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心藍醫生
-
2 # 銳光醫線
電子血壓計,血壓越測越低的情況,我自己也碰到過。是怎麼一回事呢?
當時,我是陪老婆一起去婦幼保健院做產檢。到了那邊嘛,跑腿的一些事,肯定是我來做嘍。繳費、取化驗單、排隊、取號……產檢雖然開心,但就是要在院內上下、前後跑動。
趁著老婆跟產檢醫生交流期間,我剛好看到邊上有一臺電子血壓計,於是,就坐上去測了一下血壓。當時,血壓值顯示超過了130/80mmHg。我後面的一位朋友看到了,提醒我說:朋友,你年紀輕輕的,這個血壓值有點偏高嘛。
我說:沒事,我過會再測一下。
然後,我坐邊上休息了會,再去測量的時候,血壓就顯示110/70mmHg。
為啥我測得第二次血壓,比第一次第呢?
道理很簡單,影響血壓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交感神經興奮、心率增快、溫度、情緒等。
我當時去醫院陪老婆做產檢的時候,情緒是很開心的,此時,交感神經處於興奮狀態。然後,在婦幼保健院內,跑上跑下、跑前跑後的,有一定的運動量,會讓心率增快。
這時候,我第一次去測血壓,反應的是運動後的血壓值,所以,有些偏高。等我休息幾分鐘以後,心率和情緒都較平穩了,再去測血壓,血壓值也就降下來了。
總的來說,影響血壓的因素是較多的,第一次測血壓的時候,可能你的心率和情緒都還不平穩。越往後,等你的心率和情緒穩定以後,測出來的血壓值也就降下來了。
-
3 # 心血管黃醫生
現如今,電子血壓計的普及方便了高血壓患者自測血壓,而高血壓的高發病率讓很多血壓正常的中老年人群,也有了定期測量血壓的意識。可以說,家庭自備電子血壓計,已經是很多人的習慣。
用電子血壓計為什麼血壓越測越低?關於電子血壓計的準確性,一直都飽受爭議,這主要是因為有些人在用電子血壓計自測血壓的時候,確實會發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就像題目中所說的一樣,血壓會越測越低,還有些患者發現,自己測量的血壓和醫院測量的結果不一樣。因此,就有人得出結論說,電子血壓計不準確,不如醫院的水銀血壓計準確。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呢?
為什麼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會越測越低?電子血壓計本來就存在一定的誤差,而且血壓測試還會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比如測試前準備不足、測量姿勢不對等等,都會影響測量結果。而根據電子血壓計誤差要求的相關規定,其實精度≤5mmHg都算作是合理的範圍。正因如此,臨床都要求自測血壓,應該測量多次,去平均值記錄。也就是說,血壓測量值本來就是一個範圍,如果每次測量結果相差不是很大,一般不用擔心,如果相差很大的話,可找醫生求證。
至於題目中所說的每次測量結果越來越低,可能的原因有兩點。一方面,很多患者在測量血壓時,會不自覺地感到緊張,或者因為測量前沒有充分休息好,都會導致初次測量結果偏高,而等到第二次測量時,心情就放鬆了很多,也休息好了,所以也就會低一些。另外一方面,如果測量第一次之後,緊接著測量第二次,導致上次測量時壓癟的血管還沒有完全恢復,也會出現越測越低的情況,因此都要求兩次血壓測量之間需要間隔5分鐘左右,以防影響測量結果。
總之,如果不是裝置問題,那麼導致測量誤差出現的原因肯定就出在測量方法不正確。一般來說,正規廠家生產的電子血壓計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至於水銀血壓計,它對操作人員的要求更高,不建議作為家庭自測血壓用。高血壓指南也都一致推薦電子血壓計用於患者的自我血壓管理,因為它操作方便簡單,適合家用。
如何避免電子血壓計的測量誤差?想要讓電子血壓計測量結果更準確,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就是要保證所用裝置合格,要求正規廠家、渠道購買,不是三無產品,還要求定期進行校準,至少一年一次。
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從測量人員本身入手,保證測量方式正確,操作符合要求,要求測量前要充分休息10分鐘左右,不能有劇烈的運動、情緒波動,不能喝濃茶、濃咖啡等;測量時要保持安靜,放鬆身體,呼吸平和,姿勢正確,保證手掌與心臟齊平,雙腿自然下垂,儘量不要說話;袖帶鬆緊適合,以插進去一個手指頭為宜。記住測量一次後,記錄結果,建議測量三次,取平均值。
-
4 # 心血管王醫生
電子血壓計並沒有這個特點,並不是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回越測越低,測量血壓有很多注意事項。
只有選擇準確的血壓計,並且採取正確的測量方法,才能準確的測量血壓。
一、為什麼血壓越策越低
首先我們測量血壓,只有兩個結果,要麼越測越高,要麼越測越低,唯一不可能的就是連續兩次測量血壓一模一樣。因為我們的血壓本身就是曲線,並非直線,我們的需要隨時都是在變化的,只不過在一定範圍內小波動都是正常。
所以幾乎所有人連續測量血壓都不可能一模一樣,要麼高,要麼低。
當然如果是本身血壓計的問題,那麼確實可能會出現連續幾次測量血壓差別很大,那麼就應該去換換血壓計了。
二、電子血壓計是否可以使用
目前官方都在推廣電子血壓計,就連醫院都在大量的使用電子血壓計。隨著無汞醫療時代的到來,水銀血壓計將被逐漸淘汰,以後都是電子血壓計。
水銀血壓計最大的缺點就是水銀容易洩露,水銀洩露後容易引起水銀中毒;同時水銀血壓計相對來說操縱複雜,普通人沒有學習過,不會使用。就算會使用,也得別人給自己測量。
而電子血壓計的優點就是沒有中毒風險,且操作簡便,一個人能使用,而且有報數功能,記憶功能,且精確到個位數。但是這個電子血壓計到底準不準呢?
任何血壓計都有不準的,就算是水銀血壓計,也有不準的。但科技不斷的進步,您覺得水銀就一定比電子裝置準嗎?理論上電子血壓計會越來越精準,只要您購買合適的血壓計,那自然為準確測量血壓做好準備。
醫院醫生護士都在使用電子血壓計,您還擔心什麼,以後就沒有水銀血壓計了,你還糾結什麼?
如果擔心血壓計本身有問題,可以去矯正一下,和醫院的血壓計簡單對比一下。
三、如何才能更準備的測量血壓
準確的血壓計是測量血壓的基礎,但不是測量血壓的唯一。要準確的測量血壓,除了要以一個準確的血壓計,還得有一個正確的方法。
1、每次測量左右胳膊都測了,要以高一側為準;每次連續測量2次,間隔2分鐘,取平均值。如果兩次差別高出5mmHg,那就測量第三次,取三次平均值。
2、準備工作很重要,尤其是新發高血壓,更應該嚴格準備,不要在測量前運動、憋尿、喝酒、情緒波動、抽菸等等。測量前休息5-10分鐘。
3、測量時袖帶不宜過緊過鬆,以可插入自己一根手指為宜;測量時不宜說話;測量時不要翹二郎腿‘測量時室溫不宜過冷;測量時胳膊與心臟要同一水平。
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準確的測量血壓。
總之,我們測量血壓,不可能每次都一樣,連續兩次也不會一樣,只要差別不是很大,取平均值即可。但如果差別過大,建議校正血壓計。
血壓計準確是測量血壓的基礎,但測量血壓的方法同樣重要!
-
5 # 中醫科屈醫生
電子血壓計從操作的角度來看,比水銀血壓計更簡單,易學易懂,並且易於攜帶。患者可以在家中進行測量,而不必每天去醫院。電子血壓計是一種使用現代電子技術和血壓間接測量原理來測量血壓的醫療裝置。 大多數電子血壓計都使用示波法間接測量血壓。示波法是透過建立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壓和袖帶壓力,震盪波之間的關係來測量血壓。而水銀血壓計不同於電子血壓計。水銀血壓計實際上只是一個壓力計。重點是醫生需要透過聽診器聽診,來確定血壓,需要專業知識才能操作。
為什麼有人會認為電子血壓計不準確呢?用電子血壓計為什麼血壓越測越低?第一個原因是您選擇的血壓計質量不過關
由於高血壓市場的龐大,許多品牌的血壓計已經出現在市場上。其中一些看起來很便宜,但質量卻不能保證。因此,很多人買回家測量,會覺得測出來的血壓不準。所以建議您在選擇血壓計時,請儘量選擇一些大的品牌,這樣質量也能信得過。畢竟,這與健康密切相關,且不能盲目尋求便宜。
第二個原因是血壓計操作不當。
由於血壓計需要用袖帶綁在手臂上,因此許多朋友在使用時未找到正確的方法。如果袖帶綁得太鬆或太緊,所測量的血壓也會不準確。因此每個人在測量時都必須注意。
第三個原因是外部因素的影響。
由於人體的血壓不是一成不變的,隨時都會有變化,因此每次的血壓值可能會有所不同。血壓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例如情緒緊張,運動後,天氣,飲酒吸菸等,都會影響到血壓測量的最終結果。如果在測量過程中遇到以上因素,血壓就會不穩定,因此很多人錯誤地認為這是血壓計的問題。
原因四是心理因素的影響。
許多人有一種心態,認為醫院醫生測量的血壓是準確的,而在家測量的血壓卻不如醫生精確。實際上,這是他們自己的心理作用,而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只要血壓計選擇正確,並且用正確的方法來測量,是完全可以放心使用電子血壓計的。
電子血壓計使用的正確方法及注意事項1.首先,您需要靜坐10分鐘以放鬆身心,然後再進行測量。測量血壓時,請安靜舒適地坐在有靠背的座椅上,自然放鬆全身。
2.如果飲食,抽菸或運動後不要立即測量。至少等待30分鐘以後再測量。連續測量時,請至少間隔2分鐘。測量期間,背部應要直,不能說話,並且身體不應移動。裸露手臂繫好袖帶。袖帶鬆緊應適當;袖帶必須與心臟處於同一水平。
3.在測量血壓時,脫下衣服裸露上臂或僅穿著薄內衣,將袖帶綁在右上臂上,使軟管朝下,確保袖帶的底部與肘關節相距2〜3cm (大約兩個手指的寬度)。在自動壓力測量過程中,手臂放鬆,手掌張開,手心向上,在測量過程中,患者不能移動手臂,否則因肌肉運動出現的異常波動,使測壓失敗。
4.在自測血壓時,可以連續測量2-3次,每次間隔時間為2分鐘;一些調查表明,初次測量血壓值往往偏高,建議僅參考後兩次的血壓值;一般建議在每天同一時間的早晨和傍晚分別進行測量。
5.如果在醫院未用降壓藥的情況下,測得的血壓高於140/90 mmHg,或者您自己在家測量的血壓高於135/85 mmHg,則要考慮診斷高血壓。在控制血壓的過程中,有必要與醫生保持持續溝通,共同制定最佳的治療方案。
高血壓現已成為全民性的問題,因此每個人都應該引起重視,尤其是常年患有高血壓的患者,有必要在家中備一個電子血壓計,以便於我們更好地控制血壓。
-
6 # 營養醫師小麥姐
中國成人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患有高血壓,高血壓病友常常被醫生要求在家量血壓,還說在家自測血壓比在醫院測得還準,是醫生評估血壓的重要參考。
在家測量血壓靠譜嗎?首先告訴大家,在家測血壓真的比在醫院測要準。在家監測血壓在醫學上稱為“家庭血壓監測”。現在全球的高血壓診治指南都一致推薦家庭血壓監測,醫生也會根據監測記錄進行藥物調整,優於在醫院或門診部由醫生或護士量的血壓。大家可能會很疑惑,我們病友既沒有醫學基礎,又沒有醫生的看病經驗,為什麼說我們自己測的血壓更準呢?這個問題涉及一個專業名詞叫“白大衣高血壓”。這個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很多病友都有這個體驗,在家測血壓好好的,但一到醫生那裡就高了。是的,自己在家心平氣和,情緒放鬆,到醫院就不一樣了,要見醫生,心情緊張,交感神經興奮,血壓就會比真實血壓升高,醫學名詞就叫“白大衣高血壓”。在家自測血壓可以啟避免“白大衣高血壓”,而且可以測多個時段時間,更有代表性,最能接近真實的血壓。
在家自測血壓靠譜,但電子血壓計準嗎?我們來了解一下電子血壓計測血壓原理。電子血壓計透過在血壓計內加入軟體系統,將血管博動給充氣袖帶施加的壓力振幅,經過軟體演算法形成了血壓讀數,這個方法叫示波法,是將感測技術和微電腦技術的結合體,從原理來看是準確的。不單推薦病友們在家用電子血壓計監測血壓,現在醫院也普遍使用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因為傳統水銀血壓計所使用的水銀有毒性,我們國家早於2013年已經加入了《水俁公約》,公約規定到2020全面禁止生產含水銀產品,水銀血壓計不再生產,目前在各家醫療機構已將逐漸水銀血壓計替換成電子血壓計。
電子血壓計是準確的,為什麼有網友測血壓越測越低呢?首先跟大家說說血壓: 血壓就是我們人體的血液在血管內流動對血管壁造成的壓力。血液能夠流動的動力來源於心臟的收縮和舒張,收縮時將血液泵往周圍血管,而心臟舒張時血液迴流心臟。大家都知道我們血壓值有個高值和一個低值,高值代表心臟收縮時的血壓稱為收縮壓,低值代表心臟舒張時的血壓。比如血壓計124/74mmHg,124就代表收縮壓,74就代表舒張壓。
收縮壓和舒張壓怎麼測出來的?我們量血壓時都有體驗,在測量時需要用袖帶綁縛上臂,然後啟動血壓計開始袖帶充氣,給手臂上肱動脈加壓,加至切斷肱動脈血流,這個時候我們感覺手臂又麻又脹不舒服,這是阻斷血流的感覺。然後緩緩放氣。當袖帶的的壓力與心臟收縮壓力相等時,血液將透過袖帶所在的肱動脈,當血液流通那一瞬間的壓力值,稱之為收縮壓;繼續放氣,當血液可以在動脈血管中自由流過時的壓力稱之為舒張壓。
血壓越測越低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當連續測續測量血壓時,實際上袖帶內是殘存一些氣體的,已經對肱動脈有一定的壓力,只要再注入少量的氣體就可以阻斷肱動脈的血流,從而讓測得的血壓偏低,並且出現血壓越測越低現象。
怎麼測血壓才準確呢?測血壓之前。至少靜坐休息5~10分鐘,全身放鬆,可以坐位或臥位,不要憋尿。測血壓30分鐘之前不要飽餐、喝咖啡、濃茶、吸菸、喝酒,不要劇烈運動。測量時。手臂與心臟同一水平線,過高過低都不準確,這個是準確測血壓最需要遵守的要求。還要注意在測量過程中不要說話,也不要屏住呼吸,還不要隨意移動身體。袖帶下緣距肘窩2~3cm,袖帶包裹前臂的不能過鬆或過緊,鬆緊的標準是可以放進1個手指。測量時還要求掌面朝上。
連續測量時,兩次測量之間應至少間隔2~3分鐘以上,且擠壓出袖帶內空氣,一般測3次,去掉一個最高值,餘下兩個取平均值做記錄。
小結:電子血壓計是可以值得信賴的,出現血壓越測越低的現象,一般都是測量方法不對導。 -
7 # 天天聽健康
【專業醫生為您做解答】
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連續幾次測量血壓的時候,即第一次測量顯示了結果後,又緊接著進行了第二次、第三次測量,實際上這與電子血計測量讀取血壓讀數的原理與測量操作有關。
首先,電子血壓計是透過將儀器捕捉到的脈衝波轉化為血壓讀數獲取測量結果的,而脈衝波是透過袖帶擠壓上臂的肱動脈,致使血流中斷與流通時對血管產生的壓力振動來傳遞出來的,因此會受到很多周圍環境因素的影響,比如:
是否安靜休息的幾分鐘後情緒心態平穩、心率平穩的情況下測血壓袖帶捆綁的鬆緊是否適合周圍環境是否安靜無噪音測量是否手接觸了袖帶儀器附近是否有手機等電子產品等。其次,標準的血壓測量應當間隔1-2分鐘,且一次測量完成後要將袖帶取下排空氣囊中的空氣,二次測量重新捆綁,確保每次捆綁的位置鬆緊基本一致。而袖帶不取下連續測量時,往往會因氣囊中空氣未能完全排空而提前給肱動脈施壓,導致了測量結果比上次低了很多。
因此,用電子血壓計測血壓通常要求多測量幾次,較為準確的方法是注意上述細節後,測量三次,每次間隔1-2分鐘,期間要取下袖帶,取後兩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做記錄。也可連續測量兩次,兩次結果相差不超過10mmHg的情況下,取平均值做記錄。
-
8 # 多點健康
不少高血壓患者的家裡都有購置一臺血壓計,但常常會覺得在家測量的血壓不準,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中國家庭血壓監測指南》裡就強調家庭血壓監測的重要性,並對家庭血壓監測的方法和各種細節做了詳細的說明,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
01家用血壓計的選擇
目前市面上的血壓計主要有:上臂式電子血壓計、水銀血壓計和腕式電子血壓計,如果作為家庭自測血壓計,應該怎麼選擇呢?
上臂式電子血壓計:《中國家庭血壓監測指南》推薦患者採用上臂式電子血壓計,其優點是準確性和重複性都比較好,有較多的研究支援,且易於患者掌握和使用,是優先推薦的一個種類。在購買時需要注意檢查產品標籤是否有醫療器械註冊證號,可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查詢,有註冊證號的血壓計符合相關要求和標準,這樣的血壓計才更可靠。
水銀血壓計:目前仍是中國各醫院主要的測量血壓工具,因為每年都會拿到專門的醫療儀器校準單位校準,所以準確度比較高,但是對測量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比較高,需要進行專門的培訓,不然操作不規範容易造成人為誤差;另外水銀是一種對人體有嚴重危害的重金屬,還容易造成環境汙染,所以我們不推薦您在家使用臂式手動水銀血壓計。
腕式電子血壓計:使用方法比較複雜,由於手腕與心臟不在同一水平,對血壓計的放置要求也比較嚴格,操作不當容易導致血壓測量誤差大,現在也沒有大量的研究支援手腕式血壓計的準確性,所以我們也不推薦家庭自測血壓選擇腕式血壓計。
02測量前的準備工作
1、在測量血壓前,應先靜坐5~10分鐘,使身心放鬆,呼吸、心率都平穩下來,雙腳平放地面上,後背有支撐,期間也不要說話或走動。
2、測量前要排空膀胱,脫去袖帶放置部位的衣服,做好測量準備。
3、開始測量前30分鐘內,應該避免運動、吸菸、喝咖啡和濃茶。
03測量血壓的體位、姿勢和操作
測量血壓的時候可以是平臥位或者坐位。選擇坐位測量時,應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兩腿落地放鬆。測量時臂帶中心處與心臟在同一水平,上臂伸直略外展,袖帶氣囊緊貼面板,下緣距肘窩2~3釐米,袖帶鬆緊度以能放入一指為宜,不要過緊或過鬆。
04測量時間
研究表明在清晨和傍晚進行家庭血壓測量是最佳時機,其它時間的血壓可能低於這兩個時段。
建議每天早上起床後,在早飯前及服藥前測量血壓,晚上在上床睡覺前,在晚飯後測量血壓,每次各測量2~3次,中間間隔1~2分鐘,取平均值記錄。
初診高血壓患者或血壓不穩定的高血壓患者,應連續測量7天,血壓控制良好的患者,每週最少要測量1天。
05血壓測量不準的影響因素
1、測量血壓時,不能將袖子擼上去,否則會壓迫動脈,影響血壓數值。袖帶最好直接和上臂面板接觸。
2、測量時手臂下垂,上臂低於心臟水平,測出的血壓可能升高。因此量血壓時手臂要自然放在桌上。
3、測量時蹺二郎腿,收縮壓可能升高5~8mmHg,舒張壓可能升高3~5mmHg。因此量血壓時雙腳要平放。
需要我們注意的是,人的血壓受情緒、體位、噪聲、氣溫等因素的影響在不斷變化,如果測量血壓的條件不夠穩定,即便連續測量,血壓也可有較大幅度的波動,甚至達到10mmHg以上。因此,不能僅憑偶爾兩次血壓測量的差別情況來判斷血壓計的穩定性或準確性。
-
9 # 草澤僧
因為血壓本來就是個騙局!沒有血壓儀之前華人從來沒有高血壓!中醫都是辯證為瘀堵,用活血化瘀通絡的方子調理的!
-
10 # 使用者9790605212626
測量血壓的過程是擴張了血管的。第2次測量的時候,由於已經進行過一次,血管已經得到擴張。所以肯定低呀,而且一次比一次低。
-
11 # 小熊健康科普
首先,我想說,題主這個問題問得特別好,很有意義。
2019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指出:中國人群高血壓患病率呈增長趨勢,每5個人中就有2個高血壓,估計目前全國的高血壓患者有2億。高血壓也是中國人群腦卒中及心臟病發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
高血壓的防治就顯得尤其重要,家庭也是防治很重要的一部分。定期測量血壓,規範化管理,合理用藥三步是控制血壓的關鍵。在家庭中我們一般推薦使用的就是電子血壓計,操作簡單,方便讀數。
現在讓我們回到題主的問題,用電子血壓計為什麼血壓越來越低?
1.後面測量時,血壓計袖帶內的其他未排盡,對肱動脈本身存在一定壓力,隨意測量時血壓值較之前低;
2.後面測量時,袖帶與面板之間貼合得更加緊密,面積增大了,血壓就低了;
3.剛開始測量時可能是活動後,後面測量時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血壓就會低一些;
4.每個時間段的血壓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變化,後一次測得要麼高於上一次,要麼低於上一次,剛好題主碰到後面這種情況了。
但是不管是上面哪種情況,我們在使用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時是有幾個點需要注意的。規範測量血壓三要點:安靜放鬆,位置規範,讀書精準。
1.安靜放鬆
測量前30分鐘內禁止吸菸,喝茶或者咖啡等,排空膀胱,安靜休息至少5分鐘。測量時選擇坐位,雙腳平放於地面,放鬆且身體保持不動,不要說話;
2.位置規範
上臂袖帶中間與心臟(乳頭水平)處於同一水平線;袖帶下緣應在肘窩上2.5cm(大約兩橫指),鬆緊適宜,以可以插入1-2指為宜。
3.讀數精準
電子血壓計直接讀取記錄所顯示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平常所說的血壓單位以mmHg為準。
綜上所述,用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時,血壓越來越低的情況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平時我們測量血壓時,一定要規範測量:安靜放鬆,位置規範,讀數準確。建議測三次,測一次記錄一次,取三次的平均值,兩次測量之間至少間隔1分鐘以上,而且一定要擠盡袖袋內的空氣。
-
12 # 張之瀛大夫
用電子血壓計為什麼血壓越測越低?高血壓的朋友們很多人平時的確有這樣的感受,那就是平時使用電子血壓計量血壓,血壓會越測越低。也就是說,往往測量血壓的第一次會提示血壓升高的比較明顯,後面血壓會逐漸降低,如何解釋這種情況呢?
其實, 這種情況非常常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測第一次血壓的時候往往還處於一個相對不穩定的狀態,有的時候也難免有一些自己感受不到的“白大衣效應”。但是,隨著血壓多測幾次之後,這種情緒上的波動逐漸消失,這時候血壓會逐步降低。一般我們認為兩次血壓,無論是收縮壓,還是舒張壓,只要是相差10mmHg以上,這時候我們就要再測第三次,直到兩次血壓相差不超過5mmHg。然後取兩次相近血壓數值記錄下來並取平均值。
同時,不得不說,在測血壓的過程中,還有一些注意事項。比如說要求患者安靜休息至少5分鐘再開始測量坐位上臂血壓,上臂應處於心臟水平。建議使用上臂式電子血壓計,水銀血壓計將逐步淘汰。兩側胳膊以最高的一側為準。測量血壓的同時注意測量心率。
總之,在很多人測量血壓的過程中,會發現所測量的血壓越來越低,這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遇到這種情況,大家規範測量就可以了,如果第一次血壓高得很多,那也不需記錄在內,以後面血壓相差不超過5mmHg偏低的兩次為準就可以。希望張大夫今天的解答能夠幫到大家。
-
13 # 閒潭夢落花2
現在醫院也用電子血壓計啦。還科普說電子血壓計比
水銀血壓計準確,可以精確到個位數,必將取代水銀血壓計。但我每次用電子血壓計測量都比水銀血壓計低很多。
-
14 # 心血管李藥師
用電子血壓計為什麼血壓越測越低?
對於高血壓病患者來說,平時血壓的水平和波動情況,只有透過日常監測才能掌握。而日常血壓水平對於調整用藥以及估計高血壓對心腦血管的影響十分重要。因此,學會正確使用電子血壓計很有必要。
電子血壓計量出來的血壓為什麼偏低?影響電子血壓計測量準確度的因素有很多,它們都有可能造成結果的偏差。
1. 血壓自身變化
人每時每刻的血壓都是不一樣的,一個健康人在一天內會有15~30毫米汞柱的變動,高血壓患者的波動則更大。血壓隨人的精神狀態、時間、季節、體溫等的變化而變化。比如第一次測量時情緒比較緊張,沒有休息好,或者在早上6~8時血壓最高峰時進行測量,血壓都是會偏高的,等過一段時間再測,血壓隨著情緒、時間的變化自然會降低一些,這時候兩次的測量值就會越來越低。
一般右上肢血壓高於左上肢,兩者相差2~4毫米汞柱,下肢血壓比上肢高20~40毫米汞柱。因此,人體的血壓總是在不斷變化的,每次測量血壓的值不同屬正常現象,兩次測量到同一血壓值是十分罕見的。
2. 袖帶位置
測量位置偏低時,測出的血壓會偏高;位置偏高時,測出的血壓會偏低。高度每相差10釐米,血壓值相差8毫米汞柱左右。因此,正確的做法是:充氣袖帶的位置應與心臟的高度在同一水平上,袖帶膠管的末端(內建感測器)應放在肱動脈的搏動點上,袖帶的下緣距離肘窩2~3釐米。袖帶卷扎的鬆緊以剛好插入一指為宜,袖帶過緊,會使血液流動不暢;袖帶過鬆,會使血液振動不能徹底傳遞到袖帶。
3. 血壓計存在誤差
電子血壓計使用一段時間後可能存在誤差,機器的誤差也是導致血壓測量不準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建議使用電子血壓計時,每年校準一次,這樣可以保證測量結果準確無誤,更好地幫助控制病情。
電子血壓計正確的測量方法① 先休息15分鐘。測量血壓時,安靜、舒適地坐於有靠背的座椅上。兩腿自然分開,全身自然放鬆。
② 脫去上臂衣袖,氣囊袋緊縛於上臂,其△標記應對準肱動脈處;袋的下緣應在肘窩上2~3釐米。
④ 若上臂周徑>32釐米,應換用16釐米×65釐米的大號氣囊袋。
⑤ 自動測壓過程中,患者不能有動作,否則因肌肉運動出現的假波會使測壓失敗。
⑥ 測量2~3次,取平均值。兩次測量間隔3分鐘以上,並且部位、體位要一致。
-
15 # 水滴說健康
目前市面上的血壓計主要有:上臂式電子血壓計、水銀血壓計和腕式電子血壓計。
上臂式電子血壓計:《中國家庭血壓監測指南》推薦患者採用上臂式電子血壓計,其優點是準確性和重複性都比較好,有較多的研究支援,且易於患者掌握和使用,是優先推薦的一個種類。
電子血壓計與傳統的水銀血壓計在工作原理上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是透過袖帶充氣的方式產生壓力來測量血壓,而不同的地方是電子血壓計是透過袖帶的導氣管將氣壓傳送至壓力感測器,壓力感測器會在增加或減少壓力的過程中,提取、放大動脈搏動所引起的袖帶內氣壓波動,並計算和描繪出曲線圖,然後再對這種曲線的幾何形態進行分析,計算出平均壓,然後再由平均壓透過比值法或拐點法來估算出收縮壓和舒張壓。也就是說,電子血壓計所測得的血壓數值是透過儀器計算出來的。
電子血壓計越測越低主要由身體情況變化、袖帶鬆緊變化、環境變化等導致的。測量血壓時需要人在安靜、放鬆的環境中,休息30分鐘左右,而且要求心情平靜下來,測量前也不要抽菸、喝咖啡。當測血壓時連續測量幾遍,可能會出現越測越低的現象,考慮與測量時機不當有關,當隨著休息時間延長,情緒慢慢平穩,心率下降,因而血壓也會隨著慢慢下降。 電子血壓計的袖帶在採集血管資訊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最好選擇合適的袖帶,每次都保持同樣的鬆緊度。根據電子血壓計的工作原理,簡單地說,如果袖帶戴得太緊,測得的血壓就會高,而如果袖帶戴得太鬆,血壓就會低。
電子血壓計的數值誤差值比較低,所以只要規範操作就不會對檢查結果造成影響。一般在測血壓之前需要休息5分鐘左右,而且在半小時內不可進食進水,在測量時患者儘量選擇坐下的姿勢。測量血壓可以測三次左右,因為需要取平均值,而平均值比較接近患者自身的血壓。如果血壓一直都在正常範圍內,建議去醫院就診。
很多患者甚至醫生都對電子血壓計存在誤解,就是電子血壓計比傳統水銀柱血壓計測量的數值不準確,有誤差。實際上,水銀柱血壓計測量的數值也是不準確的,如果不是動脈系統內的有創血壓,那麼就算不上最準確。
電子血壓計和傳統水銀柱血壓計的基本原理一樣,都是透過袖帶的壓力變化間接反應血管腔內的壓力變化,而電子血壓計的優勢在於,易於攜帶並儲存,操作更加簡單,可重複性強,患者一個人即可測量,有效避免了白大衣高血壓的情況,所以最新的高血壓指南也推薦應用電子血壓計讓患者進行自我血壓管理。
-
16 # 正心堂大藥房
用電子血壓計為什麼血壓越測越低?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人得高血壓,為了尋求方便以及家庭健康,很多家庭都會自備電子血壓計。那麼,為什麼用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會越來越低?這裡涉及5個點:
(1)首先要確保電子血壓計是不是正規渠道購買的。正規渠道購買的電子血壓計一般是沒有太大問題的,不需要太擔心測量的血壓是否準確的問題。
(2)測量時,人處於的狀態是否一致。有的人在測量第一次血壓的時候,可能剛剛從樓下走下來,又或者是輕微地運動了一下,這時測得的血壓一般會比較高。而當第二次或者是後面測量的時候,人已經處於靜息狀態了,所以血壓比第一次低。
(3)測量的時間是否有間隔5分鐘以上。因為在第一次測量的時候,測量血壓的位置血管,還沒完全恢復到原來的狀態,所以測量起來也會有一定誤差。
(4)測量的位置。第一次測量的是右胳膊,下一次測量的可能是左胳膊;研究發現,右胳膊的血壓會比左胳膊的血壓高,在5-10mmHg都是正常的。
遇到測血壓越來越低的情況也不用太擔心,因為正常血壓值本來就是一個範圍,而這個範圍很多大型醫院可能都有一定差距,所以如果測量血壓的值相差不大,測得的血壓值都比較準確。
回覆列表
關於你提到的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越測越低,3點看法。
第一,電子血壓計的準確性一般來講,如果你買的是大牌的、經過驗證的電子血壓計準確性不存在問題。目前很多心血管病病房,都有在使用電子血壓計,而且高血壓防治指南也推薦家庭測量血壓,使用電子血壓計。如果你對自己的電子電子血壓計有懷疑,可以拿去校正一下就知道了。
第二,注意袖帶的鬆緊度測量血壓,選擇血壓計是一方面,而另外一方面非常重要的是如何正確的測量血壓。袖帶綁的過鬆或者過緊都會導致血壓測量不準確,一般要求袖帶與手臂之間能夠放進去一個手指,如果綁得太緊,可能導致測量的血壓偏低,如果辦得太鬆,可能導致測量的血壓偏高。
第三,關於安靜休息有些人測量血壓沒有在測量前休息5分鐘,直接測量顯示的血壓略高一些,而休息了幾分之後再測量一次,發現血壓降低了。給人的錯覺是:血壓越測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