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妍兮MM育兒說

    公平對待

    很多家長看到兩個孩子揪打在一起,如果一個比較強壯,另一個比較瘦弱。那麼,就覺得一定是強壯的那一個在欺負瘦小的那一個。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是家長有沒有想過,可能有的時候就是瘦小的孩子在找麻煩呢。孩子打架我們也不是說非要分出個正確錯誤,但是如果孩子被誤會了會有多委屈。所以無論現場是怎樣,我們要聽完兩個孩子的解釋再進行判斷。找出爭吵的開端和原因是什麼,絕不偏袒任何一方。

    讓孩子自己解決

    孩子之間的爭吵如果最後是由家長出面解決的,那就代表一個小事變成了大事。本來孩子之間就可以解決,但是家長的介入就讓事情變得不一樣了。孩子之間的打鬧是很平常的,可能就會因為你的介入而使得兩個孩子之間再也做不成朋友。所以家長在把孩子攔下後,應該讓兩個人都冷靜下,讓他們自己思考這個問題。然後再讓他們自己解決,無論最後他們如何決定,家長只是引導者,絕不干預孩子。這樣不僅解決了孩子幫助孩子獨立思考,還能夠增強他們的自我意識。

    讓孩子換位思考

    孩子有的時候和朋友置氣很有可能是隻想到了自己,而沒有考慮到朋友的想法。比如朋友吃了自己的麵包,有沒有可能是因為朋友太餓了,而且不好意思直說就碰了他的麵包之類的。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這樣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 2 # 是語非雨說

    孩子總是打架,為什麼打架?

    首先,父母要做一下自我檢討。

    有沒有一碗水端平?有沒有厚此薄彼?現在的二胎家庭、三胎家庭比比皆是,有的孩子天生聰明伶俐情商高招人愛,有的孩子則反之。父母有沒有偏愛一個冷落另一個?當一個家庭裡的某個孩子受到來自父母的不公平待遇時,他就會變成刺蝟,渾身長滿刺,目的是保護自己,又隨時會傷害我他人。而被偏愛的那個則有恃無恐。不管男孩還是女孩,不管智商情商高低,父母要做到平等的對待她們,給予他們均衡的愛。

    其次,整個家庭環境是否和諧有愛有溫度。

    如果每個家庭成員之間互相關愛、互相尊重,夫妻和美,親子有愛,每個人說話和顏悅色,有了矛盾及時講出來,平心靜氣的去解決。孩子也會受到影響,心緒平和,不會毫無緣由的打架。反之,如果家庭成員之間都不能好好講話,家庭氣氛充滿戾氣,孩子自然也會近墨者黑。

    家裡人教育也不聽怎麼辦?

    曾經我家兩個娃也經常打架,原因就是奶奶說:你是老大要讓著弟弟。老大覺得自己受了委屈,明明是弟弟的錯,奶奶為什麼要說我?於是,姐姐變成了充滿一隻鬥志昂揚的刺蝟,只要弟弟有一點惹到她的地方,她就先把弟弟扎哭,自己也悲慼戚。後來我認識到問題所在,及時的和奶奶、和姐姐談心,還告訴弟弟要尊重姐姐,愛姐姐。以後公平對待他們,果然奏效。以後弟弟犯了錯誤受到懲罰,姐姐會主動去哄弟弟了。

    總之,孩子愛打架,先找出原因,對症下藥,家裡人要做到不偏不向,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

  • 3 # 草木一卒

    孩子打架,首先你得找出孩子打架背後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家裡人教育怎麼也不聽呢?往往我們覺得我們的教育是很正面的教育,但是在孩子的眼裡你就是不正確的,或者是對他不公平的,所以她從心裡面非常的牴觸你這樣說教的。

    家長對侍孩子要一視同仁,當孩子打架時,要先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再安撫孩子們的情緒,再做出正確的結論。

    例如:姐姐和弟弟打架,原因姐姐正在看電視,弟弟在不徵求姐姐意見的時候隨意調換了電影片道,於是兩個人在爭吵中,姐姐動手打了弟弟。

    姐姐和弟弟都有錯,弟弟不應該隨意調換電影片道,姐姐不應該打弟弟。如果處理的結果是兩個人都有錯,兩個人同時受到了批評。

    姐姐會覺得先犯錯的是弟弟為什麼我也受到批評?從而對弟弟心生厭惡,而忽略了自己動手打弟弟的的錯誤。

    弟弟會覺得很得瑟,沒有覺得是因為他才受到批評的,反而覺得姐姐是因為動手打了她才受到了批評,從而忽略了自己的錯誤。

    從這樣的結論來看,表面上是很公平的,兩個人犯了錯,兩個人都受到了懲罰,但其實兩個人都忽略了自己的錯誤,反而認為是另一方的錯誤。

    我覺得正確的處理方式應該指證出兩人的錯誤,並且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糾正錯誤,從而引導他們向對方道歉。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不隨意批評孩子更不要在外人面前批評孩子。還要培養孩子相親相愛,引導孩子一起玩遊戲一起搭積,較大孩子多幫較小孩解決困,較小孩子多幫較大做一些小事情。

  • 4 # 大格小絮新世界

    1.越俎代庖,代替孩子做他自己該做的事情;2.好為人師、自以為是;3.總喜歡指導、教導、干預、打斷、制止、批評、訓斥孩子;4.不是處理事情,而是在發洩情緒;5.完全以孩子為中心。

    先從父母大人身上找原因,先改正自己才能成為孩子的榜樣。成為榜樣才能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

    孩子總是打架一定是在教育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找到問題的原因,然後根據我們的情況,來找到解決的方案。有必要的情況下,可以諮詢身邊比較專業的家庭教育專家。

  • 5 # 派媽日記

    首先,我們要看見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如果我們能真正關注到孩子打人這個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排除那種因爭奪玩具、發生口角的打架,因為這種是完全正常的,是孩子之間交往的一種方式),那麼解決問題、滿足孩子需求的辦法也就會應運而生。

    薩提亞有一個冰山理論,它指一個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樣,我們能看到的只是海平面上很少的一部分行為,而更大的內在世界卻藏在更深層次。我們需要的,就是發現行為下面所隱藏的內心世界,這才是解決問題之道;否則,僅是糾正表面行為,只是治標不治本,有可能還會適得其反。

    例如一個剛剛進入幼兒園的孩子,經常打小朋友,這背後的心理需求是什麼?

    一種可能是他想贏得關注。要看是不是專門在老師面前打小朋友,從而想贏得老師的關注。

    另一種可能是環境的突然變化,給孩子帶來了心理壓力。孩子不知道自己在這個集體中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位置,也不知道老師和小朋友是否真正接納自己,對自己怎麼樣,想試探一下,而對於一個三歲多的男孩子,他能想到的試探手段就是打人。

    第三種可能,對於一個3歲多的男孩子,正是稍微有點力量的時候,這時的男孩子經常會想展示自己的力量,想讓別人承認自己的能力。可是他又不知道用什麼樣的方式把這個力量展示出來,玉石他就選擇打人。

    有了初步認識,我們就可以深入瞭解找尋具體的原因。弄清楚孩子打人背後的心理需求後,我們就可以對症下藥、從根本解決問題。

    我們做父母的,要時刻關注孩子所謂“不當行為”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的心理需求。聆聽孩子內心的聲音,你會發現,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那樣可愛、善良,每一個孩子的心理需求都值得我們去尊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該聽父母的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