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瘋狂的歷史君

    1.都是由北方少數民族建立,然後統一全國

    2.面積光大

    3.在對於國土管理上都有創新方式

    4.都是定居在北京,漢化現象存在

  • 2 # 炒飯大王

    1都有著廣袤的領土,建立了大一統王朝

    2都是由北方遊牧民族建立,自北向南統一全國

    3都是滅亡了漢族王朝

    4兩個民族人口相對漢族是絕對少數,但都以少勝多

    5建立了種族等級,元朝蒙古人第一等,清朝滿洲人第一等

    6重用漢人,由於漢人佔絕對多數,治國還是重用漢人

    7在被推翻前,都有人喊出“驅除韃辱,恢復中華”口號

    8入住中原時期,皆宜本民族語言為國語,元朝為蒙古語,清朝為滿語

    9被滅後,繼續坐著復辟的夢,明滅元,蒙古人在漠北建立了北元是為元朝的繼承,滿清被滅後不斷進行復闢活動,最終在日本軍國主義的支援下建立偽滿洲國

  • 3 # 大秦銳士天下無敵

    1.都是北方邊疆少數民族,蒙古興起於大漠草原,女真崛起於白山黑水。

    2.都採取隱忍負重,臥薪嚐膽的手段,實現從小到大,由弱至強的轉變。鐵木真在統一蒙古之前,不斷向金朝示好稱臣,使金默許其吞併各部,統一蒙古。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落之前,除嚮明朝修好稱臣納貢之外,還把自己長子送往總兵李成梁處為人質,騙取朝廷信任後一步步發展實力,直至實力發展到足以與之分庭抗禮之時,才進兵中原。

    3.都擁有一支所向無敵的虎狼之師。“女真滿萬不可敵”,八旗軍馬剛從關外崛起之時,百戰百勝,無論遭遇明軍精銳還是闖軍流寇,都展現出望風披靡的恐怖戰力。而成吉思汗時期的蒙古鐵騎,更是腳踏歐亞大陸,未逢敵手。

    4.都在建立政權和治理國家的過程中獲得了漢人的大力支援。元朝漢人大將張弘範,於崖山之戰將南宋宗室屠戮殆盡。明朝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其後更是與耿尚二位反王充當清廷馬前卒,為清朝一統江山立下汗馬功勞。

  • 4 # 天柱山小草

    元朝保持著蓄牧文明,把人分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木人,三等漢人,四等南人,元朝僅維持98年。清朝維持了276年,進關後學中原的先進文明,醫治戰爭留下的創傷恢復了生產,而蒙古的鐵騎曾飲馬貝加爾湖,可惜牧民族本性不能紮根下來轉為農耕文化。

  • 5 # 梅溪雜談

    元朝與清朝都是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有什麼相同點?

    我認為,相同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A 都是經過三代的打拼,完成統一大業。

    元朝奠基人是成吉思汗,在其孫忽必烈手上完成統一大業;清朝創始人是努爾哈赤,在福臨身上完成統一大業。成吉思汗和努爾哈赤都稱太祖;忽必烈和福臨都稱世祖。

    B 都是遊牧民族入主中原

    當然蒙古族的成吉思汗當時成就更為矚目,軍隊橫掃中亞,打到了歐洲,而女真族只是在東北一帶崛起。

    C 當時的對手宋朝和明朝

    宋朝和明朝滅亡之時,也有很多相似之處,國內矛盾多發,農民起義不斷。宋朝有方臘等作亂,明朝有李自成等起義,在外攻內困的情況下,轟然倒下。

    D 人種劃分

    元朝和清朝建立後,都把人種層次進行了劃分。其中元朝以蒙古人尤其是黃金家族地位最高,其次色目人、漢人、南人。清朝時,一等滿人,二等蒙古,三等漢人。

    E 都曾重用漢人

    建立王朝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都曾重用過漢人。比如元朝有名的書法家趙孟頫,雖然是宋趙王族血脈,但頗受元朝統治者重視,獲得高官厚祿,並且潛心發掘他的藝術天分。還有鮮于樞,其實也是漢族身份,等等。至於清朝就更不用說了,范文程、洪承疇、吳三桂等都是官職很高。由於元朝亡的太早,顯然清朝政府吸取了教訓,在啟用漢臣上更徹底更放權,也使得清朝能延續二百多年。

    F 都很重視西藏的管理

    由於都是遊牧民族,對於國土的概念很強烈。所以二者在對西藏的管理上,都沒有放任自流。比如,元朝設立了宣政院,專門管理宗教和西藏地方事務;清代設立駐藏大臣,並用金瓶掣籤制度加強對西藏活佛達賴、班禪的選拔和管理。清朝皇帝對於西藏活佛達賴、班禪也很重視和尊敬。

    G 滅亡

    都是因為民族後來的繼承者以及受益者,慢慢的腐化,變得毫無鬥志,最終政權又迴歸漢族手裡。元朝在張士誠、陳友諒、朱元璋相繼起兵下兵敗如山倒;清朝經歷太平天國、義和團等各類運動,最終在“驅除韃虜”聲中,武昌城頭變換大王旗,被辛亥革命所推翻。

    其實這兩個王朝還有很多不同之處,由於超出題目範圍,不再贅述。

  • 6 # 懸疑日誌2

    首先,他們都是第一代領導人為王朝打下基礎,而且都只是稱汗並未稱帝,大清王朝的奠基人是努爾哈赤,大元王朝的奠基人是成吉思汗鐵木真,這兩位都在各自王朝締造之後,被追封為開國之君,廟號都是太祖;

    其次,都是第三代領導人完成“大一統”,大清王朝完成“大一統”的是努爾哈赤之孫福臨,而大元王朝完成“大一統”的是鐵木真之孫忽必烈,這兩位的廟號都為世祖。當然,我國曆史上也出現過其他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只是都沒有完成“大一統”。其中,“遼”、“金”兩朝雖然沒有統一全國,但是統治北方甚至是中原大部分地區,也是國祚延綿時間比較長。這兩個王朝都是太祖皇帝完成建國和稱帝。

    圖1 努爾哈赤半身朝服像

    既然這兩個王朝之建立如此類似,我們就比照大元王朝和大清王朝的建國曆程,看看兩大王朝異同之處,我們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比:

    1. 奠基人稱汗,但是取得成果差異巨大

    大清王朝的奠基人是太祖皇帝努爾哈赤,但努爾哈赤生前僅做到稱汗,似乎和元太祖成吉思汗差不多,但是努爾哈赤所建立的基業也僅僅是統一女真大部,而成吉思汗已經做到稱霸亞歐大陸,根本不是一個級別。

    2. 太宗時代建國稱帝,大清王朝獨一份

    大清王朝建國稱帝是在太宗皇太極時代完成,皇太極繼承其父遺志和基業,勵精圖治,終於在大明、朝鮮和蒙古三面圍困之中,突破重圍完成統一遼東。皇太極開創大清王朝新的里程碑,此時大清王朝可謂是完成了從蓄勢待發到厚積薄發之轉變。恰在此時,多爾袞幫助皇太極得到了大元王朝之傳國玉璽,“天命難違”皇太極趁機稱帝。這是大清王朝一個不同之處,那就是之前的王朝是沒有太宗時代稱帝的,大清王朝是唯一。

    圖2 清太宗皇太極腰刀

    3. 第三代領導人完成“大一統”,但是難度不同級

    就在皇太極躊躇滿志,準備帶領大清王朝締造下一個神話之時,魁梧健碩的皇太極突然駕崩,承襲皇位是皇太極第九子世祖皇帝福臨(順治皇帝),大清王朝進入世祖時代。此時順治皇帝正值沖齡,根本沒有領導王朝能力,在其叔睿親王多爾袞的攝政之下,趁大明王朝內亂之際進駐中原。

    又在各方面都處於劣勢的情況之下,藉著南明諸多政權之間的窩鬥,以及李自成殘留的農民軍和南明之間的內耗,完成一統中原之大業。這又是大清王朝另一個與眾不同之處,從公元1636年皇太極稱帝建國,直到公元1661年,順治十八年,南明永曆皇帝朱由榔被吳三桂殘殺,大清王朝基本完成“大一統”,歷時25年之久,這絕對是我國曆史上絕無僅有。而大元王朝在忽必烈建元稱帝之時,中原地區僅存南宋政權苟延殘喘,要不是忽必烈忙著征服日本(可惜兩徵日本都未成功),平定南宋幾乎是分分鐘的事兒。顯然,大元王朝完成“大一統”之難度要比大清王朝低太多。

    圖3 成吉思汗

    4. 家族內部的政治危機,但是解決方式不盡相同

    這兩個王朝在建立過程中都發生過內部政治危機事件,但是在處理危機方式上並非完全相同。大元王朝的政治危機主要發生在蒙古汗國後成吉思汗時期,集中爆發在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臺和第四子託雷這兩支兩代人之間。整個過程故事很複雜和充滿危機,直到忽必烈承襲汗位之前,都沒有發生內戰。

    但是,到了忽必烈承襲汗位之後,他的弟弟阿里不哥開始作亂犯上,蒙古汗國內戰上演,經過四年的戰爭,阿里不哥最終敗給了忽必烈,被忽必烈幽禁而終。應該說,這次內戰還是給蒙古汗國乃至大元王朝都是帶來很大創痛的,要不是中原南宋王朝孱弱,抓住機會來個趁虛而入,說不好真能翻盤。

    圖4 忽必烈

    再看大清,其實從其前身後金汗國到大清王朝問鼎中原期間,這內部的政治危機一直就沒斷過。後金汗國時代,舒爾哈齊不甘屈居兄長努爾哈赤之下,打算擁兵自重自立門戶。結果努爾哈赤大兵壓境,很快將舒爾哈齊叛亂平定,並且一怒之下將從小跟著自己浪跡天涯的幼弟舒爾哈齊賜死。幸運的是,這次內戰規模很小,並沒有傷及元氣。

    再之後,雖說從後金汗國到大清帝國,在沒有發生過內戰,但是兩次權力更迭與交接,都是危機重重。最後都是以代善和多爾袞以大局為重,主動放棄帝(汗)位,才化解危機與無形。可以說,倘若這兩次危機,任何一次要是發生內部火拼事件,我國曆史絕對不會存在大清王朝。

    圖5 滿文

    透過上文比較性闡述,可以看出大清王朝這個由滿族建立的政權,確實有很多與眾不同之處。

    之所以,這個偏於一隅的少數民族小部落最終能夠發展成為“大一統”的帝國政權,主要原因還是湧現出一批傑出的人才,並且每每關鍵時刻,關鍵人物都能做到以大局為重而主動讓賢,保持了其內部凝聚力,這一點更是尤為關鍵。

  • 7 # 新世紀農村困局

    縱觀我國曆史中的大一統封建王朝,大多數都是由一代人獨自完成大業的,就如劉邦建立西漢、楊堅建立隋朝、趙匡胤建立北宋和朱元璋建立明朝。這些人的共同特點就是,江山都是由其一手打下來的、王朝都是由一個人建立起來的。然而,除了這些王朝外,歷史上還有兩個少數民族所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元朝和清朝。但與其它朝代相比,這兩個王朝算得上是“奇葩”,他們從建立到完成一統都經歷了至少三代人的努力。這兩個王朝有何相同之處呢?

    一、兩個王朝建立的過程都很漫長,並不是一蹴而就,並不是開國皇帝最終成為了一統中原的皇帝,不是這樣,他們都是歷經了好幾代才成,才統一中原稱皇稱帝。

    二、這兩個封建王朝最終能夠一統中原,也不是偶然,是因為當時,這兩個封建王朝的執掌人身邊確實出現了大量傑出的人才,這些傑出的人才的指點下,兩個王朝的執掌人逐漸變得更加高瞻遠矚,野心不斷的壯大,開始往中原地區發展。在這些人的幫助下,逐漸形成了大統一的王朝國家。

    三、元朝和清朝的相似之處都是由北方遊牧民族奪下江山,在南征過程有很多殺戮。領土非常龐大。

  • 8 # 黎顧百年

    元朝和清朝的建立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雖然是兩個不同的民族建立的王朝,但是他們之間還是有很多共同點的。

    首先,從元朝和清朝建立之初他們的前身來看,元朝和清朝都是有北方的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以遊牧為生。蒙古族當時所在的區域大概就在今天的蒙古國南部和內蒙古境內。清朝時由女真族建立的,以漁獵為生,同時他們也重視農業發展。在今天的遼寧附近。

    其次,元朝和清朝都建立了大一統的王朝,統治著整個中原地區。都經歷了艱難的剿滅南方政權。元朝(之前是蒙古)用了22年(不計停戰期)時間才滅亡南宋。清朝從清軍入關算起也用了18年時間的時間才滅亡了南明。

    最後,元朝和清朝的統治者都想保證自己的特權不受威脅,因在排斥漢人的政治策略上都做得很徹底,但是相對來說,元朝做得更徹底。元朝為了保持蒙古族的特權,把人分為四個等級,把漢人和南人分在第三和第四等級。也就是基於此導致了元朝的階級矛盾不斷的惡化,最後不到百年就滅亡了。現對於元朝來說,清朝就做的相對好一點,沒有把人分等級,但是同樣也是為了保持滿族的貴族特權,滿族的統治者就把各省的一把手全部用滿人,就是下面的巡撫也是滿漢各半,以此來保證滿族的統治權不被漢人奪走。

    元朝和清朝的相同點只是在只是在某些地方有些相似,不是完全相同,相似的地方也不是統治階級重要的東西,所以才會有元朝和清朝統治時間長短不一的情況出現。

  • 9 # 大江侃歷史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隨後北伐成功,此後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享國296年,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儀退位,清朝結束。

    如果說元朝與清朝的共同點,我認為有以下幾點相同:

    1、元朝與清朝都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

    2、元朝與清朝在建國後實行種族分級:元朝時蒙古人地位高,清朝時滿人地位高。

    3、元朝與清朝都重用漢人。

    4、元朝與清朝的開國皇帝不是一統中原的皇帝,都是幾代之後統一中原。

    5、元朝與清朝的版圖都比較大,不過元朝的版圖在我國曆史上達到了巔峰。

    以上就是元朝與清朝的相同點!

  • 10 # 望城望海

    1都是由北方遊牧民族建立,自北向南統一全國滅亡了漢族王朝,建立在大一統封建王朝。而且本民族語言是國語,但是通用漢語

    2兩個民族人口相對漢族是絕對少數,但都以少勝多而且有大部分漢人在為其服務,滅亡漢人政權都是透過以漢人消滅漢人的戰爭進行

    3都是存在種族等級,元朝蒙古人第一等,清朝滿族人第一等,但是執政期間都是重用漢人,由於漢人佔絕對多數,治國還是重用漢人

    4在被推翻前,都有人喊出“驅除韃辱,恢復中華”口號。被滅後,餘孽繼續坐著復辟的夢,明滅元,蒙古人在漠北建立了北元是為元朝的繼承,滿清被滅後最終在日本支援下建立偽滿洲國

  • 11 # 瑩瑩碌碌

    雖然清朝與元朝都是少數民族建立的,但前者更加註重禮教。並且清朝對漢文化更加敬重,把儒家思想浸透在歷代每位皇子心中。清朝要比元朝在民生方面更加註重。清朝也是中國歷史封建朝代中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

  • 12 # 江南區上林大米

    元朝與清朝有哪些共同的特點,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大統一王朝。從1271年到1368年傳五代十一個帝王歷時98年。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大國。先後攻滅西遼,西夏,金朝等等政權。1260年忽必烈繼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今天的北京。而在此之後。元朝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不斷的對外擴張進攻日本,越南. 緬甸等國。同時在思想上並劃分了人權等級制,並沒有接受漢人的文化。以致於經濟政治方面。停滯不前,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不斷加劇。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揮軍北上攻佔大都,元延退至漠北,即歷史稱北元,1402年北元滅亡。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從1636年到1912年,一共經歷了268年共有12位皇帝。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勤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1644年。明末,農民起義將領李自成攻佔京師,明朝正式滅亡。清軍藉助當時的形勢從山海關進入中原地區勸降吳三桂成功後建立政權,並逐步打擊明朝殘餘兵力,但是漢人“反清復明”的願望一直延續康熙年間,而從雍正開始不斷的進行改革給乾隆盛世做好了鋪墊,而到了道光年間由於多年的閉關鎖國政策。導致清朝已經遠遠落後於世界。1840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被迫求和,簽署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此後清朝還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有甲午中日戰爭的《馬關條約》《中英緬甸條約》,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簽訂的《辛丑條約》等等。可以說是華夏幾千年來最恥辱的時期。而隨著1908年光緒帝慈禧太后先後的駕崩。宣統帝繼位。1911年4月黃花崗起事失敗,清政府五月宣佈鐵路國有引發保路風潮。十月份武昌起義南方個各省宣佈獨立爆發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宣佈成立。12月12日,宣統帝溥儀宣佈退位。清朝政府正式被推翻。

    相同點有。第一 建立與覆滅的相同,都是由北方少數民族建立的大統一王朝,都是從北向南入侵擴張。而被侵略的都是漢人統治的朝代,定都在今天的北京並且最終都是被漢人推翻。

    第二 軍事野心上的相同點。都企圖不斷的擴張,兩個朝代的版圖在都是空前的大,兩個朝代都成功的統治了西藏與新疆。

    第三 教育與文化的相同點。教育方面都實行了科舉考試製度,透過科舉考試選拔人才。文化方面,都有被不同程度的漢化。

    第四 兩個朝代都是封建社會,都設立人權等級制都有用重用漢人。都是君臣制都屬於封建社會,元朝建立後把人權分為四個等級依次高到低分別是 蒙古、色目、漢人、南人。清朝建立後把人權分高到低依次為滿人 蒙人 回人 漢人。

    結語:無論是漢族、蒙古族、滿族都是華夏民族,中華民族56個民族是一家。

  • 13 # 明月無輝

    元朝和清朝都是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王朝。要說有什麼共同之處,先看看他們的第一代打江山人的經歷的共同之處 。成吉思汗經過艱苦卓絕的戰鬥,先後滅掉了蒙古草原各個部落,統一了蒙古。努力哈赤以七十二副鎧甲起家,也是各個擊破關外女真部落,不過他至死也沒有完全統一關外所有少數民族部落。第二個共同之處,這二個朝代都是在第一代領導人去世之後,才入主中原,一統江山做皇帝的。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努爾哈赤也是孫子輩的順治才打進北京,真正的做了統一中原的皇帝。這些都是這兩個朝代的相同之處吧!

  • 14 # 天道酬勤dg

    1都有著廣袤的領土,建立了大一統王朝

    2都是由北方遊牧民族建立,自北向南統一全國

    3都是滅亡了漢族王朝

    4兩個民族人口相對漢族是絕對少數,但都以少勝多

    5建立了種族等級,元朝蒙古人第一等,清朝滿洲人第一等

    6重用漢人,由於漢人佔絕對多數,治國還是重用漢人

    7在被推翻前,都有人喊出“驅除韃辱,恢復中華”口號

    8入住中原時期,皆宜本民族語言為國語,元朝為蒙古語,清朝為滿語

    9被滅後,繼續坐著復辟的夢,明滅元,蒙古人在漠北建立了北元是為元朝的繼承,滿清被滅後不斷進行復闢活動,最終在日本軍國主義的支援下建立偽滿洲國

  • 15 # 史遇春之塵境心影錄

    最明顯的相同點就是:

    少數族裔實現了對大多數族裔的統治。

    另外必須注意的一點就是:

    統治過程中,少數族裔的文化,並沒有消滅多數族裔的文化;說好聽一點,少數族裔的文化被多數族裔的文化同化了;說不好聽一點,少數族裔利用多數族裔的文化,實現了對多數族裔的統治。

  • 16 # 真誠地看著你

    這共同點就多了。比如:入侵成功都得益於中原王朝分裂或是內亂,漢奸帶路黨頻出;都是統一王朝;都推行以漢制漢;漢人地位都不高(特別是元朝);都促進了民族融化等等。

  • 17 # 中國騰飛路

    元朝和清朝,是中國封建歷史上很重要的兩個王朝,他們的建立和發展興衰,充滿了很多相似點。可從以下幾點說起。

    一、都是由少數名族所建立的大一統王朝。

    元朝是由北方蒙古民族(現在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蒙古族)滅掉南宋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清朝是由東北女真人(現在的滿族)入關,消滅農民起義軍建立的大一統王朝。二、都經過了兩次政權演變,而逐漸發展為中原的統一王朝。

    元朝: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在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帝國;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隨後派軍征戰,進行統一戰爭。

    清朝:公元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公元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清軍入關,逐步完成統一。三、其結局,都被漢族人民推翻。

    元朝末年,農民起義不斷。1368年,漢族英雄朱元璋釋出檄文“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派軍攻入元大都,元朝滅亡。

    清朝末年,也是農民起義不斷。民國國父孫中山同樣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後又提出五族共和)的口號,號召人民推翻清朝統治。

    四、都對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元朝的疆域極廣,元史稱"東盡遼左西極流沙,北逾陰山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時不及也"。清朝極盛時期總面積可達1316萬平方公里,奠定了近現代中國的疆域版圖。

    最後,清朝和元朝,作為中國歷史上,僅有的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其歷史貢獻,早已蓋棺論定。我們應該慶幸,發展至今日的中國,是一個統一和諧民族大團結的中國。

  • 18 # 小李講史

    大元王朝和大清王朝的相同點非常多,我們挑以下兩個最重要的方面去闡述。

    蒙古汗國地圖

    一、基層斷事官制度

    蒙古的斷事官是扎魯忽赤,後金的斷事官叫扎爾固齊。其實都是一個意思。他們是蒙古汗國和後金政權的最基層的審判機構,肩負司法、刑獄、民政和財政的功能,這兩個機構對兩個王朝的興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後金地圖

    二、議事制度

    蒙古汗國的議事制度叫做忽裡勒臺大會制度,常駐機構是忽裡勒臺大會,這個機構對蒙元政權起到了基礎性作用,軍國要務、法律典章和議立君主都是忽裡勒臺大會決定的。

    後金政權的議事制度叫做八和碩貝勒共理國政制度,皇太極時期發展成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常駐機構為議政處,它的作用也非常之大,議立君主、軍國要務,是滿洲最重要的基礎性政治制度,甚至到了康熙年間在平三藩和攻打噶爾丹時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後金議政處的地點

    綜上,這兩個相似的制度決定了蒙元政權和後金政權在建國道路上的思想方針是一致的,他們都由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入住中原,最終統一全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有道理嗎?