說,某項制度或者某個指令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初衷和執行的根本性要求到底是怎樣的,可能從不直接上司那裡得不到有效的答案;而對於更高階的上司來說,基層的情況到底怎樣,資訊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將決定著其決策的合理性和效率,從自己的直接下屬那裡,也未必能得到答案。

    基於此,越級行事為資訊更高效的匹配提供了相對有效的路徑。

    3.有助於問題解決

    當員工指望上級解決問題時,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於是指望更高層級的領導介入;當領導指望自己的直接下屬進行工作配合時,配合的未必到位,於是希望隔級下屬直接執行自己的工作中指令。

    當直接的上級或者下屬不能有效解決問題時,隔級行事就發生了,一定程度上來看,有利於或者有助於特定問題的快速有效解決。這說明越級行事在特定問題上的解決有其精準性和效率。

    小結:越級行事帶來的所謂好處,主要是突破傳統層級障礙在管理、資訊傳遞和執行中的低效而帶來的,針對特定問題有能夠精確且及時的解決。

    有利必有弊,正如我在開始的時候所說的那樣,越級行事的問題還是很大的,帶來的風險也是明顯的。越級行事是以犧牲或者打破傳統層級組織的本性為前提的,除非組織深層變革,否則其風險破壞非常大,無論對組織還是對個人。

    1.風險一:不利於管理秩序

    一個企業的管理秩序,與其組織的基礎屬性關係密切。傳統層級制組織,要求的管理秩序有兩方面,其一是服從指揮,講究上級的權威性,其二是逐級管理,講究執行的傳遞性。

    而越級行事則違背了這兩個基本的要求。帶來的風險主要有兩方面:

    A.權責關係被削弱

    一級對一級負責,一級管理另一級,每個層級都有其明確的權責。所有管理者的權責基本都有兩個明確的指向,一個是指向其直接上級,另一個則是指向其直接下級或者工作。

    當越級情況發生後,相關層級的權責指向在一定程度上失效,權責行使將會脫節或者無效。誰到底應該對誰負責,誰到底應該管理哪些具體的範圍,這些邊界都會變弱,甚至被邊緣化,導致整體管理秩序的畸形。

    B.工作流程遭到破壞

    層級制組織下,工作流強調兩方面,一是職能之間的對接,二是層級之間的銜接。按照職級結構進行工作流動,是保障管理秩序的重要方面。越級行事則突破了工作層級之間的銜接規則,以個人的主觀行為取代了規則制度的約束。

    如果沒有事先的規則性約定,這種行為,勢必導致區域性甚至全域性工作流的不順暢甚至混亂。

    2.風險二:權利尋租

    這個在非企業領域使用的名詞,在越權行事的情況下,一樣適用於職場。職場的權利尋租,就是指掌握特定權利的管理者利用規則漏洞或者自己的職級地位強行輸出自己職權,並干擾正常工作秩序,給公司管理和工作帶來不利的行為。

    權利尋租使得一些管理者將自己的職權或者利益凌駕於管理之上,使得管理者產生不負責任甚至營私舞弊的行為。

    權利尋租會帶來兩個風險性結果:

    A.上級管理者濫用權利

    作為特定職權的掌握者,管理者彼此之間不再是工作配合的關係,而是權責約束的關係。下級之所以服從上級,不是因為認可,而是因為對方職權高於自己;上級之所以頤指氣使,靠的不是自己的能力和魅力,而是自己的職權比他人大。

    這種現象勢必導致管理的混亂和工作的低效。越是這樣,越容易發生越級行事的現象,越是越級行事,越是促進管理者的權利慾望。這是惡性迴圈。

    B.下屬藐視上司的職權

    一旦越級行事氾濫,大家最敬畏的是權利,但是最無視的也是權利。作為下屬,面對上級的職權壓力不得不服從,但是也會絞盡腦汁利用更高職權的壓力來為自己服務。

    職權成為下屬為自己服務的工具,不再是敬畏的物件。這種情況下,管理或者管理者的意義已經扭曲了。

    3.風險三:執行力變弱

    正如我上面分析的那樣,在權利尋租和濫用的情況下,在管理秩序混亂的情況下,執行力也就降低了。

    在越級行事的情況下,執行力降低主要包含兩個主要方面:

    A.層級差異削弱

    因為越級行事的存在,直接上司的指令下屬未必執行或者未必認真執行,如果這種現象普及,那麼所有管理者的執行指令都很難真正得到貫徹。

    以層級差異為基礎的層級制執行邏輯遭到破壞,執行力面臨被削弱的風險。

    B.工作導向模糊

    執行力的基礎導向是工作,目的是工作或者計劃的高效完成和推進。但是越級行事導致層級差異模糊的情況下,工作流受到破壞,工作秩序和管理秩序受到影響,大家會失去原來的規則化工作導向。

    事情到底應該怎麼辦?到底要聽誰的?到底誰才說了算?這些問題讓大家的工作模糊不清。

    4.風險四:越級行事者的後果

    越級行事不是常規做法,越級行事者不容易得到規則和大眾的認可。如果公司有相關的規則支撐還好,如果相關領導能夠理解或者支援這種做法也可以。但即便是這種情況下,越級行事者一樣有風險:

    A.承受破壞規則的後果

    即便一些公司允許越級行事,但是絕不可能鼓勵越級行事。一個人偶爾越級行事還可以得到理解,但是如果頻繁越級行事,一定會破壞公司的規則。在管理秩序混亂或者執行力下降的時候,越級行事者當然面臨承擔責任的風險。

    B.承受觸犯眾怒的風險

    如果越級行事是為了工作,越級行事者未必能夠得到其他同事或者領導的理解;如果不是為了工作,而是為了一己私利,越級行事一定會被當作醜聞大肆傳播。

    相當多的越級行事者被人鄙視,甚至被大家排斥,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一個不斷越級行事的人,很難在傳統層級制公司作的有聲有色,很難長久立足,包括老闆。

    小結:越級行事的風險或者者弊端是明顯的,頻繁的活著普遍的越級行事,破壞管理秩序、降低執行力度、扭曲員工的職業觀,危害性很大。

    越級行事有弊,並不是說越級行事不可為。在特定條件下,適當的越級行事是能夠起到積極作用的。但是分寸該如何把握呢?越級行事要把握分寸,要注意行為的導向、注意規則的利用和工作關係的處理。

    1.分寸一:遵守管理規則

    無論何種情況,無論有多大的問題,如果你迫不得已要越級行事,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公司的管理規則。管理規則主要包括兩個基本的方面:

    A.制度要求

    看一下公司的管理控制或者員工工作彙報等方面有沒有明確的層級規定。如有有相關的規定,最好按照規定來。

    如果沒有制度保障,非要越級行事,要知會一下自己的直屬上級或者直屬下級,或者和他們一起進行進一步工作的開展。比如,有問題想要找總監彙報,可以先和精力說一聲或者與經理一起去見總監。

    如果自己的直屬上級不同意,最好不要強行越級,除非你的隔級上級或者老闆能夠一直“罩”著你,否則後果很嚴重。

    B.注意特定的職場環境

    不同公司有不同公司的情況,不同管理者有不同管理者的風格,每個人都要遵守自己所在職場的一些特定規則。

    比如,一些公司儘管沒有制度要求不要越級行事,但是絕大部分管理者,包括老闆,都對越級行事深惡痛絕,你就不要冒天下之大不韙了;還有一些公司比較寬容,預設可以越級行事,甚至越級行事是一種風氣,那你就可以試一下。

    2.分寸二:以工作為導向

    越級行事一大忌諱就是謀取私利或者勾心鬥角,這樣的事情不要去做。站在工作角度來看,越級行事要注意兩方面:

    A.能夠真正的解決直屬上司或者指數下級解決不了的問題

    如果你的直屬上級可以解決,你還越級行事是不對的;如果你的直接下屬可以解決問題,你還要越級指揮也是不合理的。只有在他們沒有辦法解決面對的問題的情況下,財可以嘗試越級行事,也只有這樣才能夠理直氣壯。

    B.一定不要製造麻煩

    人做事要光明磊落,迫不得已越級行事是為了解決問題,不是為了製造麻煩。如果你越級行事解決了一個問題,但是引來一堆問題,請不要去越級;如果你個人解決了問題,但是給其他人帶來了麻煩,也不要去做。

    比如,一個薪資核算員,在核算過程中發現某個資料存在問題,她繞過主管、經理,直接找到了總監。總監覺得這麼點小事都找他,於是把主管和經理叫來狠訓一頓。這種越級無疑是不合理的。

    3.分寸三:要充分照顧良好的工作關係

    越級行事為了工作,也著眼於問題解決的臨時性和影響的長遠性。越級但不能迷失於自我的主觀膩想之中,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不要影響自己的工作關係。彼此指尖的工作關係,是自己日常工作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關係搞壞,自己就很難立足了。

    A.越級但不要越權

    即便你可以越級行事,但是一定要在自己界定的職權範圍內做事。不能越殂代皰,更不能張冠李戴。一旦你越權行事,性質就變了。越級但不能越權,是保障正常工作關係的前提,也是越級行事的基本要求。

    B.尊重同事

    當你越級行事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你的同事、直屬上級或者直屬下級的感受?換位思考,設想一下如果你是他們,在面對他人越級行事的時候可能的心態與反應,從而在自己的行動中進行誡勉。

    本著對自己和他人都負責的原則,本著對他人尊重、對他人崗位尊重的原則來做事,即使越級行事,也能夠控制住行為的結果。

    總結:

    越級行事不是一種正常的現象,越級者未必悅己,它所帶來的好處是有的,但是弊端更大。而且複雜的職場環境下,越級的行為合理性、越級行事的目的性以及越級行事的全域性影響都值得考慮。

    逐級辦事是層級制的要求,要想真正解決越級辦事的問題,需要組織變革,附之流程與管理的變革。否則,它的好處也未必真的是好處,它的分寸也不好拿捏。

  • 4 # 小步知道

    越級彙報總的來說弊大於利,沒有特殊情況千萬不要這麼做。

    一.弊。

    1.壞的印象從此產生。一般越級彙報有兩種常見的情況下產生,一種是自己擔心上級哪裡得不到有效的幫助,直接尋求上上級的幫助,認為就算是上報給了上級,上級也需要再彙報給上上級,還不如直接彙報給上上級。第二種情況是自己做出了一定的成績,想在上上級那裡得到更高的肯定。

    之所以團隊之間有層級的關係,根本的原因是需要把公司的資源(資金,資訊,人脈,權利,物料等)層層劃分,把資源掌握在一部分人的手裡面並得到有效的分配和利用。在職場中,每個人為了得到更多的資源,會不斷努力做出成績得到崗位的升遷。當你獲得崗位和資源後,你需要承擔的就是這個崗位帶來的責任,義務和權力,我們所說的權力就是資源的掌控力。如果出現越級彙報,上級會認為你是在獲取跟他同等的資源和權力。而上上級會認為你不夠成熟和不夠尊重你的上級。這在處理職場中的人員從屬關係上是一種最為愚蠢的方式,這會使你與直屬上司間的交往變得障礙重重,它也會讓你之前所有好的工作表現在上司的心目當中都付之東流。

    2.危害團隊之間信任度和積極性。俗話說:一顆老鼠屎打壞一鍋湯。團隊中一個不好的事件或者成員有時候會把團隊帶入歧途。榜樣的力量是強大的,不好的榜樣也容易影響其它人去效仿。如果你越級彙報,上上級幫你解決了這個問題,公司裡其他人自然會去效仿你這種做法,那麼團隊之間的組織架構慢慢的形同虛設。作為領導和上級深知這種危害,為了團隊的健康發展必然要殺雞儆猴。所以應該明白上級之所以能夠成為上級,肯定是會有他的獨特能力,要對自己的上級有信心。

    二.利

    現在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實時溝通工具越來越多,公司獲取的資訊也越來越快捷和便利,也更加透明化。很多時候一個公司就一個微信群,所有公司領導,公司職員都在微信群裡面,往往一個資訊,一個決策在微信群裡就解決了。所以管理也在發生一些變化,以前垂直化管理漸漸出現扁平化管理。比如導購的一個請求可能在微信群裡直接就@老闆或者總經理。這也是為了工作效率的提高。但是作為公司的上上級就需要更加明確自己的工作指責,你可以瞭解資訊,但是在決策上一定要授權,避免出現鼻子鬍子一把抓。

    總之在任何一個公司、組織當中,各個層級的管理人員都不能保證做到完美,他們對事情的判斷、掌握,有時難免不夠精準,作為下級需要去理解和支援,就算需要越級彙報,也要考慮到上級的真實感受,不能出現負面情況。而作為上級也需要給予一定的獲取資訊的通道,不能一出現越級現象就認定為這個員工有問題。

  • 5 # Molly小秘書

    作為領導的秘書,茉莉直接告訴你,越級工作是沒有好結果的,只有很少的機會能成功,就是你自己就有更上級的依靠。

    茉莉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案例,同時給大家一些建議。

    第一,越級行事是不忠誠的表現

    這個基本上是所有領導對員工的評價了。換個角度,你就算是大領導,越過自己的下屬去找再下一級的員工,有時只是為了收集一些對自己有用的資訊,剔除了這個用處,這個小下屬對於大領導來說還有什麼用?

    再說,一個對自己的直屬領導不忠心的人,上級上面還有上級呢,以後如果他看到更高的上級,是不是又要把你給賣了?

    第二,實際案例

    茉莉當時部門就有一個同事,我們是客服部,然後我們部門內部的一個同事,一邊努力的做好部門領導的閨蜜,一邊忙不迭的和單位的一把手互動。關鍵是這個同事還在大領導朋友圈直接評論留言,只要是他們兩個的好友的都可見,當然包括我們的部門領導閨蜜,你說部門領導是不是渾身都不自在。

    所以部門領導開始把這個同事邊緣化,這個時候,這個同事就變本加厲了,直接發朋友圈表示自己和大領導是很好的關係。大領導好幾次和茉莉說,真是拿這個人沒有辦法,但是大領導卻沒有任何的動作,原因和簡單,這個很“聰明”的同事的家屬,是我們集團領導的兒子。

    第三,做好自己的本分

    所以茉莉作為秘書,這裡和大家商量一下,越級工作,後果都是比較慘的。除非你家裡就是最大的,要不越級工作就是背水一戰,成功率很低,而且就算以後成功了,這種逆行的工作方式,會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不良的影響。

    因為不僅僅是你的直屬上司,大領導,還有更多的平級以及下級同事在這個事件中關注著,工作中,我們要得到的是天時地利人和。

    把自己的本份工作做好,然後處理好和上級還有上上級的關係,其實如果大領導有越過你自己的上司來問話的情況,一定要和自己的上司溝通這個資訊,記住,我們和自己的直屬上司,在一定的程度上來說,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大家儘量雙贏,才能保證職場之路更加順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蕭何是怎麼知道韓信有將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