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把生活當旅行

    一、李清照晚年並未入獄

    李清照入獄,與她告發自已的丈夫有關,這個丈夫又不是她的原配。然而,這一連串的故事,其實是她為人耿直,心在口快,得罪了不少人,從而被一些懷有心機的人造的謠。

    二、明代以來許多學者為她辨誣

    明代學者徐勃先提出李清照改嫁不可信,他的觀點主要是清照年老和宦門出身不可能改嫁。清朝學者盧見曾根據清照生平事蹟推斷不可能改嫁,俞正燮比較全面地論述了改嫁不可信。近代,也有不少人否定李清照晚年改嫁,其中周頤考證了李清照、張汝舟在趙明誠死後的行蹤,證明了兩人蹤跡判然,不可能有婚配之事。現代人黃墨谷附和上面觀點並且作了補充。

  • 2 # 時拾史事

    在時代的波濤裡個人命運簡直是不夠看的,李清照的一生就是跟著靖康之變搖搖擺擺

    李清照前半生是養在園子裡的文藝女青年,彼時多寫閨房詞,家庭優渥,難能可貴的是琴瑟和鳴,丈夫趙明誠和她一樣,工詩詞,寫文章,兩人婚後一起致力於金石書畫的收集整理,而金兵入主中原,他們流離失所,逃亡途中,49歲的趙明誠被病魔帶走了,46歲的李清照帶著他留下的15車古籍和半部《金石錄》活著。

    這個時候的李清照,也正是為我們所熟知的李清照。

    《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侯,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趙明誠死了,可他留下的那些文物卻被人盯上,為了守護丈夫的遺物,李清照幾經流浪,變賣家產,其中坎坷不足以說盡,在李清照最脆弱的時候,渣男張汝舟給了她虛假的希望,李清照嫁給了張汝舟。

    可是卻不知張汝舟娶她也是為了趙明誠留下的那些東西,索要不成的張汝舟對李清照態度惡劣,虐待毆打,李清照為了快速和張汝舟離婚,檢舉張汝舟違法,按照宋代《刑統》規定,妻告夫,雖屬實,亦應徒刑兩年。李清照為了早日擺脫噩夢,寧願坐牢,也堅持去朝廷告發了張汝州。結果張汝舟與李清照離婚成功。張汝舟被免職,貶為柳州編管;李清照被收監關押。

    九天之後,在趙明誠原來親戚的奔走下,李清照被無罪釋放。

    不過,歷史上也有對於李清照是否改嫁的爭議,但是介於是明清時候提出的,參考意義不大

  • 3 # 岸止聽瀾

    李清照睌入獄是她的處境和性格使然。在一個男性擁有話語權的時代,只有李清照能有不自殺自殘自虐委曲求全的反抗。雖然她是婉約派的代表,但她骨子裡是豪放的男子漢,男人沒有勇氣做到的,她做到了。李清照所追求的高階的精神生活,她需要真摯的精神豫悅。張汝舟的虛偽與猥瑣怎能讓她容忍?《投翰林學士綦崇禮啟》知其獨白。從《金石錄後序》知其處境,從與趙明誠屏居十年青州知其精神追求。她再嫁,犯法訟離是必然。在當代是維護女權的楷模,在當時是不守婦道女節的潑婦。

  • 4 # 育兒如育己

    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去世之後,又和另外一個官員結婚,這人貪圖李清照的收藏,家暴,李清照告他的第二任丈夫,這在當時是犯法的,所以入獄。

  • 5 # 心靜如蓮花

    謝謝今天邀請,就從李清照晚年入獄粗略說一下吧, 源於,宋代有一條現在看來很惡劣的法律,就是男人可以找任何理由休妻。反過來女人要告丈夫,即使證據確鑿,訴訟成功,女人自己也要入獄兩平,李清照就是告了她第二任男人張汝舟“妄增舉數"證據確鑿,張汝舟被削去官職,流放柳州,李清照離婚成功,自己也被入獄。

    李清照不僅是一個清高孤傲的女人,還是一個清醒與智慧的女人,她用一生的時間,在束縛著女性的男權社會中,替女人衝開一條血路,用女人自己的聲音,在男人書寫的歷史上,發出了震撼人心的最強音!

  • 6 # 人太多是139857

    李清照晚年再嫁張汝舟,但張汝舟娶她的真實目的是為了得到她手裡的文物。婚後不久他就發現李清照手裡的文物根本不如外界盛傳的那麼豐富,李清照也不是想象中的溫柔時,張汝舟對她惡言相向、拳打腳踢。剛毅的李清照勇敢地選擇離婚,但封建社會的女人要休夫是非常難的,於是李清照選擇魚死網破。

    李清照告發張汝舟早前科舉考試作弊,張汝舟被流放廣西柳州,依照當時的法律,女人和丈夫打官司,無論對錯,都要坐兩年牢。結果是揭發了張汝舟,自己也坐牢,好在有朝中友人幫助,只坐了九天牢便釋放了。

  • 7 # 月光侃歷史

    李清照是歷史上有名的才女,她這一生十分坎坷。

    她自幼生活在書香世家,少年時代就在詞壇上嶄露頭角。18歲與趙明誠結婚,夫妻二人琴瑟和諧,旅居青州時夫妻二人致力於金石的研究。並完成了《金石錄》的寫作。

    到了靖康二年,李清照44歲,金人南侵,北宋朝廷土崩瓦解,這一年趙明誠母親卒於江寧,前去奔喪。過了幾年趙明誠罷守江寧,感有疾病,死在了建康。

    到了李清照五十多歲的時候,金石文物差不多都丟了,自己又顛沛流離十分無助。這個時候她遇到了張汝舟。張汝舟為了李清照的金石文物,對她窮追不捨,嫁給他之後發現李清照身上的文物都丟了。於是開始家暴。

    這樣的生活李清照難以忍受,後來李清照發現張汝舟的罪行便告發了他,要求和張汝舟離婚。李清照雖然離婚了,但是按照當時的法律,需要坐牢兩年。

    後來經過很多朋友的營救,李清照坐了九天牢就放出來了。經歷過這些磨難,李清照並沒有放棄,她繼續創作,並完成了《金石錄後序》的寫作。

  • 8 # 老麥說說

    趙明誠死後,那個“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的少女,再也回不來了,取而代之的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李清照。

    李清照懷著悲痛埋葬了亡夫後,一病不起,支撐著他唯一活下去的理由就是亡夫趙明誠的遺志——完成那本凝聚著夫妻二人幾年心血的《金石錄》。可一介女流,即便是才華橫溢,失去了支撐,又當如何。趙明誠死後,李清照孤苦伶仃、無依無靠,在流離失所中又遺失掉了許多名貴的收藏——那是夫妻二人共同的收藏,這無疑在她心中的傷口,又撒上了一把鹽——劇痛伴隨著絕望。

    這時候,張汝舟出現了,他舉止得體、溫文爾雅,對李清照也是照顧有加,體貼入微,這個時候的李清照是最需要人撫慰的,於是,在接觸不久後,兩個人便閃婚了。只是這一次結合,李清照並不知道,只是為自己既有的傷疤又添了一道新傷。

    婚後的李清照,生活上比之前流離失所的現狀有了明顯改觀,但是卻陷入到了精神上的另一種摧殘。張汝舟明顯不是他所表現出來的那樣知書達理,而是一個偽善家。與李清照的結合,其核心目的是為了李清照與趙明誠多年的珍藏:字畫、書帖、古器等等。甜言蜜語哄騙要之不得,對李清照立刻就是拳打腳踢,百般虐待。

    李清照只能以淚洗面,悽悽慘慘慼戚,最後實在忍無可忍,走向了一條前無古人的路——離婚,同時檢舉張汝舟“妄增舉數入官”(為求得官職,作弊了,應屬欺君之罪)。經朝廷查實,張汝舟被髮配柳州,但同時李清照也被關入大牢。因為按照宋律:

    告發自己的親人,即使罪名成立,也要入獄兩年。於是,即便李清照告贏了官司,仍要入獄兩年。後來,在翰林學士綦崇禮的出面斡旋下,李清照在入獄九天後被釋放。

    這就是李清照入獄的原因——告發親夫不恥之行為,其實可謂是正義行為;所觸犯的是宋代《刑統》規定:妻告夫,雖屬實,仍須徒刑二年。好吧,最後,我們以李清照晚年的一首詞,結束吧,一段塵封,一段情,怎一個愁字了得:

    聲聲慢·尋尋覓覓[宋] 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 9 # 王榮聯1

    李清照,是宋代最優秀的女詞人。年輕時的她和趙明誠年齡相近,愛好相妨,門當戶對,互相愛慕。二人婚後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很受一般人羨慕。但天有不測風雲,趙明誠一病不起,之後就一命嗚乎了。李清照守著趙明誠一輩子的收藏,那一車車的文物字畫古董成了她的心病。此時官場上有一混客叫張汝舟的人盯上了李清照,自稱是李清照的超級粉絲,並還當面高聲背誦李清照的詞曲為證,接著就向李清照求婚。被愛衝昏頭腦的李清照接受了張汝舟。可知道,張汝舟愛的哪是李清照和她的詞,這一切不過是幌子,他盯上的是李清照守著的那些文物古董。向李求索,不行就拳腳相加。在忍無可忍情況下,李清照將那無賴告至官府。依宋代法律,妻告夫如屬實,夫當坐牢,然妻亦陪坐牢。這就是古代封建法律狗血的一面。好在有親朋好友相助,李清照在牢裡僅象徵性地呆了半個月。

  • 10 # 吳鉤的鉤沉

    李清照曾經坐過幾天牢房,原因是她告官揭發第二任丈夫張汝舟履歷造假、騙得官職。按制訂於北宋初的《宋刑統》明文規定,妻告夫罪,“雖得實,徒兩年”。所以一些研究者認為,李清照揭發丈夫,依律當判徒刑兩年。

    李清照為什麼要揭發丈夫呢?原來,張汝舟之所以與李清照結婚,是覬覦她隨身攜帶的珍貴收藏品,當婚後發現妻子並無多少財產時,便對李清照大打出手。李清照因此決定擺脫這段失敗的婚姻。怎麼跟張汝舟離婚呢?李清照想到一個比較狠的法子:揭發丈夫的犯罪事實,丈夫送入監獄,以此達成解除婚姻的目的。

    最後張汝舟果然被開除公職、發配遠惡地。李清照也順利地與他離了婚。有人認為,按《宋刑統》的規定,妻告夫罪,“雖得實,徒兩年”,李清照本來是要被判兩年徒刑的,因為朋友出手相救,才得免牢獄之災。不過,我們認為,在南宋時期,《宋刑統》的這一規定已不再適用,李清照並沒有坐牢之虞,她自述的“居囹圄者九日”,並不是徒二年的刑期,而是訴訟期間的正常羈押程式。

  • 11 # 歷史簡單說

    李清照,生於公元1084年,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是宋代婉約派詞人,才女。李清照的父親叫李格非,是蘇軾的學生,官至禮部員外郎,李清照的母親是北宋仁宗朝的狀元王拱宸的孫女,可想而知,李清照出生一個書香門第。

    李清照從小就表現出在文學方面的天賦,當時的很多名士看了李清照的文章,都十分驚歎不已!公元1101年,李清照與趙明誠在汴京成婚,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是當時的吏部侍郎,所以這是一個門當戶對的婚姻。

    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婦有一個共同的愛好,那就是藏書,他們的生活過得十分的儉樸,願意把錢都花在買藏書上面。不過,第二年,公元1102年,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因為元祐之爭被貶,而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卻一路升至尚書左丞。

    李清照請趙挺之幫助自己的父親,可惜沒有奏效,李格非就帶著家人回到家鄉。而且李格非的事情還沒有結束,牽連到了李清照身上,朝廷下詔宗室不得與元祐一系的子孫有婚姻關係。

    李清照與趙明誠就不得不分開了,離開了汴京。公元1106年,蔡京罷相,趙挺之重任尚書右僕射,大赦天下,李清照得以回到汴京與趙明誠團聚。公元1107年,蔡京復相,趙挺之被罷官之後病逝。李清照只能隨趙明誠回青州。

    公元1127年,靖康之變,宋徽宗與宋欽宗被金人俘虜。五月,康王趙構即位於南京,也就是宋高宗。李清照和趙明誠就帶著大量的藏書金石南下,公元1129年,趙明誠病逝。

    公元1132年,無依無靠的李清照嫁給了張汝舟,可是張汝舟看中的是李清照的藏品,婚後張汝舟發現李清照的藏品在南下之中丟失大半,就十分的失望,就對李清照各種不好。

    李清照忍無可忍,就向官府告發了張汝舟以前科舉考試有作弊,李清照只有將張汝舟告倒了,才能結束這段不幸的婚姻。可是按照宋律,妻子告丈夫,不論對錯,不論勝負,都得坐兩年的牢。

    李清照情願做這兩年的牢,也要結束這段婚姻。不過,李清照在綦崇禮的幫助下,只坐了九天的牢就被放了出來。

  • 12 # 有書共讀

    李清照晚年入獄,並非自己做了違法之事,也不是遭人陷害,而是為了擺脫渣男張汝舟,早日脫離苦海,甘心情願坐牢兩年。

    我國現在的法律,要求公開、公平、公正,而宋朝的法律卻是那麼任性,那麼的歧視婦女,以至於打贏官司的李清照,依照法律規定,竟然還得入獄坐牢。

    按說,出身於書香門第的李清照,是我國古代罕見的第一才女,怎會落到如此地步?

    這事,發生在丈夫趙明誠病逝後。一對恩愛夫妻,飽受時局的動盪之苦,分分合合,顛沛流離,最後剩下了李清照孤獨、寂寞、思念、無助。

    那首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就是當時生活最好的寫照。

    這時候,一個男人闖進了李清照的生活。他不僅給李清照寬心解悶,還照顧她的生活,因此,他溫暖了李清照,感化了李清照。李清照以為遇到了知音,幸福來敲門了,怎能拒之門外?於是心中不加設防,與他閃婚結合了。這個人就是前面提到的渣男——張汝舟。

    起初,張汝舟對待李清照確實不錯,還在得意之際,說出了自己當年透過作弊才考取了舉人一事。

    誰知他的目的不純,他是奔著李清照的藏書、古董等家產來的,當得知李清照的大部分財產,已因幾經輾轉,所剩無幾時,終於露出了原形,對待李清照簡直換了一個人。當初的他不見了。

    這令李清照很失望,也很苦惱,冷嘲熱諷、拳腳相向的日子,何時是個頭?

    李清照想到一個辦法,但是得把自己也同時搭進去,自己一世的美名,不得不讓這個渣男給玷汙了。

    什麼辦法?狀告張汝舟。狀告他一時得意說出來的秘密,那是欺騙朝廷之罪呀。結果一告一個準,朝廷嚴查了此事,渣男被貶,終於解除了婚約,不用再受渣男的欺辱了。

    可是,李清照清楚,宋朝的法律是:妻告夫,即使官司打贏,照樣得坐牢。但她願意,她寧願坐牢兩年,也要與那個渣男脫離關係。而辦法的辦法,只有如此。

    最終,渣男得到了應有的懲罰,李清照也依律入獄。還好,有貴人相助,李清照只待了9天,就出獄了。真是好人多磨難,好人有人幫啊!

    李清照一生坎坷,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把節衣縮食換來的大量藏書、文物,最終也散落無數,所剩無幾。張汝舟看中的是她這些個寶貝,一旦希望化為泡影,人心的醜惡就顯露無疑。

    李清照看清渣男的嘴臉後,為了離婚,只好上告渣男,並依法入獄。命運是多麼的不公啊!

  • 13 # 行走在小城

    李清照生於北宋末期,所謂亂世出英雄,亂世出大師。李清照是屬於古今女人才學方面比較厲害的,其詞和金石方面的研究都可以拿來作為教科書式典範。

    而這個女人比較特別的是性情比男人還大氣。從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看出,這個女人的氣魄絕對不比男兒差。

    生於北宋末年南宋初的李清照註定要與眾不同。她的前半生可以說是起點很高,她父親,李格非是禮部員外郎,相當於現在的國家教育部的一個官,李清照的母親也是名門之後,但母親在李清照很小就過世了。而後媽也是一個知書達理的人,琴棋書畫都會,也從小教導李清照讀書認字。

    而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李格非本身才學也了得,且是蘇軾的門生。所以家庭因素很重要,先天和後天的培養,小小年紀李清照就特別出色。

    她你18歲與21歲的趙明誠結婚了,當時可以說成為一段佳話,但兩人結婚28年,沒有孩子,而趙明誠也娶了小妾。

    中間經歷戰亂,李清照依然寫出了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句子。而夫君卻棄城而逃,被李清照看不起,因此而對趙有失望透頂。

    而李清照入獄,則9天,也就是再嫁渣男,為了擺脫這種不正常的婚姻,她選擇去告官。

    比如將張汝舟作弊取得官位,各種不好的事告官,當時一邊倒不相信李清照。李清照憑藉自己的才學,蒐集資料,自己為自己辯護,當時還驚動了皇上,皇上因此下旨徹查此事,因為張汝舟丟了官。而李清照因為妻告官也必須入獄2年,但當時的大學士看不下去了,因此幫助李清照出獄,中間關了9天。

    從此,她一個人過餘生,到71歲。而當時,49歲嫁給張汝舟時,因為生病嚴重,又不想住在弟弟家,再加上保護丈夫文物。才出此下策。

    而李清照是一個很有趣的人,年輕時,喝酒,麻將都很厲害,但不賭,但凡賭博幾乎贏得多,還因此寫了打馬吊圖注,麻將經。除了寫詞,李清照的金石後序也很出色。在整個中國文學界,算是數一數二的地位,不為而過。

  • 14 # 鐵錘文史

    李清照是中國古代第一才女,也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詩歌女神。

    但是,女神也有不堪回首的往事,比如說,鋃鐺入獄。

    李清照晚年坐過牢,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李清照本人在《投翰林學士綦崇禮啟》這封信裡面,就說自己:

    友兇橫者十旬,蓋非天降;居囹圄者九日,豈是人為!

    表明李清照曾經身陷囹圄9天,雖然是短短9天,但是對於李清照這樣的名門之後,朝廷命婦來講,也是無法抹去的歷史汙點。所以李清照才會在這封信裡面說:

    清照敢不省過知慚,捫心識愧。責全責智,已難逃萬世之譏;敗德敗名,何以見中朝之士。

    先透露一下綦崇禮的身份,他是李清照的表哥,當時是在皇帝身邊專門給皇帝寫詔書的翰林學士,可以說手眼通天的人物。

    李清照給大表哥寫信,就是感謝表哥把她從監獄裡面給撈了出來。

    如果大表哥不出手,李清照在監獄裡面就不是關9天的事情了,而是要待上整整兩年。

    李清照一個弱女子,是犯了什麼法入獄的呢?很奇葩的理由,因為李清照向官府告發了自己的丈夫有政治履歷舞弊的罪行,而且被查證屬實。

    有人說這屬於大義滅親的正義之舉嗎?對啊,今天來說是大義滅親,南宋的時候,妻子告發丈夫,這叫地告天,是違反人倫的罪過,就算丈夫依法判刑,你這個告狀的老婆也得入獄兩年。

    這特麼上哪裡說理去!

    有人說李清照跟她老公趙明誠不是郎才女貌好的很嗎?為啥要告發老公呢。

    這就牽扯到了李清照入獄的真實原因了。

    李清照告發老公,是因為不堪其辱,撕破臉之後的決絕之舉。她寧願坐牢兩年也要和丈夫分手。

    因為,這個老公不是“原配老公”趙明誠,而是李清照再嫁的“渣男”老公張汝舟。

    李清照和張汝舟的這場婚姻,按照今天的話來講,就是一場典型的騙婚。張汝舟騙婚李清照。

    當時是個啥情況呢?

    建炎三年五六月份的時候,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接到詔書,被任命湖州知州。趙明誠馬不停蹄趕赴京城建康,就是今天的南京面聖復旨。結果中暑染病,臥床不起,八月十八日寫了一封絕筆詩一命嗚呼。

    四十多歲的李清照成了寡婦。

    禍不單行,這時候時局已經非常緊張,金兵氣勢洶洶,眼看著朝廷守不住北方江山了。就連太后都腳底抹油提前跑到江西南昌去避難,李清照打聽到護送太后的是她的妹夫,兵部侍郎李擢,就把趙明誠留下的幾十箱珍貴古董託付妹夫保管,認為在他的後方一定會安全。

    想不到金兵跟著太后的轎子,一路追殺到南昌,殺得宋朝軍隊屁滾尿流,那個兵部侍郎妹夫帶著自家老爹溜之大吉,幾十箱古董煙消雲散。

    李清照沒了男人,又沒了財產。

    怎一個慘字了得。

    可是就在這時候,一個渣男又盯上了她。這人就是張汝舟。張汝舟當時在軍隊裡面擔任登記後勤物資的小官吏,當初李清照和趙明誠兩口子來池州的時候,住的地方離張汝舟就職的地方不遠,那時候張汝舟就知道,趙家人帶了好幾船金銀財寶古玩字畫,把他饞的不行。

    現在打聽到李清照成了寡婦,張汝舟耍了一些小人手段,在李清照大病未愈,無人依靠的時候趁虛而入,強娶了李清照。

    優柔莫訣,呻吟未定,強以同歸。

    張汝舟把李清照騙到手之後,發現想象中的金銀財寶古董古玩早已經煙消雲散,李清照又已經是四五十歲的中年病婦,這個渣男相當的失望,居然對這個可憐的弱女子殘酷施暴,上演了家庭暴力。

    遂肆侵凌,日加毆擊,可念劉伶之肋,難勝石勒之拳。

    李清照不堪忍受家庭暴力,她的弟弟李迒是敕局刪定官,專門掌管官員升遷的檔案,他查閱了張汝舟的檔案發現這小子在升遷的過程中偽造了舉薦人資料。

    這才有了開頭李清照告發張汝舟的一幕。

    案件查實之後,李清照按律也要坐牢兩年。

    在李清照表哥綦崇禮的運作下,宋高宗親自下詔,將張汝舟除名,流放到柳州。李清照只作為嫌疑人關押了9天就被釋放。

    這就是李清照在開頭那封感謝信裡面說的,和一個兇橫的渣男共渡了十旬的不堪歲月,在監獄裡待了九天。

    自古詩窮而後工,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痛苦的磨難,李清照後期才寫出一批讓人刻骨銘心的絕美詩詞。這個世界上,有失必有得,如果沒有當年的痛徹心扉,哪裡有如今的大徹大悟呢。李清照的晚年,是她個人的不幸,卻是文壇的大幸。鐵錘此言,讀者諸君然否。

  • 15 # 潮老太32

    在李清照丈夫趙明誠死了以後,

    李清照一度四處寄人籬下,飽受顛沛流離之苦,又或因舍兵疲於奔命。痛苦的是珍藏的書畫與丈夫編的(金石錄)邊走邊丟失或被盜不少,在心力交瘁絕望情形下萌生第二次婚姻意願,於是在杭州委身嫁給第二仼丈夫~張汝舟。張汝舟並非真心,只不過覬覦她的珍貴收藏而已。但婚後知道李清照並沒有多少值錢的東西時失望至極,隨即感情每況越下,進而時時漫罵甚至大打出手,以致李清照身心傷痕累累。忍無可忍之下出於報復,

    將張汝舟營私舞弊,虛報舉數,

    騙取官職的罪行告發,並強烈要求離婚,最終惡有惡報報,張汝舟被除名編管柳州。

    李清照雖被獲准離婚,但宋代律法明文規定,妻告夫要判處3年徒刑,自然

    李清照也未能倖免。不過最終入獄

    9天就被放出來了。

  • 16 # 鏡頭裡青春

    李清照有過兩任丈夫,一生無兒無女,老年孤苦無依,顛簸飄零。她和趙明誠在一起的時光雖然後來也很苦,但是李清照心是甜的。二嫁張汝舟之後,她的生活有了好轉,但是心裡卻苦了。

    李清照古畫像

    張汝舟不是她的良配,他一開始就動機不純,李清照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知道了這個人的真面目。張汝舟是一個花言巧語的小人,他看見李清照一個人,身邊帶著一些珍貴的字畫,心裡起了歹意,他比強盜更可惡,他用感情來欺騙一個女子。李清照還是很單純,她相信了張汝舟的虛情假意。張汝舟剛開始也很好,但是有一次喝多了,他的一番話讓李清照大驚失色。張汝舟娶到了李清照之後非常得意,一不小心就說出了自己在科考的時候,作弊了,還恬不知恥的覺得驕傲。李清照是一個在文學上極度較真的人,這樣的騙子她無法容忍。並且張汝舟有暴力傾向,經常打罵她。

    幾經思索之後,她決定向官府告發張汝舟的惡跡,可是宋朝時候法律規定。女子出嫁從夫,她可以告發丈夫,但是無論最後誰對輸錯,女子都要承受兩年的牢獄之災。李清照是一個硬骨頭,感情上絕不能湊合,寧可玉碎不為瓦全,只有張汝舟被處罰之後她才能脫離苦海。看透了張汝舟骯髒的靈魂,她覺得自己也被玷汙了。最後,張汝舟被證實作弊,被髮配到了柳州,李清照也被入獄。但是李清照名聲很大,朝中有很多好友都關注著這件事,李清照在牢裡待了九天被放出來。

  • 17 # 健康一線

    趙明誠死後,李清照嫁給了張汝舟。結婚前,張汝舟還算是個文質彬彬的君子,然而他是為了李清照的金文等文物才願意娶李清照的。而李清照拼命維護她與趙明誠難得收集來的文物,不肯給張汝舟。張汝舟便對李清照又打又罵。李清照最後報官說出張汝舟當年作弊之事。按宋朝的法律,妻子告丈夫,無論妻子有沒有罪都要坐牢兩年。由於李清照的好友相幫,李清照坐了幾天牢就放了出來,從此與張汝舟一刀兩斷。

    當然是否改嫁,一直爭議很大。需要再做考證。

  • 18 # 大屹媽媽愛做飯

    北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李清照出生於濟南府章丘(今山東章丘)明水鎮。她的父親李格非是進士出身,在朝中任禮部員外郎,平日愛好文學,曾拜於大文學家蘇東坡門下。母親王氏能詩善文,是遠近聞名的才女。成長在這樣一個書香門第,李清照自幼便受到詩書文化的薰陶,接受了良好的傳統教育。她博覽群書,尤其喜愛詩詞書畫。少年時代,李清照便能吟詩作詞,且常有驚人之句。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首流傳甚廣的《如夢令》真實描繪了李清照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少女年華。“沉醉不知歸路”、“驚起一灘鷗鷺”,既寫出了少女輕鬆活潑的心情,也映襯出李清照“學詩漫有驚人句”的才情。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18歲的李清照嫁給了同樣出身士大夫家庭的趙明誠。兩人志同道合,情趣相投,婚後生活非常甜蜜。趙明誠當時21歲,正在太學讀書,因此與新婚妻子聚少離多。

    獨守家中的李清照不免心生閒愁,常常寫詞寄給趙明誠,訴說相思之情。《一剪梅》、《醉花陰》等婉約柔美的佳作,就是在這段時間創作的。

    趙明誠酷愛金石研究,為了收集字畫、書帖、古器等不惜傾其所有。李清照對趙明誠的這一嗜好非常理解和支援。她平日荊釵布裙,千方百計地縮減支出,將省下的家財用來支援趙明誠的金石考據事業。久而久之,李清照也對金石考據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與趙明誠一道搜求古文奇字,共同鑑賞、校勘,倒也樂在其中。

    然而,伉儷情深的幸福生活不久就遭到了殘酷現實的打擊。在新舊黨爭(圍繞王安石變法的執行引發的黨爭)中,李清照與趙明誠兩家遭遇了政治上的不幸,二人的父親先後死去。繼而,建炎元年(1127),“靖康之變”突發,金兵入主中原,李清照與趙明誠被迫南遷。建炎三年(1129),趙明誠出任湖州太守,卻不幸在赴任途中病死。

    失去了故國和家園,李清照原本美好的生活迅速轉向暗淡。“沉醉不知歸路”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陪伴她的只餘下無限的愁苦。

    物是人非事事休

    趙明誠死後,李清照懷著無比悲痛的心情為他營葬,後因身體不支,一病不起。重病之中,支撐她活下去的信念就是達成趙明誠未竟的心願,寫完一本會聚夫婦二人考據成果的《金石錄》。

    據史料記載,李清照在病中孤苦伶仃,無依無靠,在顛沛流離之中又遺失了許多收藏珍品,生活得極其窘困。這時,有媒人給她介紹了一位名叫張汝舟的書生。作為一個柔弱的女子,李清照在動盪的時局中很難生存。在飽嘗了人生的艱辛後,她渴望有所依靠,過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於是,她在媒人的安排下見到了張汝舟,感覺他是個舉止得體的君子,便嫁給了他。這一年,李清照49歲。誰知,張汝舟本是個貪婪自私的小人,他迎娶李清照,並不是為了與她相互扶持、安度晚年,而是為了霸佔她手中的珍貴文物。這些由李清照與趙明誠共同收集的字畫、古器等珍品,可謂價值連城、舉世難求。張汝舟為了得到這些寶物,先是對李清照甜言蜜語,遭到拒絕後就兇相畢露,對李清照百般虐待折磨。忍無可忍的李清照毅然決定結束這段婚姻。

    在古代,只有男子休妻,女子是不能隨意提出解除婚姻關係的。無奈的李清照不得不向官府提出訴訟,檢舉了張汝舟“妄增舉數入官”(虛報考試次數以求得官職)的行為,並要求與張汝舟解除婚姻關係。依照宋代法律規定,婦女起訴丈夫,即使罪狀屬實,也要坐牢兩年。而李清照仍然告到了官府,可見決心之堅、勇氣之足。官府最終判決張汝舟罪名屬實,發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隨後入獄。後來,李清照的親戚翰林學士綦崇禮得知此事,出面幫她疏通,李清照才得以於入獄九天後被釋放。出獄後,李清照特意寫作《上內翰綦公啟》,以感謝綦崇禮。

  • 19 # 星空入夜—電影

    因為女人要離婚是對男權的挑釁,但又在一個比較文明的年代,不能做的太過,不讓離或者出家之類的斷人絕路,又想維護男權尊嚴,就想出這麼一出,女子離婚要坐牢。看似把選擇權給了女性,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壓榨。

  • 20 # 遙山書雁

    公元1132年,49歲的李清照被30歲的張汝舟“騙 婚”。不久,張汝州發現無利可圖後便原形畢露,對李清照動輒 打罵。宋代律法規定:妻告夫,須刑罰兩年。為了自由,李清照冒著坐牢的風險,也要與二婚丈夫離婚。

    宋徽宗靖國元年(1101年)冬,18歲的李清照與21歲的太學生趙明誠結為伉儷。這是一樁門當戶對的婚姻。其時,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是禮部員外郎,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兩度任宰相。更般配的是,李清照和趙明誠都才氣逼人,而且,有共同的愛好。

    李清照出生在山東濟南,另一種說法是山東章丘縣,六歲時隨父親進京。她的文學修養算是家族遺傳,外祖父王拱辰19歲便以第一名得中進士,是宋代最年輕的狀元之一,曾在翰林院15年;其父李格非是著名的散文家,位列蘇門(蘇軾)“後四學士”之一。

    李清照很早就顯露了非凡的文學造詣。當她還是攀坐在父親膝頭的年齡時,就已經能誦讀上百首古詩;到了少女時期,執筆屬文,展卷吟詩,更是錦心繡口,吐屬風流。

    一個初夏露濃壓得花低垂的早晨,李清照來到後花園盪鞦韆。當她玩耍過後,正欲回房梳洗的時候,只見有人影影綽綽走進了花園。此時的她衣衫不整,披頭散髮,不好見人,於是慌忙迴避。慌亂中,她顧不得穿鞋襪,頭上的金釵落地。回到自己的屋中,她將剛才發生的事情寫成了一首小令《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寥寥數行,一個活潑可愛而又有幾分調皮的少女形象便清晰地展示在人們的面前。這首詞應該是李清照的處女作。從一開始,她的起點就如此雄奇瑰麗。

    李清照的文學地位就不用多介紹了,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能夠與一流男性詩人並駕齊驅的,李清照毫無爭議地佔據一席。她身有一種動盪不安的“倜儻丈夫氣”,或許正是這股氣質讓她的詩詞在婉約中充滿生機。

    趙明誠的祖籍也是山東(今山東諸城),比李清照大三歲,是名動一時的青年才俊,年紀輕輕就進了當時最高學府太學。20歲時,他開始潛心蒐集研究金石書畫,是北宋時期有名的金石學家,博覽群書,詩詞曲賦也不在話下。他的父親趙挺之官至宰相,也是官宦世家、書香門第。

    李趙二人門當戶對,意趣相投,有著說不盡的喜悅。在那個父母包辦婚姻的年代,李清照和趙明誠是幸運的。要知道,在中國歷史上,才子多如恆河之沙,才女則屈指可數,他們剛好能夠匹配就更是罕見。

    婚姻只靠“郎情妾意”這種感性的東西是無法長久的。要想加強感情的持續性,就必須加人理性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志趣相合。這一點,李清照做得非常聰明。

    趙明誠是個當之無愧的金石學家,李清照在嫁給趙明誠之後,主動向趙明誠學習,很快也成為一位傑出的金石學家。李清照作為傑出的文學家,其文學功底自然是非常深厚的。

    但文學創作與金石學也就是現在的文物藝術科學還不完全是一回事兒。我們不知道她有沒有刻意地去迎合丈夫的這個愛好,但我們知道她在嫁給趙明誠後,很快地將志趣愛好與丈夫協調一致起來,從而營造出真正志同道合的二人世界。這無疑為二人幸福的婚姻生活奠定了最為重要的基礎。

    婚後,他們經常一起去舊市場上淘古玩字畫。當時趙明誠還是太學生,收入非常有限,兩人為了買回心儀的藏品,到了典當衣服的地步。細心的趙明誠在買完字畫之後經常買些新鮮的瓜果,然後小夫妻倆經常通宵達旦地溫酒賞畫。

    李清照是個懂得生活情趣的人,時常為他們的生活製造些許趣味。

    趙明誠還在太學讀書時,每月只有月中、月末才能回來。夫妻二人儘管同在一個汴京城中,卻只能半月一次地相逢。

    這一年上元佳節,正好是趙明誠回家的日子。趙明誠回到家中,不見妻子來迎,正在納悶,忽然丫環來報,說有一位太學來的青年公子求見。趙明誠連說有請。只見來人頭戴繡花儒巾,身著湖色棉袍,足登粉底緞靴,眉清目秀,風度翩翩。趙明誠連忙起身,詢問尊姓大名。

    那書生瀟灑地還了一揖,答道:“小生與兄素有同窗之誼。半月不見,吾兄為何如此健忘?”趙明誠這才看清原來這位“同窗”正是自己的新婚妻子,不覺哈哈大笑。

    做了小婦人的李清照對這樁婚姻非常滿意,她把自己的居室稱為“易安居”。在詞中,她這樣描述自己的生活:“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趙明誠對李清照也是欣賞有加,他為李清照畫像並題詞:“佳麗其詞,端莊其品,歸去來兮,甚堪偕隱。”情趣相投以及安逸的生活讓二人婚後感情融洽,其樂融融。

    李清照主動靠攏趙明誠,而趙明誠對李清照也是關愛有加,不僅表現在生活上,在許多事情上他都能很體諒李清照。

    李格非和趙挺之同朝為官,難免發生政見上的分歧。當年宋徽宗起用蔡京以後,新黨執政,開始對舊党進行清算。以蘇東坡為首的元祐黨人是清算的物件,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號稱“蘇門六學士”之一,毫無疑問在清算之列。而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是新黨的重要成員,當時任副宰相。也就是說,李格非受到政治清算,而清算他的正是他的親家趙挺之。

    在這種情況下,李清照大膽地給公公上書,以“何況人間父子情”為由請求趙挺之對李格非施以援手,但趙挺之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什麼也沒有做。

    李清照很怨懣,就寫詩嘲諷公公“炙手可熱心可寒”,意思是說你權傾天下,卻讓親人心冷如此。對於李清照的表現,趙挺之採取了沉默的姿態。事實上他自己也身處政治漩渦中,蔡京收拾了舊黨之後,就開始轉頭對付他了,沒過多久,趙家也遭了難。

    在朝廷對元祐黨人進行清算時,趙明誠並沒有因為父親的關係故意疏遠舊黨,而是一如往常地買蘇東坡等人的字畫,照樣收藏元祐黨人的文物,照樣和元祐黨人的後代李清照一起欣賞。

    要知道,他的這些行為在當時都是犯法的。由此可見,趙明誠對李清照的愛是無條件的,這種愛深人李清照的靈魂和身體之中,並在以後的歲月裡得到了強烈的迴應。

    二人在京城度過了七年浪漫而又高雅的快樂時光,期間趙明誠從太學畢業,當上了鴻臚少卿。然而,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幸福的生活總是很短暫。大觀元年(1107年),趙挺之在一波三折的政治鬥爭中死去,還被追奪贈官。趙明誠和李清照受到株連,兩人回到趙明誠的故鄉青州。

    青州的日子是清苦的,兩人只能靠積蓄生活。賦閒在家,趙明誠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整理、研究金石刻上,他決心編寫一本金石學專著一《金石錄》。

    為了充實收藏,他到處尋“寶”。拮据的經濟,讓兩人的生活水平降到極低:餐桌上從不擺兩個葷菜,身上從不添第二套綢衣,至於金銀首飾之類,早已集中起來充作《金石錄》的經費。

    生活雖然清苦,但夫妻二人卻獲得了意外的樂趣。兩人常常一起校勘書籍,一起品評書畫,一起整集籤題。閒時,兩人還會玩些智力遊戲。他們斟上香茶,隨意說出某個典故,猜它出自哪本書的第幾卷、第幾頁、第幾行,猜中者先喝茶,贏的人往往樂得人仰茶翻。李清照記憶力超群,往往是贏家。這段生活被後人總結成一個成語一“潑茶賭酒”。

    李清照喜歡這樣的生活,夫唱婦隨,粗茶淡飯,就像世外桃源。可是,對於趙明誠來說,恬淡的夫妻之樂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他更看重的是金石。為了收集金石刻,充實資料,他經常外出,有時候一走就是幾個月。

    趙明誠這樣一直遠行在外,留給李清照的是難捱的寂寞。每當丈夫要收拾行裝出門時,她便六神無主了。在孤獨寂寞的日子裡,她以寫詞表達自己的相思之苦。在愛情的感召下,一首首佳作紛至沓來,她的詩詞創作進人成熟期,並形成了情景相生、形神俱似、體物超妙、絕塵去俗的獨特風格。

    有一次,趙明誠又要外出了。李清照問:會去多久?趙明誠上路心切,急惶惶地答:短則數週,長則數月,最遲重陽也該回來了吧!

    送別了丈夫,李清照去市場上買回一批花苗種在自家小院裡。她種的是黃菊,因為黃菊在秋季開放。她作了最壞的打算,丈夫最晚在重陽回來,那麼,他回家門時正好趕上欣賞這黃菊了。

    就這樣,從春到秋,黃菊由小苗最後開出肥碩的花朵。在盼著丈夫歸來的日子裡,李清照幾乎每天都要作詞寫詩,詩詞中揉進了相思和期盼。重陽節到了,趙明誠沒有回來,卻等來了為丈夫取秋衣的書童。

    李清照問:他們住哪兒?還得多長時間回來?小書僮摸摸腦袋說:住在哪兒倒是知道,什麼時候回來我卻不知道,看他們好像樂不思蜀呢!

    李清照的心頓時涼了下來,她讓小書僮等她去整理衣服,便回了房裡。看著早已整理得乾乾淨淨的房間,觸控著那涼涼的瓷枕時,她像掉了魂似的走到窗前,望著小院裡盛開的黃菊,拿起紙筆,寫下了一首新詞《醉花蔭》: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寫罷,李清照將詩箋放進趙明誠秋衣的口袋裡,讓小書僮將這封信連同衣服一起交給趙明誠。

    趙明誠看到詩後,反覆誦讀,歎賞不已,發誓要寫一首詞超過妻子。他閉門謝客,冥思苦想三晝夜,填詞50首,把這首詞混雜其中,請好友陸德夫等人品評。

    朋友反覆吟詠,最後一致認為這51 首詞中只有三句絕佳,趙明誠趕忙問哪三句,陸德夫慢悠悠地說:“是這三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趙明誠“啊”了一聲,坐回凳子上:三天白餓了!

    兩人在青州過了13年隱居生活,趙明誠時時外出,離愁、閨情成了李清照這個時期的詞作的主旋律。“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

    “人何處?連天芳草,望斷歸來路。”(《點絳唇》),篇篇都是佳作。此時,剛過而立之年的李清照便以她驚世的才華和獨具一格的作品享譽文壇,她的詞作達到了後人難以企及的高峰。

    宣和三年(1121年),趙明誠出任萊州太守,李清照獨自留在青州。在李趙二人的感情生活中,趙明誠更多的時候是在接受,不對等的感情付出讓趙明誠對李清照的在乎度要低得多。

    所以,趙明誠到了萊州後,李清照日日相思苦,趙明誠卻開始蓄姬納妾。雖說宋代世風如此,然而,趙明誠就算是逢場作戲,畢竟已經下水。李清照感到丈夫離她越來越遠,心中的悲苦可想而知。這一段心情在《鳳凰臺上憶吹簫》中表露無遺: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閒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即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此詞一出,讚譽紛紛,被稱為“壓倒鬚眉”之作。詞中的“念武陵人遠,煙鎖情樓”,引用的是兩個有趣的典故:採藥的武陵人巧遇仙女,樂而忘返。這是指外遇秦穆公將女兒許配給會吹簫的蕭史,讓他們乘著鳳凰歸去。這是說私奔。

    神仙美眷也出現了裂痕,才女李清照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感情危機。“故人心尚在,故心人不見。”好在,趙明誠只是短暫的感情危機,最終還是回到了志同道合的妻子身邊。宣和三年秋,趙明誠將李清照接到身邊。後來,趙明誠又出任淄州知州,李清照跟隨。兩人延續著青州時的相濡以沫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長。李清照和趙明誠生活在北宋末期,社會動盪不安。宣和七年(1125年)冬,金兵滅遼後,大舉侵宋。建炎元年(1127年),北宋滅亡,宋室南渡,在長江以南建立了南宋朝廷,趙明誠出任江守知府。兩年後,趙明誠被罷官,夫妻兩人乘船到洪州暫住。途經西楚霸王項羽自刎的烏江時,李清照寫下了名篇《思項羽》: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就在同一年,趙明誠再次出仕,任湖州知州。宋高宗趙構在建康(今南京)下詔召趙明誠前去領旨奏事。由於時間緊迫,不允許他們帶著那麼多的金石書畫同時前去建康,只好決定趙明誠先到建康赴詔,然後再回來接李清照。

    離別的日子是六月十三日,正是盛夏。李清照望著漸漸遠去的明誠,不禁淚流滿面,心如刀絞,一種不祥的預感像烏雲一樣籠罩著她。七月末,李清照得到明誠臥病不起的訊息,當天就出發,日夜兼程趕到建康,與丈夫見了最後一面。

    他們夫婦訣別的情景,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有十分生動感人的描述:“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筆作詩,絕筆而終......”從此,李清照開始獨自承受國破、家敗、夫亡的劇痛。與此同時,她也不得不加人到逃亡的人流中。

    一年多的逃亡生活,使李清照嚐遍戰亂流離之苦。她在《清平樂》詞中寫道:“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

    但是,更大的打擊還在後面。在她49歲那年,病倒在臨安,終日高燒不退,常常處於昏迷狀態。結果被時任右承奉郎的張汝舟乘虛而人,將李清照娶回家中。

    張汝舟此人是個七品小官,善於溜鬚拍馬。當時李清照已近五十,以張汝舟的人品為什麼會看中李清照呢?關鍵在於李清照手上的珍品。

    趙明誠死後,南宋小朝廷四處逃竄,李清照也開始了逃亡生活。她逃亡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一是儲存文物,二是洗刷趙明誠的冤屈。

    李清照夫婦是宋代最偉大的文物收藏家,他們幾十年節衣縮食所收集的文物有幾間大屋子。趙明誠臨死時什麼話都沒留下,就是交代李清照看管好這些文物。這是趙明誠最後的遺言,李清照拼死也要維護。

    然而,對於一個弱質女子來說,要保護如此數量眾多的文物豈是易事?金兵南下之時,李清照護送文物南下到江寧途中,一半文物沒於戰火。

    金兵攻佔南京前,李清照情急之下把剩下的大部分文物送往洪州的妹夫處保管。她妹夫任兵部侍郎,本來有能力保管這些文物,可是,金兵分兵兩路南下,一路經過洪州,結果這部分文物焚於戰火。

    此時,李清照手中的文物已經損失大半,但是留下的都是精品。為了保護僅剩的這批文物,她做了一個大膽也是無奈的決定:把這些文物捐給朝廷。

    南宋小朝廷當時雖然也在四處流亡,但畢竟有專門的部門管理文物,比起個人來說應該是個比較安全的歸宿。另外,李清照還要透過獻Bora洗冤明志。

    趙明誠病重時,有人曾經拿一個玉如意請他們夫妻鑑定,後來此人把那個玉如意獻給了金人,於是謠言四起,說趙明誠向金人進獻了一個玉如意。這就是通敵賣國,在當時同仇敵愾的情況下,這個罪名非同小可。

    為了表示清白,李清照決定把剩下的文物都進獻給朝廷。她帶著這些珍貴的文物,一路追隨宋高宗逃亡的路線。這一追就追了五年,從陸路到水路,再從水路入山路,整個過程艱辛備至。

    最後,她好不容易追上了,把大部分珍貴文物獻了上去,哪知道又發生兵變,看管文物的李姓將軍把這些文物席捲一空,逃得不知所終。

    李清照真是欲哭無淚,不僅她和丈夫一生的心血喪失殆盡,而且她心愛的丈夫的唯一遺命也眼看沒法實現了。內憂外患之下,李清照病倒了,住在弟弟家中。就在這個時候,能說會道的張汝舟出現了。

    吸引張汝舟的不是這個快五十歲的曠世才女,而是她的珍品。李清照在向朝廷進獻文物時,還是留了個心眼,將一些珍貴且容易儲存的字畫真跡留了下來。

    那個姓李的將軍為了李清照的文物而趁兵變席捲文物逃亡,這個張汝舟為了李清照的文物決定將她娶回家中。

    關於李清照再嫁這段,一直存在爭論。

    一是有無之爭,關於這點基本可以證明,李清照確實再嫁了。

    二是自願與否。有一種說法認為,這次婚姻完全是在李清照長期昏迷不醒的情況下,李清照的弟弟在張汝舟的欺騙之下完成的,李清照本人毫無所知。等李清照身體逐漸康復後,她瞭解到騙婚的真相,一紙訴狀遞到公堂,並最終勝訴,離開了那個猥瑣的男人。

    事後,李清照給當時任翰林學士的綦崇禮寫了一封信,信中除了對他的幫助表示感謝外,還闡明瞭這次被“強以同歸”騙婚事件的真相。

    儘管有此信可以證明李清照是被騙婚而非改嫁,但李清照自願改嫁之說仍一直是主流。

    事實上,即使李清照真的主動再嫁,也不是人格上的汙點,而是對愛情的再次昇華。試想,當進獻給朝廷的文物也遭了劫難之後,李清照對手中剩下的這點精品必然放心不下。

    在當時,一個孤身的女子連自保都難,又有什麼能力來保護這批文物?當時的李清照身患重病,寄住在弟弟家,可弟弟也有家人,她不可能永遠跟著弟弟。

    就是在這個時候,張汝舟出現了,他用甜言蜜語為李清照提供了一種現實的選擇:一是有了生活的依靠,二是這些文物也可以長久地、安全地放在身邊。基於這兩個關鍵點,李清照決定再嫁順理成章。假如她是騙婚,或許她弟弟也是基於這樣的考慮。

    婚後,張汝舟發現如意算盤打錯了,李清照發現了他的真實目的,並不肯將剩下的文物交給他。於是張汝舟原形畢露,脅迫李清照交出文物不成功後,對李清照拳打腳踢,施以家庭暴力。

    在那個封建時代裡,其他女人可能只得認命。可李清照不然,她毅然決然地要跟張汝舟離婚。張汝舟冷處理,不理她,李清照就把他告上了衙門。

    因為李清照揭發了張汝舟騙官的事實,張汝舟最終被除去官職,發配外地,按宋朝的法律,這樣李清照就可以與張汝舟解除婚姻關係了。

    但按照宋朝的法律,“訟夫”也是要判刑的,所以,李清照雖然逃離了張汝舟的魔爪,但也因犯了“訟夫”之條被投入大獄。

    幸好她弟弟極力營救,李清照在人獄後九天就被放了出來。算起來,李清照與張汝舟的這段婚姻只有三個月。

    女人再婚,而後透過法律的手段離婚,這在當時都是驚世駭俗的舉動。李清照敢於這樣做,一是因為她有不凡的人格,另一個重要因素應該就是為了保護她和丈夫付出一生心血收集起來的文物。

    而文物之所以在她心中如此重要,一方面是因為這些文物本身是無價之寶,毀於戰火或是落人壞人之手都是一場浩劫。

    另一方面,這些文物是她和趙明誠一生心血的結晶,也是他們幸福愛情的見證,她不能容忍它們所託非人。而這正是李清照與趙明誠的愛情讓人羨慕的地方了:情意相投而且志趣相合。

    這一系列的變故,使李清照的心境為之一變,追憶往事、懷念故都、感念身世以及家國之恨成了她後期詞作的主旋律。至此,李清照的詞達到了完美的藝術境界,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風格,被稱為“易安體”,詞人爭相效仿。

    李清照此後將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整理、完善趙明誠留下的《金石錄》遺稿。幾年後,全稿竣工,全文都是用工楷謄寫在細宣紙上。完稿時正是八月。秋風瑟瑟,秋雨瀟瀟,李清照在素絹封面上恭楷寫下:“《金石錄》(三十卷)宋秘閣修撰,知湖州事,東武趙明誠撰。”

    在一個深秋的黃昏,她獨自漫步在落葉黃花之中,無邊的寂寞陣陣襲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悲慘遭遇終於凝聚成濃縮了她半生痛楚的絕唱《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又是幾年過去了,再過一天就是上元佳節,隔壁鄰家的院子裡傳來陣陣笛聲,間或傳來江南水鄉的蓮歌漁唱。城中遠處,隱隱傳來鞭炮的噼啪聲和孩子的歡笑聲。李清照掀簾走進屋內,只見條几上的古瓶裡斜插著幾枝梅花,地上的火盆裡炭火正旺。

    李清照忽然想到三十幾年前的新婚之夜,也是通紅的炭火,也是清香的梅花。三十多年前,京城火樹銀花、人湧如潮的元宵之夜,青春年少的她也曾換了男裝和丈夫一道去觀燈夜遊。

    想著想著,她不覺想得呆了。夜已深沉,李清照獨坐屋中,撫今追昔,不禁黯然神傷,反覆沉思吟詠,寫出《永遇樂元宵》,詞中寫道: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拈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懷著對死去親人的綿綿思念和對故土難歸的無限失望,在在歷盡悲歡榮辱之後,悄然辭世。

    關於愛情,有這樣一種說法,上帝造人時將人一劈兩半,然後扔進人群,所以,人之生命的意義就是去尋找另一半。李清照和趙明誠應該是幸運地找到了另一半。

    羅大佑有一首名曲《愛人同志》,歌中唱道“在這批判鬥爭的世界裡”,“我的靈魂進入了你的身體”。趙明誠的愛一定進入了李清照的靈魂與身體裡。所以李清照在她後來的作品裡,一遍遍地回憶和趙明誠一起飲酒賭茶,一起猜字讀書,一起逛街購物,一起踏雪尋梅的種種過往。直至客死他鄉,李清照對愛人的追憶始終沒有消退。

    李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極為難得的一對恩愛夫妻,雖然他們的愛情總是遊走在聚散離合之間,但在相聚的時間裡,他們的愛情是滿的。而這一切並非完全是上天眷顧,更多得益於他們的智慧。

    有人以趙明誠蓄姬納妾來證明他們的愛情並不完美,其實李清照也一樣,前半生太過順利,出嫁前有父親保護,出嫁後有丈夫趙明誠呵護,對於人心險惡沒有太多認識,經不住張汝舟的甜言蜜語,想著有個依靠,就匆匆的嫁給張汝舟。不僅被騙財騙色,還50歲被逼離婚。

    世上沒有無瑕的美玉,也同樣不存在沒有瑕疵的愛情。相反,些許的缺憾反而能營造出別樣的美麗。大家覺著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有個愛打牌或者是麻將的老公我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