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鵝毛爸爸的幸福人生

    孩子的性格特點和他所處的環境與家長的引導有很大的關係,不要在打罵中教育孩子,可以多與他相處玩耍,在適當的時候告訴他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 2 # 付二小姐在北京

    首先反省一下自己和家人在他面前有沒有動不動就發脾氣的情況。

    一歲多孩子發脾氣這是一個階段,過後就會好了。他們多半是因為需求沒有被滿足。他們的需求很簡單,吃飽睡覺陪玩。

    會說話的孩子就去問問他的需求,不會說話的孩子就多發現他的需求,比如是不是尿褲子了紅屁股了,是不是嘴巴里上火起泡了。是不是口渴或者鬧覺了?是不是發燒或者肚子疼,身體不舒服?我的經驗是: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鬧或者發脾氣,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都是需求。多些耐心,多些細心,多觀察。

  • 3 # 依然jay喜

    個人觀點是看什麼事情,如果家長認為那是他興趣愛好方方面的執著,就可以依著他,任他發展,如果是無理取鬧的索要玩具,不吃飯那些就可以管理了,小孩子當然也不能打,嚇嚇他,一個假動作,一個手勢就可以了,甚至一個眼神就夠他領悟了,不建議家長打小朋友哦!

  • 4 # 請叫我yoyo

    孩子是媽媽的一面鏡子,當孩子出現經常發脾氣,媽媽或看孩子的人就要找找自身原因了,科學育兒首先媽媽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建議建立指定一個情緒角,當有人發脾氣就到情緒角去釋放,慢慢孩子就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了。

  • 5 # 濱河糖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有耐心循序漸進的教誨,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之改之,善莫大焉!同時自己也需要成長學習,給孩子做個好老師好榜樣!

  • 6 # 淅爸育兒記

    這個階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階段,處理好了接下來孩子就會很好帶。

    1. 我的孩子怎麼那麼難帶?--問題引起的內自省

    最近發現很多這一類的問題,我在想是不是因為假期延長,讓許多平時忙於工作的家長不得不在家面對孩子。平時忙工作不覺得孩子鬧騰,一旦靜下來與孩子認真相處的時候,才發現以前可愛的寶寶,現在成了一個“小惡魔”。

    所折射的問題是,家長們並不瞭解自己的孩子,不瞭解孩子的狀態,只希望看到孩子好的一面,享受孩子聽話乖巧的時光;

    任由這種不理解發展下去,親子關係只會越來越惡劣,孩子也只會越來越偏離父母心中的理想孩子模樣。

    當然這類問題越早發現越好,因為等到孩子真正忤逆再進行教育,所付出的時間和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所以,請靜下來認真的瞭解你的孩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一切付出會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感到超值!---源自一個二胎脫坑寶爸的內自省。

    2. 2歲是魔王

    1~2歲的區間,通常孩子會被視為“魔王”,他們愛搗亂,哪裡危險去哪裡,哪裡不滿鬧哪裡;而同時他們又顯得難以溝通,講又不聽,聽又不照做,照做又做不好...

    總而言之,1~2歲的孩子,簡直了!

    孩子會出現動不動就鬧脾氣的表面原因很簡單--他們只懂得用鬧脾氣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就像嬰兒一般餓了就哭,不吃飽誓不罷休--即表達方式的欠缺;

    理解這一點並不難:他們的語言系統還沒完善,理解能力有限,沒有什麼是非觀,所掌握的身體機能也非常有限和不熟練。就像一個不識字的啞巴只能手舞足蹈來表達。

    孩子會出現動不動就鬧脾氣的心理原因也很簡單--他們正處於與母親身心分離的階段。

    一方面,他們很自戀,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嬰兒全能自戀心理),但實際上對於這個世界來說他們還很弱小,所以他們經常會遭遇現實和理想間衝突的挫折:

    一個極其自戀的人,真正投入實踐的時候,發現自己原來是那麼弱小,那份反差足以讓人崩潰。

    另一個方面,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與母親是兩個獨立的個體,這讓他們高興又不安。

    高興的是,他們終於成為自己,脫離母親也能做一些事情(例如不用媽媽抱也能走了),發現自己有獨立的能力了;

    不安的是,他們發現自己是那麼弱小而媽媽是那麼強大,媽媽總是能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自己還離不開母親;

    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動不動就鬧脾氣是非常正常的,基於上述原因,他們非常想獨立但又離不開母親,甚至會產生和母親對抗的情況。

    3. 父母可以怎麼做?

    當孩子進入“2歲魔王”區間的時候,父母的教養方式和教養理念非常重要。

    教養理念決定了父母的態度,而對孩子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對父母、對這個世界的態度

    很多家長是不會考慮“教養理念”這一個問題的,應該說沒有考慮到。

    父母都希望孩子成才,但真正說道成為怎麼樣的“才”他們自己都說不清,或者用“乖”“聽話”這類含糊的詞來形容。

    教育的過程,是價值觀傳遞的過程,是生活態度傳遞的過程。

    在這個“魔王”階段,你是欣然接受孩子的狀態,還是因為種種原因拒絕孩子(例如孩子經常鬧脾氣而感到孩子不符合你心中的標準),決定了孩子接下來怎麼對待你,對待這個世界。

    如果父母給孩子傳遞的是積極樂觀、向上向善的態度,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自信且穩定;

    如果父母給孩子傳遞的是悲觀負面、煩躁不安的態度,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自卑且不穩定;

    此部分內容需家長理解、思考的,是形而上學的,是“育兒的道”,而教養方式是“術”,是具體的。

    教養方式決定了孩子發展方式,決定了孩子對父母、對這個世界的具體方式;

    前文所述,在“魔王”階段的孩子面臨著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的衝突,經常會因遭遇挫折而悲傷憤怒、會因為想要獨立而對抗母親,他們需要支援和鼓勵。

    他跟我對抗還要我支援他?是的,多數的愛是為了聚合,而父母對孩子的孩子是為了分離做準備的--無論如何,我們都希望孩子獨立 ,孩子也必然會獨立,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獨立”而準備。

    即便他們再想獨立,但顯然此時他們能力是不足的,所以一旦遭遇挫折他們就會想要回到母親的懷抱,回到心中的安全島中尋求庇護。

    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絞盡腦汁來包容他的情緒,教會他用新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給與他勇氣重新探索眼前的事物,讓他正確的認識自己的能力。

    舉個簡單的例子:

    孩子喜歡在牆上亂塗亂畫,當你試圖阻止他的時候,他就會鬧脾氣,即便你用強硬的手段教訓他,他也會趁你不注意就去畫。

    我們怎麼鼓勵和支援他?細心點分析問題,他只是想要塗畫,發展自己的能力,只是場所錯了。

    我們只需要認真嚴肅告訴他不能再牆上畫,但同時又給他準備一個大一些的紙箱,讓他在紙箱裡面亂塗亂畫就好了,如果你能陪她一起畫那就更棒了,他會得到非一般的滿足。

    你還可以給他準備個小白板,引導他進行塗畫;還可以在他隨便塗畫的牆面上,進行一些修復,例如貼上漂亮的貼紙進行掩蓋。

    這一切就如他學步時摔倒一樣,如果他摔倒的時候,父母是一副難受的模樣他就會哭起來並拒絕再次嘗試;而如果他摔倒的時候,父母保持平和並積極鼓勵他站起來,馬上他就會再次嘗試。

    當你用積極的態度,支援和鼓勵他,引導他用正確的方式來面對眼前事物的時候,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美好,越來越接近你的理想孩子。

    “術”之多,無窮無盡,就看你如何開動你的腦筋,是否願意學習;而“術”能否取得成功,則需要你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而不是盲從。

    教育家盧梭說:“教育錯了的孩子比未受教育的孩子離智慧更遠”,所以,嘗試瞭解你的孩子,他比你想象中的美好。

  • 7 # 桂林福滿堂養生館

    一般小孩有這種情況時,有時候你可以用清水推一下小孩左手食指和中指的羅紋面,由指根方向往指尖方向推,因為很多小孩有時候肝火和心火太旺時,他們會很煩躁。

  • 8 # 酷酷的S

    脾氣暴躁的孩子不顧場合、時間,稍有不順心就會大發雷霆,小時候滿地打滾哭鬧,抱著大人的腿不走,長大後就是摔打東西,不懂感恩,吼罵父母,頂撞上司等等。所以,當你的孩子發脾氣時,一定不要放任不管,要及時找準應對方法。

    在這裡要強調一點,孩子多數暴躁行為的產生都是由於壞情緒的干擾,是一種本能反應。產生壞情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當孩子壞情緒產生時,家長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應該幫助孩子調節情緒。

  • 9 # 幼兒教育學前教育

    案例1:“我家孩子2歲多,越來越不聽話,不講道理,動不動就大吼大叫、甚至躺地上打滾。

    案例 2:“我家孩子總是說不,不論我們說什麼都說不,感覺什麼都聽不進去……”

    案例3 ”我家皮皮現在18個月,什麼事情都要自己來,動不動就躺地上“

    很多媽媽不知道幾乎這是所有寶寶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是寶寶生理和心理發育的特殊時期,出現的時候萬萬不能和寶寶對著幹,而應該進行正向的引導,否則絕對會適得其反。

    2歲反抗期不一定在2歲

    所謂的兩歲反抗期,其實時間不一定侷限在兩歲,從一歲半到三歲多的寶寶都可能出現,不同孩子“鬧”的時間不同,防抗的程度也不同。

    反抗期主要表現

    越來越有自己的主見。這時孩子常見的表現是不願意再乖乖聽話,經常會反駁家長的決定。

    很喜歡說“不!”“不要!”,還有就是“我自己來!”

    一旦與父母起衝突,容易哭鬧(甚至哭到吐)、尖叫、跺腳、地上打滾的方式。

    寶寶為什麼會產生兩歲反抗期?

    1、逐漸強烈的自我意識。

    剛出生的寶寶還沒有獨立的自我意識,不能區分自己和外界,甚至,他覺得和媽媽是一體的。隨著寶寶心理的發展,他逐漸意識到自己和媽媽是不同的個體,所以6-8個月以後,寶寶與媽媽(或其他較親密的人)分開會出現分離焦慮,表現就是非常粘人,等到寶寶意識到客體永存性(即使媽媽沒在眼前,她仍然存在於某個地方),分離焦慮就會大大減輕。

    到1歲半以後,隨著寶寶的行動力逐漸增強,比如能獨立行走,精確拿到心儀的玩具等,他的自我意識也更加強烈,很多事情都想自己來,比如自己按電梯,自己吃飯,開門關門等。

    2、較差的語言溝通能力和情緒控制能力。

    正因為寶寶自己有主意了,所以經常與父母的意志起衝突,但是寶寶語言能力還很弱,大多數情況下沒法與父母透過語言的方式溝通,所以寶寶只有透過身體語言,也就是哭鬧、尖叫、跺腳、地上打滾的方式與父母抗爭。

    3、無法理解日常生活常識和父母制定的規則。

    這個年紀的孩子理解力非常有限,很多生活常識沒法理解,沒法理解當然沒法好好執行。

    比如很多父母都不讓孩子多吃零食,但寶寶很難理解“零食那麼好吃,爸媽為什麼說不能吃”,雖然爸媽說過,吃多了對身體不健康,但有幾個寶寶能理解人體每天需要哪些必須的營養物質,怎麼吃最健康這種高難度話題。

    比如”為什麼我很喜歡那個小汽車,媽媽也不買給我,雖然媽媽說很貴,為什麼別的媽媽可以買“等等

    4、能力有限產生的挫敗感

    嬰兒時期的寶寶,認為自己是無所不能的,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媽媽會滿足我的一切慾望,隨著寶寶接觸的世界越來越大,寶寶逐漸意識到自己不再是宇宙中心,自己的能力也很有限,這種心理認知的變化會讓孩子極受挫,所以一些在父母眼中的小事,也會讓孩子情緒崩潰!比如打不開瓶蓋會急哭!

    可怕的2歲其實並不可怕

    兩歲孩子的反抗是正常的發展階段,並不是你的孩子特別淘氣,也不是你教育孩子的方式特別有問題,所以家長要放輕鬆。換個角度看,這是寶寶又長大了的表現。而且,越是身體健康、精力充沛、自我意識強的孩子,“造反”的程度就越強。

    做到下面幾點,可能會使孩子有良好的情緒,減少亂髮脾氣的次數:

    1、尊重孩子的想法。

    孩子希望自己能夠當家做主,因此有時候讓寶貝自己拿主意,這是對他的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寶寶想自己拿主意,家長儘量放手,如果這個事情寶寶還不能做好,父母可以給予寶寶幫助或者委婉的給予建議。

    2、給予選擇的權力,但只是有限的選擇。

    兩歲的孩子自我意識增強,他們開始喜歡有做決定的權力。給予孩子一定的選擇權,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對周圍世界的控制力增強,而因此感到很開心。但給予的選擇一定是在父母可接受範圍內的有限選擇。

    比如,想讓孩子洗澡,家長這樣問“寶貝,我們要洗澡了,你要用小鴨子還是小烏龜玩具啊?“,比“寶貝,你要不要洗澡?”這樣好。這既給了寶貝們選擇的權利,又避免了寶貝隨心所欲地做決定。

    3、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

    2歲左右的寶貝語言能力較差,經常是表達不清楚自己的想法,或者表達的想法被爸媽拒絕後只知道透過大哭、尖叫、發脾氣等方式與父母對抗,不懂得用語言與父母協商折衷的辦法,爸媽可以等寶貝平靜後教寶貝一些與父母溝通、談判的技巧。比如說,"寶貝,剛才那種情況,你跟媽媽這樣說......,只要說清楚你的想法,媽媽覺得寶寶說的有道理會答應你的,下次你就這樣跟媽媽說,好嗎?"

    4、教孩子表達情緒

    當孩子有情緒時,只有把這些情緒表達出來,情緒的氣焰才會消失,但孩子很小,還不能識別自己的情緒,所以媽媽要引導孩子識別自己的情緒,並透過說出來、畫出來、或者運動等方式發洩出來。

    5、終止一個事情的時候,提前打招呼

    在某件事結束之前可以給寶貝提前5分鐘的提示,如還有5分鐘該回家了。這比突然讓寶貝接受某種決定要好,讓寶貝有所準備。因為孩子沒有時間概念,最好買一個鬧鐘或者沙漏,這樣孩子更易理解。

    6、孩子在公開場合發脾氣,最好帶離現場,不要怕尷尬而屈服(很重要!)

    如果可能,將孩子帶到衛生間、人少的角落或者車裡,再來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父母自己要注意,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因為覺得尷尬而惱羞成怒,對孩子施以體罰,這樣只會使情況更糟。

    不屈服,堅持原則,不管你覺得多麼“丟人現眼”,也不要為了息事寧人而屈服,這樣只會使孩子今後更多以發脾氣來要挾父母。

    可以試著對孩子這麼說:“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但你現在需要先冷靜下來,媽媽才會聽你說。”然後將起帶離哭鬧現場,讓他冷靜下來並學會控制情緒。

    孩子發脾氣時,父母千萬別做這些:

    1、透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停止當下的消極情緒

    比如:不要哭啦,寶貝,媽媽帶你去買糖,買冰激淋!這樣的處理方式,說明家長注重的只是孩子停止表現目前的這種情緒,但並沒有解決問題。

    2、否定孩子的情緒

    否定或者不接納寶寶當下的這種情緒

    比如家長可能會說:“一個鞋帶系不好有什麼好哭的呢?積木倒了……倒了就再搭起來嘛!這種小事也值得你哭?

    這些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感受和判斷是錯誤的。所以經常會給孩子一個訊號就是,產生消極的情緒是不對的。

    3、懲罰、威脅孩子

    用責備、訓罵或者是懲罰等等,讓孩子停止當下的情緒。

    比如家長會說:你再哭!你再哭我就打你哦!或者你再哭就把你扔出去。

    這樣孩子會感覺到自己沒有到尊重,在自尊心方面很容易受挫,孩子的負面情緒也沒有得到疏導。

    4、不要試圖給正在氣頭上的孩子講道理

    任何人在氣頭上都是聽不進道理的,包括我們成年人!寶寶情緒崩潰的時候先安撫情緒,情緒穩定再講道理!

    寶寶正發脾氣的時候,怎麼正確處理?

    1、父母一定要冷靜、冷靜、冷靜啊!

    寶貝發脾氣時,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靜,千萬不要暴露出自己的挫敗感,否則事情會變得更糟糕。

    因為情緒會相互感染,如果爸媽們也生氣了,那寶貝情緒更加激動。

    如果做不到,請默唸三遍:我親生的!我親生的!我親生的!

    2、陪在孩子身邊。

    父母要做的就是呆在孩子身邊。當然,家長最不願意做的就是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去抱抱他/她,然而這往往卻是最有效的辦法。家長最好靜靜地在孩子身邊坐下或蹲在那,讓孩子明白當他/她平靜下來的時候,父母會馬上把自己抱在懷裡。

    3、引導寶貝說出發脾氣的原因或者此時的情緒

    等寶寶冷靜下來之後,引導寶寶說出發脾氣的原因,如“媽媽知道你剛才是因為積木倒了所以很生氣對嗎?”這樣的語言幫助寶寶學會表達自己。然後再告訴寶寶應該怎麼做“那現在如果你感覺好點了,我們一起把積木重新搭起來好嗎?“

    媽媽一定要告訴寶寶情緒並沒有好壞之分,這些情緒都是正常的,媽媽也會有生氣、沮喪的時候,然後教給寶貝們相應的處理方法。

    4、等寶貝情緒較佳時,與寶寶談談心。

    當寶貝情緒好時,如睡前,媽媽可以跟寶貝一起回憶這件事,問問寶貝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教寶寶一些溝通技巧和方法,以後遇到類似的事情怎麼辦等。

    皮媽說

    皮媽引用陶行知先生《我們必得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裡的一段話來結尾:

    你不可輕視小孩子的情感!

    他給你一塊糖吃,是有汽車大王捐助一萬萬元的慷慨。

    他做了一個紙鳶飛不上去,是有齊柏林飛船造不成功一樣的躊躇。

    他失手打破了一個泥娃娃,是有一個寡婦死了獨生子那麼悲哀。

    他沒有打著他所討厭的人,便好像是羅斯福討不著機會帶兵去打德國一般的慪氣。

    他受了你盛怒下的鞭撻,連在夢裡也覺得有法國革命模樣的恐怖。

    他寫字想得雙圈沒有得著,彷彿是候選總統落了選一樣的失意。

    他想你抱他一會兒而你卻抱了別的孩子,好比是一個愛人被人奪了去一般的傷心。”

    從孩子的角度看待事情,我們會更容易與孩子產生“共情”,進而更好地處理孩子發脾氣的事情。

  • 10 # 養娃防坑指南

    個人覺得現在的小孩發育的很早,他們很早的時候就能訊懂大人的心思,知道父母是愛他們的,我小孩之前也這樣,現在好多了,你可以嘗試著去做以下幾點

    1.如果他生氣了,你可以找其它的東西或是話題引開他的注意力

    2.如果他開媽扔東西,你不要幫他撿,讓他扔,扔完後他還是會想玩又會拿起來的,只是注意別讓地上的東西拌倒他

    3.對他所發生的一些大人們認為不好的 行為 ,少些罵,多些表揚,例如,他用左用寫字你可以說換個手寫字或是說用右手寫字,這樣才是一個好寶寶,等等好聽的詞語,他們能體會到我們是在表揚他們

    4 如果無理的生氣,可以不理他,讓他在那裡鬧,等鬧完了就好,如果每次一生氣就急著哄,他就每次等莫名其妙的生氣,讓我們去哄

    5 有時候小孩子發生,也是撒嬌的表現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還是需要父母的愛和陪伴。但切忌一味的寵溺。

  • 11 # 莫江柏

    小孩不聽話,但是有一招好用,現在電視電腦普及了平常可以看一些偵破的,小孩子她們知道警察抓壞人,不聽話的時候就騙他一下說報警,一般可以立馬治癒。

  • 12 # 八皮瞬間變板磚

    有時候的發脾氣也是跟大人學的,這點不可忽視,我們家長除了給孩子做好榜樣之外也不要忽視孩子自我情緒的宣洩,有時候孩子也需要發洩一下情緒的[笑哭]

  • 13 # 像風走吹了三萬裡

    孩子發脾氣一般都是父母不夠重視孩子,或者父母性格比較著急,喜歡暴力解決問題,孩子也會潛移默化,最好的方法,多陪陪孩子,溫柔一點對待,要有耐心。真的

  • 14 # 玲玲生活記錄

    其實一般這個時候寶寶出現這樣的情況都是正常的,首先都是需要看一下寶寶身體有沒有出現什麼異樣的,看看寶寶有沒有出牙的,因為在出牙期間都是會比較煩躁的

  • 15 # 使用者4479485769897

    這時候就要家長有愛心,有耐心的去引導和安撫,其實很多時候小朋友都說希望得到關注,我覺得擁抱和輕聲的話語更有效。

  • 16 # 麗love娜and布

    我的寶寶22個月,這期間若煩躁可能哪裡不舒服,會不會出牙,會不會獨自疼!其次愛發脾氣,就得大人也得自我反省,有時有沒有說話聲音很大,吼寶寶,有沒有發脾氣,敲東西,孩子是會學的!不知不覺孩子學會了你發脾氣的樣子,和急躁

  • 17 # 人生去只如初見

    謂脾氣暴躁的孩子,是指稍有不如意就會發脾氣,甚至會對小朋友大打出手的孩子。發生這種情況,大多數是因為家庭生活中的不和諧造成的,家長的不良情緒常常會反映到孩子身上。因此,若要改變孩子的壞脾氣,就必須要營造家庭的和諧氣氛。當孩子再發脾氣的時候,溫和地加以阻止,告訴他這麼做不好,並在生活中為他做出處事的榜樣。如果孩子開始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父母一定要表揚他,經過一段時間以後,他就會自然而然地成為脾氣溫和的孩子了 先看看他為什麼發脾氣?如果有道理就幫助他,如果是無理取鬧就不理睬他假裝視而不見。千萬不要傷害孩子的感情。 孩子哭的原因有多種,如生病、委屈、挫折等等,總之他哭就是在宣洩不滿。作為家長,你不妨耐心傾聽他的哭泣,並告訴他只有不哭才能聽清他說的話。 家長還可用一些新奇的事物吸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如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或要求他幫助他人做一件事情。當一個人知道有人需要自己時,內心會感到愉快的。也可用一些話語暗示孩子,諸如:“明明哭一會就不哭了!”“明明真乖,有球玩就不哭了!”等等。如果方法得當,就一定能弄清孩子愛哭的原因。 大人越妥協,小孩就越拿哭當武器。任何一個好孩子讓家長一寵,都會變“壞”的。 如果因為害怕孩子哭鬧就對孩子的無理要求妥協,孩子很容易養成習慣性思維,這個習慣很不好,越大越不好改。對孩子的無理取鬧,家長一定要拒絕,讓孩子知道“哭也沒有用”,這樣,孩子的壞毛病才可能慢慢改正。此外,小孩經常咳嗽,並不一定都是因為身體不舒服,還有一種可能是他想引起大人的關注。 小孩子這麼大,逐漸有了自我意識,他們想表達自己的願望,這是一種正常反應。這時候,家長不要和小孩產生正面衝突,應多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讓他們多聽多看。這對腦部發育沒有好處。平時,小孩聽的話也不能太雜,最好不要有口音,此外,平時也可以給小孩多讀好聽、有趣的故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