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唐石宋瓷
-
2 # 崇智6311
可名列秦皇之後吧!有先才有後,前有古人,後有來者!中華民族發展至今,不是一個或幾個人,一代或幾代能幹起來的!
-
3 # 黃有培
隋煬帝,好大喜功。對外遠征高句麗,對內開鑿大運河。勞民傷財,加上賦稅繁重,民不聊生。導致各地英揭竿而起。使得隋朝滅亡。可是開鑿的大運河卻給後世的交通運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就是現在大運河仍在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我想開鑿大運河這項功績足以與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相媲美的!
-
4 # 混雜眼淚的微笑
結合古今歷史和偉人們對秦始皇和隋煬帝的的評價,他們2人都是對推動歷史文明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的皇帝,但是後期也給當時的時代留下了一些災難,相比較而言,秦始皇正面的評價稍高一些。
秦始皇:秦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郡縣制中央統一政權,廢除了實行多年的分封制,對於形成大一統的中央政權具有重要意義。其後2000多年的歷代政權,基本沿襲了秦朝的統治方式,只是具體組織形式不同而已。統一度量衡改變了戰國以來度量衡的混亂局面,便利了經濟交往和發展。統一貨幣為後來歷代王朝所沿用,只是重量、大小不一。
隋煬帝:開通大運河,溝通了中國大地的東西南北,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會貫通和大一統。運河周邊誕生了幾十座沿河的繁榮城市。隋代大運河造就了揚州(含杭州)、西安(含洛陽、開封)、北京(含天津)這樣三大世界都市。揚州是大運河的起點,西安是中點,北京是終點。大運河把這三點造就成了規模宏大的在中國歷史上有舉足輕重地位的都市,或是首都,或是經濟大城市,成為全國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實現了中華文化的多元化、互補化和共繁化。開創科舉 ,大業二年(公元606年),隋煬帝始建進士科,典定科舉制度,這是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楊廣建立了科舉制,對後世中國影響深遠。
秦始皇和隋煬帝都是歷史上的帝王,他們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所做的功績是不可否認的!
-
5 # 歷史再回頭
隋煬帝和秦始皇簡直太相似了,他們二人都是做了許多“罪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蹟。
因為“罪在當代”,所以他們二人一直被人視為暴君,儘管千百年來,人們都在享受著他們當時的暴政所帶來的好處。
秦始皇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創立郡縣制等一系列行為的意義,大家在中學歷史課本中已經有所瞭解了。這絕對是一件值得中華民族始終銘記的事情。因為這種統一措施強化了我們中國自古以來的大一統觀念!
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這一舉措一直造福著唐朝以及唐朝以後的歷代封建王朝,尤其是選擇定都在開封、北京的宋、元、明、清。
隋煬帝下令開鑿的京杭大運河節省了南糧北運的時間和路上消耗,這對於緩解封建社會後期北方糧食不足問題具有重大意義。即便是清朝後期已經開始實行海運的方式運送糧食,京杭大運河也一直髮揮著運糧要道的戰略意義。
京杭大運河不僅是皇家的運糧要道,它也是普通百姓和商賈之人的“黃金水道”。京杭大運河全長1700多公里,途徑江蘇、河北、山東等地區。對京杭大運河沿岸的百姓而言,京杭大運河裡流的不是水,都是真金白銀啊!
咱們現在講究“火車一響,黃金萬兩”(指鐵路交通能夠有效地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在古代,對京杭大運河沿岸的百姓而言就是“船號聲一響,黃金萬兩”!
隋煬帝開創的科舉制更不用說了,單看這個制度沿用了1300多年,就知道這個制度多麼有效果了!比政治制度生命力的話,科舉制度和皇帝制度一樣都是十分“長壽”的政治制度!
在沒有科舉制度以前,中國古代社會一直都是豪強社會。豪強社會的意思是地方豪強在政治上把持著基層社會、操縱著基層選舉;在經濟上控制著基層資源(土地、牲畜、農具等生產資料);文化上控制著受教育權(普通百姓因為飽受豪強盤剝,根本沒有閒錢和精力去讀書)。
好一點的地方豪強,我們稱之為“豪傑”、“豪強”、“地主階級精英”;差的、惡劣的地方豪強,我們稱之為“土豪劣紳”、“地主階級”。不管這些地主階級是好還是壞,他們世代把持基層社會是個不變的事實,最典型的豪強社會就是東漢王朝。
而科舉制度創立後,這種豪強社會逐漸解體。因為科舉制度下“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可能性太大了。科舉制度基本不再限制出身(限制部分出身的人,例如娼妓、贅婿、罪犯等低等出身的百姓),只要有才能,一切皆有可能!
在科舉制度的強烈刺激下,越來越多普通百姓願意節衣縮食地供養子女接受教育。我們中國這種濃烈的“願意培養孩子讀書”的氛圍就是一千多年科舉制度的餘響啊!
但是,就像是“槍打出頭鳥”一樣,作為科舉制度的創始人的隋煬帝卻在當時遭到世家大族最猛烈的回擊!
因為科舉制度以考試選舉人才,選擇官吏,這嚴重損害了世家大族“推薦”、“徵辟”官吏的特權,所以隋煬帝迅速遭到全國各地世家大族的強烈反對。
如果非要說隋煬帝和秦始皇有什麼缺陷的話,我覺得“急功近利”這個詞用來形容他們倆是比較貼切的。
隋煬帝開鑿京漢大運河,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修築長城、修築馳道等行為都過分地使用民力了。當時秦、隋兩代因為這些暴政、急政而死的人肯定是有的,而且不在少數,這種近在眼前、看得見聽得見的災害是老百姓最恐慌、最擔心、最無法接受的!
另外,我認為隋煬帝和秦始皇肯定沒有盡心盡力地宣傳他們政策的好處,他們沒有很好地告訴老百姓他們為何要這麼做!這一方面或許是當時的皇帝沒有這種輿論宣傳的概念,另一方面或許是皇權制度的弊端吧,這個弊端就是作為下棋者的皇帝,他覺得自己沒有必要告訴棋子(老百姓)為什麼把你落在這裡!
-
6 # 車工00
不能相提並論,相差十萬八千里。
秦始皇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創立郡縣制對後世影響之大是無法估量的。
統一文字對社會文化發展起了促進社會進步,宏揚中華文化,光大中華文明的底蘊。創立郡縣制更是建立了一個社會制度,把中國從半奴隸半封建社會帶入一個新時代,進入封建制度。促進了社會文明和社會發展。
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只是對經濟發展起了一定作用。而科舉制度也只是選拔人才的一種形式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發展,但要與秦始皇的功績相比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
-
7 # 麻衣白髮
其實我們現在看到許多關於隋煬帝的歷史,都是有些許偏頗的。因為隋朝在位時間太短,所以他們的歷史可以說幾乎是別的朝代的史官編寫的,而對於編寫前朝歷史,又有幾個會做到公平公正,畢竟古代的司馬遷並不是很多啊。
關於隋煬帝的功績,我們可以列舉一下:年輕時就已率領58萬大軍南渡長江天塹滅掉強大富裕的陳朝統一全國,結束了中國四五百年的分裂;之後又滅吐谷渾,破契丹,三徵高麗,把中國領土擴大了幾千裡;開鑿歷史影響僅此於長城的京杭大運河連線南北;正式實施科舉制度廣泛選拔人才;擴建東都洛陽,又使西安、北京、揚州成為世界最繁華的城市,重開連線西域的絲綢之路...這些事哪一件不是大事,哪一件做下來不被稱為千古一帝,而他還做了不止一件。
有人說:“隋煬帝不是不偉大,而是偉大的過了頭。”其實隋煬帝的悲劇要從三徵高麗開始,他太想實現自己的雄心壯志了,以至於忽略了民眾的承載能力,使得民眾負擔過重,苦不堪言。
畢竟他真正在位只有13年,但在此期間,完成了如此多的壯舉,而民眾的壓力可想而知。
其實隋煬帝對於中國的貢獻不亞於秦始皇。畢竟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如果不是因為前朝所留下的殷實的財政基礎,那又怎麼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做到這麼繁榮的地步。畢景漢朝在剛開始的休養生息,就是因為國庫不足,所以需要休養生息。
所以對於隋煬帝,他對當時的民眾來說,是暴君無疑,但對於後世來說,則可稱得上是千古一帝了。
-
8 # 河東一粟
, 在文明的歷史程序中,許多都要有第一個的,秦始皇的統一度量衡、文字確實、集權統治模式是一個了不起的舉措,後來朝代的君主,都有自己的執政想法。隋煬帝和他的父親楊堅也是這樣的有為之人。不管如何,楊廣開運河立科舉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說明他是一個有頭腦的皇帝。
先說秦始皇,他統一中國以後的中央集權統治統治模式,一直是以後各朝代的統治模式。
他統一度、量、衡的標準,是一個十分偉大的舉措,釋出國家級的標準器,很有科學性。他確定尺與畝的田制至今都在應用。
說起修運河,也是第一人,在徵嶺南時候,開鑿河渠連通了湘江和灕江,這個工程歷時4年,在公元前215年完成,這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靈渠。
再說楊廣,他所修的運河其實就是利用以前的河道再加上疏浚以前淤塞的河道,據記載,他修的運河主要是為了玩樂方便,他徵調民工從西段自洛陽西苑引谷水、洛水循陽渠故道,東段走汴渠故道入淮水 ,維修東漢陳登所開的邗溝直道,自山陽至楊子入長江,渠寬四十步,兩旁皆築工整平坦的御道,夾種楊柳。從長安到江都,修建離宮四十多座。接著,他派人到江南造龍舟和雜船數萬艘。而後,楊廣又下命疏浚漢代屯氏河、大河故瀆與曹操所開白溝為永濟渠,疏浚春秋吳運河、秦丹徒水道、南朝運河為江南河, 所有的這些統名為隋朝大運河。這個運河的意義無法比擬秦始皇的度量衡和文字統一,只能說,這個浩大的工程確實方便他出遊,同時方便當時的水運,確實是有功的!
至於科舉制度,研究者陳直先生根據《隋北地太守陳思道墓誌》推斷,進士科舉在隋煬帝登基的頭一年實施的,在此之前,朝廷用人是由五品以上官員推薦,平民沒有資格直接參與選拔的資格--“投碟自進”。但這個問題存在爭議,有相當一部分研究者認為,唐朝才有科舉制度。
實際上,我贊同的觀點是:科舉在南北朝已經有萌芽,隋朝有了進一步實施,唐朝趨於完善。這個才是科學的。畢竟這三個朝代的所有都有一脈相承的關係。
既然隋煬帝的運河、科舉都有異議,那麼和秦始皇就沒有可比較的了。
-
9 # 歷史花布雨
雖然隋朝與秦朝有諸多相似之處,論歷史功績,我一直堅持“功莫大於秦皇漢武”,隋朝開運河、立科舉的功勞遠遠不能與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創立郡縣制”相提並論。秦始皇統一之後的諸多舉措,為華夏民族帶來極為強大的凝聚力,為中原大地帶來“分久必合”的內在動力,使中華民族每次在災難降臨、山河破碎山河破碎之後,都能再度建立起一個新的大一統王朝,但就這一點來講,歷史上沒有一位帝王能有如此功績。
在歷史上,隋朝和秦朝是兩個極其相似的王朝,同樣是在持久分裂後,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同樣是千載猶記功業煌煌,也同樣是因濫用民力二世而亡,它們如同流星一般,燦爛華美卻轉瞬即逝。隋朝君主隋煬帝,在位期間做下了許多大事,比如開鑿溝通了隋唐大運河,整修了馳道,營建了洛陽,還折服了突厥,於是許多人就認為隋煬帝可以和秦始皇一較高下,這是一種十分錯誤的認識。雖然秦朝和隋朝一樣短命,但畢竟隋煬帝是亡國之君,又如何能與開國之君相提並論。
作為隋煬帝功業頂點的隋唐大運河,實際上是從春秋時期就開始修建了,它包括夫差開鑿邗溝、黃溝、胥溪等,後世歷代君主都有開鑿國小規模的運河或者灌溉水渠,在隋煬帝的父親隋文帝楊堅在位時,也開鑿了隋唐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永濟渠,隋煬帝時期,只是將這些分散的河渠勾連在一起,並不是完全開鑿了這一條大運河。
科舉制是指用考試的方式來選拔官吏,他的出現代替了由來已久的九品中正制,給寒門士子進入權力中心帶來機會,是一種相對公平的選士方式,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事實上,雖然隋朝第一次公開開科取士發生在大業年間,但科舉制的起源是在隋文帝時期。科舉制雖然號稱我國的“第五大發明”,但還是存在一定的歷史侷限性,其評判標準過於主觀,對人們的思維發展束縛過於嚴重,鉗制了廣大知識分子的人格發展,阻礙了科學的進步,因此科舉制雖然進步,雖然實用,但絕不“偉大”。
秦始皇作為我國古代的第一位皇帝,他所開創的制度影響了我國兩千多年,尤其是“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創立郡縣制”,讓當時各個諸侯國的人民,開始產生思想和文化上的統一,開始有了國家意識和民族意識,開始從內心深處認同華夏一家,由此而產生了無可阻擋的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讓華夏民族兩千年來雖歷盡劫波,依然完整,依然團結,依然強大。
-
10 # 泮山閱讀
隋煬帝官方正式記載多是貶義,其實從大的世界觀來看隋煬帝有巨大成績,大運河福澤後世,溝通南北,對中國南北統一認知,對中國發展起來了巨大的作用。僅憑這一個成績,就可以和秦始皇相提並論了。
-
11 # 北大記著
如果說歷史流淌在眼前能夠滋潤大地到今天的也只有那天真實大運河。但是急功急利,勞民傷財。這無形中壓力逼反老百姓。古代生成工具,落後!大運河這是天大工程。比秦始皇萬里長城,阿房宮秦始皇陵。估計總和人力還要多。在那時候生產力,沒有機械。對於人服勞役那就是天災。再說了他創立科舉制度,和李世民招賢納士,開立招賢館來說。科舉就是放棄天下人才。草蜢英雄。多數人打江山都是草莽英雄居多。小隱隱於市,大隱隱於野。姜子牙八十拜帥。成就周朝八百年江山。楊廣失敗從幾方面敗給李世民。當時打江山用人才。那就是天下人才,不拘一格提拔。科舉考試能夠實際用幾人。總體來說楊廣眼高手低,好大喜功。脫離實際。秦始皇更不沾邊。秦始皇陵阿房宮為了個人奢靡,根本後期心裡沒了天下。連自己後繼人都做不了主。可見後來奢靡墮落。身邊奴才怎能保住萬里江山。他奢靡生活都是民脂民膏。最終兩代吸乾了大秦帝國。
-
12 # 文盲130944037
秦和隋兩個都是短暫的大一統朝代,都是不管民生地修造舉世囑目大工程,而耗盡民力,在老百姓怨聲載道中滅亡的王朝。
個人認為秦始皇的出臺的書同文,車同軌更為重要一些,統一度量衡,出臺郡縣制,統一中央集權,讓中華往後人人都有一種歸屬感,我們來自一個祖宗,五湖四海皆兄弟,大江南北是故人,有人說清朝是我國領土貢獻最大的朝代,個人以為,不以為然,雖然說清朝領土貢獻最大,若沒有秦朝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出臺郡縣制,清朝連貢獻的機會都沒有,因為那時的中國都不曉得是個啥樣子。
隋朝,楊廣,一個極具爭議的人,從歷史來看楊廣是個驕奢淫逸,不管民生死活的人,後世還將其冠名為湯,但有一點,史學家們都說改寫歷史最嚴重的朝代是唐朝,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奪得皇位,為了使自己的皇位合法合理,他對歷史進行大量篡改,這其中也包括隋朝的,把楊廣寫成了十惡不赦之人,從楊廣修運河,開科舉等等功績來看,個人認為楊廣不是那樣的人,急功進利是有的,修運河,開科舉,也是不世之功,影響深遠,除了始皇帝的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出臺郡縣制略勝一籌外,後世帝王還真沒誰有此豐功偉績。
-
13 # 家是最小國
關於隋煬帝的功績,我們可以列舉一下:年輕時就已率領58萬大軍南渡長江天塹滅掉強大富裕的陳朝統一全國,結束了中國四五百年的分裂;之後又滅吐谷渾,破契丹,三徵高麗,把中國領土擴大了幾千裡;開鑿歷史影響僅此於長城的京杭大運河連線南北;正式實施科舉制度廣泛選拔人才;擴建東都洛陽,又使西安、北京、揚州成為世界最繁華的城市,重開連線西域的絲綢之路...這些事哪一件不是大事,哪一件做下來不被稱為千古一帝,而他還做了不止一件。
有人說:“隋煬帝不是不偉大,而是偉大的過了頭。”其實隋煬帝的悲劇要從三徵高麗開始,他太想實現自己的雄心壯志了,以至於忽略了民眾的承載能力,使得民眾負擔過重,苦不堪言。
畢竟他真正在位只有13年,但在此期間,完成了如此多的壯舉,而民眾的壓力可想而知。
其實隋煬帝對於中國的貢獻不亞於秦始皇。畢竟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如果不是因為前朝所留下的殷實的財政基礎,那又怎麼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做到這麼繁榮的地步。畢景漢朝在剛開始的休養生息,就是因為國庫不足,所以需要休養生息。
所以對於隋煬帝,他對當時的民眾來說,是暴君無疑,但對於後世來說,則可稱得上是千古一帝了
-
14 # 史道驛站x
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短暫的朝代,歷經了隋文帝和隋煬帝兩位皇帝。隋文帝楊堅於公元581年建立隋朝,,公元619年隋朝滅亡,隋朝歷經了38年。隋煬帝楊廣(569~618年),在歷史一直是有爭議的皇帝,讚揚他的說他功績可比秦始皇,批評他的說他殘暴荒淫,弒父創位。
隋煬帝(604~618年)在位,雖然只有短短的15年時間,隋煬帝卻做了不少大事。我們先一起來看看他做了那些大事。
1、平定南陳
這個時候楊廣還不是皇帝,連太子都不是,太子是他哥哥楊勇,楊廣只是晉王,他作為大元帥率大軍攻打南陳,可以說在平定南陳的戰爭中,楊廣的表現是非常優秀的,大將軍韓擒虎對晉王楊廣有很高的評價。楊廣用兵神出鬼沒,變化多端,十分靈活,作為統帥那是相當出色的。平定南陳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從此結束了南北朝以來的中華大地長期分裂的局面,真正實現了大統一。結束了長期的戰亂,把老百姓從長期戰亂的痛苦中解救出來,其歷史意義不言而喻。
2、開鑿大運河
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輻射到全國各地,最南邊起於浙江的會稽,北端到達今天的北京,總長度達到了2700多公里,橫穿東南沿海和華北大平原。大運河經過浙江、江蘇、安徽、河南、山東、河北、北京七個省市,貫通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南北水運交通大動脈,隋朝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也是最長的南北大運河,其功自在千秋。
3、開疆拓土
楊廣可以說是個雄主,壯志凌雲,公元607年和608年,隋煬帝兩度派人前去詔安流求,但流求不識抬舉。610年楊廣派兵攻打流求,征服了流求。在西北和東南也開闢了戰場,徹底征服了這些區域。這一系列的戰爭,使得隋朝疆土面積超越了歷史上的任何朝代。並且三徵高句麗,隋朝疆土遼闊。
4、開創科舉取仕
公元606年,隋煬帝楊廣增設了進士科。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取仕制度。楊廣開始建立進士科,在中國歷史上具有深遠的意義。這一制度一直被後來的封建王朝所沿用,影響是巨大的。
5、積極外交
隋煬帝楊廣積極主張改革開放,加強了同各國之間的友好往來,同許多國家之間互派使團,這不僅使得經貿繁榮,也在很多領域進行了深層次的交流。
6、遷都洛陽
重建洛陽城,隋煬帝楊廣遷都洛陽,我們並不能理解他是心血來潮,也不可以認為他就是為了荒淫逸樂,洛陽在當時有其優越的地理條件,這無非是政治的需要。
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說隋煬帝楊廣的功績還是很多的,尤其是開鑿大運河和設立進士科,意義非凡。這點同秦始皇修長城和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有一比,而且並不比秦始皇的歷史作用小。因此說,隋煬帝除了和秦始皇一樣的殘暴外,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千古一帝‘’!
-
15 # 超級視野
兩者沒有可比性,秦始皇統一六國,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創立郡縣制,可以說有開天闢地之功,相比之下,隋煬帝就要遜色的多。
隋煬帝遷都洛陽,開鑿運河,推廣科舉,這三件事幾乎同時進行,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絡呢?
遷都洛陽 遠離關隴集團我們知道,歷史上有這麼一個團體,他們的存在對隋唐兩朝有著深遠的影響,那就是關隴集團。關隴集團興起於南北朝的府兵制,是一個軍事貴族制的集團,對皇權有很大的制約作用。比如隋文帝楊堅當上皇帝以後,喜歡一名女子,獨孤皇后知道後,心生嫉妒,就派人殺掉了這名女子。隋文帝知道以後敢怒不敢言,獨自騎馬出宮散心,還被楊素等人火速追上勸回。楊堅怕的不是獨孤皇后,而是皇后背後的關隴集團,可見這個團體的能量有多大。
第一任皇帝尚且過得如此窩囊,更何況勢力和威望都要弱一些的接任者。所以楊廣即位以後,迫切想要做的,就是擺脫關隴集團的束縛。他想到的第一步就是遷都,遠離關中,在地理空間上先遠離關隴集團,接下來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開鑿大運河。
開鑿運河 充分動員關東力量隋朝還沒有發展出能夠替代府兵制的軍事制度,帝國的軍事力量還是主要掌握在關隴集團手中,只是遷都洛陽,還不太穩固,楊廣需要更多的資源和力量支援自己。於是他想到開鑿運河,來最大限度的調動和動員關東資源。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餘杭,基本上將當時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透過一條運河給連線了起來。楊廣在做藩王的時候,大本營在揚州,他的勢力範圍也在江淮一帶,有了這條運河連線新首都和自己的根據地,在面對關隴集團的時候,他或多或少會增加一些安全感。
開科舉士 培養新勢力科舉在南北朝後期已經萌芽,但只侷限在很小的範圍內。隋文帝首開科舉,到隋煬帝楊廣這裡,科舉得到大規模的推廣。都城遷了,關東地區也用運河連線起來了,但想要真正的對抗關隴集團,帝國非得換血不可。楊廣對科舉進行了改良,首開進士科,選取最優秀的人才,作為天子門生,為己所用。但由於當時印刷術還沒有得到改良,知識的傳播成本依舊很高,能夠讀書識字的大多數還是高門子弟。此時的科舉和後來的科舉是兩碼事,是由五品官以上的官員先推薦,再考試,本質上是改良版的察舉制。因此選上來的也多是世家子弟,好一點的是全國選拔,皇帝可以使用平衡術,來達成自己的政治目的了。
最終的結果我們都知道,隋煬帝失敗了,在沒有新的技術和制度支撐下的改革,註定是徒勞的。到了李唐,都城又遷回長安,恢復了關中本位,恢復了軍事貴族制。唐太宗李世民開明納諫,一方面是自己胸懷寬廣,另一方面是接著受關隴集團的制約,有無奈的成分。
回覆列表
當然可以媲美秦始皇。
他開鑿貫通了國家南北大動脈~京杭大運河;營建東都洛陽;開發暢通絲綢之路;創立朝貢體系;開創科舉重視教育 ;親征吐谷渾,平定夷亂;三徵高句麗,開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